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 风的作用 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2.5 风的作用 教学设计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14.7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教科版(2017秋)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5-10-27 15:21:1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二单元 第5课时 风的作用 教学设计
课程基本信息
学科·版本 科学·教科版 授课班级 授课教师
年级 五年级 学期 上学期 单元 二 地球表面的变化
课题 第5课时 风的作用
教学目标
1.学生能说明风对岩石的侵蚀作用,描述风塑造的地貌及影响。
2.学生能完成风蚀模拟实验,分析风对地表的缓慢改变。
3.学生树立风蚀的动态认知,体会外力作用对地形的塑造。
核心素养
1.科学观念:理解风通过侵蚀作用缓慢改变地球表面地貌。
2.科学思维:通过模拟实验推理风蚀原理,培养逻辑能力。
3.探究实践:能完成风蚀模拟实验,分析风对地表的影响。
4.态度责任:树立外力作用的动态认知,体会自然力量的持续性。
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掌握风对岩石的侵蚀作用,理解风塑造的地貌类型。
2.教学难点:理解风蚀作用的缓慢过程,区分内外力作用的地貌改变特点。
教学流程
一、课前导入
【设计意图】以教材“聚焦”问题为切入点,结合风蚀地貌的视觉冲击,激发探究风如何改变地球表面的兴趣,明确本节课围绕风的侵蚀作用及对地表的影响展开。
活动:展示教材中风蚀地貌的图片。
老师提问:“地球表面的大气层中,风是怎样改变地球表面的呢?今天我们一起探究《风的作用》。”
二、探究新知
学习任务一:讨论风的作用并模拟风对岩石的影响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结合教材“探索”板块的讨论和模拟实验,初步认识风的作用,尤其是风对岩石的侵蚀,培养观察与推理能力。
1.任务内容
老师提问:“大家讨论并记录对风作用的看法,风除了吹走尘土,还有什么作用?”
学生讨论后回答:“风可能会磨损岩石,把土地吹干……”
老师继续提问:“用鼓风机卷起的沙对岩石有什么影响?我们用砂纸打磨岩石来模拟,观察后说说岩石有什么变化?”
学生模拟后回答:“岩石表面变粗糙了,有的地方被磨掉了……”
老师追问:“当风卷起的沙子从岩石上刮过时,可能会发生什么?”
学生推理后回答:“沙子会磨损岩石,让岩石慢慢被侵蚀……”
2.任务小结
通过讨论和模拟实验,同学们认识到风携带沙子会对岩石产生侵蚀作用,使岩石表面磨损、形态改变,初步理解了风的侵蚀原理,为后续分析风蚀地貌奠定了基础。
学习任务二:了解风对地球表面的更多影响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结合教材“探索”板块的图片和文字,分析风塑造的典型地貌,理解风蚀作用的长期影响,培养信息分析与归纳能力。
1.任务内容
老师提问:“观察戈壁、沙漠、雅丹地貌的图片,说说这些地貌是怎样形成的?”
学生结合教材回答:“大风把岩石破碎后的细沙吹走,形成戈壁;细沙堆积形成沙漠;风长期侵蚀形成雅丹地貌……”
老师继续提问:“大风或洪水把细沙搬运到远方,沉积下来形成沙漠,这个过程体现了风的什么作用?”
学生回答:“风的搬运和沉积作用……”
2.任务小结
通过分析风蚀地貌的实例,同学们明确了风通过侵蚀、搬运、沉积作用,长期塑造了戈壁、沙漠、雅丹地貌等,理解了风蚀作用的持续性和广泛性,深化了对风改变地球表面的认知。
学习任务三:总结风对地球表面的影响并研讨相关问题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结合教材“研讨”板块的问题,总结风的作用,区分内外力作用的地貌改变特点,培养综合分析与对比思维。
1.任务内容
老师提问:“在模拟实验中,是什么力量使‘岩石’发生了改变?”
学生回答:“是风携带沙子的侵蚀力量……”
老师继续提问:“根据模拟实验和观察到的现象,推测敦煌地区的地表特点是怎样形成的?”
学生推理后回答:“敦煌地区风力大,长期的风蚀作用形成了雅丹地貌等独特地表……”
老师追问:“地球表面的变化还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和地震、火山喷发相比,引发的改变有什么不同?”
学生回答:“还有流水、冰川等;风、流水等是缓慢改变地表,地震、火山是剧烈改变……”
2.任务小结
通过总结和研讨,同学们总结了风对地球表面的侵蚀、搬运、沉积作用,明确了风蚀作用是缓慢的外力作用,与地震、火山的剧烈内力作用不同,培养了综合分析和对比思维,完整构建了对风作用的认知。
三、课堂练习
【设计意图】通过设计风蚀作用、地貌类型及内外力作用对比的练习题,引导学生巩固对风的作用的理解,强化知识的应用与迁移能力,检验学生对风蚀地貌和内外力作用的掌握程度。
活动:发放课堂练习单,包含“风蚀作用填空”“地貌类型辨析”“内外力作用对比”等题目,学生完成后小组内交流。
老师提问:“大家在完成练习的过程中,对风的作用的知识又有了哪些新的理解?”学生交流后,老师进行点评。
四、课堂延伸
【设计意图】将课堂知识延伸到学生的生活观察中,通过观察身边的风蚀现象(如建筑物的风化、土壤的风蚀),深化对风作用的理解,培养学生关注身边地理现象的意识。
任务:老师布置任务:“课后观察身边的风蚀现象,如老旧墙壁的风化、裸露土壤的风蚀等,描述其特点并分析原因。”
五、课堂总结
1.学生回顾
请3-4名学生分别回顾。有的学生说:“我知道了风携带沙子会侵蚀岩石,通过模拟实验看到岩石被砂纸打磨变粗糙,理解了风的侵蚀作用。”有的学生说:“风还能搬运细沙,形成沙漠,长期侵蚀形成雅丹地貌,这些都是风缓慢改变地表的结果。”还有的学生说:“风的作用是外力作用,和地震、火山的剧烈内力作用不同,它是慢慢改变地表的。”通过学生的回顾,完整梳理了本节课的知识脉络,强化了对重点内容的记忆与理解。
2.教师强调
首先强调风是改变地球表面的重要外力因素,通过携带沙子对岩石进行侵蚀,同时搬运细沙,长期作用下形成戈壁、沙漠、雅丹地貌等。我们通过模拟实验直观感受到了风的侵蚀作用,理解了其缓慢改变地表的过程。另外,要区分风的外力作用和地震、火山的内力作用,风的作用是缓慢的、持续性的,而内力作用是剧烈的、瞬间的。最后,希望大家能关注身边的地理现象,进一步体会自然力量对地球表面的塑造,理解我们生活的地球是一个动态变化的星球。
六、板书设计
风的作用
一、风的侵蚀:携带沙子磨损岩石,改变岩石形态
二、风蚀地貌:戈壁、沙漠、雅丹地貌(风的搬运、沉积作用)
三、作用特点:缓慢、持续的外力作用
四、与内力作用对比:风(外力)缓慢改变;地震、火山(内力)剧烈改变
五、核心意识:理解风的外力作用,体会地表变化的动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