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教科版八年级上册5.1物态变化与温度 精品课件(36页PPT)

文档属性

名称 【新教材】教科版八年级上册5.1物态变化与温度 精品课件(36页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7.6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教科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5-10-27 06:38:1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6张PPT)
物态变化与温度
第1节
第五章 物态变化
(教科版)八年级

01
学习目标
1.认识水的三种物态。
2.知道温度计的制作原理和工作原理。
3.了解生活中常见的温度值。
4.会用温度计测量温度。
02
新课标要求+课标解读
2022课标要求:
1.1.1能描述固态、液态和气态三种物态的基本特征,并列举自然界和日常生活中不同物态的物质及其应用。
1.1.2了解液体温度计的工作原理。会用常见温度计测量温度。能说出生活环境中常见的温度值,尝试对环境温度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
4.1.3用常见温度计测量温度。
课标解读:
这部分内容聚焦于物态特征与温度测量的核心知识,是物理学科中物质形态与热现象领域的基础要求。
对于物态部分,要求能清晰描述固态、液态、气态的基本特征:固态具有固定形状和体积,像钢铁铸造的机械零件;液态有固定体积但无固定形状,如流动的水可装在不同容器中;气态既无固定形状也无固定体积,例如空气充满整个房间。同时要列举自然界和生活中的实例及应用,比如固态的金刚石用于切割工具,液态的酒精用于消毒,气态的氧气用于医疗急救等,以此建立对物质三种形态的具象认知。
温度测量部分,首先要理解液体温度计基于液体热胀冷缩的工作原理,常见的水银温度计、酒精温度计均是如此。其次要掌握温度计的使用方法,包括观察量程、分度值,正确操作。还要知晓生活中常见温度值,如人体正常体温约 37℃、冰水混合物温度 0℃、沸水温度 100℃等,进而能对环境温度问题,如全球变暖、城市热岛效应等发表见解,将知识与实际生活、社会议题相联系,提升科学素养与社会责任感。
整体而言,这些内容构建了从物质形态认知到热现象测量与应用的知识链条,既注重概念理解,又强调实践操作与社会关注,是培养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载体。
03
激趣导入
【思考】为什么穿上雪橇板后结果不同呢?你有什么猜想?
【现象】四季变迁,物态也发生着变化,这些变化和什么有关呢?
04
新课教学
一、认识水的物态变化
活动:制造云和雨
在一只大烧杯里铺一层饱含水分的湿沙,杯口盖一只盘子,在盘子里放些冰块。对烧杯加热,观察烧杯中出现的各种现象。
04
新课教学
在我们生活当中,
水蒸气在高空遇冷变成小水珠或小冰晶,形成雨和雪
在寒冷的冬天,水能结冰
空气中的水蒸气能形成霜
在阳光下,冰能化成水,冰也能直接变成水蒸气
物质由一种形态变成另一种形态的过程,叫物态变化。
水能在固态、液态、气态之间互相转化
地上的水蒸发到空气中变成了水蒸气

水蒸气

水的三种状态是?
冰、水、水蒸气
物质有哪三种状态?
固态、液态、气态
04
新课教学
1、云是由小水滴和小冰晶组成的,其形态千姿百态。
2、气态的水蒸气是无色无味的,看不见的。
3、寒冷的冬天口中呼出的“白气”是液态的小水滴。
“白气”、云不是水蒸气而是小水滴
04
新课教学
分分类
思考:是什么因素导致了水发生物态变化?
04
新课教学
二、温度
物理学中通常把物体的冷热程度叫做温度。
04
新课教学
过一会儿,再把双手同时放入温水中.
如上图所示,把两只手分别放入热水和冷水中.
思考 两只手对“温水”的感觉相同吗?
04
新课教学
上述实验说明:
凭感觉判断物体的温度高低是不可靠的.
思考 如何准确地判断温度的高低?
用测量温度的工具——温度计进行测量.
04
新课教学
1、在小瓶里装满带颜色的水。给小瓶配一个橡皮塞,橡皮塞上插进一根细玻璃管,使橡皮塞塞住瓶口。
2、将小瓶分别放入热水和冷水中,观察细管中水柱液面的位置;
自制温度计
三、温度计
04
新课教学
小实验:用自制温度计测温度
观察实验并思考:
1.自制温度计是根据什么规律测温的
2.它是如何显示温度高低的呢
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
用细管内液柱高低表示温度高低(转换法)
04
新课教学
不足:
改进:
这个仪器有什么缺点吗?如果有那么该如何改进呢?
体积太大、只能比较温度的大小,不能准确测出温度值;
瓶子换成玻璃泡、在细管上校对刻度,并标出相应的刻度值。
04
新课教学
改进自制温度计
细管更细,
液柱变化更明显。
标上刻度
常用温度计
瓶太大不方便,缩小为玻璃泡
04
新课教学
1.原理
实验室用温度计
寒暑表
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规律制成
2.常用温度计
电子数显温度表
04
新课教学
玻璃泡
测温液体
毛细管
玻璃管
单位:摄氏度
04
新课教学
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0℃
10
20
40
30
50
60
70
80
90
沸水的温度为100℃
0
100
记作1℃
100
0
-1 ℃
101 ℃
前提条件:在一标准大气压下
04
新课教学
人体正常的体温37 ℃
读作:
37摄氏度
雨雪天气气温-4.7℃
读作:
1 ℃ 读作:1摄氏度
负4.7摄氏度或
零下4.7摄氏度
摄氏温度的读法中容易出现错误,如把“37℃”读成“摄氏37度”或者读成“37度”。
04
新课教学
我国最低气温:-52.3℃ ,最高气温:52.2℃
人的正常体温:37℃,人感觉舒适的温度:25℃,洗澡水的温度:43℃
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0℃,沸水的温度:100℃
压力锅的最高温度:130℃,炸油条时时油温:200℃
冰箱冷冻室的温度:-20℃,冷藏室的温度:5℃
自然界中最低温度(绝对零度):-273.15℃
常见温度:
04
新课教学
10
0
10
10
0
10
10
0
10
10
0
10
10
0
10
10
0
10
3℃
9℃
-8℃
读出下列温度计的示数
04
新课教学
测量的范围为-20~110 ℃
最低温度?
分度值?
量程:温度计所能测量的最高温度和最低温度的温度范围.
分度值:每一小格代表的温度值.
最高温度?
110 ℃
1 ℃
-20 ℃
四、温度计的使用
使用前要观察温度计的量程和分度值
会看
04
新课教学
观察下列各种温度计,说出他们的测量的范围和分度值各是多少。为什么这样设计它们的测量范围和分度值?
体温计测量范围是35℃~42 ℃,分度值0.1℃
玻璃体温计要求测量的精确度高,所以分度值较小,测量范围小(因为人体正常体温37℃左右)。
寒暑表量程是 -35℃~50 ℃,分度值1℃ .
寒暑表对测量精确度要求不高,故分度值较大,测量范围也满足实际气温。
实验用温度计
04
新课教学
测量前要估计被测物体的温度,根据估测温度选择合适量程的温度计.
不同规格的温度计
会选
04
新课教学
如果所测的温度过高,超出了温度计所能测量的最高温度,
如果所测的温度过低,低于温度计所能测量的最低温度
将测不出温度
所以使用前应选择量程合适的温度计。
温度计里的液体可能将温度计胀破
04
新课教学
会放
测量液体温度时,温度计的玻璃泡应浸没在液体内,但不能接触容器壁和容器底部。
思考
右边这些做法是
否正确?为什么?
玻璃泡碰到容器壁
玻璃泡碰到容器底
玻璃泡未浸没在液体中
04
新课教学
待温度计内液柱的液面稳定时再读数,读数时视线要与液面相平。
会读
偏大
偏小
准确

(俯视)
(仰视)
(平视)
哪种读数方式是正确的呢?为什么?
思考


待温度计内液柱的液面稳定时再读数,读数时视线要与液面相平。可以不用估读
温度计的玻璃泡要继续停留在被测液体中
04
新课教学
首先要确定零刻线的位置。观察液面位置,若从下到上数值变大则为零上,若从下到上数值变小则为零下,如:
会记
26 ℃
-14 ℃
零刻度线
零刻度线
04
新课教学
1. 玻璃体温计
体温计
常见的体温测量方式有接触式和非接触式两种。
玻璃体温计是接触式测量方式的代表。
特殊结构的狭道(缩口)
测量范围:
分度值:
35℃~42℃
0.1℃
测温物质:
水银
五、其他体温计
外壳三棱柱形,起到放大镜的作用
04
新课教学
2. 其它各式各样的温度计
根据不同温度下电路导电性不同制成的电子体温计
根据不同金属连接时的温差现象制成的热电偶温度计
利用红外线原理制成的非接触红外线测温枪
04
新课教学
1、
D
04
新课教学
  2.液体温度计是根据液体 的规律制成的。
  3.如图所示,体温计的示数为 ℃。
热胀冷缩
36.9
04
新课教学
4.如图1所示,温度计的示数为 ℃。
图 1
40

30
36
5.如图2所示,温度计的示数为 ℃。
图 2
10

20
-14
05
课堂小结
https://www.21cnjy.com/recruitment/home/fine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