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云识天气
教学目标:
1、快速阅读,概括课文要点,理解本文“总说——分说——总说”的结构形式;
2、了解云和天气的密切关系,能识别云,预测天气的阴晴雨雪;
3、体会语言准确生动的特点,学习积累;
4、引导学生关注自然、热爱科学,培养良好的观察习惯和积极探索大自然的兴趣。
教学重点:1、分析把握文章的结构层次;
2、感受文章说明语言的特点。
教学难点:区分云彩繁多复杂的形状、种类。
教学方法:朗读法、观察联想、图表概括法等。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二、初读,整体感知。
1、速读课文,整体把握:云和天气到底有怎样的关系(请用课文原话回答)。
2、本文介绍了这么多的云和云的光彩,但我们读来条理清晰,作者是怎样做到这一点的? 你能从课文中找出有关语句吗? (学生速读课文,梳理文章结构,然后小组交流)
三、精读,议论探究。
自读课文,认识各种云的特点及其和天气的关系,并任选一种云,以第一人称的方式作自我介绍。介绍要求:①充分利用描写云彩的语言材料;②让别人明白你将会带来怎样的天气。教师示例:“大家好,我叫卷云,我常丝丝缕缕地飘浮着,有时像一片白色的羽毛,有时像一块洁白的绫纱。别看我身子很单薄,可我最轻盈,站得也最高,阳光可以透过我照到地面。我很受欢迎,因为我会给大家带来晴朗的天气。”(学生回答,同时展示幻灯片云图)
教师总结:同学们说的很好,在“各种云”的介绍中,我们不仅认识了云,而且也学会了看云识天气。
四、合作交流。
1、这篇说明文主要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请举例回答。
2、品味语言:本文语言优美,请同学们找出你喜欢的句子并说明理由。(学生回答)
五、总结。
学本文后我们有哪些收获?
学生发言,教师点拨。例如:1、知识和能力的收获;2、认识事物的一般规律:由现象来认识事物的本质,等等。
六、拓展延伸: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不仅仅是通过“看云”才能识别“天气”,我们还可以通过“动物”、“植物”、“某种现象”或“一些感觉”识别天气,有的方法特别灵,有的已形成了谚语,被广为流传,小组讨论并交流。
七、作业布置:
1、设计一个表格,列出云及其光彩的种类、特征和他们分别预示的天气情况。
2、留心自然界的各种现象,写一则观察日记。
课件24张PPT。看云识天气执教者 宣州区古泉中学 魏善中学习目标 1、快速阅读,概括课文要点,理解本文“总说——分说——总说”的结构形式;
2、了解云和天气的密切关系,能识别云,预测天气的阴晴雨雪;
3、体会语言准确生动的特点,学习积累;
4、关注自然、热爱科学,培养良好的观察习惯和积极探索大自然的兴趣。 整体感知 1、速读课文,整体把握:云和天气到底有怎样的关系(请用课文原话回答)。
2、本文介绍了这么多的云和云的光彩,但我们读来条理清晰,作者是怎样做到这一点的? 你能从课文中找出有关语句吗? (速读课文,梳理文章结构)整体感知: ( )一、云和天气的关系:____[ ]
薄云:_____
( )云的形态
( )二、看云识天气的_____[ ] 低而厚的云:阴晴风雪
( )_______
( )三、看云识天气的_____及局限[ ] 12~6 72~5 6 招牌方法意义云的光彩晴朗 总 分看云识天气总精读,议论探究。 自读课文,认识各种云的特点及其和天气的关系,并任选一种云,以第一人称的方式作自我介绍。
介绍要求:
①充分利用描写云彩的语言材料;
②让别人明白它将会带来怎样的天 气。
请您欣赏卷云
云体具有纤维状结构,常成白色,无暗影,有毛丝般的光泽,多成丝条状、片状、羽毛状、钩状、团状等。卷云由冰晶组成。卷积云积云高积云卷层云高层云雨层云积雨云日晕“日晕三更雨”色彩:里红外紫月晕“月晕午时风”天气变坏色彩:里红外紫华 华环由小变大天气晴好,华环由大变小,天气阴雨色彩:里紫外红虹霓“东虹轰隆西虹雨”色彩:彩色圆弧霞“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色彩:云层变红合作交流 1、这篇说明文主要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请举例回答。
2、品味语言:本文语言优美,请同学们找出你喜欢的句子并说明理由。 拓展延伸 课文讲的是“看云识天气”,其实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不仅仅是通过“看云”才能识别“天气”,我们可以看“动物”、“植物”、“某种现象”或“一些感觉”等都可以帮我们识别天气,有的方法特别灵,有的已形成了谚语,被广为流传。你能说出一两条来吗?小组交流自己收集到的有关谚语、成语、俗语、诗句及文章片段等。看云识天气的一些谚语 “江猪过河,大雨滂沱” ; “棉花云,雨快临” ; “云往东,车马通;云往南,水涨潭;云往西,披蓑衣;云往北,好晒麦” ; “天上鲤鱼斑,明天晒谷不用翻” “黄云翻,冰雹天;乱搅云,雹成群;云打架,雹要下”“黑云黄云土红云,翻来覆去乱搅云,多有雹子灾严重”; “久晴大雾阴,久阴大雾晴”; “太阳现一现,三天不见面”等谚语。小结: 本文介绍了种类繁多的云及云的光彩,但层次清晰,很有条理,关键在于作者选取了合理的说明顺序。先说什么,后说什么,作者做到了心中有数。另外,作为一篇科普说明文 ,作者写得非常生动形象,这得益于运用了恰当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除此外,更重要的是对于自然现象的细心观察。其实,只要我们做生活的有心人,善于观察,一样可以写出精彩的文章来。作业 1、设计一个表格,列出云及其光彩的种类、特征和他们分别预示的天气情况。
2、留心自然界的各种现象,写一则观察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