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让教学更有效 高效备课 | 物理学科
【学习目标】
1.认识水的三种物态。
2.知道温度计的制作原理和工作原理。
3.了解生活中常见的温度值。
4.会用温度计测量温度。
重点:正确使用温度计测液体的温度。
难点:温度计的使用方法及实验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自主学习】
1.温度是表示物体________________的物理量。
2.温度计的制作原理是液体的_____________;
3.温度的常用单位:________,符号“________”。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是______(读作零摄氏度),沸水的温度是_______;在______和______之间分成100等份,每一等份是 _____。
4.常见的温度
(1)人的正常体温是______℃;
(2)温度的最低值——绝对零度是_______℃;
(3)人感觉舒适的温度大约是______℃;
(4)洗澡水的温度大约是_____℃;
5.常用温度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根据感温液不同进行分类,常见的温度计有_____温度计、________温度计和________温度计等。
6.温度计的构造:包括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三部分组成。
7.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1)使用前要做到“两观察”,即观察________和________。估计被测液体的温度是否在量程内。
(2)测量时,将温度计的测温泡__________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________或________,不能用温度计搅拌液体。
③读数时,测温泡要________被测液体中,待温度计的示数______后再读数。
④读数时,视线与温度计液柱的上表面______。
【合作探究】
1.学习酒精灯的使用:
(1)绝对禁止一只酒精灯去引燃另一只酒精灯。
(2)酒精灯的外焰温度最高,应该用外焰加热。
(3)熄灭酒精灯时必须用灯帽盖灭,不能吹灭。
(4)万一洒出的酒精在桌上燃烧起来,不要惊慌,应立即用湿布覆盖。
2.实验:制造云和雨
利用实验桌上准备好的器材:烧杯、湿沙、酒精灯、冰块、金属皿、三脚架、陶土网,组装好器材,进行实验,实验过程中要注意观察现象。实验完成后回答下列问题:
(1)在加热过程中,在杯子口、金属皿底面看到________________。
(2)烧杯上方出现的“白雾”______水蒸气,而是_____________。
总结:
(3)水有______(冰、雪、霜),______(水、雨、露)和______(水蒸气)三种状态,这三种状态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______,使大自然气象万千。
(4)物质各种状态间的变化叫作________。
1.观察红液温度计,其量程是___________,分度值是___________。
2.在烧杯中倒一杯冷水,将手指放入水中或用手触碰杯壁,估计冷水的温度,再用温度计进行测量,并把估计值和测量值填入记录表中。
3.在另一烧杯中倒一杯温水,将手指放入水中或用手触碰杯壁,估计温水的温度,再用温度计进行测量,并把估计值和测量值填入记录表中。
4.在另一烧杯中倒一杯热水,用手触碰杯壁,估计热水的温度,再用温度计进行测量,并把估计值和测量值填入记录表中。
冷水 温水 热水
估测温度/℃
实测温度/℃
5.仔细观察体温计,量程是__________,分度值是______。测量自己的体温是________℃。
【归纳整理】
【课堂练习】
1.四位同学“用温度计测水温”的实验操作 如图所示,其中正确的是( )
2.给体温计消毒,下列哪种方法是可行的( )
A.放入沸水中煮 B.放入温水中泡 C.用酒精棉花擦洗 D.在酒精灯上烧
3.写出下列自然现象处于什么状态。
①雾________ ②霜________ ③露________ ④雪________ ⑤雹________ ⑥雾凇_______
4.常用液体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_____________性质制成的。摄氏温度是这样规定的:将一个标准大气压下______________的温度定为0摄氏度,________的温度定为100摄氏度。
5.下列是使用温度计的操作步骤,请将各步骤的标号按正确的操作顺序填写在下面横线上.
A.选取适当的温度计;
B.估计被测物体的温度;
C.使温度计和被测物体接触几分钟;
D.观察温度计的读数;
E.取出温度计;
F.让温度计的液泡与被测物体充分接触.
操作步骤的正确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后巩固】
知识点1:水的物态变化
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水形状固定,体积不固定 B.水的三态是指冰、水和冰水混合物
C.水的三态变化与温度有密切关系 D.只有水有三态
2.如图所示,下列分子运动情况是物质哪种状态(  )
A.甲是液态物质 B.乙是固态物质 C.甲是气态物质 D.丙是气态物质
3.水在自然界以不同形态存在。雨、露、雾、霜、雹、水蒸气、“白气”都是水的“化身”,属于固态的有 ,液态的有 ,气态的有 。
4.将下列物质按状态分类:糖、酱油、橡皮、氧气、酒精、铅球。
(1)属于固态的有 ;
(2)属于液态的有 ;
(3)属于气态的有 。
知识点2:温度计的使用
5.下面关于温度、温度计的使用方法中,正确的是( )
A.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0℃
B.实验室温度计使用前都要甩一甩
C.读数时为求准确,应把温度计从液体中拿出来仔细观察
D.实验室的温度计是利用固体的热胀冷缩规律制成
6.下列有关温度计说法正确的是(  )
A.使用温度计来测量水的温度时,为了使读数更准确,可以将温度计从水中拿出来进行读数
B.实验室用温度计在使用前必须要先甩一甩
C.使用温度计来测量液体温度,要待温度的示数稳定后才能读数
D.体温计使用前必须要在沸水中消毒
7.关于温度及温度计的使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实验室用的温度计是根据固体的热胀冷缩原理制成的
B.读数时,视线与温度计液柱的液面不必相平
C.读数时为求准确,应把温度计从液体中拿出来仔细观察
D.测量液体温度时,温度计的玻璃泡应完全浸在液体中
8.用温度计测量水的温度。
(1)如图甲和乙中温度计的读数分别为 ℃和 ℃。
(2)下列操作步骤正确的排序为: 。
A.取出温度计
B.让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浸入水中
C.估测被测水的温度
D.读出温度计的示数
E.选取适当的温度计
F.让温度计与水充分接触一段时间
知识点3:体温计的结构与使用
9.如图所示的温度计,关于它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该温度计的量程为2﹣35℃
B.该温度计可以用沸水消毒
C.该温度计使用前要用力向下甩
D.该温度计此时的示数是37.8℃
10.一位年轻的护士在忙碌中用同一支体温计连续测了甲、乙、丙三人的体温,中途没有将水银甩回玻璃泡内,结果三人的体温都是39.5℃,有关三人真实体温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三个人体温都是39.5℃
B.甲的体温一定是39.5℃
C.乙、丙两人的体温都低于39.5℃
D.乙、丙两人的体温都高于39.5℃
11.体温计的玻璃泡与毛细管连接处有一管径更细的弯管,可以让体温计离开人体读数,在每次测量前必须将毛细管中的水银甩回到玻璃泡中。一粗心护士没有先甩一下体温计就先后给甲、乙两位病人测量体温,体温计示数分别为37.9℃和38.4℃,则乙的体温是(  )
A.37.9℃ B.38.4℃ C.可能是37.9℃,也可能是38.4℃ D.无法确定
12.请对下面填空题作答。
(1)家庭和物理实验室常用的液体温度计有 等,它们是利用液体的 性质来测量温度的;
(2)温度计玻璃泡浸入被测液体后要稍等一会儿,待温度计的 稳定后再读数。读数时,玻璃泡要 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中液柱的 相平;
(3)如图所示,体温计的测量范围是 ,它的示数为 ℃。若用这支未甩过的体温计去测量温度为37℃和39℃的两个人的体温,则测量结果分别为 ℃和 ℃。建议自己先找一支体温计试试,然后回答问题。答过问题后,再想一下为什么。
1.如图所示是自制温度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该温度计是根据酒精热缩冷胀的原理制成的
B.若看到吸管中液面升高说明外界气温升高
C.若看到吸管中液面下降说明外界气温升高
D.若吸管越粗看到吸管中液面变化就越明显
2.一只未刻好度数的温度计,把它插入冰水混合物中时,煤油柱的长度为4cm,把它插入1标准大气压下的沸水中时,煤油柱的长度为24cm,用它测温水的温度时,煤油柱的长度为15cm,则温水的温度为(  )
A.20℃ B.43℃ C.55℃ D.39℃
3.一位粗心护士用一支未甩的体温计先后为两位病人测量体温,测量后显示的示数分别为39℃、40℃,则给两个病人测量体温前,体温计的示数为(  )
A.32℃ B.38℃ C.40℃ D.42℃
4.某刻度均匀但读数不准的温度计,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用它测量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时,示数是6℃,当冰熔化后,水温升高到60℃时,发现它的示数恰好和真实温度相等。那么,当用该温度计去测量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沸水温度,它的示数为( )
A.90℃ B.94℃ C.96℃ D.98℃
5.一只自制温度计标准大气压下测量冰水混合物时为4摄氏度,测量沸水时为94摄氏度,当测量某一液体温度为31摄氏度时,则此液体的真实温度为(  )
A.30摄氏度 B.34.4摄氏度
C.31摄氏度 D.36摄氏度
6.小明同学设计的一个气体温度计如图所示,瓶中装的是气体,瓶塞不漏气,弯管中间有一段液柱。
(1)这个温度计是根据气体的 来测量温度的;
(2)将此装置放在室内,温度升高时液柱向 移动,温度降低时液柱向 移动;(均选填“左”或“右”)
(3)要提高此温度计的灵敏度,可换用管径更 (选填“粗”或“细”)的弯管。
7.小明同学在实验室看到一个温度计,其单位为“K”,询问老师得知这是用英国科学家开尔文的名字命名的一种温度单位,称为开氏温标,单位读作开尔文,简称开,符号为“K”,当把这种温度计放入通常情况下的冰水混合物中为273K,放入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沸水中为373K,若将该温度计放入一杯水中,显示为300K,则水的温度为 ℃。
8.一支温度计刻度均匀但示数不准,在一标准大气压下,把它放入沸水中,示数为95℃,放在冰水混合物中示数为5℃。现把该温度计悬挂在教室的墙上,其示数为32℃。教室内的实际温度是 ℃;若教室内的实际温度是20℃,则该温度计上的示数是 ℃。
9.温度是表示物体 的物理量,生活中常用单位是 ;常用温度计是根据液体 的规律制成的;规定以一标准大气压下 的温度为0℃;体温计的测量范围为 ℃,它 (选填“能”或“不能”)用沸水消毒;小明早上照例测量体温后,用力甩了体温计,放到窗台上就上学去了。晚上回家发现体温计的示数为35.5℃。他以此判断今天的最高气温应 (填“小于”“大于”或“等于”)35.5℃;他又用同一支温度计分别测量当天正午与晚上的气温,两次温度计的示数如图甲、乙所示,其中晚上的气温是 ℃,则正午与晚上的温度差是 ℃。
10.有一刻度均匀,读数不准的温度计,放入冰水混合物中示数为5℃,放入一标准大气压下的沸水中示数为95℃,若该温度计示数为32℃,则实际温度是 ,此温度计插入一杯水中,温度计显示温度与水的真实温度相同,水的温度为 。
11.在“用温度计测水的温度”的实验中:
(1)按正确使用温度计的步骤,将下列选项进行排序:___________;
A.选用合适量程的温度计
B.估计被测水的温度
C.稍候一会儿,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
D.让温度计的玻璃泡与水充分接触
E.取出温度计
F.视线与温度计内液面相平,读取示数
(2)他在测量过程中的操作如图甲所示,指出他操作时的错误之处: ;甲图中操作错误造成的后果是使加热过程中测出的温度值偏 (选填“高”或“低”);
(3)小郑自制了一个气体温度计。如图乙所示,温度计由圆底烧瓶、带孔的橡胶塞、弯曲玻璃管组成。气密性查好后,在弯曲玻璃管中注入一小段液体再次组装好,如图丙所示,瓶中装的是空气,瓶塞不漏气。将烧瓶放到1标准大气压下的冰水混合物中,液柱在A处,B、C是与A点相差2℃的两个点,则B处的温度是 ;
(4)使用中发现玻璃管中液柱移动不明显,示数不够精确。对此请你提出一条提高测量精确度的建议: 。
12.实验室有一支读数不准确的温度计,在大气压为时,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其读数为,测沸水的温度其读数为。
(1)该温度计1小格表示的实际温度是多少?
(2)该温度计示数为时,对应的实际温度是多少?
(3)实际温度为时,温度计的示数是多少?
13.一支刻度均匀但刻度线模糊不清的温度计,当插在冰水混合物中时,温度计内水银柱的长度是10cm,当插入正在沸腾的水中时,水银柱的长度是35cm。若此温度计插入某液体中,水银柱的长度是20cm。求:
(1)这支温度计的分度值是多少?
(2)该液体的实际温度是多少?
【课后评价】
这节课我给自己☆☆☆☆☆颗星。
【参考答案】
【自主学习】
1.冷热程度
2.热胀冷缩
3.摄氏度 ℃ 0 ℃ 100 ℃ 0℃ 100℃ 1℃
4.37 -273.15 26 40
5.红液温度计 体温计 家用寒暑表 实验室数字温度传感器 汞 酒精 煤油
6.测温泡 玻璃毛细管 刻度标尺
7.(1)量程 分度值
(2)全部浸入 容器底 容器壁
③继续留在 稳定
④相平
【合作探究】
合作探究一
2.(1)有水滴出现 (2)不是 液态的小水滴 (3)固态 液态 气态 转化 (4)物态变化
合作探究二
略(请根据实际情况填写)
【课堂练习】
1.C 2.C
3.①液态 ②固态 ③液态 ④固态 ⑤固态 ⑥固态
4.热胀冷缩 冰水混合物 沸水
5.B、A、F、C、D、E
【课后巩固】
1. C
2. D
3. 霜、雹;雨、露、雾、“白气”;水蒸气
4. (1)糖、橡皮、铅球(2)酱油、酒精(3)氧气
5. A
6. C
7. D
8. (1)28;-4(2)C、E、B、F、D、A
9. C
10. B
11. B
12. (1)体温计、寒暑表;热胀冷缩(2)示数;留在;凹液面底部(3)35~42℃;37.6;37.6;39
【能力提升】
1.B
2.C
3.B
4.C
5.A
6.(1)热胀冷缩 (2) 左 右 (3)细
7.27
8.30 23
9.冷热程度 摄氏度(℃) 热胀冷缩 冰水混合物 35~42 不能 等于 -4 8
10.30℃ 50℃
11.(1)BADCFE
(2) 温度计的玻璃泡触碰到了容器底 高 (3)℃ (4)换用内径更细的细管/换用容积更大的烧瓶
12.(1)(2)(3)
13.(1)4℃/cm或0.25cm/℃;(2)40℃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