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统编版必修上册
第八单元 《词语积累与词语解释》
学习活动一 丰富词语积累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5 题。
成语是人们长期习用的、简洁精辟的固定短语。成语的来源主要有以下几方面:一是神话故事,如“夸父逐日”,源自《山海经》,讲的是夸父因追赶太阳而半路渴死的故事,后用“夸父逐日”比喻决心大或不自量力。二是寓言故事,如“狐假虎威”,源自《战国策》,讲的是狐狸假借老虎的威势吓走百兽的故事,后用“狐假虎威”比喻倚仗别人的权势来欺压、恐吓人。三是历史典故,如“纸上谈兵”,源自《史记》,讲的是赵括熟读兵书却不能活用因而兵败长平的故事,后用“纸上谈兵”比喻空谈理论,不能解决实际问题。四是文人作品,如“水落石出”,源自欧阳修《醉翁亭记》“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后比喻事情真相大白;又如 “门前冷落”,_____。五是外来文化, 如“火中取栗”,源自法国寓言《猴子和猫》,后指冒险给别人出力,自己却一无所得。
①成语承载着博大精深的中华传统文化信息,②人们从中可以了解到中国古代的天文、地理、历史、艺术、音乐、道德伦理等诸多方面的信息。例如:从“七月流火”“动如参商”等成语中可以了解到我国古代的天文知识,从“五湖四海” “泾渭分明”等成语中可以了解到我国古代的地理知识,从“围魏救赵”“四面楚歌”等成语中可以了解到我国古代的历史知识,从“繁弦急管”“黄钟大吕”等成语中可以了解到我国古代的乐器知识,从“孝悌忠信”“从一而终”等成语中可以了解到我国古代的道德伦理知识。
成语是我们宝贵的文化遗产,我们在继承这份悠久的文化遗产时也要拿出足够的耐心,正所谓( )。只有当我们积累了足够多的成语时,我们才能领略到成语的独特魅力和成语文化的博大精深。
1.请在横线处仿照上句补写恰当的句子,要求内容正确贴切,语意完整连贯。
2.文中画波浪线的语句中有一处表述不当,请标出原句序号后再做修改,并使修改后的语句与上下文的衔接流畅自然。
3.将下列俗语填入文中括号内,恰当的一项是( )
A. 一口吃不成胖子 B. 牵一发而动全身
C. 磨刀不误砍柴工 D. 墙倒众人推
4.请从文中选取必要的信息,为 “成语”下定义, 不超过 70 个字。
5.请从下列三个成语中任选一个,借鉴文中 “纸上谈兵” 的讲解形式, 拟出讲解要点。要求阐释准确,语言流畅,不超过 100 个字。
三顾茅庐 图穷匕见 负荆请罪
6.“破防”原指在游戏中突破了对方的防御,使对方失去防御能力。根据以下材料,解释网络流行语“破防”的新含义。
(1)废墟中获救婴儿的母亲遇难了,她最后的姿势令全网破防。
(2)张桂梅老师登上天安门城楼,穿的是送学生高考时的那件朴素的衬衫,这让网友破防。
“破防”新含义:
7.随着时代发展和社会变迁, 汉语中的热词层出不穷。请参照示例,从所给的两个词语中任选一个, 说明该词有怎样的含义, 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象或时代精神。
[示例] 秒杀:意思是“瞬间击杀”,引申为“以极快的速度抢购商品”, 反映了当今世界信息技术和商品经济迅猛发展的社会现实。
[词语] 逆行者 光盘行动
8.在特定语境中,“褒贬转换”的语言现象常会产生妙趣横生、独具感染力的文学效果。如 2023 年度“十大网络流行语”中的“显眼包”在网络语境中解释为 “引人注目、个性鲜明的人或物”。请在以下词语中任选一个,用 “褒贬转换”法写一段话, 40 字左右。
狡猾 聪明 贪婪
示例:
也有解散辫子,盘得平的,除下帽来,油光可鉴,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还要将脖子扭几扭。实在标致极了。(鲁迅《藤野先生》)
9.有不少知名人士的名字来源于古代名句。请仿照示例, 从 “刘海粟 (国画大师)、王朝闻 (著名美学家)、周信芳(京剧艺术大师)、李行健 (著名语言学家)”四个知名人士的名字中任选两个,写出相关的名句并对名字加以合理阐释。不要求句式及阐释角度与例句完全一致, 言之有理即可。每句不超过 80 个字。
例:“呦呦鹿鸣,食野之苹。”著名科学家屠呦呦的名字就来源于此。这个名字可以让我们联想到这位科学家为中医药研究而生的诗意人生。
10.一些成语常被人误解。如“七月流火”出自《诗经》, 原指夏去秋来, 天气转凉, 很多人理解为 “天气炎热”。一些辞书便增加了这些“错误” 的解释。请给这些辞书的编委会写一条不超过 200 字的留言, 表明你的观点。
学习活动二 把握古今词义的联系与区别
1.请根据语境填空,或写带有 “打” 字的熟语,或解释熟语含义。
“打”是一个“一专多能”的字,基本意义是 “击”,但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又可以衍生出许多有趣的意思来。如:从旁帮人说话,叫“打边鼓”;没有固定的居所,四处凑合,叫_____;从中说和,调解纠纷,叫“打圆场”;_____,叫“打草惊蛇”;打击失去威势的人,叫“打老虎”;_____,叫“打退堂鼓”; 为避免出错事先忠告,叫 “打预防针”;心无集体或大局,只为个人或局部利益打算,叫_____;形容人或物非常稀少或优秀,很难找得到,叫“打着灯笼没处找”;学习、做事断断续续,缺乏恒心,叫_____。
2.下列成语容易望文生义, 请解释加点字的意思。
(1)不足为训_____
(2)不速之客_____
(3)不赞一词_____
(4)不经之谈_____
(5)不刊之论_____
(6)屡试不爽_____
(7) 不名一文_____
(8)细大不捐_____
(9)危言危行_____
(10)不孚众望_____
(11)春意阑珊_____
(12)苦心孤诣_____
3.请根据下面给出的词语的本义和引申义翻译句子。
A. “亡” [本义]逃跑, 逃亡。
[引申义]①失去,丢失。②灭亡,消亡。③无, 没有。
(1)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司马迁《陈涉世家》)
(2)马无故亡而入胡。(刘安《塞翁失马》)
(3)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诸葛亮《出师表》)
(4)河曲智叟亡以应。(《愚公移山》)
(5)暮而果大亡其财。(《智子疑邻》)
B. “绝” [本义]把丝切断。
[引申义]①断绝。②僻远,极远的。③横渡, 越过。④灭绝。⑤极,非常。⑥独一无二的, 绝妙的。
(1)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劝学》)
(2)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陶渊明 《桃花源记》)
(3)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吴均《与朱元思书》)
(4)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郦道元《三峡》)
(5)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杜甫《望岳》)
(6)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张岱《湖心亭看雪》)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4-9 题。
一个词在古代基本的、常用的意义, 被称为这个词的古义,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生活的改变, 许多词产生了新义, 而成语中部分词语则保留了古义。
4.词义扩大。
河:古义专指黄河;今义指天然的或人工的大水道。
河清海晏:黄河的水清了,大海也平静了。用来形容天下太平。
请仿此形式,另举一例。
5.词义缩小。
金:古义是金属的通称;今义一般指黄金。
固若金汤:形容城池或阵地坚固,不易攻破(金: 指金属造的城。汤:指灌满滚水的护城河)。
请仿此形式,另举一例。
6.词义转移(词的意义由一个范围移动到另一个范围)。
汤:古义指热水;今义通常指食物煮后所得的汁水或烹调后汁儿特别多的副食。
赴汤蹈火:跳进滚水,踏着烈火,比喻不避艰险,奋不顾身。
请仿此形式,另举一例。
7.感彩变化。
危:古义是正直,端正;今义通常指危险。
危言危行:说正直的话,做正直的事。
请仿此形式,另举一例。
8.语义轻重变化。
恨:古义是遗憾;今义是仇视,怨恨。古义轻, 今义重。
抱恨黄泉:心怀遗憾离开人世,死有遗恨。
请仿此形式,另举一例。
9.汉字是表意文字,经历了几千年的演变,有些汉字已不易看出其本来面貌了。请仿照示例, 从另外两个甲骨文汉字中选择一个, 描述其字形, 解读其含义。
示例:“牧”左边是一个牛的形象,右边是手拿着一根棍子。所以,“牧”表示一种动作,义为 “放养牲畜”。
学习活动三 词义的辨析和词语的使用
1.日常生活中,讲究措辞文雅和形象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请写出下列不同场合中使用的词语或句子。
示例:比赛夺了冠军,可以直接说 “夺冠”;文雅一点, 可以说 “折桂” “夺魁”;如用四个字,可以说“成为擂主”“传来捷报”;甚至还可用“雄壮的国歌声响起来了”这样的句子来表达。
(1) 决赛输了, 可以直接说 “失利”; 文雅一点, 可以说“_____”(两个字);如用四个字的成语或熟语,可以说“_____”;甚至还可用“_____”这样的句子来表达。
(2)比赛平了, 可以直接说 “战平”; 如用四个字的成语或熟语,可以说“互交白卷”“_____”“_____”“_____”。
2.请替换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令语句更生动。
(1)那是一个寒冷的冬天,风肆意地刮着,好像一把把刀子割在人们脸上。大雪纷纷扬扬地落下, 好像一只只小精灵来到 ( )
人间。
(2)初中那些零零散散的画面,像被风吹散的蒲公英,飘飘然的,飞向那一片属于 ( )它们的蔚蓝色的天空。
(3)早晨新鲜的空气趁着模糊的夜色涌进 ( )了屋里。
(4)当炎热的盛夏伴着知了的鸣叫而逐渐逝去时, 八月的尾巴 “啪” 的一下, 将我推 ( )到高三的门前。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运用, 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 )
A. 微风习习, 远处飘来阵阵歌声, 也飘来了缕缕花香。
B. 蜜蜂酿出了甘甜的蜂蜜,也为人们酿出了类好的生活。
C. 萧瑟的秋风吹落枝头的黄叶,却吹不去她满腹的惆怅。
D. 风和日暖, 小院关闭了柴门, 却关不住那满园的春色。
4.分析下列各句中有无语体色彩不当的情况。
(1)“不要两句话说不到一块儿,就动刀动枪的。”中国政府发言人在新闻发布会上针对解决地区间矛盾问题表达自己的意见。
(2)你既然身体欠佳,那你给老师打个电话,请半天假。
(3)老大爷远远看见我,遂放下赶鸭的竿子,拉起敞开的衣襟擦了擦额上的汗, 笑眯眯地向我走来。
(4)“三岁四岁狗也嫌。”小点点一会儿爬到床上翻跟头,喊“我是孙悟空”;一会儿又在地上爬,喊“我当解放军,母亲给我买枪”。
(5)我校拿到“五一劳动奖章”的消息传来, 学校欢声一片,好多人流下了幸福的眼泪,因为这是上级领导对我们吃苦耐劳、顽强拼搏的肯定。(摘自某校校报)
(6)老村主任一进门就说:“张全家的二亩地, 秋里收了一千五!咱都得科学种田,都弄它一千五。”
(7)“我这法行不行 ”李老汉着急地说,“不对, 你给雅正,大叔请你喝酒。”
5.请根据示例补写出不同场合中使用的敬辞、 谦语。
示例:询问长者年龄,为表达对老人的尊重,可以说“您老人家高寿”。
(1)对别人有所请求,说得文雅一些,可以说 “我有个_____”。
(2)请别人修改自己的作品,可以说“请您给修改一下”,也可说“敬请_____”。
(3)向别人请教问题,可以说 “麻烦您指点一下”,也可以说“请您_____”。
(4)与朋友分别,把自己的照片送给好友留念,可以在照片上题写“某某_____”。
(5)企业希望客户多多了解企业相关情况,经常用 “欢迎新老客户来电_____”。
(6)晚会上,接受邀请表演节目时,为表示谦虚,可以说“那我就_____了”。
6.春节期间, 在某市工作的小张收到了二叔托人带来的土特产, 他很高兴, 给二叔回了一封信, 其中的一段文字有五处表达不得体,请找出并修改。
我非常高兴能笑纳您送给我的土特产。 看到这些土特产,我又想起了二叔您对我的关心和爱戴,真是非常感谢您。至于您的犬子毕业后找工作一事,我会鼎力相助,一定不会让您失望的。俗话说“来而不往非礼也”,过几天我将托人患赠给您一份礼物,您肯定会喜欢的!
7.在新闻采编中, 我们常常利用采访的录音整理文稿,请将下面的录音整理成可供发表在报刊上的书面语体文字。要求保留原有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 120 个字。
录音:这些年咱们天天讲全球化,要问什么是全球化, 我想, 大家对全球化得有个正确的认识,要解释对了。全球化呢,指的是科技、 经济,不是文化。文化能全球化吗 文化要多样化啊。越是民族化的东西,跟别人不一样的东西,别人越欢迎,越符合全球的需要呀。全球的文化应当是多样化的,不应当是单一的嘛。
8.下面是某干酱的商品说明,有四处语言表达的问题, 请写出有问题句子的序号并进行修改, 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
①食品名称:干酱,又称为黄豆酱
②配料:水、非转基因大豆、小麦粉、食用盐、食品添加剂(山梨酸钾)
③保质期:12 个月左右
④贮存条件:置避光、阴凉、干燥、通风处存着, 开启后建议冷藏
⑤食用方法:加水稀释后,可适用于炸酱、拌馅、烹饪菜肴等
⑥ 生产日期:2024 年 5 月 1 日
学习活动一 丰富词语积累
1. 补写句子
答案:源自白居易《琵琶行》“门前冷落鞍马稀”,后比喻某地或某人无人问津、访客稀少
解析:仿照“水落石出”的格式,先点明出处(文人作品及原句),再解释成语的比喻义,确保与上下文衔接自然。
2. 修改表述不当的语句
答案:序号② 修改为“人们从中可以了解到中国古代的天文、地理、历史、艺术、道德伦理等诸多方面的信息”
解析:原句②中“音乐”与后文“繁弦急管” “黄钟大吕”所对应的“乐器知识”重复,删掉“音乐”,避免语意冗余,使逻辑更严谨。
3. 选择恰当俗语
答案:A
解析:A项“一口吃不成胖子”强调“不能急于求成”,贴合“继承文化遗产需耐心积累”的语境;B项“牵一发而动全身”指影响深远,C项“磨刀不误砍柴工”指准备的重要性,D项“墙倒众人推”指落井下石,均不契合“耐心积累”的核心。
4. 为“成语”下定义
答案:成语是人们长期习用、简洁精辟的固定短语,源自神话、寓言、历史、文人作品等,承载着博大精深的中华传统文化信息
解析:包含“本质属性(长期习用、简洁精辟、固定短语)” “来源” “作用”,控制在70字内,符合下定义的简洁性与准确性。
5. 拟写成语讲解要点(任选一个)
示例1:三顾茅庐
答案:源自《三国志》,讲刘备三次拜访诸葛亮请其出山辅佐的故事,后比喻诚心诚意一再邀请有才能的人
示例2:图穷匕见
答案:源自《战国策》,讲荆轲献地图时匕首露出行刺秦王的故事,后比喻事情发展到最后,真相或本意显露出来
示例3:负荆请罪
答案:源自《史记》,讲廉颇脱衣背荆条向蔺相如请罪的故事,后比喻主动向人认错赔罪,请求原谅
解析:参照“纸上谈兵”的格式,包含“出处、故事核心、比喻义”,语言简洁,不超100字。
6. 解释“破防”新含义
答案:指因看到令人感动、心酸的人或事,内心受到强烈触动,产生共情,情绪难以自控
解析:结合材料中“母亲遇难的姿势” “张桂梅的朴素衬衫”等场景,提炼“情感触动、共情”的核心,概括新含义。
7. 解读热词含义与社会现象
示例1:逆行者
答案:意思是“反向行走的人”,引申为“在危难时刻挺身而出、迎难而上的人”,反映了社会对勇敢担当、无私奉献精神的赞颂
示例2:光盘行动
答案:意思是“将盘子里的食物吃完”,引申为“倡导节约粮食、反对浪费的行动”,反映了人们珍惜资源、践行节约的时代精神
解析:参照示例,先释本义,再引申,最后关联社会现象或精神,逻辑清晰。
8. “褒贬转换”写一段话(任选一个)
示例1:狡猾
答案:这孩子可“狡猾”了,知道奶奶牙口不好,特意把苹果蒸得软糯,还剥了皮递过去,哄得奶奶眼角都笑出了皱纹
示例2:贪婪
答案:他对知识可“贪婪”了,下课追着老师问公式,放学抱着课本不肯放,连吃饭都在琢磨课堂上的难题
示例3:聪明
答案:他这点“聪明”全用在偷懒上了,作业抄同学的,值日找借口溜号,最后考试成绩一落千丈,真是自作自受
解析:实现“褒词贬用”或“贬词褒用”,结合具体场景,不超40字,体现语言张力。
9. 解读名人名字与名句
示例1:刘海粟
答案:“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苏轼《赤壁赋》)。国画大师刘海粟的名字源于此,“海粟”寓意胸怀如沧海般广阔,艺术成就如粟米融入天地,显其艺术格局
示例2:王朝闻
答案:“朝闻道,夕死可矣”(《论语》)。美学家王朝闻的名字源于此,体现他对美学真理的执着追求,彰显治学的严谨与热忱
示例3:周信芳
答案:“言必信,行必果”(《论语》)。京剧大师周信芳的名字源于此,“信”字凸显其做人守信、从艺笃实的品格
示例4:李行健
答案:“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周易》)。语言学家李行健的名字源于此,体现他治学需勤勉进取、永不停歇的精神
解析:关联名句,阐释名字与人物身份、精神的联系,不超80字,言之有理即可。
10. 给辞书编委会的留言
答案:编委会您好!我不赞同为“七月流火”等成语增加错误解释。这些成语承载着古代天文、文化内涵,错误解释会歪曲原意,误导读者(尤其青少年)对传统文化的认知。建议保留古义,并注明“常见误解”,既传扬文化,又避免误用,望考量!
解析:明确观点(不赞同),理由(保护文化、避免误导),提出建议,不超200字,语气得体。
学习活动二 把握古今词义的联系与区别
1. 填“打”字熟语或解释
语境描述 熟语/解释
没有固定居所,四处凑合 打游击
(解释)“打草惊蛇” 做事不周密,预先惊动对方
(解释)“打退堂鼓” 做事中途退缩,放弃
只为个人或局部利益打算 打小算盘
学习、做事断断续续 三天打鱼,两天晒网
2. 解释望文生义成语的加点字
成语 加点字含义
不足为训 准则、典范
不速之客 邀请
不赞一词 添加、增补
不经之谈 正常、合乎常理
不刊之论 修改、删改
屡试不爽 差错、失误
不名一文 占有
细大不捐 舍弃、抛弃
危言危行 正直
不孚众望 信服、信任
春意阑珊 衰落、减退
苦心孤诣 达到的境界
3. 结合本义与引申义翻译句子
A. “亡”字系列
(1)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陈涉世家》)
译文:现在逃跑也是死,发动起义也是死。(亡:本义,逃跑)
(2)马无故亡而入胡(《塞翁失马》)
译文:马无缘无故逃跑进入胡地。(亡:本义,逃跑)
(3)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出师表》)
译文:这确实是国家危急灭亡的时刻啊。(亡:引申义,灭亡)
(4)河曲智叟亡以应(《愚公移山》)
译文:河曲智叟没有话来回答。(亡:引申义,无、没有)
(5)暮而果大亡其财(《智子疑邻》)
译文:晚上果然丢失了很多财物。(亡:引申义,丢失)
B. “绝”字系列
(1)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劝学》)
译文:借助船桨的人,不是会游泳,却能横渡江河。(绝:引申义,横渡)
(2)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桃花源记》)
译文:带领妻子儿女和同乡人来到这与世隔绝的地方,不再出去。(绝:引申义,断绝、隔绝)
(3)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与朱元思书》)
译文:从富阳到桐庐一百多里,奇山异水,天下独一无二。(绝:引申义,绝妙的)
(4)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三峡》)
译文:到了夏天江水漫上山陵,上行和下行的航道都被阻断。(绝:引申义,断绝)
(5)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望岳》)
译文:定要登上泰山的顶峰,俯瞰群山显得渺小。(绝:引申义,极、非常)
(6)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湖心亭看雪》)
译文:大雪下了三天,湖中行人、飞鸟的声音都消失了。(绝:引申义,灭绝、消失)
4. 词义扩大示例
答案:江:古义专指长江;今义指天然的或人工的大水道。江天一色:长江和天空连成一片,形容水天相接的辽阔景象
解析:仿照“河”的格式,先对比古今义,再举含该词的成语并解释,体现词义扩大。
5. 词义缩小示例
答案:臭:古义指气味(可指好闻或难闻的气味);今义专指难闻的气味。乳臭未干:身上的奶味还没散尽,形容人年幼无知。(臭:古义,气味)
解析:先对比古今义,再举成语并关联古义,体现词义缩小。
6. 词义转移示例
答案:走:古义指跑;今义指行走。走马观花:骑着马跑着看花,比喻粗略地观察事物。(走:古义,跑)
解析:先对比古今义,再举成语并关联古义,体现词义范围转移。
7. 感彩变化示例
答案:爪牙:古义指得力助手(褒义);今义指坏人的帮凶(贬义)。熊罴爪牙:比喻勇敢善战的得力助手。(爪牙:古义,得力助手)
解析:先对比感彩变化,再举成语并关联古义,体现色彩转换。
8. 语义轻重变化示例
答案:怨:古义指埋怨(语义轻);今义指怨恨(语义重)。任劳任怨:承受劳累和埋怨,没有怨言。(怨:古义,埋怨)
解析:先对比语义轻重,再举成语并关联古义,体现轻重变化。
9. 甲骨文解读(任选一个)
示例1:果
答案:“果”字上面是果实的轮廓(圆形,象征果实),下面是树木的形状(竖线表树干,横线表树枝)。所以“果”表示树上结出的果实,本义为“果实”
示例2:时
答案:“时”字左边是太阳的形状(圆形,象征时间与光明),右边是“寸”(表手持工具计量)。所以“时”与时间相关,本义为“时间、时节”
解析:结合甲骨文字形(分部件描述),解读本义,逻辑连贯。
学习活动三 词义的辨析和词语的使用
1. 不同场合的措辞
(1)决赛输了
文雅两字:败北、折戟
四字成语/熟语:铩羽而归、饮恨赛场
句子示例:赛场的终场哨响了,队员们低着头,沉默地走出了场地
(2)比赛平了(四字成语/熟语)
平分秋色、旗鼓相当、难分伯仲
2. 替换词语使语句生动
(1)降临(“来到”改为“降临”,凸显小精灵的灵动)
(2)专属(“属于”改为“专属”,强调蒲公英的独特归属)
(3)溜进(“涌进”改为“溜进”,贴合“模糊夜色”的静谧,显空气的轻盈)
(4)拽(“推”改为“拽”,突出“八月的尾巴”的俏皮与高三到来的突然)
3. 词语运用辨析
答案:B
解析:A、C、D三项中,动词(飘、吹、关)的对象兼具“具体事物”(歌声/花香、黄叶/春色、柴门/春色)与“抽象情感”(惆怅),体现“一词多义+语境适配”;B项“酿”的对象(蜂蜜、生活)虽有具体与抽象,但均为“使动用法”(使……形成),用法单一,与其他三项不同。
4. 语体色彩不当修改
句子 问题 修改建议
(1)“不要两句话说不到一块儿,就动刀动枪的” 口语化,不适合新闻发布会 若双方意见分歧,应通过和平方式解决,避免冲突升级
(2)“身体欠佳” 书面化,对老师应用口语 身体不舒服
(3)“遂” 文言词,口语场景不适用 就
(4)“母亲” 书面化,小孩口语用“妈妈” 妈妈
(5)“拿到” 口语化,校报用书面语 荣获
(6)“弄它一千五” 口语化,表述不规范 力争亩产达到一千五百斤
(7)“雅正” 对长辈用错(“雅正”用于平辈/晚辈) 指点
5. 敬辞与谦语填空
(1)不情之请(请求的谦语)
(2)斧正(请人改稿的敬辞)
(3)赐教(请教的敬辞)
(4)惠存(赠物留念的敬辞,“某某惠存”)
(5)垂询(欢迎客户咨询的敬辞)
(6)献丑(表演的谦语)
6. 修改书信中不得体的表达
不得体表述 修改建议 理由
笑纳 收到 “笑纳”是请人收礼的敬辞,自己收礼用“收到”
爱戴 关爱 “爱戴”用于晚辈对长辈/群众对领袖,此处用“关爱”
犬子 令郎 “犬子”是谦称自己的儿子,称别人的儿子用“令郎”
鼎力相助 尽力帮忙 “鼎力相助”是敬辞,自己帮忙用“尽力帮忙”
惠赠 赠送 “惠赠”是敬辞,自己赠物用“赠送”
7. 录音整理为书面语
答案:这些年人们常提及全球化,应对其形成正确认知。全球化指科技与经济领域的全球化,而非文化领域。文化需多样化,越是民族化、有特色的文化,越受他人欢迎,也越契合全球需求。全球文化应是多样的,而非单一的。
解析:保留核心信息(全球化的领域、文化多样化),删口语词(“咱们” “得” “嘛”),使句子简洁流畅,不超120字。
8. 商品说明修改
有问题句子序号 修改建议 理由
③ 保质期:12个月 保质期应明确,“左右”易引发歧义
④ 贮存条件:置于避光、阴凉、干燥、通风处存放,开启后建议冷藏 “置……存着”表述冗余,改为“置于……存放”,更规范
⑤ 食用方法:加水稀释后,适用于炸酱、拌馅、烹饪菜肴等 “可适用于”语义重复,删“可”
⑥ 生产日期:2024年5月1日;保质期至:2025年5月1日 仅标生产日期不完整,补充“保质期至”,便于消费者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