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九年级(上)课堂同步练习:第二章 第5节 物质的转化(第2课时)

文档属性

名称 浙教版九年级(上)课堂同步练习:第二章 第5节 物质的转化(第2课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23.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16-09-11 19:31:4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5节 物质的转化(第2课时)
金属的冶炼
1.冶炼原理:
金属冶炼主要是指将____________转化为________的过程。在金属氧化物中加入________,夺取金属氧化物中的氧,从而使其还原成金属单质。
2.常用还原剂和常见还原反应:
常见还原剂有:碳、一氧化碳和氢气。
(1)木炭和氧化铜粉末在高温下的反应:
C+2CuO______________
(2)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
3CO+Fe2O3______________
氢气还原氧化铜实验:
现象:黑色粉末逐渐变为________,试管口有______生成。
操作步骤:通—点—撤—通。
A组 基础训练
1.氢气、一氧化碳、碳粉都分别与黑色的氧化铜反应,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氢气、一氧化碳、碳粉都发生了氧化反应
B.都属于置换反应
C.反应都要加热
D.反应最终都有红色物质生成
2.在氢气还原氧化铜的反应中,进行如下操作:①加热;②停止加热;③通入氢气;④停止通氢气。下列操作顺序正确的是(  )
A.③①②④
B.③①④②
C.①③②④
D.①③④②
3.下列物质中,在加热或高温条件下不能还原氧化铁的是(  )
A.氢气
B.木炭
C.二氧化碳
D.一氧化碳
4.在冶炼钢铁过程中发生的一个主要反应是:3CO+Fe2O33CO2+2Fe。关于这个反应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
A.反应需在高温的条件下进行
B.CO发生了氧化反应
C.Fe2O3是氧化剂
D.这个反应既是氧化还原反应又是置换反应
第5题图
5.进行如图实验,加热一段时间后,可观察到有红色物质出现,说明氢气具有(  )
A.还原性
B.可燃性
C.氧化性
D.助燃性
6.由下列实验现象可知,黑色粉末是(  )
黑色粉末
A.CuO
B.C
C.CuO和C
D.Fe2O3和C
7.(南通中考)下面是摘录了某些同学实验记录本中的有关实验现象描述的一部分内容,其中正确的是(  )
A.将带有铜绿的铜丝在酒精灯火焰上灼烧,铜丝表面变黑
B.镁带在空气中点燃,发出耀眼的白光,同时生成氧化镁
C.点燃一氧化碳气体,看到蓝紫色火焰,同时放出热量
D.氢气还原氧化铜的实验,可以看到有铜生成
第8题图
8.下列叙述中不符合右图实验设计意图的是(  )
A.说明CO具有还原性
B.说明生成物CO2的密度比空气大
C.说明CO和CuO的反应需要加热
D.可以防止有毒的CO气体对空气的污染,同时又可以充分利用能源
9.如图甲是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的实验装置。
( http: / / www.21cnjy.com )从保护环境角度看,下图甲存在的缺陷是尾气中的一氧化碳未进行处理。为此,某同学设计了多种解决方法。你认为不可取的是(  )
第9题图
A.将尾气点燃后排放到空气中
B.通过图乙装置将尾气收集于广口瓶中
C.将尾气通过浓氢氧化钠溶液
D.排净装置内氧气后,将尾气与原CO入口连通循环利用
10.(大庆中考模拟)钛(Ti)具有硬度大
( http: / / www.21cnjy.com )、密度小、熔点高、抗腐蚀性等优良性能,被誉为“未来金属”。钛铁矿石的主要成分是钛酸亚铁(FeTiO3)。冶炼金属钛时,主要发生以下两个反应:①2FeTiO3+6C+7Cl22X+2TiCl4+6CO,②TiCl4+2MgTi+2MgCl2,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钛酸亚铁中Ti显+3价
B.①式中“X”的化学式为FeCl2
C.冶炼得到的单质Ti的质量与2FeTiO3中Ti中Ti元素的质量相等
D.反应②需在氩气环境中进行,这里氩气作催化剂
第11题图
11.如图是实验室用氢气还原氧化铜实验的示意图。
(1)实验开始时,应该向试
( http: / / www.21cnjy.com )管中先通一会儿氢气,再用酒精灯给试管加热,这是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反应完成时,应先__________________,等试管冷却后再____________,这是为了________________。
(3)实验过程中,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这个反应中,氧化剂是____________,还原剂是______,还原产物是________,氧化产物是________。
12.(上海中考)甲同学设计了如下
( http: / / www.21cnjy.com )实验装置验证一氧化碳的部分性质并验证产物。实验时,在点燃B处酒精灯之前先通入一氧化碳排出装置中的空气,然后继续实验。
第12题图
(1)B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该反应的还原剂是________。
(2)实验过程中,C中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D处点燃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对该实验的分析正确的是________(选填编号)。
a.实验结束时应先熄灭B处酒精灯
b.C中增加的质量与B中固体减小的质量相等
c.反应开始后通入0.1mol一氧化碳可生成0.1mol铜
d.反应结束后继续通入一氧化碳的目的是防止铜被氧化
(4)甲同学认为A装置用于证明一氧化碳不能和石灰水反应,乙同学认为省略A可达到同样的目的,理由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要制得含Fe96%的生铁210吨,至少需要含Fe2O380%的铁矿石(杂质不含铁)多少吨?
B组 自主提高
14.(衢州中考模拟)小科
( http: / / www.21cnjy.com )利用氢气还原氧化铜的原理和如图装置及药品进行试验(操作规范)来测定水的组成。(假设生成的水完全被丁中碱石灰吸收,装置内空气中的水蒸气,CO2忽略不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第14题图
A.洗气瓶乙中浓硫酸的作用是干燥氢气
B.丙装置中的氧化铜没有完全被还原,会影响实验结果
C.该装置存在缺陷,应该在丁装置后再连接一个盛碱石灰的干燥管
D.实验中,通过测定丙、丁装置质量的改变值,就能达到测定水的组成的目的
15.将CO通入盛有12
( http: / / www.21cnjy.com )gFe2O3的试管内,加热反应一段时间后,停止加热,继续通入CO至试管冷却,此时试管内残留固体的质量为9.6g,则反应生成铁的质量为(  )
A.2.4g
B.5.6g
C.8.4g
D.9.6g
第16题图
16.A、B、C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
( http: / / www.21cnjy.com )A是某种具有吸附性的物质的主要成分,B、C都是氧化物,通常为无色气体,且B的相对分子质量大于C。A、B、C有如图所示的转化关系,“→”表示由一种物质转化为另一种物质。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A的化学式:________;
(2)写出B的用途____________(只答一点)。在一定条件下,气体B会变成固体,固体B又叫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写出A物质在高温下与氧化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写出C物质具有的化学性质:(只答一点)__________________。
第17题图
17.(江西中考)为测定某赤铁矿石中氧化
( http: / / www.21cnjy.com )铁的质量分数,小龙和他的同学用足量的一氧化碳与10g赤铁矿石样品充分反应(杂质不参与反应),并将生成的气体用一定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完全吸收,该溶液总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变化关系如图。
(1)上述反应产生二氧化碳的质量为________g。
(2)计算该赤铁矿石中氧化铁的质量分数。
(3)若上述反应后剩余固体质量为m克,写出计算该赤铁矿石中氧化铁质量分数的表达式:______________(用含m的代数式表示)。
第5节 物质的转化(第2课时)
【课堂笔记】
1.金属氧化物 金属 还原剂 2.(1)2Cu+CO2↑
(2)2Fe+3CO2 红色 水
【课时训练】
1-5.BACDA 6-10.CABCC
11.(1)防止氢气和空气混合加热时
( http: / / www.21cnjy.com )爆炸
(2)熄灭酒精灯 停止通氢气 防止铜再次被氧化
(3)黑色粉末变红 试管口有水珠出现 (4)氧化铜 氢气 铜 水
12.(1)CO+CuOCu+CO2
( http: / / www.21cnjy.com ) CO (2)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防止有毒的一氧化碳逸散到空气中污染环境 (3)ad (4)为了排尽装置内的空气,反应前已经通入一段时间的CO
13.360t
14-15.BB
16.(1)C (2)灭火 干冰
(3)C+2CuO2Cu+CO2↑ (4)可燃性
17.(1)6.6 (2)80% (3)×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