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2016学年江苏省连云港市东海县晶都双语学校八年级(下)月考 试卷(3月份)
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请将正确答案字母填入答题卡中,每题1分,共15分)
1.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染色体由DNA和蛋白质组成
B.生物体的主要遗传物质是基因
C.基因是DNA上的小单位
D.DNA是生物体的主要遗传物质
2.下列有关胎儿性别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受精卵随机发育成男性或女性胎儿,与染色体无关
B.由与卵细胞受精的精子中含有的性染色体类型决定的
C.生男生女主要由母亲卵细胞中性染色体的类型决定的
D.是胎儿出生时才决定的,胚胎发育时期性别未定
3.如图是一个孕妇做羊膜穿刺检查后,得到胎儿的染色体图.由此图推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胎儿是女性
B.胎儿有23对染色体
C.胎儿性别由第21对染色体决定
D.胎儿染色体中有1对为性染色体
4.下列不属于相对性状的是( )
A.有耳垂和无耳垂 B.单眼皮和双眼皮
C.能卷舌和不能卷舌 D.黑眼睛和黑皮肤
5.下列做法中,不利于降低遗传病发病率的是( )
A.禁止近亲结婚 B.进行遗传咨询
C.进行婚前检查 D.鼓励本村庄的人通婚
6.如图是人类的性别决定示意图,甲和乙表示的性染色体分别是( )
A.X、X Y B.Y、X Y C.Y、X X D.X、X X
7.1989年,我国科学家成功地将人的生长激素基因导入鲤鱼的卵细胞中,由这样的鱼卵发育成的鲤鱼生长速度明显地加快了,题中应用的生物技术属于( )
A.克隆技术 B.转基因技术 C.发酵技术 D.组织培养技术
8.下列全为遗传病的一组是( )
A.白化病、色盲、血友病 B.侏儒症、呆小症、血友病
C.糖尿病、色盲、狂犬病 D.白化病、多指病、流行性感冒
9.青霉素是一种常用的广谱抗生素,几十年来,由于反复使用致使某些细菌对青霉素的抗药性越来越强,其根本原因可能是( )
A.细菌接触了药物后,慢慢地产生了抗药性
B.细菌为了适应环境,产生了抗药性的变异
C.抗药性细菌的出现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D.青霉素的质量下降,杀菌能力降低
10.正常女性体细胞中的染色体组成为( )
A.44+XY B.46+XY C.44+XX D.46+XX
11.我国婚姻法规定:直系血亲和三代以内旁系血亲之间禁止结婚.其理论依据是( )
A.人类的遗传病都是由隐性基因控制的
B.他们之间结婚,其后代必然患遗传病
C.他们之间结婚,其后代患遗传病的可能性较大
D.他们之间结婚,1/4的后代可能患遗传病
12.如图所示一从未受到破坏的深积岩层的顺序,图中表明其中一层含有化石A,而另一层含有化石B.据图示说明( )
A.物种A比物种B简单、低等 B.物种A比物种B复杂、高等
C.物种A出现在物种B之前 D.物种A是由物种B进化而来
13.下列关于生命起源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原始生命起源于原始海洋
B.原始大气的主要成分是氧气、水蒸气、氢气、氨气等
C.原始生命诞生的标志是原始新陈代谢和个体增殖
D.模拟实验法为验证生命化学进化提供了可能
14.雄鹿往往用鹿角作为争夺配偶的武器,按照达尔文进化学说的观点,现代雄鹿鹿角发达的原因是( )
A.代代经常使用的结果 B.自然选择的结果
C.保卫自己的需要 D.繁衍后代的需要
15.如图表示几类哺乳动物的起源情况,对此图的分析正确的是( )
A.原始哺乳动物为适应不同的环境而进化为现存各类哺乳动物
B.现存各类哺乳动物的出现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C.生物通过定向的变异适应变化的环境
D.在现存条件下,原始哺乳动物也可进化为现代哺乳动物
二、识图填空题(每空1分,共15分,答案请填在答题卡中)
16.“模拟人类后代性别决定的过程”活动如下:把甲、乙两个纸袋分别标明“母亲”、“父亲”.把两个红色小球放到标有“母亲”的纸袋中.把一个红色小球和一个白色小球放到标有“父亲”的纸袋中.闭着眼睛从每个纸袋中随机抓取一个小球,看两个小球的组合是红、红小球组合,还是红、白小球组合.把小球各放回原纸袋中,再重复多次.请根据该活动过程回答问题:
(1)红色小球代表________,白色小球代表________.
(2)从两个纸袋中各拿出1个小球,组成的小球组合代表出生孩子的________.如果拿出的是红、白小球组合,代表出生的孩子为________性.
(3)如果统计全班同学拿出的红、红小球组合与拿出的红、白小球组合的比例接近1:1,则代表出生孩子的________比例接近1:1.
17.有无耳垂是人的一对相对性状,某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对周围部分家庭的耳垂遗传情况进行调查,下表是他们的调查结果汇总,请分析数据,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组别
父亲
母亲
家庭数目
子女有耳垂人数
子女无耳垂人数
①
有耳垂
无耳垂
342
271
106
②
有耳垂
有耳垂
527
397
167
③
无耳垂
无耳垂
201
0
233
④
无耳垂
有耳垂
337
268
109
(1)根据表中第________组的调查结果可以推断________是隐形性状.
(2)在第②组家庭中,父母都有耳垂,但却出现了无耳垂的子女,这种变异是否可以遗传?________.
(3)在第④组家庭中的一对夫妇,第1个孩子无耳垂,该夫妇再生一个无耳垂孩子的概率是________.
18.图为长颈鹿进化示意图,据图回答:
(1)图①说明古代长颈鹿祖先的个体之间颈和前肢长存在着________,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是长颈鹿的祖先产生了________.
(2)图②图③说明在进化过程中,颈和前肢长的个体容易生存下来并繁殖后代,而颈和前肢短的个体被淘汰了,原因是________.
(3)在进化过程中,颈和前肢长的个体被逐渐保留下来,说明这样的个体是与环境变化相________.
(4)现代长颈鹿就是通过这样一代一代的________逐渐形成的.
19.豚鼠的毛色有棕色和黑色之分,现有一棕色雄性豚鼠与黑色雌性豚鼠交配,产生的子代都是黑色豚鼠(如图).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用T、t表示控制毛色的显、隐性基因):
(1)根据遗传结果可推断出,在豚鼠毛色这一对相对性状中,________色是显性性状.
(2)图中棕色豚鼠的基因组成是________;子代豚鼠的基因组成是________.
(3)某同学买了一只黑色雌豚鼠,但不知其基因组成.该同学利用上述棕色雄豚鼠与这只黑色雌豚鼠交配,生出的豚鼠有棕色和黑色,该同学买的黑色雌性豚鼠的基因组成应是________.
2015-2016学年江苏省连云港市东海县晶都双语学校八年级(下)月考 试卷(3月份)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请将正确答案字母填入答题卡中,每题1分,共15分)
1.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染色体由DNA和蛋白质组成
B.生物体的主要遗传物质是基因
C.基因是DNA上的小单位
D.DNA是生物体的主要遗传物质
【考点】染色体、DNA和基因的关系.
【分析】染色体是细胞核中容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染色体是由DNA和蛋白质两种物质组成;DNA是遗传信息的载体,主要存在于细胞核中,DNA分子为双螺旋结构,像螺旋形的梯子;DNA上决定生物性状的小单位,叫基因.基因决定生物的性状.一条染色体有一个DNA分子组成,一个DNA分子上有许多个基因.
【解答】解:细胞核中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称做染色体,它是由DNA和蛋白质两种物质组成的.DNA是遗传物质,DNA上有指导生物发育的全部信息,因此染色体是遗传物质的载体.由分析可见B不正确.
故选:B.
2.下列有关胎儿性别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受精卵随机发育成男性或女性胎儿,与染色体无关
B.由与卵细胞受精的精子中含有的性染色体类型决定的
C.生男生女主要由母亲卵细胞中性染色体的类型决定的
D.是胎儿出生时才决定的,胚胎发育时期性别未定
【考点】胚胎发育过程;精子和卵细胞,受精;人的性别遗传.
【分析】人体内每个细胞内有23对染色体,包括22对常染色体和一对性染色体,性染色体包括:X染色体和Y染色体;男性的性染色体是:XY,女性的性染色体是XX.
【解答】解:在生殖过程中,男性产生的精子有两种,一种是含有X染色体的,另一种是含Y染色体的,女性产生的卵细胞只有一种,是含有X染色体的;如果含X染色体的卵细胞与含X染色体的精子相融合,那么受精卵的性染色体就是XX,由它发育成的孩子就是女孩;如果含X染色体的卵细胞与含Y染色体的精子相融合,那么受精卵的性染色体就是XY,由它发育成的孩子就是男孩;这说明男女的性别在受精卵形成时就已确定.由此看出生男生女是由男性产生的精子类型决定的.
故选:B.
3.如图是一个孕妇做羊膜穿刺检查后,得到胎儿的染色体图.由此图推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胎儿是女性
B.胎儿有23对染色体
C.胎儿性别由第21对染色体决定
D.胎儿染色体中有1对为性染色体
【考点】人的性别遗传.
【分析】此题可以从性染色体的概念分布以及男女性染色体的不同特点方面来分析解答.
【解答】解:男、女体细胞中都有23对染色体,有22对染色体的形态、大小男女的基本相同,叫常染色体,第23对染色体在形态、大小上存在着明显差异,这对染色体与人的性别决定有关,称为性染色体;女性体细胞中的性染色体形态大小基本相同,称为XX染色体,男性体细胞的性染色体中,较大的一条命名为X染色体,较小一条称为Y染色体.从图中看出第23对是XX,因此胎儿是女性,胎儿有23对染色体,胎儿染色体中有1对为性染色体XX,胎儿性别是由第23对染色体决定,不是由第21对染色体决定.
故选C
4.下列不属于相对性状的是( )
A.有耳垂和无耳垂 B.单眼皮和双眼皮
C.能卷舌和不能卷舌 D.黑眼睛和黑皮肤
【考点】生物的性状和相对性状的概念.
【分析】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称为相对性状.
【解答】解:A、有耳垂和无耳垂是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是相对性状,A正确;
B、人的单眼皮与双眼皮是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是相对性状,B正确;
C、能卷舌和不能卷舌是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是相对性状,C正确;
D、黑眼睛和黑皮肤,是两种性状,不是相对性状,D不正确.
故选:D.
5.下列做法中,不利于降低遗传病发病率的是( )
A.禁止近亲结婚 B.进行遗传咨询
C.进行婚前检查 D.鼓励本村庄的人通婚
【考点】优生优育(禁止近亲结婚).
【分析】优生优育的措施有:进行产前诊断、提倡遗传咨询、禁止近亲结婚、适龄生育、孕妇定期到医院检查身体等.
禁止近亲结婚:原因是近亲带有相同隐性遗传致病基因的可能性较大,近亲结婚所生的孩子患有遗传病的可能性较大,如近亲结婚时所生的子女中,单基因隐性遗传病的发病率比非近亲结婚要高出7.8~62.5倍;先天畸形及死产的机率比一般群体要高3~4倍.孩子智力下降,并患有许多先天性疾病如先天愚型,其危害十分显著.预防遗传病发生的有效措施是禁止近亲结婚.
提倡遗传咨询,可以避免患有遗传病的孩子出生;
进行产前诊断,可以监测婴儿的发育状况,根据胎儿的胎位,发育情况、有无脐带缠脖等,选择科学的分娩措施以及做好产前准备采取科学的分娩措施,可以避免对胎位不正、脐带缠脖等的伤害.
【解答】解:ABC、通过分析可知,禁止近亲结婚、提倡遗传咨询、提倡产前诊断,都能降低遗传病的发病率,ABC正确;
D、通过分析可知,鼓励本村庄的人通婚,不能降低遗传病的发病率,D不正确.
故选:D.
6.如图是人类的性别决定示意图,甲和乙表示的性染色体分别是( )
A.X、X Y B.Y、X Y C.Y、X X D.X、X X
【考点】人的性别遗传.
【分析】人的体细胞内的23对染色体,有一对染色体与人的性别有关,叫做性染色体;男性的性染色体是XY,女性的性染色体是XX.
【解答】解:人的性别遗传图解如图所示:
从图解中看出,甲和乙表示的性染色体分别是Y、XX.
故选:C.
7.1989年,我国科学家成功地将人的生长激素基因导入鲤鱼的卵细胞中,由这样的鱼卵发育成的鲤鱼生长速度明显地加快了,题中应用的生物技术属于( )
A.克隆技术 B.转基因技术 C.发酵技术 D.组织培养技术
【考点】转基因技术的应用.
【分析】转基因技术是指运用科学手段从某种生物中提取所需要的基因,将其转入另一种生物中,使与另一种生物的基因进行重组,从而产生特定的具有变异遗传性状的物质.
【解答】解:利用转基因技术可以改变动植物性状,培育新品种.也可以利用其它生物体培育出期望的生物制品.因此我国科学家成功地将人的生长激素基因导入到鲤鱼的受精卵中,由该受精卵发育成的鲤鱼生长速度明显加快,这种生物技术叫做转基因技术.
故选:B
8.下列全为遗传病的一组是( )
A.白化病、色盲、血友病 B.侏儒症、呆小症、血友病
C.糖尿病、色盲、狂犬病 D.白化病、多指病、流行性感冒
【考点】人类主要的遗传疾病.
【分析】遗传病是指由遗传物质发生改变而引起的或者是由致病基因所控制的疾病.遗传病是指完全或部分由遗传因素决定的疾病,常为先天性的,也可后天发病.如先天愚型、多指(趾)、先天性聋哑、血友病等,这些遗传病完全由遗传因素决定发病,并且出生一定时间后才发病,有时要经过几年、十几年甚至几十年后才能出现明显症状.
【解答】解:选项中的侏儒症(幼年时生长激素分泌过少)、呆小症(幼年时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少)、糖尿病(胰岛素分泌过少)是激素分泌异常症;狂犬病(是由狂犬病毒所致的自然疫源性人畜共患急性传染病)、流行性感冒(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属于传染病;白化病、色盲、血友病、多指症属于遗传病.因此选项A、B、C、D中全为遗传病的一组是白化病、色盲、血友病.
故选:A
9.青霉素是一种常用的广谱抗生素,几十年来,由于反复使用致使某些细菌对青霉素的抗药性越来越强,其根本原因可能是( )
A.细菌接触了药物后,慢慢地产生了抗药性
B.细菌为了适应环境,产生了抗药性的变异
C.抗药性细菌的出现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D.青霉素的质量下降,杀菌能力降低
【考点】达尔文和自然选择学说.
【分析】达尔文认为,在生存斗争中,具有有利变异的个体,容易在生存斗争中获胜而生存下去.反之,具有不利变异的个体,则容易在生存斗争中失败而死亡.这就是说,凡是生存下来的生物都是适应环境的,而被淘汰的生物都是对环境不适应的,这就是适者生存.达尔文把在生存斗争中,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的过程叫做自然选择.达尔文认为,自然选择过程是一个长期的、缓慢的、连续的过程.由于生存斗争不断地进行,因而自然选择也是不断地进行,通过一代代的生存环境的选择作用,物种变异被定向地向着一个方向积累,于是性状逐渐和原来的祖先不同了,这样新的物种就形成了.
【解答】解:在青霉素刚被使用的时候,能够杀死大多数类型的细菌.但少数细菌由于变异而具有抵抗青霉素的特性,不能被青霉素杀死而生存下来,并将这些变异遗传给下一代.因此,下一代就有更多的具有抗药性的个体,经过青霉素的长期选择,就形成了抗药性的细菌.
故选:C
10.正常女性体细胞中的染色体组成为( )
A.44+XY B.46+XY C.44+XX D.46+XX
【考点】人的性别遗传.
【分析】人的体细胞内的23对染色体,有一对染色体与人的性别有关,叫做性染色体;男性的性染色体是XY,女性的性染色体是XX.
【解答】解:男女体细胞中都有23对染色体,有22对染色体的形态、大小男女的基本相同,其中有一对染色体在形态、大小上存在着明显差异,这对染色体与人的性别决定有关,称为性染色体;女性体细胞中的性染色体形态大小基本相同,称为XX染色体,因此正常女性体细胞中染色体的组成是22对+XX,即44条+XX.
故选:C
11.我国婚姻法规定:直系血亲和三代以内旁系血亲之间禁止结婚.其理论依据是( )
A.人类的遗传病都是由隐性基因控制的
B.他们之间结婚,其后代必然患遗传病
C.他们之间结婚,其后代患遗传病的可能性较大
D.他们之间结婚,1/4的后代可能患遗传病
【考点】优生优育(禁止近亲结婚).
【分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禁止近亲结婚,解答时可以从禁止近亲结婚的原因方面来切入.
【解答】解:近亲是指的是直系血亲和三代以内的旁系血亲.我国婚姻法已明确规定,禁止直系血亲和三代以内的旁系血亲结婚.这是为什么呢?原因是近亲带有相同隐性遗传致病基因的可能性较大,近亲结婚所生的孩子患有遗传病的可能性较大,如近亲结婚时所生的子女中,单基因隐性遗传病的发病率比非近亲结婚要高出7.8~62.5倍;先天畸形及死产的机率比一般群体要高3~4倍.孩子智力下降,并患有许多先天性疾病如先天愚型,其危害十分显著.我们要根据我国政府颁布的“婚姻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母婴保健法“,做好婚前检查工作,把优生工作做到婚前孕前.
故选:C.
12.如图所示一从未受到破坏的深积岩层的顺序,图中表明其中一层含有化石A,而另一层含有化石B.据图示说明( )
A.物种A比物种B简单、低等 B.物种A比物种B复杂、高等
C.物种A出现在物种B之前 D.物种A是由物种B进化而来
【考点】生物进化的证据-化石.
【分析】此题是一道基础知识题,考查的是生物进化的证据﹣﹣﹣化石,可以化石在地层中的分布规律方面来切入.
【解答】解:化石是保存在地层中的古代生物的遗体、遗物或生活痕迹.研究发现,不同的地层中埋藏着不同类型的生物化石:埋藏于较浅地层中的化石与现代生物结构比较相似,埋藏于较深地层中的化石与现代生物结构差别较大,并且越是古老的地层中发掘的生物化石结构越简单、低等,水生生物的化石越多;越是晚期的地层中发掘的生物化石结构越复杂、高等,陆生生物化石越多.这说明生物进化的趋势是:从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从水生到陆生.化石B比化石A埋藏的深,表明化石B形成的早,化石A形成的晚.因此物种A比物种B复杂、高等.
故选B.
13.下列关于生命起源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原始生命起源于原始海洋
B.原始大气的主要成分是氧气、水蒸气、氢气、氨气等
C.原始生命诞生的标志是原始新陈代谢和个体增殖
D.模拟实验法为验证生命化学进化提供了可能
【考点】原始地球条件.
【分析】生命起源的学说有很多,其中化学起源说是被广大学者普遍接受的生命起源假说.这一假说认为,地球上的生命是在地球温度逐步下降以后,在极其漫长的时间内,由非生命物质经过极其复杂的化学过程,一步一步地演变而成的.
【解答】解:A、原始生命诞生的摇篮是原始海洋,原始生命起源于原始海洋,A正确;
B、地质学家研究表明,地球大约是在46亿年以前形成的,那时候地球的温度很高,地面上的环境与现在的完全不同:天空中或赤日炎炎,或电闪雷鸣,地面上火山喷发,熔岩横流.从火山中喷出的气体,如水蒸气、氢气、氨、甲烷、二氧化碳、硫化氢等构成了原始的大气层,原始大气中没有氧气,B错误;
C、在原始海洋中,经过上万年后这些有机小分子长期累积并相互作用,形成了比较复杂的有机大分子物质,如原始的蛋白质、核酸等.这些物质并逐渐形成了与海水分离的原始界膜,构成了相对独立的体系.一旦这些物质拥有了个体增殖和新陈代谢也就意味产生了生命,C正确;
D、在研究生命的起源中,美国学者米勒模拟原始地球的条件设计了一个实验装置,将甲烷、氨、氢、水蒸气等气体泵入一个密闭的装置内,通过火花放电,合成了氨基酸,米勒的实验试图向人们证实,生命起源的第一步,即从无机小分子物质形成有机小分子物质,在原始地球的条件下是完全可能实现的,D正确;
故选:B.
14.雄鹿往往用鹿角作为争夺配偶的武器,按照达尔文进化学说的观点,现代雄鹿鹿角发达的原因是( )
A.代代经常使用的结果 B.自然选择的结果
C.保卫自己的需要 D.繁衍后代的需要
【考点】达尔文和自然选择学说.
【分析】自然界中的生物,通过激烈的生存斗争,适应者生存下来,不适应者被淘汰掉,这就是自然选择.
【解答】解:达尔文认为,古代的雄鹿的鹿角存在着发达和不发达的变异,雄鹿之间为争夺配偶要进行生存斗争,由于生存斗争,有发达鹿角的个体能够得到配偶并把这种变异遗传下去,没有发达鹿角的个体因争夺不到配偶,其变异就不会遗传下去;经过一代代的进化下去,就成了今天的有发达鹿角的雄鹿.
故选:B.
15.如图表示几类哺乳动物的起源情况,对此图的分析正确的是( )
A.原始哺乳动物为适应不同的环境而进化为现存各类哺乳动物
B.现存各类哺乳动物的出现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C.生物通过定向的变异适应变化的环境
D.在现存条件下,原始哺乳动物也可进化为现代哺乳动物
【考点】生物进化的原因;达尔文和自然选择学说.
【分析】自然界中的生物,通过激烈的生存斗争,适应者生存下来,不适应者被淘汰掉,这就是自然选择.综合分析图中的信息,易发现原始哺乳动物是现存各类哺乳动物的共同祖先,现存各类哺乳动物由原始哺乳动物进化而来.
【解答】解:A、生物与环境相适应,原始哺乳动物的生活环境不同,经过长期的自然选择形成了适应各自环境的不同特点,进化为原始的各类哺乳动物,这是自然选择的结果.而不是原始哺乳动物为适应不同的环境而主动进化.故不符合题意;
B、达尔文认为,在生存斗争中,具有有利变异的个体,容易在生存斗争中获胜而生存下去.反之,具有不利变异的个体,则容易在生存斗争中失败而死亡.这就是说,凡是生存下来的生物都是适应环境的,而被淘汰的生物都是对环境不适应的,这就是适者生存.达尔文把在生存斗争中,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的过程叫做自然选择.达尔文认为,自然选择过程是一个长期的、缓慢的、连续的过程.由于生存斗争不断地进行,因而自然选择也是不断地进行,通过一代代的生存环境的选择作用,物种变异被定向地向着一个方向积累,于是性状逐渐和原来的祖先不同了,这样,新的物种就形成了.由于生物所在的环境是多种多样的,因此,生物适应环境的方式也是多种多样的,所以,经过自然选择也就形成了生物界的多样性. 因此现存各类哺乳动物的出现是自然选择的结果.故符合题意;
C、生物的变异有染色体变异,基因突变,基因重组…这些都是不定向的 但生物进化经长期的自然选择,其中不利变异被淘汰,有利变异则逐渐积累,导致生物朝着一定的方向进化,生物进化的方向是由自然选择决定的,所以生物进化是定向的,而生物变异是不定向的.生物的变异通过不定向的变异适应变化的环境.故不符合题意;
D、在现存条件下,原始哺乳动物不可以进化为现代哺乳动物.这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原因:在内因方面,现在的原始哺乳动物的形态结构和生理特点与古代的原始的哺乳动物不完全相同;在外因方面,现在地球上的自然条件与原始哺乳动物进化时的情况不同,也就是说,现在不具备原始哺乳动物进化为现代哺乳动物的条件.故不符合题意.
故选:B.
二、识图填空题(每空1分,共15分,答案请填在答题卡中)
16.“模拟人类后代性别决定的过程”活动如下:把甲、乙两个纸袋分别标明“母亲”、“父亲”.把两个红色小球放到标有“母亲”的纸袋中.把一个红色小球和一个白色小球放到标有“父亲”的纸袋中.闭着眼睛从每个纸袋中随机抓取一个小球,看两个小球的组合是红、红小球组合,还是红、白小球组合.把小球各放回原纸袋中,再重复多次.请根据该活动过程回答问题:
(1)红色小球代表 X染色体 ,白色小球代表 Y染色体 .
(2)从两个纸袋中各拿出1个小球,组成的小球组合代表出生孩子的 性染色体组成 .如果拿出的是红、白小球组合,代表出生的孩子为 男 性.
(3)如果统计全班同学拿出的红、红小球组合与拿出的红、白小球组合的比例接近1:1,则代表出生孩子的 性别 比例接近1:1.
【考点】人的性别遗传;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
【分析】人的体细胞内的23对染色体,有一对染色体与人的性别有关,叫做性染色体;男性的性染色体是XY,女性的性染色体是XX,这样男性产生的精子就有两种,一种是含有X染色体的,另一种是含Y染色体的,女性产生的卵细胞只有一种,是含有X染色体的;如果含X染色体的卵细胞与含X染色体的精子相融合,那么受精卵的性染色体就是XX,由它发育成的孩子就是女孩;如果含X染色体的卵细胞与含Y染色体的精子相融合,那么受精卵的性染色体就是XY,由它发育成的孩子就是男孩.
【解答】解:(1)男性产生的精子有两种类型即含X和含Y染色体的精子,女性只产生一种含X的卵细胞,因此红色小球模拟X染色体,白色小球模拟Y染色体.
(2)闭着眼睛从每个纸袋中随机抓取一个小球,看两个小球的组合若是红、红小球组合代表X、X性染色体,表示孩子是女性;若是红、白小球组合代表X、Y性染色体,表示孩子是男孩.因此.从两个纸袋中各拿出1个小球,组成的小球组合代表出生孩子的性染色体组成.如果拿出的是红、白小球组合,代表出生的孩子的性染色体组成是XY,代表出生的孩子为男性.
(3)如果统计全班同学拿出的红、红小球组合与拿出的红、白小球组合的比例接近1:1,则代表出生孩子的男女性别比例接近1:1.
故答案为:(1)X染色体; Y染色体
(2)性染色体组成; 男;
(3)性别
17.有无耳垂是人的一对相对性状,某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对周围部分家庭的耳垂遗传情况进行调查,下表是他们的调查结果汇总,请分析数据,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组别
父亲
母亲
家庭数目
子女有耳垂人数
子女无耳垂人数
①
有耳垂
无耳垂
342
271
106
②
有耳垂
有耳垂
527
397
167
③
无耳垂
无耳垂
201
0
233
④
无耳垂
有耳垂
337
268
109
(1)根据表中第 ② 组的调查结果可以推断 无耳垂 是隐形性状.
(2)在第②组家庭中,父母都有耳垂,但却出现了无耳垂的子女,这种变异是否可以遗传? 可以遗传 .
(3)在第④组家庭中的一对夫妇,第1个孩子无耳垂,该夫妇再生一个无耳垂孩子的概率是 50% .
【考点】基因的显性和隐性以及它们与性状表现之间的关系.
【分析】(1)生物体的性状是由一对基因控制的,当控制某种性状的一对基因都是显性或一个是显性、一个是隐性时,生物体表现出显性基因控制的性状;当控制某种性状的基因都是隐性时,隐性基因控制的性状才会表现出来.
(2)在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过程中,子代个体出现了亲代没有的性状,则亲代个体表现的性状是显性性状,子代新出现的性状一定是隐性性状,由一对隐性基因控制.
(3)可遗传的变异是由遗传物质改变引起的,可以遗传给后代;仅由环境因素引起的,没有遗传物质的发生改变的变异,是不可遗传的变异,不能遗传给后代
【解答】解(1)表格中②组父亲、母亲都有耳垂,妈妈无耳垂,表明无耳垂是隐性性状,有耳垂是显性性状.因此根据表中第②组的调查结果可以推断无耳垂是隐形性状.
(2)“在第②组家庭中,父母都有耳垂,但却出现了无耳垂的子女”,这种变异是遗传物质改变引起的变异,因此这种变异可以遗传.
(3)假设若用A、a表示控制这对性状(耳垂的有无)的显、隐性基因,则无耳垂的基因型是aa,有耳垂的基因型是Aa.因此第④组家庭中母亲遗传给子女无耳垂的基因一定是a,因此母亲有耳垂的基因组成是Aa,遗传图解如图:
.
从遗传图解看出,“在第④组家庭中的一对夫妇,第1个孩子无耳垂”,该夫妇再生一个无耳垂孩子的概率是50%.
故答案为:(1)②;无耳垂
(2)可以遗传
(3)50%
18.图为长颈鹿进化示意图,据图回答:
(1)图①说明古代长颈鹿祖先的个体之间颈和前肢长存在着 差异(或不同,变异) ,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是长颈鹿的祖先产生了 变异(或可遗传的变异) .
(2)图②图③说明在进化过程中,颈和前肢长的个体容易生存下来并繁殖后代,而颈和前肢短的个体被淘汰了,原因是 颈和前肢长的个体容易获得食物 .
(3)在进化过程中,颈和前肢长的个体被逐渐保留下来,说明这样的个体是与环境变化相 适应 .
(4)现代长颈鹿就是通过这样一代一代的 自然选择 逐渐形成的.
【考点】达尔文和自然选择学说.
【分析】达尔文认为,自然选择的过程是一个长期的、缓慢的、连续的过程.由于生存斗争不断地进行,因而自然选择也是不断地进行,通过一代代的生存环境的选择作用,物种变异被定向地向着一个方向积累,于是性状逐渐和原来的祖先不同了,这样,新的物种就形成了.
【解答】解:(1)变异是指子代与亲代之间的差异,子代个体之间的差异的现象.生物界普遍存在着变异,古代的长颈鹿存在着颈长和颈短、前肢长和前肢短的变异,这些变异是可以遗传的.因此,图①说明古代长颈鹿祖先的个体之间颈长存在变异.
(2)按照变异对生物是否有利分为有利变异和不利变异.有利变异对生物生存是有利的,不利变异对生物生存是不利的.图②③说明地球环境变得干旱、缺乏青草时,长颈的个体能够吃到高处的树叶,就容易生存下去,并且繁殖后代;短颈的个体,吃不到高处的树叶.
(3)进化过程中,颈和前肢长的个体被逐渐保留下来,说明这样的个体是与环境变化是相适应的,是适者生存.
(4)自然界中的生物,通过激烈的生存竞争,适应者生存下来,不适应者被淘汰,这就是自然选择,现代长颈鹿就是通过这样一代一代的自然选择逐渐形成的.
故答案为:((1)差异;变异(或可遗传的变异);
(2)颈和前肢长的个体容易获得食物;
(3)适应;
(4)自然选择.
19.豚鼠的毛色有棕色和黑色之分,现有一棕色雄性豚鼠与黑色雌性豚鼠交配,产生的子代都是黑色豚鼠(如图).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用T、t表示控制毛色的显、隐性基因):
(1)根据遗传结果可推断出,在豚鼠毛色这一对相对性状中, 黑 色是显性性状.
(2)图中棕色豚鼠的基因组成是 tt ;子代豚鼠的基因组成是 Tt .
(3)某同学买了一只黑色雌豚鼠,但不知其基因组成.该同学利用上述棕色雄豚鼠与这只黑色雌豚鼠交配,生出的豚鼠有棕色和黑色,该同学买的黑色雌性豚鼠的基因组成应是 Tt .
【考点】基因的显性和隐性以及它们与性状表现之间的关系.
【分析】生物的某一性状一般由一对基因控制,相对性状有显性和隐性之分.控制显性性状的基因是显性基因,一般用大写英文字母表示,控制隐性性状的基因是隐性基因,一般用小写英文字母表示.当控制生物某一性状的基因均为隐性时,表现为隐性性状,当控制生物某一性状的基因有显性基因时,生物就表现为显性性状.
【解答】解:(1)亲代棕色个体,体内一定有棕色基因,其体内的棕色基因有可能传到子代.而子代全都是黑色,可推知子代个体中,具有棕色基因的个体,其棕色基因决定的性状也没有表现出来.因而棕色是隐性性状,黑色则为显性性状.
(2)①棕色为隐性性状,其体内的一对基因均为隐性基因,即tt.②子代表现为显性性状,其体内一定含有显性基因T,其亲代中的棕色豚鼠一定为子代提供一个t基因,所以子代的基因组成为Tt.如下图:
(3)黑色豚鼠的基因有两种可能:TT和Tt,与隐性的棕色豚鼠杂交:①如果为TT,其子代必然全为黑色;②Tt基因组成的后代个体,有黑色也有棕色.如下图:
故答案为:(1)黑;(2)tt,Tt;(3)Tt
2016年9月1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