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下17.短文两篇 同步练习(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七下17.短文两篇 同步练习(含解析)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30.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10-27 15:08:0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短文两篇同步练习
1. 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 德馨(xīn) 苔痕(tái)
B. 案牍(dú) 甚蕃(fán)
C. 淤泥(yū) 隐逸(yì)
D. 鲜有闻(xiān) 亵玩(xiè)
2.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这)
B. 谈笑有鸿儒(大)
C.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亲近而不庄重)
D. 陶后鲜有闻(新鲜)
3. 下列句子中“之”字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A. 水陆草木之花
B.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C. 花之隐逸者也
D. 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4. 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 略无阙处
B. 左手倚一衡木
C. 可爱者甚蕃
D. 蝉则千转不穷
5. 下列句子翻译有误的一项是( )
A.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苔痕蔓延到台阶上,使台阶都绿了;草色映入竹帘,使室内染上青色。
B.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没有世俗的乐曲扰乱心境,没有官府的公文使身体劳累。
C.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我唯独喜爱莲花从淤泥中长出却不被沾染,经过清水洗涤却不显得妖艳。
D. 菊之爱,陶后鲜有闻。——对于菊花的喜爱,在陶渊明以后很少有听说了。
6. 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陋室铭》的作者是刘禹锡,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有“诗豪”之称。
B. “铭”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诫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
C. 《爱莲说》的作者是周敦颐,南宋哲学家,理学派开山鼻祖。
D. “说”是古代一种议论性的文体,大多是就一事、一物或一种现象抒发作者的感想。
7. 下列句子中运用的修辞手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B.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C.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D.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8. 下列对《陋室铭》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 文章开篇以山水起兴,引出“陋室”,点明“德馨”是陋室不陋的关键。
B. 文中描写陋室环境清幽、交往人物高雅、日常生活悠闲,体现了陋室主人的高尚情操。
C.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表现了陋室主人对官场生活的厌恶。
D. 文章结尾引用孔子的话,意在表明只要环境清幽,即使是陋室也不觉得简陋。
9. 下列对《爱莲说》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 文章以菊花和牡丹作衬托,突出莲花的高洁品质。
B.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是全文的核心句,概括了莲花的品格。
C. 作者对菊花持否定态度,因为它是“隐逸者”,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
D. 文章借赞美莲花,表达了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
10. 默写填空。
(1)《陋室铭》中描写陋室环境的句子是: , 。
(2)《爱莲说》中表现莲花正直品质的句子是: , 。
11. 课内阅读
阅读《陋室铭》,完成下列各题。
陋室铭
刘禹锡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①有仙则名( ) ②惟吾德馨( )
③谈笑有鸿儒( ) ④无案牍之劳形( )
(2)翻译下列句子。
①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②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3)文章从哪几个方面描写陋室不陋?请简要概括。
(4)作者在文中引用孔子的话“何陋之有”有什么作用?
12. 课外阅读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习惯说
刘蓉
蓉少时,读书养晦堂之西偏一室。俯而读仰而思思有弗得辄起绕室以旋。室有洼,径尺,浸淫日广。每履之,足若踬焉。既久而遂安之。
一日,父来室中,顾而笑曰:“一室之不治,何以天下家国为?”命童子取土平之。后蓉复履其地,蹶然以惊,如土忽隆起者;俯视,地坦然,则既平矣。已而复然,又久而后安之。
噫!习之中人甚矣哉!足之履平地,而不与洼适也;及其久,则洼者若平;至使久而即乎其故,则反窒焉而不宁。故君子之学,贵乎慎始。
(选自《养晦堂文诗集》)
【注释】①养晦堂:刘蓉居室名。②浸淫:渐渐扩展。③踬:绊倒。④中:影响。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俯而读/仰而思/思有弗得/辄起绕室以旋
B. 俯而读/仰而思思/有弗得辄起/绕室以旋
C. 俯而读仰而思/思有弗得辄起/绕室以旋
D. 俯而读仰而思/思有弗得/辄起绕室以旋
(2)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①每履之( ) ②父来室中,顾而笑曰( )
③命童子取土平之( ) ④故君子之学( )
(3)翻译下列句子。
①一室之不治,何以天下家国为?
②习之中人甚矣哉!
(4)本文通过刘蓉的经历,说明了什么道理?(用原文语句回答)
13. 微写作
请以“我喜爱的一种植物”为话题,写一段不少于150字的文字。要求:抓住植物的特征,表达自己的情感或感悟,可借鉴《爱莲说》托物言志的写法。
试题解析
1. D 解析:“鲜有闻”的“鲜”应读“xiǎn”,意为“少”。
2. D 解析:“陶后鲜有闻”的“鲜”解释为“少”,而非“新鲜”。
3. B 解析:A、C、D项中的“之”均为结构助词“的”;B项中的“之”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无实义。
4. C 解析:A项“阙”通“缺”,缺口;B项“衡”通“横”,与“竖”相对;D项“转”通“啭”,鸟鸣声,这里指蝉鸣;C项无通假字。
5. 无错误选项 解析:四项翻译均准确无误。
6. C 解析:周敦颐是北宋哲学家,并非南宋。
7. D 解析:A、B、C项均运用对偶修辞;D项运用排比和比喻修辞。
8. D 解析:文章结尾引用孔子的话,意在强调“德馨”则陋室不陋,而非“环境清幽”。
9. C 解析:作者对菊花并非持否定态度,而是以菊花的隐逸衬托莲花的高洁,表达对不同人生态度的客观看待。
10. (1)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2)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11. (1)①出名,有名 ②能散布很远的香气,这里指德行美好 ③大 ④指官府文书
(2)①这是简陋的屋舍,只因我(住屋的人)的品德好(就不感到简陋了)。②没有世俗的乐曲扰乱心境,没有官府的公文使身体劳累。
(3)三个方面:①环境清幽(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②交往人物高雅(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③日常生活悠闲(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4)引用孔子的话,既是对“陋室不陋”的有力总结,又呼应开头的“德馨”,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和权威性,点明了文章主旨。
12. (1)A 解析:根据句意断句,“俯而读”“仰而思”为并列动作,应断开;“思有弗得”表达完整意思,其后断开,故选A。
(2)①踩,踏 ②看 ③填平 ④所以,因此
(3)①一间屋子都治理不好,凭什么治理天下和国家呢?②习惯对人的影响太大了!
(4)故君子之学,贵乎慎始。
13. 示例:我喜爱梅花。寒冬腊月,百花凋零,唯有梅花傲然挺立在风雪之中。它的枝干虬曲苍劲,花瓣洁白如雪,却带着一丝淡淡的粉红,清雅脱俗。梅花不与百花争艳,在最寒冷的时节绽放,散发着沁人心脾的清香。它象征着坚韧不拔、不屈不挠的精神。正如《爱莲说》中莲花象征君子,梅花在我心中是勇者的化身。它教会我在困境中不低头,在逆境中保持坚强。我爱梅花,爱它的风骨,更爱它所代表的精神品质。
解析:这段文字抓住梅花“寒冬绽放、枝干苍劲、花香清雅”的特征,借鉴托物言志的写法,将梅花与坚韧不拔的精神联系起来,表达了对梅花的喜爱和对其精神的赞美,符合题目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