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九年级(上)课堂同步练习:第三章 第6节 电能(第4课时)

文档属性

名称 浙教版九年级(上)课堂同步练习:第三章 第6节 电能(第4课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20.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16-09-11 20:25:4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6节 电能(第4课时)
一、电流的热效应
电流通过各种导体时,会使导体的温度升高,这种现象叫电流的________。其实质上是电能转化为________的过程。
二、电热器
利用______________工作的用电器。如:电饭煲、电热水壶、电熨斗、电吹风机、电烙铁等。
三、焦耳定律
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跟______________成正比,跟导体的________成正比,跟通电的________成正比,这个规律叫做焦耳定律。
数学表达式:Q=________。
四、电热的计算
1.Q=I2Rt适用于任何用电器。
2.对于纯电阻电路,即电能全部转化为内能的用电器,像电炉、电烙铁、电饭锅等。
Q=Wt=UIt=t=I2Rt=Pt
A组 基础训练
1.电熨斗通电后温度很高,而连接电熨斗的电线却不怎么热,这是因为(  )
A.电线有绝缘层保护,能隔热
B.导线的电阻小,产生的热量也很小
C.电线散热快,所以温度低
D.通过电线的电流小于通过电熨斗的电流
2.下列家用电器中,属于电热器的是(  )
 A.电取暖器
B.电风扇
C.电话机
D.洗衣机
3.字样都标有“220V,100W”的白炽
( http: / / www.21cnjy.com )灯、电烙铁、电风扇三个用电器,当它们各自在额定电压下工作时,在相同的时间里产生的热量最多的是(  )
A.白炽灯
B.电烙铁
C.电风扇
D.一样多
4.(泸州中考)粗细均匀的电热丝放入一壶水
( http: / / www.21cnjy.com )中,通电一段时间将水加热至沸腾。若将电阻丝对折并联后放入同样一壶水中,通电到将水加热至沸腾。所需时时间与第一次的通电时间相比(电源电压恒定,不计一切热损失),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相等
B.增加
C.减少
D.无法确定
5.用2安培的电流通过一电阻器,在一定时间内产生一定的热量,如果电流增加到4安培,在相同的时间内产生的热量是前者的(  )
A.1/2
B.1/4
C.4倍
D.2倍
6.(乐山中考)如图所示,
( http: / / www.21cnjy.com )将三个相同的空烧瓶口分别用完全相同的气球密封,用三段阻值不同的电阻丝(R1<R2<R3)分别给三个烧瓶中的空气加热,通电一段时间后体积变化最大的气球是(  )
第6题图
A.a
B.b
C.c
D.三个相同
第7题图
7.(武汉中考)如图是探究电流通过导体
( http: / / www.21cnjy.com )时产生热量的多少跟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装置,两个透明容器中密封着等量的空气,U形管中液面的高度的变化反应密闭空气温度的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实验装置是为了探究电流产生的热量与电阻的关系
B.将左边容器中的电阻丝换成10Ω的电阻丝后,就可以探究电流产生的热量与电阻的关系
C.通电一段时间后,左侧U形管中液面的高度差比右侧的大
D.该实验装置是利用U形管中液体的热胀冷缩来反应电阻丝放出热量的多少的
第8题图
8.(常州中考)严寒冬季,我国北方
( http: / / www.21cnjy.com )哨兵脚上穿有电热靴。一只靴内加热电路如图所示,电源电压恒定,S2为三档旋钮开关(金属片M可分别拨至a、b、c处),电阻丝R1、R2规格相同且阻值不变,b为电阻丝R1的中点。这只电热靴的低温档为6W,则其中温档和高温档分别为(  )
A.8W,12W
B.8W,24W
C.12W,18W
D.12W,24W
9.某工厂开发研制了一种高、中、低
( http: / / www.21cnjy.com )三档家用电火锅,观察其内部结构发现是由两个相同的发热电阻丝构成。改变档位就是改变电热丝连入电路的方式。研究发现:旋动开关,当转换开关在中档位置时,发热功率为600W,这时只有一个电阻丝连入电路。那么,当转换开关分别处于高、低两档位置时,其发热功率分别为________W和________W。
第10题图
10.LED灯是一种新型的环保节能灯,小梦为
( http: / / www.21cnjy.com )了探究LED灯与家用普通白炽灯、普通节能灯的发光效率,他用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了实验(其中R0为光敏电阻,其电阻值与光照强度成反比),其实验步骤如下:
①先把“220V,15W”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普通白炽灯接入灯座,通过调整,使灯泡与温度计的玻璃泡距离约为2cm,灯泡与光敏电阻的距离约为30cm。闭合开关S和S1,通电10min,分别读出温度计和电流表的示数,并填入下表。②接着分别把规格相同的普通节能灯和LED灯接入灯座,重复上述实验。
类泡类型
盒内初温
盒内余温
电流表示数
白炽灯
20℃
78℃
6mA
普通节能灯
20℃
50℃
15mA
LED灯
20℃
35℃
60mA
根据小梦的探究,请回答:
(1)电能转化为内能最多的灯是____________,这是通过观察____________来比较的。
(2)电能转化为光能最多的灯是________,这是通过观察______________来比较的。
(3)LED灯的发光效率较________(填“高”或“低”)。
(4)综合分析表中数据可知,15W的LED灯的发光亮度与________W的白炽灯发光亮度相当。
第11题图
11.如图所示是电吹风机
( http: / / www.21cnjy.com )送热风时的工作电路,对应的额定功率为1100W,将它接入电压为220V的电路中,正常工作(送热风)10min,电吹风机消耗的电能为________J。如果电热丝电阻为48.4Ω,则此时电热丝消耗的功率为________W,在10min内它产生的热量为________J。
B组 自主提高
12.用电热丝烧水,当电压为U时,t秒内可将水烧开。如果电压降为原来的一半,则同样烧开这些水所需的时间应为(  )
A.t/4
B.t/2
C.2t
D.4t
第13题图
13.(威海中考)如图是某家用电热器内
( http: / / www.21cnjy.com )部电路结构示意图,其中R1、R2为加热电阻丝(R1>R2)。电阻丝有四种连接方式可使电热器提供不同的发热功率,其中发热功率最大的连接方式是(  )
第14题图
14.(河南中考)如图是某款电热水龙头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电路原理图。R1、R2为电热丝,通过旋转手柄可使扇形开关S同时接触两个相邻触点,实现冷水、温水、热水档之间的切换。当开关同时接触2、3触点时,水龙头放出的是________水(填“冷”、“温”“热”)。若R2=2R1,水龙头在温水挡正常工作时电功率为2000W,则它在热水挡正常工作1min消耗的电能为________J。
15.如图甲、乙所示为某型号电水壶的电路示意图及铭牌,R与R0产生的热能均能被水吸收,保温状态水温保持在80℃以上。回答下列问题:
第15题图
(1)保温状态下,开关S0、S分别处于什么状态?
(2)求电阻R0和R的阻值。
(3)80℃的一杯水,放在桌上自然冷却,每隔5分钟记录一次水温,得出丙图图线。从图中可以得出什么降温规律?
(4)一满壶80℃的水自然冷却到室温,水释放的热量为多少?〔水的比热c=4.2×103J/(kg·℃)〕
16.(泉州中考)如图甲是某品牌电
( http: / / www.21cnjy.com )压力锅,图乙所示是它的简化电路图。R1、R2是定值电阻,闭合开关S1,开关S2与触点b接通,电压力锅处于加热状态,此时电压力锅的功率P1=1000W,通过R1的电流为I1,当锅内的气压达到设定值时,S2自动与触点b断开并与触电a接通,S1仍闭合。电压力锅处于保压状态,此时电压力锅的功率为P2,通过R2的电流为I2。图2是表示做好某次饭的过程中,电压力锅从加热到保压消耗的电功率与时间的关系,已知I1=5I2。求:
第16题图
(1)电压力锅处于加热状态时,通过电阻R1的电流。
(2)电压力锅处于保压状态时的功率P2。
(3)用电高峰期,电路的实际电压为210V,电压力锅做好同样一次饭,处于加热过程实际需要的时间。(不考虑能量损失)
第6节 电能(第4课时)
【课堂笔记】
一、热效应 内能
二、电流的热效应
三、电流的平方 电阻 时间 I2Rt
【课时训练】
1—5.BABCC 6—8.CCA
9.1200 300
10.(1)白炽灯 温度计示数的变化 (2)LED灯
电流表示数 (3)高 (4)150
11.6.6×105 1000 6×105
12-13.DD
14.温 1.8×105
15.(1)S0断开,S闭合
(2)R0=1166Ω R=44Ω (3)温度开始降得快,后来降得慢 (4)1.26×105J 
16.(1)由题知,闭合开关S1,开关S
( http: / / www.21cnjy.com )2与触点b接通,R1接入电路,电压力锅处于加热状态,根据P=UI,通过电阻R1的电流:I1==≈4.5A; (2)闭合开关S1,开关S2与触点a接通,R2接入电路,电压力锅处于保压状态,根据P=UI得:U=,所以=,已知I1=5I2。即:=,解得:P2=200W;
(3)根据Q=W=t,电路的实际电
( http: / / www.21cnjy.com )压为210V,加热状态下需要热量相同,Q1=Q1′,则:t1=t1′,即:×10min=×t1′,解得:t1′≈11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