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 时间在流逝 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3.1 时间在流逝 教学设计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12.6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教科版(2017秋)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5-10-27 15:23:4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三单元 第1课时 时间在流逝 教学设计
课程基本信息
学科·版本 科学·教科版 授课班级 授课教师
年级 五年级 学期 上学期 单元 三 计量时间
课题 第1课时 时间在流逝
教学目标
学生能说出古代计时方法,理解时间流逝的测量原理。
学生能探究自然现象与蜡烛计时,掌握古代计时的实践方法。
学生树立时间意识,体会古人计时智慧,养成珍惜时间习惯。
核心素养
科学观念:理解古代利用自然现象和工具计时的原理。
科学思维:通过探究分析古代计时方法的逻辑,培养推理能力。
探究实践:能探究自然现象计时,完成蜡烛计时实验。
态度责任:体会古人计时智慧,树立珍惜时间的科学态度。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了解古代计时方法,完成蜡烛计时探究实验。
教学难点:理解古代计时方法的原理,分析其科学性与局限性。
教学流程
一、课前导入
【设计意图】以教材“聚焦”问题为切入点,结合学生对现代计时的日常认知,引发对古代计时方法的探究兴趣,明确本节课探究方向。
活动:展示教材中“日晷”主题图片。
老师提问:“现在我们看钟表就知道时间,过去的人们没有钟表,是怎样安排生活和劳作的呢?今天我们一起探究《时间在流逝》。”
二、探究新知
学习任务一:自然现象计时探究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通过教材“探索”板块,探究无计时工具时依据自然现象判断时间的方法,理解古代计时的自然基础。
1.任务内容
老师提问:“同学们,在没有任何计时工具的情况下,我们能根据哪些自然现象去判断时间呢?”
学生结合教材和生活经验回答:“看太阳的位置,看影子的长短……”
老师继续提问:“在远古时代,人类用天上的太阳来计时,日升而作,日落而息,是因为太阳的运动有什么特点?”
学生回答:“太阳每天东升西落,很有规律……”
2.任务小结
通过探究自然现象计时,同学们理解了古代计时最初是基于太阳等自然现象的规律性,认识到自然规律是古代计时的基础,为后续学习古代计时工具的原理做好了铺垫。
学习任务二:古代太阳计时方法探究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结合教材“探索”板块的资料,了解古人利用太阳计时的方法和事例,深入理解古代太阳计时工具的原理与应用。
1.任务内容
老师提问:“同学们,搜集、阅读资料后,说说古人利用太阳进行计时的方法和事例有哪些?”
学生结合教材回答:“有日晷,还有圭表……”
老师继续提问:“圭表是古代科学家发明的度量日影长度的一种天文仪器,它是怎样计时的呢?”
学生思考后回答:“通过测量影子的长度变化来判断时间……”
2.任务小结
通过探究古代太阳计时方法,同学们了解了日晷、圭表等太阳计时工具的存在和大致原理,体会到古人利用太阳运动规律发明计时工具的智慧,深化了对古代计时方法的理解。
学习任务三:蜡烛计时探究与研讨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通过教材“探索”和“研讨”板块,完成蜡烛计时实验,研讨古代计时方法,培养探究能力和分析思维,理解古代计时方法的多样性与科学性。
1.任务内容
老师提问:“同学们,按照教材要求,取一支香,分别在四分之一、二分之一、四分之三处做标记,然后点燃并记录香燃烧到每个标记的时间,大家说说这个实验的目的是什么?”
学生回答:“是为了探究香的燃烧时间是否有规律,能不能用来计时……”
老师继续提问:“蜡烛可以用来计时吗?古人曾用过哪些方法计时?这些方法为什么能帮助人们计时?”
学生结合教材和实验思考后回答:“蜡烛如果燃烧均匀的话可以计时;古人还用水钟等方法,因为这些方法的变化很有规律……”
2.任务小结
通过蜡烛计时实验和研讨,同学们探究了蜡烛等计时方法的可能性,了解了古人多种计时方法,理解了这些方法能计时是因为其变化具有规律性,培养了探究能力和分析思维,体会到古人计时方法的多样性与智慧。
三、课堂练习
【设计意图】通过设计古代计时方法的辨析与应用练习,引导学生巩固对古代计时方法原理的理解,强化知识的应用与迁移能力,检验学生对古代计时方法科学性的分析能力。
活动:发放课堂练习单,包含“古代计时方法原理辨析”“某古代计时工具的应用分析”等题目,学生完成后小组内交流。
老师提问:“大家在完成练习的过程中,对古代计时方法的知识又有了哪些新的理解?”
学生交流后,老师进行点评。
四、课堂延伸
【设计意图】将课堂知识延伸到学生的实践探究中,通过制作简易日晷或水钟,深化对古代计时原理的理解,同时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对古代科技的探究兴趣。
任务:老师布置任务:“课后利用材料制作一个简易的日晷或水钟,尝试用它来计时,感受古代计时工具的智慧。”
五、课堂总结
1.学生回顾
请学生分别回顾。有的学生说:“我知道了在没有计时工具时,古人可以根据太阳位置、影子长短等自然现象来判断时间,还发明了日晷、圭表等工具。”有的学生说:“通过蜡烛计时实验,我知道了只要变化有规律的事物都可以用来计时,古人用香、水钟等方法也是这个道理。”还有的学生说:“古人的计时方法很有智慧,我们要珍惜时间,学习他们的智慧。”通过学生的回顾,完整梳理了本节课的知识脉络,强化了对重点内容的记忆与理解。
2.教师强调
首先强调时间在不断流逝,古代人们在没有现代钟表的情况下,利用太阳的运动规律、物体燃烧或流动的规律性等,发明了日晷、圭表、水钟、香钟等计时方法,这些方法体现了古人的智慧,它们的核心是利用事物变化的规律性来计量时间。我们要理解这些计时方法的原理,体会古人的智慧,同时也要认识到时间的宝贵,从古人珍惜时间、利用时间的智慧中汲取经验,养成珍惜时间的好习惯,合理安排自己的学习和生活,让时间发挥最大的价值。
六、板书设计
时间在流逝
一、自然现象计时:太阳位置、影子长短等
二、古代太阳计时工具:日晷、圭表
三、其他古代计时方法:水钟、香钟、蜡烛计时(利用变化的规律性)
四、核心意识:体会古人计时智慧,珍惜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