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6届苏北五市(徐州、宿迁、盐城、淮安、连云港)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
历史试题
考试时间:75分钟;试题分数:100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第I卷(选择题)
一、选择题(共45分)
1.(本题3分)如图为新石器时代晚期红山文化、凌家滩文化和大汶口文化遗址出土的部分
玉器比较图。由此可知,当时的中国()
红山文化
凌家滩文化
大汶口文化
A.已经迈入阶级社会的门槛
B.史前区域文明的同宗同源
C.玉器的制造技术领先世界
D.区域文化间存在交流互动
2.(本题3分)下表所示为春秋时期鲁国实行的一系列税赋改革。这些改革体现出()
时间改革内容
前594年“履亩而税”,即以田亩的实有数目为征税标准
前590年“作丘甲”,以丘为征甲兵的单位,一丘田为16井,丘中人各按所耕田数分摊
试卷第1页,共3页
前483“用田赋”,田主以田亩实用数目向国君交纳军赋,田主对土地的买卖不再受国君
年干涉
A.赋役制度的完善B.宗法制度逐渐瓦解
C.社会转型的趋势D.鲁国军事实力增强
3.(本题3分)下表为魏晋时期四位文人的诗句片段,这些文学作品可以用来说明()
文人作品原文诗句
曹植《感婚赋》春风起兮萧条,蛰虫出兮悲鸣。
陆机《感丘赋》天悠悠其弥高,雾郁郁而四幕。
王粲《伤天赋》昼忽忽其遥暮,夜独申而不寐。
庾信《拟咏怀》南渡衣冠尽,西陵松柏秋。
A.玄学对文人思想的哲理性重塑B.时代的变迁对创作视野的影响
C.北民南迁影响了士人审美风骨D.门阀制度确立了士族文化地位
4.(本题3分)表为东晋南朝主要市场类型统计表。据此可知,当时()
“正规市”大小城市中列肆贩卖、摆摊设点的市场
“草市”农民的临时集市
“军市”军队设立的专门市场
“夷市”与少数民族进行交易的市场
“互市”与“敌国”进行边境贸易的市场
A.商业活动受到社会环境影响B.国家商业政策具有多样化
C.南方形成了完善的市场体系D.经济重心出现南移的趋势
5.(本题3分)下面卡片是根据一份藏于俄罗斯的敦煌雇工契——《丙申年(936)正月赤
心乡百姓宋多胡雇工契》编制而成。这种雇佣现象在当时较为常见,由此可推知()
雇佣契约凭据
雇期从正月十五日到十月十五日,九个月
雇主赤心乡百心(姓)宋多胡,缘家内欠少人力
试卷第1页,共3页
受雇者洪池乡百性(姓)马安住,男
待遇每月一驮,麦粟中停(中亭,各一半),春【衣】一对,皮鞋一量。限满之日,
任取稳便
要求(雇佣期间)不得抛直(掷)。抛公(工)一日,逐【日】勒物一斗
画押雇主宋多胡受雇者马安住
签订日期丙申年(936)正月十日
A.契约精神广泛影响社会生活B.国家对农民人身控制相对松弛
C.民间经济活动秩序渐趋规范D.自耕农经济仍然占据主导地位
6.(本题3分)北宋王安石变法实行免役法后,时人对其评价褒贬不一。下表为司马光和苏
轼关于免役法的言论。这些言论()
人物言论出处
司马比年以来,物价愈贱,而闾阎益困,所以然者,钱皆聚于官中,《温国文正公文
光民间乏钱。集》
苏轼免役之害,掊敛民财,十室九空,钱聚于上而下有钱荒之患。《东坡奏议集》
A.对免役法的认识具有客观性B.科学分析了当时钱荒的原因
C.折射出王安石变法存在弊端D.暗含了免役法出台的必要性
7.(本题3分)如图是中国公元1111年几个政权并立的形势图。仔细读图,推断可知()
A.①和④为“兄弟之国”,双方间边境基本保持安定
试卷第1页,共3页
B.②向①称臣,①每年送给②钱物,称为“岁赐”
C.②和③为“叔侄之国”,②每年向③缴纳“岁贡”
D.④向③称臣,但在政治上仍然保持事实上的独立
8.(本题3分)下表可以用于证明清朝()
1825——1830年广州对欧美海上贸易及白银流动情况(单位:万两)
合法商品出口合法商品进口走私鸦片进口白银流出量估计 年份
额额额值
1825—1826
167.0797.1054.78-15.19 年
1826—1827
137.34102.8569.5735.08 年
1827—1828
137.8483.8075.0621.02 年
1828—1829
139.0188.0598.9948.03 年
1829—1830
138.2386.2691.2439.27 年
A.对外政策转变B.自然经济瓦解C.海外贸易停滞D.统治衰象明显
9.(本题3分)甲午战争中,李鸿章不是积极地抵抗,而是想靠英、俄的力量来制止日本。
这虽然没有实现,但俄、法、德三国的干涉居然使日本吐出了辽东半岛,被认为是“以夷制
夷”策略的一大“成功”。可见,洋务派“以夷制夷”的实质是()
A.基于欧日争端挽回国家权利
B.利用列强矛盾维护封建统治
C.学习国际规则以图抵御外侮
D.顺应世界潮流调整外交政策
10.(本题3分)梁启超曾经在《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中这样叙述:“中国知识线和外国知
识线相接触,▲为第一次,明末的历算学便是第二次。”横线中的“▲”应为()
试卷第1页,共3页
A.先秦诸子百家B.西汉的儒家学说
C.晋唐间的佛学D.宋明时期的理学
11.(本题3分)下图所示漫画创作于1944年7月,反映了在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过程中()
A.英美存在明显的分歧B.浮动汇率制度被采用
C.金本位制已全面恢复D.经济全球化蓬勃发展
12.(本题3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英、法、西、葡等西方殖民帝国纷纷走向瓦解。然而
英国却维持了一个英联邦(如图是英联邦成员国示意图)的存在,这主要是基于()
A.历史形成的移民因素B.独立国家的强烈愿望
C.相互妥协的现实需求D.世界多极化趋势的推动
13.(本题3分)如图所示为19世纪拉美学者根据社会阶层人数统计,绘制的拉美社会政治
结构图。据此推测,当时拉美国家()
试卷第1页,共3页
A.尚未摆脱殖民者的统治B.社会矛盾逐渐趋于缓和
C.面临着继续革命的任务D.深受美国独立战争影响
14.(本题3分)下表所示为21世纪以来一些国家文化遗产保护实践。据此可知,这些国家
对文化遗产的保护()
国家保护模式与创新实践
京都祇园祭“传统町屋”修复中,引入区块链技术记录工匠技艺传承链,允 日本
许企业赞助“町屋体验游”,但要求赞助方必须参与传统漆艺维护
里约热内卢殖民建筑保护中,推行“社区认养制”,贫民窟居民可申请认养
巴西殖民时期水井等小型遗产、经培训后负责日常维护,政府给予低息贷款补
贴
开普敦荷兰东印度公司古堡保护中,授权本土NGO(非政府组织)运营“遗
南非产文创工坊”,要求70%收益用于黑奴历史展厅升级,企业捐赠古堡修缮物
资可抵缴部分环保税
A.以资本增值为根本目标B.运用市场策略协调多方利益
C.由非政府力量主导进程D.注重技术革新替代传统方式
15.(本题3分)非洲大陆的生存危机旷日持久,国际救援工作因国家内乱屡次被迫中断。
非洲国家基础设施差,经济增长慢,1973年外债为171亿美元,1991年高达2800亿美元,
相当于整个国民生产总值的90%和出口收入的2.5倍,仅支付利息就达250多亿美元。非洲
生存危机的根源是()
A.新老殖民主义的恶果B.不合理的国际经济旧秩序
C.大国对非洲加紧争夺D.政局动荡且经济基础薄弱
第II卷(非选择题)
二、非选择题(共55分)
试卷第1页,共3页
16.(本题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抗战时期,中共广西党组织贯彻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在《广西日报》发表《团
结各民族共同抗日》社论,号召‘汉壮瑶苗各族一家,共御外侮’。广西征调兵员逾百万,
学生军‘夜宿岩洞晨练兵’之事迹遍载方志。桂北瑶民自卫队接受八路军整编参与昆仑关战
役,在这场战役中壮族猎户为第五军引路,瑶族妇女组织担架队救护伤员;桂林保卫战期间,
各族民众自发为守军运送粮食弹药,方志记载‘瑶民挑夫日行百里,壮家歌师以山歌鼓舞士
气’;壮族歌手创作《团结歌》传唱于抗日集会。同时,中共在广西推行‘三三制’政权,
吸收少数民族代表参政,如瑶族领袖李红光当选县参议员。”
——摘编自《广西抗战实录(1946年)》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论述抗战时期广西文献记载如何体现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构建。
17.(本题13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自洪武年始,明朝以北方长城防线为核心陆续建立了九个边镇,史称“九边”。嘉靖
初年,兵部主事郑晓撰《九边图志》,绘制了九个边镇的山川、城堡、关隘、军事驻防及攻
守形势等地理内容。图中的城堡,包括府、州、县、镇、卫、所、营、堡,都根据等级与功
能的不同,用相应的符号表示以区分,重要城堡均绘有方形城墙和敌楼图案;诸边堡以带“望
台”的方框表示。连接各城堡的驿道描以细红曲线,长城则以带垛口的城垣图形来标示,图
上的重要城堡,多于其上用文字标出其四至及道里远近等。
——摘编自孙靖国《从古代军事地图看中华传统文化》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九边图志》的历史价值。
18.(本题15分)2025年9月3日,九三阅兵展示了我军超强的综合实力,尤其是气势磅
礴的军人方阵,体现了我国军队建设的巨大成就。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商君之法曰:“斩一首者爵一级,欲为官者为五十石之官;斩二首者爵二级,
欲为官者为百石之官。官爵之迁与斩首之功相称也。”……有功者显荣,无功者虽富无所芬
华。令民为什伍,而相牧司连坐。不告奸者腰斩,告奸者与斩敌首同赏,匿奸者与降敌同罚。
——摘编自《史记·商君列传》
材料二:(唐代)府兵之制,居无事时耕于野,其番上(轮流值勤)者,宿卫京师而
已。若四方有事,则命将以出,事解辄罢,兵散于府,将归于朝。故士不失业,而将帅无握
兵之重,所以防微渐、绝祸乱之萌也。……勋官者,出于战功,本以酬庸,其后渐染,乃至
杂用。
——摘编自《新唐书·兵志》
试卷第1页,共3页
材料三:宋太祖设“更戍法”,兵无常帅,帅无常师,内外相维,上下相制。募兵之
法,自五代始,至宋而规备。然宋之募兵,多募饥民、流民,“既募之后,月给廪食,优予
廪赐,使之衣食无忧”。但士兵“居常则奸盗起于内,有事则叛亡交于外”,战斗力低下。
——摘编自《宋史·兵志》
材料四:洪武初,立军卫法,自京师达于郡县,皆立卫所。卫所军兵,另立户籍,称
军户,世世为军。军户由国家分给土地,屯田自养,平时操练,战时出征。……军功赏格,
以“首功”为要,“凡军官军士斩敌首一级,升一级”,但后期卫所屯田多被豪强兼并,军
户逃亡,卫所制名存实亡。
——摘编自《明史·兵志》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商鞅变法时期与唐代初期军功制度的共同特点,并指出唐代府兵
制的独特之处。
(2)根据材料三、四,试分别指出宋代募兵制与明代卫所制在士兵来源和管理方式上的不同
之处。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中国古代军队建设与军功制度改革的历史趋势,并
说明其对封建王朝统治的影响。
19.(本题1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子曰:“仁者爱人。”“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
——《论语·颜渊》
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
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董仲舒《举贤良对策》
宇宙之间,一理而已。天得之而为天,地得之而为地,而凡生于天地之间者,又各得
之以为性……天理人欲,不容并立。
——朱熹《朱子语类》
古者以天下为主,君为客,凡君之所毕世而经营者,为天下也。今也以君为主,天下
为客,凡天下之无地而得安宁者,为君也。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
结合上述材料与中国古代史相关知识,以“儒家思想”为主题,自拟标题,撰写一则历史短文。
(要求:标题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晰)
试卷第1页,共3页
2026届苏北五市(徐州、宿迁、盐城、淮安、连云港)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
参考答案
题号12345678910
答案DCBABCAABC
题号1112131415
答案ACCBA
16.①通过记录各民族自发参与抗战的事迹,凸显了在国难面前各民族命运与共、团结一体
的意识;②文献记载少数民族的文化形式转化为抗战服务的动员工具,通过这种文化层面的
融合与实践,增强了各民族的参与感和精神归属感;③中共推行的“三三制”政权赋予了各民
族平等的政治权利,在实践中构建了“中华民族”是一个政治共同体的概念,极大地增强了国
家认同;④文献记载将广西各民族的贡献纳入国家抗战的宏大叙事中,塑造了“中华民族共
同抗敌”的集体记忆,强化了共同体意识。(答出四点)
17.直观呈现明朝“九边”军事防御体系,为研究明代北部边防军事部署、防御策略提供一手
资料;记录当时边镇山川、关隘等地理信息,反映明代北方地理认知,是研究明代地理测绘、
区域地理变迁的重要参考;体现古代军事地图绘制规范与文化特色,符号运用、内容标注等
反映传统军事文化与地理文化,为研究古代地图文化提供样本。
18.(1)共同特点:军功与爵位(或待遇)挂钩;军功制度服务于军事与政治统治需求。
独特之处:府兵制下士兵“兵农合一”,平时农耕、战时出征;将帅无长期握兵之权,有利于
加强中央集权。
(2)不同之处:士兵来源:宋代以招募饥民、流民为主;明代以军户世袭为主。管理方式:
宋代实行“更戍法”,兵帅分离;明代军户屯田自养,平时操练、战时出征。
(3)历史趋势:军队管理上,从早期“兵农合一”(如府兵制、卫所制)逐渐向专业化军队发展,
但后期多因制度僵化走向衰落。中央与军队关系上,始终以加强中央集权为核心,防范地方
割据。军功制度上,从商鞅变法时直接与爵位挂钩,逐渐向“酬庸”为主转变,后期军功制度
的激励作用弱化。
积极影响:前期合理的军队建设与军功制度,有利于提升军队战斗力,维护国家统一与边疆
稳定加强中央集权,防范武将专权与地方叛乱。
消极影响:后期制度僵化(如宋代募兵制战斗力低下、明代卫所制名存实亡),导致军队战
斗力下降,难以应对内忧外患,成为王朝衰落的重要原因之一;过度强调中央集权(如宋代
“更戍法”),也可能削弱军队的作战协调性。
19.示例短文:
儒家思想:应时而变的中华精神脉络
儒家思想自春秋战国发轫,始终与时代同频共振,成为塑造中国古代社会的核心精神力量。
春秋战国时期,礼崩乐坏,孔子以“仁”为核心、“礼”为规范,提出“仁者爱人”“克己复礼”,试
图重建社会秩序;孟子继承发展,主张“仁政”“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将伦理与政治
结合,为乱世提供治理思路。此时的儒家虽未成为主流,却奠定了思想根基。汉武帝时期,
为加强中央集权,董仲舒融合阴阳五行学说,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将儒家思想与皇
权神授、大一统理念结合,使儒家思想上升为官方哲学,成为维护封建统治的思想工具,深
刻影响了此后两千年的政治格局。宋代商品经济发展与社会结构变动,程颢、程颐、朱熹等
学者构建“理学”,以“存天理,灭人欲”为核心,将儒家伦理上升到宇宙本源高度,既强化了
儒家思想的思辨性,也适应了宋代加强思想控制的需求,成为元明清三代的官方学术。明清
之际,君主专制强化与资本主义萌芽出现,黄宗羲、顾炎武等批判“君为臣纲”,倡导“天下
为主,君为客”“经世致用”,在继承儒家民本思想的基础上,注入新的时代内涵,为传统儒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