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8课 辛亥革命导学案(word版+ppt)+同步练习 (4份打包)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8课 辛亥革命导学案(word版+ppt)+同步练习 (4份打包)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873.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6-09-11 20:59:54

文档简介

第8课 辛亥革命
1.列举孙中山的主要革命活动,复述兴中会、中国同盟会的成立。了解同盟会的革命纲领及三民主义,并说明纲领和三民主义之间的对应关系。
2复述武昌起义的过程,归纳辛亥革命的性质和历史意义。
3.认识到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伟大的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从而激发爱国主义情感和不断进取的思想意识。
4.重点:中国同盟会的建立及其纲领;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1.孙中山创建革命党
(1)兴中会
①时间: 1894 年。②地点: 檀香山 。③领导人: 孙中山 。?
(2)中国同盟会
时间
1905年
地点
日本东京
总理
孙中山
纲领
推翻 清朝统治 ,废除 君主专制 ,建立 民主共和国 ,改革 土地制度 (即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权)?
影响
大大推动了全国的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运动?
(3)三民主义
①提出:孙中山在 《民报》 发刊词中,把同盟会的革命纲领阐发为“三民主义”。?
②内容: “民族”  “民权”  “民生” 三大主义。?
③地位:是孙中山领导 辛亥革命 的指导思想。?
同盟会革命纲领和三民主义的对应关系
2.武昌起义
 1911 年10月10日,革命党人在 湖北武昌 发动起义,一个多月时间,全国十几个省宣布独立。?
【小贴士】这次革命发生在1911年(即旧历辛亥年),所以历史上把这次革命称为“辛亥革命”。
3.中华民国成立:1911年12月, 孙中山 被选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1912 年元旦,在 南京 宣誓就职,宣告中华民国成立。?
4.历史意义:辛亥革命推翻了 清朝 的统治,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 封建帝制 ,使 民主共和 观念深入人心。?
5.结局:辛亥革命的果实被北洋军阀的首领 袁世凯 窃取,他建立起 北洋军阀 的统治。?
1.各小组就小组成员在“问题生成”中的疑问展开讨论,并共同解决。
2.探究下列问题,以小组确定的形式进行展示。
【探究问题一】同盟会的政治纲领与三民主义有何联系?
①三民主义是孙中山对同盟会政治纲领的进一步阐述与概括,也是同盟会政治纲领的另一种表达方式,二者并无原则和实质上的区别。②“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即民族主义,“建立民国”即民权主义,“平均地权”即民生主义。③在三民主义中,民权主义是核心,是革命派的政治思想,即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民族主义是民权主义的前提,只有推翻清朝专制统治,取得民族独立,才有可能实现民权主义。民生主义是对民权主义的补充和发展。
【探究问题二】有人说:“辛亥革命有成功的一面,也有失败的一面。”你同意这种观点吗?为什么?
同意这种观点。说辛亥革命有成功的一面,是因为:①辛亥革命是一次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②它结束了清王朝的统治,赶跑了皇帝,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③辛亥革命后,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民主共和成为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
说辛亥革命有失败的一面,是因为:①代表地主、买办资产阶级利益的袁世凯窃取了政权,建立起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②这次革命没有改变中国的性质,中国仍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3.对本课内容仍存有的疑问,由老师引导学生共同探究解决。
见《导学测评》P10
课件10张PPT。第二单元近代化的探索第8 课时辛亥革命复述武昌起义的过程,归纳辛亥革命的性质和历史意义。1.2.列举孙中山的主要革命活动,复述兴中会、中国同盟会的成立。了解同盟会的革命纲领及三民主义,并说明纲领和三民主义之间的对应关系。认识到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伟大的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从而激发爱国主义情感和不断进取的思想意识。3.重点:中国同盟会的建立及其纲领;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4.1. (1)兴中会
①时间:   年。②地点:   。③领导人:   。?
孙中山创建革命党(2)中国同盟会1894檀香山孙中山清朝统治君主专制民主共和国土地制度资产阶级民主革命(3)三民主义
①提出:孙中山在   发刊词中,把同盟会的革命纲领阐发为“三民主义”。?②内容:   三大主义。?③地位:是孙中山领导   的指导思想。?同盟会革命纲领和三民主义的对应关系
《民报》“民族”  “民权”  “民生”辛亥革命 武昌起义
   年10月10日,革命党人在   发动起义,一个多月时间,全国十几个省宣布独立。? 中华民国成立:1911年12月,   被选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年元旦,在   宣誓就职,宣告中华民国成立。? 历史意义:辛亥革命推翻了   的统治,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   ,使   观念深入人心。?2.3.4.1911孙中山1912清朝封建帝制民主共和南京湖北武昌结局:辛亥革命的果实被北洋军阀的首领
   窃取,他建立起   的统治。?5.1.各小组就小组成员在“问题生成”中的疑问展开讨论,并共同解决。袁世凯北洋军阀探究下列问题,以小组确定的形式进行展示。2.同盟会的政治纲领与三民主义有何联系?答案①三民主义是孙中山对同盟会政治纲领的进一步阐述与概括,也是同盟会政治纲领的另一种表达方式,二者并无原则和实质上的区别。②“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即民族主义,“建立民国”即民权主义,“平均地权”即民生主义。③在三民主义中,民权主义是核心,是革命派的政治思想,即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民族主义是民权主义的前提,只有推翻清朝专制统治,取得民族独立,才有可能实现民权主义。民生主义是对民权主义的补充和发展。
?同意这种观点。说辛亥革命有成功的一面,是因为:①辛亥革命是一次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②它结束了清王朝的统治,赶跑了皇帝,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③辛亥革命后,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民主共和成为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
说辛亥革命有失败的一面,是因为:①代表地主、买办资产阶级利益的袁世凯窃取了政权,建立起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②这次革命没有改变中国的性质,中国仍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有人说:“辛亥革命有成功的一面,也有失败的一面。”你同意这种观点吗?为什么?答案3.对本课内容仍存有的疑问,由老师引导学生共同探究解决。
辛亥革命
一、选择题
1.1911年10月15日,法国报刊刊载了一篇关于中国的新闻报道。题目是《中国的革命,崛起的国家》,其中图片有剃头店铺、起义者和武昌风光鸟瞰等。报道中的“中国革命”指的是( )
A.戊戌变法??? B.辛亥革命??? C.北伐战争??? D.解放战争
2.孙中山将同盟会纲领阐述为“民族、民权、民生”的三民主义。以下最能体现“民生主义”的一项是( )
A、驱除鞑虏 B、恢复中华 C、创立民国 D、平均地权
3.辛亥革命后,译著《平民政治》立即更名为《共和政治》;《国粹学报》改名为《共和杂志》后畅销不衰。这反映了当时( )
A. 书籍报刊出现更名热潮 B. 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C. 宣传共和报刊大量创办 D. 封建主义退出历史舞台
4.中国近代史上救亡图存的探索都以思想传播为先导,下列搭配不正确的是( )
A.维新思想—戊戌变法 B.“民主”“科学”--新文化运动
C.三民主义--北伐战争 D.马克思主义--中国共产党诞生
5.革命家的胸怀和奋斗目标对革命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右边材料出自( )
A.孙中山
B.黄兴
C.严复
D.康有为
6.有人认为,从洋务运动到戊戌变法是中国近代化探索中的“量变”,而辛亥革命则是一次“巨变”。“巨变”是指辛亥革命( )
A.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 B.促进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C.推翻了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 D.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
7.一位历史知名人士曾说过:“从前皇帝自称为天子,如果有人说皇帝是强盗,可以打倒,别人一定把他看作疯子。孙中山就曾经是一个被人家看作是疯子的人。相反在 以后,如果有人想做皇帝或者拥护别人做皇帝,一定也被看作疯子,”横线处所说的应该是( )
A.维新变法 B.洋务运动 C.辛亥革命 D.新文化运动
8.下列不属于三民主义内容的是( )
A.民族主义 B.民权主义 C.民生主义 D.民主主义
9.“武汉义旗天下应,推翻专制共和兴”。该事件( )
①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②是中国近代化的起步 ③推翻了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在中国的统治 ④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 ③④
10.1903年,在美国檀香山的一次集会中,演讲者提出“我们必须倾覆满洲政府,建设民国”。据此推断演讲者是( )
A.林则徐 B.严复
C.孙中山 D.陈独秀
二、非选择题
1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革命把自古以来神圣不可侵犯的天子打倒了 ,人们的思想犮生了很大变化。人们之间不许称“大老爷”“老爷”“大人”,而改称为“先生”“君”“同志”等,不许府署官员坐轿。有的从前颓废的青年向亲人表示:“中国革命成功了,我要做一个新中国的新人。”
——改编自人教版高中教材《历史(选修4)》
(1)材枓反映出人们的思想观念生了什么变化?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2)你认为材料中“中国革命命成功了”的观点对吗?请说明理由。
参考答案
一、BDBCA DCDCC
二、11. (1)变化:民主、平等意识增强。(意思相近即可)原因:辛亥革命》
(2)现点:不对;理由:辛亥革命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或:对;辛亥革命推翻了淸朝统治,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的观念 深入人心)。(意思相近即可;只写观点,不阐述理由不绐分)

辛亥革命
一、选择题:
1.1894年孙中山在檀香山组织的革命团体是( )
A.同盟会 B.兴中会
C.强学会 D.保国会
2.中华民国成立于( )
A.北京 B.南京
C.日本东京 D.上海
3.中国同盟会的成立( )
A.标志着中国的资产阶级革命已经取得了成功
B.大大地推动了全国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
C.标志着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政权建立
D.标志着中国封建地主阶级统治的终结
4.孙中山的“三民主义”中不包括( )
A.民族 B.民主
C.民生 D.民权
5.你判断武昌起义的主力是( )
A.工人 B.学生
C.军人 D.农民
6.下列对辛亥革命的伟大历史意义的评价,不正确的是( )
A.推翻了清朝的封建统治
B.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
C.确立了资本主义制度
D.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7.袁世凯之所以能够窃取辛亥革命的果实,因为支持他的势力有( )
①清政府 ②帝国主义 ③北洋军队 ④混入革命政权的立宪派和旧官僚 ⑤孙中山为首的革命派
A.①②③④⑤ B.②③④⑤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8.在帝国主义眼里,袁世凯的价值体现在( )
A.他是诚实守信、值得信赖的朋友
B.他是富有政治经验、军权在握的盟友
C.他是帝国主义在中国进行统治的最合适的工具
D.他是一个白手起家、令人钦佩的政界英雄
二、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9.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1 今者中国以千年专制之毒而不解,异族残之,外邦逼之,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殆可须臾缓。而民生主义欧、美所虑积重难返者,中国独受病未深而去之易……吾国治民生主义,发达最先,睹其祸害于未萌,诚可举政治革命、社会革命毕其功于一役。
——孙中山《民报·发刊词》
材料2 我们革命的目的,是为中国谋幸福,因不愿少数满洲人专制,故要民族革命;不愿君主一人专制,故要政治革命;不愿少数富人专制,故要社会革命。
——孙中山
请回答:
(1)结合材料1的内容,介绍孙中山对实现三民主义的基本思路。
(2)孙中山提出的民族革命的含义是什么?他所指的“民族”是哪一民族?
(3)结合两段材料,说明“民权革命”的内容是什么?主张这些革命的根本目的是什么?
(4)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在《同盟会革命纲领》中是用哪十六个字概括的?
10.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1 吾等对于袁世凯深加敬爱,愿此次革命之效果得有完全巩固之政府,与各外国公平交际,并保全内地治安之美满情形,使在中国之商务进步。此种政府,吾等将于外交上竭力相助。”
——1911年11月15日英国外交部致驻华大使电文
材料2 袁世凯得到孙中山的保证以后,威逼清帝退位。1912年2月12日,宣统帝下诏退位。第二天,袁世凯通电赞成共和。1912年3月,袁世凯在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请回答:
(1)材料1中的“此次革命”指的是什么历史事件?当时的“治安”不“美满”吗?
(2)“吾等”对袁世凯“深加敬爱”的原因是什么?“于外交上竭力相助”的目的何在?
(3)袁世凯得到了孙中山的什么保证?
(4)从材料2中找出有关辛亥革命成功和不成功的两方面的信息。
参考答案:
一、1.B 2.B 3.B 4.B 5.C 6.C 7.C 8.C
二、9.(1)先推动民生革命成功,带动政治、社会革命一举成功。(2)推翻满族政权的封建专制统治。汉族。(3)民权革命的内容是建立民主共和的国家;目的在于“为中国谋幸福”。④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权。
10.(1)辛亥革命。所指不符合帝国主义的统治秩序。(2)袁世凯掌握着控制局势的力量,利用袁世凯维护英国的在华利益。(3)如果清帝退位,袁世凯赞成共和,就保举他做临时大总统。(4)清帝退位,结束了在中国延续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但是,革命成果被反动的北洋军阀窃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