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卫·科波菲尔》(节选)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语言建构与运用
学习人物描写(肖像、语言、动作)的方法,体会其表达效果。
理解环境描写对渲染气氛、烘托心理的作用。
2.思维发展与提升
通过梳理情节、分析人物形象,提升信息概括与逻辑分析能力。
探究“米考伯主义”的典型意义,发展批判性思维。
3.审美鉴赏与创造
鉴赏米考伯先生等人物形象喜剧性与悲剧性交融的审美价值。
体会小说在苦难叙述中蕴含的幽默与温情。
4.文化传承与理解
了解狄更斯批判现实主义的文学成就。
理解小说反映的19世纪英国社会现实,思考作品的人道主义关怀。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分析米考伯先生、大卫的形象特点及塑造方法。
难点:理解“米考伯主义”的内涵及小说的社会批判性。
三、教学课时:2课时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约5分钟)
1.互动提问:同学们,如果让你用一句话来形容一个充满矛盾的时代,你会怎么说?(学生自由发言)
2.名言引入:PPT展示狄更斯名言:“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也是一个最坏的时代……人们正踏上天堂之路,人们正走向地狱之门。”请学生谈谈初读这句名言的感受。
3.作者简介:教师总结并引入:能写出如此深刻语句的,正是英国著名作家查尔斯·狄更斯。他被誉为“英国有史以来最伟大的幽默作家之一”,但他尤其关注的是社会底层的“小人物”。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心中最宠爱的孩子”——《大卫·科波菲尔》的节选部分,看看少年大卫经历了什么。
(二)初读感知,梳理情节(约15分钟)
1.任务布置:学生快速默读课文,完成以下任务:
任务一:用笔勾画出“我”(大卫)来到伦敦后主要经历了哪几件事?尝试用“地点+事件”的方式概括。
任务二:圈出“我”在伦敦遇到了哪些重要人物?
2.学生活动:学生自主阅读、勾画、概括。
3.交流反馈:
教师请学生发言,补充完善情节链。教师板书关键节点:
开端:在谋得斯通-格林比货行做童工(洗刷瓶子等),内心痛苦。
发展:结识房东米考伯先生,成为其房客。
进一步发展:认识米考伯太太,听其诉苦,帮其典当。
高潮:米考伯先生入狱,“我”探望并帮忙。
结局:米考伯一家渡过难关,“我”搬家。
教师明确人物:昆宁先生、童工同事、米考伯先生、米考伯太太、霍普金斯船长。指出本节课重点分析米考伯先生。
(三)精读品析,聚焦人物(约25分钟)
1. 核心问题探讨:米考伯先生作为文学史上一个极具代表性的经典形象,其影响力之大甚至催生了一个专门的词汇——“米考伯主义”。那么,究竟是怎样的文学手法和技巧,使得这位人物在小说中显得如此栩栩如生、鲜活灵动呢?这个问题值得我们深入探讨和分析。
2. 分组合作探究环节:
- 分组安排:将全班学生划分为三大组别,每组分别专注于探讨“肖像描写”、“语言描写”以及“动作描写”这三种不同的描写手法。
- 任务布置:各组需在小说文本中细致寻找并摘录出运用相应描写手法来刻画米考伯先生的典型语句。在此基础上,组内成员需展开热烈讨论,分析这些描写具体展现了米考伯先生怎样的性格特征或内心世界。最后,每组选派一名代表,准备在全班面前进行分享和展示。
3. 小组讨论与教师巡视指导:
- 学生分组讨论:各小组根据分配的任务,积极展开讨论,互相交流见解。
- 教师巡视指导:教师在教室中来回巡视,及时给予学生必要的指导和提示,特别强调要抓住文中的关键词语进行深入分析,以确保讨论的有效性和针对性。
4. 成果展示与教师点拨环节:
- 肖像组展示:该组成员朗读并细致分析文中的描写片段,如“他身穿一件褐色的外套……头顶光秃得犹如一个鸡蛋……外套上还挂着一副带有手柄的单片眼镜(仅作装饰之用)”。
- 教师点拨:指出“光头像鸡蛋”这一描写不仅显得滑稽可笑,还极具画面感;而“破旧”的外套与“神气的衬衣硬领”、“气派的手杖”、“装饰用的眼镜”形成鲜明对比,生动揭示了米考伯先生爱慕虚荣、穷讲究、竭力维持体面的性格特点。
- 语言组展示:该组成员朗读并分析“现在能接待这么一位初来乍到的年轻创业者……”以及“你也许会迷路……我将乐于前来……”等语句。
- 教师点拨:指出这些语言文绉绉、拿腔拿调,显得迂腐可笑;然而,米考伯先生主动为陌生的大卫带路,又流露出他热心善良的一面。
- 动作组展示:该组成员朗读并分析“用一把剃刀做出抹脖子的动作……然而在这之后不到半个小时……他却特别用心地擦亮自己的皮鞋,然后哼着一支轻快的曲子,摆出比平时更加高贵的架势走出门去。”
- 教师点拨:指出“抹脖子”这一极端动作,生动表现了他在债务压迫下的绝望与痛苦;但很快又能擦鞋、哼曲、摆架势,充分展现了他盲目乐观、得乐且乐、缺乏长远打算的性格特征。
5. 形象总结与提升:
- 教师提问引导:综合以上各组的分析,请大家思考并回答,米考伯先生究竟是一个怎样的人?
- 引导学生用精准的词语进行概括:滑稽可笑、爱慕虚荣、盲目乐观、热心善良、不切实际。
- 教师进一步引入“米考伯主义”这一概念,并简要阐释其内涵,即指那些没有远虑、总是幻想走运的乐天派人物。通过这一概念的引入,帮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米考伯先生这一文学形象的深层意义。
(四)课堂小结与布置作业(约5分钟)
1.小结:本节课我们梳理了情节,并重点运用描写方法的知识,深入剖析了米考伯先生这一经典形象。狄更斯用他幽默而饱含同情的笔触,让我们看到了一个立体、复杂的小人物。
2.作业:
思考:与米考伯先生相比,少年大卫在困境中表现出哪些不同的品质?从文中找出依据。
朗读文中描写货行环境的语句,思考其作用。
第二课时
(一)回顾旧知,引入新课(约5分钟)
1.提问回顾:上节课我们认识了哪位有趣的人物?他最大的特点是什么?(米考伯先生,盲目乐观的“米考伯主义”)
2.承上启下:米考伯先生的故事是通过谁的眼睛看到的?(“我”——大卫·科波菲尔)这节课,我们就来关注主人公大卫的成长,并深入探究小说的写作艺术和深刻主题。
(二)探究主人公,感悟成长(约15分钟)
1. 问题引领:在节选的文本片段中,大卫只是一个大约十岁左右的孩子,他身处逆境,面对种种困难,那么他的内心世界究竟是怎样的呢?他有哪些值得我们学习和称赞的可贵品质?
2. 学生活动:学生们需要跳读课文,仔细寻找并标注出那些能够反映大卫心理活动和行为表现的语句,并进行详细的批注,以便更好地理解大卫的内心世界和品质。
3. 交流明确:
- 内心痛苦与自尊:当大卫初到货行时,他感到深深的“羞辱”和“痛苦”,尽管工资微薄,但他依然精心安排自己的生活,这充分体现了他自强不息的精神。
- 善良与同情心:大卫对米考伯先生的困境感到“痛苦”和“心碎”,他主动将自己仅有的钱送给米考伯太太,帮助她典当物品,甚至去监狱探望米考伯先生,这些行为无不展现了他的善良和重情义。
- 积极向上:大卫内心渴望读书,因失学而感到痛苦,这暗示了他不甘堕落、追求上进的坚定信念。
- 心理变化:教师应引导学生关注大卫从最初“充满屈辱”到获得米考伯夫妇的友情后“感到精神富足”的心理变化过程,让学生体会到友情和善意对一个人成长的巨大慰藉力量。
4. 教师升华: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成长”的真谛——即使身处黑暗之中,也要始终保持一颗善良、自强不息的心,这样才能在逆境中不断成长和进步。
(三)赏析技法,品味匠心(约15分钟)
1.环境描写赏析
提问:文中是如何细致入微地描绘大卫工作的货行环境的?这样的环境描写究竟给人带来了怎样深刻的感觉和印象?
引导分析:在文中,作者通过精炼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突出了货行环境的“肮脏”和“破败”这两个显著特点。无论是堆积如山的垃圾、弥漫的恶臭,还是墙壁上斑驳的痕迹,都无不展现出这一环境的恶劣。
讨论作用:这样的环境描写不仅成功地渲染了一种压抑、令人窒息的氛围,使读者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那种难以言喻的沉重;同时,它也巧妙地烘托出大卫初到此地时的孤独、痛苦和绝望的心情。更为重要的是,这种环境描写还暗示甚至揭露了当时英国童工所处的那种悲惨的社会现实,引发读者对这一历史现象的深刻反思。
2.叙述视角探究
提问:小说为何选择采用第一人称“我”来讲述整个故事?这种叙述方式究竟带来了哪些独特的优势和好处?
小组讨论后明确:
①真实感人:通过第一人称“我”的叙述,故事仿佛是由作者本人或主人公亲自讲述的,这种叙述方式极大地增强了故事的真实性和感染力,使读者更容易产生信任感和代入感。
②便于抒情:第一人称的叙述方式使得作者可以直接抒发“我”的内心感受,无论是痛苦、孤独,还是对他人命运的同情,都能毫无保留地传达给读者,从而更容易引发读者的情感共鸣。
③线索清晰:以“我”的经历和见闻作为故事的主线,使得情节发展更加连贯和集中,读者可以清晰地跟随“我”的脚步,逐步揭开故事的层层谜团。
④双重视角:第一人称的叙述不仅展现了孩子当时天真、有限的视角,还巧妙地融入了成人后的回顾与反思,这种双重视角的交织,使得叙述更加富有层次感和深度,为读者提供了更为丰富的解读空间。
(四)探讨主题,拓展延伸(约10分钟)
1.背景链接:PPT简要补充19世纪英国工业革命时期的社会状况(贫富分化、童工问题、债务人监狱等)。
2.主题探讨:
提问:作者通过大卫的童年经历和米考伯一家的遭遇,想反映什么?表达怎样的情感?
引导学生总结:
①揭露/批判:揭露了当时社会对童工的剥削、司法制度的黑暗(债务人监狱)、金钱至上观念对人性的扭曲。
②同情/赞美:深切同情社会“小人物”的悲惨命运,赞美他们在困境中依然保持的善良、乐观、互助等可贵品质。
③人道主义关怀:体现了作者希望社会关注底层命运,呼唤人性与温情的思想。
3.拓展延伸:简要介绍狄更斯其他作品(如《雾都孤儿》《艰难时世》),说明其批判现实主义创作的共性。
(五)课堂总结与作业布置(约5分钟)
1.总结:通过两节课的学习,我们认识了两位鲜活的人物,品味了狄更斯高超的写作技巧,也深刻体会了这部经典作品的社会价值和人文精神。希望大卫的成长故事能给大家带来启示。
2.作业:
基础题:整理本课学到的人物描写方法及作用。
拓展题:假如你是大卫,在离开货行多年后,给米考伯先生写一封信,你会说些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