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让教学更有效 高效备课 | 语文学科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七教学设计
课题 语文园地七 单元 第七单元 学科 语文 年级 六年级
核心素养 目标 1.交流如何做课堂笔记,养成做课堂笔记的良好习惯。 2.了解日常生活中与戏曲有关的词语,并选一两个说句子。 3.学习修改说明书,使说明书更加清楚明白。 4.了解并积累与艺术有关的成语。
重难点 1.交流如何做课堂笔记,养成做课堂笔记的良好习惯。 2.学习修改说明书,使说明书更加清楚明白。
教学过程 一:交流平台——做课堂笔记 1.谈话导入课题。 (1)谈话: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做好课堂笔记,是一个非常好的学习习惯,不仅能帮助我们记忆,还能促使我们积极思考。 (2)出示学霸的课堂笔记。 引导:这里有一些学霸的课堂笔记,大家看看他们是怎么做笔记的。 2.出示班上学生的课堂笔记。 预设1:我在课堂笔记本上,记录了老师讲的重要内容。 7 开国大典 群众入场—典礼开始—宣布新中国成立—升国旗—宣读公告—阅兵盛况—群众游行
预设2:有了疑问,需要继续思考,或者查找资料的,我会认真记下来。 23月光曲 1.传说是这样谱成的。“传说”?看来这首曲子的创作过程不一定是这样。查资料了解一下。
预设3:我会把听课过程中产生的想法记录下来。 2.您就是贝多芬先生吧? 盲姑娘听琴声猜出了贝多芬,这是说贝多芬遇到了知音吧?
3.教师总结:记课堂笔记有利于锻炼思维、提高捕捉重要信息的能力,要注意记录重点、难点、疑点、新观点 明确:老师讲的重点内容,听课过程中产生的想法、疑问或者需要查找的资料。 4.提问:可采用哪些方法来做记录?(摘抄、思维导图、表格、圈点勾画法、符号法等) 二:理解词语,选词说话 1.分行出示词语,指名认读。 亮相 行当 压轴 行头 跑龙套 唱白脸 花架子 对台戏 粉墨登场 字正腔圆 有板有眼 科班出身 指导读准多音字:行当(hánɡ)、亮相(xiànɡ)、压轴(zhòu) 2.全班齐读。 3.引导发现:读着这些词语,你有什么发现?(这些词语都与戏曲有关) 4.教师引导:在过去戏曲盛行的年代,人们喜爱看戏、听戏,就像大家今天喜欢流行歌曲一样,所以,戏曲中使用的一些专有名词在今天也常常被我们所使用。大家不信?我先来问问大家,在你们家中,爸爸妈妈教育你们时,是不是往往一个唱红脸,一个唱白脸?而爷爷奶奶又往往过来打圆场?这里的“唱红脸”“唱白脸”“打圆场”可都是戏曲中的用语。 5.小组合作,理解词语。 (1)引导:你们知道这些词语的意思吗?在小组内和同学交流词语的意思,圈出不理解的词语。 (2)学生借助工具书理解难懂的词语。 (3)学生交流,教师相机播放图画、视频资料帮助理解。预设: ①出示图片,让学生选词语,如“行头、亮相、行当、跑龙套”。 ②听戏曲选段,提问:听了这段唱腔,你认为可以用哪两个词?(字正腔圆、有板有眼) 6.选词填空。 (1)我们班的节目是这场演出的(压轴)大戏,虽然时间已经很晚了,但捧场的观众还是相当多。 (2)我的小弟弟正学着妈妈拖地,那(有板有眼)的样子真可爱! (3)他那一身(行头)都相当讲究,要花不少钱吧! 7.学生任选一两个词语造句子。 三:图文对照,修改说明书 1.谈话:请大家回忆一下,你们有没有制作或拼装过一些玩具呢?如果我们要制作或拼装玩具,必须要阅读什么?对,它就是说明书。今天,我们就来读一份玩具制作说明书,看看根据这份说明书能制作出什么样的玩具。 2.学生自主阅读《玩具小台灯制作说明书》。 (1)出示自学提示。 ①说明书从(材料)和(步骤)两个方面告诉我们小台灯的制作过程。 ②材料用途。 半个乒乓球——(灯罩) 一个瓶盖——(底座) 一段铅丝——(灯架) 一块橡皮泥——(粘牢铅丝和做灯泡) ③制作步骤。 做灯罩→(做灯架)→(做底座)→做灯泡 (2)学生交流汇报。 3.观察台灯,发现错误。 (1)出示课文插图,引导观察:小台灯有一处做错了,你发现了吗? 预设:灯泡不应安在灯罩外面,灯泡应安在灯罩里面。 (2)点拨: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错误呢?原来,跟说明书写得不够清楚有关系。请再读读说明书,把写得不清楚的地方画出来,再改一改。 4.指名交流。 (课件出示) 铅丝的头上用橡皮泥做一个小灯泡。 改为: ①在乒乓球内侧铅丝的头上用橡皮泥做一个小灯泡。 ②用橡皮泥做一个小灯泡,安在乒乓球内侧靠近顶部的地方。 5.教师小结:说明书的语言一定要准确而严谨,否则就会闹出把灯泡装在灯罩外的笑话。 6.学生阅读说明书。(课件出示说明书) 玩具小台灯制作说明书 材料:小钢锯、乒乓球、一个直径约5厘米的瓶盖、针锥、一段长约15厘米的铅丝、一块橡皮泥。 做法: ①用小钢锯将乒乓球锯成两半。 ②在半个乒乓球的中间用针锥钻个小洞,洞口的大小与铅丝的粗细相当,用它做灯罩。 ③在瓶盖中间钻个小洞,从盖面的洞中穿进铅丝,铅丝头弯一点儿,钩住盖底。在靠近洞的盖面和盖底处用橡皮泥把铅丝粘牢。 ④把铅丝的另一端从半个乒乓球的外面插入乒乓球的小洞里。把洞的两边粘牢。在乒乓球内、铅丝的头上用橡皮泥做一个小灯泡。 7.讨论:如何把说明书写清楚,让别人看明白? 明确:步骤清楚,用词准确。 四:日积月累 1.出示词语,读准字音。 2.同桌交流,理解词语。 预设:查资料理解“黄钟大吕”。“黄钟大吕”借指正大、庄严、高妙的音乐或文辞。 高山流水:比喻知己或知音,也比喻乐曲高妙。 天籁之音:形容声音好听。 余音绕梁:形容歌声优美,给人留下难忘的印象。 黄钟大吕:形容音乐或言辞庄严、正大、高妙、和谐。 轻歌曼舞:音乐轻快,舞姿优美。 行云流水:形容文章自然不受约束,就像漂浮着的云和流动着的水一样。 巧夺天工:人工的精巧胜过天然。形容技艺十分巧妙。 惟妙惟肖:描写或模仿得非常逼真。 画龙点睛:比喻写文章或讲话时,在关键处用几句话点明实质,使内容生动有力。 笔走龙蛇:形容书法生动而有气势。 妙笔生花:比喻杰出的写作才能。 栩栩如生:指艺术形象非常逼真,如同活的一样。 3.小组合作,尝试分类。 【预设】: 与音乐有关:高山流水 天籁之音 余音绕梁 黄钟大吕 与舞蹈有关:轻歌曼舞 与书法有关:行云流水 笔走龙蛇 与技艺有关:巧夺天工 惟妙惟肖 栩栩如生 与绘画有关:惟妙惟肖 画龙点睛 妙笔生花 栩栩如生 提示:有些词语可以修饰几种艺术种类。 4.了解相关典故,拓展提升。 (1)拓展相关典故,趣猜成语。 ①昔韩娥东之齐,匮粮,过雍门,鬻歌假食。既去,而余音绕梁,三日不绝,左右以其人弗去。——《列子·汤问》(余音绕梁) ②多命僧繇画之……金陵安乐寺四白龙不点眼睛,每云:“点睛即飞去。”人以为妄诞,固请点之。须臾,雷电破壁,两龙乘云腾去上天,二龙未点眼者见在。——《历代名画记·张僧繇》(画龙点睛) ③李太白少时,梦所用之笔头上生花后天才赡逸,名闻天下。——《开元天宝遗事·梦笔头生花》(妙笔生花) (2)交流汇报:你还知道哪些成语的典故? 课堂小结: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如何阅读说明书、如何写出严谨的说明书。通过课上的交流,我发现同学们都特别喜欢小制作,所以在读说明书时非常认真,也提出了许多疑问,最后给出了完美的修改方案。玩具小台灯的制作并不困难,大家可以试一试,感受动手制作玩具的快乐。当然更重要的是要学会写一写简单的说明书,可能在某个时候会派上大用场哦!我们还积累了一些与戏曲相关的词语。这节课我们又学习了不少与艺术相关的词语,这些词语很有用,希望大家能背下来,以后在写作文时就能灵活运用了,这样能为我们的习作添彩、加分。 自主作业:根据自己的情况,可以选择一项或两项完成。 1.搜集一些与艺术相关的词语,把它们写在课本“日积月累”的词语后面,一起记一记、抄一抄。 2.完成 《分层作业单》
板书设计 语文园地七 交流平台:如何做课堂笔记 词句段运用:与戏曲有关的词语 学习修改说明书 日积月累:与艺术有关的成语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共38张PPT)
六年级语文上册统编版
语 文 园 地 七
做课堂笔记
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做好课堂笔记,是一个非常好的学习习惯,不仅能帮助我们记忆,还能促使我们积极思考。
做课堂笔记
通过观察同学们做的课堂笔记,大家会发现,他们的笔记做得非常工整,有详有略,囊括的内容也比较多。有了这样的课堂笔记,课后复习才会事半功倍。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如何做好课堂笔记。
做课堂笔记
做课堂笔记
请拿出你的课堂笔记本,说一说:你平时是怎么做课堂笔记的?这样做有什么好处?
做课堂笔记
7 开国大典
群众入场—典礼开始—宣布新中国成立—
升国旗—宣读公告—阅兵盛况—群众游行
我在课堂笔记本上,记录了老师讲的重要内容。
做课堂笔记
有了疑问,需要继续思考,或者查找资料,我会认真记下来。
23 月光曲
1.传说是这样谱成的。
“传说”?
看来这首曲子的创作过程不一
定是这样。
做课堂笔记
查资料了解一下
我会把听课过程中产生的想法记录下来。
2.您就是贝多芬先生吧?
盲姑娘听琴声猜出
了贝多芬,这是说贝多
芬遇到了知音吧?
23 月光曲
做课堂笔记
小结:课堂笔记要注意记录重点、难点、疑点、自己的观点。在今后的学习中要养成做课堂笔记的好习惯。
(摘抄、思维导图、表格、圈点勾画法、符号法等)
看了两个小伙伴的笔记以及对话,你发现他们的课堂笔记记录了什么?
除了以上几点以外,做课堂笔记时还可以记录什么?
可采用哪些方法来做记录?
做课堂笔记
有助于上课时集中注意力。
有助于对学习内容的理解。
有助于对所学知识的复习和记忆。
有助于积累资料,扩充新知。
做课堂笔记有哪些好处?
记老师列出的提纲。
记老师强调的重点内容。
记个人要求加强的内容。
记疑点。
记方法。
记课堂笔记的方法有:
词句段运用
亮相 行当 压轴 行头
跑龙套 唱白脸 花架子 对台戏
粉墨登场 字正腔圆 有板有眼 科班出身
hánɡ
xiànɡ
zhòu
这些词语都与戏曲有关。
词句段运用
在过去戏曲盛行的年代,人们喜爱看戏、听戏,就像大家今天喜欢流行歌曲一样,所以,戏曲中使用的一些专有名词在今天也常常被我们所使用。大家不信?我先来问问大家,在你们家中,爸爸妈妈教育你们时,是不是往往一个唱红脸,一个唱白脸?而爷爷奶奶又往往过来打圆场?这里的“唱红脸”“唱白脸”“打圆场”可都是戏曲中的用语。
词句段运用
同学们知道这些词语的意思吗?小组内互相交流词语的意思,圈出不理解的词语。
词句段运用
行头
行当
亮相
跑龙套
听了这段唱腔,你认为可以用哪两个词来形容?
字正腔圆、有板有眼
选词填空
词句段运用
1.我们班的节目是这场演出的( )大戏,虽然时间已经很晚了,但捧场的观众还是相当多。
2.我的小弟弟正学着妈妈拖地,那( )的样子真可爱!
3.他那一身( )都相当讲究,要花不少钱吧!
压轴
行头
有板有眼
修改说明书
请同学们回忆一下,你们有没有制作或拼装过一些玩具呢?如果我们要制作或拼装玩具,必须要阅读什么?
1
对,它就是说明书。今天,我们就来读一份玩具制作说明书,看看根据这份说明书能制作出什么样的玩具。
2
玩具小台灯的制作说明书
半个乒乓球,一个瓶盖,一段铅丝,一块橡皮泥。
做法:
材料:
1.在半个乒乓球中间钻个小洞,当灯罩。
2.在瓶盖中间钻个小洞,从洞中穿进铅丝,铅丝一端弯一点儿,钩住盖底。在靠近洞的盖面和盖底处用橡皮泥把铅丝粘牢。
3.把铅丝的另一端插入乒乓球的小洞里。把洞的两边粘牢。铅丝的头上用红橡皮泥做一个小灯泡。
修改说明书
说明书从( )和( )两个方面告诉我们小台灯的制作过程。
材料
请同学们自主阅读《玩具小台灯制作说明书》
步骤
修改说明书
请同学们自主阅读《玩具小台灯制作说明书》
②材料用途。
半个乒乓球——( )一个瓶盖——( )一段铅丝——( )一块橡皮泥——( )
③制作步骤。
做灯罩→( )→( )→做灯泡
灯罩
底座
灯架
粘牢铅丝和做灯泡
做灯架
做底座
修改说明书
小台灯有一处做错了,你发现了吗?
灯泡不应安在灯罩外面,灯泡应安在灯罩里面。
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错误呢?
请再读读说明书,把写得不清楚的地方画出来,再改一改。
原来,跟说明书写得不够清楚有关系。
说明书从“ ”和“ ”两个方面告诉我们小台灯的制作过程。
钻小洞,
做灯罩。
钻小洞,
穿铅丝。
弯铅丝,
钩盖底,
面底铅丝
要粘牢。
捏橡皮泥,
做灯泡。
理清步骤
图文对照
修改说明书
铅丝的头上用橡皮泥做一个小灯泡。
改为:
①在乒乓球内侧铅丝的头上用橡皮泥做一个小灯泡。
②用橡皮泥做一个小灯泡,安在乒乓球内侧靠近顶部的地方。
教师小结
说明书的语言一定要准确而严谨,否则就会闹出把灯泡装在灯罩外的笑话。
修改说明书
玩具小台灯制作说明书
材料:
小钢锯、乒乓球、一个直径约5厘米的瓶盖、针锥、一段长约15厘米的铅丝、一块橡皮泥。
做法:
①用小钢锯将乒乓球锯成两半。
②在半个乒乓球的中间用针锥钻个小洞,洞口的大小与铅丝的粗细相当,用它做灯罩。
③在瓶盖中间钻个小洞,从盖面的洞中穿进铅丝,铅丝头弯一点儿,钩住盖底。在靠近洞的盖面和盖底处用橡皮泥把铅丝粘牢。
④把铅丝的另一端从半个乒乓球的外面插入乒乓球的小洞里。把洞的两边粘牢。在乒乓球内、铅丝的头上用橡皮泥做一个小灯泡。
如何把说明书写清楚,让别人看明白?
步骤清楚
用词准确
日积月累
高山流水 天籁之音 余音绕梁
黄钟大吕 轻歌曼舞 行云流水
巧夺天工 惟妙惟肖 画龙点睛
笔走龙蛇 妙笔生花 栩栩如生
借指正大、庄严、高妙的音乐或文辞。
日积月累
01
02
高山流水 天籁之音
余音绕梁 黄钟大吕
行云流水
笔走龙蛇
03
与舞蹈有关:
轻歌曼舞
与音乐有关:
与书法有关:
日积月累
A
B
惟妙惟肖 画龙点睛妙笔生花 栩栩如生
与绘画有关:
与技艺有关:
巧夺天工 惟妙惟肖栩栩如生
日积月累
余音绕梁
拓展相关典故,趣猜成语。
昔韩娥东之齐,匮粮,过雍门,鬻歌假食。既去,而余音绕梁,三日不绝,左右以其人弗去。——《列子·汤问》
拓展相关典故,趣猜成语。
李太白少时,梦所用之笔头上生花后天才赡逸,名闻天下。——《开元天宝遗事·梦笔头生花》
日积月累
你还知道哪些成语的典故?
妙笔生花
日积月累
拓展相关典故,趣猜成语。
②多命僧繇画之……金陵安乐寺四白龙不点眼睛,每云:“点睛即飞去。”人以为妄诞,固请点之。须臾,雷电破壁,两龙乘云腾去上天,二龙未点眼者见在。——《历代名画记·张僧繇》
画龙点睛
课堂小结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如何阅读说明书、如何写出严谨的说明书。通过课上的交流,我发现同学们都特别喜欢小制作,所以在读说明书时非常认真,也提出了许多疑问,最后给出了完美的修改方案。玩具小台灯的制作并不困难,大家可以试一试,感受动手制作玩具的快乐。当然更重要的是要学会写一写简单的说明书,可能在某个时候会派上大用场哦!我们还积累了一些与戏曲相关的词语。这节课我们又学习了不少与艺术相关的词语,这些词语很有用,希望大家能背下来,以后在写作文时就能灵活运用了,这样能为我们的习作添彩、加分。
自主作业
根据自己的情况,可以选择一项或两项完成。
搜集一些与艺术相关的词语,把它们写在课本“日积月累”的词语后面,一起记一记、抄一抄。
完成 《分层作业单》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有大把高质量资料?一线教师?一线教研员?
欢迎加入21世纪教育网教师合作团队!!月薪过万不是梦!!
详情请看: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语文园地七 学习任务单
一:交流平台——做课堂笔记
你平时是怎么做课堂笔记的?这样做有什么好处?
明确:老师讲的重点内容,听课过程中产生的想法、疑问或者需要查找的资料。
提问:可采用哪些方法来做记录?(摘抄、思维导图、表格、圈点勾画法、符号法等)
二:日积月累
1.自主读词语。
亮相 行当 压轴 行头
跑龙套 唱白脸 花架子 对台戏
粉墨登场 字正腔圆 有板有眼 科班出身
读着这些词语,你有什么发现?
3.你们知道这些词语的意思吗?在小组内和同学交流词语的意思,圈出不理解的词语。
4.词语运用:
(1)我们班的节目是这场演出的( )大戏,虽然时间已经很晚了,但捧场的观众还是相当多。
(2)我的小弟弟正学着妈妈拖地,那( )的样子真可爱!
(3)他那一身( )都相当讲究,要花不少钱吧!
三:图文对照,修改说明书
1.自主阅读说明书,哪些地方不合适,请帮忙修改。
四:日积月累
阅读“日积月累”,读准字音,理解词语,尝试分类。
与音乐有关:高山流水 天籁之音 余音绕梁 黄钟大吕
与舞蹈有关:轻歌曼舞
与书法有关:行云流水 笔走龙蛇
与技艺有关:巧夺天工 惟妙惟肖 栩栩如生
与绘画有关:惟妙惟肖 画龙点睛 妙笔生花 栩栩如生
提示:有些词语可以修饰几种艺术种类。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语文园地七 分层作业
【交流平台】
1.下面对“课堂笔记”的描述正确的打“√”,错的打“×”
(1)课堂笔记是用来帮助我们记忆的,只能记录老师在课堂上讲的重要内容。 ( )
(2)做课堂笔记时可以使用“批注法”,在课本上圈画,记录重要的内容。( )
(3)在课堂上产生的疑问,如果需要继续思考,就可以在课堂笔记中记下来。( )
(4)对理解课文有重要作用的相关资料,也可以记录在课堂笔记中。( )
(5)在听课过程中产生的想法,应该及时在课堂上与老师和同学交流,不需要记在课堂笔记上。( )
【词句段训练】
2.选择合适的选项填入句中的括号里。
A.行头 B.亮相C.唱白脸 D.打圆场 E.跑龙套 F.科班出身
①我最喜欢的演员终于结束了多年( )生涯,和自己的偶像演起了对手戏。
②每次我犯了错,家里就变成了戏台,一个( ),一个唱红脸,而( )的总是奶奶。
③她像演员一样,走到台前,来了一个漂亮的( ),获得了满堂的掌声。
④这个演员不愧是( ),能把每个角色都演绎得丝丝入扣。
3.玩具秋千制作说明书
材料:几张彩纸、一小块硬纸板、一个牙膏盒、几根筷子、一些皱纹纸和几根彩绳。
(1)把四根筷子粘在一起,用另一根筷子作为秋千的横杆绑好,插在牙膏盒上。
(2)在小纸板上穿好两根彩绳做成秋千的吊板。
(3)把皱纹纸剪成波浪形纸条,再将纸条搓成枝条状。
(4)用几种不同颜色的彩纸做成一个小女孩,并为她画上眼睛和嘴巴。
(5)将小女孩粘在吊板上,把吊板绑在状千的横杆上,最后缠上绿枝条。
一位同学想根据上面的说明书做玩具秋千,但说明书写得不够清楚,下面对说明书的修改建议不合理的一项是( )
“把四根筷子粘在一起”应改为“将四根筷子分两组分别粘在一起”。
“在小纸板上穿好两根彩绳”应改为“在筷子上绑好两根彩绳。
“最后缠上绿枝条”应改为“最后在秋千架上缠上绿枝条”。
这张说明书中最好加上成品的图片。
4.先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再把合适的词语填入句中。(填序号)
①高山流( ) ②( )籁之音 ③余音绕( ) ④黄钟大( )
⑤轻歌曼( ) ⑥( )云流水 ⑦巧夺天( )⑧惟妙惟( )
⑨画龙点( ) ⑩( )走龙蛇 妙笔生( ) 栩栩如( )
(1)他的歌声太美了,犹如( ),使我久久不能忘怀!
(2)你很难想象这样一个外表粗犷豪迈的男人,泡起茶来却是( ),润物无声,讲起茶来更是不紧不慢,徐徐道来。
(3)一个普通的荷塘在朱自清的笔下却充满了诗情画意,这可真是( )啊!
(4)这朵荷花,好似妩媚的女子,在暖风中( )。
【阅读欣赏】
5.阅读短文完成后面的练习。
画画也得实事求是
齐白石、张大千和徐悲鸿都是我国现代著名画家。
1934年,张大千画了一幅《绿柳鸣增图》。画上是一只大蝉趴在柳枝上,蝉头朝下,做欲飞状。齐白石见了这幅画使说:“大千此画谬矣!一蝉趴在柳枝上,欲飞时,其头当永远朝上,绝对不能朝下。”张大千得知后,虽然没说什么,心中却不服气。
1939年,张大千到四川青城山写生。那时正值盛夏,住处附近的蝉声此起彼伏。张大千想起齐白石的说法,不禁跑到屋外仔细观察。只见大树上密密麻麻爬满了蝉,其欲飞时,都是头朝上。张大千想起齐白石的话,不禁大为感佩。
1945年,徐悲鸿夫妇在家中设宴,专门招待齐白石与张大千。饭后,徐悲鸿提议请齐、张二人合作一幅会画作品,但要“反串”,即请齐白石画张大千擅长画的荷花,而张大千则画齐白石拿手的虾,共同组成一幅画。张请齐先画,齐白石乘兴挥毫,用黑墨画了三片荷叶,另又着色,用赭红画了两朵荷花。接着,张大千在齐白石的图上补绘了几只小虾,在荷叶下的水中嬉戏,动静结合,组成了一幅完整的作品。忽然,齐白石向张大千使了个眼色,把张拉到一边,悄悄说道:“大千先生,虾……虾身只有六节哟!“张大千一听,有些疑惑,但还是在画面上又添了些水草与水纹,把节数不准确的虾身给盖了起来。
宴席散去,张大千回到旅舍,马上派人买了一大篓河虾,仔细观察后发现,虾不论大小,其身子通通只有六节。此后,张大千更佩服齐白石的绘画功力了。
(1)联系上下文,理解文中加点的词语。
① 张大千“感佩”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反串“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读文中画“”的句子,感受绘画的魅力。请为这幅画拟一个名字:___________________
(3)从文中画“__”的句子中,我们可以体会到( )(多选)
给别人提意见时语气要委婉。B.不管什么场合都要大胆表达自己的看法。C.指出别人的错误时要照顾到他的面子。
从文中可知,张大千是一个__________________的人。
【日积月累】
6.积累运用
(1)居高声自远,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家家乞巧望秋月,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不弃功于寸阴。
(4)死去元知万事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________________,西湖歌舞几时休?
参考答案:
1.(1)×(2)√(3)√(4)√(5)×
2.ECDBF
3.B
4.水 天 梁 吕 舞 行 工 肖 睛 笔 花 生 ②⑥ ⑤
5.(1)①齐白石对蝉的活动状态了解得细致入微。
②让齐白石画张大千擅长画的荷花,而张大千则画齐白石拿手的虾。
小虾戏荷
AC
善于听取别人的意见、虚心学习别人的长处。
6.非是藉秋风 穿尽红丝几万条 不饱食以终日 但悲不见九州同 山外青山楼外楼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