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9张PPT)
客 至
杜甫
学习目标
1.有感情的朗读诗歌,领会诗歌内容。
2.学会鉴赏诗歌,掌握细节描写的表达效果。
3.体会诗人情感。
作者简介:
杜甫,字子美,河南巩县人,自号少陵野老,因他做过工部侍郎,又称杜工部,是我国古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代表作是“三吏”、“三别”,其诗真实反映了唐朝由盛而衰的历史和老百姓的疾苦,因而被称为“诗史”,他与李白齐名,并称“李杜”,被人誉“诗圣”。作品风格以沉郁顿挫为主。
填写杜甫资料卡片
字 自称
诗风 所处年代
代表作品 评价 子美
沉郁顿挫
少陵野老
公元712-770,经历了“安史之乱”
《春夜喜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蜀相》……
“三吏”:《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
“三别”:《新婚别》《无家别》《垂老别》
我国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他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
杜甫晚年“漂泊西南天地间",759年冬至765年,他宿于成都“浣花草堂”时, 担任了“检校工部员外郎"的虚职。
此诗是上元二年(公元761年)春天,杜甫五十岁时,在成都草堂所作。 杜甫在历尽颠沛流离之后,终于结束了长期漂泊的生涯,在成都西郊浣花溪头盖了一座草堂,暂时定居下来了。安居成都草堂后不久,客人来访时作了这首诗。
题 解
作者在题后自注说:“喜崔明府相过”,可见诗题中的“客”,即指崔明府。其具体情况不详,杜甫母亲姓崔,有人认为,这位客人可能是他的母姓亲戚
“明府”:是唐人对县令的尊称。
“相”:偏指一方,“我”。 “过”:即探望、相访。 相过:即探望、相访我。 “喜”:表明喜悦之情。
写作背景:
唐肃宗上元元年(760年)春天,杜甫在友人严武的帮助下,在成都西郊外的浣花溪畔建了一所草堂,暂时定居下来。
这一段时光,算得上杜甫一生中最明媚的时光。因为有友人的接济,杜甫一家人的生活相对比较安定,同时一家人团聚生活在曾经长久的分别后显得格外幸福。成都秀美的风物景色更使得草堂生活充满了生活乐趣。这期间作者留下许多文字记录生活中美好温馨的点滴,如: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春夜喜雨》)
“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作钓钩。”(《江村》)
上元二年春意盎然的一天,友人崔县令登门拜访,诗人
喜出望外,于是写下这首欢快明丽的《客至》。
客至
杜甫
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
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
盘飧/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醅。
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余杯。
shè
sūn
pēi
诵读感知:初读诗歌,读准字音,把握节奏
客至
杜甫
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
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
盘飧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醅。
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余杯。
整体感知:
内容
盼客
客至(迎客)
待客
问客(邀邻)
喜
情感基调
请仿照题目”客至”概括诗歌每联内容。
深入探究:
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
译文:草堂的南北绿水缭绕、春意荡漾,只见鸥群日日结队飞来。
"皆"字、"但”字有什么作用?
“皆”字写出春江水势涨溢的情景,给人以江波浩渺范茫一片之感。“皆春水"把绿水缭绕春意荡漾的环境表现得秀丽可爱。
"日日”来的是群鸥,点明环境清幽精静。
“但见”含弦外之音,说明作者生活的单调,无其他访者。
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
这两句使用了什么手法?为什么选择“"群鸥”作为意象?
借景抒情 情景交融
鸥鸟性好猜疑,如人有心机,便不肯亲近,在古人笔下常常是与世无争、没有心机的隐者的伴侣。
1、环境的清幽僻静。
2、写出诗人远离世间的真率忘俗;
3、只见群鸥,不见其他来访者,闲逸的生活不免有一丝单调、 寂寞。
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
绿水萦绕、春意荡漾
景色秀丽
不见访客,来的鸥鸟
作
用
皆春水
但见
日日
环境清幽
生活闲适
没有尘世的喧嚣与烦扰
有水有鸟,
有动有静,
就是没有人
欢娱
遗憾
孤单寂寞
首联
深入探究:
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
译文:长满花草的庭院小路不曾因为迎客而打扫,只是为了你的到来,我家草门首次打开。
不曾:说明从来没有客人来过,所以作者从来没有打扫,院子里的小径已是落红无数。内心无比寂寞。
今始:是现在才的意思。简陋的门扉,到现在才为你打开。这么久终于有朋友来了,内心的寂寞顿时烟消云散,表达了作者内心无比欣喜的心情。
颔联描写景物,有什么空间上的变化?表达了作者什么感情?
1、领联写花径、蓬门两种景物,从户外的景色转到院中的情景,引出“客”。
2、用与客人谈话的口吻(虚写),增强了生活真实,表现了诗人喜客之至、待客之诚。
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
颔联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1、细节描写。
2、互文。寂寞之中,佳客临门,一向闲适恬淡的主人不由得喜出望外。前句不仅说客不常来,还有主人不轻易延客意,今日“君”来,益见两人交情之深厚。
盘飧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醅。
“无兼味”“只旧醅”,旧酿的隔年浊酒。“醅”,未经过滤的酒。古人好饮新酒,所以诗人因旧醅待客而有歉意。
“远市”“家贫”交代了作者此时的处境,隐含作者倾尽所有招待客人的盛情。虽无一字言情,却让我们从中感受到主人竭诚尽意的盛情和力不从心的歉疚,也可以体会到好友来访的兴奋喜悦及主客之间真诚相待的深厚情谊。字里行间充满了真诚相通的融洽气氛。
深入探究:
盘飧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醅
译文:离集市太远盘中没好菜肴,家境贫寒,未酿新酒,只能拿味薄的隔年陈酒来招待你。
思考“盘飨”“樽酒”体现了怎样的情意?
1、作者选取了最能显示宾主情意的生活场景(细节描写),写出了竭诚款待的情意和歉疚之心。
2、客至则须款待,但“盘飧”“樽酒”--简陋,加上“无兼味”、“市远”、“家贫”点出待客简陋之因,细细体味,字里行间充满了主客之间融洽的气氛。
深入探究:
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余杯
译文:客人肯不肯与邻家的老翁相对而饮?如果肯的话,我就隔着篱笆,招唤他过来,一起喝尽这最后的几杯。
尾联运用了什么手法,诗人此时心情如何?
“邀邻喝酒”这一细节描写。无须事先约请,随意过从招饮,是在真率纯朴的人际关系中领略的绝弃虚伪矫饰的自然之乐。
客至
待客
问客
闲适 孤寂
意外 惊喜
真诚 歉疚
欢快 尽兴
内容
感情
盼客
寓情于景
互 文
细节描写
细节反衬
手法
课文结构
喜
情感 : 孤寂——惊喜——融洽——兴奋
课堂小结:
杜甫的《客至》,像推开一扇吱呀作响的柴门,撞见一场质朴却温热的相逢。诗人写待客,全是不加修饰的真。没有"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的沉重,也无"高堂满宾客,四座集名贤”的喧闹,唯有春水绕舍、群鸥作伴的闲静里,藏着最动人的人间烟火。
幸福从不是惊天动地的大事,而是春水边的鸥鸟、花径上的足迹、旧酿里的暖意,是平凡日子里突然闯入的欢喜,和愿意分享这份欢喜的热忱。 历经离乱的杜甫,在草堂的春日里,把日子过成了诗。这诗里没有宏大叙事,只有对一餐一饭、一来一往的珍视。或许生活的本质,本就是在寻常中打捞温暖,在朴素里坚守真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