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6届中考物理一轮复习 力学:液体压强 知识点专练(原卷版+ 解析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6届中考物理一轮复习 力学:液体压强 知识点专练(原卷版+ 解析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5-10-27 12:23:58

文档简介

2026届中考物理一轮复习 力学:液体压强 知识点专练
【知识点1】液体压强的特点
1、如题图所示的与压强有关的事例中所涉及的物理知识表述正确的是(  )
A.甲图:注射器注射药液——液体压强
B.乙图:高压锅——气压越大,沸点越低
C.丙图:安全线——气体流速大压强大
D.丁图:大坝上窄下宽——液体压强随深度增加
2、水是人类不可缺少的资源,图中能正确描述水的各物理量之间关系的图像是(  )
A.水的重力与质量的关系
B.水的密度与体积的关系
C.水的密度与质量的关系
D.水的产生压强与水的深度的关系
3、如图是某水坝的示意图,水坝左侧水面高,h1=h2<h3.水在A、B和C三点产生的压强分别为pA、pB和pC,则(  )

A.pApB C.pA>pB=pC D.pA=pC4、如图所示,容器中间用隔板分成左右两部分,隔板下部有一圆孔用薄橡皮膜封闭。在隔板两侧分别装入清水和浓盐水,不能判断哪侧是清水,哪侧是浓盐水的是(  )
A. B. C. D.
5、如图所示,水平面上有质量和底面积都相同的甲乙容器,分别装有质量和深度均相等的A、B两种不同液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容器对水平地面的压强大于乙容器对水平地面的压强
B.A液体对甲容器底部的压强大于B液体对乙容器底部的压强
C.甲容器对水平地面的压力大于乙容器对水平地面的压力
D.A液体对甲容器底部的压力等于B液体对乙容器底部的压力
6、如图所示,将盛有适量水的试管由竖直位置缓慢移至倾斜位置,在此过程中,水对试管底部的压强(  )
A.变大
B.变小
C.先变小后变大
D.先变大后变小
7、学好物理好处多,比如随手涂鸦也能兼顾美与科学性。小娟同学想画鱼儿戏水时在水吐出气泡的情景,如图,聪明的你请帮她在图中选出正确的画法(  )
A.
B.
C.
D.
8、下列对生产、生活中的应用解释不合理的是(  )
A.高压水枪扑灭楼房火灾——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B.自行车链条涂油——隔绝氧气和水防止铁生锈
C.影子的形成——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D.拦河坝下宽上窄——液体内部压强随深度增加而增大
9、如图甲所示,是家庭中常用的“磁悬浮地漏”,它的排水速度可随积水深度自动调节。如图乙所示,密封盖上方积水越多,密封盖的下移程度越大,排水口越大,这是因为积水的    变大,导致液体压强增大。当不排水时地漏能密封管道。若不密封,排水管内臭气会扩散到室内,这是因为    。
10、如图所示,在装有适量水的盘子中央,固定一支点燃的蜡烛,然后将一个透明的玻璃杯倒扣在蜡烛上,此时杯内外水面相平;过一会儿,蜡烛火焰熄灭,杯外的水在 的作用下进入杯中;这一过程中,杯中水柱产生的压强将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11、如图所示,一装满水的密闭容器放置在水平桌面上,将其倒置后,水平桌面受到的压力将 ,水对容器底的压强将 (均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12、小明在探究物体的“浮沉条件”时,将一个质量为200g的物体放入装满水的足够深的桶中,物体缓缓下沉。则溢出水的质量 (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200g水,放入物体后水对桶底的压强 放入物体前水对桶底的压强(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若要让物体上浮,可以在水中加入 。
13、在学习液体的压强知识时,老师使用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容器中央位置用隔板分成左右两部分,隔板下部有一用薄橡皮膜封闭的圆孔。
(1)这个装置 (填“是”或“不是”)连通器;
(2)老师先在装置两侧倒入不同深度的水(如图所示),通过观察橡皮膜的凸起情况可以得出:同种液体,深度越深,压强越大。接着,老师向左侧加盐并适当加水,直到左右两侧的液面相平,此时观察到橡皮膜向 (填“左”或“右”)侧凸起,这说明 ;
(3)随后,老师又向右侧注水,当水面距离橡皮膜12cm时,观察到橡皮膜不向任何一方凸起。已知此时左侧盐水液面距离橡皮膜10cm,则左侧盐水的密度为 g/cm3;(已知ρ水=1×103kg/m3)
(4)如在安装隔板时,柱状容器左右分割不等,则 (填“会”或“不会”)影响测出的正确结果。
14、请根据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白鹤梁水下博物馆
白鹤梁水下博物馆位于重庆市涪陵区长江岸边,它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誉为“世界首座非潜水可到达的水下遗址博物馆”,是世界水文资料的宝库。
白鹤梁原本是一块长江边上的天然的巨型石梁,是古人用于观测长江的水文站,其具有不朽的水文历史价值和文学艺术价值。在三峡工程蓄水之前,唯有在冬季枯水期,人们才有幸一睹白鹤梁题刻的风姿。为了保护这块意义非凡的石梁,中国工程院院士于2001年提出“无压容器”水下博物馆建造方案,即在水下40米的白鹤梁外修建一个钢筋混凝土“罩体”,与长江水隔离。为了“无压”,罩子内部也要蓄满水,只不过这里面的水是经过过滤、净化,非常干净的长江水,使“罩体”基本处于水压平衡的状态,同时防止江水常年对白鹤梁遗址原体的冲刷损坏。
“罩体”内沿白鹤梁遗址原体修建了一条参观廊道,由耐压金属和23个玻璃观察窗构成,游人可沿着参观廊道近距离观看、研究白鹤梁上的题刻。照明系统采用LED技术,寿命长、光照好、节能省电,另有先进的循环水系统、防水系统、水下实时摄影系统。
这一极具创新设想的工程实施,为水下文化遗产的原址保护提供了成功的工程范例。
(1)白鹤梁的“无压容器”保护方案中混凝土罩体内应当________(填写正确选项前的字母);
A.蓄满水 B.排空水 C.抽真空
(2)冬季枯水期白鹤梁混凝土保护罩所承受江水压强与非枯水期相比将________(填写正确选项前的字母);
A.增大 B.减小 C.不变
(3)若“罩体”内参观廊道上某个玻璃窗面积约为,则该玻璃窗所承受的江水压力约为 N(,g取)。
15、请阅读材料并回答问题。
大船过三峡
我国三峡工程是举世瞩目的跨世纪工程。三峡大坝上、下游的水位差最高可达113m。巨大的落差有利于生产可观的电力,但也带来了航运方面的问题:下游的船只驶往上游,怎样把这些船只举高一百多米?上游的船只驶往下游,又怎样让船只徐徐降落一百多米?解决这个问题的途径就是修建船闸和升船机。“大船爬楼梯,小船坐电梯”——可以这样形象地描绘船只过大坝的两种方式。“楼梯”是双线五级船闸(如图甲所示),“电梯”则是升船机(如图乙所示)。
三峡船闸主体段长1621m,是世界上最大的船闸。船闸由闸室和上、下游闸门及上、下游阀门等组成。轮船如何穿越这座举世无双的“楼梯”?假如一艘轮船由下游通过船闸驶往上游,轮船要经过五个闸室,使船体逐次升高。首先从下游驶来的轮船要通过五闸室,先将阀门B打开,五闸室水位降到与下游水位一致,打开下游闸门D,轮船进入五闸室,如图丙所示;关闭下游阀门B和下游闸门D,打开阀门A,输水系统充水抬高五闸室水位,轮船随五闸室水位上升而上升;当水位与四闸室水位齐平时,关闭阀门A,打开五闸室闸门C,轮船就这样“爬”过一级阶梯,轻松驶入四闸室。如此上升,直至驶出一闸室,进入高峡平湖。如果轮船是从上游往下游走,过程正好相反。三峡船闸有两条道,一边上行,一边下行,互不干扰。轮船通过三峡大坝约2小时35分钟。
三峡升船机主要通行3000吨级以下的大型客轮、旅游船,以及部分运送鲜活物资的货船,过坝时间约为40分钟。船只过坝时驶入船箱,4组相同功率的驱动机构将船箱和船只一同举升,最大爬升吨位高达1.55万吨,最大爬升高度113米。
(1)三峡船闸是世界上最大的人造连通器。打开闸门前,当连通器中的水 (选填“流动”或“静止”)时液面相平,使船能够平稳驶过船闸;
(2)轮船下行离开四闸室进入五闸室,打开阀门A,关闭阀门B,五闸室和 (选填“四闸室”或“下游水道”)构成连通器;
(3)升船机举升质量为1.55万吨的船箱和船只时,每组驱动机构的升力为 N;(g取)
(4)对比升船机和船闸,甲同学觉得五级船闸过于繁琐,设计成一级船闸船舶通行更为快捷。乙同学认为如果设计成一级船闸,闸门和阀门将承受巨大的压力,特别是阀门,将有很大的安全隐患,五级船闸才是较好的方案。你支持谁的观点?叙述你的理由,可用文章中的数据加以分析说明。
【知识点2】探究液体内部压强的特点
1、在探究液体内部压强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甲、乙两组同学正确实验的现象如图所示,U形管两侧液面的高度差hA<hB,甲、乙两组烧杯中的液体密度分别为ρ1、ρ2,橡皮膜处的压强分别为p1、p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若两压强计相同,则ρ1一定等于ρ2
②若两压强计相同,则ρ1一定小于ρ2
③若两烧杯中液体相同,则p1一定等于p2
④若两烧杯中液体相同,则p1一定小于p2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2、如图所示,在“探究影响液体内部压强大小的因素”的实验中,探头在液体中所处的深度均相同,除图丁杯中装的是浓盐水外,其余杯里装的都是水。关于本实验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使用前应检查装置是否漏气,方法是用手指轻轻按压几下橡皮膜,如果U形管中的液体能灵活升降,则说明装置不漏气
B.压强计是通过U形管中液面的高度差来反映液体压强大小的
C.比较甲、乙两次实验,说明液体内部压强大小与在液体中的方向有关
D.比较丙、丁两次实验,说明液体内部压强大小跟液体的密度有关
3、在探究液体内部压强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甲、乙两组同学正确实验的现象如图所示,U形管两侧液面的高度差hA<hB,甲、乙两组烧杯中的液体密度分别为ρ1、ρ2,橡皮膜处的压强分别为p1、p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若两压强计相同,则ρ1一定等于ρ2
②若两压强计相同,则ρ1一定小于ρ2
③若两烧杯中液体相同,则p1一定等于p2
④若两烧杯中液体相同,则p1一定小于p2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4、在“探究液体内部的压强”实验中,实验现象如图所示,U形管内液面的高度差越大,表示探头所在位置的液体压强越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比较甲、乙两图,可得出结论:在同种液体中,深度越深压强越大
B. 比较甲、丙两图,可得出结论:在不同液体中,深度越深压强越大
C. 比较乙、丙两图,可得出结论:液体密度越小,压强越大
D. 比较甲、丙两图,可得出结论:液体密度越大,压强越大
5、如图所示,将同一支压强计的金属盒依次放入装有同种液体的甲、乙、丙容器中,金属盒面的朝向不同,但U形管液面的高度差相等,要观察到这样的实验现象,需要控制的实验条件是(  )
A. 同一个人操作
B. 液体质量相等
C. 操作时间相等
D. 金属盒面的中心在液体中的深度相等
6、某实验小组利用如图甲所示的仪器探究液体压强的特点。容器中间用隔板分成底面积相等的左右两部分,隔板下部有一圆孔用薄橡皮膜封闭,橡皮膜两侧压强不同时,其形状为一凹面。
(1)如图甲所示,在容器左右两部分分别倒入同一种液体,发现橡皮膜向右凸出,
则   (选填“左”或“右”)侧液体对橡皮膜的压力大,说明同种液体中深度越    时,液体产生的压强越大。
(2)如图乙所示,在容器左右两部分分别倒入a、b两种密度不同的液体,发现橡皮膜向左凸出,则a、b两种液体密度的大小关系为,ρa   ρb(选填“>”或“<”)。若向图乙中容器左右两部分分别再加入质量相等的a、b两种液体后(液体未溢出),橡皮膜的形变程度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7、小明探究影响液体内部压强的因素。

(1)用手轻按橡皮膜,现象如图甲所示,说明橡皮膜受到压强大小可以用U形管两侧液面的 来表示。
(2)比较乙、丙两图,可得结论:在同种液体中,液体内部的压强随 的增大而增大。
(3)比较 、丁两图,可得结论: 。
8、小明用压强计探究液体内部压强的影响因素。

(1)压强计通过U形管两侧液面的 来反映被测压强大小。使用前,用手按压金属盒上的橡皮膜,发现两侧液面没有明显变化,接下来应进行的操作是 ;
A.向U形管中注入一些水
B.将U形管中水倒出一些
C.检查装置是否漏气
(2)小明在图甲中,保持金属盒深度不变,改变橡皮膜朝向,目的是为了探究液体内部压强大小与 是否有关;
(3)小明还猜想液体压强与液体深度和密度有关。他在图甲基础上,继续将金属盒下移一段距离,发现压强变大。若接下来又进行了图乙所示实验,再与图甲比较, (填“能”或“不能”)得出液体压强与液体密度有关的初步结论。
9、在利用生活中的小物件做实验的实践活动中,小明利用一个空矿泉水瓶做实验:

(1)为了探究液体压强与深度的关系:小明在空矿泉水瓶的侧壁不同的深度开三个小孔,然后装满水拿起来,水从小孔射出,如图所示,这个现象说明了:液体压强随深度增加而 ;
(2)水从瓶子射出是水的 能转化成动能;
(3)小明发现:
A.瓶盖有竖纹、B.瓶口有螺纹、C.瓶身有横纹
其中只为了增大摩擦的是 ;
(4)随着水的不断射出,直到瓶子中的水全部射出,瓶子的重心 。
A.降低 B.不变 C.先降低后升高
10、某兴趣小组利用如图所示器材,探究“液体压强跟哪些因素有关”。
(1)实验前,利用U形管、橡皮管、扎紧橡皮膜的探头、红墨水等组装成压强计,放在空气中静止后,发现U形管两边的液面出现如图甲所示的情景,接下来正确的调节方法是_________(填写正确选项前的字母);
A.将U形管右侧高出部分的液体倒出
B.向U形管中继续盛装液体
C.取下橡皮管,重新进行安装
(2)压强计是通过观察U形管两端液面的_________来显示橡皮膜所受压强大小的仪器;
(3)通过比较图中_________两个实验,是为了探究液体的压强与液体深度的关系,这种实验研究方法是_________法,依据得出的结论,拦河大坝要做成_________(选填“上窄下宽”或“上宽下窄”)的形状;
(4)某次实验测得压强计中U形管左右两侧液面的高度差为8cm,则橡皮管内气体的压强与大气压之差为_________Pa;(,g取)
(5)利用如下图甲的实验器材进行拓展实验:容器中间用隔板分成A、B两部分,隔板底部有一小圆孔(用C表示),用薄橡皮膜封闭,橡皮膜两侧压强不同时,其形状会发生改变。如图乙,当在A中盛水,测得深度为12cm,在B中盛某种液体,测得深度为15cm,此时C处橡皮膜形状刚好不改变,则B中液体密度_________。()
11、在“探究液体压强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小亮同学取四只瓶嘴大小相同的塑料瓶去底(其中B、C、D三个粗细相同),在瓶嘴上扎橡皮膜,将其倒置,如图所示向A、B、C瓶中装入水,D瓶中装入盐水。

(1)瓶嘴下方橡皮膜鼓起的程度可反映液体压强的大小,此研究方法是 (选填“控制变量法”或“转换法”);
(2)根据A、B两瓶子橡皮膜鼓起的程度相同,可知:液体的压强与液体的质量 (选填“有关”或“无关”);
(3)根据B、C两瓶子橡皮膜鼓起的程度不同,可知:液体的压强与液体的 有关;
(4)为了探究液体压强与液体密度的关系,要通过比较 两个瓶子橡皮膜鼓起的程度,得出的结论是:液体压强与液体的密度有关;
(5)实验后,该同学自制如图E装置继续探究,已知隔板在容器的中央。他向隔板左侧倒水,发现橡皮膜向右侧凸起,这说明液体对容器 有压强(选填“底部”或“侧壁”)。他再向隔板右侧倒入另一种液体,当加到一定程度时,橡皮膜恢复原状,如图F所示,则此液体密度 (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水的密度。
【知识点3】液体压强大小的比较
1、(2023乐山)为了探究液体内部压强的特点,小明用隔板将一容器分成左右两部分,隔板下部有一圆孔用橡皮膜封闭(如图所示).当左右两侧各注入适量的液体后 (ρ盐水>ρ水),下图中符合实际情况的是 ( )
A. B. C. D.
2、(2023福建)从百米浅海到万米深海,中国自主研制的潜水器有了质的飞跃.潜水器下潜到图中标注的对应深度,承受海水压强最大的是 ( )
A. B. C. D.
3、两个底面积不相同、质量相同的圆柱形容器静止放在水平桌面上,其中分别装有质量相等的水和酒精,液面高度如图所示,甲容器中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和压力分别为p1和F1,乙容器中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和压力分别为p2和F2;甲容器对桌面的压强和压力分别为p1′和F1′,乙容器对桌面的压强和压力分别为p2′和F2′,已知水的密度大于酒精的密度,则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
A.p1<p2、F1<F2、p1′=p2′、F1′=F2′
B.p1>p2、F1=F2、p1′>p2′、F1′=F2′
C.p1<p2、F1=F2、p1′<p2′、F1′=F2′
D.p1=p2、F1>F2、p1′>p2′、F1′>F2′
4、(2023株洲)如图,在一个不带瓶盖的塑料瓶侧壁打一个小孔,a、b 为瓶中小孔下方位置不同的两点,用手堵住小孔,在瓶中装满某种液体,松手后,在液体喷出的过程中 ( )
A.液体喷出的水平距离s变大
B.液体喷出的水平距离s不变
C.a、b 两点间的液体压强差变小
D.a、b两点间的液体压强差不变
5、水平桌面上的甲、乙、丙三个完全相同的容器内装有不同的液体,将三个完全相同的长方体A、B、C分别放入容器内的液体中,静止时的位置如图所示,三个容器中的液面相平,则正确的是(  )

A.长方体受到的浮力:F浮AB.液体对容器底的压强:p甲=p乙=p丙
C.长方体下表面受到液体的压力:FA>FB=FC
D.容器对桌面的压力:F甲=F乙=F丙
6、如图所示,水平桌面上有甲、乙两个质量相同的薄壁容器。两个容器开口大小相同、底面积相同,分别装有质量相同的a、b两种液体,两个容器中的液面高度不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两种液体密度的大小关系是ρa>ρb
B.桌面对两个容器支持力的大小关系是F甲>F乙
C.两种液体对容器底压强的大小关系是paD.两个容器对桌面压强的大小关系是p甲7、四个完全相同的烧杯中分别装有某种液体和水,放在同一水平桌面上。现在把两个完全相同的物体分别放入甲、乙杯中,物体静止后如图所示。则烧杯底部受到的液体压强大小关系是(  )
A.p甲>p乙>p丙>p丁
B.p甲>p乙=p丙>p丁
C.p甲=p乙>p丙>p丁
D.p丙>p乙>p甲>p丁
8、(2023·汕头金平区一模)两个用同一种材料制成且完全相同的密闭圆台形容器一正一反放置在同一水平桌面上,容器内装有质量和深度均相同的液体,如图所示,若它们分别在水平方向拉力F1和F2的作用下沿桌面做匀速直线运动,速度分别为v和2v,容器底部受到液体的压强分别为p1和p2,下列关系正确的是(  )
A.p1=p2、F1=F2 B.p1>p2、F1<F2 C.p1<p2、F1>F2 D.p1>p2、F1=F2
9、如图所示,两个圆柱形容器甲和乙放在水平桌面上,甲容器底面积大于乙容器底面积,它们分别装有体积相等的液体,甲容器中液体的密度为ρ甲,乙容器中液体的密度为ρ乙。液体内A、B两点到容器底部的距离相等,其压强分别为pA、pB。若两容器底部受到的液体压强相等,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ρ甲<ρ乙,pApB C.ρ甲>ρ乙,pA=pB D.ρ甲>ρ乙,pA10、如图所示,密封的梯形容器中装有部分酒精,此时酒精对容器底的压力为F1,酒精对容器底的压强为p1,把它倒过来放置,酒精对容器底的压力为F2,酒精对容器底的压强为p2。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
A.F1>F2,p1<p2
B.F1<F2,p1>p2
C.F1<F2,p1<p2
D.F1>F2,p1>p2
11、甲、乙两圆柱形容器放置在水平地面上,容器内分别盛有体积相同的不同液体,将一小球放入甲容器内,待其静止后如图所示,此时甲、乙两容器底部受到的液体压强大小相等。如果将小球从甲容器中取出并放入乙容器中待小球静止后(无液体溢出),两容器底部受到液体压强的变化量分别为Δp甲和Δp乙,则关于Δp甲和Δp乙的大小关系,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
A.Δp甲一定大于Δp乙
B.Δp甲可能小于Δp乙
C.Δp甲一定等于Δp乙
D.Δp甲一定小于Δp乙
12、如图所示,两个相同的烧杯分别盛有质量相等的水和盐水放在水平桌面上,已知ρ盐水>ρ水,则装有盐水的是    ,桌面受到的压力F甲   F乙,烧杯底受到的液体压强p甲   p乙。(后两空均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13、如图所示,一装满水的密闭容器放置在水平桌面上,将其倒置后,水平桌面受到的压力将    ,水对容器底的压强将    (均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14、(1)如图1所示,质量相等的甲乙两圆柱形容器放在水平地面上,把等质量的水倒入两容器中,甲容器对地面的压强 (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乙容器对地面的压强;把它们分别放在调好的天平左、右盘上,则天平 (选填“平衡”或“不平衡”);
(2)如图2所示,完全相同的甲、乙两个烧杯内装有密度不同的液体。在两烧杯中,距离杯底同一高度处有A、B两点,已知A、B两点压强相等,则 (选填“甲”或“乙”)容器里的液体密度较大;烧杯甲中液体对杯底的压强 (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烧杯乙中液体对杯底的压强;若甲容器装的液体密度为1.0×103kg/m3则A点所受液体的压强大小是 。(取g=10N/kg)
15、如图所示,两个完全相同的圆台形容器,放置在水平桌面上,容器内盛有深度相同的水,则水对容器底压强pa   pb,水对容器底的压力Fa   Fb,容器对桌面的压力Fa′
  Fb′。(均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16、如图所示,完全相同的圆柱形容器中,装有不同的液体甲、乙,在两容器中同一高度处有A、B两点。若A、B两点的液体压强相等,则两种液体对容器底的压强关系是p甲   p乙;若两种液体质量相等,则其对容器底部的压强关系是p′甲   p′乙,此时A、B两点液体压强关系是p′A   p′B。(以上三空均选填“>”“=”“<”)
17、 潜水员在较深的海水中工作,需要穿抗压潜水服。忽略海水密度的变化,请用所学的物理知识解释这种现象。
18、在使用U形压强计探究液体压强规律的实验中。
(1)如图1,小明用大拇指轻压金属盒上的橡皮膜,观察到U形管左管液面比右管液面 (选填“高”或“低”)。当U形管两管液面的高度稳定后,右管中的液体受到 (选填“平衡”或“非平衡”)力的作用;
(2)如图2所示,小明将压强计的探头放入水中,多次改变探头在水中的深度,并比较每次的深度及相应的U形管左右两侧液面的高度差,这是为了探究液体内部压强和液体 的关系。若图中U形管内注入的红墨水密度和水接近,且h=10cm,则橡皮膜处的压强约为 Pa;(g取10N/kg)
(3)为了研究液体内部压强与液体密度的关系,小明将液体压强计做了如图3所示的改进。当两探头置于空气中时,U形管液面相平。现将两探头分别放在甲、乙容器内密度为ρ1和ρ2的两种液体中,当两探头所处的深度相同时,U形管中的液面位置如图所示,则ρ1 ρ2(填“大于”“小于”或“等于”);若要使U形管中的液面再次相平,应 (填“增大”或“减小”)乙容器中的探头在液体中的深度。
【知识点4】液体压强的公式及计算
1、我国第三艘航空母舰“福建舰”满载时的排水量为8万吨。若满载时,“福建舰”匀速直线航行受到的阻力是自身总重力的0.01倍;如果一架舰载机飞离后,“福建舰”排开的海水体积减少。则下列描述中正确的是(  )(海水的密度取,g取10N/kg)
A.“福建舰”静止在海面时,水面下15m处海水的压强为
B.“福建舰”满载时,受到的浮力大小为8万吨
C.飞离“福建舰”的这架舰载机的质量是
D.满载时,“福建舰”匀速直线航行受到的牵引力大小是
2、(2023·江门蓬江区一模)小明将一只质量为1 kg的平底水桶放在水平地面上,如图所示,已知该水桶的底面积为5×10-2 m2,桶内装有50 cm深的水,水对桶底的压力比桶对地面的压力小40 N,g取10 N/kg,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
A.水对桶底的压强为5×105 Pa
B.水对桶底的压力为280 N
C.桶对地面的压力为290 N
D.桶内水的质量为29 kg
3、题图是某拦河大坝的截面示意图。则A点受到水的压强是(g取10N/kg)(  )

A. B. C. D.
4、如图所示,平静的湖中,下列哪处水的压强最小(ρ水=1g/cm3)
A.a B.b C.c D.d
5、如图所示,A、B为完全相同的两个容器,分别盛有8cm、6cm深的水,A、B之间用导管连接,若将阀门K打开,最后A、B两容器底部受到水的压强之比为(  )
A.3:4
B.9:7
C.1:2
D.1:1
6、水平桌面上放置装有适量水的烧杯,A、B为两个材料相同且不吸水的小球,B球的体积是A球的2倍。先将A球放入烧杯中,溢出水的质量,如图甲所示;再放入B球,又溢出水的质量,如图乙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
①A球受到的浮力大小为
②B球受到的浮力大小为
③图甲中,放入A球前后,水对烧杯底部的压强相等
④图乙中,放入B球前后,烧杯对桌面的压力大小不变

A.①② B.①④ C.②④ D.③④
7、如图所示,U形管中左边装水右边装某种油,当液体不流动时,相关参数如图所示,则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
A.该U形管不属于连通器
B.该油的密度为0.8×103 kg/m3
C.将右边试管内倒出3 cm的油可以使左右液面相平
D.向左边试管内加入一部分水,当液体不流动时可能使左右液面相平
8、如图所示,一下半部分为圆柱形的玻璃瓶,深度为20cm,内封闭有质量为0.30kg的水。将玻璃瓶正放在水平面上时,水对玻璃瓶底部的压强为900Pa;将玻璃瓶倒放在水平面上时,水对玻璃瓶盖的压强为1400Pa。若该玻璃瓶内装满密度为的酒精,则酒精的质量为(  )
A. 0.36kg
B. 0.40kg
C. 0.44kg
D. 0.48kg
9、为防止溺水事故的发生,老张研发出了如图所示的救生手环,并在观音湖进行了性能测试。他戴上该手环下潜到湖面下5m处(未接触湖底),打开手环开关,手环瞬间弹出一个体积为33dm3的气囊,随后气囊将老张带出水面。已知老张的质量为63kg,密度是1.05×103kg/m3,不计手环的质量和体积。(ρ水=1×103kg/m3,g=10N/kg),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老张的体积是60cm3
B.下潜过程中,老张受到的浮力不断变大
C.气囊完全打开瞬间,老张受到的合力为300N
D.手环在水下5m深处时,受到水的压强是5.25×104Pa
10、铁架台的水平底座上有一只溢水杯,贴近溢水杯有一底面积为20cm2的圆柱形小桶(不计侧壁厚度)。弹簧测力计的上端挂在铁架台的支架上,下端悬挂一重力为1.2N、密度为4×103kg/m3的金属块。初始时,金属块有的体积浸在水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F1,杯中水面恰好与溢水口相平,小桶中没有水,如图所示。接着竖直向上提溢水杯,当溢水杯刚好离开水平底座时(底座对溢水杯的支持力刚好为零),提绳竖直向上的拉力为T1;提着溢水杯竖直向上缓慢移动,当金属块刚好浸没在水中时,水对小桶底部的压强为p,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F2,提绳竖直向上的拉力为T2。已知小桶能全部接住从溢水杯中溢出的水,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金属块体积为300cm3 B.F1-F2=0.18N C.p=150 Pa D.T2=T1
11、浮力调整器也称作浮力控制背心(如图),潜水者可以从气囊中增加或释放空气来达到一个适当的浮力,便于潜水者更轻松地在水下运动。潜水者背着浮力调整器时排开水的体积约为0.065m3,他下潜至水下5m深处时所受到的压强约为 Pa,受到的浮力为 N,浮力调整器1cm2的面积上受到的海水压力为 N。(ρ海水=1.03×103kg/m3)(g=10N/kg)

12、(2023·茂名茂南区二模)如图甲所示,将半瓶矿泉水放在水平面上,水深10 cm,则水对瓶底的压强为________ Pa,将瓶子翻过来瓶口向下倒立在桌面上,则瓶对桌面的压强______,瓶中水对瓶盖的压力比正放时水对瓶底的压力________。(后两空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g=10 N/kg)
13、如图所示,一个重为 5N 的容器,底面积 100cm2,内装有 400mL 的酒精,酒精深度为 3.5cm,则容器底部受到的酒精压强为 Pa,容器对桌面的压力为 N,容器对桌面的压强为 Pa。(ρ酒精=0.8×103kg/m3,g=10N/kg)
14、1988年,中国“核潜艇之父”黄旭华设计的第一代核潜艇成功下潜至水下处,此处的液体压强是 ,核潜艇是利用 (选填“核裂变”或“核聚变”)提供动力的。(,)
15、位于桂平的广西大藤峡水利枢纽工程于2011年2月获国家发改委批准立项.项目建议书初拟水库总库容30.13亿m3,正常蓄水水位61m,电站装机总容量(既发电功率)为160万kw,则正常蓄水时,水对坝底的压强为 Pa;水库年均发电量为 km·h(一年按365天算,g取10N/kg).
16、阅读材料题:
我国高新6号固定翼反潜巡逻机
中国新型反潜巡逻机“高新6号”可通过雷达、声呐、磁异探测器等系统对海面船舶和水下潜艇进行搜索,其水下探测深度一般为300-450米,最深可达900米.
如图所示机尾“棍子”是磁异探测器,它利用潜艇经过的海域磁场的强度变化情况来发现潜艇的存在.磁异探测器有探头、电子设备、记录装置、补偿装置等部件组成,核心部件探头是绕满导线的金属敏感元件,对磁场的变化反应非常灵敏,产生磁场强弱变化的信号.
机翼后设有浮标声呐投放口,调放声呐有两种工作状态,主动工作状态是指声呐换能器主动向水中发射声波,声波碰到潜艇后被反射回来,形成回波,由计算机测算出潜艇的距离与方位,但所发射声波容易被敌方侦查到;被动工作状态只是被动地接受潜艇发出的噪音,优点是比较隐秘,不易被敌方发现,缺点是只知道有潜艇存在.
请回答下列问题:
(1)磁异探测器中电子设备把磁场强度变化信号转化成 ,进过检波和放大,补偿装置把干扰信号过滤掉,最后由记录装置记录下来.
(2)实际搜艇过程,先用 工作状态探测是否有潜艇的存在,一旦确定有潜艇,就改用 工作状态,确定其方位与距离.(均填写“主动”和“被动”).
(3)潜艇为了避免“高新6号”巡逻机发现,潜艇外壳至少要承受海水压强为 Pa.(海水密度为1.03×103kg/m3)
17、一只重为2N、底面积为0.02m2的茶壶放在面积为0.8m2的水平桌面中央,茶壶内所盛的水重12N,茶壶高为15cm,茶壶中水深为12cm。(g取10N/kg)求:
(1)茶壶底受到水的压强;
(2)茶壶底受到水的压力;
(3)桌面受到盛水茶壶的压强。
18、(2023·深圳福田区模拟)阅读下列短文,回答问题。
RO反渗透膜原理
反渗透,英文为Reverse Osmosis,它所描绘的是一个自然界中水分自然渗透过程的反向过程。早在1950年美国科学家DR.S.Sourirajan无意中发现海鸥在海上飞行时从海面啜起一大口海水,隔了几秒后吐出一小口的海水。他由此而产生疑问:陆地上由肺呼吸的动物绝对无法饮用高盐分的海水,那为什么海鸥就可以饮用海水呢?这位科学家把海鸥带回了实验室,经过解剖发现在海鸥嗉囊位置有一层薄膜,该薄膜构造非常精密。海鸥正是利用了这层薄膜把海水过滤为可饮用的淡水,而含有杂质及高浓缩盐分的海水则被从口中吐出。这就是以后逆渗透法(Reverse Osmosis简称R.O)的基本理论架构。
对透过的物质具有选择性的薄膜称为半透膜,一般将只能透过溶剂而不能透过溶质的薄膜称之为理想半透膜。当把相同体积的稀溶液(例如淡水)和浓溶液(例如盐水)分别置于半透膜的两侧时,稀溶液中的溶剂将自然穿过半透膜而自发地向浓溶液一侧流动,这一现象称为渗透。当渗透达到平衡时,浓溶液一侧的液面会比稀溶液的液面高出一定高度,即形成一个压差,此压差即为渗透压。渗透压的大小取决于溶液的固有性质,即与浓溶液的种类、浓度和温度有关而与半透膜的性质无关。若在浓溶液一侧施加大于渗透压的压力时,溶剂的流动方向将与原来的渗透方向相反,开始从浓溶液向稀溶液一侧流动,这一过程称为反渗透。反渗透是渗透的一种反向迁移运动,是一种在压力驱动下,借助于半透膜的选择截留作用将溶液中的溶质与溶剂分开的分离方法,它已广泛应用于各种液体的提纯与浓缩,其中最普遍的应用实例便是在水处理工艺中。反渗透膜的孔径非常小,因此能够有效地去除水中比反渗透膜孔径大的溶解盐类、重金属离子、有机物、胶体、细菌、病毒等。利用反渗透原理进行水提纯系统具有水质好、耗能低、无污染、工艺简单、操作简便等优点。反渗透膜能截留直径大于0.000 1微米的物质,是最精细的一种膜分离产品,其能有效截留所有溶解盐分及分子量大于100的有机物,同时允许水分子通过,以获得高质量的纯净水。
请根据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要将自来水中的无机盐、重金属离子、有机物、胶体、细菌、病毒等杂质阻隔,并使之无法通过反渗透膜,从而使可以透过的纯水和无法透过的浓缩水严格区分开来,反渗透膜的孔径要达到________以下。
(2)图甲中容器两侧液面在自然状态下液体的流动方向是________________(选填“从纯水到盐水”或“从盐水到纯水”)。
(3)图乙中两侧液体静止达到渗透平衡。如果左右两容器横截面积均为100 cm2,要实现反渗透,需要在图甲中________(选填“纯水”或“盐水”)液面施加竖直向下的压力至少是多大?请写出计算过程和结果。(g取10 N/kg,ρ盐水=1.03×103 kg/m3)
(4)RO反渗透是当前最先进的净水分离技术,请举出一个它在生产生活方面的应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小芳同学买了一个平底玻璃杯,经测算,玻璃杯的质量为0.3 kg,底面积为2×10-3 m2,放在水平桌面上。在玻璃杯内装有0.3 kg的水,水深12 cm,如图所示。(g取10 N/kg,ρ水=1.0×103 kg/m3)求:
(1)水对杯底的压强是多少;
(2)水对杯底的压力是多少。
20、如图所示,5G智能机器人安装有超声波雾化器自动喷枪,工作时,将消毒液均匀雾化到空气中进行消毒。下表为智能机器人的部分参数,其中额定雾化量是指雾化器工作1h能够雾化消毒液的体积。(g取10N/kg)
(1)求机器人未装消毒液且静止时,对水平地面的压强;
(2)未装消毒液,机器人在水平地面以0.5m/s速度匀速直线运动10min,机器人受到的阻力为自身重力的0.1倍,求牵引力做的功;
(3)装满消毒液,机器人总重力增加了160N,以额定雾化量消毒一段时间后,机器人对水平地面的压强减小了2×103Pa,求此次消毒所用的时间。
21、茶壶几乎是每家必备的常用器具。学习压强知识后,小淇想对家中的茶壶进行相关研究。她测得茶壶的质量为600g,底面积为,装入适量水后将它放在水平桌面上,测得水的深度如图所示,请你接着她的探究完成如下任务。(,g取)
(1)求水对茶壶底的压强。
(2)若水对茶壶底的压力是茶壶对桌面压力的0.6倍,则茶壶内水的质量为多少?(茶壶壁厚度不计)
22、如图所示,一铁桶平放在面积为1m2的水平台面上,铁桶重为20N,桶的底面积为100cm2,往桶里倒入8kg的水。求:(g取10N/kg)
(1)水对桶底的压强;
(2)桶底受到水的压力;
(3)台面受到桶的压强。

【知识点5】连通器的原理及应用
1、关于建造楼房时利用的物理知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砌墙时使用铅垂线,利用了重力的方向是垂直向下的
B. 用一根U形水管来确定等高点,利用了连通器的原理
C. 保温板主要利用了材料硬度大的特点
D. 将瓷砖贴在墙上,利用了分子间存在斥力
2、连通器在日常生产和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在下列所示的事例中,不是利用连通器原理工作的是(  )
A.茶壶
B.U 形“反水弯”
C.船闸
D.活塞式抽水机
3、2023年10月10日,湘江长沙综合枢纽船闸运营满11周年,通过船舶622380万艘次,总货运通过量8.23亿吨,大力推动了湖南水运物流的发展。下列与船闸工作原理相同的是(  )
A.拦河大坝
B.活塞式抽水机
C.液体压强计
D.锅炉水位计
4、对于下图所涉及的物理知识,分析正确的是(  )
A.在甲图容器中装入同种液体,液体不流动时,各部分的液面高度相同,是因为它们的形状不同
B.乙图用吸管吸饮料,饮料就会上升到嘴中,是因为饮料上方的大气压强变大了
C.丙图往B管中吹气,A管中液柱上升,是因为流体的流速越大,压强越大
D.丁图中蚊子能吸食人血,是因为蚊子的口器尖,即受力面积小,对皮肤的压强大
5、如图为一种可感知天气变化的工艺玻璃瓶,内装适量有色液体。为密闭球体,为上端开口的玻璃管,底部与相连。水平静止放置后可观察管液面从而了解天气变化。关于此工艺玻璃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瓶是连通器
B.若将此瓶从一楼拿到十楼,管液面会下降
C.若在管上端开口处向水平方向吹气,管液面会下降
D.已知晴天大气压比阴雨天高,则晴天时管液面比阴雨天低
6、(2023·广东模拟)如图中的各种情景的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图:水坝筑成下宽上窄的形状,因为水对水坝的压强随深度增加而减小
B.乙图:人推木箱但没有推动,是因为人推木箱的力小于木箱受到的摩擦力
C.丙图:装满水的水壶放在桌面上,壶嘴和壶身中的液面不在同一高度
D.丁图:金鱼吐出的气泡正在水中上升时,受到水的浮力会逐渐变大
7、学习完力学知识后,小明对下列现象分析正确的是(  )

A.图①中消防战士向上匀速爬升中,他增大握力,受到摩擦力不变
B.图②中盆景自动供水装置利用了连通器原理
C.图③中家用天然气灶灶头,天然气不会在进口处泄漏的原因是天然气流速小,压强小于大气压强
D.将图④中装有部分饮料的杯子倒置放在水平桌面上,杯内饮料对杯子底的压强将增大
8、利用下列器材,不能完成的实验是(  )
A.探究压力作用效果与受力面积的关系
B.准确地测量液体压强的大小
C.探究连通器的特点
D.证明大气压强的存在
9、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沙漠中的越野车装有非常大的轮子,这是为了增大压强
B.在连通器里,不管有几种液体,只要液体不流动,各容器中的液面一定是相平的
C.医生打针前在抽取药液时,利用了大气压的作用
D.历史上通过马德堡半球实验第一次测得了大气压的值
10、物理学知识在生产、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在图中,用排空气法来收集气体(a图),是利用了不同气体 不同的知识;茶壶(b图)应用了 原理;汽车在行驶过程中驾驶员要系好安全带(c图),主要是为了防止 带来的危害。
11、物理学知识在生产、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在图中,用排空气法来收集气体(a图),是利用了不同气体    不同的知识;茶壶(b图)应用了    原理;汽车在行驶过程中驾驶员要系好安全带(c图),主要是为了防止    带来的危害。
12、仿照示例,将运用的主要物理知识填写在右侧的横线上。
例:电闪雷鸣时,我们总是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光速比声速大。
(1)船闸——   ;
(2)飞机升力的产生——   ;
(3)拦河大坝上窄下宽——   ;
(4)汽车轮胎表面刻有花纹——   。
13、如图所示,是一种咖啡壶,其侧面装有一个透明的长直玻璃管,它和咖啡壶构成了一个 ,用以显示壶中液面的高度。当阀门(俗称龙头)打开后,透明的长直玻璃管下端咖啡流动,压强 (选填“增大”或“减小”),所以,玻璃管内咖啡面下降。
【知识点6】帕斯卡定律及应用
1、被封闭的液体有一个重要特点,即加在被封闭液体上的压强能被液体大小不变地向各个方向传递,这个规律被称为帕斯卡原理。帕斯卡原理是液压机的工作基础,如图是液压机的工作原理图,小活塞的面积S1和大活塞的面积S2(即S1A.p1=p2 F1=F2
B.p1=p2 F1>F2
C.p1=p2 F1D.p12、如图所示,不属于连通器原理应用的是(  )
A. 茶壶 B. 液压机 C. 船闸 D. 下水道弯管
3、下列有关压强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最早测出大气压强值的科学家是帕斯卡
B.骆驼具有宽大的脚掌,可以减小对地面的压力
C.三峡船闸利用连通器的原理,让船只顺利通过大坝
D.塑料吸盘能贴在光滑的墙面上,是因为吸盘对墙面有较大的吸引力
4、关于压强和浮力知识的应用,下列选项中正确的是( )
A.液压机是利用连通器原理工作的
B.水坝的下部总要比上部宽些,以便承受更大的水压
C.潜入水中的潜水艇,潜水越深,所受的浮力就越大
D.用密度计测量不同液体的密度时,它所受到的浮力是不同的
5、一台液压机大小活塞半径之比R大:R小=10:1,要在大活塞上产生2×104N的力,那么加在小活塞上的压力应该是( )
A.2×103N B.2×102N C.1×103N D.1×102N
6、活塞A、B的面积如图所示,求:当60N的力作用在活塞A上,活塞B能举起多重的物体?
7、水压机大小活塞的直径之比为5:1,则大小活塞所受的压强之比为______,压力之比为_____。2026届中考物理一轮复习 力学:液体压强 知识点专练(参考答案)
【知识点1】液体压强的特点
1、如题图所示的与压强有关的事例中所涉及的物理知识表述正确的是(  )
A.甲图:注射器注射药液——液体压强
B.乙图:高压锅——气压越大,沸点越低
C.丙图:安全线——气体流速大压强大
D.丁图:大坝上窄下宽——液体压强随深度增加
【答案】D
【解析】注射器注射药液时,医生用外力将针筒内的药液推入病人肌肉中,与液体压强无关,故A错误;
高压锅能增大锅内气压,使沸点升高,故B错误;
列车行驶中靠近列车处气体流速大,压强小,故C错误;
拦河大坝上窄下宽,是因为液体内部的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为了能承受更大的压强,下面更宽,故D正确。
2、水是人类不可缺少的资源,图中能正确描述水的各物理量之间关系的图像是(  )
A.水的重力与质量的关系
B.水的密度与体积的关系
C.水的密度与质量的关系
D.水的产生压强与水的深度的关系
【答案】C
【解析】根据重力与质量成正比的关系,即G=mg,因此水的重力与质量的关系图像应是一条过原点的倾斜直线,故A错误;
水的密度是一种特性,与质量和体积无关,所以是一条与质量或体积轴平行的直线,故B错误,C正确;
由液体压强公式p=ρ液gh知道,水产生的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且成正比,故D错误。
3、如图是某水坝的示意图,水坝左侧水面高,h1=h2<h3.水在A、B和C三点产生的压强分别为pA、pB和pC,则(  )

A.pApB C.pA>pB=pC D.pA=pC【答案】D
【解析】由图可知,A、B和C三点处的深度关系为hB>hA=hC由于水的密度确定,由公式p=ρgh可得,水在A、B和C三点产生的压强关系为pA=pC<pB,故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
4、如图所示,容器中间用隔板分成左右两部分,隔板下部有一圆孔用薄橡皮膜封闭。在隔板两侧分别装入清水和浓盐水,不能判断哪侧是清水,哪侧是浓盐水的是(  )
A. B. C. D.
【答案】D
【解析】由图可知,橡皮膜向左边凸起,说明右边液体压强大,而左边的液面高度等于右边液面的高度,根据p=ρ液gh可知,左侧液体的密度小于右侧液体密度,左侧液体是清水,右侧液体是浓盐水,故A不符合题意;
由图可知,橡皮膜没有凸起,说明左、右两边液体压强相等,而左边的液面高度低于右边液面的高度,根据p=ρ液gh可知,左侧液体的密度一定比右侧液体的密度大,左侧液体是浓盐水,右侧液体是清水,故B不符合题意;
由图可知,橡皮膜向左边凸起,说明左边液体压强小,而左边的液面高度大于右边液面的高度,所以根据p=ρ液gh可知,左侧液体的密度小于右侧液体密度,左侧液体是清水,右侧液体是浓盐水,故C不符合题意;
由图可知,橡皮膜向左边凸起,说明左边液体压强小,而左边的液面高度低于右边液面的高度,所以无法根据p=ρgh可知判断左右两侧液体的密度大小关系,故D符合题意。
5、如图所示,水平面上有质量和底面积都相同的甲乙容器,分别装有质量和深度均相等的A、B两种不同液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容器对水平地面的压强大于乙容器对水平地面的压强
B.A液体对甲容器底部的压强大于B液体对乙容器底部的压强
C.甲容器对水平地面的压力大于乙容器对水平地面的压力
D.A液体对甲容器底部的压力等于B液体对乙容器底部的压力
【答案】B
【解析】AC.两个容器的质量相等,液体的质量相等,则重力相等,容器放在水平地面上对水平地面的压力相同,又底面积相等,根据公式可知,两个容器对地面的压强相等。故AC错误;
BD.由于A、B质量相等,A的体积小,由密度公式知A液体的密度大,根据p=ρ液gh知A液体对甲容器底部的压强大于B液体对乙容器底部的压强;由于甲、乙两容器底面积相同,由F=pS知A液体对甲容器底部的压力大于B液体对乙容器底部的压力,故B正确, D错误。
6、如图所示,将盛有适量水的试管由竖直位置缓慢移至倾斜位置,在此过程中,水对试管底部的压强(  )
A.变大
B.变小
C.先变小后变大
D.先变大后变小
【答案】B
【解析】由图可知,当试管由竖直位置缓慢移至倾斜位置的过程中,玻璃管中水柱的长度不变,液体深度变小,由p=ρgh可知,水对试管底部的压强变小。
7、学好物理好处多,比如随手涂鸦也能兼顾美与科学性。小娟同学想画鱼儿戏水时在水吐出气泡的情景,如图,聪明的你请帮她在图中选出正确的画法(  )
A.
B.
C.
D.
【答案】C
【解析】因为液体压强随深度减小而减小,所以,气泡上升时受到的压强越来越小,气泡应越来越大。
AB.由图可知,随着深度的减小,甲图中气泡越来越小,乙图画的气泡上下一样大小,故AB不符合题意;
C.丙图画的气泡随深度的减小越来越大,故C符合题意;
D.丁图中,气泡在同一深度,大小应相同,而不是越来越大,故D不符合题意。
8、下列对生产、生活中的应用解释不合理的是(  )
A.高压水枪扑灭楼房火灾——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B.自行车链条涂油——隔绝氧气和水防止铁生锈
C.影子的形成——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D.拦河坝下宽上窄——液体内部压强随深度增加而增大
【答案】A
【解析】A、消防员用高压水枪扑灭火灾,其原理是水汽化吸热,使温度降低到着火点以下,而着火点不能被降低,故A错误;
B、铁在潮湿的空气中容易生锈,所以隔绝氧气和水一定可以防止铁生锈,故B正确;
C、影子是由于光射到不透明物体,光被挡住到达不了的地方形成的阴影,所以影子的形成能说明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故C正确;
D、因为水的压强随深度增加而增大,所以拦河大坝之所以修成下宽上窄的形状,可以承受更大的压强,故D正确。
9、如图甲所示,是家庭中常用的“磁悬浮地漏”,它的排水速度可随积水深度自动调节。如图乙所示,密封盖上方积水越多,密封盖的下移程度越大,排水口越大,这是因为积水的    变大,导致液体压强增大。当不排水时地漏能密封管道。若不密封,排水管内臭气会扩散到室内,这是因为    。
【答案】深度;臭气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解析】密封盖上方积水越多,水的深度越大,液体压强越大,对密封口的压力越大,所以密封盖的下移程度越大,排水口越大。
地漏相当于一个连通器,可以防止臭气会扩散到室内,但若不密封,排水管内臭气会扩散到室内,这是因为臭气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10、如图所示,在装有适量水的盘子中央,固定一支点燃的蜡烛,然后将一个透明的玻璃杯倒扣在蜡烛上,此时杯内外水面相平;过一会儿,蜡烛火焰熄灭,杯外的水在 的作用下进入杯中;这一过程中,杯中水柱产生的压强将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答案】大气压强 变大
【解析】[1]蜡烛在杯内燃烧时,消耗杯中的氧气,使杯中的气压减小,小于外界大气压,盘中的水在外界大气压的作用下,被压入杯中。
[2]杯中水的高度增加,利用液体压强的特点可知,液体的深度越深,压强越大,故杯中水柱产生的压强将变大。
11、如图所示,一装满水的密闭容器放置在水平桌面上,将其倒置后,水平桌面受到的压力将 ,水对容器底的压强将 (均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答案】不变 不变
【解析】[1][2]装满水的密闭容器放置在水平桌面上,其对水平桌面的压力等于容器和水的总重力,将其倒置后,水的质量不变,容器和水的总重不变,所以,水平桌面受到的压力将不变;将其倒置后,水的深度不变,根据p=ρgh可知,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不变。
12、小明在探究物体的“浮沉条件”时,将一个质量为200g的物体放入装满水的足够深的桶中,物体缓缓下沉。则溢出水的质量 (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200g水,放入物体后水对桶底的压强 放入物体前水对桶底的压强(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若要让物体上浮,可以在水中加入 。
【答案】小于 等于 食盐
【解析】[1] 由题知:物体缓缓下沉。根据物体的浮沉条件可知:所受的浮力为
F浮=G排<G物
根据则得到
m排<m物=200g
[2] 液体压强与液体的密度和液体的深度有关,物体放入前后,桶内的水都是满的,水的深度不变,由p=ρ液gh得到:物体放入前后水对烧杯底部的压强相等。
[3]由于物体浸没在水中,物体的重力不变,排开水的体积不变,若要让物体上浮,则根据阿基米德原理F浮=ρ液gV排可知应增大液体的密度,即在水中加入食盐。
13、在学习液体的压强知识时,老师使用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容器中央位置用隔板分成左右两部分,隔板下部有一用薄橡皮膜封闭的圆孔。
(1)这个装置 (填“是”或“不是”)连通器;
(2)老师先在装置两侧倒入不同深度的水(如图所示),通过观察橡皮膜的凸起情况可以得出:同种液体,深度越深,压强越大。接着,老师向左侧加盐并适当加水,直到左右两侧的液面相平,此时观察到橡皮膜向 (填“左”或“右”)侧凸起,这说明 ;
(3)随后,老师又向右侧注水,当水面距离橡皮膜12cm时,观察到橡皮膜不向任何一方凸起。已知此时左侧盐水液面距离橡皮膜10cm,则左侧盐水的密度为 g/cm3;(已知ρ水=1×103kg/m3)
(4)如在安装隔板时,柱状容器左右分割不等,则 (填“会”或“不会”)影响测出的正确结果。
【答案】(1)不是 (2)右 在液体深度相同时,液体密度越大,液体产生的压强越大 (3)1.2 (4)不会
【解析】(1)[1]根据题干描述,该装置隔板下部有一用薄橡皮膜封闭的圆孔,即隔板两侧并不连通,故不是连通器。
(2)[2][3]老师向左侧加盐并适当加水,直到左右两侧的液面相平,盐水密度比水的密度大,因为深度相同时,液体密度越大,压强越大,所以左侧压强大,此时会观察到橡皮膜向右侧凸起。
(3)[4]若右侧注入的是水,水面距离橡皮膜12cm,左侧注入的盐水,盐水面到橡皮膜的距离为10cm,此时橡皮膜相平,则水对橡皮膜的压强和盐水对橡皮膜的压强相等,故
p盐水=p水=ρ水gh=1×103kg/m3×10N/kg×0.12m=1200Pa
由p=ρgh得
(4)[5]液体压强大小只与液体的密度和深度有关,与横截面积大小无关,故若柱状容器左右分割不等,则不会影响测出正确结果。
14、请根据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白鹤梁水下博物馆
白鹤梁水下博物馆位于重庆市涪陵区长江岸边,它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誉为“世界首座非潜水可到达的水下遗址博物馆”,是世界水文资料的宝库。
白鹤梁原本是一块长江边上的天然的巨型石梁,是古人用于观测长江的水文站,其具有不朽的水文历史价值和文学艺术价值。在三峡工程蓄水之前,唯有在冬季枯水期,人们才有幸一睹白鹤梁题刻的风姿。为了保护这块意义非凡的石梁,中国工程院院士于2001年提出“无压容器”水下博物馆建造方案,即在水下40米的白鹤梁外修建一个钢筋混凝土“罩体”,与长江水隔离。为了“无压”,罩子内部也要蓄满水,只不过这里面的水是经过过滤、净化,非常干净的长江水,使“罩体”基本处于水压平衡的状态,同时防止江水常年对白鹤梁遗址原体的冲刷损坏。
“罩体”内沿白鹤梁遗址原体修建了一条参观廊道,由耐压金属和23个玻璃观察窗构成,游人可沿着参观廊道近距离观看、研究白鹤梁上的题刻。照明系统采用LED技术,寿命长、光照好、节能省电,另有先进的循环水系统、防水系统、水下实时摄影系统。
这一极具创新设想的工程实施,为水下文化遗产的原址保护提供了成功的工程范例。
(1)白鹤梁的“无压容器”保护方案中混凝土罩体内应当________(填写正确选项前的字母);
A.蓄满水 B.排空水 C.抽真空
(2)冬季枯水期白鹤梁混凝土保护罩所承受江水压强与非枯水期相比将________(填写正确选项前的字母);
A.增大 B.减小 C.不变
(3)若“罩体”内参观廊道上某个玻璃窗面积约为,则该玻璃窗所承受的江水压力约为 N(,g取)。
【答案】(1)A
(2)B
(3)2×105
15、请阅读材料并回答问题。
大船过三峡
我国三峡工程是举世瞩目的跨世纪工程。三峡大坝上、下游的水位差最高可达113m。巨大的落差有利于生产可观的电力,但也带来了航运方面的问题:下游的船只驶往上游,怎样把这些船只举高一百多米?上游的船只驶往下游,又怎样让船只徐徐降落一百多米?解决这个问题的途径就是修建船闸和升船机。“大船爬楼梯,小船坐电梯”——可以这样形象地描绘船只过大坝的两种方式。“楼梯”是双线五级船闸(如图甲所示),“电梯”则是升船机(如图乙所示)。
三峡船闸主体段长1621m,是世界上最大的船闸。船闸由闸室和上、下游闸门及上、下游阀门等组成。轮船如何穿越这座举世无双的“楼梯”?假如一艘轮船由下游通过船闸驶往上游,轮船要经过五个闸室,使船体逐次升高。首先从下游驶来的轮船要通过五闸室,先将阀门B打开,五闸室水位降到与下游水位一致,打开下游闸门D,轮船进入五闸室,如图丙所示;关闭下游阀门B和下游闸门D,打开阀门A,输水系统充水抬高五闸室水位,轮船随五闸室水位上升而上升;当水位与四闸室水位齐平时,关闭阀门A,打开五闸室闸门C,轮船就这样“爬”过一级阶梯,轻松驶入四闸室。如此上升,直至驶出一闸室,进入高峡平湖。如果轮船是从上游往下游走,过程正好相反。三峡船闸有两条道,一边上行,一边下行,互不干扰。轮船通过三峡大坝约2小时35分钟。
三峡升船机主要通行3000吨级以下的大型客轮、旅游船,以及部分运送鲜活物资的货船,过坝时间约为40分钟。船只过坝时驶入船箱,4组相同功率的驱动机构将船箱和船只一同举升,最大爬升吨位高达1.55万吨,最大爬升高度113米。
(1)三峡船闸是世界上最大的人造连通器。打开闸门前,当连通器中的水 (选填“流动”或“静止”)时液面相平,使船能够平稳驶过船闸;
(2)轮船下行离开四闸室进入五闸室,打开阀门A,关闭阀门B,五闸室和 (选填“四闸室”或“下游水道”)构成连通器;
(3)升船机举升质量为1.55万吨的船箱和船只时,每组驱动机构的升力为 N;(g取)
(4)对比升船机和船闸,甲同学觉得五级船闸过于繁琐,设计成一级船闸船舶通行更为快捷。乙同学认为如果设计成一级船闸,闸门和阀门将承受巨大的压力,特别是阀门,将有很大的安全隐患,五级船闸才是较好的方案。你支持谁的观点?叙述你的理由,可用文章中的数据加以分析说明。
【答案】(1)静止
(2)四闸室
(3)
(4)支持乙同学的观点。由于三峡水位落差很大,根据液体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可知,如果设计成一级船闸,闸门和阀门将承受巨大的水的压强和压力,特别是阀门将有很大的安全隐患,因此,五级船闸才是较好的方案。
【知识点2】探究液体内部压强的特点
1、在探究液体内部压强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甲、乙两组同学正确实验的现象如图所示,U形管两侧液面的高度差hA<hB,甲、乙两组烧杯中的液体密度分别为ρ1、ρ2,橡皮膜处的压强分别为p1、p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若两压强计相同,则ρ1一定等于ρ2
②若两压强计相同,则ρ1一定小于ρ2
③若两烧杯中液体相同,则p1一定等于p2
④若两烧杯中液体相同,则p1一定小于p2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答案】B
【解析】若两压强计相同,根据转换法,乙中液体产生的压强大,根据p=ρgh可知,则ρ1一定小于ρ2,故①错误,②正确;若两烧杯中液体相同,因探头深度相同,根据p=ρgh,则p1一定等于p2,故③正确,④错误,故选B。
2、如图所示,在“探究影响液体内部压强大小的因素”的实验中,探头在液体中所处的深度均相同,除图丁杯中装的是浓盐水外,其余杯里装的都是水。关于本实验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使用前应检查装置是否漏气,方法是用手指轻轻按压几下橡皮膜,如果U形管中的液体能灵活升降,则说明装置不漏气
B.压强计是通过U形管中液面的高度差来反映液体压强大小的
C.比较甲、乙两次实验,说明液体内部压强大小与在液体中的方向有关
D.比较丙、丁两次实验,说明液体内部压强大小跟液体的密度有关
【答案】C
【解析】A、用手轻轻按压橡皮膜几下,如果U形管中的液体能灵活升降,则说明装置不漏气,气密性良好,故A正确;
B、液体内部压强的大小不容易观察到,压强计是通过U形管两侧的液面高度差来反映液体内部压强的大小,故B正确;
C、比较甲、乙两次实验,U形管中液面的高度差相同,根据转换法,可以得出的结论是:在液体内部同一深度,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相同,与在液体中的方向无关,故C错误;
D、比较丙、丁两次实验,液体深度相同,而密度不同,是为了探究液体内部压强大小跟液体的密度是否有关,U形管中液面的高度差不同,说明液体内部压强大小跟液体的密度有关,故D正确
3、在探究液体内部压强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甲、乙两组同学正确实验的现象如图所示,U形管两侧液面的高度差hA<hB,甲、乙两组烧杯中的液体密度分别为ρ1、ρ2,橡皮膜处的压强分别为p1、p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若两压强计相同,则ρ1一定等于ρ2
②若两压强计相同,则ρ1一定小于ρ2
③若两烧杯中液体相同,则p1一定等于p2
④若两烧杯中液体相同,则p1一定小于p2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答案】B
【解析】①②若两压强计相同,根据转换法,乙中液体产生的压强大,根据p=ρgh可知,则ρ1一定小于ρ2
故①错误;②正确;
③④若两烧杯中液体相同,因探头深度相同,根据p=ρgh,则p1一定等于p2,故③正确,④错误。
4、在“探究液体内部的压强”实验中,实验现象如图所示,U形管内液面的高度差越大,表示探头所在位置的液体压强越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比较甲、乙两图,可得出结论:在同种液体中,深度越深压强越大
B. 比较甲、丙两图,可得出结论:在不同液体中,深度越深压强越大
C. 比较乙、丙两图,可得出结论:液体密度越小,压强越大
D. 比较甲、丙两图,可得出结论:液体密度越大,压强越大
【答案】A
【解析】甲、乙两图,同种液体,密度相同,探头所处深度不同,乙图中,深度较大,U形管内液面的高度差较大,说明乙图中探头所在位置的液体压强较大,可得出结论:在同种液体中,深度越深压强越大,故A正确;
甲、丙两图,液体不同,密度不同,探头所处深度不同,没有控制探头所处深度相同,不符合控制变量法的要求,因此不能得出在不同液体中,深度越深压强越大的结论,故B错误;
乙、丙两图,液体不同,密度不同,探头所处深度相同,丙图中,盐水的密度较大,U形管内液面的高度差较大,说明丙图中探头所在位置的液体压强较大,可得出结论:液体密度越大,压强越大,故C错误;
甲、丙两图,根据B选项分析可知,不能得出液体密度越大,压强越大的结论,故D错误。
5、如图所示,将同一支压强计的金属盒依次放入装有同种液体的甲、乙、丙容器中,金属盒面的朝向不同,但U形管液面的高度差相等,要观察到这样的实验现象,需要控制的实验条件是(  )
A. 同一个人操作
B. 液体质量相等
C. 操作时间相等
D. 金属盒面的中心在液体中的深度相等
【答案】D
【解析】将同一支压强计的金属盒依次放入装有同种液体的甲、乙、丙容器中,金属盒面的朝向不同,但U形管液面的高度差相等,探究同一深度各个方向的压强的关系,所以金属盒面的中心在液体中的深度相等。
故选D。
6、某实验小组利用如图甲所示的仪器探究液体压强的特点。容器中间用隔板分成底面积相等的左右两部分,隔板下部有一圆孔用薄橡皮膜封闭,橡皮膜两侧压强不同时,其形状为一凹面。
(1)如图甲所示,在容器左右两部分分别倒入同一种液体,发现橡皮膜向右凸出,
则   (选填“左”或“右”)侧液体对橡皮膜的压力大,说明同种液体中深度越    时,液体产生的压强越大。
(2)如图乙所示,在容器左右两部分分别倒入a、b两种密度不同的液体,发现橡皮膜向左凸出,则a、b两种液体密度的大小关系为,ρa   ρb(选填“>”或“<”)。若向图乙中容器左右两部分分别再加入质量相等的a、b两种液体后(液体未溢出),橡皮膜的形变程度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答案】(1)左;大;(2)<;不变。
【解析】(1)橡皮膜两侧所受压强不同时,橡皮膜的形状会发生改变;结合甲图中橡皮膜向右侧凸出,容器左右两部分分别注入密度相同的液体,说明同种液体中深度越大时,液体产生的压强越大;
(2)由图乙可知,a中液体的深度要大于b中液体的深度,橡皮膜向左发生了形变,说明右侧的压强大,根据p=ρgh可知,b的密度要大于a的密度,即ρa<ρb;向图乙中容器左右两部分分别再加入质量相等的a、b两种液体后,因为容器底面积相同,液体所受重力相同,由公式p得产生的压强相同,故橡皮膜的形变程度不变。
7、小明探究影响液体内部压强的因素。

(1)用手轻按橡皮膜,现象如图甲所示,说明橡皮膜受到压强大小可以用U形管两侧液面的 来表示。
(2)比较乙、丙两图,可得结论:在同种液体中,液体内部的压强随 的增大而增大。
(3)比较 、丁两图,可得结论: 。
【答案】(1)高度差 (2)深度 (3)丙 液体内部压强与液体的密度有关
【解析】(1)[1]橡皮膜受到压强大小可以用U形管两侧液面的高度差来表示,应用了转化法。
(2)[2][3]由图乙和图丙可知,将探头先后放在同一液体中不同深度处,探头深度较大时,U形管两侧液面高度差更大,可得结论:液体内部压强随深度的增大而增大。
(3)[4]由图丙和图丁可知,探头所处在液体中的深度相同,盐水密度更大,U形管两侧液面高度差更大,说明探头在盐水中橡皮受到的压强更大,可得结论:液体内部压强与液体的密度有关。
8、小明用压强计探究液体内部压强的影响因素。

(1)压强计通过U形管两侧液面的 来反映被测压强大小。使用前,用手按压金属盒上的橡皮膜,发现两侧液面没有明显变化,接下来应进行的操作是 ;
A.向U形管中注入一些水
B.将U形管中水倒出一些
C.检查装置是否漏气
(2)小明在图甲中,保持金属盒深度不变,改变橡皮膜朝向,目的是为了探究液体内部压强大小与 是否有关;
(3)小明还猜想液体压强与液体深度和密度有关。他在图甲基础上,继续将金属盒下移一段距离,发现压强变大。若接下来又进行了图乙所示实验,再与图甲比较, (填“能”或“不能”)得出液体压强与液体密度有关的初步结论。
【答案】(1)高度差 C (2)方向 (3)不能
【解析】(1)[1]根据转换法,实验是通过U形管中液面的高度差来反映被测压强大小的。
[2]使用前用手轻轻按压几下橡皮膜是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如果U形管中的液体能灵活升降,则说明装置不漏气;液面没有明显变化,则说明装置漏气;故AB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
故选C。
(2)[3]保持金属盒深度不变,改变橡皮膜朝向,说明液体对橡皮膜的压力的方向不同,故目的是为了探究液体内部压强大小与方向是否有关。
(3)[4]要探究液体压强与液体密度的关系,需控制液体的深度相同,而图乙所示实验与图甲比较,液体的密度不同,液体深度的深度也不同,故不能得出液体压强与液体密度有关的初步结论,
9、在利用生活中的小物件做实验的实践活动中,小明利用一个空矿泉水瓶做实验:

(1)为了探究液体压强与深度的关系:小明在空矿泉水瓶的侧壁不同的深度开三个小孔,然后装满水拿起来,水从小孔射出,如图所示,这个现象说明了:液体压强随深度增加而 ;
(2)水从瓶子射出是水的 能转化成动能;
(3)小明发现:
A.瓶盖有竖纹、B.瓶口有螺纹、C.瓶身有横纹
其中只为了增大摩擦的是 ;
(4)随着水的不断射出,直到瓶子中的水全部射出,瓶子的重心 。
A.降低 B.不变 C.先降低后升高
【答案】(1)增大 (2)重力势 (3)AC (4)C
【解析】(1)[1]若在其中一个装满水的矿泉水瓶的侧壁不同高度处扎三个小孔,液体的密度相同,液体越深,液体产生的压强越大,所以会发生的现象是最下面的小孔喷出的水最远,这是因为液体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
(2)[2]重力势能的大小与质量、高度有关;动能的大小与质量、速度有关。水流出时,水的高度变小,重力势能变小,重力势能转化为水的动能。
(3)[3]瓶盖有竖纹、瓶身有横纹,这是在压力一定时,通过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来增大摩擦的;瓶盖沿瓶口的螺纹螺旋上升,相当于斜面较长,因为斜面高度一定时,斜面越长,使用起来越省力。
故选AC。
(4)[4]随着水的不断射出,直到瓶子中的水全部射出时,瓶中的水的重力减小,则瓶子的重心会下降;当瓶中无水时,此时的重力为瓶子的重力,瓶子的重心会升高。
10、某兴趣小组利用如图所示器材,探究“液体压强跟哪些因素有关”。
(1)实验前,利用U形管、橡皮管、扎紧橡皮膜的探头、红墨水等组装成压强计,放在空气中静止后,发现U形管两边的液面出现如图甲所示的情景,接下来正确的调节方法是_________(填写正确选项前的字母);
A.将U形管右侧高出部分的液体倒出
B.向U形管中继续盛装液体
C.取下橡皮管,重新进行安装
(2)压强计是通过观察U形管两端液面的_________来显示橡皮膜所受压强大小的仪器;
(3)通过比较图中_________两个实验,是为了探究液体的压强与液体深度的关系,这种实验研究方法是_________法,依据得出的结论,拦河大坝要做成_________(选填“上窄下宽”或“上宽下窄”)的形状;
(4)某次实验测得压强计中U形管左右两侧液面的高度差为8cm,则橡皮管内气体的压强与大气压之差为_________Pa;(,g取)
(5)利用如下图甲的实验器材进行拓展实验:容器中间用隔板分成A、B两部分,隔板底部有一小圆孔(用C表示),用薄橡皮膜封闭,橡皮膜两侧压强不同时,其形状会发生改变。如图乙,当在A中盛水,测得深度为12cm,在B中盛某种液体,测得深度为15cm,此时C处橡皮膜形状刚好不改变,则B中液体密度_________。()
【答案】 (1)C (2) 高度差 (3) 乙、丙 控制变量 上窄下宽 (4) 800 (5)
【解析】(1)实验前,将金属盒的橡皮管装在U形管的一侧后,如果右侧液面高,左侧液面低,说明U形管两边液面上方压强不同,则应将橡皮管取下,重新安装,使两边液面相平,这样的话,U形管中两管上方的气体压强就是相等的,故A、B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
(2)压强计是通过观察U形管两端液面的高度差来显示橡皮膜所受压强大小,U形管两侧液面高度差越大,橡皮膜受到的压强越大,使用了转换法。
(3)为了探究液体的压强与液体深度的关系,需要控制液体的密度相同,橡皮膜所处的深度不同,因此需要比较乙、丙两次实验,使用了控制变量法。
由乙、丙两图可知,同一液体中,深度越深,压强越大,为了使拦河坝能承受更大的水压,应把拦河坝设计成上窄下宽的形状。
(4)橡皮管内气体的压强与大气压之差为
(5)C处橡皮膜形状刚好不改变,则容器两侧压强相等,故

11、在“探究液体压强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小亮同学取四只瓶嘴大小相同的塑料瓶去底(其中B、C、D三个粗细相同),在瓶嘴上扎橡皮膜,将其倒置,如图所示向A、B、C瓶中装入水,D瓶中装入盐水。

(1)瓶嘴下方橡皮膜鼓起的程度可反映液体压强的大小,此研究方法是 (选填“控制变量法”或“转换法”);
(2)根据A、B两瓶子橡皮膜鼓起的程度相同,可知:液体的压强与液体的质量 (选填“有关”或“无关”);
(3)根据B、C两瓶子橡皮膜鼓起的程度不同,可知:液体的压强与液体的 有关;
(4)为了探究液体压强与液体密度的关系,要通过比较 两个瓶子橡皮膜鼓起的程度,得出的结论是:液体压强与液体的密度有关;
(5)实验后,该同学自制如图E装置继续探究,已知隔板在容器的中央。他向隔板左侧倒水,发现橡皮膜向右侧凸起,这说明液体对容器 有压强(选填“底部”或“侧壁”)。他再向隔板右侧倒入另一种液体,当加到一定程度时,橡皮膜恢复原状,如图F所示,则此液体密度 (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水的密度。
【答案】(1)转换法 (2)无关 (3)深度 (4)C、D (5)侧壁 小于
【解析】(1)[1]由于实验过程中液体压强大小不易于直接比较,因此在实验中,通过瓶嘴下方橡皮膜鼓起的程度来反映压力作用效果,这种研究方法是转换法。
(2)[2]由题意可知,A、B两瓶子所装的都是水,由图可知,A瓶子所装水的体积大于B瓶子所装水的体积,则A瓶子水的质量大于B瓶子水的质量,两瓶子所装水的质量不同,深度相同,但橡皮膜鼓起的程度相同,即液体的压强相同,因此说明液体的压强与液体的质量无关。
(3)[3]由题意可知,B、C两瓶子所装的都是水,且两瓶子粗细相同,由图可知,C瓶子所装水的深度大于B瓶子所装水的深度,两瓶子水的深度不同,橡皮膜鼓起的程度不同,即液体的压强不同,因此说明液体的压强与液体的深度有关。
(4)[4]为了探究液体压强与液体密度的关系,根据控制变量法可知,需控制液体的密度不同,液体的深度相同,由题图可知,C、D两瓶子符合题意。C、D两瓶子液体的密度不同,液体深度相同,橡皮膜鼓起的程度不同,得出的结论是:液体压强与液体的密度有关。
(5)[5]如图E所示,隔板左侧倒水,橡皮膜在侧壁上,发现橡皮膜向右凸起,表明橡皮膜所在的位置有压强,这说明液体对容器的侧壁有压强。
[6]在图F中,水对橡皮膜有向右的压强,右侧液体对橡皮膜有向左的压强,橡皮膜恢复原状,不再凸起,说明橡皮膜左右两侧压强相等,则有
因为h液>h水,所以ρ液<ρ水。
【知识点3】液体压强大小的比较
1、(2023乐山)为了探究液体内部压强的特点,小明用隔板将一容器分成左右两部分,隔板下部有一圆孔用橡皮膜封闭(如图所示).当左右两侧各注入适量的液体后 (ρ盐水>ρ水),下图中符合实际情况的是 ( )
A. B. C. D.
【答案】B
2、(2023福建)从百米浅海到万米深海,中国自主研制的潜水器有了质的飞跃.潜水器下潜到图中标注的对应深度,承受海水压强最大的是 ( )
A. B. C. D.
【答案】D
3、两个底面积不相同、质量相同的圆柱形容器静止放在水平桌面上,其中分别装有质量相等的水和酒精,液面高度如图所示,甲容器中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和压力分别为p1和F1,乙容器中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和压力分别为p2和F2;甲容器对桌面的压强和压力分别为p1′和F1′,乙容器对桌面的压强和压力分别为p2′和F2′,已知水的密度大于酒精的密度,则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
A.p1<p2、F1<F2、p1′=p2′、F1′=F2′
B.p1>p2、F1=F2、p1′>p2′、F1′=F2′
C.p1<p2、F1=F2、p1′<p2′、F1′=F2′
D.p1=p2、F1>F2、p1′>p2′、F1′>F2′
【答案】C
【解析】(1)两圆柱形容器内,分别装有质量相等的水和酒精,则液体对容器底的压力等于液体的重力,根据G=mg可知,液体对容器底的压力大小关系为:F1=F2;
由图可知,甲容器的底面积大,根据p可知,液体对容器底的压强大小关系为:p1<p2;
(2)容器对水平桌面的压力等于容器和液体的重力,故两容器对桌面的压力相等,即:F1′=F2′;
根据p可知,两容器对桌面的压强大小关系为:p1′<p2′;
综上所述,C正确。
4、(2023株洲)如图,在一个不带瓶盖的塑料瓶侧壁打一个小孔,a、b 为瓶中小孔下方位置不同的两点,用手堵住小孔,在瓶中装满某种液体,松手后,在液体喷出的过程中 ( )
A.液体喷出的水平距离s变大
B.液体喷出的水平距离s不变
C.a、b 两点间的液体压强差变小
D.a、b两点间的液体压强差不变
【答案】D
5、水平桌面上的甲、乙、丙三个完全相同的容器内装有不同的液体,将三个完全相同的长方体A、B、C分别放入容器内的液体中,静止时的位置如图所示,三个容器中的液面相平,则正确的是(  )

A.长方体受到的浮力:F浮AB.液体对容器底的压强:p甲=p乙=p丙
C.长方体下表面受到液体的压力:FA>FB=FC
D.容器对桌面的压力:F甲=F乙=F丙
【答案】C
【解析】A.根据图示可知,A悬浮, B、C漂浮,所以其所受的浮力与其自身的重力相等,故F浮A=F浮B=F浮C,故A错误;
B.由于A悬浮,故ρ甲= ρ物;B漂浮,ρ乙> ρ物;C漂浮,故ρ丙> ρ物;由于C浸入的体积小于B浸入的体积,所以丙中液体的密度大于乙中液体的密度,即ρ丙> ρ乙;甲中液体密度最小,故三种液体密度关系ρ甲< ρ乙< ρ丙;而液体的深度相同,由p=ρgh可知,丙容器底所受的压强最大,其次是乙,再次是甲,故液体对容器底的压强p甲C.因为物体上、下表面受到液体的压力差等于物体受到的浮力,因此甲下表面受到的压力大于浮力;乙、丙上表面受到的压力为零,因此乙丙下表面受到液体的压力等于浮力,且相等,即FA>FB=FC,故C正确;
D.据图示可知,物体的体积不变,液面的高度相同,丙中物体排开的液体的体积最小,则丙中液体的体积最大,由于ρ甲< ρ乙< ρ丙,则丙中液体的质量最大,且A、B、C三个物体相同,丙容器和液体的质量最大,根据G=mg可知,丙容器的重力最大,丙容器对桌面的压力最大,其次是乙,最小的是甲,故容器对桌面的压力F甲6、如图所示,水平桌面上有甲、乙两个质量相同的薄壁容器。两个容器开口大小相同、底面积相同,分别装有质量相同的a、b两种液体,两个容器中的液面高度不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两种液体密度的大小关系是ρa>ρb
B.桌面对两个容器支持力的大小关系是F甲>F乙
C.两种液体对容器底压强的大小关系是paD.两个容器对桌面压强的大小关系是p甲【答案】C
【解析】因为甲乙两个容器中液体的质量相等,但甲中液体的体积大于乙中液体的体积,所以由密度公式可知,甲中液体的密度小于乙中液体的密度,即ρa<ρb,故A错误;
因为两个容器放在水平桌面上,所以容器对桌面的压力大小等于容器的重力与液体的重力之和,而两个容器的质量和容器内液体的质量均相等,所以由重力公式G=mg可知,两个容器对桌面的压力大小相等,再根据力的作用的相互性可知,桌面对两个容器支持力的大小也相等,故B错误;
由图可知,甲为柱形容器,液体对容器底的压力与液体的重力相等;乙装液体部分为口小底大的锥形容器,液体对容器底的压力大于液体的重力,由于两容器中液体的质量相等,则甲中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力小于乙中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力,由压强公式可知,在容器底面积相同时,甲中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小于乙中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即pa因为两个容器对桌面的压力大小相等,且容器的底面积也相等,所以由压强公式可知,两个容器对桌面压强的大小相等,故D错误。
7、四个完全相同的烧杯中分别装有某种液体和水,放在同一水平桌面上。现在把两个完全相同的物体分别放入甲、乙杯中,物体静止后如图所示。则烧杯底部受到的液体压强大小关系是(  )
A.p甲>p乙>p丙>p丁
B.p甲>p乙=p丙>p丁
C.p甲=p乙>p丙>p丁
D.p丙>p乙>p甲>p丁
【答案】B
【解析】两个完全相同的物体分别放入甲、乙杯中,物体在某种液体中漂浮,物体的密度小于液体的密度,物体在水中沉底,物体的密度大于水的密度,所以液体的密度大于水的密度,液体和水的深度相同,由p=ρgh可知p甲>p乙
由图乙、丙和丁可知,水的深度关系为h乙=h丙>h丁
由p=ρgh可知p乙=p丙>p丁
p甲>p乙=p丙>p丁
8、(2023·汕头金平区一模)两个用同一种材料制成且完全相同的密闭圆台形容器一正一反放置在同一水平桌面上,容器内装有质量和深度均相同的液体,如图所示,若它们分别在水平方向拉力F1和F2的作用下沿桌面做匀速直线运动,速度分别为v和2v,容器底部受到液体的压强分别为p1和p2,下列关系正确的是(  )
A.p1=p2、F1=F2 B.p1>p2、F1<F2 C.p1<p2、F1>F2 D.p1>p2、F1=F2
【答案】D
【解析】容器内装有质量和深度均相同的液体,由题图知两液体的体积关系为V1<V2,根据ρ=知,ρ1>ρ2;由p=ρ液gh可知,p1>p2;由题可知两容器的质量相同,装有液体的质量相同,则它们的总重力相等,它们对水平桌面的压力相等,又容器材料相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相同),所以两容器受到摩擦力的大小相等;因为在水平方向拉力F1和F2的作用下容器沿桌面做匀速直线运动,所以拉力与摩擦力平衡,则F1=F2=f。由上分析知,A、B、C错误,D正确。
9、如图所示,两个圆柱形容器甲和乙放在水平桌面上,甲容器底面积大于乙容器底面积,它们分别装有体积相等的液体,甲容器中液体的密度为ρ甲,乙容器中液体的密度为ρ乙。液体内A、B两点到容器底部的距离相等,其压强分别为pA、pB。若两容器底部受到的液体压强相等,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ρ甲<ρ乙,pApB C.ρ甲>ρ乙,pA=pB D.ρ甲>ρ乙,pA【答案】D
【解析】由于两容器底部受到的液体压强相等,甲容器底面积大于乙容器底面积,由F=pS可知,甲容器底部受到的液体压力F甲大于乙容器底部受到的液体压力F乙,由于G甲液=F甲,G乙液=F乙,所以G甲液>G乙液,由G=mg可知m甲液>m乙液,由于甲、乙两种液体的体积相等,由ρ=可知ρ甲>ρ乙,由于A点到容器底部的深度等于B点到容器底部的深度,则两点以下部分液体的压强大小关系为pA下>pB下,两容器底部受到的液体压强相等,则两点处受到液体的压强大小关系为pA10、如图所示,密封的梯形容器中装有部分酒精,此时酒精对容器底的压力为F1,酒精对容器底的压强为p1,把它倒过来放置,酒精对容器底的压力为F2,酒精对容器底的压强为p2。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
A.F1>F2,p1<p2
B.F1<F2,p1>p2
C.F1<F2,p1<p2
D.F1>F2,p1>p2
【答案】A
【解析】正放时,杯中的酒精柱是下粗上细的,所以杯底受到的压力大于杯中酒精的重力,倒放时,杯中的酒精柱上粗下细,所以杯底受到的压力小于酒精的重力,所以,将梯形容器倒放时,酒精对容器底的压力是
将容器倒放,酒精的密度不变,但深度h变大,由可得,
水对容器底部产生的压强变小,即
故A正确,BCD错误。
11、甲、乙两圆柱形容器放置在水平地面上,容器内分别盛有体积相同的不同液体,将一小球放入甲容器内,待其静止后如图所示,此时甲、乙两容器底部受到的液体压强大小相等。如果将小球从甲容器中取出并放入乙容器中待小球静止后(无液体溢出),两容器底部受到液体压强的变化量分别为Δp甲和Δp乙,则关于Δp甲和Δp乙的大小关系,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
A.Δp甲一定大于Δp乙
B.Δp甲可能小于Δp乙
C.Δp甲一定等于Δp乙
D.Δp甲一定小于Δp乙
【答案】D
【解析】设甲乙容器内的不同液体体积均为V,小球的体积为V0;
则将一小球放入甲容器内后(浸没),甲容器里液体的深度h甲,
乙容器里液体的深度h乙;
将一小球放入甲容器内后两容器底受到液体的压强相等,即:p甲=p乙;
根据p=ρgh可得:
ρ甲gh甲=ρ乙gh乙;
则:ρ甲gρ乙g;
整理可得:;
由图可知:h甲<h乙,则根据ρ甲gh甲=ρ乙gh乙可得:ρ甲>ρ乙;
小球放入甲容器内后(浸没)下沉,则浮沉条件可知:ρ球>ρ甲;
所以,ρ球>ρ乙;
根据浮沉条件可知:将小球放入乙容器中待小球静止后会沉在底部;
由于容器是柱状的,则Δp甲=ρ甲gΔh甲=ρ甲g;Δp乙=ρ乙gΔh乙=ρ乙g,
则:1;
所以,Δp甲<Δp乙。
12、如图所示,两个相同的烧杯分别盛有质量相等的水和盐水放在水平桌面上,已知ρ盐水>ρ水,则装有盐水的是    ,桌面受到的压力F甲   F乙,烧杯底受到的液体压强p甲   p乙。(后两空均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答案】乙;等于;等于。
【解析】由题意知水和盐水的质量相同,由图知甲液体的体积大于乙液体的体积,由ρ知甲液体的密度小于乙液体的密度,所以装有盐水的是乙;
桌面受到的压力等于容器和液体的总重力,烧杯和液体的总质量相等,由F=G=mg可知,桌面受到的压力F甲=F乙;
由于容器的形状规则,所以烧杯底受到的液体压力等于液体的重力,由于水和盐水的质量相同,由G=mg可知,烧杯底受到液体的压力相同,容器的底面积相同,由p可知,烧杯底受到的液体压强p甲=p乙。
13、如图所示,一装满水的密闭容器放置在水平桌面上,将其倒置后,水平桌面受到的压力将    ,水对容器底的压强将    (均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答案】不变;不变。
【解析】装满水的密闭容器放置在水平桌面上,其对水平桌面的压力等于容器和水的总重力,
将其倒置后,水的质量不变,容器和水的总重不变,
所以,水平桌面受到的压力将不变;
将其倒置后,水的深度不变,
根据p=ρgh可知,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不变;
14、(1)如图1所示,质量相等的甲乙两圆柱形容器放在水平地面上,把等质量的水倒入两容器中,甲容器对地面的压强 (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乙容器对地面的压强;把它们分别放在调好的天平左、右盘上,则天平 (选填“平衡”或“不平衡”);
(2)如图2所示,完全相同的甲、乙两个烧杯内装有密度不同的液体。在两烧杯中,距离杯底同一高度处有A、B两点,已知A、B两点压强相等,则 (选填“甲”或“乙”)容器里的液体密度较大;烧杯甲中液体对杯底的压强 (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烧杯乙中液体对杯底的压强;若甲容器装的液体密度为1.0×103kg/m3则A点所受液体的压强大小是 。(取g=10N/kg)
【答案】(1)小于 平衡 (2)乙 小于 1000Pa
【解析】(1)[1]两容器的质量相等,倒入水的质量也相等,由图可知,甲的受力面积大于乙的受力面积,由
可知,甲容器对地面的压强小于乙容器对地面的压强。
[2] 两容器的质量相等,倒入水的质量也相等,故天平两边的总质量相等,故天平平衡。
(2)[3]由图可知,图甲中点A到自由液面的距离大于图乙中点B到自由液面的距离,即,又A、B两点压强相等,由可知,乙容器里面的液体密度较大。
[4]因为,A、B点以下到容器底部的距离相等,所以对于甲乙两容器来说,由可知, ,又因为A、B两点压强相等,故烧杯甲中液体对瓶底的压强小于烧杯乙中液体对杯底的压强。
[5]由图可知
故A点所受液体的压强大小为
15、如图所示,两个完全相同的圆台形容器,放置在水平桌面上,容器内盛有深度相同的水,则水对容器底压强pa   pb,水对容器底的压力Fa   Fb,容器对桌面的压力Fa′
  Fb′。(均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答案】等于;小于;小于。
【解析】∵容器内盛有深度相同的水,即h相同,
∴水对容器底压强Pa=ρgh=Pb,
如图所示,液体的深度为h,密度分别为ρa、ρb
则:水对容器底的压力:a容器,Fa<G液=mg,
b容器,Fb>G液=mg,
已知a容器内液体的质量小于b容器内液体的质量。
则Fa<Fb。
容器对桌面的压力:F′=G容+G水,
a容器内液体的质量小于b容器内液体的质量。
Ga水<Gb水,
Fa′<Fb′
16、如图所示,完全相同的圆柱形容器中,装有不同的液体甲、乙,在两容器中同一高度处有A、B两点。若A、B两点的液体压强相等,则两种液体对容器底的压强关系是p甲   p乙;若两种液体质量相等,则其对容器底部的压强关系是p′甲   p′乙,此时A、B两点液体压强关系是p′A   p′B。(以上三空均选填“>”“=”“<”)
【答案】>;=;<
【解析】若A、B两点的压强相等,即pA=pB﹣﹣﹣﹣﹣﹣①,
因为p=ρgh,hA<hB,
所以两液体的密度关系:ρ甲>ρ乙,
又因为A、B两点到容器底的距离相等,
所以从A、B两点以下的液体对容器底的压强关系:p'A>p'B﹣﹣﹣﹣﹣﹣﹣②,
而两种液体对容器底的压强:p甲=pA+p'A,p乙=pB+p'B,
所以p甲>p乙;
若两种液体质量相等,根据G=mg可知,液体的重力相同;容器是规则形状,所以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力相同,受力面积相同,根据p可知,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关系是p′甲=p′乙,
由图知VA<VB,由ρ可知液体密度ρA>ρB,因为A,B到容器底的距离相同,所以pA下>pB下,若两种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相等时,pA底=pB底,因为液体对容器底的压强pA底=p′A+pA下,pB底=p′B+pB下,所以A、B两点的压强关系:p′A<p′B;
17、 潜水员在较深的海水中工作,需要穿抗压潜水服。忽略海水密度的变化,请用所学的物理知识解释这种现象。
【答案】见解析
【解析】液体的压强大小与液体密度和深度有关,液体密度不变,深度越深,压强越大,深水潜水员在潜水时要受到比在水面上大许多倍的压强,如果不穿坚固耐压的潜水服,潜水员承受不了那么大的压强,会有生命危险,所以必须穿上抗压潜水服才行。
18、在使用U形压强计探究液体压强规律的实验中。
(1)如图1,小明用大拇指轻压金属盒上的橡皮膜,观察到U形管左管液面比右管液面 (选填“高”或“低”)。当U形管两管液面的高度稳定后,右管中的液体受到 (选填“平衡”或“非平衡”)力的作用;
(2)如图2所示,小明将压强计的探头放入水中,多次改变探头在水中的深度,并比较每次的深度及相应的U形管左右两侧液面的高度差,这是为了探究液体内部压强和液体 的关系。若图中U形管内注入的红墨水密度和水接近,且h=10cm,则橡皮膜处的压强约为 Pa;(g取10N/kg)
(3)为了研究液体内部压强与液体密度的关系,小明将液体压强计做了如图3所示的改进。当两探头置于空气中时,U形管液面相平。现将两探头分别放在甲、乙容器内密度为ρ1和ρ2的两种液体中,当两探头所处的深度相同时,U形管中的液面位置如图所示,则ρ1 ρ2(填“大于”“小于”或“等于”);若要使U形管中的液面再次相平,应 (填“增大”或“减小”)乙容器中的探头在液体中的深度。
【答案】(1)低 平衡 (2)深度 1000 大于 增大
【解析】(1)[1]用手指按橡皮膜,手指加在橡皮膜上的压强就由封闭在管内的气体传递给管内液体,从而使左侧液面降低,右侧液面升高,形管两侧液面出现高度差。
[2]U形管两管液面的高度稳定后,即液体静止时,右管中的液体受到平衡力的作用。
(2)[3]实验中液体的密度不变,改变探头在水中的深度,研究的是液体内部压强与深度的关系。
[4]橡皮管膜处的压强等于U形管两端气体的压强差,即U形管内液柱所产生的的液体压强,由液体压强公式可得
(3)[5]读图可知,压强计的探头在两液体中的深度是相同的,而形管中液面的高度左边小于右边,说明甲中的压强更大,故可以判断甲液体的密度更大。
[6]若使形管中的液面再次相平,两边液体的压强相等,根据即甲液体的密度大于乙液体的密度可知,要使得压强相等,应增大乙容器中的探头在液体中的深度。
【知识点4】液体压强的公式及计算
1、我国第三艘航空母舰“福建舰”满载时的排水量为8万吨。若满载时,“福建舰”匀速直线航行受到的阻力是自身总重力的0.01倍;如果一架舰载机飞离后,“福建舰”排开的海水体积减少。则下列描述中正确的是(  )(海水的密度取,g取10N/kg)
A.“福建舰”静止在海面时,水面下15m处海水的压强为
B.“福建舰”满载时,受到的浮力大小为8万吨
C.飞离“福建舰”的这架舰载机的质量是
D.满载时,“福建舰”匀速直线航行受到的牵引力大小是
【答案】C
【解析】“福建舰”静止在海面时,水面下15m处海水的压强为
故A错误;
辽宁舰满载并静止在水面上时,受到的浮力大小等于排开水的重力,即
故B错误;
当舰载机飞离航母后总重力减小,故排开水的体积减小,减小排开液体的重力等于舰载机的重力,即
由得,舰载机的质量是
故C正确;
“福建舰”漂浮时,重力等于浮力
满载时,“福建舰”匀速直线航行受到的牵引力大小是
故D错误。
2、(2023·江门蓬江区一模)小明将一只质量为1 kg的平底水桶放在水平地面上,如图所示,已知该水桶的底面积为5×10-2 m2,桶内装有50 cm深的水,水对桶底的压力比桶对地面的压力小40 N,g取10 N/kg,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
A.水对桶底的压强为5×105 Pa
B.水对桶底的压力为280 N
C.桶对地面的压力为290 N
D.桶内水的质量为29 kg
【答案】C
【解析】水桶内水深h=50 cm=0.5 m,水对桶底的压强为:p=ρgh=1×103 kg/m3×10 N/kg×0.5 m=5×103 Pa,故A错误;由p=可得,水对桶底的压力F=pS=5×103 Pa×5×10-2 m2=250 N,故B错误;水桶对地面的压力大小为:F′=F+40 N=250 N+40 N=290 N,故C正确;水和水桶的总重力为:G总=F′=290 N;水和水桶的总质量为:m总===29 kg;水的质量为:m水=m总-m桶=29 kg-1 kg=28 kg,故D错误。
3、题图是某拦河大坝的截面示意图。则A点受到水的压强是(g取10N/kg)(  )

A. B. C. D.
【答案】B
【解析】A点的深度为
h=40m-10m=30m
A点受到水的压强
p=ρgh=1.0×103kg/m3×10N/kg×30m=3×105Pa
4、如图所示,平静的湖中,下列哪处水的压强最小(ρ水=1g/cm3)
A.a B.b C.c D.d
【答案】A
【解析】液体压强的常用计算公式是,其中h是指研究位置离自由液面的深度(即竖直距离).因此,由图知,四个位置离自由水面的深度关系是ha5、如图所示,A、B为完全相同的两个容器,分别盛有8cm、6cm深的水,A、B之间用导管连接,若将阀门K打开,最后A、B两容器底部受到水的压强之比为(  )
A.3:4
B.9:7
C.1:2
D.1:1
【答案】A
【解析】由图知,若将阀门K打开后,AB构成连通器,水从容器A向容器B流动,在水不流动时,两容器中液面高度是相同的;
已知A、B为完全相同的两个容器,且原来两水面的高度差Δh=8cm+2cm﹣6cm=4cm,
所以打开阀门后,两容器中的液面会相平,A液面下降2cm,变为hA=6cm,B液面上升2cm,变为hB=8cm,
最后A、B两容器底部受到水的压强之比为:。
6、水平桌面上放置装有适量水的烧杯,A、B为两个材料相同且不吸水的小球,B球的体积是A球的2倍。先将A球放入烧杯中,溢出水的质量,如图甲所示;再放入B球,又溢出水的质量,如图乙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
①A球受到的浮力大小为
②B球受到的浮力大小为
③图甲中,放入A球前后,水对烧杯底部的压强相等
④图乙中,放入B球前后,烧杯对桌面的压力大小不变

A.①② B.①④ C.②④ D.③④
【答案】C
【解析】依题意得,烧杯未放入A球时,水未装满,则A排开水的质量大于30g,由阿基米德原理得,A球受到的浮力大小为
②B球受到的浮力大小为
③图甲中,放入A球后,水的深度增大,对烧杯底部的压强增大;④图乙中,放入B球前后,烧杯的总重力不变,对桌面的压力等于烧杯的总重力,则对桌面压力大小不变,故ABD错误,C正确。
7、如图所示,U形管中左边装水右边装某种油,当液体不流动时,相关参数如图所示,则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
A.该U形管不属于连通器
B.该油的密度为0.8×103 kg/m3
C.将右边试管内倒出3 cm的油可以使左右液面相平
D.向左边试管内加入一部分水,当液体不流动时可能使左右液面相平
【答案】B
【解析】该U形管上端开口、下端连通,可看作是连通器,故A错误;以U形管右边水和油的分界面作一水平线,则U形管两侧液体产生的压强相等,即p左=p右,由题图知h水=12 cm=0.12 m,h油=15 cm=0.15 m,由液体压强公式可得:ρ水gh水=ρ油gh油,代入数据有1.0×103 kg/m3×0.12 m×10 N/kg=ρ油×0.15 m×10 N/kg,解得ρ油=0.8×103 kg/m3,故B正确;连通器中装有同种液体静止时,液面相平,两侧的液体种类不同,密度不相等时,无论左侧添加还是右侧倒出,液面都不可能相平,故C、D错误。
8、如图所示,一下半部分为圆柱形的玻璃瓶,深度为20cm,内封闭有质量为0.30kg的水。将玻璃瓶正放在水平面上时,水对玻璃瓶底部的压强为900Pa;将玻璃瓶倒放在水平面上时,水对玻璃瓶盖的压强为1400Pa。若该玻璃瓶内装满密度为的酒精,则酒精的质量为(  )
A. 0.36kg
B. 0.40kg
C. 0.44kg
D. 0.48kg
【答案】B
【解析】正放时,水柱为标准的圆柱体,根据此时水对瓶底的压强为900Pa,根据求得水柱高度
水的质量为0.3kg,由此可知每0.1kg水占圆柱体部分3cm高度。
将玻璃瓶倒放在水平面上时,水对玻璃瓶盖的压强为1400Pa,根据求得水深度
瓶子总高20cm,上方空心部分高度6cm,装满水需要0.2kg,由此可知整个瓶子装满水的质量为0.5kg,瓶子的容积
则装满酒精质量为
故A、C、D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
9、为防止溺水事故的发生,老张研发出了如图所示的救生手环,并在观音湖进行了性能测试。他戴上该手环下潜到湖面下5m处(未接触湖底),打开手环开关,手环瞬间弹出一个体积为33dm3的气囊,随后气囊将老张带出水面。已知老张的质量为63kg,密度是1.05×103kg/m3,不计手环的质量和体积。(ρ水=1×103kg/m3,g=10N/kg),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老张的体积是60cm3
B.下潜过程中,老张受到的浮力不断变大
C.气囊完全打开瞬间,老张受到的合力为300N
D.手环在水下5m深处时,受到水的压强是5.25×104Pa
【答案】C
【解析】老张的体积
故A错误;
在老张没有完全浸没前,老张排开水的体积变大,由F浮=ρ水gV排知老张受到的浮力变大,完全浸没后,在下潜过程中,老张排开水的体积不变,由F浮=ρ水gV排知老张受到的浮力不变,故B错误;
老张的重力
G老张=m老张g=63kg×10N/kg=630N
气囊完全打开瞬间,老张和气囊浸没在水中受到总浮力
F浮=ρ水gV排=1×103kg/m3×10N/kg×(0.06m3+33×10-3m3)=930N
老张受到的合力的大小
F=F浮-G=930N-630N=300N
故C正确;
手环在水下5m深处时受到水的压强
p=ρ水gh=1×103kg/m3×10N/kg×5m=5×104Pa
故D错误。
10、铁架台的水平底座上有一只溢水杯,贴近溢水杯有一底面积为20cm2的圆柱形小桶(不计侧壁厚度)。弹簧测力计的上端挂在铁架台的支架上,下端悬挂一重力为1.2N、密度为4×103kg/m3的金属块。初始时,金属块有的体积浸在水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F1,杯中水面恰好与溢水口相平,小桶中没有水,如图所示。接着竖直向上提溢水杯,当溢水杯刚好离开水平底座时(底座对溢水杯的支持力刚好为零),提绳竖直向上的拉力为T1;提着溢水杯竖直向上缓慢移动,当金属块刚好浸没在水中时,水对小桶底部的压强为p,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F2,提绳竖直向上的拉力为T2。已知小桶能全部接住从溢水杯中溢出的水,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金属块体积为300cm3 B.F1-F2=0.18N C.p=150 Pa D.T2=T1
【答案】D
【解析】金属块的重力为1.2N,其质量为
根据密度公式,金属块体积为
故A错误;
根据阿基米德原理,金属块有的体积浸在水中,此时的浮力为
根据称重法,此时拉力F1为
F1=G物-F浮1
金属块刚好浸没在水中时,此时的浮力为
根据称重法,此时拉力F2为
F2=G物-F浮2
因此
F1-F2=(G物-F浮1)-(G物-F浮2)= F浮2-F浮1=0.3N-0.06N=0.24N
故B错误;
金属块从有的体积浸在水中到刚好浸没在水中,增加的排开水体积为
底面积为20cm2的圆柱形小桶水深为
水对小桶底部的压强为
p=ρgh=1.0×103kg/m3×10N/kg×0.012m=120Pa
故C错误。
提绳的拉力等于桶的重力、水的重力及金属块对水的压力(金属块受到的浮力)之和,金属块浸没前后浮力的增加量等于水重力的减少量,因此前后提绳的拉力不变,因此T2=T1,故D正确。
11、浮力调整器也称作浮力控制背心(如图),潜水者可以从气囊中增加或释放空气来达到一个适当的浮力,便于潜水者更轻松地在水下运动。潜水者背着浮力调整器时排开水的体积约为0.065m3,他下潜至水下5m深处时所受到的压强约为 Pa,受到的浮力为 N,浮力调整器1cm2的面积上受到的海水压力为 N。(ρ海水=1.03×103kg/m3)(g=10N/kg)

【答案】5.15×104 669.5 5.15
【解析】[1]下潜至水下5m深处时所受到的压强为
p=ρ海水gh=1.03×103kg/m3×10N/kg×5m=5.15×104Pa
[2]他下潜至水下5m深处时受到的浮力
F浮=ρ海水gV排=1.03×103kg/m3×10N/kg×0.065m3=669.5N
[3]1cm2的面积上受到的海水压力
F=pS=5.15×104Pa×1×10-4m2=5.15N
12、(2023·茂名茂南区二模)如图甲所示,将半瓶矿泉水放在水平面上,水深10 cm,则水对瓶底的压强为________ Pa,将瓶子翻过来瓶口向下倒立在桌面上,则瓶对桌面的压强______,瓶中水对瓶盖的压力比正放时水对瓶底的压力________。(后两空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g=10 N/kg)
【答案】1×103 变大 变小
【解析】水对瓶底的压强为p=ρgh=1.0×103 kg/m3×10 N/kg×10×10-2 m=1×103 Pa。
当瓶子翻过来瓶口向下倒立在桌面上时,瓶对桌面的压力不变,受力面积变小,由p=可知,压强变大。
瓶子正放时,瓶子可看成规则形状,水对瓶底的压力等于水的重力,当瓶子倒放时,有一部分水的重力由两个侧壁分担,导致水对瓶盖的压力小于水的重力,所以瓶中水对瓶盖的压力比正放时水对瓶底的压力小。
13、如图所示,一个重为 5N 的容器,底面积 100cm2,内装有 400mL 的酒精,酒精深度为 3.5cm,则容器底部受到的酒精压强为 Pa,容器对桌面的压力为 N,容器对桌面的压强为 Pa。(ρ酒精=0.8×103kg/m3,g=10N/kg)
【答案】280 8.2 820
【解析】[1]容器底受到的酒精压强
p=ρ酒精gh=0.8×103kg/m3×10N/kg×3.5×10-2m=280Pa
[2][3]容器内酒精的体积
V=400mL=400cm3
由可得,酒精的质量
m酒精=ρ酒精V= 0.8g/cm3×400cm3=320g=0.32kg
酒精的重力
G酒精=m酒精g=0.32kg×10N/kg=3.2N
容器对桌面的压力
F=G酒精+G容=3.2N+5N=8.2N
容器对桌面的压强
14、1988年,中国“核潜艇之父”黄旭华设计的第一代核潜艇成功下潜至水下处,此处的液体压强是 ,核潜艇是利用 (选填“核裂变”或“核聚变”)提供动力的。(,)
【答案】 核裂变
【解析】[1]根据可得水下处的液体压强是
[2]核潜艇是利用铀原子核裂变时放出的核能提供动力的。
15、位于桂平的广西大藤峡水利枢纽工程于2011年2月获国家发改委批准立项.项目建议书初拟水库总库容30.13亿m3,正常蓄水水位61m,电站装机总容量(既发电功率)为160万kw,则正常蓄水时,水对坝底的压强为 Pa;水库年均发电量为 km·h(一年按365天算,g取10N/kg).
【答案】6.1×105 1.4×1010
【解析】(1)水库的正常蓄水水位h=61m,
此时大坝底部受到的压强:p=ρgh=1×103kg/m3×61m×10N/kg=6.1×105Pa;
(2)t=365×24h=8760h,P=160万kW=1600000kW=1.6×106kW
则水库年均发电量:W=Pt=1.6×106kW×8760h≈1.4×1010kW·h.
16、阅读材料题:
我国高新6号固定翼反潜巡逻机
中国新型反潜巡逻机“高新6号”可通过雷达、声呐、磁异探测器等系统对海面船舶和水下潜艇进行搜索,其水下探测深度一般为300-450米,最深可达900米.
如图所示机尾“棍子”是磁异探测器,它利用潜艇经过的海域磁场的强度变化情况来发现潜艇的存在.磁异探测器有探头、电子设备、记录装置、补偿装置等部件组成,核心部件探头是绕满导线的金属敏感元件,对磁场的变化反应非常灵敏,产生磁场强弱变化的信号.
机翼后设有浮标声呐投放口,调放声呐有两种工作状态,主动工作状态是指声呐换能器主动向水中发射声波,声波碰到潜艇后被反射回来,形成回波,由计算机测算出潜艇的距离与方位,但所发射声波容易被敌方侦查到;被动工作状态只是被动地接受潜艇发出的噪音,优点是比较隐秘,不易被敌方发现,缺点是只知道有潜艇存在.
请回答下列问题:
(1)磁异探测器中电子设备把磁场强度变化信号转化成 ,进过检波和放大,补偿装置把干扰信号过滤掉,最后由记录装置记录下来.
(2)实际搜艇过程,先用 工作状态探测是否有潜艇的存在,一旦确定有潜艇,就改用 工作状态,确定其方位与距离.(均填写“主动”和“被动”).
(3)潜艇为了避免“高新6号”巡逻机发现,潜艇外壳至少要承受海水压强为 Pa.(海水密度为1.03×103kg/m3)
【答案】(1)电信号 (2)主动 被动 (3)9.27×106
【解析】(1)记录磁场异常的办法是根据电磁感应产生感应电流,也就是把磁信号转化为电信号.
(2)先被动避免对方发现,当发现有潜艇存在后再主动来确定对方的具体位置.
为避免被巡逻机发现,潜艇至少要下潜900m深度,因此承受压强为
17、一只重为2N、底面积为0.02m2的茶壶放在面积为0.8m2的水平桌面中央,茶壶内所盛的水重12N,茶壶高为15cm,茶壶中水深为12cm。(g取10N/kg)求:
(1)茶壶底受到水的压强;
(2)茶壶底受到水的压力;
(3)桌面受到盛水茶壶的压强。
【答案】(1)茶壶底受到水的压强1200Pa;
(2)茶壶底受到水的压力24N;
(3)桌面受到盛水茶壶的压强700Pa。
【解析】(1)水深:h=12cm=0.12m,
水对壶底的压强:p壶=ρ水gh=1.0×103kg/m3×10N/kg×0.12m=1200Pa。
(2)水对茶壶底的压力:F壶=p壶S=1200Pa×0.02m2=24N;
(3)桌面受到盛水茶壶的压力:F桌=G水+G壶=12N+2N=14N;
桌面受到盛水茶壶的压强:p桌700Pa。
18、(2023·深圳福田区模拟)阅读下列短文,回答问题。
RO反渗透膜原理
反渗透,英文为Reverse Osmosis,它所描绘的是一个自然界中水分自然渗透过程的反向过程。早在1950年美国科学家DR.S.Sourirajan无意中发现海鸥在海上飞行时从海面啜起一大口海水,隔了几秒后吐出一小口的海水。他由此而产生疑问:陆地上由肺呼吸的动物绝对无法饮用高盐分的海水,那为什么海鸥就可以饮用海水呢?这位科学家把海鸥带回了实验室,经过解剖发现在海鸥嗉囊位置有一层薄膜,该薄膜构造非常精密。海鸥正是利用了这层薄膜把海水过滤为可饮用的淡水,而含有杂质及高浓缩盐分的海水则被从口中吐出。这就是以后逆渗透法(Reverse Osmosis简称R.O)的基本理论架构。
对透过的物质具有选择性的薄膜称为半透膜,一般将只能透过溶剂而不能透过溶质的薄膜称之为理想半透膜。当把相同体积的稀溶液(例如淡水)和浓溶液(例如盐水)分别置于半透膜的两侧时,稀溶液中的溶剂将自然穿过半透膜而自发地向浓溶液一侧流动,这一现象称为渗透。当渗透达到平衡时,浓溶液一侧的液面会比稀溶液的液面高出一定高度,即形成一个压差,此压差即为渗透压。渗透压的大小取决于溶液的固有性质,即与浓溶液的种类、浓度和温度有关而与半透膜的性质无关。若在浓溶液一侧施加大于渗透压的压力时,溶剂的流动方向将与原来的渗透方向相反,开始从浓溶液向稀溶液一侧流动,这一过程称为反渗透。反渗透是渗透的一种反向迁移运动,是一种在压力驱动下,借助于半透膜的选择截留作用将溶液中的溶质与溶剂分开的分离方法,它已广泛应用于各种液体的提纯与浓缩,其中最普遍的应用实例便是在水处理工艺中。反渗透膜的孔径非常小,因此能够有效地去除水中比反渗透膜孔径大的溶解盐类、重金属离子、有机物、胶体、细菌、病毒等。利用反渗透原理进行水提纯系统具有水质好、耗能低、无污染、工艺简单、操作简便等优点。反渗透膜能截留直径大于0.000 1微米的物质,是最精细的一种膜分离产品,其能有效截留所有溶解盐分及分子量大于100的有机物,同时允许水分子通过,以获得高质量的纯净水。
请根据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要将自来水中的无机盐、重金属离子、有机物、胶体、细菌、病毒等杂质阻隔,并使之无法通过反渗透膜,从而使可以透过的纯水和无法透过的浓缩水严格区分开来,反渗透膜的孔径要达到________以下。
(2)图甲中容器两侧液面在自然状态下液体的流动方向是________________(选填“从纯水到盐水”或“从盐水到纯水”)。
(3)图乙中两侧液体静止达到渗透平衡。如果左右两容器横截面积均为100 cm2,要实现反渗透,需要在图甲中________(选填“纯水”或“盐水”)液面施加竖直向下的压力至少是多大?请写出计算过程和结果。(g取10 N/kg,ρ盐水=1.03×103 kg/m3)
(4)RO反渗透是当前最先进的净水分离技术,请举出一个它在生产生活方面的应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10-4 μm (2)从纯水到盐水 (3)盐水 F=pS=ρ盐水ghS=1.03×103 kg/m3×10 N/kg ×0.1 m×10-2 m2=10.3 N (4)海水淡化(或净水机、制药)
【解析】(1)根据反渗透膜能截留直径大于0.000 1 μm的物质可知,反渗透膜的孔径要达到0.000 1 μm=10-4 μm以下。
(2)由题意可知,稀溶液中的溶剂将自然穿过半透膜而自发地向浓溶液一侧流动,这一现象称为渗透,所以图甲中容器两侧液面在自然状态下液体的流动方向是从纯水到盐水。
(3)由于图乙中两侧液体静止达到渗透平衡,且右侧液面比左侧液面高出h1=10 cm;而在图甲中盛盐水一侧可利用液体的压强太小,所以需要在图甲中盐水液面施加竖直向下的压力,才能使得盐水向纯水流动;施加的压力:F=pS=ρ盐水gh1S=1.03×103 kg/m3×10 N/kg×0.1 m ×10-2 m2=10.3 N。
(4)RO反渗透是当前最先进的净水分离技术,它在生产生活方面的应用有:海水淡化、净水机、制药等。
19、小芳同学买了一个平底玻璃杯,经测算,玻璃杯的质量为0.3 kg,底面积为2×10-3 m2,放在水平桌面上。在玻璃杯内装有0.3 kg的水,水深12 cm,如图所示。(g取10 N/kg,ρ水=1.0×103 kg/m3)求:
(1)水对杯底的压强是多少;
(2)水对杯底的压力是多少。
【答案】(1)水对杯底的压强为1 200 Pa;
(2)水对杯底的压力为2.4 N。
【解析】(1)水对杯底的压强:p水=ρ水gh水=1.0×103 kg/m3×10 N/kg×12×10-2 m=1 200 Pa,
(2)水对杯底的压力为:F=pS=1 200 Pa×2×10-3 m2=2.4 N。
20、如图所示,5G智能机器人安装有超声波雾化器自动喷枪,工作时,将消毒液均匀雾化到空气中进行消毒。下表为智能机器人的部分参数,其中额定雾化量是指雾化器工作1h能够雾化消毒液的体积。(g取10N/kg)
(1)求机器人未装消毒液且静止时,对水平地面的压强;
(2)未装消毒液,机器人在水平地面以0.5m/s速度匀速直线运动10min,机器人受到的阻力为自身重力的0.1倍,求牵引力做的功;
(3)装满消毒液,机器人总重力增加了160N,以额定雾化量消毒一段时间后,机器人对水平地面的压强减小了2×103Pa,求此次消毒所用的时间。
【答案】(1)2.5×104Pa;(2)1.5×104J;(3)0.5h
【解析】解:(1)机器人未装消毒液且静止时,对水平地面的压强
(2)机器人运动10min行驶的路程
机器人在水平地面匀速运动,所受阻力和牵引力是一对平衡力,大小相等,则机器人的牵引力
牵引力做的功
(3)装满消毒液的质量
消毒液的密度
消毒后机器人对地面减小的压力
消毒液减小的质量
消毒液减小的体积
消毒所用时间
21、茶壶几乎是每家必备的常用器具。学习压强知识后,小淇想对家中的茶壶进行相关研究。她测得茶壶的质量为600g,底面积为,装入适量水后将它放在水平桌面上,测得水的深度如图所示,请你接着她的探究完成如下任务。(,g取)
(1)求水对茶壶底的压强。
(2)若水对茶壶底的压力是茶壶对桌面压力的0.6倍,则茶壶内水的质量为多少?(茶壶壁厚度不计)
【答案】解:(1)水对茶壶底的压强
p=ρgh=1.0×103kg/m3×10N/kg×0.12m=1.2×103Pa
(2)由 可得,水对茶壶底的压力
F水 =pS=1.2×103Pa×100×10 4m2=12N
由题意可知,茶壶对桌面的压力
茶壶的重力
G壶 =m壶 g=0.6kg×10N/kg=6N
因茶壶对桌面的压力等于茶壶和水的重力之和,所以,水的重力
G水 =F壶 G壶 =20N 6N=14N
则水的质量
22、如图所示,一铁桶平放在面积为1m2的水平台面上,铁桶重为20N,桶的底面积为100cm2,往桶里倒入8kg的水。求:(g取10N/kg)
(1)水对桶底的压强;
(2)桶底受到水的压力;
(3)台面受到桶的压强。

【答案】(1)1500Pa;(2)15N;(3)10000Pa
【解析】解:(1)水对杯底的压强
p=ρgh=1.0×103kg/m3×10N/kg×15×10-2m=1500Pa
(2)由可得桶底受到水的压力
F=pS=1500Pa×100×10-4m2=15N
(3)桶里水的重力
G水=m水g=8kg×10N/kg=80N
台面受到桶的压力
F′=G桶+G水=20N+80N=100N
台面受到的压强
【知识点5】连通器的原理及应用
1、关于建造楼房时利用的物理知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砌墙时使用铅垂线,利用了重力的方向是垂直向下的
B. 用一根U形水管来确定等高点,利用了连通器的原理
C. 保温板主要利用了材料硬度大的特点
D. 将瓷砖贴在墙上,利用了分子间存在斥力
【答案】B
【解析】砌墙时使用铅垂线,这是利用了重力的方向始终是竖直向下的,不是垂直向下,当墙体与铅垂线平行时,说明墙体是竖直的,否则说明是倾斜的,故A错误;
U形水管上端开口下端连通,是连通器,当连通器内水不流动时,各连通器的水面相平,故用一根U形水管来确定等高点,是利用了连通器的原理,故B正确;
保温板主要利用隔热效果好,能有效防止热量散失,故C错误;
将瓷砖贴在墙上,利用了分子间存在引力,故D错误。
2、连通器在日常生产和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在下列所示的事例中,不是利用连通器原理工作的是(  )
A.茶壶
B.U 形“反水弯”
C.船闸
D.活塞式抽水机
【答案】D
【解析】上端开口、下端连通的容器叫做连通器;
A、茶壶上端开口、下端连通,是利用连通器的原理工作的,故A不符合题意。
B、回水弯成U形,水不流动时,U形管里的水相平,可以防止下水道里的气味散发出来,属于连通器的应用;故B不符合题意。
C、船闸的闸室可以分别与上游、下游组成连通器,是利用连通器的原理工作的,故C不符合题意;
D、活塞式抽水机是利用大气压来工作的,不是利用连通器原理工作的,故D符合题意;
3、2023年10月10日,湘江长沙综合枢纽船闸运营满11周年,通过船舶622380万艘次,总货运通过量8.23亿吨,大力推动了湖南水运物流的发展。下列与船闸工作原理相同的是(  )
A.拦河大坝
B.活塞式抽水机
C.液体压强计
D.锅炉水位计
【答案】D
【解析】船闸是利用连通器原理工作的。
A.拦河大坝是利用液体压强的特点工作,液体深度越大,压强越大,所以大坝底部建得比上方宽,故A不正确;
B.活塞式抽水机是利用大气压将水压进抽水机的,故B不正确;
C.液体压强计上端有一端不是开口的,不是利用连通器工作的,故C不正确;
D.锅炉的上端开口,下端连通是利用连通器工作的,故D正确。
4、对于下图所涉及的物理知识,分析正确的是(  )
A.在甲图容器中装入同种液体,液体不流动时,各部分的液面高度相同,是因为它们的形状不同
B.乙图用吸管吸饮料,饮料就会上升到嘴中,是因为饮料上方的大气压强变大了
C.丙图往B管中吹气,A管中液柱上升,是因为流体的流速越大,压强越大
D.丁图中蚊子能吸食人血,是因为蚊子的口器尖,即受力面积小,对皮肤的压强大
【答案】D
【解析】在甲图容器中装入同种液体,液体不流动时,各部分的液面高度相同,是因为这是一个连通器,故A错误;
乙图用吸管吸饮料,饮料就会上升到嘴中,是因为饮料上方形成真空,压强变小,故B错误;
丙图往B管中吹气,A管中液柱上升,是因为流体的流速越大,压强越小,故C错误;
丁图中蚊子能吸食人血,根据可知,是因为蚊子的口器尖,即受力面积小,对皮肤的压强大,故D正确。
5、如图为一种可感知天气变化的工艺玻璃瓶,内装适量有色液体。为密闭球体,为上端开口的玻璃管,底部与相连。水平静止放置后可观察管液面从而了解天气变化。关于此工艺玻璃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瓶是连通器
B.若将此瓶从一楼拿到十楼,管液面会下降
C.若在管上端开口处向水平方向吹气,管液面会下降
D.已知晴天大气压比阴雨天高,则晴天时管液面比阴雨天低
【答案】D
【解析】由图可知,该瓶底部连通,但上端没有开口,所以不是连通器,故A错误;
大气压随着高度的增加而减小,若将此瓶从一楼拿到十楼,外界大气压变小,而内部气压不变,所以管液面会上升,故B错误;
若在管上端开口处向水平方向吹气,管上面的空气流速变大,压强变小,而内部气压不变,所以管液面会上升,故C错误;
晴天大气压比阴雨天高,而瓶内的气压不变,且
所以晴天时管液面比阴雨天低,故D正确。
6、(2023·广东模拟)如图中的各种情景的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图:水坝筑成下宽上窄的形状,因为水对水坝的压强随深度增加而减小
B.乙图:人推木箱但没有推动,是因为人推木箱的力小于木箱受到的摩擦力
C.丙图:装满水的水壶放在桌面上,壶嘴和壶身中的液面不在同一高度
D.丁图:金鱼吐出的气泡正在水中上升时,受到水的浮力会逐渐变大
【答案】D
【解析】水坝筑成下宽、上窄的形状,因为水对坝体侧面压强随深度增加而增大,故A错误;
人推木箱但没有推动,处于静止状态,是因为人推木箱的力等于木箱受到的摩擦力,故B错误;
茶壶是利用连通器的原理,故装满水的水壶放在桌面上,壶嘴和壶身中的液面在同一高度,故C错误;
气泡在水中上升过程中,因为水对它的压强越来越小,所以气泡变大,排水体积变大,受到水的浮力变大,故D正确。
7、学习完力学知识后,小明对下列现象分析正确的是(  )

A.图①中消防战士向上匀速爬升中,他增大握力,受到摩擦力不变
B.图②中盆景自动供水装置利用了连通器原理
C.图③中家用天然气灶灶头,天然气不会在进口处泄漏的原因是天然气流速小,压强小于大气压强
D.将图④中装有部分饮料的杯子倒置放在水平桌面上,杯内饮料对杯子底的压强将增大
【答案】A
【解析】消防战对杆的握力增大时,此时受到的重力和摩擦力是一对平衡力,重力不变,摩擦力不变,故A正确;
盆景自动供水装置,蓄水瓶上端密封,不是连通器,故B错误;
进口处天然气流速大,压强小于大气压,天然气和空气在大气压的作用下流向燃烧头,而天然气不会向空气中泄露,故C错误;
由图可知,杯子上粗下细,正放时,杯中饮料的深度较大,根据可知,正放时饮料对杯底的压强较大,即,即杯内饮料对杯子底的压强减小,故D错误。
8、利用下列器材,不能完成的实验是(  )
A.探究压力作用效果与受力面积的关系
B.准确地测量液体压强的大小
C.探究连通器的特点
D.证明大气压强的存在
【答案】B
【解析】探究压力作用效果与受力面积的关系,应控制压力一定,改变受力面积,通过观察海绵的形变程度来完成,因此利用金属块和海绵可以完成实验,故A不符合题意;
利用微小压强计可以探究液体内部压强的规律,但不能准确测量液体压强的大小,故B不能完成实验探究,符合题意;
利用器材可以探究连通器的特点,故C不符合题意;
利用吸盘和测力计可以证明大气压的存在,故D不符合题意。
9、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沙漠中的越野车装有非常大的轮子,这是为了增大压强
B.在连通器里,不管有几种液体,只要液体不流动,各容器中的液面一定是相平的
C.医生打针前在抽取药液时,利用了大气压的作用
D.历史上通过马德堡半球实验第一次测得了大气压的值
【答案】C
【解析】沙漠中的越野车装有非常宽大的轮子,是在压力一定时,通过增大受力面积来减小车对沙子压强,便于行驶,故A错误;
连通器内装有同种液体,液体静止时,液面是相平的,故B错误;
医生将注射器的活塞推下时,将针筒内的空气排出,再向上提起活塞时,针筒内的体积增大,压强减小,药液在外界大气压的作用下被压入针筒内,故C正确;
马德堡半球实验证明了存在大气压,托里拆利实验第一次测得了大气压的值,故D错误。
10、物理学知识在生产、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在图中,用排空气法来收集气体(a图),是利用了不同气体 不同的知识;茶壶(b图)应用了 原理;汽车在行驶过程中驾驶员要系好安全带(c图),主要是为了防止 带来的危害。
【答案】密度 连通器 惯性
【解析】[1]向上排空气法是收集密度比空气大的气体时所采用的一种气体收集方法,是利用了不同气体密度不同的知识。
[2]茶壶(b图)应用了两端开口,壶嘴和壶身底部连通,是连通器。
[3]系安全带是防止紧急刹车时由于惯性对驾驶员造成的伤害。
11、物理学知识在生产、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在图中,用排空气法来收集气体(a图),是利用了不同气体    不同的知识;茶壶(b图)应用了    原理;汽车在行驶过程中驾驶员要系好安全带(c图),主要是为了防止    带来的危害。
【答案】密度;连通器;惯性。
【解析】向上排空气法是收集密度比空气大的气体时所采用的一种气体收集方法,是利用了不同气体密度不同的知识;
茶壶(b图)应用了两端开口,壶嘴和壶身底部连通,是连通器;
系安全带是防止紧急刹车时由于惯性对乘客造成的伤害。
12、仿照示例,将运用的主要物理知识填写在右侧的横线上。
例:电闪雷鸣时,我们总是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光速比声速大。
(1)船闸——   ;
(2)飞机升力的产生——   ;
(3)拦河大坝上窄下宽——   ;
(4)汽车轮胎表面刻有花纹——   。
【答案】(1)连通器原理;(2)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3)液体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4)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来增大摩擦力。
【解析】(1)船闸在工作时,闸室分别与上水游和下游构成连通器,利用了连通器原理。
(2)飞机的机翼通常都做成上面凸起,下面平直的形状,飞机在长长的跑道上加速滑行时,流过机翼上方的空气速度快,流过机翼下方的空气流速慢;机翼上下方所受空气的压力差形成向上的升力。
(3)拦河大坝之所以修成“上窄下宽”的形状,是因为水的压强随深度增加而增大。
(4)汽车轮胎表面刻有花纹,是在压力一定时,通过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来增大摩擦力。
13、如图所示,是一种咖啡壶,其侧面装有一个透明的长直玻璃管,它和咖啡壶构成了一个 ,用以显示壶中液面的高度。当阀门(俗称龙头)打开后,透明的长直玻璃管下端咖啡流动,压强 (选填“增大”或“减小”),所以,玻璃管内咖啡面下降。
【答案】连通器 减小
【解析】[1]由连通器的知识和图可知,透明的长直玻璃管,它和咖啡壶构成了一个连通器。
[2]根据流体压强与流速关系的知识可知,阀门打开时,“透明的长直玻璃管”下端咖啡流动加快,压强减小。
【知识点6】帕斯卡定律及应用
1、被封闭的液体有一个重要特点,即加在被封闭液体上的压强能被液体大小不变地向各个方向传递,这个规律被称为帕斯卡原理。帕斯卡原理是液压机的工作基础,如图是液压机的工作原理图,小活塞的面积S1和大活塞的面积S2(即S1A.p1=p2 F1=F2
B.p1=p2 F1>F2
C.p1=p2 F1D.p1【答案】C
【解析】密闭液体上的压强大小不变的向各个方向传递,利用P=分析密闭液体上受到的压力和面积的关系。
2、如图所示,不属于连通器原理应用的是(  )
A. 茶壶 B. 液压机 C. 船闸 D. 下水道弯管
【答案】B
【解析】A.茶壶是利用连通器原理工作的,故A不符合题意;
B.液压机是根据帕斯卡定律工作的,不是利用的连通器原理,故B符合题意;
C.船闸是利用连通器原理工作的,故C不符合题意;
D.下水道弯管是利用连通器原理工作的,故D不符合题意。
3、下列有关压强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最早测出大气压强值的科学家是帕斯卡
B.骆驼具有宽大的脚掌,可以减小对地面的压力
C.三峡船闸利用连通器的原理,让船只顺利通过大坝
D.塑料吸盘能贴在光滑的墙面上,是因为吸盘对墙面有较大的吸引力
【答案】C
【解析】A.最早测出大气压强值的科学家是托里拆利,故A错误;
B.骆驼具有宽大的脚掌,可以减小对地面的压强,故B错误;
C.三峡船闸利用连通器的原理,故C正确;
D.塑料吸盘能贴在光滑的墙面上,是因为大气压把吸盘压在墙面上,故D错误。
4、关于压强和浮力知识的应用,下列选项中正确的是( )
A.液压机是利用连通器原理工作的
B.水坝的下部总要比上部宽些,以便承受更大的水压
C.潜入水中的潜水艇,潜水越深,所受的浮力就越大
D.用密度计测量不同液体的密度时,它所受到的浮力是不同的
【答案】B
【解析】液压机的工作原理是帕斯卡原理:密闭液体上的压强,能够大小不变地向各个方向传递,在一个小面积的活塞上施加一个很小的力,在另一边的面积大的活塞上就会产生更大的力。故A错误;
因为液体的压强随深度的增大而增大,所以,水坝的下部总要比上部宽些,以便承受更大的水压。故B正确;
浮力的大小跟排开液体的体积和液体的密度有关,跟液体的深度无关.潜入水中的潜水艇,其排开水的体积V排不变,浮力不变,故C错误;
密度计是用来测量液体密度的仪器,它是利用漂浮在液面上的物体受到的浮力等于物体自身重力的原理制成的.故D错误.
5、一台液压机大小活塞半径之比R大:R小=10:1,要在大活塞上产生2×104N的力,那么加在小活塞上的压力应该是( )
A.2×103N B.2×102N C.1×103N D.1×102N
【答案】B
【解析】大、小活塞的面积之比:
s大:s小=πR大2:πR小2=R大2:R小2=(10:1)2=100:1; F1/s小=F2/s大,
在大活塞上能产生的力: F1=F2s小/s大=2×104N/100=2×102N. 【知识点】液体压强
6、活塞A、B的面积如图所示,求:当60N的力作用在活塞A上,活塞B能举起多重的物体?
【答案】1500N.
【解析】根据帕斯卡定理FA/SA=FB/SB 代入得
60N/0.01m =FB/(0.25m ) 解得FB=1500N
7、水压机大小活塞的直径之比为5:1,则大小活塞所受的压强之比为______,压力之比为_____。
【答案】1:1;25:1.
【解析】大小活塞受到的压强相等,所以大、小活塞所受的压强之比为1:1;因为p1=p2=F1/S1=F2/S2; 所以压力之比F2:F1=S2:S1=πR22:πR12=25:1. 【知识点】液体压强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