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 用水计量时间 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3.2 用水计量时间 教学设计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47.0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教科版(2017秋)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5-10-27 15:24:5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三单元 第2课时 用水计量时间 教学设计
课程基本信息
学科·版本 科学·教科版 授课班级 授课教师
年级 五年级 学期 上学期 单元 三 计量时间
课题 第2课时 用水计量时间
教学目标
学生能说明水钟计时原理,掌握测量水流速度的方法。
学生能探究水流速度变化,理解古代水钟的设计智慧。
学生树立科学探究意识,体会古人计时智慧,养成严谨探究习惯。
核心素养
科学观念:理解水钟利用水流速度计时的原理。
科学思维:通过探究水流速度变化推理水钟设计逻辑,培养推理能力。
探究实践:能测量水流速度,分析古代水钟的计时原理。
态度责任:体会古人计时智慧,养成严谨科学探究态度。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测量水流速度,理解水钟计时原理与古代水钟结构。
教学难点:分析水流速度变化对水钟计时的影响,理解古代水钟控制水流均匀的方法。
教学流程
一、课前导入
【设计意图】以教材“聚焦”问题为切入点,结合古代水钟图片,引发学生对水钟计时原理的探究兴趣,明确本节课围绕水钟计时的设计与原理展开探究。
活动:展示教材中古代水钟的图片。
老师提问:“日影、燃香都曾被用来计时,古代人们还曾用水来计时,他们是怎样设计这种计时工具的呢?今天我们一起探究《用水计量时间》。”
二、探究新知
学习任务一:观察水流的速度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通过教材“探索”板块的实验,直观观察水流速度的特点,为理解水钟计时原理奠定实践基础。
1.任务内容
老师提问:“同学们,把透明塑料饮料瓶去底装水,瓶盖扎小孔让水缓慢流出,仔细观察,水流速度是保持均匀的吗?”
学生操作后回答:“一开始水流快,后来慢慢变慢……”
2.任务小结
通过观察水流速度的实验,同学们直观发现水流速度并非均匀,开始快后来慢,这一发现为后续探究水钟如何控制均匀水流、实现准确计时提供了实践依据,也引发了对水流速度变化原因的思考。
学习任务二:测量水流速度的变化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通过教材“探索”板块的测量实验,量化分析水流速度的变化,深入理解水流速度与时间的关系,为分析水钟计时的科学性提供数据支持。
1.任务内容
老师提问:“用刚才的瓶子装200毫升水,测量杯内的水积聚到50毫升时用了多少时间?”
学生测量后回答:“积聚50毫升用了×秒……”
老师继续提问:“推测积聚到100毫升、150毫升时,分别需要多少时间?实际测量后和推测的一样吗?”
学生推测并测量后回答:“推测的时间和实际有差异,因为水流越来越慢……”
2.任务小结
通过测量水流速度变化的实验,同学们量化发现水流速度随水量减少而变慢,积聚相同体积水的时间逐渐增加,这一结论让大家更清晰地认识到水流速度不均匀的特点,也为理解古代水钟如何控制均匀水流以实现准确计时的设计智慧提供了数据支撑。
学习任务三:探究古代水钟的计时原理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结合教材“探索”和“研讨”板块,观察古代水钟结构,研讨水钟计时的原理与水流均匀的控制方法,深入理解古代水钟的设计智慧。
1.任务内容
老师提问:“观察古代水钟的结构,思考它们是怎样用来计时的?”
学生结合图片回答:“通过水的流动来带动计时装置……”
老师继续提问:“水流的速度是均匀的吗?怎样才能让水以均匀的速度往下流?古代的水钟用水滴有什么好处?人们是怎样控制水以均匀的速度往下滴的?”
学生研讨后回答:“自然水流不均匀,可能通过调节装置让水流均匀;水滴比较稳定,古代水钟可能通过控制水位等方法让水滴均匀……”
2.任务小结
通过探究古代水钟的计时原理,同学们了解到古代水钟利用水流(滴)的规律性计时,同时认识到为实现准确计时需解决水流均匀的问题,推测古代水钟可能通过控制水位、设计特殊装置等方法让水流(滴)均匀,体会到古代水钟设计中蕴含的科学智慧,深化了对水钟计时原理的理解。
三、课堂练习
【设计意图】通过设计水钟计时原理的应用与分析练习,引导学生巩固对水钟计时原理、水流均匀控制方法的理解,强化知识的应用与迁移能力,检验学生对古代水钟设计智慧的分析能力。
活动:发放课堂练习单,包含“水钟计时原理辨析”“古代水钟水流均匀控制方法分析”等题目,学生完成后小组内交流。
老师提问:“大家在完成练习的过程中,对水钟计时的知识又有了哪些新的理解?”
学生交流后,老师进行点评。
四、课堂延伸
【设计意图】将课堂知识延伸到学生的实践制作中,通过制作简易水钟,深化对水钟计时原理和水流均匀控制方法的理解,同时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对古代科技的探究兴趣。
任务:老师布置任务:“课后利用材料制作一个简易水钟,尝试通过调节让水流尽量均匀,并用它来计时,感受古代水钟的设计智慧。”
五、课堂总结
1.学生回顾
请3-4名学生分别回顾。有的学生说:“我通过观察和测量实验,发现水流速度一开始快后来慢,积聚相同体积水的时间越来越长。”有的学生说:“古代水钟是利用水流(滴)的规律性来计时的,为了准确计时,需要让水流均匀,可能通过控制水位等方法实现。”还有的学生说:“古代人们用水计时很有智慧,我们要学习他们的探究精神,严谨地做科学实验。”通过学生的回顾,完整梳理了本节课的知识脉络,强化了对重点内容的记忆与理解。
2.教师强调
首先强调用水计量时间的核心是利用水流(滴)的规律性,然而自然状态下水流速度并不均匀,会随水量减少而变慢。古代水钟为实现准确计时,在设计上蕴含了诸多智慧,比如通过控制水位、设计特殊的滴水装置等方法来让水流(滴)尽量均匀。
我们要理解水钟计时的原理,体会古人在面对水流不均匀问题时的探究与解决智慧,同时在科学探究中要保持严谨的态度,像测量水流速度变化那样,通过实验、数据来得出结论。
另外,要认识到古代科技中蕴含的科学思维,将其运用到我们的学习和探究中,培养自己的科学素养。
六、板书设计
用水计量时间
一、水流特点:速度不均匀(先快后慢)
二、测量发现:积聚相同体积水的时间逐渐增加
三、古代水钟:利用水流(滴)计时→控制水流均匀(水位、装置设计)
四、核心意识:体会古人计时智慧,培养严谨探究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