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自然环境的地域差异性--2025-2026学年高一地理人教版选择性必修一课时作业
一、单选题
古诗云:“不望祁连山顶雪,错将张掖当江南”。图1为祁连山——居延海自然景观剖面图,该区既具有南国风韵,又具有塞上风情,雪景、冰山、林海、草地、湖泊、碧水、沙砾相映成趣。图2为祁连山地“阴阳脸”图片,山坡林木葱郁的一侧为“阴脸”,山地草地青翠的一侧为“阳脸”。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关于图1所示地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推测图示区域的主要交通线沿冲积扇边缘呈东西走向
B.山麓地带沙砾的形成与流水作用无关
C.该地河流以大气降水补给为主,属外流河
D.古诗描述体现的是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
2.造成祁连山山地“阴阳脸”的主要原因是( )
A.“阳脸”为夏季风的迎风坡,降水较丰富
B.“阳脸”为陡坡,土层薄,土壤肥力低
C.“阴脸”为阳坡,光照强,热量充沛
D.“阴脸”为阴坡,光照少,蒸发较弱
纳板河(下图)位于西双版纳境内,流域内旱雨季节明显,森林生态系统保存比较完整。纳板河流域内最高海拔2304米,最低海拔539米,主要有自然带I、Ⅱ两种。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3.图中自然带Ⅱ的名称是( )
A.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B.热带季雨林带
C.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D.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4.自然带I、Ⅱ分异体现的地域分异规律是( )
A.由赤道向两极的地域分异
B.垂直地域分异
C.由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
D.非地带性现象
下图为我国某山地垂直自然带谱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5.该山可能位于( )
A.福建
B.吉林
C.西藏
D.新疆
6.甲自然带的名称及其存在于北坡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A.落叶阔叶林,降水
B.山地针叶林,降水
C.山地针叶林,气温
D.落叶阔叶林,气温
7.该山南、北两坡的雪线高度不一致,表现为( )
A.南坡气温高,降水少,雪线高
B.北坡气温高,降水多,雪线低
C.南坡气温低,降水多,雪线高
D.北坡气温低,降水少,雪线低
武夷山自然保护区位于武夷山脉北端,拥有世界同纬度现存最完整的中亚热带原生性森林生态系统(亚热带可分为南、中、北亚热带),最低处海拔为200米,海拔1000米以上的山峰有377座,其中海拔1500米以上的山峰有112座,主峰黄岗山海拔2158米。下图示意该保护区同一土层深度土壤有机碳(包括生物残体、微生物、腐殖质等)含量沿海拔梯度分布特征。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8.武夷山自然保护区拥有世界同纬度地区保存最完整的中亚热带生态系统,主要得益于( )
A.群峰林立,水热组合多样
B.纬度低,光照充足
C.位于阴坡,水分蒸发较弱
D.水、热条件差异小
9.武夷山自然保护区高海拔地区土壤有机碳含量高于低海拔地区的主要原因是,高海拔地区( )
A.人类活动强度小
B.微生物活动弱
C.植物光合作用强
D.土壤质地疏松
垫状植物是分布于高寒地区的一种特殊类型的植物,贴伏于地面,喜光喜湿,其光合作用的最适宜温度在15~18°C,温度过高或过低、湿度过低都不利于其生长。下图示意当雄念青唐古拉山脉南坡垫状点地梅盖度分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0.垫状点地貌分布区的优势植被是( )
A.高山针叶林
B.高寒荒漠
C.高山草甸
D.高山灌木林
11.与4900米海拔高度相比,该山地4500~4700米处垫状点地覆盖度较低,可能是因为该高度范围内( )
A.竞争压力偏大
B.降水偏多
C.透光度偏高
D.气温偏低
贡嘎山位于四川省康定市以南,是大雪山的主峰,被誉为“蜀山之王”。下图示意贡嘎山地理位置及东、西坡山地垂直自然带分布。完成下面小题。
12.图中①④分别是( )
A.常绿阔叶林带、高山草甸带
B.落叶阔叶林带、高山草甸带
C.常绿阔叶林带、高山草原带
D.落叶阔叶林带、高山草原带
13.与乙坡相比,甲坡( )
A.为东坡,降水更丰富
B.为东坡,热量更充足
C.为西坡,降水更丰富
D.为西坡,热量更充足
14.贡嘎山东、西两坡自然带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A.热量
B.水分
C.经度
D.土壤
我国第二、三级阶梯过渡带受地理位置、地形等因素影响,气候多样、植被差异显著。如图为我国第二、三级阶梯过渡带的植被分区与物候观测站分布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5.M自然带为( )
A.亚热带常绿硬叶林
B.温带常绿阔叶林
C.暖温带落叶阔叶林
D.寒温带落叶针叶林
16.下列物候观测站生长季最长的是( )
A.会同站
B.大兴安岭站
C.北京森林站
D.奈曼站
17.奈曼站东西两侧地带性植被差异大,主要影响因素是( )
A.气温
B.降水
C.土壤
D.光照
植被碳密度是指单位面积土地上植物及凋落物中碳元素的重量。我国某河谷地区河流沿岸有成片耕地分布,随着海拔的升高其植被依次为灌丛、阔叶林、针叶林和草本。该河谷南、北两段的碳密度差异明显;在各类植被中,针叶林的碳密度最大。下图示意该河谷南、北两段不同海拔和不同坡向的碳密度分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8.该河谷( )
A.相对高度北段大于南段
B.河流大致自南向北流
C.北段植被带谱数量较少
D.降水量由南向北减少
19.该河谷阴坡的植被碳密度高于阳坡。推测其原因主要是阴坡( )
A.气温较低,植株较为低矮
B.土壤较湿,针叶林分布广
C.降水较少,植物根系发达
D.日照较短,灌草生长较快
20.该河谷位于( )
A.东北地区
B.西北地区
C.东南地区
D.西南地区
秦岭中部太白山(如下图)的落叶阔叶林带是目前世界上发现的带幅最宽(垂直跨度逾2000米)的山地垂直带。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1.与北坡相比,太白山南坡桦木林分布下限较低的主要原因是南坡( )
A.光照较强
B.气温较高
C.降水较多
D.风力较强
22.推测与其他山地相比,太白山的落叶阔叶林带带幅最宽主要是由于太白山( )
A.山麓海拔较低
B.基带为落叶阔叶林
C.相对高度较大
D.优势树种适温范围广
下图是北半球陆地植被类型与纬度、干燥度(可能蒸发量与降水量的比值)的关系示意图,图中序号表示不同的植被类型。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23.影响图中①→⑤→⑨植被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
A.海陆分布
B.热量
C.水分
D.地形
24.⑤代表的植被类型以硬叶林为主,下列有关硬叶林植被特征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叶片通常与太阳光线成锐角,以躲避阳光的直射
B.叶片不大或变成尖刺状,以减少水分蒸发
C.丛林的结构非常简单,除乔木外,还有不少低矮的灌木丛
D.主要分布在30°~40°大陆的东岸地区
如图所示,内蒙古赤峰市大青山山地阳坡长满了草本植物,阴坡则长满了白桦林和灌木,但该山山顶植被分布差异并不显著。完成下面小题。
25.形成该山阴坡和阳坡植被分布不同的直接影响因素是( )
A.土壤肥力
B.光照强度
C.土壤水分
D.土壤温度
26.该山山顶植被坡向分布的差异并不显著,主要原因是山顶( )
A.光照条件差异比较小
B.坡向土壤肥力差异小
C.水热交换频繁且深入
D.植被种类较单调
27.若地质构造稳定、气候无明显变化,山顶植被变化趋势为( )
A.与地带性植被差异缩小,森林比例上升
B.与地带性植被差异缩小,草本比例上升
C.与地带性植被差异扩大,森林比例上升
D.与地带性植被差异扩大,草本比例上升
山地林线指高山带针叶林分布的上限,主要受降水量、气温和风力等因素影响。下图中的曲线为横断山区28°N附近自西向东各山脉东坡林线的分布变化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8.高山带针叶林之上的自然带是( )
A.冰雪荒漠带
B.常绿阔叶林带
C.灌丛草甸带
D.针阔混交林带
29.P、R、M、 N四地中,最不适宜针叶林生长的是( )
A.P地
B.R地
C.M地
D.N地
30.导致横断山区各山脉东坡林线分布高度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A.降水
B.海拔
C.气温
D.风力
秦岭—大巴山是中国重要的南北地理分界线和生态过渡带。下图示意沿秦巴山地某南北方向剖面上的物种丰富度。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1.据图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亚热带物种自南向北分布海拔降低
B.不同植被主体约在33.3°N分界
C.温带物种自南向北分布海拔升高
D.汉江谷地物种总数量相对最少
32.沿线总物种丰富度秦岭较大巴山更高体现了( )
A.纬向地带分异
B.经向地带分异
C.垂直地带分异
D.坡向分异
33.某河谷北、东、南三面环山,呈喇叭形向西敞开,土壤有机碳总体较丰富。下图示意该河谷随海拔升高土壤有机碳含量的变化。该河谷可能位于( )
A.西藏B.新疆C.云南D.福建
下图示意峨眉山不同垂直自然带植物物种组成。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4.峨眉山的垂直自然带中( )
A.乔木的物种数在各垂直自然带内均占最大比重
B.海拔600米以下水热条件明显较海拔2800米以上范围要差
C.1100-1899米范围内草本占比较小是因为木本植物繁茂
D.600米以下的低海拔地区和山顶地带草本比重的成因类似
35.峨眉山600-1099米、1100-1899米、1900-2799米三个海拔段对应的自然带分别是( )
A.常绿阔叶林带、落叶阔叶林带、针叶林为主的针阔混交林带
B.常绿阔叶林、落叶阔叶林带、高山草甸灌丛带
C.稀树草原带、落叶阔叶林带、针叶林带
D.茶果等经济林带、针阔混交林带、高山草甸灌丛带
我国中部某地校园内有很多香樟树、玉兰、石楠等常绿阔叶树,常绿阔叶树中间点缀着几棵落叶阔叶树,而校园外的天然植被却正好相反。2018年初的一次暴风雪过境,香樟树等大量枝条折断,但落叶树基本毫发无损。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36.该校园最有可能位于( )
A.黄河以北
B.黄淮之间
C.江淮之间
D.长江以南
37.香樟树等大量枝条折断的原因是( )
A.枝多叶密,被积雪压折
B.保护树木,被人为折断
C.气温骤降,被冻结折断
D.枝干细小,被大风吹折
38.依据材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该校所在地不适合种植常绿阔叶树,校内应全面改种落叶树
B.校园内外植被差异大致体现了自然地理环境的区域差异性
C.该校应在冬春季对常绿树采取严密防冻措施,防止树木冻死
D.校内外植被受灾差异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下图为我国某山地垂直自然带谱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39.该山可能位于( )
A.福建
B.吉林
C.西藏
D.新疆
40.甲自然带的名称及其存在于北坡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A.落叶阔叶林,降水
B.山地针叶林,降水
C.山地针叶林,气温
D.落叶阔叶林,气温
41.该山南、北两坡的雪线高度不一致,表现为( )
A.南坡气温高,降水少,雪线高
B.北坡气温高,降水多,雪线低
C.南坡气温低,降水多,雪线高
D.北坡气温低,降水少,雪线低
二、材料分析题
42.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下图为加拿大50°N附近温哥华—温尼伯城市位置示意图及部分城市气候资料图。
(1)2021年3月,中国某旅游团从温尼伯乘车前往落基山前的莱斯布里奇,游客发现沿途的植被由森林依次过渡为________。这种景观的变化体现了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
(2)游客感觉到莱斯布里奇与温尼伯气温不同。试比较同属温带大陆性气候的两地气候特征的差异,并分析其冬季气温差异的主要原因。
(3)游客继续西行至“加拿大雨都”温哥华,发现这里与落基山以东的气候不同。温哥华属 气候,这里降水较多的原因有 。
43.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尖峰岭国家森林公园位于海南岛西南部,总面积约为467km2,最高峰海拔约为1412m,是我国现存面积最大、保存最完整的热带原始森林。尖峰岭海拔100m以下地区的植被多为稀树草原,海拔1200m以上地区的植被一般为苔藓矮林。不同植被下土壤有机质含量不同,其中常绿季雨林土壤有机质含量较落叶季雨林和山地雨林低。下图示意尖峰岭国家森林公园部分森林类型的垂直分布情况。
(1)从地理环境整体性角度,分析尖峰岭稀树草原的形成原因。
(2)分别说明常绿季雨林土壤有机质含量较落叶季雨林和山地雨林低的原因。
(3)推测苔藓矮林植被所处的环境特征。
44.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土壤有机碳浓度是指单位质量土壤中有机质所含碳元素的质量,与土壤有机质含量呈正相关。土壤温度和水分影响土壤有机质的形成与分解。下图示意祁连山中段森林草原带(海拔3000米附近)南坡和北城不同深度土壤有机碳浓度变化。
(1)比较祁连山南坡、北坡土壤有机碳浓度的异同点。
(2)与南坡相比,同一土层深度的北坡土壤有机碳浓度较大,分析其原因。
(3)经调查发现该区域沟谷地带土壤有机碳浓度较高,分析其原因。
参考答案
1.答案: A
解析: 图示区域居于内陆,降水少,山地起伏大。故推测该区域的主要交通线最可能位于较为平坦且水分条件较好的冲积扇边缘,最可能根据图示信息及指向标,交通线沿冲积扇边缘大体呈东西走向,A正确;山麓地带沙砾的形成是流水堆积作用,B错误;该地河流以高山冰雪融水补给为主,属内流河,C错误;古诗“不望祁连山项雪,错将张掖当江南”描述的是祁连山的变化,体现的是山地垂直地域分异规律,D错误。故正确答案选A。
2.答案: D
解析: 根据图示及文字材料可知,图中“阴脸”为阴坡,光照少,蒸发较弱,D正确;“阳脸”为阳坡,光照充足,C错误;坡度陡缓与阴坡、阳坡无关,B错误;阳坡是草地、阴脸是森林,阳坡一侧面向青藏高原,不受夏季风影响,降水少于阴坡,A错误。故正确答案选D。
3.答案: C
解析: 根据图中信息可知,纳板河流域位于热带地区,且该地区旱雨季节明显,说明该地区低海拔河谷地区的自然带为热带季雨林带,即自然带I为热带季雨林带;自然带Ⅱ海拔较高,热量条件相对较差,发育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即自然带Ⅱ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C正确,排除ABD。故选C。
4.答案: B
解析: 根据上题分析可知,自然带I、Ⅱ分别为热带季雨林带、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且热带季雨林带位于地势较低的河谷地带,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位于地势较高的山地,其分异符合垂直地域分异规律,B正确,排除ACD。故选B。
5.答案: D
解析: 读图可知,该山地的基带为荒漠,选项中只有新疆山脉的基带为温带荒漠,D正确;福建山脉的基带应为常绿阔叶林,A错误;西藏的山脉中,南坡基带海拔低于1000米的山地为热带季风气候,应发育热带季雨林,C错误;吉林山脉的基带应为落叶阔叶林,B错误。故选D。
6.答案: B
解析: 由上题结论可知,该山在新疆,且海拔5000米以上,南北坡自然带差异较明显,应为天山山脉,天山的北坡分布有云杉林,属于山地针叶林,分布于山地草原的上方,AD错误;针叶林的生长需要一定的水分条件,与气温关系不大,天山北坡为西风的迎风坡,降水较南坡多,故可以发育山地针叶林,B正确,C错误。故选B。
7.答案: A
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该山为天山,其北坡为阴坡、迎风坡,气温低且降雪多;而南坡为阳坡、背风坡,气温高且降雪少,由此可知,北坡的雪线低,南坡的雪线高,综上所述,A正确,BCD错误。故选A。
8.答案: A
解析: 武夷山自然保护区纬度低,群峰林立,海拔差异大,水热变化复杂,自然带丰富,生态系统复杂,A正确。
9.答案: B
解析: 高海拔地区较低海拔地区气温低,微生物活动弱,养分循环速度慢,有利于有机质的积累。B正确。
10.答案: C
解析: 根据材料可知,垫状点地梅是青藏高原特有的垫状植物,分布于高寒地区的一种特殊类型的植物,常形成致密的垫状体结构,贴伏于地面,具有很强的喜光性。垫状点地梅分布的优势是高山草甸,C对;高山针叶林、高山灌木林不是垫状植物,AD错;高寒荒漠缺少植被,荒漠为主,B错。故选C。
11.答案: A
解析: 读图分析可知,垫状点地梅最大分布盖度区海拔4900米,与之相比,该山地4500-4750米处的海拔低,气温较高,D错;气温较高,冰雪融水较多,草地植被发育较好,竞争压力偏大,A对;青藏高原区以冰雪融水为主,降水少,B错;植被发育好,透光性较差,C错。故选A。
12.答案: A
解析: 由图可知,①为山麓的基带,山麓基带地处成都平原西部,气候类型为亚热带季风性气候,对应的自然带为常绿阔叶林带,BD错误;
④位于高山荒漠带和高山针叶林带之间,气候更为寒冷,水分较为充足,应为高山草甸带,A正确,C错误。
故选A。
13.答案: A
解析: 由图可知,乙坡为山地的西坡,甲坡为山地的东坡。该区域的降水主要来自太平洋的水汽,东坡为迎风坡,降水较为丰富,西坡为背风坡,地处雨影区降水较少,A正确,C错误;
东西坡纬度相同,热量差异不大,BD错误。
故选A。
14.答案: B
解析: 由图可知,东坡自然带谱更为复杂,西坡自然带谱较为简单,贡嘎山东坡为迎风坡,降水较多,植被更丰富;而西坡为背风坡,降水较少,植被较稀疏,故东、西两坡自然带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是水分,B正确;
山地两侧的热量、土壤差异不大,AD错误;
与经度无关,C错误。
故选B。
15.答案: C
解析: 图中示意的植被分区随着纬度的变化发生更迭,符合纬向地带性分异规律,根据M自然带所处的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M自然带为暖温带落叶阔叶林,C正确;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分布在地中海气候区,A错误;温带多为落叶阔叶林,亚热带以常绿阔叶林为主,B错误;寒温带针叶林分布纬度较高,D错误。故选C。
16.答案: A
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纬度较低的地区,热量条件好,适宜植物生长时间长,所以植物的生长季时间长。读图,会同站纬度最低,所以物候观测站生长季最长,A正确,奈曼站、大兴安岭站、北京森林站,纬度较高,植物生长适宜的季节较短,BCD错误。故选A。
17.答案: B
解析: 读图可知,奈曼站的自然植被为温带草原,东侧位于大兴安岭东坡,降水较多,为温带落叶阔叶林带,西侧位于大兴安岭西坡,降水较少,为温带草原带,主要影响因素是降水,B正确;东西两侧处在相差不大的纬度范围内,气温差异不大,A错误;土壤受水热条件等因素影响产生差异,在奈曼站及其东西两侧存在差异,但不是造成植被差异的原因,C错误;光照在东西两侧差异不大,不是主要影响因素,D错误。故选B。
18.答案: A
解析: 读图可知,北端海拔最高处在4750米左右,南段在4100米左右,北段相对高度大于南段,A对。由于北段海拔较南段高,所以流向为自北向南,B错。北段相对高度大,自然带数量多,C错。由于北部海拔高,受地形抬升影响,降水量较南段多,D错。故选A。
19.答案: B
解析: 植被碳密度是指单位面积土地上植物及凋落物中碳元素的重量,植株矮小,则碳密度小,A 错。在各类植被中,针叶林的碳密度最大,阴坡蒸发量小,土壤水分条件好,针叶林分布广,碳密度大,B对。植物根系在地表以下,与碳密度大小关系不大,C错。光照条件差,碳密度小,D错。故选B。
20.答案: D
解析: 由材料可知,该河谷所在地区海拔在4000米以上,应位于我国西南青藏高原地区,D正确,ABC错误。故选D。
21.答案: C
解析: 由图可知,北坡的桦木林上限高于南坡,说明北坡相对同高度的南坡的热量条件好,气温较高,B错误;光照对森林上限影响小,A错误;南坡是迎风坡,降水量多于北坡,降水多对太阳的削弱作用强,土壤气温低,导致桦木林下限低于北坡,C正确;风力对森林的下限影响小,D错误,故选C。
22.答案: D
解析: 北坡山麓海拔约为750米,相对较高,A错误;太白山的南坡山麓位于亚热带,其山麓自然带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基带),B错误;山体的相对高度相对我国其他山体并不算高,C错误;秦岭地处我国南北地区的过渡地区,丰富的木本植物为秦岭中部山地落叶阔叶林带的下限和上限位置上都提供了必要的耐寒或耐热物种,从而具有较强的竞争优势,为山地落叶阔叶林带的垂直空间展布创造了优越条件,使得该带得以比较充分的发育,带宽较大。D正确,故选D。
23.答案: B
解析: 读图可知,①→⑤→⑨植被的变化,体现了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所以影响其变化的主要因素是热量。
24.答案: D
解析: 硬叶林植被主要分布在地中海气候区,即主要分布在30 ~40 大陆的西岸地区。
25.答案: C
解析: 白桦林互为乔木,和灌木与草本的区别一般是水分差异造成的。内蒙古年降水量较少,该山阳坡比阴坡热量更充足,蒸发更大,土壤水分更少,植被以草本为主,C正确;土壤肥力会影响植被长势,但不会影响植被类型,故A错;光照强度、土壤温度影响蒸发,不是直接因素,故B、D错。故选C。
26.答案: C
解析: 影响植被的主要因素是水热条件,由上题可知,该山阴坡和阳坡分别是白桦林、灌木和草本,主要是水分差异造成的。山顶附近各坡向面积均较小,各坡向水分、热量交换作用强,导致区域差异小,植被差异小,因此海拔较高的空旷的山顶植被坡向分布的差异并不显著,主要是因为水热交换频繁且深入,C正确;各坡向光照条件和土壤肥力存在差异,不是山顶植被坡向分布差异不显著的主要原因,A、B错误;山顶植被种类与植被坡向分布的差异关系较小,即使植被种类单调,各坡向若自然条件差异大,植被分布仍会差异明显,D错误。故选C。
27.答案: B
解析: 山麓植被为地带性植被,结合材料可知,该地位于内蒙古,地带性植被为温带草原。山顶和山麓相对高度越大,山顶植被与地带性植被差异越大。若地质构造稳定、气候无明显变化,则内力作用趋于平缓,塑造地貌的力量以外力作用为主,外力作用的总体效果是把高山削低、低地填平,使地球表面趋于平坦,故大青山山顶海拔变低,相对高度会变小,直至夷为平地,故与山麓地带性植被差异缩小,排除C、D;该地的地带性植被为温带草原,因此草本比例上升,最后与基带一致,排除A,B正确。故选B。
28.答案: C
解析: 随着海拔的升高,山体的热量和水分条件都会变差,所以在高山带针叶林之上为灌丛草甸带。本题正确答案为C。
29.答案: B
解析: “山地林线指高山带针叶林分布的上限”,关键词是“上限”,即林线以下为针叶林生长地。R地在林线以上,已经不适合针叶林的生长。故正确答案为B。
30.答案: A
解析: A. 林线的一般规律为:纬度越低,林线越高;降水越多,林线越高。该地绝大部分主要受西南季风影响,山脉的东坡位于背风坡,降水较少,所以导致各山脉东坡林线分布高度差异的主要因素是降水,A正确。
B. “山地林线指高山带针叶林分布的上限,主要受降水量、气温和风力等因素影响”,根据材料,B错误。
C. 同为山脉东坡,同海拔地区气温基本相同,所以气温不是林线分布差异的主要原因。故C错误。
D.该地区山脉众多,且均为南北走向,东南季风和西南季风均不便于进入,故风力上没有较大差别。故D错误。本题正确答案为A。
31.答案: B
解析: 读图可知,图中只能体现亚热带物种和温带物种的丰富度,不能得出其分布海拔高低,A、C错误;图中显示33.3°N以南以亚热带物种为主体,以北以温带物种为主体,因此不同植被主体约在33.3°N分界,B正确;图中汉江谷地物种总数量并非最少,D错误。故选B。
32.答案: C
解析: 读图可知秦岭海拔远高于大巴山,垂直地带分异下自然带谱更丰富,C正确;大巴山纬度较秦岭低,从纬向地带分异看应大巴山物种丰富度高,与题中结论相矛盾,A错误;题图示意南北方向剖面上的物种丰富度,无法体现经向地带分异和坡向分异,B、D错误。故选C。
33.答案: B
解析: 该河谷海拔较低的基带附近为荒漠,应为我国西北内陆地区,且海拔1000多米处已进入落叶林而没有常绿林存在,说明该河谷位于北方较为干旱的地区,B正确,CD错误,西藏河谷的海拔不可能为600米左右,A错误。故B选项正确。
34.答案: C
解析: 由图的数据得,草本的物种数在各垂直自然带内均占最大比重;故A项错误;气温随海拔增高而降低,而图中600米以下物种数量比2800米以上要多,所以600米以下热量条件优于2800米海拔范围,故B项错误;乔木和灌木统称木本,1100-1899米范围内水热条件为植物生长提供了良好的基础,且该范围内人类活动较少,木本植物生长丰茂,林下光照少,因此相对其他海拔来说,草本植物物种数占比少,故C项正确;600米以下的低海拔地区和山顶地带的物种都是草本占绝对优势,低海拔地区是因为人为因素干扰大,原生林破坏、次生林营造及经济作物种植等原因改变了自然带内原始物种的组成,山顶地带则是受水热条件限制所致,故D项错误。故选C项。
35.答案: A
解析: 峨眉山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基带为常绿阔叶林带;根据图示可知,中低海拔地区主要是乔木比重多于灌木和藤木,表现为森林带。直到海拔2800 米以上植被才表现为乔木占比很少的草甸灌丛带。由于垂直差异规律,气温随海拔升高而降低。600 2799米则表现为:常绿阔叶林——落叶阔叶林——针叶林的演替。故选A项。
36.答案: B
解析: 根据题意可知,校园外的天然植被以落叶阔叶林为主,夹杂着部分常绿阔叶林,因此该地应位于秦岭—淮河以北,并临近秦岭—淮河,因此黄淮地区的可能性最大,B符合题意。选项A黄河以北,距离分界线较远,植被基本以落叶阔叶林为主, 不符合题意。故A错。江淮地区和长江以南,都在分界线以南,植被以常绿阔叶林为主,不符合题意,故CD错。
37.答案: A
解析: 香樟树、玉兰、石楠等苗木属于常绿阔叶林,冬季,依然枝叶茂密,当降雪量过大,这些林木由于枝多叶密,会被积雪压折,大量枝条折断,而落叶阔叶林因为树叶已经脱落,积雪较少,所以毫发无损。所以选A。题目提到,暴风雪过后,常绿林枝条折断,所以折断的原因与暴风雪有关,而不是人为折断。所以B错误。如果是气温骤降,被冻结折断,或者是枝干细小,被大风吹折,落叶林也不可避免,而材料提到落叶林毫发无损,所以CD错误。
38.答案: D
解析: 通过材料分析可知校外天然植被以落叶阔叶林为主,中间点缀着常绿阔叶林,说明校内外植被受灾差异的直接原因是校内外树种的差异,由于校内树种是人为的常绿阔叶林为主,与当地天然植被以阔叶林为主的自然规律不符,故导致了校内树木面对暴风雪时的损失较大,这说明某一种因素的变化会引起其他因素的变化,这在一定程度上是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反映,故选D。校外的自然植被也有常绿阔叶林的分布,说明该地可以生长常绿阔叶林,故A错误。校园内外植被差异不大,都是既有常绿阔叶林,又有落叶阔叶林,所以并不能体现自然地理环境的区域差异性,故B错误。这次暴风雪过境,香樟树等大量枝条折断,并未冻死,所以常绿树不用采取严密防冻措施。故C错。
39.答案: D
解析: 读图可知,该山地的基带为荒漠,选项中只有新疆山脉的基带为温带荒漠,D正确;福建山脉的基带应为常绿阔叶林,A错误;西藏的山脉中,南坡基带海拔低于1000米的山地为热带季风气候,应发育热带季雨林,C错误;吉林山脉的基带应为落叶阔叶林,B错误。故选D。
40.答案: B
解析: 由上题结论可知,该山在新疆,且海拔5000米以上,南北坡自然带差异较明显,应为天山山脉,天山的北坡分布有云杉林,属于山地针叶林,分布于山地草原的上方,AD错误;针叶林的生长需要一定的水分条件,与气温关系不大,天山北坡为西风的迎风坡,降水较南坡多,故可以发育山地针叶林,B正确,C错误。故选B。
41.答案: A
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该山为天山,其北坡为阴坡、迎风坡,气温低且降雪多;而南坡为阳坡、背风坡,气温高且降雪少,由此可知,北坡的雪线低,南坡的雪线高,综上所述,A正确,BCD错误。故选A。
42.
(1)答案: 森林草原、草原、荒漠草原;从沿海到内陆
解析: 由50°N可以判定温哥华、莱斯布里奇等城市位于西风带内,根据图中经度可以判定,旅客从温尼伯乘车前往落基山前的莱斯布里奇,是从加拿大东部地区前往西部内陆地区,且莱斯布里奇位于西风带的背风坡、降水少,所以沿途的植被由森林依次过渡为森林草原、草原、荒漠草原,这种景观的变化体现了地理环境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
(2)答案: 差异:莱斯布里奇冬季气温相对较高,气温年较差相对较小,年降水量较少(温尼伯冬季气温低,气温年较差相对较大,年降水量较多)。
原因:落基山东麓地区频繁受到下沉暖气流的影响(焚风效应)。
解析: 比较温尼伯和莱斯布里奇两地的气候资料统计图可知,与温尼伯相比,莱斯布里奇冬季气温相对较高,气温年较差相对较小,年降水量较少。莱斯布里奇位于落基山东麓,处于西风带背风坡,受到下沉暖气流的影响,气温较高,降水量少。
(3)答案: 温带海洋性;常年盛行西风,暖流增湿,地形抬升
解析: 温哥华位于40°~60°N的大陆西岸,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常年盛行西风,沿岸受到暖流增湿作用,地形抬升,多地形雨,所以降水量大。
43.答案:
(1)尖峰岭位于海南岛西侧东南季风的背风坡,降水量相对较少;尖峰岭位于海南岛西南部,纬度低,气温高,蒸发强,形成了稀树草原。
(2)常绿季雨林位于落叶季雨林与山地雨林之间,其枯枝落叶量小于落叶季雨林,为土壤提供的有机质少;相对于山地雨林温度较高,土壤有机质分解较快,使得其土壤有机质含量少。
(3)云雾多,空气湿度大;海拔高,风力较强;地形坡度较陡,土层薄,肥力低。
解析:
(1)从地理环境整体性角度分析,尖峰岭稀树草原植被这一要素的形成与当地的地形、气候等要素相互影响、相互渗透,共同形成一个有机整体,稀树草原植被体现了当地水分条件较差,所以可从降水量少、蒸发量大两个方面进行作答。根据材料可知,尖峰岭位于海南岛西南部,为夏季风的背风坡,因而降水少。又因为该地纬度低,地处热带,蒸发旺盛,所以形成稀树草原。
(2)土壤有机质含量较低的原因,一般从有机质来源少和有机质分解快两方面作答。相比于落叶季雨林,常绿季雨林的枯枝落叶量较少,导致土壤有机质含量较低;而相比于山地雨林,其分布的海拔低,热量条件好,微生物分解有机质较快,导致土壤有机质含量低。
(3)根据自然环境整体性原理,通过苔藓矮林植被的特征可推测其所处的环境特征,包括自然环境的气温、湿度、土壤、风力等要素。从图中苔藓矮林植被所处的海拔可以得知其分布的海拔高,气温较低,水汽有遇冷条件,推测云雾较多、湿度较大;根据植被较矮的特征,推测可能是受高海拔处风力较大的影响所致;从图中可看出,苔藓矮林所处的山体地势较陡,据此可以推测出土层发育较薄,土壤肥力低。
44.答案: (1)相同点:土壤有机碳浓度大体随土层深度增加而降低。不同点:土壤有机碳浓度北坡高于南坡;变化幅度北坡大于南坡。
(2)祁连山北坡为阴坡,太阳辐射较弱,水分蒸发少,植被覆盖高,产生的有机质多;北坡气温低,有机质分解较少,土壤有机碳积累较多。
(3)沟谷土层深厚,水分汇入,植被覆盖率高,有机质产生与积累多;坡面径流带来的有机质在沟谷沉积,增加沟谷有机碳含量。
解析: (1)相同点:根据上图可知,无论南坡还是北坡,土壤有机碳浓度跟土层深度呈负相关。不同点:北坡的有机碳浓度高于南坡,而且南坡变化比较平稳,北坡变化大。
(2)根据材料,土壤温度和水分影响土壤有机质的形成与分解,北坡是祁连山的阴坡,太阳辐射比南坡少,所以气温低,不利于有机碳的分解;但祁连山北坡土壤含水量比南坡高,所以有利于有机碳的积累。
(3)沟谷地带土壤水分含量高,有机质生产的多,容易积累;而且沟谷地带因为河流的侵蚀和堆积作用,会增加有机碳含量。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