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名校2026届高三上学期9月教学质量检测物理试卷(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内蒙古名校2026届高三上学期9月教学质量检测物理试卷(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5-10-27 18:46:4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内蒙古名校2026届高三上学期9月教学质量检测物理试卷
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用时75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4.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人教版必修第一册。
一、选择题:本题共 10 小题,共 46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1~7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每小题4分;第 8~10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每小题6分,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
1.据报道:2024年7月5日17时48分许,团洲垸洞庭湖一线堤防发生决口;7月6日15时,洞庭湖决口开始封堵工作;7月7日14时,洞庭湖决堤抢险双向封堵已达82米;7月8日22时31分,大堤决口完成封堵。从决口到完成封堵仅用77小时,高分三号卫星全程见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77小时”指的是时间间隔
B.“7月6日15时”指的是时间间隔
C.任何情况下作业船只都可以被看成质点
D.从地球上用望远镜看高分三号卫星的形状,高分三号卫星可以被看成质点
2.将某个大小和方向都确定的力F分解为两个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一定小于F
B.F一定等于的代数和
C.若的大小和方向确定,则是唯一的
D.若的大小确定,方向不确定,则只有2种可能
3.蹦床深受儿童喜爱,弹性网面起到提高弹跳高度和保护儿童安全的作用。一儿童在一次玩耍中,不计空气阻力和弹性网的质量,儿童从空中下落,然后接触弹性网面至运动到最低点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儿童的速度一直增大
B.儿童的速度一直减小
C.儿童的加速度先减小后增大
D.儿童的加速度先不变,接着减小,最后增大
4.如图所示,弹簧拉力器(不计重力)并列装有5根相同的弹簧,一成年人使用该拉力器时,双臂平展,左右伸直,每只手对拉力器施加的拉力大小均为,每根弹簧长度均为;另一小学生,使用该拉力器时,卸下4根弹簧,双臂平展,左右伸直时弹簧长度为。若每根弹簧的原长均为,弹簧均在弹性限度内,则此时小学生每只手对拉力器施加的拉力大小为( )
A. B.80N C. D.
5.小强同学站在被放入电梯中的体重秤上,静止时秤的示数为60kg。电梯从一楼启动,竖直向上运动到八楼停止,然后从八楼返回一楼,在这个过程中,可能看到的现象是( )
A.从一楼出发时,秤的示数为55kg B.快到八楼时,秤的示数为60kg
C.快回到一楼时,秤的示数为65kg D.匀速下降过程中,秤的示数为65kg
6.让质量为0.1kg的物体从足够高处由静止下落,所受空气阻力恒定,在下落的第1s末速度大小为。再将和质量为0.2kg的物体绑为一个整体,使从原高度由静止下落,所受空气阻力和下落时的相同,在下落的第1s末速度大小为且,取重力加速度大小,则该空气阻力的大小为( )
A.0.5N B.0.6N C.0.7N D.0.8N
7.如图甲所示,牛通过两根耙索拉着耙沿水平方向匀速耙地,其简化模型如图乙所示,两根耙索等长且对称,延长线的交点为,夹角,平面与水平地面的夹角为,为AB的中点。忽略耙索的质量,已知,,若地面对耙的水平阻力大小为f,则耙索的拉力大小为( )
A. B. C. D.
8.汽车甲沿平直的公路行驶,汽车乙静止在同一平直的公路(相邻车道)上,时刻汽车甲和汽车乙第一次并排,此后两车的图像如图所示。在内,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乙两车间的距离越来越大
B.汽车甲的加速度大小为汽车乙加速度大小的2倍
C.汽车甲的位移大小为
D.汽车乙的位移大小为
9.安检机通过传送带将被检物从A端传到B端,安检机的简化图如图所示,间的距离,传送带以速率匀速转动,将可视为质点的被检物无初速度地放在A端。被检物与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数,取重力加速度大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在传送带将被检物从A端送到B端的过程中,被检物先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后做匀速直线运动
B.传送带将被检物从A端送到B端所用的时间为
C.若仅使被检物与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数增大,则传送带将被检物从A端送到B端所用的时间减小
D.若仅使传送带的速度增大,则传送带将被检物从A端送到B端所用的时间增大
10.某风洞的示意图如图甲所示,风洞可以产生可控制的气流。在某次风洞实验中,将质量为2.5kg的物块置于出风口,打开气流控制开关,物块与风力作用的正对面积不变,所受风力大小(采用国际单位制,v为风速大小)。物块距出风口的高度为h,风速的平方与h的变化规律如图乙所示。取重力加速度大小。物块在上升6m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打开开关瞬间,物块的加速度大小为
B.物块一直处于超重状态
C.物块运动的时间小于
D.物块先做加速度逐渐减小的加速运动,再做加速度逐渐增大的减速运动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共54分。
11.(8分)某同学用图甲所示的装置做“探究弹簧弹力与形变量的关系”实验。
(1)实验时,刻度尺应保持竖直,为了便于直接读出弹簧的长度,在不挂钩码时刻度尺的零刻度应与弹簧的_______(填“上端”或“下端”)对齐;某次挂钩码时指针所指刻度尺的位置如图乙所示,则此时弹簧的长度为_______。
(2)改变所挂钩码的个数,进行多次实验,记录每次弹簧受到的拉力F及弹簧的伸长量x,作图像,如图丙所示,由图像可得出弹簧的劲度系数为_______(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3)实验过程中发现某类弹簧自身重力不可忽略,即不可视为轻质弹簧,若把此类弹簧放在铁架台上竖直悬挂,则弹簧呈现的形态如图中的_______。
12.(8分)某物理兴趣小组利用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测物块与水平木板之间的动摩擦因数。正确连接实验装置,实验开始时在砂桶中放入适量的砂,由静止释放砂桶,物块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打出的纸带如图乙所示,若打点计时器所用交流电源的频率,当地重力加速度大小。
(1)图乙中给出了实验中获取的纸带的一部分数据,0、1、2、3、4是计数点,相邻两计数点间还有四个计时点未标出,则打下计数点2时物块的速度大小_______m/s。物块的加速度大小a=_______(结果均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2)若测得(1)中纸带运动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物块的质量,则砂桶(含砂)的质量_______kg。物块与桌面间的动摩擦因数_______。(结果均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13.(10分)如图所示,一个质量的物块放在粗糙水平面上,物块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用一条质量不计的细绳绕过光滑定滑轮和一个质量的小桶相连,滑轮与物块间的细绳水平,取重力加速度大小,物块处于静止状态,且物块与定滑轮间的距离足够大。
(1)求物块受到的摩擦力大小;
(2)向小桶中缓慢加砂子,当砂子的质量时,物块刚要运动(还未运动),求此时物块受到的摩擦力大小;
(3)在物块向右滑动过程中,由于小桶底部出现一个小洞,砂子缓慢流出。求砂子刚流出时,物块受到的摩擦力大小,并简要说明砂子流出过程中(物块始终在运动),物块受到的摩擦力大小变化情况。
14.(12分)如图所示,一倾角,足够长的固定斜面底端有一垂直于斜面的挡板(图中未画出),质量长度的薄木板(厚度不计)静止在斜面上,质量的物块(视为质点)以的速度从木板下端沿斜面向上滑上木板,物块在木板上滑动时,木板恰好不上滑。认为物块滑离木板后瞬间的速度不变,物块、木板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取重力加速度。求:
(1)物块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
(2)物块刚滑离木板时物块的速度大小;
(3)物块离开木板后沿斜面向上滑动的最大距离s。
15.(16分)高速公路上强行超车非常危险,图是汽车超车过程的示意图,汽车和货车分别以和的速度在限速的路面上匀速行驶,其中汽车车身长、货车车身长,某时刻货车在汽车前处,若此时汽车司机开始迅速加速从货车左侧超车,加速度大小,方向与汽车的初速度方向相同,假定货车速度保持不变,不计汽车变道和转向的时间及车辆的宽度,求:
(1)汽车超过货车前,汽车车头与货车车头之间的最大间距;
(2)汽车在不超速的前提下完成超车的最短时间。
参考答案
1.答案:A
解析:A.“77小时”指的是时间间隔,故A正确;
B.“7月6日15时”指的是时刻,故B错误;
C.从卫星上看封堵作业船只的动作,作业船只形状大小不可忽略,不可以被看成质点,故C错误;
D.从地球上用望远镜看高分三号卫星的形状,高分三号卫星形状大小不可忽略,不可以被看成质点,故D错误。
故选A。
2.答案:C
解析:A.分力不一定小于合力,故A错误;
B.合力与分力满足平行四边形定则,故B错误;
C.若的大小和方向确定,则是唯一的,故C正确;
D.若的大小确定,方向不确定,则有无数种可能,故D错误。
故选C。
3.答案:D
解析:AB.儿童从空中下落过程一直加速,儿童从刚接触弹性网面至运动到最低点的过程中,一开始弹力小于重力,儿童继续向下加速运动;当弹力等于重力,速度达到最大;之后弹力大于重力,儿童向下减速运动,所以儿童的速度先增大后减小,故AB错误;
CD.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可知在空中
一开始弹力小于重力
弹力增大,加速度减小,之后弹力大于重力,
弹力增大,加速度增大,儿童的加速度先不变,接着减小,最后增大,故C错误,D正确。
故选D。
4.答案:B
解析:设每根弹簧劲度系数为k,则有
卸下4根弹簧后则有
联立解得小学生每只手对拉力器施加的拉力大小
故选B。
5.答案:C
解析:A.从一楼出发时,电梯加速上升(超重),示数应大于60kg,而55kg为失重状态,矛盾,故A错误;
B.快到八楼时,电梯减速上升(加速度向下,失重),示数应小于60kg,而60kg对应匀速或静止,矛盾,故B错误;
C.快回到一楼时,电梯减速下降(加速度向上,超重),示数应大于60kg,65kg符合条件,故C正确;
D.匀速下降时,加速度为零,示数应为60kg,65kg为超重状态,故D错误。
故选C。
6.答案:B
解析:对物体分析:根据牛顿第二定律
下落1s后的速度
对物体分析:根据牛顿第二定律
下落1s后的速度
根据题意有
其中,
联立解得
故选B。
7.答案:B
解析:设耙索的拉力大小为F,则两根耙索的合力大小为
由平衡条件,地面对耙的水平阻力大小
解得耙索的拉力大小,故选B。
8.答案:AD
解析:A.由图像可知,两车速度达到相等前,汽车甲的速度大于汽车乙的速度,由于甲在前乙在后,所以两者距离会越来越大。速度相等后,若继续运动,汽车乙的速度可能超过汽车甲的速度,距离才会变小。所以内甲、乙两车间的距离应越来越大,故A正确;
B.根据可知,汽车甲的加速度为
负号表示方向与正方向相反,所以汽车甲的加速度大小为;同理可得汽车乙的加速度为
所以汽车甲的加速度大小为汽车乙加速度大小的一半,故B错误;
CD.根据图像与坐标轴围成的面积表示位移可知,汽车甲的位移大小为
汽车乙的位移大小为,故C错误,D正确。
故选AD。
9.答案:BC
解析:AB.被检物无初速度放在A端,受到水平向右的滑动摩擦力,根据
解得
被检物做匀加速直线运动,设被检物能与传送带共速,则到达共速所需时间
被检物此阶段位移为
刚好到达B端,物体一直加速,传送带将被检物从A端送到B端所用的时间为2s,故A错误,B正确;
C.被检物加速度
动摩擦因数增大,即加速度增大,物体更快达到传送带速度,之后匀速,而位移不变,则运动总时间t会减小,故C正确;
D.若仅使传送带的速度增大,物块运动状态不变,一直加速,所以传送带将被检物从A端送到B端所用的时间不变,故D错误。
故选BC。
10.答案:BC
解析:A.依题意,打开开关瞬间,对物块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
解得
故A错误;
BD.根据题图可知,当风力与物块受到的重力大小相等时有
解得
故物块在上升6m的过程中,风力一直大于重力,物块做加速运动,一直处于超重状态,故B正确、D错误;
C.物块上升到距出风口6m时,受到的风力大小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
解得
设物块以的加速度做匀加速直线运动,上升6m所需要的时间为t,则有
解得
因为物块实际的加速度大于,所以物块上升的时间小于,故C正确。
故选BC。
11.答案:(1)上端;14.45/14.44/14.46
(2)312.5
(3)A
解析:(1)实验时,刻度尺应保持竖直,为了便于直接读出弹簧的长度,在不挂钩码时刻度尺的零刻度应与弹簧的上端对齐;
某次挂钩码时指针所指刻度尺的位置如图乙所示,则此时弹簧的长度为。
(2)由图丙,根据胡克定律可得弹簧的劲度系数为
(3)实验过程中发现某类弹簧自身重力不可忽略,即不可视为轻质弹簧,若把此类弹簧放在铁架台上竖直悬挂,则越靠近悬挂点处的弹簧部位受到下面部分的拉力越大,拉伸越明显;越靠近下端的弹簧部位受到下面部分的拉力越小,拉伸也就越小。则弹簧呈现的形态如图中的A。
12.答案:(1)0.255;0.458
(2)0.50;0.40
解析:(1)根据题意可得相邻计数点间的周期为
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等于平均速度可得打下计数点2时物块的速度大小为
根据逐差法可得物块的加速度大小为
(2)对砂桶(含砂)分析,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
解得
对物块分析,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
解得物块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为
13.答案:(1)1N
(2)6.5N
(3)6N,摩擦力大小不变
解析:(1)物块处于静止状态,受到的摩擦力是静摩擦力,由二力平衡有
解得
(2)物块刚要运动,受到的摩擦力是静摩擦力,由二力平衡有
解得
(3)物块运动后,受到的摩擦力是滑动摩擦力,有
解得
物块运动过程中,受到的摩擦力与受到的水平拉力无关,故受到的摩擦力大小不变。
14.答案:(1)0.5
(2)3m/s
(3)0.5625m
解析:(1)对木板,由共点力平衡条件有
解得
(2)设物块在木板上滑动时的加速度大小为,对物块,由牛顿第二定律有
解得
由运动学公式,有
解得
(3)设物块在斜面上滑动时的加速度大小为,对物块,由牛顿第二定律有
解得
由运动学公式,有
解得
15.答案:(1)
(2)
解析:(1)汽车、货车的初速度与限速分别为,,
汽车超过货车前,当汽车速度等于货车的速度时,汽车车头与货车车头之间的间距最大,则有
该过程汽车、货车通过的位移分别为,
则最大间距为
(2)汽车加速到最大速度过程,根据速度与位移的关系式有
解得
汽车加速到最大速度过程,所用时间为
此时间内货车的位移为
由于
可知汽车在加速过程没有完成超车,之后匀速过程有,
若恰好超车,则有
解得
则汽车在不超速的前提下完成超车的最短时间为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