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坐井观天》第二课时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11《坐井观天》第二课时教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35.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10-27 14:30:2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坐井观天》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读准多音字“哪”,理解“井沿、大话、无边无际”,会写“渴、喝”2个字,积累近义成语“井底之蛙”。
2.分角色朗读课文,读懂、读好小鸟和青蛙的三次对话。
3.知道青蛙和小鸟说法不一致的原因,初步体会课文讲述的道理。
教学重点:
读懂、读好小鸟和青蛙的三次对话。
教学难点:
初步体会故事讲述的道理。
教学过程:
回顾课文,整体感知
导入:小鸟和青蛙之间究竟发生了什么故事?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1.复习生字新词。
2.默读2—7自然段,用“——”画出青蛙说的话,用“~~~”画出小鸟说的话。想想:他们在争论什么?(课后第3题)
青蛙和小鸟在争论——(天到底有多大)。(只作提示,不做要求)
3.故事还得从第1自然段开始,谁来读读第一自然段?(听读口令:别人读,认真听)
4.请你在课文插图中圈出青蛙和小鸟的位置。(相机板贴青蛙和小鸟)。
借助板书和插图,随文认读“井沿”。
井口的边叫“井沿”,碗口的边叫——“碗沿”,小河的边叫———“河沿”(远离“河沿”,避免溺水)。你还知道生活中哪些“沿”?(桌沿、书沿……)
学习课文,角色体验
(一)学习第一次对话
1.同桌分角色朗读第一次对话,并指名一组读。
2.出示第一次对话,指导朗读。
(1)引导关注有“?”的句子怎么读。
引语:看到小鸟气喘吁吁地停在井沿上,青蛙好奇地问-----你从哪儿来呀?(相机点评:你读出了青蛙好奇的心情。)
看到口渴的小鸟,青蛙疑惑地问——你从哪儿来呀?(你读出了青蛙疑惑的心情)
看到满头大汗的小鸟,青蛙不解地问——你从哪儿来呀?(你也读出了青蛙不解的心情)
小结:像这种带有“?”的句子,我们一定要读出好奇、疑惑的心情(出示几句问句?练读)。
这本书是谁的呀? 今天你阅读了吗?
(2)引导学生读好长句,感受“天之大”。
①长远的飞行对于小鸟来说是常事,因此,小鸟平静地说(指名读):“我从天上来,飞了一百多里,口渴了,下来找点儿水喝。”这个句子有点长,孩子们读的时候,有“,”的地方要停顿一下。师领读。
②感受“小鸟飞了一百多里”。
联系生活实际,形象理解“一百多里”有多远(小鸟从龙云学校上空飞到了成都天府广场的上空)。
小鸟在天上飞,飞过了三岔,飞过了地铁站,飞到了成都,小鸟飞了一百多——可见,天真大啊!
明白了青蛙和小鸟此时的心情,让我们再次分角色朗读第一次对话,读出各自的心情吧。(班级分男女角色读,教师读旁白)
青蛙问小鸟:“你从哪儿来呀?”
小鸟回答说:“我从天上来,飞了一百多里,口渴了,下来找点儿水喝。”
(4)比较学习“渴”和“喝”。
①渴 ②喝
小鸟飞了那么远,口( )了,下来找点水( )。
(1)识记:口渴要喝水,喝水要张嘴。
(2)指导书写“喝”和“渴”。
① 提问:请你仔细观察、比较这两个字,书写时有什么相同点,有什么不同点?先自己想一想,再和同桌交流交流。
②教师范写“喝”,边范写边说明笔画位置及书写要点。
③学生练写,教师巡视。
④学生迁移练写“渴”。
拓展思维,学习第二次对话
故事还在继续,请关注句子的标点和人物的心情,小组内分一桌一组,角色朗读第二次对话。
2.指名一组读第二次对话(提醒内容段落位置),提问:青蛙和小鸟在争论什么事情?
青蛙和小鸟在争论——(天到底有多大)。
3.出示两幅图,青蛙眼中的天和小鸟眼中的天。
4.青蛙为什么认为天只有井口那么大?
我们一起来感受:将学习单卷成圆筒,此时,你看到的天花板是什么样子的?(只有筒孔那么大)。
5.就如你们刚刚所见,青蛙看到的天也只有井口那么大,而小鸟说飞了一百多里,青蛙觉得小鸟说的话是在吹牛、说谎,不符合实际,认为小鸟在说“大话”。
引导学生认读“大话”。拓展句子:
小明说自己一分钟就能从学校跑到三岔,真是在夸大话!
小强的爸爸是一名工人,他却说自己的爸爸是老总,真是在夸大话!
(不符合实际的话,吹牛的话就是大话)
青蛙认为小鸟在吹牛,就说(出示):朋友,别说大话了!
6.引导朗读,体会青蛙的心情:(1)青蛙不相信小鸟的话,他说——(指名读)
——天不过井口那么大,还用飞那么远吗?
(相机点评,如:你关注了句子的内容,读出了青蛙怀疑的心情)
小朋友用双手比一比,井口有多大。
青蛙边用手比划边告诉小鸟,他说——(指名读)天不过井口那么大,还用飞那么远吗?(你关注了句子末尾的“?”,读出了青蛙怀疑的心情)
启发:其实青蛙是想说——(自由答,出示)“天不过井口那么大,不用飞那么远。”
(3)青蛙天天坐在井里看天,他坚定地说(全班齐读)
——朋友,别说大话了!天不过井口那么大,还用飞那么远吗?
小结:关注了句子的内容和标点,才能更好地体会人物心情,读出人物的语气。
7.引导学生读懂小鸟的观点。
(1)谈话:小鸟不同意青蛙的观点,说青蛙“弄错”了。(认读“弄错”)。当我们对一件事情不了解时,就会“弄错”。
(2)引导学习“无边无际”。
感受无边无际的天:小鸟每天在空中飞,他飞过了森林、沙漠、大海、草原(图片)。因此,小鸟耐心地告诉青蛙——(指名读句子)“天无边无际,大得很哪!”
图示拓展:无边无际的天空(用手势做动作感受无边无际)
让我们一起配合手势告诉青蛙 “天无边无际,大得很哪!”
(3)区分“哪”的读音,出示句子:这个“哪”字,小朋友们读得真准确,它还可以读作什么呢?试试读下面这两个句子:
你从哪(nǎ)里来呀? (哪里,哪儿,哪个地方)
海水真蓝哪(na)!(啊,呀)
分角色朗读感受:青蛙和小鸟就这样争论着,全班起立,一三组的同学当青蛙,二四组的同学当小鸟,请你们边做动作边读,读出各自的语气,老师读旁白。
青蛙说:“朋友,别说大话了!天不过井口那么大,还用飞那么远吗?”
小鸟说:“你弄错了。天无边无际,大得很哪!”
(三)学习第三次对话
1.为什么青蛙和小鸟得说法不一样呢?我们接着往下看。同桌之间分角色朗读第三次对话,边读边做动作,注意读出各自的语气。
——青蛙笑了,说:“朋友,我天天坐在井里,一抬头就能看见天。我不会弄错的。”
——小鸟也笑了,说:“朋友,你是弄错了。不信,你跳出井来看一看吧。”
同桌讨论:青蛙和小鸟的说法为什么不一样?
相机总结:是呀,因为他们的生活环境不同,青蛙长年累月生活在井里,只能通过井口看到天,他看到的天就只有井口那么大。而小鸟生活在外面的世界,看到的是无边无际的天。
从这个故事中,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我们要多学习,多看看外面的世界,现在,人们常用“坐井观天”来指见识少,目光短浅的人。
课后延申,拓展思维
听了小鸟的话,青蛙半信半疑地跳出了井口,他会看到什么?又会说些什么呢?请你继续创编对话吧。
青蛙跳出井口后,他看到了 ,看到了 ,他不好意思地说:“ 。”小鸟说:“
。”
填一填,把故事补充完成。(巩固会写字)
和大人一起读故事《井底之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