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长春市十一高中2025-2026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学程考试物理试题
一、单选题
1.关于一些描述运动的物理量以及公式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瞬时速度的大小就是瞬时速率,平均速度的大小不一定等于平均速率
B.速度越大,位置变化越快,加速度也就越大
C.做直线运动的物体,平均速度一定等于运动过程中初速度和末速度的平均值
D.加速度 表示运动的快慢
2.一质点自原点开始在x轴上运动,初速度v0>0,加速度a>0,a值不断减小直至为零的过程中,质点的( )
A.速度不断减小,位移一定减小
B.速度不断增大,位移一定减小
C.速度不断增大,当a=0时,速度达到最大
D.速度不断减小,当a=0时,位移达到最大
3.一个可视为质点的小球以做竖直上抛运动,重力加速度取,则小球在第2秒内的路程为( )
A.10m B.1.25m C.2.5m D.0m
4.如图所示,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物体依次经过A、B、C三点。已知物体通过AB、BC的时间分别为t和2t,AB段长为,BC段长为,则物体运动的加速度为( )
A. B.
C. D.
5.如图甲所示是武汉鹦鹉洲长江大桥,采用三塔四跨钢-混结合加劲梁悬索桥的方案。图乙中A、B、C、D、E为大桥上五根钢丝绳悬索,每两根悬索之间距离相等,若一辆汽车从悬索A处开始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刚好在悬索E处停下,汽车通过悬索D时的瞬时速度为vD,通过DE段的时间为t,汽车看作质点,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汽车通过悬索C时的速度大小为2vD
B.汽车通过AB段的时间等于
C.汽车通过悬索C时的瞬时速度小于通过AE段的平均速度
D.汽车通过AD段的平均速度是通过DE段平均速度的2倍
6.图像能够直观描述物理过程,能形象表述物理规律,能有效处理实验数据。如图所示为物体做直线运动的图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图中0~t1时间内,三个物体中C的平均速度更大
B.乙图是汽车刹车的图像,经过3s汽车的位移为25m
C.丙图中阴影面积表示t1~t2时间内物体的加速度变化量
D.丁图中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大小为2m/s2
7.在某地客车和货车在同一时刻、从同一地点沿同一方向做直线运动。客车做初速度为零,加速度大小为a1的匀加速直线运动,货车做初速度为v0,加速度大小为a2的匀减速直线运动至速度减为零后保持静止客、货两车在运动过程中的x-v(位置-速度)图像如图所示,其中,虚线与对应的坐标轴垂直。在两车从开始运动至货车停止运动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货车的加速度为2m/s2
B.两车同时到达6m处
C.两车最大间距为18m
D.货车运动的位移为16m
二、多选题
8.下列关于时间及时刻表述正确的是( )
A.第5秒内就是4秒末到6秒初这1秒时间
B.第4秒末与第5秒初是指4秒时刻
C.第4秒末是第4秒初和第5秒末的中间时刻
D.第5秒初到第6秒末的时间间隔为1秒
9.一辆汽车在直线公路上行驶,当该车位于x=1m处时,卫星定位系统开始工作,并监测到汽车此后运动速度v和位置x的关系如图所示。考察其从x=1m至x=3m这段运动过程( )
A.该车做加速度逐渐增大的加速运动
B.该车做加速度逐渐减小的加速运动
C.这段运动过程的平均速度大于4m/s
D.这段运动过程所用的时间大于0.5s
10.甲、乙两车同时由静止从A点出发,沿直线AC运动。甲先以加速度al做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运动,到达B点后做加速度为a2的匀加速运动,到达C点时的速度为v;乙以加速度a3做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运动,到达C点时的速度亦为v。若a1≠a2≠a3,则( )
A.甲、乙有可能同时由A到达C
B.甲、乙不可能同时由A到达C
C.若a1>a3,则甲一定先由A到达C
D.若a1
三、实验题
11.某同学在“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的实验中,用打点计时器记录了被小车拖动的纸带的运动情况,在纸带上确定出A、B、C、D、E、F、G、共7个计数点。相邻两计数点之间的距离如图所示,每相邻的两个计数点之间的时间间隔为0.10 s。
(1)关于打点计时器的使用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_。
A.电磁打点计时器使用的是10 V以下的直流电源
B.在测量物体速度时,先让物体运动,后接通打点计时器的电源
C.使用的电源频率越高,打点的时间间隔就越小
D.纸带上打的点越密,说明物体运动的越快
(2)若认为某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等于这段时间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则打计数点C、E时小车对应的速度分别为vC = m/s,vE = m/s,据此可以求出小车从打计数点C到打计数点E这段时间内的平均加速度a = m/s2。(结果保留三位小数)
12.为测量长春某一中学所在地自由落体运动的加速度,一同学将一纯铜材料制作梯阶等间距的梯子模型通过细线悬挂在铁架台上,如图甲、乙所示,在梯子下端梯阶(第一个梯阶)中心P点正下方固定一个光电门。实验步骤如下:
①测出梯阶(遮光条)的宽度d;用刻度尺量出相邻两个梯阶中心Q点到P点距离h;
②让梯子由静止开始自由下落,每个梯阶依次通过光电门时的遮光时间分别用t1、t2、t3tn,表示。回答下列问题:
(1)若某个梯阶通过光电门时的遮光时间为t,则此梯阶通过光电门时的速度v= (用题中所给的字母表示);
(2)实验中 (填“需要”或“不需要”)考虑梯子下落所受的空气阻力;
(3)根据实验记录的多组数据tn,作出图像如图丙所示,则第一个梯阶通过光电门的速度v1= ,重力加速度大小g= 。(用a、b、c、d和h表示)
四、解答题
13.如图所示,子弹的初速度大小,足球的初速度大小,方向均水平向右。设它们与木板作用的时间均为。
(1)若子弹击穿木板后瞬间的速度大小变为、方向不变,求子弹击穿木板过程中的平均加速度大小及方向;
(2)若足球与木板作用后反向弹回的速度大小,求足球与木板碰撞反弹过程中的平均加速度大小及方向。
14.汽车在平直公路上匀速行驶。司机忽然发现前方50m处有一警示牌,司机的反应时间t1=0.5s,在这段时间内汽车仍匀速行驶,随即刹车,从此时开始计时,汽车在第1s内位移为12m,在第3s内的位移为4m。求:
(1)汽车刹车过程的加速度大小及所用的时间;
(2)汽车匀速行驶时的速度大小;
(3)通过计算判断汽车是否撞到警示牌?若没有撞到,停止时到警示牌的距离为多少?
15.智能手机通过星闪连接进行数据交换,已经配对过的两手机,当距离小于某一值时,会自动连接;一旦超过该值时,星闪信号便会立即中断,无法正常通讯。如右图所示,甲、乙两位同学在两个平行的直跑道进行测试,跑道间距离d=5m。已知星闪设备在13m以内时能够实现通信。t=0时刻,甲、乙两人刚好位于图示位置,此时甲同学的速度为9m/s,乙同学的速度为2m/s。从该时刻起甲同学以2m/s2的加速度做匀减速直线运动直至停下,乙同学保持原有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忽略信号传递时间),从计时起,求:
(1)甲、乙两人并排前在前进方向上的最大距离是多少?
(2)甲、乙两人能利用星闪通信的时间是多少?
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A C C D B B C ABC AC BC
11.(1)C
(2) 0.479 0.640 0.805
12.(1)
(2)不需要
(3)
13.(1),水平向左
(2),水平向左
【详解】(1)以水平向右为正方向,有
解得
即加速度大小为,为负值,说明的方向水平向左。
(2)以水平向右为正方向,有
解得
即加速度的大小为,为负值,说明的方向水平向左。
14.(1)4m/s ,3.5s
(2)14m/s。
(3)未撞到警示牌,停止时距离警示牌18.5m
【详解】(1)设汽车在第3s内一直处于运动状态,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推论可得,汽车的加速度大小为
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中间时刻速度等于该段过程的平均速度,可知在时的速度为
则从到停下需要的时间为
可知汽车在3s末停下,故假设成立。汽车刹车过程所用时间为
(2)设汽车匀速行驶时的速度大小为v,则有
解得
(3)依题意,反应时间内,汽车通过的位移为
汽车匀减速阶段位移为
则汽车行驶总位移为
则汽车没有撞到警示牌,停下时离警示牌的距离为
15.(1)12.25m
(2)15.125s
【详解】(1)假设经过,两人的速度相等,此时相距最远,有
解得
此时两人在前进方向上追上前的最大距离为
(2)根据几何知识可知,当甲在乙前方且直线距离为13m时,由勾股定理可推断二者位移关系有
据运动学公式有,
解得或
当时,二者直线距离小于13m;当时,二者直线距离大于13m。
时,甲车的速度为,之后,甲、乙两人的距离先减小后增大,且甲能够继续行驶的距离为
根据几何关系可知,从开始到乙运动至甲前方12m的过程中,二者直线距离小于13m,这段过程经历的时间为
则甲、乙两人能利用星闪通信的时间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