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七年级上北京课改版3.9《关雎》课件(49张)

文档属性

名称 语文七年级上北京课改版3.9《关雎》课件(49张)
格式 ppt
文件大小 2.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京课改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09-11 10:11:3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54张PPT)
学习目标:
1、了解《诗经》的基本知识。
2、反复诵读诗歌,理解诗歌中蕴含的思 想感情。
3、学习赋、比、兴的表现手法,体会重章叠句的表达方式。
4、要求学生反复诵读,背诵这首诗。
教学重点 1、在诵读中体会这首古诗的内涵。 2、兴的表现手法。 3、重点掌握词语:关雎、窈窕、参差、寤寐、辗转、悠哉悠哉、乐、友、荇菜
教学难点:
1、 双关和叠韵
2、 正确理解诗中所表现的男女青年纯真美好的爱情。
教学过程:
课前预习及检查预习情况(必不可少)
一、导入
1、播放歌曲《关雎》(3分钟) 一提起古诗学习,大家都不免紧张,我们先来听一首歌曲。优美的旋律,深情的唱词把我们带入了一个如梦如幻的诗境里
今天我们学习一首古诗,最古老的诗歌是什么样子的呢?今天学习的内容,就是要解开这些谜,让我们一起踏上探索古代诗歌源头的旅行吧。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一)、播放歌曲《关雎》 (二)、了解《诗经》的基本知识 (5分钟) 老师要以小组比赛的形式来检查同学们的预习情况了。回答问题:
1、《关雎》选自《诗经﹡___》  
2、孔子评价《关雎》说:“______,______”。 3、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的名称是什么?
4、它收录的是哪个时代的作品?距现在有多少年?
5、它一共收录了多少篇诗歌?
6、这些诗歌是怎么分类的?
7、这些诗的作者是谁?为什么?
8、解释《诗经》的“六义”
三大基本内容: “风”、“雅”:“颂”
三种表现手法: “赋”、“比”:“兴”
1、《关雎》选自《诗经﹡___》【周南】
2、孔子评价《关雎》说:“______,______”。   【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3、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的名称是什么? (《诗经》)
4、它收录的是哪个时代的作品?距现在有多少年?
(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约3000年的历史。) 5、它一共收录了多少篇诗歌?
[注,所以又叫《诗三百》,相传孔子曾整理过这些诗并用来传授弟子,所以后来被尊为儒家五经(《诗》《书》《礼》《易》《春秋》)之一。称为《诗经》]
6、这些诗歌是怎么分类的?
(分“风”“雅”“颂”三部分)
(风;民歌;雅:宫廷乐歌;颂;祭祀乐歌。) 7、这些诗的作者是谁?为什么?
(没有明确的作者,当时并没有专业作家或诗人。)
五经:
《诗》《书》《礼》《易》《春秋》
四书:
《大学》《中庸》《论语》《孟子》
“四书五经”
。《四书五经》是南宋以后儒学的基本书目,儒生学子的必读之书。
。《四书五经》是南宋以后儒学的基本书目,儒生学子的必读之书。
《四书五经》是南宋以后儒学的基本书目,儒生学子的必读之书。
《诗经》的“六义”
1、三大基本内容:
“风”:
“雅”:
“颂”:
又称“国风’,指十五国风,是各地的民 间歌谣。160
分大雅、小雅,大部分是贵族作品。 105
是宗庙祭祀用的乐歌及史诗。 40
2、《诗经》三种表现手法
朱熹的解释
“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也”
“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
“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物也”
现在的解释
赋就是直接地陈述铺叙。
比就是比喻。
以此喻彼地打比方,使抽象的事理具体化
兴就是借助其它事物为所咏之内容作铺垫。
就是由此及彼,由物及情,触景生情。
二、解题
《关雎》是《诗经》开卷的第一首诗,历来为人重视。它
描写了一个青年小伙子偷偷地爱上了一位姑娘那种单相思的动人情景。所以本诗可以理解为一首爱情诗。
“关雎”是以诗歌首句中的两个字作为题目,其它篇章亦是如此。
三、学生自学(解决字词读音10分钟)
1、学生自由朗读,纠正读音
2、二位学生轮流读一遍,比谁读音最准确,如有读错的地方,请举手帮助更正 一读
3、全班齐读课文 二读
4、观看视频,认真听录音中老师的朗读,
三读,欣赏体会
三、学生自学(解决字词读音)
雎鸠 窈窕 参差 荇菜 寤寐 琴瑟 芼之
好逑 荇菜 寤寐 君子好逑 钟鼓乐之
[Jū jiū yǎo tiǎo cēncī xìng wùmèi sè mào]
好逑hǎo qiú)。
荇(xìng)菜:
寤寐(wùmèi)
君子好逑(hǎo):
钟鼓乐之(lè):
《关睢》
关关睢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
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jiū
hao
jiú
xìng
wù mèi

mào
yao
tiao
一读,读准字音
四言诗每句一般读成“二、二”节拍。例如:
关关 雎鸠,在河 之洲。窈窕 淑女,君子 好逑。 参差 荇菜,左右 流之。窈窕 淑女,寤寐 求之。 求之 不得,寤寐 思服。悠哉 悠哉,辗转 反侧。
二读,注意停顿
三读,欣赏体会
三、学生自学(解决字词翻译全文10分钟)
出示自学指导思考:
1、学生自读,依据课后注释, (突破字词难点)
理解诗句(小组讨论的形式)
2、讨论后每组来读一句翻译一句
突破字词难点:
注意下列句中不同颜色的词:
在河之洲
君子好逑
左右流之
寤寐求之
寤寐思服
琴瑟友之
左右芼之
钟鼓乐之
黄河(现指一般的河流,词义扩大)
配偶(与“逑”字面完全不同)
寻求、捞取(与下文“采”“芼”有动作上的先后)
时时刻刻都在追求
思念(今指衣服或“吃”)
弹琴鼓瑟,亲近(名词作动词用)
拔取
敲钟击鼓,使…快乐(使动用法)
细读课文,解释下列词语
1窈窕:
2淑女:
3参差:
4求之不得:
5辗转反侧:
女子文静而美好的样子。
美好、贤惠的女子。
长短、高低、大小不齐。
十分想要,但得不到。
翻来覆去地睡不着觉。
第一章: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译第一章:
关关鸣叫的雎鸠鸟,站在水中的沙洲上。
美丽善良的姑娘啊,正是小伙子喜爱的配偶。
第一章:
文中的这位男子,在他听着鸠鸟和鸣的时候,有一个姑娘在河边采荇菜,她左右采摘荇菜的美好姿
态给了他一个难忘的印象,爱慕之情油然而生。
第一节:关关雎鸠 (情意真挚,互相和唱)
君子、淑女和乐恭敬相处
联 想

第二章:
参 差 荇 菜, 左 右 流 之。
窈 窕 淑 女, 寤 寐 求 之。
求 之 不 得, 寤 寐 思 服。
悠 哉 悠 哉, 辗 转 反 侧。
译第二章:
水中荇菜长短不齐,采荇人左右寻找。
美丽善良的姑娘啊,我醒着睡着都把你追求。
追求的愿望难实现,我睡着醒着都把你思念。
夜长长相思不断,翻来覆去难成眠。
第二章:以缠绵悱恻之情,道出男子追求未果的爱慕之心与相思之苦。日思夜想,不能须臾忘怀。白天里食不知味,无心做事,而漫漫长夜又只能躺在床上翻来覆去的苦思冥想不能成眠,这种为爱而不得其爱,又不忘其爱的无限情思.
第二节:参差荇菜
难求
窈窕淑女
君子思服

第三章: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
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译第三章:
水中荇菜长短不齐,采荇人左挑右选。
美丽善良的姑娘啊,我弹着琴瑟来亲近你。
水中荇菜长短不齐,采荇人左右拔取。
美丽善良的姑娘啊,我敲着钟鼓使你快乐
第三章:表现这个情窦初开少男对采荇菜的姑娘的深切思慕,以至于在梦中他与心上人终于相会了,亲近她,爱慕她,为她弹琴鼓瑟,敲钟打鼓,取悦她,心中充满了欢喜之情和把她取进家门的喜悦和热闹的场面。
第三节:君子因思成梦
友、乐
《 关雎》译诗:
关关鸣叫的雎鸠鸟,站在水中的沙洲上。
美丽善良的姑娘啊,正是小伙子喜爱的配偶。
水中荇菜长短不齐,采荇人左右寻找。
美丽善良的姑娘啊,我醒着睡着都把你追求。
追求的愿望难实现,我睡着醒着都把你思念。
夜长长相思不断,翻来覆去难成眠。
水中荇菜长短不齐,采荇人左挑右选。
美丽善良的姑娘啊,我弹着琴瑟来亲近你。
水中荇菜长短不齐,采荇人左右拔取。
美丽善良的姑娘啊,我敲着钟鼓使你快乐
四、定教
出示自学指导思考:
1、纠正读音
2、突破字词难点
3、翻译全文,理解诗句(小组讨论的形式)
四、定教
4、品读课文,把握诗意,品味诗情。(5分钟)
【学生活动】反复吟诵诗歌,小组探讨、探究
①这首诗讲述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
抒发了主人公什么样的情感?
②“关关雎鸠,在河之洲”与后面两句有内容上的直接联系吗?作者写这两句的作用是什么?
③诗歌是如何抒发爱情追求中的苦与乐的?
④阅读提示中还写道:“全诗节奏分明、琅琅上口,和谐悦耳”你们在读时感到了没有?为什么会有这种效果?听录音范读,感知节奏与写作手法手法的运用。
⑤感知主人公的形象
思读课文,把握诗意,品味诗情。
1、这首诗讲述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
抒发了主人公什么样的情感?
【学生活动】反复吟诵诗歌,讨论探究
诗中写一个年轻小伙子爱慕着一位美丽贤淑的姑娘,他朝思暮想、执着追求,然而求之不得,进而相思成梦,梦中与这位姑娘结为永好,成为夫妇,过上和谐美满的幸福生活。
诗歌抒发了一个男子对一个女子的思念、追求过程,写他求之不得的痛苦和求而得之的喜悦。
2、①“关关雎鸠,在河之洲”与后面两句有内容上的直接联系吗? ②作者写这两句的作用是什么?
( 运用了《诗经》三种表现手法中的哪种)
雎鸠在传说中是一种情意十分专一的水鸟,其一或死,另一就忧思不食,憔悴而死。

答:(没有。)
(讲解“比兴”的手法)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以雎鸠鸟为比,
以雎鸠鸟的求偶为兴,
来写自己对窈窕淑女的追求
3、诗歌是如何抒发爱情追求中的苦与乐的?
在诗歌的第二部分,以缠绵悱恻之情,直率写出自己追慕之心和相思之苦。这个青年男子所思念的是一位在水边采荇菜的姑娘,“参差荇菜,左右流之”,姑娘劳动是窈窕的身影使他日夜相思,不能须臾忘怀。“寤寐求之”、“寤寐思服”极写追求、思念的迫切心情;“优哉游哉,辗转反侧”写他相思之苦已到了彻夜不眠的程度。悠,长,相容夜长不寐时绵绵不断的情思,两个悠字以感叹语气出之,加重了感彩,把长夜无眠的相思之苦,深深的表现出来。
第三部分,出现了“琴瑟友之”、“钟鼓乐之”的欢快、热闹场面。“友”亲密相爱,以弹琴奏瑟喻相会相处时的和谐愉快。“钟鼓乐之”是结婚时的热闹场面,是这位受相思之苦的男子对未来的设想,是他寤寐求其实现的愿望。并陶醉在自己预想的成功喜悦之中。
4、阅读提示中还写道:“全诗节奏分明、琅琅上口,和谐悦耳”你们在读时感到了没有?为什么会有这种效果?
听录音范读,感知节奏与写作手法手法的运用。
因为这首诗里运用了反复、双声、叠韵等多种手法。
韵律和谐:
1、 运用重言(关关)
2、运用双声(参差cēn cī )
3、运用叠韵(窈窕yǎo tiǎo )
4、运用重章复唱的手法。
5、合作、探究
感知主人公的形象
情真意切、敢于真实大胆地表露自己的感情、向往美好的爱情生活。
五、学生有疑问向老师请教
六、小结。
孔子说“《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这首诗作为一篇爱情诗,它写思慕,写追求,写向往,既深刻细腻,有止所当止。她既写对爱情求而不得的相思之苦,但又不陷于难以自拔的低沉哀吟。它感情率直、淳朴、真挚、健康。是一篇古老而优秀的作品。
七、当堂训练
1、达标训练:
⑴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雎鸠()()窈窕()()好逑()()
寤寐()() 荇菜()
⑵是我国古代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诗歌共有 篇,包括 、 、 三部分。
2、能力提高:
本诗以 、 起兴,写出了一个男子对女子的美好感情。 本诗用来形容美丽善良的姑娘的成语是 ( )
诗中描写感情波澜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
诗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
七、当堂训练 (5分钟)
课文内容填空:
关关雎鸠, 窈窕淑女,( )
参差荇菜, 窈窕淑女, ( )
求之不得, 悠哉悠哉, ( )
参差荇菜, 窈窕淑女, ( )
参差荇菜, 窈窕淑女, ( )
七、当堂训练
参考答案:
雎鸠 荇菜
.窈窕淑女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一种诚挚、热烈、健康的美好情感。
八、课后作业

1、“之”字的用法
在河之洲
左右流之、“左右采之,左右芼之”
寤寐求之、琴瑟友之,钟鼓乐之”
求之不得
2、学生反复朗读、背诵。
字的用法:
结构助词“的”
物主代词,指“荇菜”
人称代词,指“窈窕淑女”
人称代词,同上
“左右采之,左右芼之”
“琴瑟友之,钟鼓乐之”
在河之洲
左右流之
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
扩展阅读:
《君子于役》
——《诗经·王风》
君子①于役(yì)②,不知其期,曷(hé)③至④哉?
鸡栖于埘(shí)⑤,日之夕矣,羊牛下来。
君子于役,如之何勿思⑥!
 君子于役,不日不月,曷其有佸(huó)⑦?
 鸡栖于桀(jié)⑧,日之夕矣,羊牛下括⑨。
 君子于役,苟⑩无饥渴!
以徭役和战争为题材,写一个妇女思念在外服徭役的丈夫。
注 释
  ①君子:此妻称丈夫。
  ②役 (yì):苦役。
  ③曷 (hé):何时。
  ④至:归家。
  ⑤埘(shí):音时,鸡舍。
  ⑥如之何勿思:如何不思。
  ⑦佸(huó):音活,聚会、相会。
  ⑧桀(jié):鸡栖的木架。
  ⑨括:通佸,聚集,此指牛羊放牧回来关在一起。
  ⑩苟:大概,也许。
《君子于役》今译:
  丈夫服役远在异乡,
  归期漫漫真是久长。
  哪年哪月才能归来,
  家鸡进窝真是匆忙。
  眺望夕阳不断西沉,
  牛羊纷纷走下山岗。
  丈夫服役远在异乡,
  教我如何停止思量!
  
丈夫服役远在异乡,
  没日没夜真是漫长。
  不知何时才能相会,
  家鸡进窝已经安顿。
  眺望夕阳不断西沉,
  纷纷下坡是那牛羊。
  丈夫服役远在异乡,
  愿他没有饥渴情状。
再 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