(共6张PPT)
人教版2024 三年级上册
期中模拟试卷(浙江专用)
试卷分析
知识点分布
一、填空题 1 0.85 从不同位置观察单个物体
2 0.75 两、三位数与一位数的一次进位乘法
3 0.75 带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
4 0.74 整十、整百、整千数与一位数的乘法;千米和米之间的进率与换算
5 0.65 千米的认识;长度单位的选择;厘米的认识;米的认识
6 0.74 毫米、厘米、分米、米之间的进率与换算
7 0.65 长度的测量方法;毫米和分米的认识
8 0.64 带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
9 0.64 除加、除减混合运算;带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
10 0.65 乘加、乘减混合运算;带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
11 0.65 表内乘除混合运算;表内乘加、乘减;100以内数的加减混合运算;除加、除减混合运算
12 0.60 从不同位置观察两个物体的相互关系
二、知识点分布
二、选择题 13 0.94 从不同位置观察单个物体
14 0.85 带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乘加、乘减混合运算;除加、除减混合运算
15 0.84 从不同位置观察两个物体的相互关系
16 0.64 两、三位数与一位数连续进位的乘法;因数中间或末尾是0的乘法
17 0.75 整十、整百、整千数与一位数的乘法;含有多余条件的实际问题
18 0.75 整十、整百、整千数与一位数的乘法;两、三位数的一次退位减法;千米和米之间的进率与换算
19 0.65 千米的认识
20 0.65 米的认识;长度的估测
21 0.64 带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除加、除减混合运算
22 0.64 乘加、乘减混合运算
二、知识点分布
三、计算题 23 0.75 带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多位数与一位数的乘除混合运算;乘加、乘减混合运算;除加、除减混合运算
24 0.65 除加、除减混合运算;带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100以内数的加减混合运算;表内乘加、乘减
25 0.55 两、三位数与一位数连续进位的乘法;因数中间或末尾是0的乘法
四、作图题 26 0.65 用直尺画线段;毫米、厘米、分米、米之间的进率与换算
27 0.55 长方体的展开图
二、知识点分布
五、解答题 28 0.85 因数中间或末尾是0的乘法
29 0.75 乘加、乘减混合运算;100以内数的加减混合运算
30 0.65 毫米、厘米、分米、米之间的进率与换算
31 0.64 两、三位数与一位数的一次进位乘法;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
32 0.64 带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保密★启用前
2025-2026学年三年级上学期期中模拟试卷(浙江专用)
数 学
(测试范围:三年级上册北师大版2024,第1-4章)
( 全卷满分100 分,考试时间60 分钟)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参考答案
题号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答案 B B A C C B C B B D
1. 5 3 4
根据从不同位置看物体,小红从侧面能看到的数字对面是2,用7-2即可求出小红看到的数字;小明从正面能看到数字是3;小丽从后面能看到的数字对面是3,用7-3即可求出小丽看到的数字,据此填空即可。
7-2=5
7-3=4
小红看到的数是5。
小明看到的数是3。
小丽看到的数是4。
2. 3 4
三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从个位起,用一位数依次乘三位数每一位上的数,与哪一位上的数相乘,乘得的结果就和那一位对齐,依此分别计算出118×3、218×3、318×3、418×3的积,然后再根据计算出的积填空即可。
118×3=354、218×3=654、318×3=954、418×3=1254
要使□18×3的积是三位数,□里最大可以填数字(3);要使积是四位数□里最小可以填数字4。
3.
6
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用除法计算,列式16÷2求出下午制作的数量,再加上上午的数量求出一天制作的数量,再除以每盒4个求出盒数。
(16÷2+16)÷4
=(8+16)÷4
=24÷4
=6(盒)
这一天制作的月饼可以装6盒。
4. 800 200
一圈长400米,每天跑两圈,用400乘2即可得出每天跑多少米,1千米=1000米,用1000减去跑的米数即可得出还差多少米就是1千米。
400×2=800(米)
1千米=1000米
1000-800=200(米)
运动演绎精彩,健康成就未来。学校操场的一圈长400米,王老师每天早上都要绕操场跑2圈,他每天早上跑800米,还差200米就是1千米。
5. 米/m 厘米/cm 千米/km
常用的长度单位有厘米,分米,米和千米。我们知道,食指宽大约1厘米,一支笔的长度约1分米,小学生展开双臂,两臂的距离大约是1米,连续步行10分钟所走的路程大概就是1千米。
(1)由题意得,小学生每分钟可以步行一定的距离,但肯定不到1千米,所以选择米做单位比较合适。
(2)由题意得,一张桌子的高度比人的高度矮一些,所以桌子的高度不到1米。1米=100厘米,所以桌子的高度大约是几十厘米,那么选择厘米做单位比较合适。
(3)由题意得,一辆汽车每小时行驶的路程较长,所以选择千米做单位比较合适。
小学生步行每分钟大约走90米。
一张桌子的高度大约是90厘米。
一辆汽车每小时大约行驶90千米。
6.5
由题意得,一根绳子长1米3分米,第一次剪去5分米,第二次剪去30厘米。可以根据10厘米=1分米将30厘米转化为3分米,然后再用加法算出两次一共剪去了多少分米。这根绳子长1米3分米,可以根据1米=10分米将1米3分米转化为多少分米,然后再减去前面的得数即可算出还剩多少分米。
10厘米=1分米,所以30厘米=3分米。
5+3=8(分米)
1米=10分米,所以1米3分米=13分米。
13-8=5(分米)
一根绳子长1米3分米,第一次剪去5分米,第二次剪去30厘米后,还剩5分米。
7. 8 2 5
用直尺测量物体长度时,要把直尺的0刻度线对准物体的一端,物体的另一端与直尺对应的刻度就是物体的长度。若物体的一端未与0刻度线对齐,则用测量结束的刻度减去测量开始的刻度得到物体的长度。
(1)由图可知,钉子的左端对着刻度1厘米,右端对着刻度1厘米8毫米处,直接用减法即可算出钉子的长度。
(2)由图可知,钉子的左端对着刻度0厘米,右端对着刻度2厘米5毫米处,所以钉子的长度为2厘米5毫米。
(1)1厘米8毫米-1厘米=8(毫米)
(2)由分析可知,该钉子的长度是2厘米5毫米。
8. 18+14=32(个)/14+18=32(个) 32÷4=8(个) (18+14)÷4=8(个)/(14+18)÷4=8(个)
根据题意,已知小芳的妈妈做了18个元宵,爸爸做了14个元宵,小芳将元宵装在4个食品袋里,先用18加上14,求出一共做了多少个元宵,再除以4,就是平均每个食品袋里装多少个,以此答题即可。
根据分析可知:
元宵节到了,小芳的妈妈做了18个元宵,爸爸做了14个元宵,小芳将元宵装在4个食品袋里,平均每个食品袋装多少个?要解决这个问题第一步列式18+14=32(个),第二步列式32÷4=8(个),列综合算式(18+14)÷4=8(个)。
9.22
根据题意,(小亮写对的单词个数-15)×8+24=80,先用80减去24,然后除以8,再加上15,据此解答。
(80-24)÷8+15
=56÷8+15
=7+15
=22
因此,小亮写对了22个单词。
10.(16+20)÷4
根据题意,原式应先算除法,再算加法,依据括号可以改变运算,把16+20用小括号括起来即可解答。
(16+20)÷4
=36÷4
=9
把16+20÷4的运算顺序改成先算加法,再算除法,可以写成(16+20)÷4。
11. > < = <
15+25÷5此题先算除法,再算加法。12+54÷6此题先算除法,再算加法;21-5+7先算减法,再算加法。9×7-53是先算乘法,再算减法。24÷8×3是先算除法,再算乘法。32-24÷4是先算除法,再算减法。依此计算出算式的结果,然后再比较即可。
15+25÷5=15+5=20,即15+25÷5>19。
12+54÷6=12+9=21,21-5+7=16+7=23,即12+54÷6<21-5+7。
9×7-53=63-53=10,即9×7-53=10。
24÷8×3=3×3=9,32-24÷4=32-6=26,即24÷8×3<32-24÷4。
12. ② ④ ③ ①
从①的位置看,看到左边一个正方形,右边一个长方形;从③的位置看,看到左边一个长方形,右边一个正方形;从②的位置看,看到前面一个横着放的长方形,后面露出一个竖着放的长方形中的一部分;从④的位置看,看到前面一个竖着放的长方形,后面露出一个横着放的长方形中的一部分。
13.B
长方体有6个面,但受视线遮挡限制,观察者固定位置时仅能同时看到相邻的多个面。通过视角模拟(如站在顶点方向),可发现最多能同时观察到3个面(如前、右、上),无法看到4个面。
实际观察长方体礼品盒:
从正面仅能看到1个面(前面);
从棱方向能看到2个面(如前面和右面);
从顶点方向(如右前上方)能看到3个面(前面、右面、上面)。
无法同时看到4个面(如后面被遮挡)。
故答案为:B
14.B
根据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法则:有括号先算括号里的算式,再算括号外面的算式。没有括号是:同级运算,按照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不同级运算,按照先乘除,后加减的运算顺序进行运算。据此结合选项进行选择即可。
A.20-7×2,先算乘法,再算减法;
B.24÷(9-6),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减法,再算括号外面的除法;
C.48÷6-4,先算除法,再算减法;
所以先算减法的是24÷(9-6)。
故答案为:B
15.A
平平站在球的左边,从她的视角看过去,看到个圆形和一个长方形,圆形与长方形下面的宽对齐,据此解答。
根据分析:平平看到的图形是。
故答案为:A
16.C
A选项可以列举两个数相乘,例如1乘2,可以发现积不一定比每个因数都大;
B选项可以列举105乘3,结果是315,积的中间没有0;
计算出C选项的答案与1500比较即可。
A.1×2=2,2>1,2=2,说明积不一定比每个因数都大,该选项描述错误。
B.105×5=315,315中间没有0,该选项描述错误。
C.498×3=1494,1494<1500,该选项描述正确。
故答案为:C
17.C
要求一袋绿豆能做出多少千克豆芽,即用1袋绿豆的重量乘每千克绿豆能做出的豆芽,据此计算即可知需要的信息。
根据分析:
每袋绿豆的重量为10千克,每千克绿豆可产5千克豆芽。因此,一袋绿豆产豆芽量为:10×5=50(千克)
所以解决这个问题必须要用的信息是10千克和5千克。
故答案为:C
18.B
操场跑道一圈是400米,跑了3圈跑了3个400米,即400×3=1200(米),2千米=2000米,再用2000减去1200就是还差的米数。
400×3=1200(米)
2千米=2000米
2000-1200=800(米)
操场跑道一圈长400米,小乐跑了3圈后,还差800米就是2千米。
故答案为:B
19.C
计量比较长的距离,通常用千米作单位,连续步行10分钟所走的路程大概就是1千米。由题意得,需要逐个分析选项中的描述,然后根据生活经验判断其是否合理即可。
A.骑车行驶4千米大约需要半个小时,符合实际情况,故合理。
B.坐公交车到5千米以外的地方大约需要半个小时,符合实际情况,故合理。
C.步行到60千米以外的地方大约需要10个小时,不符合实际情况,故不合理。
D.坐飞机到1000千米以外的地方大约需要几个小时,符合实际情况,故合理。
故答案为:C
20.B
结合对教室的门高、书桌的高度、铅笔长度的生活认知来判断长度最接近1米的是哪项。教室的门高通常在2米左右,远大于1米;书桌的高度一般在70-80厘米左右,接近1米(1米=100厘米);铅笔的长度通常在20厘米左右,远小于1米,据此解答即可。
根据分析可知,长度最接近1米的是书桌的高度。
故答案为:B
21.B
由题意得,观察算式12+8=20和20÷4=5可知,第一个算式的得数在第二个算式中做被除数,据此列出综合算式为:12+8÷4。在算式12+8÷4中,要先算除法,再算加法。要想先算加法,再算除法,需要在算式12+8的两边加上小括号,即综合算式为:(12+8)÷4。
(12+8)÷4
=20÷4
=5,即把12+8=20和20÷4=5合并成一个综合算式为:(12+8)÷4。
故答案为:B
22.D
根据题意,先算出39+8×5的结果。这里先算乘法,再算加法。要使100-□×7大于算出的结果。那么□里的数字可以从最小的0开始填,依次填0、1、2、3……算一算,看符合要求的有哪些数字即可。
39+8×5
=39+40
=79
当□里填0时,
100-0×7
=100-0
=100
79<100,符合要求;
当□里填1时,
100-1×7
=100-7
=93
79<93,符合要求;
当□里填2时,
100-2×7
=100-14
=86
79<86,符合要求;
当□里填3时,
100-3×7
=100-21
=79
79=79,不符合要求。
所以,□里可以填0、1、2,不可以填3。
故答案为:D
23.12;864;11;35
8;231;5;15
略
24.35;11;42
120;32
(1)先算乘法,再算减法;
(2)先算除法,再算加法;
(3)先算除法,再算加法;
(4)从左往右依次计算;
(5)先算括号里的减法,再算乘法。
(1)53-6×3
=53-18
=35
(2)72÷8+2
=9+2
=11
(3)36+42÷7
=36+6
=42
(4)80-20+60
=60+60
=120
(5)(36-28)×4
=8×4
=32
25.1800;1025;2082
356;995;2256
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方法:用一位数依次去乘两、三位数的每一位数,乘得的积末位从个位对齐开始往左写;若一位数在前,两三位数在后,那么就用两三位数的每一位数去与一位数相乘,用哪一位上的数去乘的,积就与那一位对齐,最后再将几次乘得的结果相加即可,据此计算;
根据分析可得:
450×4=1800 205×5=1025 347×6=2082
4×89=356 199×5=995 8×282=2256
26.见详解
先进行单位换算,再计算出要画线段的长度,最后按照线段的画法画出线段。
因为1厘米=10毫米,所以2厘米换算成毫米为:2×10=20(毫米)。要画的线段比57毫米短2厘米,也就是短20毫米,那么这条线段的长度是:57-20=37(毫米)。
画线段时:准备好直尺,将直尺的0刻度线与纸上的一点对齐,在直尺上找到37毫米对应的刻度线位置,然后连接这两点,就可以画出一条长37毫米的线段。
2厘米=20毫米
57-20=37(毫米)
画一条长37毫米的线段如图:
27.见详解
根据题意,长方体六个面对面相同,题目中已标出“上面、前面、右面”,其相对面分别是“下面、后面、左面”; 从展开图可以看出,根据相对性,在“上面”左侧补“左面”; “上面”的上方依次填“后面”和“下面”。以此答题即可。
根据分析可知:
28.能;文字和算式见详解
每分钟朗读205个字,用205乘3可算出他3分钟最多能朗读多少个字,再与586相比可知时间够不够。
小明3分钟能朗读的字数:205×3=615(个)
615>586
答:小明能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朗读。
29.(1)31颗
(2)24颗
(1)蓝色珠子比红色珠子的4倍少5颗,红色珠子的颗数乘4再减去5,就是蓝色珠子有多少颗。
(2)用红色珠子的颗数加蓝色珠子颗数,再减去用了的16颗,就是这些珠子还剩下多少颗。
(1)9×4-5
=36-5
=31(颗)
答:蓝色珠子有31颗。
(2)9+31-16
=40-16
=24(颗)
答:这些珠子还剩下24颗。
30.27分米
由题意得,根据1米=10分米把几个量的单位都转化为分米,然后再用第一次用去的长度加上第二次用去的长度,算出两次一共用去的长度,最后再用这根钢材的总长度减去前面的得数,即可算出这根钢材还剩多少分米。
1米=10分米,所以9米=90分米。
1米=10分米,所以3米5分米=30分米+5分米=35分米。
1米=10分米,所以2米8分米=20分米+8分米=28分米。
35+28=63(分米)
90-63=27(分米)
答:这根钢材还剩27分米。
31.(1)840元
(2)够
(3)936元
(1)每条裤子120元,卖了7条用乘法即可得解;
(2)一件上衣117元,买3件用乘法计算花费多少,再与400比较;
(3)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用乘法,再乘数量即可求出2辆自行车的花费。
(1)120×7=840(元)
答:今天一共卖了7条裤子,商店收款840元。
(2)117×3=351(元)
351元<400元
答:妈妈准备购买3件上衣,带400元钱够。
(3)117×4=468(元)
468×2=936(元)
答:一辆自行车的价格是一件上衣的4倍,2辆自行车936元。
32.8个
根据题意,先用22加上26,求出男生和女生共有多少名,再除以6,即可求出这些志愿者一共能分成几个小组。
(22+26)÷6
=48÷6
=8(个)
答:一共能分成8个小组。保密★启用前
2025-2026学年三年级上学期期中模拟试卷(浙江专用)
数 学
(测试范围:三年级上册北师大版2024,第1-4章)
( 全卷满分100 分,考试时间60 分钟)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一、填空题(每空1 分,共29分)
1.正方体相对两个面上的数,和是7。
小红看到的数是( )。
小明看到的数是( )。
小丽看到的数是( )。
2.要使□18×3的积是三位数,□里最大可以填数字( );要使积是四位数□里最小可以填数字( )。
3.张爷爷是广式月饼制作技艺的非遗传承人,上午制作了16个月饼,上午制作的数量是下午的2倍。如果每盒装4个月饼,这一天制作的月饼可以装 盒。
4.运动演绎精彩,健康成就未来。学校操场的一圈长400米,王老师每天早上都要绕操场跑2圈,他每天早上跑( )米,还差( )米就是1千米。
5.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长度单位。
小学生步行每分钟大约走90( )。
一张桌子的高度大约是90( )。
一辆汽车每小时大约行驶90( )。
6.一根绳子长1米3分米,第一次剪去5分米,第二次剪去30厘米后,还剩( )分米。
7.量出钉子的长度。
( )毫米 ( )厘米( )毫米
8.元宵节到了,小芳的妈妈做了18个元宵,爸爸做了14个元宵,小芳将元宵装在4个食品袋里,平均每个食品袋装多少个?要解决这个问题第一步列式( ),第二步列式( ),列综合算式( )。
9.一次单词默写后,妙妙问小亮:“你写对了多少个单词?”小亮回答:“我写对的单词个数减去15,然后乘8,再加上24得80”。小亮写对了( )个单词。
10.把16+20÷4的运算顺序改成先算加法,再算除法,可以写成 。
11.在括号里填上“>”“<”或“=”。
15+25÷5( )19 12+54÷6( )21-5+7
9×7-53( )10 24÷8×3( )32-24÷4
12.下面各幅图分别是从哪个位置看到的?(填序号)
( ) ( ) ( ) ( )
二、选择题(每题1 分,共 10分)
13.把一个礼品盒放在桌子上,站在不同的位置看,最多能看到( )个面。
A.2 B.3 C.4
14.下面的算式中,先算减法的是( )。
A.20-7×2 B.24÷(9-6) C.48÷6-4
15.平平看到的图形是( )。
A. B. C.
16.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
A.两个因数相乘,积一定比每个因数都大
B.因数中间有0,积的中间也一定有0
C.498×3的积比1500小
17.有15袋绿豆,每袋10kg,每千克绿豆能做出5kg豆芽,每千克豆芽能卖1元钱,一袋绿豆能做出多少千克豆芽?解决这个问题必须要用的信息是( )
A.15袋,10千克,1元,5千克 B.15袋,10千克,5千克 C.10千克,5千克
18.操场跑道一圈长400米,小乐跑了3圈后,还差( )米就是2千米。
A.200 B.800 C.900
19.聪聪和爸爸、妈妈共同规划了新一年的出行计划,下面规划中不合理的是( )。
A.每周六骑共享单车到相距4千米的公园游玩。
B.每月末乘公交车到相距5千米的社区养老中心当志愿者。
C.每月初步行到相距60千米的郊区露营。
D.暑假乘飞机去相距1000千米的张家界旅游。
20.下面长度最接近1米的是( )。
A.教室的门高 B.书桌的高度 C.铅笔的长度
21.把12+8=20和20÷4=5合并成一个综合算式是( )。
A. B. C. D.
22.已知39+8×5<100-□×7,那么□里不可以填( )。
A.0 B.1 C.2 D.3
三、计算题(共 28分)
23.直接写得数。
4×3= 663+201= 20÷4+6= 7×(3+2)=
32÷4= 356-125= 50-5×9= 40÷8×3=
24.脱式计算。
53-6×3 72÷8+2 36+42÷7
80-20+60 (36-28)×4
25.列竖式计算。
450×4= 205×5= 347×6=
4×89= 199×5= 8×282=
四、作图题(共 8分)
26.画一条比57毫米短2厘米的线段。
27.试一试,剪一剪。沿着长方体的边剪开,得到如图所示的展开图。你能把另外相对的三个面补完整吗?(填上“下面”“左面”和“后面”)
五、解答题(25分)
28.小明参加学校的朗读比赛,规定每位同学朗读不超过3分钟,小明每分钟朗读205个字,他的稿件是586个字,小明能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朗读吗?请你用文字和算式说明理由。
29.李阿姨买了一些红色和蓝色珠子用来穿手链,其中红色珠子有9颗,蓝色珠子比红色珠子的4倍少5颗。
(1)蓝色珠子有多少颗?
(2)李阿姨已经用去了16颗珠子,这些珠子还剩下多少颗?
30.一根钢材长9米,第一次用去3米5分米,第二次用去2米8分米,这根钢材还剩多少分米?
31.
(1)今天一共卖了7条裤子,商店收款多少元?
(2)妈妈准备购买3件上衣,带400元钱够吗?
(3)一辆自行车的价格是一件上衣的4倍,2辆自行车多少钱?
32.志愿者对小区居民进行垃圾分类知识普及。这些志愿者一共有22名男生和26名女生,每6名志愿者分为一个小组,一共能分成几个小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