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生活中的水溶液(第2课时)(课件 22张ppt+视频+课后检测卷+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4.2生活中的水溶液(第2课时)(课件 22张ppt+视频+课后检测卷+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3.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5-10-27 23:25:25

文档简介

(共22张PPT)
浙教版八年级上册
第2节 生活中的水溶液(2)
第4章 水与人类
引入新课
1、溶液由 和 组成,溶液具有 、 的特点。
2、被溶解的物质称为 ,它可以是 、 、
。能溶解其他物质的物质称为 ; 是常见的溶剂。
3、浊液包括 和 , 是小液滴分散到液体里形成的混合物。 是固体小颗粒悬浮在液体里形成的混合物。
4、取用少量液体一般使用 ,取用少量粉末状或细小颗粒状固体一般用 ,取用块状或大颗粒状固体一般用 。
溶质
溶剂
均一
稳定
溶质
固体
液体
气体
溶剂

悬浊液
乳浊液
悬浊液
乳浊液
滴管
药匙或纸槽
镊子
新课教学
我们已经知道蔗糖能溶解在水中。那么在一杯水中,蔗糖能否无限地溶解?
新课教学
1.取一只烧杯,加入20mL的水,取1药匙蔗糖放入烧杯,用玻璃棒充分搅拌,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
蔗糖全部溶解在水中
实验现象:
2.继续不断加入蔗糖并充分搅拌,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
实验现象:
蔗糖会在水中逐渐溶解,但加入蔗糖到一定质量时,
蔗糖不再溶解而沉积在杯底。
新课教学
从实验可知,一定量的水中能溶解的蔗糖是有限度的。
其它物质能够溶解的量是否也是有限度的?
在一定的条件下,很多物质能够溶解的量是有限度的。
更多的实验表明:
物质的溶解性:
一种物质溶解在另一种物质中的能力
溶解性是物质在形成溶液时的一种物理性质。
新课教学
一定条件下,物质能够溶解的数量是有限的。这里的“一定条件”是指什么?你的依据是什么?
①一定温度:
根据生活经验可知,质量相同的冷水和热水,热水溶解的蔗糖比冷水溶解的多;
②一定量的溶剂:
根据生活经验可知,一大桶水比一小碗水溶解的蔗糖要多。
③溶质的性质:
相同质量的水,能溶解的蔗糖比植物油质量多;
④溶剂的性质:
相同质量的碘,在水中不易溶解,但在酒精中更易溶解。
……
新课教学
物质的溶解能力与温度、溶剂的质量、溶质的性质、溶剂的性质等因素有关?
是否说明:
探究:影响固体物质溶解性的因素
1.提出问题。
影响固体物质溶解性的因素有哪些
2.建立猜想。
(1)固体物质溶解性可能与溶质的种类有关;
(2)固体物质溶解性可能与溶剂的种类有关;
(3)固体物质溶解性可能与温度有关。
新课教学
多个变量研究的基本方法:
有多个变量时,怎么研究?
控制变量法
无关变量:
自变量:
实验者主动操纵、改变的因素或条件
自变量就是要改变的量
实验中除自变量外,所有可能影响因变量结果的变量
无关变量就是要努力控制住不变的量
因变量:
随着自变量的变化而被动测量、观察的变化因素
因变量就是要测量记录的结果
新课教学
3.设计方案。
根据不同的猜想,设计不同的验证方案。
要验证猜想3(温度),怎么设计实验?
自变量:
分析:
水的温度
因变量:
物质溶解性
无关变量:
溶质、溶剂的种类、水的质量
控制变量的具体方法:
控制溶质和溶剂的种类,数量不变,改变温度,比较一定量的溶剂中最多能溶解的溶质质量
新课教学
具体方案设计如下
新课教学
请参考上述方案,设计出另外两个猜想的验证方案。
1
溶质的种类
溶剂的种类、温度
物质的溶解性
控制溶剂种类、温度不变,改变溶质种类,比较一定量的溶剂中最多能溶解溶质的多少。
取三支试管,分别加入食盐、蔗糖和氢氧化钙各1g,再用量筒各量取5mL水,加入三支试管中。振荡片刻,静置,观察物质的溶解情况。
静置后观察到蔗糖、食盐全部溶解,氢氧化钙几乎不溶解,有很多固体剩余;说明不同物质在同种溶剂中的溶解性不同。
新课教学
小组讨论,完成猜想2的验证方案。
2
新课教学
4.进行实验。
根据验证方案,开展小组活动。
5.得出结论。
通过探究,得出的结论是什么?
影响固体物质溶解性的因素:
物质的溶解性与溶质的种类、溶剂的种类及温度等有关
溶质的种类:
不同的溶质在同一溶剂中的溶解性不同
例如蔗糖可以溶解在水中,而碘却不能溶解在水中
新课教学
溶剂的种类:
同一种溶质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性不同
例如碘几乎不溶于水,但是能溶解在酒精中
一定量的溶剂中,温度越高时,同种溶质的溶解性越大
温度:
新课教学
视频: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
新课教学
打开可乐盖时我们会看到有气体冒出,而且夏天比冬天现象明显;
这说明气体的溶解能力与什么有关?
现象:
炎热的夏天鱼儿纷纷冒出水面。这是为什么?
说明水中溶解的氧气减少了
气体溶解度受压强和温度影响。
②温度越高,气体溶解度越小
①压强越大,气体溶解度越大
新课教学
视频:压强对气体溶解性的影响
当堂检测
1、为了探究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设计了如表所示的实验方案.该实验 无法探究的因素是(  )
实验序号 溶质 溶剂 温度
A. 溶质种类 B. 溶剂种类
C. 溶液温度 D. 颗粒粗细
实验序号 溶质 溶剂 温度
1 蔗糖 水 20℃
2 蔗糖 水 40℃
3 食盐 水 40℃
4 食盐 植物油 40℃
D
当堂检测
2、下列对物质的溶解性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
A.物质的溶解性有强也有弱,强弱不同
B.在一定条件下,一定量的水中,物质不能无限地溶解
C.溶解性大小只跟物质的性质有关,跟其他因素无关
D.物质的溶解性是指一种物质在另一种物质中的溶解能力
C
3、下列生活中的现象,与物质溶解性无关的是( )
A.揭开啤酒瓶盖,有大量气泡溢出
B.盛石灰水的瓶口有一层白膜
C.烧开水时,沸腾前有大量气泡
D.咸菜长期放置在空气中,表面有一层“白霜”
B
当堂检测
4、小江探究了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后。小江还认为:溶剂的多少也会影响物质溶解性。于是他进行相应的探究,请完成下列实验设计和问题交流。
【实验设计】
【问题交流】
(1)请你从控制变量角度优化步骤② 。
(2)完善步骤④: 。
(3)多次重复实验后,小江发现A、B两组在相同的条件下每10克水 基本相同,于是得出结论:溶剂的多少不会影响物质溶解性。
水的温度相同
称量剩余食盐的质量
最多溶解食盐的质量
板书设计
4.2 生活中的水溶液(2)
溶质在溶剂中的溶解能力
在一定的条件下,很多物质能够溶解的量是有限度的。
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
物质的溶解性
温度
溶质的性质
溶剂的性质等
布置作业
1、复习本节课所学的主要内容;
2、完成作业本中相应练习;
3、预习“三、物质的溶解度”相关内容。4.2生活中的水溶液(2)课后检测
班级 姓名
1.往一杯水中加了一勺蔗糖,搅拌后发现蔗糖全部溶解;在相同条件下食盐却不能全部溶解。这说明物质的溶解能力与某个因素有关,该因素是(  )
A.温度高低 B.物质本身的性质
C.水的多少 D.时间的长短
2.为了探究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设计了如表所示的实验方案.该实验 无法探究的因素是(  )
实验序号 溶质 溶剂 温度
实验序号 溶质 溶剂 温度
1 蔗糖 水 20℃
2 蔗糖 水 40℃
3 食盐 水 40℃
4 食盐 植物油 40℃
A.溶质种类 B.溶剂种类 C.溶液温度 D.颗粒粗细
3.下列关于物质溶解性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物质的溶解能力与温度等环境条件有关
B. 温度越高,所有物质的溶解能力都越强
C. 在相同条件下,不同物质的溶解能力不同
D. 有些物质在水中不能溶解,却可以溶解在其他物质中。
4.打开啤酒瓶盖时,你会发现啤酒会自动喷出,喝了啤酒后又常常会打嗝,这说明气体溶解性与外界的压强和温度有关,下列关于气体溶解度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压强减少,气体溶解度增大
B. 压强减小,气体溶解度减小
C. 温度升高,气体溶解度减小
D. 温度降低,气体溶解度增大
5.植物油不能溶解在水中,却可以溶解在香蕉水中,由此说明 (   )
A.香蕉水的溶解能力比水强
B.水的溶解能力比香蕉水差
C.一切物质都能溶解在香蕉水中
D.同一种物质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能力不同
6.下列生活中的现象,与物质溶解性无关的是( )
A.揭开啤酒瓶盖,有大量气泡溢出
B.盛石灰水的瓶口有一层白膜
C.烧开水时,沸腾前有大量气泡
D.咸菜长期放置在空气中,表面有一层“白霜”
7.在进行食盐、蔗糖和淀粉溶解性比较的实验时,不需要控制的条件是( )
A.溶质颗粒大小 B.溶剂的温度 C.溶剂的种类 D.溶剂的质量
8.在进行硝酸钾与氯化钠溶解性比较的实验时,下列条件必须控制的是( )
①温度 ②溶质颗粒大小 ③溶质质量
④溶剂质量 ⑤溶剂种类
A.①② B.①④⑤
C.②③④ D.①⑤
9.下列实验能比较出食盐和白糖的溶解性的是(  )
A.向盛有25g冷水的两个烧杯中,分别加入1g食盐、1g白糖,两者全部溶解
B.向盛有25g冷水的烧杯中加入10 g食盐,食盐没有完全溶解;向盛有25g热水的烧杯中加入10 g白糖,白糖完全溶解.
C.向盛有25g冷水的两个烧杯中,分别加入10g食盐、10g白糖;食盐没有完全溶解,白糖完全溶解
D.向盛有25g冷水的两个烧杯中,分别加入10g食盐、5g白糖,食盐没有完全溶解;白糖完全溶解
10.常温下进行下列各组对比实验,说法正确的是(  )
A.对比实验①和②,可研究相同溶质在不同溶剂里的溶解性
B.对比实验①和③,可研究不同溶质在相同溶剂里的溶解性
C.对比实验②和④,可研究不同溶质在相同溶剂里的溶解性
D.对比实验③和④,可研究相同溶质在不同溶剂里的溶解性
11.小江探究了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后。小江还认为:溶剂的多少也会影响物质溶解性。于是他进行相应的探究,请完成下列实验设计和问题交流。
【实验设计】
【问题交流】
(1)请你从控制变量角度优化步骤②:

(2)完善步骤④: 。
(3)多次重复实验后,小江发现A、B两组在相同的条件下每10克水 基本相同,于是得出结论:溶剂的多少不会影响物质溶解性。
参考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B D B A D B A B C D
向A烧杯倒入20克20℃的水,向B烧杯倒入60克20℃的水;(水的温度相同 );称量剩余食盐的质量 ;最多溶解食盐质量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