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九年级(上)课堂同步练习:第二章 第5节 物质的转化(第3课时)

文档属性

名称 浙教版九年级(上)课堂同步练习:第二章 第5节 物质的转化(第3课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58.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16-09-11 19:36:4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5节 物质的转化(第3课时)
化合物之间的转化
(1)金属→______________→碱→盐
如Ca→CaO→Ca(OH)2→CaCO3
(2)非金属→______________→酸→盐
如C→CO2→H2CO3→Na2CO3
(3)金属+非金属→无氧酸盐
如2Na+Cl2===2NaCl
(4)金属氧化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
如Na2O+CO2===Na2CO3
(5)酸+碱→______________
如HCl+NaOH===NaCl+H2O
(6)盐+盐→______________
如NaCl+AgNO3===AgCl↓+NaNO3
(7)金属氧化物+酸→______________
如Fe2O3+6HCl===2FeCl3+3H2O
(8)非金属氧化物+碱→______________
如SO2+2NaOH===Na2SO3+H2O
(9)金属+盐→______________
如Fe+CuSO4===Cu+FeSO4
(10)金属+酸→______________
如Fe+2HCl===FeCl2+H2↑
A组 基础训练
1.下列各组物质的溶液混合后能发生复分解反应,但不产生沉淀和气体的是(  )
A.碳酸钾和硫酸
B.硝酸钾和硫酸钠
C.氢氧化钙和盐酸
D.硫酸铜和氢氧化钠
2.下列物质中一般不与其他物质发生复分解反应的是(  )
A.盐酸  
B.硝酸钾
C.碳酸钙  
D.氢氧化钠
3.下列各溶液中能跟石灰水反应,但没有明显现象的是(  )
A.盐酸  
B.氯化铁溶液
C.硫酸铜溶液  
D.酚酞试液
4.下列是某同学设计的制备CuCl2溶液的四种方法,你认为可行的是(  )
A.Cu放入稀盐酸溶液中充分搅拌
B.Cu(OH)2放入FeCl2溶液中充分搅拌
C.CuO放入稀盐酸中充分搅拌
D.CuSO4放入NaCl溶液中充分搅拌
5.将空气依次通过盛有固体氢氧化钠的干燥管、灼热的铜网、盛有浓硫酸的洗气瓶,并充分接触和反应(假设反应完全),最终剩余的气体主要是(  )
A.N2、O2  
B.N2、CO2
C.N2、稀有气体  
D.稀有气体和水蒸气
6.下列各组物质符合按酸、碱、盐顺序排列,并且相互间都能发生反应的是(  )
A.盐酸 纯碱 氯化铁
B.盐酸 生石灰 石灰石
C.硫酸 烧碱 硫酸铜
D.硫酸 熟石灰 纯碱
7.甲、乙、丙、丁四种物质之间转化关系如图所示,则物质甲可能是(  )
第7题图
A.Fe2O3
B.CuO
C.Mg
D.Cu
8.下列物质间的转化不能一步实现的是(  )
A.CaCO3→CaCl2  
B.MgO→MgSO4
C.H2SO4→BaSO4  
D.CuO→Cu(OH)2
9.(株洲市石峰区中考模拟)在玻璃中加入
( http: / / www.21cnjy.com )溴化银(AgBr)和氧化铜可制得变色镜片,其中所含物质及变色原理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第9题图
A.溴化银应避光保存
B.变色镜片可反复变色
C.变色镜片颜色变深的过程发生了化合反应
D.变色镜片中的氧化铜在变色过程中质量不变
10.现有A、B、C、D四种无色溶液。它们
( http: / / www.21cnjy.com )分别是盐酸、氢氧化钾、碳酸钠、氢氧化钙中的某种。现将它们两两混合产生如下现象:A、B混合有气泡产生;A、C混合有白色沉淀产生,其他两两混合均无明显现象。由此可判断:A是________、B是________、C是________、D是________。
11.(信阳中考模拟)某同学利用氢气还原灼热氧化铜的实验测定水的组成(装置如下图)。
第11题图
试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仪器a、b的名称为a________,b________。
(2)A中可观察到的现象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D中可观察到的现象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3)B装置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C装置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测定结果如下:实验前后D装置中玻璃管
( http: / / www.21cnjy.com )及其固体物质的质量分别为65.6g和59.2g,而实验前后E装置中U型管及其盛放物质的质量分别为100.8g和108.0g。则该同学测定的水中氢跟氧的质量比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必须列出算式并得出结果)。
(5)F装置的作用是吸收空气中的水蒸气,如不加F装置,实验结果将会比上述(4)中的测定结果________(填“偏低”或“偏高”)。
12.(绥化中考)某小组同学在实验室中欲从含有硫酸亚铁、硫酸铜的废液中回收金属铜,过程如下:
第12题图
(1)写出操作Ⅰ、操作Ⅱ的名称____________;
(2)固体X中含有______________;
(3)溶液B中的溶质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
B组 自主提高
13.小明同学在总结酸、碱
( http: / / www.21cnjy.com )、盐之间的相互反应关系时发现,选用适当物质可实现下图中所示的所有反应,若中间的物质为硫酸钡,那么对酸、碱、甲盐、乙盐四种物质的推断中,合理的是(  )
第13题图
A.HCl NaOH BaCl2 Na2SO4
B.HCl Ba(OH)2 Na2SO4 BaCl2
C.H2SO4 Ba(OH)2 Na2SO4 BaCl2
D.H2SO4 NaOH BaCl2 Na2SO4
14.下列各组物质的溶液,不加任何试剂就能将其一一区别出来的一组是(  )
A.BaCl2 CuSO4 NaOH NaCl
B.Na2SO4 BaCl2 K2CO3 KNO3
C.FeCl3 NaOH Na2SO4 Ba(NO3)2
D.NaCl Na2CO3 Ca(NO3)2 NaOH
15.小文同学利用如图实验装置测定某赤
( http: / / www.21cnjy.com )铁矿石样品中Fe2O3的质量分数,取10g样品与足量CO充分反应后,测得剩余固体的质量为7.6g,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第15题图
(温馨提示:杂质不参加反应)
A.玻璃管中的固体由黑色逐渐变成红色
B.实验中通入CO的质量为4.2g
C.生成CO2的质量为2.4g
D.铁矿石样品中Fe2O3的质量分数为80%
第16题图
16.(武汉中考)氨气是一种密度比
( http: / / www.21cnjy.com )空气小,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加热条件下,氨气能将氧化铜还原成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H3+3CuON2+3Cu+3H2O,如图所示,挤压鼓气球把空气鼓入盛有浓氨水的集气瓶中,使氨气进入试管,用酒精灯给试管加热,即可以达到实验目的,关于实验有下列几种说法:
①实验中,试管口应略向下倾斜;
②反应一段时间后可以看到试管内有红色固体生成;
③反应结束后,先撤出导管,再熄灭酒精灯,以免液体倒流;
④装置没有对尾气进行处理,会污染环境。
以上说法正确的是(  )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
D.只有①②
第17题图
17.(厦门中考)几种常见物质之间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相互转化关系如图所示(各字母代表一种物质,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略去)。已知:①五种物质均含铜元素,且化合物中铜元素的化合价均为+2;②A为单质,在空气中加热后生成黑色物质B;③X溶液与铁反应可得到A;④X溶液与氯化钡溶液反应可得到D,同时有白色沉淀生成;⑤D溶液中加入少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得到E。结合信息推断:
(1)B的化学式是________。
(2)D→E的反应基本类型是________________;E与某种酸反应可实现E→X转化,该酸的名称是______。
(3)写出以下转化的化学方程式:
X→A: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X→D: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5节 物质的转化(第3课时)
【课堂笔记】
(1)金属氧化物 (2)
( http: / / www.21cnjy.com )非金属氧化物 (4)非金属氧化物→含氧酸盐 (5)盐+水 (6)新盐+新盐 (7)盐+水 (8)盐+水 (9)新金属+新盐 (10)盐+氢气
【课时训练】
1-5.CBACC 6-9.DBDC
10.碳酸钠 盐酸 氢氧化钙 氢氧化钾
11.(1)长颈漏斗 铁架台(带铁夹)
( http: / / www.21cnjy.com ) (2)锌逐渐溶解并产生气泡 固体由黑色变为亮红色 (3)除去氢气中混有的氯化氢 除去氢气中混有的水蒸气 (4)[(108.0g-100.8g)-(65.6g-59.2g)]∶(65.6g-59.2g)=1∶8 (5)偏高
12.(1)过滤 (2)Fe、Cu (3)H2SO4、FeSO4
13-16.CADC
17.(1)CuO (2)复分解反应 
( http: / / www.21cnjy.com )硫酸 (3)CuSO4+Fe===Cu+FeSO4 CuSO4+BaCl2===CuCl2+BaSO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