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 古代两河流域
eq \o(\s\up7(),\s\do5( ))
一、古代两河流域文明
1.两河流域:“两河”指的是西亚的幼发拉底河与底格里斯河,是人类最早的文明发祥地之一。
2.国家建立:
(1)出现:约从公元前3500年起,两河流域南部逐渐产生了一些以城市为中心的小国。
(2)统一:约公元前24世纪,两河流域实现了初步统一。
3.科学文化:苏美尔人发明“ ”;根据月亮的盈亏变化制定了 ;发明了计数法中的 进制。
二、古巴比伦王国
1.概况: 在位时是古巴比伦王国最强盛的时期。
2.举措:
(1)对外:采取各个击破的策略,完成了两河流域中下游地区的统一事业,建立了统一、强大的奴隶制国家。
(2)对内:实行君主专制制度,加强中央集权;制定了一部较为系统和完整的法典。
三、《汉谟拉比法典》
1.内容:
(1)社会等级:古巴比伦分为拥有公民权的 、无公民权的自由民和奴隶三个严格的社会等级。
(2) :是古巴比伦的一大特征,奴隶主要来自战俘,可以买卖,男性家长对奴隶有生杀予夺之权,对妻子儿女有绝对权威,在欠债时甚至可以将妻儿送去抵债。
(3)经济领域:法典中有关于租赁、雇佣、交换、借贷等方面的规定,说明 在古巴比伦比较活跃。
2.评价:
(1)是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的 ,是了解古巴比伦社会的史料。
(2)是古巴比伦王国留给人类的宝贵文化遗产,表明人类社会的法制传统源远流长。
eq \o(\s\up7(),\s\do5( ))
图说历史
教材图片《汉谟拉比法典》石柱局部图
《汉谟拉比法典》石柱局部图,见证着古老文明的律法印记。这部法典诞生于古巴比伦王国,严格维护奴隶主阶级的利益。它详细规范着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从奴隶的处置到自由民的权益纠纷,以严酷的刑罚确立着当时的社会秩序,是人类法制史上的珍贵遗产,为后世研究古代社会结构和法律体系提供了重要依据。
材料探究
材料 《汉谟拉比法典》是古巴比伦国王汉谟拉比在公元前18世纪制定颁布的,是世界历史上第一部最详细的早期奴隶制国家的成文法典。《汉谟拉比法典》原文刻在一段黑色玄武岩石柱上,由序言、正文和结语3部分组成,正文包括282条法律,对刑事、民事、贸易、婚姻、继承、审判等制度都作了详细的规定。《汉谟拉比法典》的颁布推动古巴比伦王国进入上古两河流域的全盛时代。
——摘编自人民日报《法治兴则国家兴
——如何理解在法治轨道上全面建设
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汉谟拉比法典》是世界上现存的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为我们研究古巴比伦的法律制度提供了珍贵的文献史料。法典刻在黑色玄武岩石柱上,其雕刻精细、表面磨光,还刻满了楔形文字,这不仅是法律文本,也是古巴比伦艺术的体现。汉谟拉比颁布此法典,实质上是为了维护奴隶主阶级的利益。法典中部分刑罚手段的残酷性,也反映了当时奴隶社会的阶级压迫和剥削。此外,法典吸收了两河流域原有的苏美尔、阿卡德立法的成果,它也是当时社会经济制度的产物,全面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现实状况。
古巴比伦王国位于两河流域,是古代世界的重要文明之一。汉谟拉比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加强中央集权,颁布了《汉谟拉比法典》,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根据材料,指出《汉谟拉比法典》的颁布反映了当时古巴比伦社会的哪些特点。
eq \o(\s\up7(),\s\do5( ))
基础巩固
1.公元前18世纪的古巴比伦王国为实行有效统治,采取的措施是( )
A.君主专制,中央集权
B.民主共和,人民主权
C.诸侯林立,封邦建国
D.中央集权,地方郡县
2.两河流域文明的因素在古代埃及文明、赫梯文明、犹太文明、伊朗文明等中都有丰富的表现。这表明两河流域文明( )
A.历史悠久 B.成果丰富
C.传播广泛 D.绵延至今
3.《汉谟拉比法典》规定:拥有公民权的自由民伤害同等地位的自由民的眼睛,必须遭受同样损害;但如果损害无公民权的自由民的眼睛,则只需赔偿少量的钱财。这说明该法典具有( )
A.等级性 B.公平性
C.随意性 D.民主性
4.古代两河流域的人口从早期开始便是由不同的民族组成,古巴比伦人通过制定《汉谟拉比法典》,过去所有的部落习俗差不多都消失了,法典成了国家的法律。由此可见,《汉谟拉比法典》的制定( )
A.维护了奴隶主阶级的利益
B.活跃了古巴比伦商品经济
C.促进了国家的统一和发展
D.成为世界上最早的法典
5.小明同学在学习了《古代亚非文明》之后,搜集了三幅相关的想象画。根据图片下方的文字说明,我们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A.想象画取材于古代埃及文明
B.条文内容不利商品经济发展
C.相关条款保障债权人的权益
D.图片反映了印度的种姓制度
素养达标
6.下表是对《汉谟拉比法典》中法律条文的不完全统计,这表明古巴比伦( )
《汉谟拉比法典》中的法律条文 涉及内容归类
第44~47条、第78~88条、第268~272条、第276~277条 租赁
第273条、第274条、第275条 雇佣
第35~41条、第71条、第278条、第279条、第281条 购买、交换
第89~96条、第117~119条 借贷
A.法律体系完善
B.商品经济活跃
C.民主政治发达
D.社会等级森严
7.古巴比伦的《汉谟拉比法典》正文共有282条法规,内容包括“私有财产”“商务”“亲属”“劳动”等方面。有学者认为该法典即使与现代欧洲某些国家的法规相比,也并不逊色。这表明( )
A.尼罗河流域是人类文明发祥地
B.古巴比伦的社会矛盾得到解决
C.人类社会的法制传统源远流长
D.两河流域出现了世界最早文字
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eq \o(\s\up7(),\s\do5(图a)) eq \o(\s\up7(),\s\do5(图b))
材料二
第196条 倘自由民损毁任何自由民之子之眼,则应毁其眼。
第200条 倘自由民击落与之同等之自由民之齿,则应击落其齿。
第205条 倘自由民之奴隶打自由民之子之颊,则应割其一耳。
(1)根据材料,指出图a反映的是哪部法典;观察图b,指出这部法典是用什么文字记录的,写出这部法典制定者的名字。
(2)根据材料二,指出前两条和第三条有什么不同,分析为什么会出现这种不同。 第2课 古代两河流域
eq \o(\s\up7( INCLUDEPICTURE "课前梳理.TIF" INCLUDEPICTURE "课前梳理.TIF" \* MERGEFORMAT ),\s\do5( ))
一、古代两河流域文明
1.两河流域:“两河”指的是西亚的幼发拉底河与底格里斯河,是人类最早的文明发祥地之一。
2.国家建立:
(1)出现:约从公元前3500年起,两河流域南部逐渐产生了一些以城市为中心的小国。
(2)统一:约公元前24世纪,两河流域实现了初步统一。
3.科学文化:苏美尔人发明“楔形文字”;根据月亮的盈亏变化制定了阴历;发明了计数法中的60进制。
二、古巴比伦王国
1.概况:汉谟拉比在位时是古巴比伦王国最强盛的时期。
2.举措:
(1)对外:采取各个击破的策略,完成了两河流域中下游地区的统一事业,建立了统一、强大的奴隶制国家。
(2)对内:实行君主专制制度,加强中央集权;制定了一部较为系统和完整的法典。
三、《汉谟拉比法典》
1.内容:
(1)社会等级:古巴比伦分为拥有公民权的自由民、无公民权的自由民和奴隶三个严格的社会等级。
(2)家庭奴隶制:是古巴比伦的一大特征,奴隶主要来自战俘,可以买卖,男性家长对奴隶有生杀予夺之权,对妻子儿女有绝对权威,在欠债时甚至可以将妻儿送去抵债。
(3)经济领域:法典中有关于租赁、雇佣、交换、借贷等方面的规定,说明商品经济在古巴比伦比较活跃。
2.评价:
(1)是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是了解古巴比伦社会的史料。
(2)是古巴比伦王国留给人类的宝贵文化遗产,表明人类社会的法制传统源远流长。
eq \o(\s\up7( INCLUDEPICTURE "课堂解析.TIF" INCLUDEPICTURE "课堂解析.TIF" \* MERGEFORMAT ),\s\do5( ))
INCLUDEPICTURE "三角.TIF" INCLUDEPICTURE "三角.TIF" \* MERGEFORMAT 图说历史
教材图片《汉谟拉比法典》石柱局部图
《汉谟拉比法典》石柱局部图,见证着古老文明的律法印记。这部法典诞生于古巴比伦王国,严格维护奴隶主阶级的利益。它详细规范着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从奴隶的处置到自由民的权益纠纷,以严酷的刑罚确立着当时的社会秩序,是人类法制史上的珍贵遗产,为后世研究古代社会结构和法律体系提供了重要依据。
INCLUDEPICTURE "三角.TIF" INCLUDEPICTURE "三角.TIF" \* MERGEFORMAT 材料探究
INCLUDEPICTURE "材料展示.TIF" INCLUDEPICTURE "材料展示.TIF" \* MERGEFORMAT
材料 《汉谟拉比法典》是古巴比伦国王汉谟拉比在公元前18世纪制定颁布的,是世界历史上第一部最详细的早期奴隶制国家的成文法典。《汉谟拉比法典》原文刻在一段黑色玄武岩石柱上,由序言、正文和结语3部分组成,正文包括282条法律,对刑事、民事、贸易、婚姻、继承、审判等制度都作了详细的规定。《汉谟拉比法典》的颁布推动古巴比伦王国进入上古两河流域的全盛时代。
——摘编自人民日报《法治兴则国家兴
——如何理解在法治轨道上全面建设
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INCLUDEPICTURE "材料解读.TIF" INCLUDEPICTURE "材料解读.TIF" \* MERGEFORMAT
《汉谟拉比法典》是世界上现存的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为我们研究古巴比伦的法律制度提供了珍贵的文献史料。法典刻在黑色玄武岩石柱上,其雕刻精细、表面磨光,还刻满了楔形文字,这不仅是法律文本,也是古巴比伦艺术的体现。汉谟拉比颁布此法典,实质上是为了维护奴隶主阶级的利益。法典中部分刑罚手段的残酷性,也反映了当时奴隶社会的阶级压迫和剥削。此外,法典吸收了两河流域原有的苏美尔、阿卡德立法的成果,它也是当时社会经济制度的产物,全面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现实状况。
INCLUDEPICTURE "知识链接.TIF" INCLUDEPICTURE "知识链接.TIF" \* MERGEFORMAT
古巴比伦王国位于两河流域,是古代世界的重要文明之一。汉谟拉比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加强中央集权,颁布了《汉谟拉比法典》,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INCLUDEPICTURE "问题探究.TIF" INCLUDEPICTURE "问题探究.TIF" \* MERGEFORMAT
根据材料,指出《汉谟拉比法典》的颁布反映了当时古巴比伦社会的哪些特点。
答案:《汉谟拉比法典》的颁布反映了当时古巴比伦社会已经形成了较为完备的法律制度,奴隶主阶级掌握着政权,社会存在着明显的阶级压迫和剥削。同时,法典也体现了古巴比伦社会的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特点,如农业、手工业、商业的发展以及宗教信仰等。
eq \o(\s\up7( INCLUDEPICTURE "课后练习.TIF" INCLUDEPICTURE "课后练习.TIF" \* MERGEFORMAT ),\s\do5( ))
INCLUDEPICTURE "三角.TIF" INCLUDEPICTURE "三角.TIF" \* MERGEFORMAT 基础巩固
1.公元前18世纪的古巴比伦王国为实行有效统治,采取的措施是( A )
A.君主专制,中央集权
B.民主共和,人民主权
C.诸侯林立,封邦建国
D.中央集权,地方郡县
2.两河流域文明的因素在古代埃及文明、赫梯文明、犹太文明、伊朗文明等中都有丰富的表现。这表明两河流域文明( C )
A.历史悠久 B.成果丰富
C.传播广泛 D.绵延至今
3.《汉谟拉比法典》规定:拥有公民权的自由民伤害同等地位的自由民的眼睛,必须遭受同样损害;但如果损害无公民权的自由民的眼睛,则只需赔偿少量的钱财。这说明该法典具有( A )
A.等级性 B.公平性
C.随意性 D.民主性
4.古代两河流域的人口从早期开始便是由不同的民族组成,古巴比伦人通过制定《汉谟拉比法典》,过去所有的部落习俗差不多都消失了,法典成了国家的法律。由此可见,《汉谟拉比法典》的制定( C )
A.维护了奴隶主阶级的利益
B.活跃了古巴比伦商品经济
C.促进了国家的统一和发展
D.成为世界上最早的法典
5.小明同学在学习了《古代亚非文明》之后,搜集了三幅相关的想象画。根据图片下方的文字说明,我们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C )
A.想象画取材于古代埃及文明
B.条文内容不利商品经济发展
C.相关条款保障债权人的权益
D.图片反映了印度的种姓制度
INCLUDEPICTURE "三角.TIF" INCLUDEPICTURE "三角.TIF" \* MERGEFORMAT 素养达标
6.下表是对《汉谟拉比法典》中法律条文的不完全统计,这表明古巴比伦( B )
《汉谟拉比法典》中的法律条文 涉及内容归类
第44~47条、第78~88条、第268~272条、第276~277条 租赁
第273条、第274条、第275条 雇佣
第35~41条、第71条、第278条、第279条、第281条 购买、交换
第89~96条、第117~119条 借贷
A.法律体系完善
B.商品经济活跃
C.民主政治发达
D.社会等级森严
7.古巴比伦的《汉谟拉比法典》正文共有282条法规,内容包括“私有财产”“商务”“亲属”“劳动”等方面。有学者认为该法典即使与现代欧洲某些国家的法规相比,也并不逊色。这表明( C )
A.尼罗河流域是人类文明发祥地
B.古巴比伦的社会矛盾得到解决
C.人类社会的法制传统源远流长
D.两河流域出现了世界最早文字
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eq \o(\s\up7(),\s\do5(图a)) eq \o(\s\up7(),\s\do5(图b))
材料二
第196条 倘自由民损毁任何自由民之子之眼,则应毁其眼。
第200条 倘自由民击落与之同等之自由民之齿,则应击落其齿。
第205条 倘自由民之奴隶打自由民之子之颊,则应割其一耳。
(1)根据材料,指出图a反映的是哪部法典;观察图b,指出这部法典是用什么文字记录的,写出这部法典制定者的名字。
(2)根据材料二,指出前两条和第三条有什么不同,分析为什么会出现这种不同。
答案:(1)法典:《汉谟拉比法典》。文字:楔形文字。国王:汉谟拉比。
(2)不同:前两条实行对等惩罚,而第三条实行不对等惩罚。原因:第三条中的奴隶和自由民之子身份等级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