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让教学更有效 高效备课 | 生物学科
5.2.2 维护生态安全(导学案)
1.结合实例分析,准确构建生态安全的概念。
2.深入了解国家维护生态安全的具体对策。
3.熟练掌握调查当地生态环境现状的一般步骤与注意事项,并能拟定保护行动计划。
【学习重点】
1.通过分析实例等方法,构建生态安全概念。
2.了解维护生态安全的对策。
【学习难点】
树立生态安全共同体意识,践行绿色生活方式与国家战略。
一、生态安全
(1)概念:生态安全是指生态系统服务能够支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使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不受生态环境问题威胁的状态与能力。
(2)意义:良好的生态环境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生态安全不仅关系到个人的生活,也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生存与发展。
二、维护生态安全的对策
(1)法律与政策保障:制定和完善生态安全相关法律和行政法规。
(2)资源保护与合理利用:合理利用和保护土地、水、动植物等自然资源。
(3)污染防治:防治环境污染,减少污染物排放。
(4)生态修复与保护: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与修复”的理念,认识到它们是一个“生命共同体”。通过保护和修复自然生态系统(如退耕还林还草还湿),增强生态系统服务功能。
(5)建立自然保护区:这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为有效的措施”,具有“天然基因库”、“天然实验室”和“活的自然博物馆”等功能。
三、拟定保护生态环境的行动计划
(1)调查当地生态环境(如社区、河流、矿山等环境)现状。
(2)制定针对调查结果的保护计划。
(3)践行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如节约水电、减少使用一次性用品、利用清洁能源等)。
(4)增强责任意识(如积极践行环保行动,参与环保宣传)。
(一)新课导入
【问题思考】观看长江禁渔前后视频后思考:长江流域自古以来就有许多人以捕鱼为生,现在为什么要长期禁止捕鱼呢?难道只是为了保护鱼类资源吗?
答案:长期禁止捕鱼不仅仅是为了保护鱼类资源,背后涉及到生态安全的概念。长江生态系统具有强大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如为人类提供食物、调节周边地区气候、防洪等,但目前存在生态系统退化、生物多样性减少等问题,禁渔是为了增强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维护生态安全。
(二)新知探究
1. 什么是生态安全
【问题思考】结合“长江十年禁渔”的例子,思考生态系统对于人类生存和发展有什么重要意义?
答案:长江的鱼类资源为人类提供食物,长江生态系统的稳定对于周边地区的气候调节、防洪等有重要作用。生态系统服务能够支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使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不受生态环境问题威胁的状态与能力,这就是生态安全。若生态安全遭到破坏,如森林减少导致水土流失、生物多样性减少等会对人类造成危害。
2. 维护生态安全的对策
【问题探究】为什么要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与修复?保护与修复有什么区别
答案:以黄河为例,它作为一个河流生态系统,其结构和功能的完整与稳定与全流域的森林、草原、湖泊、湿地、农田、沙漠等生态系统都有关系,山水林田湖草沙是生命共同体,坚持一体化治理有利于从整体上提升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功能性。“保护”重在防止破坏,“修复”重在恢复生态健康,两者互为支撑,缺一不可。
【问题探究】思考哪些对策是针对合理利用和保护自然资源提出的?哪些对策是针对防治环境污染提出的?这对我们维护生态安全有什么启发?
答案:假设课件中提到的各项对策为①②③④⑤⑥⑦,其中①②③④⑤⑥是针对合理利用和保护自然资源提出的,⑦是针对防治环境污染提出的。这启发我们维护生态安全需要合理利用和保护土地、水、动植物等自然资源,防治环境污染,保护和修复自然生态系统。
3. 拟定保护生态环境的行动计划
【问题思考】阅读教科书 P115 的内容,思考调查的一般步骤和注意事项有哪些?
答案:调查步骤可能包括确定调查目的、选择调查方法、收集数据、分析数据等;注意事项包括实地调查和访谈调查时要注意安全,并注意保护生态环境,调查时全组同学要集体行动,分工明确,团结协作。
1.生态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下列关于生态安全的表述不符合事实的是( )
A.保护生物圈才能保障生态安全
B.生态环境的好坏与生态安全密切相关
C.保障生态安全离不开全体公民的参与
D.人类活动导致生态安全无法得到保障
【答案】D
【分析】生态安全指生态系统保持稳定和健康,能够持续提供必要服务。人类活动可能破坏生态,但通过积极措施可维护安全。
【详解】A.生物圈是生物与环境构成的一个统一的整体,地球上所有生物及其生存环境的总和,是最大的生态系统,保护其稳定对生态安全至关重要,故A不符合题意。
B.生态环境良好时,生态系统稳定,生态安全有保障;环境破坏则直接威胁生态安全,二者关联紧密,故B不符合题意。
C.生态安全需要全社会共同行动,公民的环保行为(如节约资源、减少污染)是重要保障,故C不符合题意。
D.人类活动既可能破坏生态(如乱砍滥伐),也能通过合理措施改善生态(如植树造林、建立自然保护区),并非“无法保障”,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2.生态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以下事例体现了我国在积极建设生态家园、维护生态安全的是( )
①塞罕坝机械林场经过几十年治沙止漠,将荒漠沙地变为绿色生态屏障
②1978年我国开始实施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从根本上改善了当地的生态环境和生产生活条件
③潘安湖旧貌换新颜,从采煤塌陷地到国家湿地公园的转变
④长江流域重点水域实行10年禁渔,以保护长江水生生物资源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答案】D
【分析】题目要求选择体现我国维护生态安全的具体事例,需逐一判断每个事例是否符合生态建设的核心目标,即改善生态环境、保护生物多样性、恢复生态功能等。
【详解】①塞罕坝机械林场通过治沙止漠,显著改善了荒漠化问题,增强了生态屏障功能,符合生态安全建设,故①正确;
②三北防护林工程通过大规模植树造林,有效防治风沙和水土流失,改善了生态环境和生产条件,属于生态安全举措,故②正确;
③潘安湖从采煤塌陷地转变为湿地公园,恢复了湿地生态功能,保护了生物多样性,符合生态修复目标,故③正确;
④长江禁渔通过限制捕捞促进水生生物资源恢复,维护了水域生态平衡,属于生态保护措施,故④正确。
故以下事例体现了我国在积极建设生态家园、维护生态安全的是①②③④,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
故选D。
3.2025年4月15日是我国第十个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生态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下列举措中不利于维护生态安全的是( )
A.长江十年禁渔 B.大量施用化肥
C.设立国家公园 D.治理污水排放
【答案】B
【分析】生态安全需通过保护生物多样性、减少污染等措施维护。需判断各选项是否有利于生态。
【详解】A.长江十年禁渔有助于恢复鱼类资源,保护生态平衡,故A不符合题意。
B.大量施用化肥易导致土壤退化、水体污染,破坏生态,故B符合题意。
C.设立国家公园可保护自然生态系统,维护生物多样性,故C不符合题意。
D.治理污水排放能减少水污染,保护环境,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4.为什么要重视生态安全?( )
A.生态安全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生存 B.生态安全关系到个人的生活
C.生态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 D.以上都是
【答案】D
【分析】生态安全指生态系统保持稳定和健康,能够持续提供必要服务。人类活动可能破坏生态,但通过积极措施可维护安全。生态安全涉及国家、民族及个人的生存与发展,是国家安全的重要部分。
【详解】生态安全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生存,直接影响个人的生活质量(如资源、环境健康),生态安全关乎人类生存发展,属于国家安全体系中的关键内容,故AB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
故选D。
5.下列关于维护生态安全的对策说法,错误的是( )
A.维护生态安全不需要合理利用和保护土地、水、动植物等自然资源
B.山水林田湖草沙是生命共同体,因此要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与修复
C.我国生态安全屏障得到有效巩固,生态保护与修复工作成就卓著
D.保护生物圈就是维护生态安全
【答案】A
【分析】维护生态安全需合理利用资源,保护生态系统完整性。
【详解】A.合理利用和保护自然资源是维护生态安全的基础,选项表述错误,故A符合题意。
B.生态系统的整体性要求一体化保护,表述正确,故B不符合题意。
C.我国生态保护成效显著,生态保护与修复工作成就卓著,表述正确,故C不符合题意。
D.生物圈是生态安全的核心,保护生物圈即维护生态安全,表述正确,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6.生态安全攸关个人安全和国家安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生态安全主要是指没有环境污染
B.只要有丰富的动植物资源,就能确保生态安全
C.生态安全是指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不受人类活动影响
D.生态安全是指生态系统服务能够支撑人类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答案】D
【分析】生态安全是指一个国家具有支撑国家生存发展的较为完整、不受威胁的生态系统,以及应对内外重大生态问题的能力。它强调生态系统不仅自身结构和功能稳定,还能持续为人类提供各种生态系统服务,保障人类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详解】A.生态安全不仅仅意味着没有环境污染。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生态系统的结构完整性以及生态系统为人类提供服务的能力等方面都属于生态安全的范畴,A错误。
B.丰富的动植物资源只是生态安全的一个方面。生态系统是一个复杂的整体,其安全还涉及到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能量流动等功能的正常运转,以及生态系统应对外界干扰的能力等。例如,即使有丰富的动植物资源,但如果生态系统的食物链遭到破坏,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也会受到影响,进而威胁生态安全,B错误。
C.人类活动广泛存在且对生态系统有着多方面的影响,不可能使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完全不受人类活动影响。生态安全的关键是要在人类活动和生态系统的承载能力之间找到平衡,实现可持续发展,C错误。
D.生态安全意味着生态系统能够持续稳定地为人类提供各种服务,如提供食物、水源、调节气候、保护土壤等,这些生态系统服务对于支撑人类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D正确。
故选D。
【易错辨析】
易错表现 正确理解 记忆技巧
①混淆生物多样性保护中的最有效措施与根本措施 保护栖息地(就地保护)是根本措施:它直接在物种原生栖息地开展保护,能让物种自然繁衍、维持生态系统的完整关联(如物种间的捕食、共生关系),这是其他保护方式(如迁地保护)无法替代的“根源性保护”。 建立自然保护区是最有效措施:保护强度更高,核心区域通常禁止任何无关人类活动,目标不仅是保护单一物种,还包括维护完整的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及自然景观,是就地保护中“最高级别”的手段之一。 就地保护是根本, 有效措施是建区。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让教学更有效 高效备课 | 生物学科
5.2.2 维护生态安全(导学案)
1.结合实例分析,准确构建生态安全的概念。
2.深入了解国家维护生态安全的具体对策。
3.熟练掌握调查当地生态环境现状的一般步骤与注意事项,并能拟定保护行动计划。
【学习重点】
1.通过分析实例等方法,构建生态安全概念。
2.了解维护生态安全的对策。
【学习难点】
树立生态安全共同体意识,践行绿色生活方式与国家战略。
一、生态安全
(1)概念:生态安全是指生态系统服务能够支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使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不受生态环境问题威胁的状态与能力。
(2)意义:良好的生态环境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生态安全不仅关系到个人的生活,也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生存与发展。
二、维护生态安全的对策
(1)法律与政策保障:制定和完善生态安全相关法律和行政法规。
(2)资源保护与合理利用:合理利用和保护土地、水、动植物等自然资源。
(3)污染防治:防治环境污染,减少污染物排放。
(4)生态修复与保护: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与修复”的理念,认识到它们是一个“生命共同体”。通过保护和修复自然生态系统(如退耕还林还草还湿),增强生态系统服务功能。
(5)建立自然保护区:这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为有效的措施”,具有“天然基因库”、“天然实验室”和“活的自然博物馆”等功能。
三、拟定保护生态环境的行动计划
(1)调查当地生态环境(如社区、河流、矿山等环境)现状。
(2)制定针对调查结果的保护计划。
(3)践行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如节约水电、减少使用一次性用品、利用清洁能源等)。
(4)增强责任意识(如积极践行环保行动,参与环保宣传)。
(一)新课导入
【问题思考】观看长江禁渔前后视频后思考:长江流域自古以来就有许多人以捕鱼为生,现在为什么要长期禁止捕鱼呢?难道只是为了保护鱼类资源吗?
答案:
(二)新知探究
1. 什么是生态安全
【问题思考】结合“长江十年禁渔”的例子,思考生态系统对于人类生存和发展有什么重要意义?
答案:
2. 维护生态安全的对策
【问题探究】为什么要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与修复?保护与修复有什么区别
答案:
【问题探究】思考哪些对策是针对合理利用和保护自然资源提出的?哪些对策是针对防治环境污染提出的?这对我们维护生态安全有什么启发?
答案:
3. 拟定保护生态环境的行动计划
【问题思考】阅读教科书 P115 的内容,思考调查的一般步骤和注意事项有哪些?
答案:
1.生态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下列关于生态安全的表述不符合事实的是( )
A.保护生物圈才能保障生态安全
B.生态环境的好坏与生态安全密切相关
C.保障生态安全离不开全体公民的参与
D.人类活动导致生态安全无法得到保障
2.生态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以下事例体现了我国在积极建设生态家园、维护生态安全的是( )
①塞罕坝机械林场经过几十年治沙止漠,将荒漠沙地变为绿色生态屏障
②1978年我国开始实施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从根本上改善了当地的生态环境和生产生活条件
③潘安湖旧貌换新颜,从采煤塌陷地到国家湿地公园的转变
④长江流域重点水域实行10年禁渔,以保护长江水生生物资源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3.2025年4月15日是我国第十个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生态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下列举措中不利于维护生态安全的是( )
A.长江十年禁渔 B.大量施用化肥
C.设立国家公园 D.治理污水排放
4.为什么要重视生态安全?( )
A.生态安全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生存 B.生态安全关系到个人的生活
C.生态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 D.以上都是
5.下列关于维护生态安全的对策说法,错误的是( )
A.维护生态安全不需要合理利用和保护土地、水、动植物等自然资源
B.山水林田湖草沙是生命共同体,因此要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与修复
C.我国生态安全屏障得到有效巩固,生态保护与修复工作成就卓著
D.保护生物圈就是维护生态安全
6.生态安全攸关个人安全和国家安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生态安全主要是指没有环境污染
B.只要有丰富的动植物资源,就能确保生态安全
C.生态安全是指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不受人类活动影响
D.生态安全是指生态系统服务能够支撑人类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易错辨析】
易错表现 正确理解 记忆技巧
①混淆生物多样性保护中的最有效措施与根本措施 保护栖息地(就地保护)是根本措施:它直接在物种原生栖息地开展保护,能让物种自然繁衍、维持生态系统的完整关联(如物种间的捕食、共生关系),这是其他保护方式(如迁地保护)无法替代的“根源性保护”。 建立自然保护区是最有效措施:保护强度更高,核心区域通常禁止任何无关人类活动,目标不仅是保护单一物种,还包括维护完整的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及自然景观,是就地保护中“最高级别”的手段之一。 就地保护是根本, 有效措施是建区。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