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屈原列传》素材运用议论文写作学案(含答案)2025-2026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

文档属性

名称 9《屈原列传》素材运用议论文写作学案(含答案)2025-2026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3.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10-27 10:30:3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屈原列传》素材运用议论文写作学案
【学习目标】1. 梳理《屈原列传》中屈原的主要事迹,提炼其精神品质,建立素材库;2. 掌握将课文素材运用到议论文写作中的方法技巧;3. 能够结合具体作文题目,灵活运用屈原素材进行论证,写出逻辑清晰、内容充实的议论文段落。
一、素材收集栏——屈原事迹与精神品质梳理
请结合《屈原列传》原文,完成下表,全面梳理屈原的事迹及所体现的精神品质。
序号 主要事迹 原文依据(摘录关键语句) 体现的精神品质
1 出身显贵,才华横溢,深得怀王信任 "屈原者,名平,楚之同姓也。为楚怀王左徒。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王甚任之。" 天赋异禀、能力出众、肩负重任的责任感
2 遭上官大夫谗言陷害,被怀王疏远 "上官大夫与之同列,争宠而心害其能。怀王使屈原造为宪令,屈平属草稿未定。上官大夫见而欲夺之,屈平不与,因谗之曰:'王使屈平为令,众莫不知。每一令出,平伐其功,曰以为"非我莫能为"也。'王怒而疏屈平。" 坚守原则、不与小人同流合污的正直品格
3 心怀楚国,忧国忧民,多次劝谏怀王 "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故忧愁幽思而作《离骚》。""怀王以不知忠臣之分,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疏屈平而信上官大夫、令尹子兰。兵挫地削,亡其六郡,身客死于秦,为天下笑。此不知人之祸也。" 忧国忧民、忠君爱国、敢于直言进谏的担当
4 创作《离骚》,抒发情怀 "《离骚》者,犹离忧也。夫天者,人之始也;父母者,人之本也。人穷则反本,故劳苦倦极,未尝不呼天也;疾痛惨怛,未尝不呼父母也。屈平正道直行,竭忠尽智以事其君,谗人间之,可谓穷矣。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屈平之作《离骚》,盖自怨生也。" 坚守理想、宣泄悲愤、以文载道的情怀与才华
5 楚国郢都被破后,投江自尽 "屈原至于江滨,被发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渔父见而问之曰:'子非三闾大夫欤?何故而至此?'屈原曰:'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是以见放。'……乃作《怀沙》之赋。于是怀石,遂自投汨罗以死。" 宁死不屈、坚守节操、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崇高气节
二、方法指导——课文素材议论文运用技巧
将《屈原列传》素材运用到议论文中,需掌握以下四种核心方法,灵活结合论点进行论证。
1. 定向转述法:紧扣论点,裁剪素材
根据议论文的中心论点,有针对性地选择屈原事迹中的关键信息进行转述,舍弃与论点无关的细节,使素材为论点服务。例如,若论点为“坚守节操,不为世俗所染”,则重点转述屈原“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以及投江自尽的事迹,突出其坚守气节的表现;若论点为“忠言逆耳利于行”,则重点转述屈原劝谏怀王却被疏远,最终楚国衰败的事迹,强调不听忠言的危害。
2. 因果分析法:探究缘由,深化论证
在引用屈原事迹后,分析事迹发生的原因或产生的结果,将素材与论点紧密联系起来,增强论证的深度。如:屈原之所以能在举世混浊的环境中坚守自我,是因为他心中怀揣着对楚国的赤诚热爱和对理想的执着追求,这种深入骨髓的坚守,让他即便被疏远、流放,也绝不向奸佞小人低头,最终用生命诠释了“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崇高气节。
3. 对比论证法:正反对比,突出观点
将屈原的事迹与其他人物(或不同做法)进行对比,通过对比突出论点的正确性。可以是屈原与楚国奸佞小人(如上官大夫、令尹子兰)的对比,也可以是屈原与其他坚守节操或随波逐流人物的对比。例如:与上官大夫的争宠害能、子兰的谄媚误国不同,屈原始终坚守正道直行,竭忠尽智侍奉怀王。正是这种截然不同的品格,让屈原名垂青史,而那些奸佞之辈则被永远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这充分证明了坚守正直品格的重要性。
4. 引申拓展法:由点及面,升华主题
在运用屈原素材论证具体论点的基础上,进行引申拓展,将其上升到更广泛的层面,如民族精神、时代意义等,使文章主题得到升华。例如:屈原坚守节操、爱国忧民的精神,不仅是他个人品格的体现,更成为了中华民族精神宝库中的重要财富。在当今时代,我们依然需要这种坚守初心、勇于担当的精神,以应对各种挑战,为国家和社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三、实战演练——素材运用写作训练
(一)补充主体段——完善论证过程
请根据以下作文题目和给出的论点,结合《屈原列传》素材,补充完整议论文主体段,要求运用至少两种上述方法技巧。
作文题目:以“坚守”为话题写一篇议论文
论点:坚守节操,是人生路上最珍贵的品质。
主体段开头:坚守节操,是人生路上最珍贵的品质。古往今来,无数仁人志士用自己的行动诠释着坚守的意义,屈原便是其中的典范。
请补充下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撰写主体段——独立论证观点
请从以下两个作文题目中任选一个,确定论点后,运用《屈原列传》素材写一段不少于200字的议论文主体段,要求论点明确,论证充分,素材运用恰当。
题目:论爱国
题目:正直与人生
(三)片段升格——优化素材运用
以下是一位同学运用《屈原列传》素材写的议论文片段,存在素材转述过于冗长、论证不够深入等问题。请结合上述方法技巧,对该片段进行升格修改,使其论证更充分、逻辑更清晰。
原片段:屈原是楚国人,和楚王同姓,做过左徒。他很有才华,怀王很信任他。后来上官大夫陷害他,怀王就疏远了他。屈原很伤心,写了《离骚》。后来楚国郢都被攻破了,屈原投江死了。屈原很坚守节操,值得我们学习。
升格修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素材拓展栏——屈原精神的当代回响
屈原的精神不仅影响了古代文人墨客,在当代也有许多人和事体现了屈原式的坚守与担当。请结合生活实际或社会热点,列举1-2个体现屈原精神的当代事例,并简要分析其与屈原精神的联系。
事例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事例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参考答案
(一)补充主体段参考答案
坚守节操,是人生路上最珍贵的品质。古往今来,无数仁人志士用自己的行动诠释着坚守的意义,屈原便是其中的典范。当楚国朝堂被奸佞小人充斥,上官大夫争宠害能、令尹子兰谄媚误国时,屈原始终坚守“正道直行”的节操,即便被怀王疏远、流放,也绝不与世俗同流合污。他“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的呐喊,正是对坚守节操最生动的诠释。(定向转述法)之所以屈原能在如此艰难的处境中坚守自我,是因为他心中怀揣着对楚国的赤诚热爱和对理想的执着追求,这种深入骨髓的坚守,让他即便面临国破家亡的绝境,也选择以投江自尽的方式捍卫自己的节操,而非苟且偷生。(因果分析法)与那些为了一己私利而背弃原则的奸佞之辈相比,屈原的坚守如同一盏明灯,照亮了后世仁人志士的前行之路,也让我们深刻认识到,坚守节操是一个人最珍贵的精神底色。
(二)撰写主体段参考答案
选题目1:论爱国 爱国,是深植于灵魂深处的赤诚与担当,屈原用一生诠释了何为真正的爱国。作为楚之同姓,屈原“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入则与怀王图议国事,出则接遇诸侯,将自己的才华毫无保留地奉献给楚国的发展。当怀王被谗言蒙蔽,疏远忠良,屈原“疾王听之不聪,谗谄之蔽明”,即便身处逆境,也始终心怀楚国,忧心忡忡。他创作《离骚》,“盖自怨生也”,字里行间满是对楚国命运的关切和对怀王的劝谏。即便在楚国郢都被攻破,家国沦丧之际,他也不愿离开故土,最终怀石投江,用生命践行了对楚国的忠诚。屈原的爱国,不是空洞的口号,而是融入血脉的责任与担当,这种深沉的爱国情怀,跨越千年依然激励着后人,让我们明白爱国就要为国家的兴衰荣辱挺身而出,矢志不渝。
选题目2:正直与人生 正直是人生的基石,拥有正直品格的人,才能在纷繁复杂的世界中坚守自我,屈原的人生便是最好的证明。屈原身居左徒之位时,面对上官大夫的恶意抢夺宪令草稿,他坚决拒绝,不与小人同流合污。即便因此遭到谗言陷害,被怀王疏远,他也始终保持着“方正不容”的正直品格,从未为了迎合权贵而改变自己的原则。正是这份正直,让他在“举世混浊”的环境中依然能够保持清醒,坚守“正道直行”的人生信条。虽然屈原的正直让他遭遇了人生的坎坷与不幸,但也正是这份正直,让他赢得了后世的敬仰与传颂,名垂青史。反观那些奸佞小人,虽一时得势,却因丧失正直品格而被永远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由此可见,正直虽可能让人经历风雨,但终将成就璀璨的人生。
(三)片段升格参考答案
屈原用一生坚守诠释了何为崇高节操。作为楚之同姓、怀王左徒,他本可与上官大夫等奸佞小人同流合污,换取仕途安稳,但他却坚守“正道直行”的原则,面对宪令草稿的抢夺断然拒绝,即便遭谗言陷害被怀王疏远也绝不妥协。(定向转述法)当楚国郢都被破,家国沦丧,他怀揣着对楚国的赤诚与对节操的坚守,发出“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的慨叹,最终怀石投江,以生命捍卫了自己的精神底线。(因果分析法)屈原的坚守,不仅是个人品格的彰显,更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符号,激励着后世无数仁人志士在困境中坚守本心,不为世俗所染。
(四)素材拓展栏参考答案
事例1:“时代楷模”张桂梅。张桂梅校长扎根贫困山区数十年,致力于帮助山区女孩圆大学梦。她面对贫困、疾病等诸多困难,始终坚守着“让女孩们走出大山”的教育理想,不被外界的诱惑所动摇,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无私奉献、坚守初心的精神。这与屈原坚守理想、不为世俗所染的精神相契合,都是在困境中对信念的执着坚守。
事例2:敦煌莫高窟的守护者樊锦诗。樊锦诗先生为了保护敦煌莫高窟的文物,放弃了城市的繁华生活,在敦煌坚守数十年。她面对文物保护工作的艰辛与挑战,始终秉持着对文化遗产的热爱与担当,致力于文物的保护与研究,让敦煌文化得以传承发扬。她的坚守与屈原坚守楚国、坚守理想的精神一脉相承,都是对心中信念的不懈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