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七年级上北京课改版4.16《永久的悔》课件(41张)

文档属性

名称 语文七年级上北京课改版4.16《永久的悔》课件(41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京课改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09-11 10:27:0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41张PPT。 父亲患食道癌晚期,吃什么吐什么,卧床不起。铜鼓县棋坪镇棋坪村樟家湾组小女孩王金红,只有9岁,却用一双稚嫩的小手,悉心照顾病重的父亲,至纯至美的孝心感动了乡邻。
  这个9岁女孩也被无数网友誉为“最美孝心女孩”。 骑车的是一名戴眼镜的青年,他身后坐着一位头发花白的老妇。两人紧紧挨着,一根又粗又长的布带将他们拴在一起,最后在青年腰间打了一个蝴蝶结。
这是一对母子。儿子叫陈斌强,36岁,冷水镇中心学校初中语文教师,他身后60岁的老母亲患了严重的老年痴呆症,为了照顾她,家住县城的陈斌强每周去上班时,都会将母亲带上,平时住在学校宿舍,到了周末,又带回县城。
70岁村民赵智财,用三轮车拉着91岁母亲行程10余公里逛 “庙会”,为母亲购买喜欢吃的凉粉、菜饼等可口陕西小吃,用实际行动诠释了爱老敬老赡养老人的传统美德,获得在场群众一致称赞。 永久的悔 ---季羡林作者简介 季羡林(1911——2009),出生于农民之家,1930年考入清华大学西洋文学系。1935年赴德国留学,1941年获哲学博士学位。1946年回国,任北京大学教授兼东方语言文学系主任。是当代语言学家。主要著作散文集《天竺心影》
《朗润集》
《留德十年》
《牛棚杂忆》等感动中国颁奖词智者乐,仁者寿,长者随心所欲。曾经的红衣少年,如今的白发先生,留得十年寒窗苦,牛棚杂忆密辛多。心有良知璞玉,笔下道德文章。一介布衣,言有物,行有格,贫贱不移,宠辱不惊。 背景资料 作者写作此文时已接近九十岁的高龄,应《光明日报》的记者邀约,完成了这篇散文。作者虽然已过了古稀之年,但是,仍然对自己过去的经历记忆犹新、一一在目。对于自己未能对母亲的尽孝作者心中铸成了一个永远的心痛,年幼时不懂尽孝,年轻时无力尽孝,而成年后却无从尽孝。因为母亲已经永远的离开了作者,在作者心中也就有了这“永久的悔”。正像作者说的那样:“不该离开故乡,不该离开母亲”、“世界上无论什么名誉,什么地位,什么幸福,什么尊容,都比不上待在母亲身边,即使我一个字也不认识,即使整天吃‘红的’”。
本文荣获“鲁迅文学奖”,原名<<赋得永久的悔>>是作者一气呵成的,其真情感染了许许多多的读者… 1.读准下面红色字的字音。 立锥zhuī ? 唾手tuò 
俩liǎ  ?  伶仃língdīng 
? 赖以lài   ? 简陋lòu
倾注qīng ? 缩回suō ?
够呛qiàng  ?  懵懂měng 
  轮廓kuò ? 3.词语解释  【望  九】接近九十。望:(年龄)接近。  【俯拾皆是】只要弯下身子来捡,到处都是。  【唾手可得】比喻非常容易得到。唾手,往手上吐唾沫。  【立锥之地】形容极小的一块地方。  【背乡离井】离开了故乡,在外地生活(多指不得已)。  【懵懵懂懂】糊涂,不明事理。  【寄人篱下】比喻依靠别人过活。  【雄心壮志】远大的抱负,豪壮的理想。  【誓  愿】表示决心时许下的心愿。  【有所恃而不恐】有所依赖而不害怕。 整体感知解题:1、题目中关键词是什么?
2、永久说明什么?
3、根据题目你会提出什么问题?
(1)悔什么?
(2)为什么悔?
(3)为什么说是“永久”的悔?
(4)悔的表现是什么?
(5)本文主要叙述了什么事情?文中蕴含了怎样的感情?请带着问题阅读全文
(1)作者说的自己“永久的悔”是什么?请找出文中的一个句子。作者“永久的悔”是:
不该离开故乡,离开母亲。(2)为什么悔?
悔的原因是母亲受尽了苦难。(4)悔的表现是什么?(在文中第几段)悔的具体体现在文中第10段(3)为什么说是“永久”的悔?最深切、最真实、最难忘的。本文主要叙述了什么事情?文中蕴含了怎样的感情? 通过作者回忆过去的家庭生 活,表达了对母亲深深的思念, 表达了因为再也无法报答母亲的养育之恩而悔恨不已的心情。文章的线索是什么?线索是“永久的悔”
这条线索贯穿始终、时隐时现,全文就是以此为中心展开的。根据这条线索,文章可分为几部分?一、(1-2)开篇设疑,点出“永久的悔”
二、(3-9)中间叙事-----道明“永久的悔”的缘由。
三、(10-11)结尾点题,突出永久的悔。1、(3-5)概述家庭的具体情况。
2、(6-8)详细叙述自己幼年的生活情况。
3、(9)详细叙述母亲的艰苦生活。
我们读这篇文章应以什么样的感情来读?痛苦、悔恨。请带着这样的感情朗读第10自然段 作者这个“悔”包含了作者怎样复杂的感情?这个“悔”既包含着作者对生身母亲的深切思念,又包含着因无法报答母亲的养育之恩而产生的自责、悔恨。阅读本文,我们感受到了一份浓浓的母爱,也让我们感受到作者因再无法报答母亲的养育之恩而自责、悔恨的感情。可作者却用大量的篇幅回忆了自己“吃”的经历。这样是否离题了?不离题,写家庭的苦和幼年生活的苦,目的是为了烘托母亲的苦,烘托母亲在苦境中给与自己的疼爱,从侧面回答悔的原因。作者把自己幼年之苦写得越充分,就越能表现母亲生活得更苦,就越能表现母爱的伟大,作者悔的程度就越深。 文章结构安排有什么特点,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全文以“永久的悔”为主线展开。开篇点明“永久的悔”,中间叙事,引出对往事的回忆-----悔的由来,结尾扣题进一步突出“永久的悔”。
这样的结构安排,条理清晰,主题突出。感人至深。第二课时走进《永久的悔》,不仅让我们感受到文章的结构上的魅力,更让我们对母爱有了更多的诠释。

有人说:儿时,母爱是甜甜的乳汁,浓浓的奶香流淌着无尽的爱怜;童年时,母爱是夏天驱赶蚊虫的蒲扇,为我摇动着多彩而丰盈的梦幻;长大了,母爱不再细细碎碎,而是变成了一根线,一根思念的线。线的这头轻轻地拴着我,线的那头紧紧系着母亲的关爱。”
今天,我们将再次走进这片爱的阳光之中,去感受作者“子欲养而亲不待”的那份自责、后悔之情。 ??? 作者深情地回忆了他的母亲,试仔细阅读全文,说说文中哪些地方写到了母亲,母亲的哪些话语,哪些事例,哪些细节最让你动情。文中有三个地方写到母亲:
第4段写母亲家境贫寒,不识字,没出过远门。
第7段写母亲把好吃的都留给“我”,从来不尝一口。
第9段写母亲不曾有过笑容,热切地盼望儿子归来。 (2)最感人的事例:母亲给“我”吃月饼。最感人的细节是:当“我”蹲在一块石头旁边大吃月饼时,并没有注意,母亲是否也在吃。这个细节表现了母亲对儿子的
疼爱之情。最感人的话语:“早知道送出去回不来,我无论如何也不会放他走的!”简单的话里面含着无尽的辛酸
和悲伤,还有那深切的思儿之情。
引用这句话表现作者后悔不该离
母亲的心情。
一般的纪念性的文章都会围绕被怀念的对象展开,但本文语言平实,对母亲的描写着墨极少,只有一处行为描写和一处语言描写,却同样能触人心弦,让人潸然泪下,作者是如何做到这一点的呢?
朴实的语言,蕴含着深深的情感 圈出文中最能表现作者自责、无奈、
悔恨之情的语句。朗读、品味。 (1)这个五里路,就是我母亲毕生所走的最长的距离。
? (2)不但是月饼,连其他“白的”,母亲从来都没有尝过,都留给我吃了。她大概是毕生就与红色的高粱饼子为伍。到了俭年,连这个也吃不上,那就只有吃野菜了。
??(3)特别有一点,让我难解而又易解:我无论如何也回忆不起母亲的笑容来,她好像是一辈子都没有笑过。
(4)母亲不知有多少日日夜夜,眼望远方,盼望自己的儿子回来啊!然而这个儿子却始终没有回去,一直到母亲离开这个世界。(1)这个五里路,就是我母亲毕生所走的最长的距离。 母亲很少出门,一辈子都在家操劳,更体现了母亲对子女的爱。体会句子蕴含的感情:(2)不但是月饼,连其他“白的”,母亲从来都没有尝过,都留给我吃了。她大概是毕生就与红色的高粱饼子为伍。到了俭年,连这个也吃不上,那就只有吃野菜了。 (2)写出母亲为了子女,宁可
自己挨饿,也舍不得吃好一
点的东西,体现了作者对母
亲的感激之情。 (3)特别有一点,让我难解而又易解:我无论如何也回忆不起母亲的笑容来,她好像是一辈子都没有笑过。 (3)母亲所受的苦难,对儿子的思念,是那样的揪心。岁月刻在母亲脸上的永远是凄苦,是不可磨灭的伤痕。 (4)母亲不知有多少日日夜夜,眼望远方,盼望自己的儿子回来啊!然而这个儿子却始终没有回去,一直到母亲离开这个世界。 (4)写出母亲盼望“我”归来的急切心情以及“我”令母亲失望的心痛和愧疚之情。 请发挥想象,描写出母亲在盼望时
的外貌和神态在风中,母亲无助地倚在墙边,遥望天边的落日,凌乱而花白的头发在苍老的脸颊旁飘扬。她的眼角闪烁着泪珠,眼神中透着一丝寂寞,静静地站着,仿若一尊雕像,似乎在想什么,又似乎在等什么。像是在祈祷,又像在回忆。说说引用“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的作用。这句话意思是树想要停下来可风不停,自己想要好好地侍奉父母时,父母却不在了。作者年少时,对母亲的恩情理解不深刻,等到知道报答时却已不能,引用这句话饱含作者的无奈与后悔之情。本文描绘了最普通的事件,却感人至深。找出最感人的语段并赏析 (第10段)“我不忍想象母亲临终时思念爱子的情况;一想到,我就会心肝俱裂,眼泪盈眶。……看到了母亲的棺材,看到那简陋的屋子,我真想一头撞死在棺材上,随母亲于地下。我后悔,我真后悔,我千不该万不该离开了母亲。……即使我一个字也不识,即使整天吃‘红的’。” 这是作者的肺腑之言,这个“悔”字蕴含了作者复杂的情感,作者内心充满了自责、无奈、悔恨,一种撕心裂肺的痛,令人潸然泪下。 读完本文,母亲的爱和作者的悔让我们深有感触。为此,我们决定开展“感恩母爱”的主题活动。现在,让我们带着感恩的心完成下面的题目吧。拓展延伸(1)你从哪些点滴小事感受到母亲对你的爱?(2)请运用修辞手法写一句感谢母亲的话(3)请你说说该如何回报母亲的爱思考回答课后练习二相通之处:二者都表现了母子间难以割舍的深情,体现了人间亲情的伟大。
启迪:我们应该格外珍惜着至爱亲情,做一个有孝心的人。归纳小结:1、条理清晰的结构
2、理解文章中心
3、体会平实语言中蕴涵着作者的深厚感情。
4、把握文章的线索。
写作小贴士:怎样写作记叙性散文 1、 线索明显,清晰。 2、 重在抒情 3、 恰当选取细节 泪水感动 母亲每天与你朝夕相处,一定有令你感动的生活片断。试选取一个小细节,并以此为线索,抒发你对他们的思想感情。
挚爱永恒 与母亲相处的过程中你有没有遗憾和后悔?试写成一篇回忆性的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