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8张PPT)
第6课 工业化国家的社会变化
学习目标:通过了解两次工业革命的主要领域和代表性成果,
初步理解科学技术发展带来的社会进步和社会问题。
工业化通常被定义为工业(特别是其中的制造业)或第二产业产值(或收入)在国民生产总值(或国民收入)中比重不断上升的过程,以及工业就业人数在总就业人数中比重不断上升的过程。
工业发展是工业化的显著特征之一,但工业化并不能狭隘地仅仅理解为工业发展。在这一过程中,工业发展绝不是孤立进行的,而总是与农业城市化和服务业发展相辅相成。
原创:李晓玲
1.人口增长
工业革命的发展使社会具备了提倡个人的自由发展和独立生存权利的经济基础,人口增长出现了明显变化。在工业革命时期后的50年人口更是加速增长,几乎增长了一倍。威廉姆斯用“人口爆炸”来形容19世纪英国人口的增长。英国工业革命时期引起死亡的疾病、瘟疫、饥荒、地方性战争有所减少,人口增长至少是出生率和死亡率共同作用的结果。
——摘编自舒小昀著《欧洲的历史与文明》
结合下列材料,说一说工业革命后工业化国家有社么变化?
人口迅速增长
①工业革命极大地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促进了人口迅速增长;
变化:
主要原因:
②政局稳定。
19世纪英国工厂工作的女工
美国宣传画报
工人阶级队伍壮大。更多的人放弃农业生产,专门从事工业和商业。
2.劳动力结构变化
3.妇女的社会地位提高
越来越多的妇女走出家庭,成为工业劳动者,为妇女社会地位的提高创造了条件。
国际劳动妇女节
从1909年3月8日,美国芝加哥妇女争取"男女平等"游行集会以来,至21世纪已走过了百余年历程。每年的3月8日为庆祝妇女在经济、政治和社会等领域做出的重要贡献和取得的巨大成就而设立的节日。
一个国家的高等教育毛入学率15%以下时是精英教育阶段,超过15%时进入大众化教育阶段,超过50%时进入普及化教育阶段。
(1)目的:
为了适应工业化发展的需要。
4.大众教育的推广
①德国最早建立起国家教育体系;
②英国、法国开始对儿童实行免费义务教育。
(2)表现:
(3)作用:
提高了欧美各国的大众文化水平,促进了社会发展。
城市化是由农业为主的传统乡村社会向以工业和服务业为主的现代城市社会逐渐转变的历史过程。
工业集中促进了人口的集中,工厂周围形成了村镇。村镇变成小城市,小城市变成大城市。
——恩格斯《英国工人阶级状况》
5.城市化
城市人口比重和数量增加
城市数量增加,城市规模越来越大
合作思考:根据课本25页右上角图片、相关史事、25页正文第一段内容,指出19世纪中叶在城市化过程中存在什么问题?
1.缺乏统一的规划。
2.城市的环境很差。
城市交通工具
宽阔街道布局
给路灯加油
建筑与下水道布局合理
城市公共交通
规划+管理+科技+提高市民素质
19世纪后期,英国的有钱人以乘坐汽船游览泰晤士河为时尚。但这些巨大的蒸汽轮船,在河中冒着呛人的浓烟;岸边工厂排放的污水,也使河水变得污浊不堪。
6.环境污染:如水污染、大气污染、疾病等
材料一:19世纪上半期……资本主义迅速发展的同时……工人……生活愈加贫困。例如工人每天要劳动15到16个小时……没有星期天等节假日,工资却少得可怜,难以维持一日三餐……工人子女的生活同样悲惨,他们没有幸福的童年……甚至六七岁就被迫给资本家当童工,任其宰割。
——纪录片《马克思主义诞生》
上述图片和材料反映了19世纪中叶的西方社会的什么问题?
资本家攫取了大部分社会财富,他们日益富裕,广大工人日益贫困。
7.贫富分化加剧
卢德运动:英国工人以破坏机器为手段反对工厂主压迫和剥削的自发工人运动。首领称为卢德王,故名。相传,莱斯特郡一个名叫卢德的工人,为抗议工厂主的压迫,第一个捣毁织袜机。
法国里昂工人运动
德国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
英国卢德运动
工人的反抗斗争日益强烈,社会矛盾尖锐。
①坚持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
②要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保护生态环境;
③加强城市管理,合理规划城市建设;
④注意均衡发展,缩小贫富分化。
合作探究:工业化国家的社会变化带给我们哪些启示?
19世纪英国作家狄更斯在《双城记》中写过一段话:“这是最好的时代,这是最坏的时代;这是智慧的时代,这是愚蠢的时代;这是信仰的时期,这是怀疑的时期;这是光明的季节,这是黑暗的季节;这是希望之春,这是失望之冬;人们面前有着各样事物,人们面前一无所有;人们正在直登天堂,人们正在直下地狱。”
工业革命
人口变化
城市化
社会问题
大众教育普及
改变人类生活方式
推动
带来
提高了欧美各国的大众文化水平
带来
促进
促进
促进
本 课 小 结
1.(2024·江苏扬州·二模)19世纪初,欧洲一些工厂主为了提高效率,要求工人们在前4年的每个工作日应有一定受教育的时间。这说明( )
A.义务教育已经实现了普及
B.欧洲社会的阶级矛盾日益突出
C.发展教育是工业化的要求
D.工业革命促进劳动力结构变化
C
课堂精练
2.(2024·江苏南京·二模)下图是对1801年—1911年英国城市化进程的统计,图中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例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城市环境的不断改善
B.对外殖民掠夺的加强
C.两次工业革命的推动
D.“电气时代”的到来 资料来源:D·B·格里格:《人口增长和农业的变化》
C
3.(2024·北京房山·二模)历史学家使用“城市化的浪潮”“教育的大众化”“人口数量的激增”“环境污染”等来描述19世纪后期( )
A.资本主义制度的初步确立
B.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兴起
C.资本主义制度的扩展
D.工业化国家的社会变化
D
4.(2024·青海西宁·二模)随着工业革命的发展,欧美主要国家开始推广大众教育。如:19世纪初,德国推行教育改革,建立了系统的教育体系。欧美主要国家采取这一措施的主要目的在于( )
A.适应工业化发展的需要 B.扩大城市发展的规模
C.提升农业劳动力的比重 D.改善城市的卫生环境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