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七年级上北京课改版3.12《涉江采芙蓉》课件(24张)

文档属性

名称 语文七年级上北京课改版3.12《涉江采芙蓉》课件(24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京课改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09-11 11:25:5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24张PPT。涉江采芙蓉1.读顺畅,通大意渡过江去采摘荷花,生有兰草的沼地长着许多香草。
采摘荷花送给谁呢?所思念的人在遥远的长道。
回头看那故乡啊,漫长的道路无边无际又渺渺。
感情深厚却两地分居,在愁苦忧伤中慢慢变老。 2.找诗眼,抓主旨; ⑴什么是“诗眼”?找出本诗“诗眼”并根据“诗眼”概括主旨。①诗词句中最精炼传神的某个字;②全篇最关键的词句,是一篇诗词的主旨所在。本诗的“诗眼”是
“忧伤”(2)问题探究:关于《涉江采芙蓉》,有人认为抒情主人公是男性,“涉江”者和“还顾”者都是男子,也有人认为抒情主人公是女性,“涉江”者是女子,“还顾”者则是“所思”的男子。你怎么看? 2.找诗眼,抓主旨; 1、游子思乡怀人。2、女子思夫。游子思乡怀人1)诗人远离家乡,与思念的人分离。
3)他与思念的人都深爱和思念对方,但又不能相聚。2)他想回到家乡,但长路漫漫,欲归不得。 古代一些诗评家大都认为主人公是女子,理由有三:
当时男子游宦京师洛阳,远离江南;
女子采莲是旧俗,“芙蓉”即“夫容”,“莲子”即“怜子”;
《古》是文人独立创作的作品,可以用悬想的方式,以女子的口吻来写。因此思念的应该是双方,正如李清照《一剪梅》“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所以诗中有游子思乡思亲之缠绵,也有闺女思念情人之真挚。女子思夫 忽然想起采莲的事情来了。采莲是江南的旧俗,似乎很早就有,而六朝时为盛;从诗歌里可以约略知道。采莲的是少年的女子,她们是荡着小船,唱着艳歌去的。采莲人不用说很多,还有看采莲的人。那是一个热闹的季节,也是一个风流的季节。梁元帝《采莲赋》里说得好:   于是妖童媛女,荡舟心许;鷁首徐回,兼传羽杯;棹将移而藻挂,船欲动而萍开。尔其纤腰束素,迁延顾步;夏始春余,叶嫩花初,恐沾裳而浅笑,畏倾船而敛裾。   可见当时嬉游的光景了。采莲的是少年的女子,她们是荡着小船,唱着艳歌去的。 西洲曲
开门郎不至,出门采红莲。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青如水。
3.依景情,析手法; “悬想”:对某种未知情状作设想或悬拟的手法。
具体来说:特定情境下,诗人在抒发自己某种情思时,不直接从自身写起, 而是想象对方此时此刻的情形,或先描叙自身情形,突然调转笔墨,描叙对方情形, 以便更深一层地表达自己情感。这里的悬想侧重于空间转移。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这里诗人想象故乡兄弟们因佳节缺少一人未能完全团聚而遗憾,其实这也正是诗人自己的遗憾;故乡的兄弟思念自己,也正是诗人自己渴念着故乡的兄弟们。这里的悬想,使得普通的思乡之情抒发得曲折有致,也更为浓烈。
——这是中间穿插运用悬想!杜甫 《月夜》“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 未解忆长安。香雾云鬟湿, 清辉玉臂寒。 何时倚虚幌, 双照泪痕干?”
诗人从对方设想,写妻子“独看”鄜州之月而忆长安,而诗人自己“独看”长安之月而忆鄜州已尽在其中,写妻子心焦丈夫,正是诗人牵挂妻子,这样思亲之情抒发得更为深沉,更为曲折。
——全诗运用悬想。4.找意象,品意境。 ⑴下面请找出本诗一二句中的意象有哪些?分析形成了什么样的意境?芙蓉、兰泽、芳草。⑵其中哪个意象是最重要的?这对全诗意境的营造有什么作用??芙蓉芙蓉意象:荷花、莲花、芙蕖、菡萏等。特点: 品质高洁 气质优雅 姿态优美 仪表庄重“芙蓉”“兰泽”“芳草”等意象。描述了抒情主人公涉江采摘芙蓉的情景,营造的是轻松欢快的气氛。表达出诗人情怀的高雅,感情的纯洁、美好。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 这一问一答中,抒情主人公的情感是否有变化? 轻松欢快黯然销魂这种不知不觉情感的变化在古典诗歌中称为“转”。诗歌讲究“起、承、转、合”
这两句在结构上是暗转过渡,为表现主人公的情绪由欢欣洋溢转变为下面的黯然销魂作铺垫。
把人物放在美好、欢乐的采莲背景上,抒写独自怀远的忧伤,正具有以“乐”衬“哀”的强烈效果。 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还顾望旧乡的人是男子一种相思
两处闲愁女子所想虚写(悬想法)一位怅立船头的女子。她与众多女子的嬉笑不同,她注视着手中的芙蓉默然无语。画面一身在“远道”的游子。“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画面二这两句里“还顾”“漫浩浩”两词运用巧妙,请简要分析,谈谈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还顾“一词动作感和画面感很强,让人仿佛看到主人公孤单、忧愁、怅惘的形象和心情。“漫浩浩”一词,读起来给人以路途绵延无尽的感觉,抒情主人公感情痛苦到极点。
这两句并没有直接点明主人公的痛苦,这样给读者留下了很大的想象的空间,具有含蓄不尽的效果。回望故乡
长路漫漫感叹漂泊异乡两地相思,在思念的愁苦中忧伤以致终老。同心而离居, 忧伤以终老。天各一方
忧伤难遣“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这两句表达了主人公怎样的心情? 表达主人公黯然痛苦的心情,还能让人深切地感受到两个彼此相爱的人的真挚笃厚的感情。因爱之深才思之深,因爱之长久才有“终老”之“忧伤”。 忧伤这首诗怎样诵读更有情味?试着读一读。●女读:
◆男读:
◎合读: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涉江采芙蓉》是一首绝美的诗,看到他,就像看到了一种中国式乡情、亲情、爱情的缩影,横亘于历史时空之中,《涉江采芙蓉》的文字绝没有浮躁的华美,仅用清淡自然地笔触,写出了一世的悲苦。
尽管千年前的那个采莲的人和被他思念的人都早已消失了。但是,只要有人,只要有诗,只要有四季的变换,在这世间就会存在着一种思慕的情怀,永远也不会改变,永远也不会消失。 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