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让教学更有效 高效备课 | 语文学科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园地八教学设计
课题 语文园地八 单元 第八单元 学科 语文 年级 六年级
核心素养 目标 1.掌握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 2.了解好的文章题目可以使文章增色不少。 3.根据自己喜欢的词语展开丰富的想象写一段话,提高写话的能力。 4.感受柳公权的书法的特点,并加以练习。 5.积累鲁迅名言。
重难点 1.能总结、交流把握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 2.学习给文章拟题的方法;能从词语展开想象,写一段话。
教学过程 一:交流平台——谈话导入,引导阅读。 1.导语:同学们,这个学期就要结束了。通过这学期的学习,我们掌握了不少阅读方法。今天我们就要结合我们学过的课文,交流一下把握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其实在之前的学习中,我们已经学过不少方法了,比如围绕中心来组织材料、抓关键句来把握文章的主要观点等,这些其实都与文章的主要内容有关。请同学们先仔细默读课本上的文字,可以把你认为重要的语句勾画出来。 2.学生交流课本中提到的把握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 3.回顾本单元课文,思考可以分别用什么方法进行概括。 《少年闰土》:串联法。(结合课后题第二题,将记忆中的闰土、初次相识时的闰土、给“我”讲新鲜事的闰土、离别时的闰土几个部分串起来。) 《好的故事》:抓关键句。(结合课文中的关键句——“我在蒙胧中,看见一个好的故事。这故事很美丽,幽雅,有趣。”)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段意归并法。(将文中所写六件事的段意归并起来。) 《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关注题目。(题目即是诗歌的主要内容,赞颂鲁迅先生是心怀人民的人,赞颂他“俯首甘为孺子牛”的精神,这是一首纪念他的诗歌。) 小结:课本上提到了三种方法:①标题扩充法;②句子摘录法;③要素归纳法;④段意合并法。 3.结合具体的课文,交流、学习三种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 段意合并法 (1)具体操作:先分段并概括出各段段意,然后把段意串联起来。(先写出每大段的意思,再根据文章内容分清主次,抓住主要的,舍掉次要的。) (2)试着用这种方法概括出《这片土地是神圣的》《故宫博物院(材料一)》的主要内容,组内交流,再汇报。 教师提示:合并时,要对各段的大意做适当的修改,删除重复的内容,综合相同的内容。 (3)讨论:一般什么样的文章比较适合这种方法 明确:一般从几个方面写,层次比较清晰的文章适合用段意合并法。这类文章一般以写景、状物的居多。 标题扩充法 (1)具体操作:把标题扩展成完整的句子,以课文题目为中心,顺次提出几个相关问题,把答案组织串联起来,就是文章的主要内容。 (2)试着用这种方法概括出《开国大典》《伯牙鼓琴》的主要内容,小组内交流,再汇报。 (3)讨论:一般什么样的文章比较适合这种方法 明确:以人名、地名、物名、中心事件命名的文章选择“标题扩充法”比较合适。比如《草船借箭》一文,可提出这样几个问题:谁向谁借箭 为什么借箭 最后周瑜的态度如何 句子摘录法 (1)学生交流一篇文章中哪些句子可能体现了主要内容。 (2)指名说一说。 (文中的总起句、总结句、过渡句、中心句,这些都可以称作文章的关键句。) (3)试着用这种方法概括出《夏天里的成长》《青山不老》的主要内容,组内交流,再汇报。 4.结合学生汇报的内容总结概括文章主要内容时要注意的事项。 (1)结合前面的讨论,再请几名同学说说他们概括的内容,提出来全班讨论。 (2)教师小结。 小结: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的方法其实还有很多,这三种是比较常用的。同学们要注意,课文的特点不一样,我们就要灵活运用不同的方法。比如阅读写事、写人、写景、介绍说明类文章时,概括主要内容的方法就不可能一样。(板书:方法多样,灵活运用。)但是,不管用什么方法,我们都要做到简洁、完整、重点突出!我们就是要在练习中擦亮眼睛,多动脑筋发现规律、总结规律,在不断的发现与总结中逐步提高我们的阅读能力、概括能力。 二:词句段运用 (一)多维拓展,学拟标题 1.故事导入:在开始学习新的知识点之前,我们先来看一个小故事。大家读一读,说说开始的题目好还是改后的题目好。 (课件出示) 有一位摄影爱好者拍摄了一个少女在树林里撑着伞的镜头,画面、色彩和角度都不错,取名“晨曦”。他把这张照片投向多家杂志社,结果都被退回。后来有一位专业人士建议作者把题目改为“有约”,结果不但见诸报刊,还在一次比赛中获得了三等奖。 (1)指名读故事。 (2)思考交流:为什么改后的题目比原来的题目好呢? 【预设】 生1:原来的题目挺美的,但是缺乏联想,而且作品的主角是人,却以景色取名,我感觉有点没有突出重点。 生2:我也觉得原来的题目不能给人以更多的联想,改后的题目《有约》却能激发人的联想:她在等谁 是和谁有约 心情会怎样 整个画面就生动起来了。 (3)小结:改后的题目确实比之前的生动、有趣多了,它能激发人的联想。这个故事说的是给照片拟题,今天我们来看看怎样给文章拟题。 2.发现规律。 (1)自主发现:同学们,我们一起来观察下面的这些题目,联系课文内容想一想,每一行题目各有什么特点? 课件出示: 少年闰土 狼牙山五壮士 军神 开国大典 “诺曼底号”遇难记 草船借箭 竹节人 桥 芦花鞋 在牛肚子里旅行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 慢性子裁缝和急性子顾客 (2)小组交流:组成四人学习小组,每人选择一组题目,说说这组题目是以什么方法拟题的,这样拟题有什么好处。 (3)全班交流:借助泡泡中的提示,说说你的发现。 第一组题目用文章中的主要人物做题目。这样的题目可以突出主要人物的形象,紧扣中心,突出主题。 第二组题目以文章中的主要事件做题目。这样的题目能很好地概括文章的主要事件,突出主旨。 第三组题目以文章中的主要事物做题目,即贯穿全文的线索。这样的题目能激起读者的阅读兴趣,同时也会吸引读者在阅读中格外留意这个事物。 第四组题目新奇有趣,设置悬念。这样的题目能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3.多维拓展。 (1)拓展:请同学们打开本册课本,回忆自己平时的习作,想想除了这些基本的拟题方法外,还有哪些不同的拟题方法。 以人物命题《少年闰土》以事件命题《开国大典》以事物命题《桥》题目特别吸引人《在牛肚子里旅行》以地点命题《在柏林》以心情命题《盼》…………
(2)思考:请同学们根据自己的发现,填写上面的表格。 4.运用方法。 (1)课件出示: 记忆中,我第一次走进商店时,大概四岁。一进门,就被满柜台可爱的糖果吸引住了。我贪心地要了一大堆各式各样的糖果。售货员是位态度亲切的阿姨,她问我:“你有这么多钱吗?” “我有许多钱。”我伸出了紧握着的拳头,将一大把硬币放在她的手中。 阿姨一下子愣住了,盯着我手中的硬币看了老半天,然后,她又看看我。 “够了吗?”我有些忐忑不安地问。 “我想,多了一点,我还要找些钱给你。”说着,她转身拿了两个硬币放在我手中。 很多年过去了,我现在和妻子经营一家海鲜店,供应各种新鲜活鱼。一天,一个五六岁的小女孩带着她的弟弟来到我的店里,两个小孩瞪着大大的眼睛,盯着那些水里游动的美丽的鱼儿,看了老半天。 “这条鱼卖吗?”那个小男孩指着一条惹人喜爱的热带鱼问。 “当然卖啊,只要你们有钱。”我说。 “我们有很多钱。”小女孩自信地回答,给了我自信的感觉。 当小女孩紧握着的手呈现在我面前的时候,我突然意识到将要发生什么,我知道小女孩要说什么。她的小手松开了,在我手里,她放了三枚小小的硬币。那时候,我才猛然意识到那位阿姨当年的心情。 “够了吗?”小女孩轻轻地问了声。 “我想,多了一点,我还要找些钱给你。”我回身,拿了两个硬币放在她手里。 (2)小组评选:请同学们先在小组内评比,推选本组认为好的题目,并说说推荐的理由。 (3)全班评比:展示各组推选的题目,并听取理由,然后每人选出自己认为最佳的一个题目。 课件出示: 爱的硬币 “我有很多钱” 两个硬币 童心无价 引导思路,想象写话 1.引导思路,选择词语。 (1)读词:请同学们大声读出词语,说说你有什么发现。 饱经风霜的脸 饱经风霜的老屋 饱经风霜的大树 树林的深处 秋天的深处 心灵的深处 提示:第一组词语的结构是饱经风霜的( ),第二组词语是( )的深处。 (2)分享: ①由“饱经风霜”联想开来。 a.饱经风霜的脸:我想到了我的爷爷,他一生经历了许多事,现在他年纪大了,脸上的皱纹一道道的,他的脸就是一张饱经风霜的脸。(教师提示:可以进行外貌描写。) b.饱经风霜的老屋:我想起了家乡的老屋,经过20年的风吹日晒,墙壁上的白石灰经历雨水的冲刷,变得斑驳,屋顶的青瓦参差不齐,有的瓦片已经碎成了两半。(教师提示:可由此生发对故乡的怀念。) c.饱经风霜的大树:我想到冬日门前的那棵大树,光秃秃的枝丫不屈地伸向苍穹,几片孤零零的残枝败叶在凛冽的寒风中颤抖。(教师提示:由大树的凄凉我们可以联想到春暖花开时,它又重新吐出新芽的样子。) ②由“深处”联想开来。 a.秋天的深处:秋天是一个季节,走进它的深处,我看到的是深秋时节不同的景色。初秋或许只是有些微凉,叶子也只是微黄,但是深秋时节就不一样了,秋色更浓,也更接近冬天。我想描写深秋独特的景色。(教师提示:进行景色描写。) b.心灵的深处:在我心灵的深处,总有一个地方,藏着一些秘密。可能是快乐的,也可能是悲伤的。我想说说藏在我心灵深处的一个秘密,写出它之所以被我深藏的原因和对我的影响。 c.树林的深处:在树林的深处,住着狐狸、兔子、猴子、百灵鸟等小动物。一天,它们决定举办一个大型的运动会。(教师提示:树林深处会发生一件什么样的有意思的事呢?) 2.想象写话,交流评价。 (1)练笔:请同学们选择一个词语,把你想到的用一段话写下来。 (2)分享:把自己写好的片段读给大家听听。 三:书写提示 1.结合课本上的介绍文字欣赏柳公权的书法作品。 过渡:在上个单元的口语交际活动中我们一起聊了聊书法,也欣赏了王羲之的书法作品。柳公权的《玄秘塔碑》,它历来被作为童蒙学书以及其他初学书法者的正宗范本,对后世影响非常深远。现在大家再读读介绍文字,能圈出其中表明柳公权的书法特色的词语吗 【预设】:(方圆并施,棱角分明,结构精妙,瘦硬挺拔,骨力遒劲。) 2.介绍柳公权: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他。 柳公权,唐代著名的书法家。其书法以楷书著称,在当时极负盛名,民间有“柳字一字值千金”的说法。其初学王羲之,后来遍观唐代名家书法,并自创独树一帜的“柳体”。与颜真卿齐名,人称“颜柳”,又与欧阳询、颜真卿、赵孟并称“楷书四大家”。传世碑刻有《金刚经刻石》《玄秘塔碑》《冯宿碑》等。 简单了解《玄秘塔碑》的创作背景。 唐文宗开成元年(836年)六月,大达法师——端甫圆寂,享年68岁,葬于长安长乐原之南。他是继玄奘法师后,唐代又一位有名的高僧。为纪念大达法师之事迹以告示后人,唐武宗会昌元年(841年)十二月于长安刻此颂功德碑。此碑为柳公权64岁时所书,碑文由唐朝宰相裴休撰。 4.了解“柳体”楷书特点。 (1)对比:同学们,我们来欣赏这几幅书法作品,看看你喜欢哪种楷书书体,说说为什么。 课件出示: 欧阳询书法作品 颜真卿书法作品 柳公权《玄秘塔碑》局部 (2)欣赏:我们再来仔细欣赏柳公权的《玄秘塔碑》,结合课本上的文字介绍,说说柳公权的书法有哪些特点。(板书:瘦硬挺拔 骨力遒劲) (3)观察: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字的间架结构和笔画,你会发现柳公权用笔方圆并施,点画棱角分明,结构精妙。 5.补充欣赏。 (1)课件出示楷书四大家资料简介。 “楷书四大家”是对书法史上以楷书著称的四位书法家的合称,也称四大楷书。他们分别是:唐朝欧阳询(欧体)、唐朝颜真卿(颜体)、唐朝柳公权(柳体)、元朝赵孟頫(fǔ)(赵体)。 出示欧阳询、颜真卿、赵孟的楷书书法作品。学生欣赏书法作品,可说说自己最喜欢哪种字体,并简要说明理由。 四:日积月累 1.过渡:同学们,在这一单元的学习中,我们认识了解了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鲁迅先生。鲁迅先生一生以笔为武器,与当时的黑暗势力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写下了很多以表心志的文字,值得我们永远铭记。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的一些脍炙人口、发人深省的名言警句。 (1)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鲁迅《答客诮》 (2)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鲁迅《故乡》 (3)惟有民魂是值得宝贵的,惟有他发扬起来,中国才有真进步。 ——鲁迅《学界的三魂》 (4)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这就是中国的脊梁。 ——鲁迅《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 2.基于理解,积累名言。 (1)交流:教师相机点拨,明确名言意思。 第一句:真正的英雄都有丰富的感情,爱怜子女的人同样是大丈夫; 第二句:希望之路是走出来的路,是实践出来的路,是探索得来的路; 第三句强调了民族精神对于一个民族和国家的重要性,它是一个民族生存和发展的强大动力; 第四句:“中国的脊梁”是指那些推动中国历史不断前进的优秀人物,以及为了中华民族的生存发展不惜抛头颅、洒热血的仁人志士。 (2)熟读:教师引读,同桌轮读,男女生合作读,齐读,全班背诵。 (3)背诵:填空背诵,全文背诵。 3.拓展名言,丰富认知。 (1)拓展:鲁迅先生除了这些名言之外,还有许多有关奉献精神、珍惜时间、读书方面的名言。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让别人过得舒服些,自己没有幸福不要紧,看见别人得到幸福生活也是舒服的。 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愿挤,总还是有的。 生命是以时间为单位的,浪费别人的时间等于谋财害命;浪费自己的时间,等于慢性自杀。 爱看书的青年,大可以看看本分以外的书,即课外的书,不要只将课内的书抱住。 4.小结:鲁迅先生一生忧国忧民,他是我们青年学生的导师,是我们的“民族魂”。同学们,课余时间我们可以去阅读他多方面的著作,用文字与之对话,去感受他内在的精神,去感受他文字的魅力。 课堂小结: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交流平台”,总结和交流了把握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词句段运用”教会我们给文章拟题的方法,还从词语展开想象,写了一段话。欣赏了柳公权楷书的特点。积累了鲁迅名言,感受到他的精神。 自主作业:根据自己的情况,可以选择一项或两项完成。 1.选择一个感兴趣的词语,发挥想象,写一段话。 2.完成 《分层作业单》
板书设计 语文园地 把握文章主要内容 学拟标题 题目扩展法 抓住关键句 要素归纳法 以人物命题 以事物命题 以事件命题 题目特别吸引人 …… ……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共54张PPT)
六年级语文上册统编版
语文园地八
把握主要内容
同学们,这个学期就要结束了。通过这学期的学习,我们掌握了不少阅读方法。今天我们就要结合我们学过的课文,交流一下把握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
要素归纳法
句子摘录法
标题扩充法
把握主要内容
阅读文章,要注意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我们已经知道:文章的题目有时能提示文章的主要内容;关键句对了解主要内容也很有帮助;写一件事的文章,可以通过理清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来把握主要内容。
一般来讲,了解了文章每个部分主要讲的是什么,再把各个部分的主要意思连起来,就能把握主要内容。如《只有一个地球》,我们可以边读边列提纲,把各部分的内容写出来,再连起来想一想,就知道了文章的主要内容。
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不同的文章有不同的方法,我们要灵活运用。
常用的把握文章内容的方法有哪些?请同学们仔细默读课本上的文字,把你认为重要的语句勾画出来。
段意串联法
段意合并法
段意合并法先分段并概括出各段段意,然后把段意串联起来。
写出每大段的意思→抓住主要的,舍掉次要的
试着用这种方法概括出《这片土地是神圣的》《故宫博物院(材料一)》的主要内容,组内交流,再汇报。
提示:合并时,要对各段的大意做适当的修改,删除重复的内容,综合相同的内容。
《故宫博物院》(材料一)沿着故宫的中轴线,按照由南向北的顺序对故宫主体建筑进行了较为详尽的介绍。
关注游览顺序,提取关键信息。
①交代行踪的词:“从……往里……,沿着……穿过……到……”“走进……”“进了……就到……”“从……出……就到……”
段意合并法
讨论:一般什么样的文章比较适合这种方法 
一般从几个方面写,层次比较清晰的文章适合用段意合并法。这类文章一般以写景、状物的居多。
《这片土地是神圣的》生动形 象地描述了人类与大地上河水、气动植物等的血内关系,强烈地表达了印第安人对土地无比着恋的真摯情感,表达了人们对土地的爱。
第一句我们是大地的一部分,大地也是我们的一部分。”
第二句是“我们和大地上的山峦河流、动物植物共同属于一个家园。”
概括段意:
段意合并法
要素归纳法
记叙文一般包含时间、地点、人物和事件等要素。找出文中的相关要素,并把它们合理组织起来就是主要内容。如《董存瑞舍身炸碉堡》一文的几个要素:时间是1948 年5 月25 日,地点是隆化中学附近,人物是董存瑞,事件是董存瑞舍身炸碉堡。概括这些要素可得出主要内容:1948年5 月25 日,在解放隆化的战斗中,董存瑞在紧急关头毅然舍身炸毁了前进途中的碉堡。
摘录句段法
有的文章中的总起句、过渡句、重点段落概括了全文的大意。阅读时可直接引用或稍加整理,便可抓住主要内容。如《养花》一文,可根据结尾段来概括它的大意:课文主要写养花有喜有忧,有笑有泪,有花有果,有香有色。既须劳动,又长见识。
试着用这种方法概括出《夏天里的成长》的主要内容,组内交流,再汇报。
摘录句段法
作者通过“生物快速地长”“大地什么都在长”“人要用力地长”这样三个方面,写出了“夏天是万物迅速生长的季节”!
标题扩充法把标题扩展成完整的句子,以课文题目为中心,顺次提出几个相关问题,把答案组织串联起来,就是文章的主要内容。
标题扩充法
试着用这种方法概括出《伯牙鼓琴》的主要内容,小组内交流,再汇报。
伯牙为钟子期鼓琴。
讨论:一般什么样的文章比较适合这种方法 
以人名、地名、物名、中心事件命名的文章选择“标题扩充法”比较合适。比如《草船借箭》一文,可提出这样几个问题:谁向谁借箭 为什么借箭 最后周瑜的态度如何 
标题扩充法
诸葛亮同周瑜斗智,用妙计向曹操“借箭”,挫败了周瑜的暗算,表现了诸葛亮有胆有识,才智过人。
问题回答法
有些问题,只要回答出来也就是概括出了文章的主要内容。如针对《飞夺泸定桥》提出了下面的问题:
①文章写的是红军在什么情况下飞夺泸定桥的?
②他们是怎么“飞”又是怎么“夺”的?
③结果怎样?
把这些问题的答案归纳一下,就是主要内容。
取舍主次法
对写了几件事的文章,先分清事件的主次,然后根据主要的事件来概括它的主要内容。
如《落花生》写了种花生、收花生和尝花生几件事。从文章看,“种花生”和“收花生”写得简略,是次要的,“尝花生”写得详细,是主要的。
根据主次可以这样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课文主要写了“我们”一家人过花生收获节的情形。
快速把握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
课题分析法;
中心句段摘录法;
关键词语提炼法;
要素概括法;
段意综合法;
画面概括法;
抓住文章各方面特点概括法。
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的方法其实还有很多,这三种是比较常用的。同学们要注意,课文的特点不一样,我们就要灵活运用不同的方法。
比如阅读写事、写人、写景、介绍说明类文章时,概括主要内容的方法就不可能一样。
但是,不管用什么方法,我们都要做到简洁、完整、重点突出!我们就是要在练习中擦亮眼睛,多动脑筋发现规律、总结规律,在不断的发现与总结中逐步提高我们的阅读能力、概括能力。
教师小结
方法多样,灵活运用。
简洁、完整、重点突出
、
学拟标题
开始的题目好还是改后的题目好?为什么?
有一位摄影爱好者拍摄了一个少女在树林里撑着伞的镜头,画面、色彩和角度都不错,取名“晨曦”。他把这张照片投向多家杂志社,结果都被退回。后来有一位专业人士建议作者把题目改为“有约”,结果不但见诸报刊,还在一次比赛中获得了三等奖。
生动有趣,激发联想。
《少年闰土》《狼牙山五壮士》《军神》
《在牛肚子里旅行》《“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
《慢性子裁缝和急性子顾客》
《竹节人》《桥》《芦花鞋》
《开国大典》《“诺曼底号”遇难记》《草船借箭》
词句段运用
读各组题目,说说每一行题目有什么特点。想想这样拟题的好处。。
这样的题目可以突出主要人物的形象,暗示故事情节,紧扣中心,突出主题。
学拟标题
用文章中的主要人物做题目
《少年闰土》《狼牙山五壮士》《军神》
好处
这样的题目能很好地概括文章的主要事件,突出主旨。
学拟标题
以文章中的主要事件做题目
《开国大典》《“诺曼底号”遇难记》《草船借箭》
好处
这样的题目能激起读者的阅读兴趣,同时也会吸引读者在阅读中格外留意这个事物。
学拟标题
以文章中的主要事物做题目,即贯穿全文的线索
好处
《竹节人》《桥》《芦花鞋》
这样的题目能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学拟标题
题目新奇有趣,设置悬念
《在牛肚子里旅行》《“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
《慢性子裁缝和急性子顾客》
好处
多维拓展
打开课本,回忆自己平时的习作,想想除了这些基本的拟题方法外,还有哪些不同的拟题方法。
以人物命题
以事件命题
以事物命题
题目特别吸引人
以地点命题
以心情命题
……
《少年闰土》
《开国大典》
《桥》
《在牛肚子里旅行》
《在柏林》
《盼》
……
logo
为自己的习作拟题,除了常用的以主要人物或主要事件为题外,我们还可以这样拟题:
1.引用法。
2.化用法。
3.修辞法。
4.反常法。
5.符号法。
6.悬念法。
7.诗画法。
拟定题目
运用方法
记忆中,我第一次走进商店时,大概四岁。一进门,就被满柜台可爱的糖果吸引住了。我贪心地要了一大堆各式各样的糖果。售货员是位态度亲切的阿姨,她问我:“你有这么多钱吗?”“我有许多钱。”我伸出了紧握着的拳头,将一大把硬币放在她的手中。
阿姨一下子愣住了,盯着我手中的硬币看了老半天,然后,她又看看我。
“够了吗?”我有些忐忑不安地问。
“我想,多了一点,我还要找些钱给你。”说着,她转身拿了两个硬币放在我手中。
很多年过去了,我现在和妻子经营一家海鲜店,供应各种新鲜活鱼。一天,一个五六岁的小女孩带着她的弟弟来到我的店里,两个小孩瞪着大大的眼睛,盯着那些水里游动的美丽的鱼儿,看了老半天。
比比谁的题目棒
运用方法
“这条鱼卖吗?”那个小男孩指着一条惹人喜爱的热带鱼问。
“当然卖啊,只要你们有钱。”我说。
“我们有很多钱。”小女孩自信地回答,给了我自信的感觉。
当小女孩紧握着的手呈现在我面前的时候,我突然意识到将要发生什么,我知
道小女孩要说什么。她的小手松开了,在我手里,她放了三枚小小的硬币。那时候,我才猛然意识到那位阿姨当年的心情。
“够了吗?”小女孩轻轻地问了声。
“我想,多了一点,我还要找些钱给你。”我回身,拿了两个硬币放在她手里。
运用方法
比比谁的题目棒
在小组内评比,推选本组认为好的题目,并说说推荐的理由。
爱的硬币
“我有很多钱”
两个硬币
童心无价
展示各组推选的题目,并听取理由,然后每人选出自己认为最佳的一个题目。
想象写话
读词语,说说你有什么发现。
饱经风霜的脸 
饱经风霜的老屋
饱经风霜的大树
树林的深处 
秋天的深处
心灵的深处
饱经风霜的( )
( )的深处
想象写话
再读这两组词语,说说你分别想到了什么。
饱经风霜的脸
我想到了我的爷爷,他一生经历了许多事,现在他年纪大了,脸上的皱纹一道道的,他的脸就是一张饱经风霜的脸。
可以进行外貌描写
想象写话
再读这两组词语,说说你分别想到了什么。
饱经风霜的老屋
我想起了家乡的老屋,经过20年的风吹日晒,墙壁上的白石灰经历雨水的冲刷,变得斑驳,屋顶的青瓦参差不齐,有的瓦片已经碎成了两半。
可由此生发对故乡的怀念
想象写话
饱经风霜的大树
我想到冬日门前的那棵大树,光秃秃的枝丫不屈地伸向苍穹,几片孤零零的残枝败叶在凛冽的寒风中颤抖。
由大树的凄凉我们可以联想到春暖花开时,它又重新吐出新芽的样子。
想象写话
秋天的深处
秋天是一个季节,走进它的深处,我看到的是深秋时节不同的景色。初秋或许只是有些微凉,叶子也只是微黄,但是深秋时节就不一样了,秋色更浓,也更接近冬天。我想描写深秋独特的景色。
进行景色描写
想象写话
心灵的深处
在我心灵的深处,总有一个地方,藏着一些秘密。可能是快乐的,也可能是悲伤的。我想说说藏在我心灵深处的一个秘密,写出它之所以被我深藏的原因和对我的影响。
想象写话
树林的深处
在树林的深处,住着狐狸、兔子、猴子、百灵鸟等小动物。一天,它们决定举办一个大型的运动会。
树林深处会发生一件什么样的有意思的事呢?
想象写话,交流评价。
练笔:请同学们选择一个词语,把你想到的用一段话写下来。
互评:同学们写好后,同桌交换互读,提出修改意见。
自改:根据修改意见自行修改。
分享:把自己写好的片段读给大家听听。
欣赏书法作品
柳公权是唐代著名的书法家。他的楷书用笔方圆并施,点画棱角分明,结构精妙。人们常说的“颜筋柳骨”之“柳骨”,即形容其书法瘦硬挺拔,骨力遒劲。《玄秘塔碑》是其楷书代表作之一。
柳公权《玄秘塔碑》(局部)
了解书法家
柳公权,唐代著名的书法家。其书法以楷书著称,在当时极负盛名,民间有“柳字一字值千金”的说法。其初学王羲之,后来遍观唐代名家书法,并自创独树一帜的“柳体”。与颜真卿齐名,人称“颜柳”,又与欧阳询、颜真卿、赵孟頫并称“楷书四大家”。传世碑刻有《金刚经刻石》《玄秘塔碑》《冯宿碑》等。
柳公权
创作背景
唐文宗开成元年
(836年)六月,大达
法师——端甫圆寂,
享年68岁,葬于长安长
乐原之南。他是继玄奘法师后,唐代又一位有名的高僧。为纪念大达法师之事迹以告示后人,唐武宗会昌元年(841年)十二月于长安刻此颂功德碑。此碑为柳公权64岁时所书,碑文由唐朝宰相裴休撰。
了解特点
你喜欢哪种楷书书体,说说为什么。
欧阳询书法作品
颜真卿书法作品
柳公权《玄秘塔碑》局部
欣赏作品
柳公权《玄秘塔碑》(局部)
瘦硬挺拔 骨力遒劲
用笔方圆并施,点画棱角分明,结构精妙。
补充欣赏
“楷书四大家”是对书法史上以楷书著称的四位书法家的合称,也称四大楷书。他们分别是:唐朝欧阳询(欧体)、唐朝颜真卿(颜体)、唐朝柳公权(柳体)、元朝赵孟頫(fǔ)(赵体)。
补充欣赏
唐朝欧阳询(欧体) 唐朝颜真卿(颜体) 唐朝柳公权(柳体) 元朝赵孟頫(赵
你最喜欢哪种字体,简要说明理由。
补充欣赏
《大唐回元观钟楼铭》
日积月累
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
——鲁迅《答客诮》
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鲁迅《故乡》
惟有民魂是值得宝贵的,惟有他发扬起来,中国才有真进步。 ——鲁迅《学界的三魂》
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这就是中国的脊梁。
——鲁迅《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
读四句名言,圈出不理解的词语和不认识的字。
日积月累
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
——鲁迅《答客诮》
真正的英雄都有丰富的感情,爱怜子女的人同样是大丈夫。
日积月累
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鲁迅《故乡》
希望之路是走出来的路,是实践出来的路,是探索得来的路。
日积月累
惟有民魂是值得宝贵的,惟有他发扬起来,中国才有真进步。
——鲁迅《学界的三魂》
强调了民族精神对于一个民族和国家的重要性,它是一个民族生存和发展的强大动力。
日积月累
“中国的脊梁”是指那些推动中国历史不断前进的优秀人物,以及为了中华民族的生存发展不惜抛头颅、洒热血的仁人志士。
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这就是中国的脊梁。
——鲁迅《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
日积月累
无情未必真豪杰,_______________ 。
——鲁迅《答客诮》
其实_________________,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鲁迅《故乡》
惟有_______是值得宝贵的,惟有他发扬起来,中国才有真进步。
——鲁迅《学界的三魂》
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这就是________________。
——鲁迅《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
怜子如何不丈夫
地上本没有路
民魂
中国的脊梁
日积月累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让别人过得舒服些,自己没有幸福不要紧,看见别人得到幸福生活也是舒服的。
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愿挤,总还是有的。
生命是以时间为单位的,浪费别人的时间等于谋财害命;浪费自己的时间,等于慢性自杀。
爱看书的青年,大可以看看本分以外的书,即课外的书,不要只将课内的书抱住。
你还知道鲁迅先生的哪些名言?
日积月累
鲁迅先生一生忧国忧民,他是我们青年学生的导师,是我们的“民族魂”。同学们,课余时间我们可以去阅读他多方面的著作,用文字与之对话,去感受他内在的精神,去感受他文字的魅力。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交流平台”,总结和交流了把握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词句段运用”教会我们给文章拟题的方法,还从词语展开想象,写了一段话。欣赏了柳公权楷书的特点。积累了鲁迅名言,感受到他的精神。
课堂小结
自主作业
根据自己的情况,可以选择一项或两项完成。
1.选择一个感兴趣的词语,发挥想象,写一段话。
2.完成 《分层作业单》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有大把高质量资料?一线教师?一线教研员?
欢迎加入21世纪教育网教师合作团队!!月薪过万不是梦!!
详情请看: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语文园地八 学习任务单
一:交流平台——把握文章主要内容
1.回顾本单元课文,思考可以分别用什么方法进行概括。
《少年闰土》:串联法。(结合课后题第二题,将记忆中的闰土、初次相识时的闰土、给“我”讲新鲜事的闰土、离别时的闰土几个部分串起来。)
《好的故事》:抓关键句。(结合课文中的关键句——“我在蒙胧中,看见一个好的故事。这故事很美丽,幽雅,有趣。”)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段意归并法。(将文中所写六件事的段意归并起来。)
《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关注题目。(题目即是诗歌的主要内容,赞颂鲁迅先生是心怀人民的人,赞颂他“俯首甘为孺子牛”的精神,这是一首纪念他的诗歌。)
小结:课本上提到了三种方法:①标题扩充法;②句子摘录法;③要素归纳法;④段意合并法。
2.讨论:一般什么样的文章比较适合这种方法 
明确:一般从几个方面写,层次比较清晰的文章适合用段意合并法。
标题扩充法
明确:以人名、地名、物名、中心事件命名的文章选择“标题扩充法”比较合适。比如《草船借箭》一文,可提出这样几个问题:谁向谁借箭 为什么借箭 最后周瑜的态度如何 
句子摘录法
(文中的总起句、总结句、过渡句、中心句,这些都可以称作文章的关键句。)
小结:我们就要灵活运用不同的方法。(板书:方法多样,灵活运用。)不管用什么方法,我们都要做到简洁、完整、重点突出!
二:词句段运用
拟定题目
1.课件出示:
少年闰土 狼牙山五壮士 军神
开国大典 “诺曼底号”遇难记 草船借箭
竹节人 桥 芦花鞋
在牛肚子里旅行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 慢性子裁缝和急性子顾客
第一组题目用文章中的主要人物做题目。这样的题目可以突出主要人物的形象,紧扣中心,突出主题。
第二组题目以文章中的主要事件做题目。这样的题目能很好地概括文章的主要事件,突出主旨。
第三组题目以文章中的主要事物做题目,即贯穿全文的线索。这样的题目能激起读者的阅读兴趣,同时也会吸引读者在阅读中格外留意这个事物。
第四组题目新奇有趣,设置悬念。这样的题目能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引导思路,想象写话
1.读词:请同学们大声读出词语,说说你有什么发现。
饱经风霜的脸 饱经风霜的老屋 饱经风霜的大树
树林的深处 秋天的深处 心灵的深处
提示:第一组词语的结构是饱经风霜的( ),第二组词语是( )的深处。
2.分享:
①由“饱经风霜”联想开来。
a.饱经风霜的脸:我想到了我的爷爷,他一生经历了许多事,现在他年纪大了,脸上的皱纹一道道的,他的脸就是一张饱经风霜的脸。(教师提示:可以进行外貌描写。)
b.饱经风霜的老屋:我想起了家乡的老屋,经过20年的风吹日晒,墙壁上的白石灰经历雨水的冲刷,变得斑驳,屋顶的青瓦参差不齐,有的瓦片已经碎成了两半。(教师提示:可由此生发对故乡的怀念。)
c.饱经风霜的大树:我想到冬日门前的那棵大树,光秃秃的枝丫不屈地伸向苍穹,几片孤零零的残枝败叶在凛冽的寒风中颤抖。(教师提示:由大树的凄凉我们可以联想到春暖花开时,它又重新吐出新芽的样子。)
②由“深处”联想开来。
a.秋天的深处:秋天是一个季节,走进它的深处,我看到的是深秋时节不同的景色。初秋或许只是有些微凉,叶子也只是微黄,但是深秋时节就不一样了,秋色更浓,也更接近冬天。我想描写深秋独特的景色。(教师提示:进行景色描写。)
b.心灵的深处:在我心灵的深处,总有一个地方,藏着一些秘密。可能是快乐的,也可能是悲伤的。我想说说藏在我心灵深处的一个秘密,写出它之所以被我深藏的原因和对我的影响。
c.树林的深处:在树林的深处,住着狐狸、兔子、猴子、百灵鸟等小动物。一天,它们决定举办一个大型的运动会。(教师提示:树林深处会发生一件什么样的有意思的事呢?)
三:日积月累
(1)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鲁迅《答客诮》
(2)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鲁迅《故乡》
(3)惟有民魂是值得宝贵的,惟有他发扬起来,中国才有真进步。 ——鲁迅《学界的三魂》
(4)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这就是中国的脊梁。 ——鲁迅《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
2.基于理解,积累名言。
(1)交流:教师相机点拨,明确名言意思。
第一句:真正的英雄都有丰富的感情,爱怜子女的人同样是大丈夫;
第二句:希望之路是走出来的路,是实践出来的路,是探索得来的路;
第三句强调了民族精神对于一个民族和国家的重要性,它是一个民族生存和发展的强大动力;
第四句:“中国的脊梁”是指那些推动中国历史不断前进的优秀人物,以及为了中华民族的生存发展不惜抛头颅、洒热血的仁人志士。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语文园地八 分层作业
【交流平台】
1.下面对“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的说法,正确的打“√”,错的打“×”
(1)文章的题目就是文章的主要内容。( )
(2)文章的关键句对了解主要内容常常很有帮助。( )
(3)可以通过理清一件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来把握主要内容。( )
(4)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虽然文章不同,但是运用的方法都相同。( )
(5)把文章各部分的主要意思连起来,能帮助我们把握主要内容。( )
【词句段运用】
2.把下列文章题目按要求分类。
桥 军神 狼牙山五壮士 开国大典 竹节人 “诺曼底”号遇难记
(1)用主要人物作题目:___________________
(2)用事件作题目: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以事物作题目: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读下面的词语,你想到了什么?请用“√”选择一个词语,把你想到的用一段话写下来。
学生的春天 农民的春天 盲人的春天
【书写指导】
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玄秘塔碑》是柳公权的楷书代表作。
“颜筋柳骨”中“颜”是指颜真卿,“柳”是指柳公权。
柳公权是唐代的著名书法家。
“柳骨”形容柳公权的书法雄强浑厚
【日积月累】
5.填空
(1)“_______________”这句话是对鲁迅先生真实的写照。
(2)有人问一个年轻企业家成功的秘诀,他回答说:“其实_______________,走的人多了,__________________。”
(3)鲁迅先生在《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一文中对“中国的脊梁”做了很好的解释:“我们从古以来,就有_________________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_______________的人,有__________________……这就是中国的脊梁。”
(4)不能小看一个民族的民魂。因为“惟有____________的,惟有_____________,中国_____________。”
【阅读与欣赏】
6.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一面(节选)
“哦!您,您就是——”我结结巴巴的,欢喜得快要跳起来了。一定是!不会错,一定是!那个名字在我的心里乱跳,我向四周望了望,可没有蹦出来。
他微笑着,默认地点了点头,好像我心里想要说的,他已经统统知道了一样。这一来不会错了,正是他!憎恶( )黑暗有如憎恶魔鬼,把一生的时光完全变给了我们的民族,一位越老越顽强( )的战士!我又仔细地看他的脸——瘦!我们这位战士的健康,差( )不多已完全给没有休息的艰苦工作毁坏了。他带着奖励( )似的微笑,指着《铁流》对我说道:“这书本来可以不要钱的,但是是曹先生的书,现在只收你一块钱本钱;我那一本,是送你的。”
我费力地从里衫的袋里掏出那块带着体温的银圆,放到他的手里——他的手多瘦啊!我鼻子陡然一阵酸,像要哭出来。我恭敬地鞠了一躬,把书塞进帆布袋,背起来便走出书店的门。
这事到现在已经隔了四年。在这四年里,我历尽艰苦,受尽非人的虐特,我咬繁了牙,哼都不哼一声。我总是昂着头。我对自己说“鲁迅先生是同我们一起的!”
(1)给短文中的加点字注音。
(2)用“ ”画出短文中描写鲁迅外貌的句子。(一句即可)
(3)短文中画曲线的句子说明鲁迅( )
A.热爱劳动人民和关怀进步青年B.对旧社会充满憎恨
(4)“我”在种种艰苦和险恶面前坚强不屈的力量源泉是什么?用文中的句子回答。
参考答案:
×√√×√
(1) 军神 狼牙山五壮士 
(2)开国大典“诺曼底”号遇难记
(3)桥 竹节人
3. 盲人的春天 如果一座城市有更多有利于盲人就业的扶持政策出台,有更多方便盲人出
行的设施建设投入使用,人们对盲人更加关爱,盲人能更方便地走出家门,参与社会生活那么盲人的春天就来了。
4.D
5.(1)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
(2)地上本没有路 也便成了路
(3)埋头苦干 为民请命 舍身求法
(4)民魂是值得宝贵的 他发扬起来 才有真进步
6.(1)wù qiáng chà lì
(2)他的手多瘦啊!
(3)A
(4)鲁迅先生是和我们一起的!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