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中考点培优)专项02 填空题-2025-2026学年六年级数学上册期中考点培优精练西师大版(含答案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期中考点培优)专项02 填空题-2025-2026学年六年级数学上册期中考点培优精练西师大版(含答案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7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西师大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5-10-28 08:26:3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 让学习更有效 期中备考培优 | 数学学科
/ 让学习更有效 期中备考培优 | 数学学科
2025-2026学年六年级数学上册期中考点培优精练西师大版
专项02 填空题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1.某野生动物园昨天的参观人数为360人,由于天气原因,今天的人数比昨天的少11人,今天的参观人数为( )人。
2.果果打算用彩色丝线布置卧室,她拿来了一根4m长的彩色丝线,用去m,则还剩( )m;如果用去4m的,则还剩下( )m。
3.一根3米长的木棒,锯成同样长的小段,4次锯完。每小段占这跟木棒全长的( ),每小段长( )米。如果锯成两段需2分钟,锯成6段共需( )分钟。
4.印刷用纸通常用A2、A3、A4、A5等编号表示大小规格,A3纸的面积是A2纸的一半,A4纸的面积是A3纸的一半,依此类推。按照这样的编号规则,A5纸的面积是A2纸的( )。
5.我国第一大岛——台湾岛的面积约36000km2,海南岛的面积比台湾岛的多2000km2。海南岛的面积约是( )km2。
6.如图用乘法算式表示是( )。
7.“小华年龄的等于小明的年龄”,这里是把( )看作单位“1”,数量关系式为:小明的年龄=( )。
8.水果店有橘子72kg,橘子的质量是香蕉的,香蕉有多少千克?此问题的基本数量关系是:( )的质量×=( )的质量。
9.10吨水泥,被运走( )吨,还剩下它的;10吨水泥,被运走,还剩下4吨。
10.一件上衣原价元,现在打七折出售,现价是( )元,便宜了( )元。
11.六一班图书角的书架上有儿童文学30本,科技书比儿童文学少,科技书比儿童文学少( )本。
12.根据题中的数量关系写出相应的等式。
女生有m人,男生比女生少10人,男生人数比女生少。
数量关系:( )的人数( )的人数。
等式:( )。
13.第一根绳子长18米,第二根绳子比第一根长,第二根绳子长( )米。
14.世界上最小的洲是大洋洲,面积大约是900万平方千米。欧洲的面积是大洋洲的。求欧洲的面积是多少,要把( )看作单位“1”,正确的列式是( )。
15.小正方体的各面上分别写着1、2、3、4、5、6。掷出每个数的可能性都是;如果掷24次,“5”朝上的次数大约是( )次。
16.气象专家和医学专家认为,由PM2.5细颗粒物造成的雾霾天气对人体健康的危害甚至比沙尘暴更大。这种细颗粒物的直径还不到人类头发丝直径的。人类头发丝的直径约是0.05毫米,这种细颗粒物的直径不到( )毫米。
17.2021年教育部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生睡眠管理工作的通知》,进一步强调保证中小学生享有充足睡眠时间,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研究表明,小学生每天睡眠时间应达到全天的,小学生每天的睡眠时间应达( )小时。
18.甲数是25,乙数是甲数的,又是丙数的。求乙数,列式是( );求丙数,列式是( )。的单位“1”是( ),的单位“1”是( )。
19.下图所示的圆的面积是20π平方厘米,其中阴影部分的面积可以用20π÷5×3来计算,还可以用算式20π× 来计算。
20.甲、乙两桶油共重12千克,从甲桶里取出,从乙桶里也取出,从两桶中一共取出了 千克。
21.在一个面积是36cm2的正方形内画一个最大的圆,这个圆的面积是( )cm2;再在这个圆内画一个最大的正方形,正方形的面积是( )cm2。
22.一条弧和经过这条弧两端的两条半径所围成的图形叫作( ),以圆为弧的扇形的圆心角是( )度。
23.一种小汽车轮子的半径是20cm,小汽车在行驶过程中轮子每分钟大约转1000圈,这辆小汽车每小时大约行驶( )km。(取整千米数)
24.如图,在一张正方形纸片内画了4个相同的小圆,每个小圆的半径是( )cm,周长是( )cm。这4个小圆与正方形组成的组合图形有( )条对称轴。
25.客家围楼形式多姿多彩,是珍贵的历史遗产。圆形围楼犹如“天上掉下来的飞碟,地下冒出来的蘑菇”。一座圆形围楼的外围约长188.4m,这座圆形围楼的占地面积约是( )m2。
26.用36米长的篱笆靠墙围一个鸡舍,靠墙的一面不用篱笆。如果围成正方形,这个鸡舍的面积是( )平方米;如果围成半圆形,这个鸡舍的面积是( )平方米(π取3)。
27.如下图,每个小方格的边长表示1厘米,以圆的直径AB为三角形的底,三角形的顶点P在圆周上运动,那么三角形PAB的面积最大是( )平方厘米。
28.“太极图”是中华文化的象征之一。古人用形如两条鱼重叠而成的图形符号表示,白方表示阳,黑方表示阴;白方中小黑圆表示阳中有阴,黑方中小白圆表示阴中有阳;外周之圆表示无极。如下图,这个“太极图”的大圆直径为4厘米,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是( )平方厘米,这个太极图大圆边缘的长度是( )厘米。
29.如图中小圆的面积是28.26平方厘米,大圆的面积是( )平方厘米。
30.一张圆形纸片连续对折三次,对折后的图形如图所示,圆心角( )°;如果所对的弧长为,那么这张圆形纸片的直径是( )。
31.在一个长6厘米,宽4厘米的长方形内画一个最大的圆,这个圆的直径是( )厘米,面积是( )平方厘米。
32.把一个圆平均分成若干份,拼成一个近似的长方形(如下图),圆的面积约是( )平方厘米。
33.下图钟面上时针的长度是9厘米,从上午6时到9时,时针在钟面上扫过的面积是( )平方厘米。
34.如图,在一块周长为18.84dm的圆形木板中,裁出7块同样大的小圆形木板。余下边角料的总面积是( )dm2。
35.一个圆环的外圆半径是5厘米,内圆半径是4厘米,这个圆环的面积是( )平方厘米。
36.如图,图中大圆的直径是10cm,阴影部分的周长是( )cm。(π取3.14)
37.如图,涂色部分的面积是8平方厘米,空白部分的面积是( )平方厘米。
38.下图有一只挂钟的分针长2cm,经过半小时后,分针的尖端所走的路程是( )cm;分针扫过的面积是( )cm2。
39.把一张半径是3cm的圆形纸片,沿半径剪成若干等份,拼成一个近似的长方形,这个长方形的长是( )cm,面积是( )cm2。
40.中心公园的圆形花坛边有一条小路,沿着小路的内外两侧边线走一圈相差12.56米,这条小路宽( )米。
41.乐陵市为建设成为体育名城,提倡市民“全民运动,绿色出行”,现在越来越多的人选择骑自行车郊游。周末,赵叔叔骑自行车去郊游,时行千米。照这样计算,赵叔叔一共骑了时,行了( )千米。
42.牡丹花色泽艳丽,玉笑珠香,风流潇洒,富丽堂皇,有“花中之王”的美誉。某牡丹园种植了60株白牡丹,是红牡丹的,粉牡丹的数量比红牡丹的少15株。红牡丹有( )株,粉牡丹有( )株。
43.60千米的是( )千米,( )千克的是56千克,是的( ),比10米少米是( )米。
44.分一分,涂一涂,算一算。
把一张长方形纸(如下图)的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这张纸的几分之几?
( )( )
45.一包糖果有,平均分给12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分到( )kg糖果。
46.几何直观下面两个平行四边形的高分别是多少米?填一填。
47.一辆汽车时行60千米,照这样计算,汽车从自贡到重庆需要2时,自贡到重庆的路程是( )千米。
48.的倒数是( ),( )是4的倒数;( )没有倒数,( )的倒数是它本身。
49.下图中涂色部分面积表示cm2,整个大长方形面积是( )cm2,空白部分的面积是( )cm2。
50.下图中正方形的面积是圆形面积的( )。已知正方形的面积是8平方分米,那么圆形的面积是( )平方分米。
51.a、b、c、d为非0自然数,且a×=b÷=c×=d÷1,则a、b、c、d中最大的数是( ),最小的是( )。
52.一家超市在购买大米和面粉时,大米质量的与面粉质量的相等,大米质量是面粉质量的( )。
53.明明把一根长m的木棒平均锯成若干段,一共锯了5次,平均每段长( )m,每段占这根木棒的( )。
54.把一包重kg的糖平均分给6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分得这包糖的,每个小朋友分得( )kg糖。
55.一个最简分数,把它的分子扩大到原来的2倍,分母缩小到原来的后,等于,这个分数的分数单位是( )。
56.一筐苹果,第一次拿出还多5个,第二次拿出剩下的还多5个,最后还剩10个,原来这筐苹果有( )个。
57.在数列、、、、、、、、、…中,第50个分数是( )。
58.已知A÷=B=÷C,A,B,C都大于0,则最大的是( ),最小的是( )。
59.一个正方形的边长是厘米,它的周长是( )厘米。5袋牛奶重千克,平均每袋牛奶重( )千克。
60.如果(a,b,c都不为0),那么其中最大的是( ),最小的是( )。(填“”“”或“”)
61.84消毒液是一种以次氯酸钠为主的高效消毒剂。王阿姨想用84消毒液和水按1∶8的比配制成消毒水对家里进行消毒。
(1)如果需要配制消毒水18kg,84消毒液需要( )kg。
(2)如果有水24kg,需要准备84消毒液( )kg。
62.如图,大圆的半径等于小圆的直径。
(1)大圆与小圆周长的比是( ),比值是( )。
(2)大圆与小圆面积的比是( ),比值是( )。
63.小军剪了一个等腰三角形,三条边的长度比为,且有一条边长20厘米,这个等腰三角形的周长最长是( )厘米。
64.一个长方体所有棱长和是48厘米,相交于同一顶点的三条棱长的比是1∶2∶3,这个长方体的体积是 立方厘米。
65.甲、乙、丙三个数的平均数是4,它们的比是,最小的数是( ),最大的数是( )。
66.在4∶3中,把比的后项加上24,要使比值不变,前项应( )。
67.( )∶15===30÷( )=( )(填小数)。
68.某果园里桃树棵数的等于梨树棵数的,则桃树与梨树的数量比是( )。
69.现在两支球队同时从某地到9千米外的体育馆进行比赛,但只有一辆汽车接送,且每次只能乘坐一支球队。已知队员步行速度均为6千米/时,汽车满载的速度为27千米/时,空载的速度为36千米/时,比赛最早在两队出发后( )分开始。(两队均到场即可开始)
70.爸爸今年28岁,这时小强与爸爸的年龄比是1∶7,再过( )年父子俩的年龄比是19∶7,那时小强( )岁。
71.一个等腰钝角三角形,两个相邻的内角度数的比是2∶5,这个三角形中钝角的度数是( )。
72.公园里牡丹和菊花共有150朵,牡丹的朵数与菊花的朵数比是2∶3;150×表示的是:( )。150×(-)表示的是:( )。
73.如果A和B都是非0的自然数,且A=7B。那么A和B的最大公因数是( ),A∶B= ( )(填最简比)。
74.合唱队有48人,男生人数与女生人数的比是5∶3,合唱队有男生( )人。
75.如图,5个完全相同的小长方形拼成一个大长方形。拼成的大长方形的长与宽的最简整数比是( ),比值是( )。
76.一个分数,分子与分母的和是150,如果分子、分母都减去23,再约分后是,原来的分数是( )。
77.一个等腰三角形的顶角与底角的比是4∶7,这个三角形的顶角是( )度,底角是( )度。
78.某小学合唱队人数在55至70人之间,男生与女生人数的比是7∶9,合唱队一共有( )人。
79.学校体育小组有排球25个,篮球20个和足球15个,排球与足球的个数比是( ),篮球与足球的个数比是( )。
80.莉莉用水和蜂蜜为一家人调制了四杯蜂蜜水,蜂蜜和水的配比情况如表。
第一杯 第二杯 第三杯 第四杯
蜂蜜/mL 12 11 10 14
水/mL 60 44 60 70
(1)其中最甜的一杯给弟弟,弟弟喝的是第( )杯蜂蜜水。
(2)同样甜的两杯给爸爸和妈妈,请你根据这两杯蜂蜜水的配比情况把它们组成一个比例是( )。
81.如图,学校在图书馆的( )方向,相距( )米。小林步行10分钟走千米,照这样的速度,他从图书馆步行到学校要用( )分钟。
82.根据下面的路线图填空。
朱虹家,图书馆电影院超市。
83.一幅地图的比例尺是1∶2000,在这幅地图上,图上距离是3厘米,那么两地之间的实际距离是 米。
84.学校举行长跑比赛,根据下边的路线图填空。
从学校出发,先沿( )偏( )( )°方向跑( )m到达邮局;再沿( )偏( )( )°方向跑( )m到达超市;最后沿( )偏( )( )°方向跑( )m回到学校。
85.小松鼠先沿( )方向走( )m可以吃到松果,再沿( )偏( )( )°方向走( )m还可以吃到松果。
86.小白兔先沿( )偏( )( )°方向走( )方向走( )m,再沿( )m就可以吃到胡萝卜了。
87.根据图形填空。
(1)海洋馆在猴山( )偏( )( )°方向上,距离猴山( )m。
(2)海洋馆在大象馆( )偏( )( )°方向上,距离大象馆( )m。
(3)猴山在大象馆( )偏( )( )°方向上,距离大象馆( )m。
88.根据下面的条件,在下图的括号里填上地名。
(1)漱玉泉在趵突泉的东偏北70°方向上。
(2)老金线泉在漱玉泉的西偏北20°方向上。
(3)杜康泉在趵突泉的正北方。
(4)无忧泉在趵突泉的正南方。
(5)万竹园在趵突泉的西偏南45°方向上。
(6)白龙湾在万竹园的西偏南60°方向上。
89.“夺宝”游戏:只有找到三把钥匙,才能打开宝箱。下面是一张藏宝图,你能填对钥匙的方位吗?
(1)勇气钥匙在宝箱的( )( )偏( )°方向上,距离是( )m。
(2)智慧钥匙在宝箱的( )( )偏( )°方向上,距离是( )m。
(3)爱心钥匙在宝箱的( )( )偏( )°方向上,距离是( )m。
90.如图,图中每小段的长度是1厘米。已知小红的步行速度是每分50米,小红从家到学校上学的路线是:先往( )偏西55°方向走( )分钟到( ),再向( )方走( )分钟到( ),最后往北偏( )( )°方向走( )分钟就能走到学校。
91.一个长方形的长是9dm、宽是6dm。
(1)如果在这个长方形中画一个半圆,这个半圆的直径最长是 dm。
(2)将这个长方形的各边缩小为原来的,缩小后的图形的面积是 dm2。
92.在比例尺1∶600000的地图上,量得自贡彩灯博物馆到恐龙博物馆的距离是1.5厘米,那么两地的实际距离( )千米。
93.根据的路线图填空。
94.以学校为观测点:
(1)书店的位置是( )偏( )( )度,距离学校( )m。
(2)商店的位置是( )( )偏( )度,距离学校( )m。
(3)少年宫的位置是( )偏( )( )度,距离学校( )m。
95.如图,直线表示地图上一条公路,其中A、B两点分别表示公路上第140公里及157公里处。若将直尺放在此地图上,使刻度15、18的位置分别对准A、B两点,则此时刻0的位置对准地图上的公路第( )公里处。
96.我把( )作为参照点,所以书吧在明明家( )方向;书吧和明明家的图上距离是2厘米,则实际距离是( )千米。
97.该线段比例尺表示实际距离是图上距离的( )倍。改写为数值比例尺是( )。
98.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小明打算国庆节和父母一起到北京。他在一幅比例尺为1∶20000000的地图上量得成都到北京的距离约为9厘米,成都到北京的实际距离大约是( )千米。
99.木兰溪被称为莆田人民的母亲河。在一幅比例尺为的莆田地图上,量得木兰溪全长是4.2厘米,木兰溪的实际长度是( )千米,这幅地图的数值比例尺是( )。
100.看图回答问题。

(1)以图书馆为参照点,学校的位置在( )。
(2)以学校为参照点,图书馆的位置在( )。
/ 让学习更有效 期中备考培优 | 数学学科
/ 让学习更有效 期中备考培优 | 数学学科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1.1249
【分析】把昨天的参观人数看作单位“1”,今天的人数比昨天的少11人,即比360人的少11人,用360乘再减去11即可求出今天的参观人数。
【解析】
(人)
即今天的参观人数为1249人。
2.//3.25 1
【分析】已知彩色丝线原长4m,用去的长度是m,这是一个具体的长度值。 根据“剩余长度=总长度-用去的长度”,可得剩下的长度为:4-。
这里用去的是4m的,需要先算出用去的长度。 根据“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用乘法”,用去的长度为4×;再根据“剩余长度=总长度-用去的长度”,即可计算。
【解析】4-

=(米)
=(米)
4×=3(米)
4-3=1(米)
用去m,则还剩m;如果用去4m的,则还剩下1m。
3. /0.6 10
【分析】锯成的段数=据此的次数+1,将木棒长度看作单位“1”,1÷段数=每小段占这跟木棒全长的几分之几;木棒长度×每小段对应分率=每小段长度;用的时间÷锯的次数=锯一次需要的时间,锯一次需要的时间×锯的次数=总时间。
【解析】1÷(4+1)
=1÷5

3×=(米)
2÷(2-1)×(6-1)
=2÷1×5
=10(分钟)
每小段占这跟木棒全长的,每小段长米。锯成6段共需10分钟。
4.
【分析】根据题意,A3纸的面积是A2纸的,A4纸的面积是A3纸的,A5纸的面积是A4纸的,把纸的面积看作单位“1”,根据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用乘法解答。
【解析】1×××
=××
=×

所以A5纸的面积是A2纸的。
5.34000
【分析】由题意可知,把台湾岛的面积看作单位“1”,根据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用乘法计算,用台湾岛的面积乘再加2000即可得解。
【解析】
(km2)
我国第一大岛——台湾岛的面积约36000km2,海南岛的面积比台湾岛的多2000km2。海南岛的面积约是34000km2。
6.
【分析】根据图形,是将这个长方形看成单位“1”,平均分成3份,第一次阴影部分是其中的2份,用分数表示;
再将的长方形看成单位“1”,平均分成4份,取3份,即第二次阴影部分就是求的是多少?
【解析】的是多少?
用乘法算式表示是。
7.小华的年龄 小华的年龄×
【分析】一个整体可以用自然数1表示,我们通常把它叫做单位“1”。
根据判断单位“1”的方法,一般是把分率“的”前面的量看作单位“1”,或者是把“是、占、比”后面的量看作单位“1”。
已知“小华年龄的等于小明的年龄”,根据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用乘法计算,据此写出数量关系。
【解析】“小华年龄的等于小明的年龄”,这里是把(小华的年龄)看作单位“1”,数量关系式为:小明的年龄=(小华的年龄×)。
8.香蕉 橘子
【分析】将香蕉质量看作单位“1”,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用乘法,所以香蕉的质量×=橘子的质量。据此解答。
【解析】将香蕉质量看作单位“1”,根据分数乘法的意义可得:香蕉的质量×=橘子的质量。
9.7.5;
【分析】(1)把10吨水泥看作单位“1”,已知运走一部分后,还剩下它的,根据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用总吨数乘,求出还剩下的吨数;再用总吨数减还剩下的吨数,即是被运走的吨数。
(2)已知10吨水泥,还剩下4吨,则被运走(10-4)吨;再用被运走的吨数除以总吨数,求出被运走的吨数占总吨数的几分之几。
【解析】(1)10-10×
=10-2.5
=7.5(吨)
10吨水泥,被运走7.5吨,还剩下它的;
(2)(10-4)÷10
=6÷10

10吨水泥,被运走,还剩下4吨。
10.
【分析】七折就是,即把原价看作单位“1”,现价是原价的,便宜的是原价的。根据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用乘法计算,用乘,得到现价,用乘得到便宜了多少元。将式子化为最简形式即可。
【解析】七折=
一件上衣原价元,现在打七折出售,现价是元,便宜了元。
11.5
【分析】将儿童文学的本数看作单位“1”,儿童文学的本数×科技书比儿童文学少的对应分率=科技书比儿童文学少的本数,据此列式计算。
【解析】30×=5(本)
科技书比儿童文学少5本。
12.女生 男生比女生少
【分析】男生人数比女生少,以女生人数为单位“1”,也就是,男生人数比女生少女生人数的,数量关系式:女生人数×=男生比女生少的人数。
【解析】数量关系:女生的人数×=男生比女生少的人数。
等式:
13.21
【分析】把第一根绳子的长度看作单位“1”,第二根绳子比第一根长,则第二根绳子的长度是第一根的(1+),再根据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用乘法计算,即用18乘(1+)即可。
【解析】18×(1+)
=18×
=21(米)
则第二根绳子长21米。
14.大洋洲的面积 900×
【分析】根据题意,把大洋洲的面积看作单位“1”,已知大洋洲面积大约是900万平方千米,欧洲的面积是大洋洲的,要求欧洲的面积是多少,用大洋洲的面积乘即可。
【解析】根据分析可知,
世界上最小的洲是大洋洲,面积大约是900万平方千米。欧洲的面积是大洋洲的。求欧洲的面积是多少,要把大洋洲的面积看作单位“1”,正确的列式是900×。
15.;4
【分析】小正方体的各面分别写着1、2、3、4、5、6,共有6种情况,每个数掷出的可能性相等,用1除以6,即可求出掷出每个数的可能性;
将掷的总次数看作单位“1”,掷的总次数×每个数的可能性的对应分率=“5”朝上的次数,据此列式计算。
【解析】1÷6=
24×=4(次)
掷出每个数的可能性都是;如果掷24次,“5”朝上的次数大约是4次。
16.0.0025/
【分析】把人类头发丝直径看作单位“1”,细颗粒物的直径不到单位“1”的,直接用0.05毫米乘即可。
【解析】0.05×
=0.05×0.05
=0.0025(毫米)
这种细颗粒物的直径不到0.0025毫米。
17.10
【分析】一天又24小时,把24小时看作单位“1”,根据分数乘法的意义,用24×即可求出小学生每天的睡眠时间。
【解析】24×=10(小时)
小学生每天的睡眠时间应达10小时。
18.25× 25×÷ 甲数 丙数
【分析】已知甲数是25,乙数是甲数的,则把甲数看作单位“1”,根据分数乘法的意义,用25×即可求出乙数;已知乙数是丙数的,则把丙数看作单位“1”,根据分数除法的意义,用25×÷即可求出丙数;据此解答。
【解析】25×=20
20÷
=20×
=30
求乙数,列式是25×;求丙数,列式是25×÷。的单位“1”是甲数,的单位“1”是丙数。
19.
【分析】分数的分子相当于被除数,分母相当于除数,据此将“20π÷5×3”中的“÷5×3”转化成分数形式即可。
【解析】阴影部分的面积可以用20π÷5×3来计算,还可以用算式20π×来计算。
【点评】关键掌握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利用转化思想进行转化。
20.3
【分析】因为从甲桶里取出,从乙桶里也取出,所以从两个桶中取出的总量是它们一共总重量的,因为甲、乙两桶油共重12千克,所以共取出:12×。
【解析】从两桶中一共取:
12×=3(千克)
【点评】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明白:从两个桶中取出的总量是它们一共总重量的,再据分数乘法的意义即可得解。
21.28.26 18
【分析】在正方形内画一个最大的圆,这个圆的直径等于正方形的边长,先用正方形的面积算出正方形的边长,再根据圆的面积=πr2算出圆的面积。在这个圆内画一个最大的正方形,正方形的对角线长度等于圆的直径。把正方形分成两个三角形,根据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算出一个三角形的面积,再乘2即可。
【解析】6×6=36(平方厘米)
6÷2=3(厘米)
3.14×32
=3.14×9
=28.26(平方厘米)
6×3÷2×2=18(平方厘米)
这个圆的面积是(28.26)cm2;正方形的面积是(18)cm2。
22.扇形 270
【分析】一条弧和经过这条弧两端的两条半径围成的图形叫做扇形,的圆为弧的扇形的圆角为整个圆周的度数乘圆弧占比即可求解。
【解析】(度)
即一条弧和经过这条弧两端的两条半径所围成的图形叫作扇形,以圆为弧的扇形的圆心角是270度。
23.75
【分析】已知小汽车轮子的半径是20cm,根据圆的周长公式C=2πr计算出小汽车轮子的周长,即轮子转动1圈行驶的距离为2×3.14×20=125.6cm;
已知轮子每分钟转1000圈,所以小汽车每分钟行驶的距离为125.6×1000=125600cm;
因为1小时=60分钟,所以汽车每小时行驶的距离为125600×60=7536000cm;
最后将cm换算为km作单位(1km=100000cm),并保留整数即可。
【解析】1小时=60分钟
2×3.14×20×1000×60
=6.28×20×1000×60
=125.6×1000×60
=125600×60
=7536000(cm)
7536000cm=75.36km
75.36≈75
所以这辆小汽车每小时大约行驶75km。
24.5 31.4 4
【分析】观察图形可知,正方形的边长等于2个小圆的直径,用边长除以2,求出小圆的直径;再根据半径=直径÷2,求出小圆的半径;
根据圆的周长公式C=πd,求出每个小圆的周长;
一个图形沿一条直线对折后,折痕两旁的部分能够完全重合,这样的图形就是轴对称图形,这条直线就是对称轴。据此得出图形的对称轴。
【解析】小圆的直径:20÷2=10(cm)
小圆的半径:10÷2=5(cm)
小圆的周长:3.14×10=31.4(cm)
有4条对称轴;
每个小圆的半径是(5)cm,周长是(31.4)cm。这4个小圆与正方形组成的组合图形有(4)条对称轴。
25.2826
【分析】已知圆形围楼的外围约长188.4m,即这个圆形围楼的周长为188.4m,根据圆的周长公式:C=2πr(r为半径,π取3.14),则半径为188.4÷2÷3.14=30m。根据圆的面积公式:S=πr2,把半径30m代入计算即可。
【解析】188.4÷2÷3.14=30(m)
3.14×302
=3.14×900
=2826(m2)
这座圆形围楼的占地面积约是2826m2。
26.144 216
【分析】篱笆的长度÷3=正方形的边长,根据正方形面积=边长×边长,求出正方形鸡舍的面积;如果围成半圆形,篱笆的长度相当于圆周长的一半,根据圆的半径=圆周长的一半÷圆周率,半圆的面积=圆周率×半径的平方÷2,求出半圆形鸡舍的面积。
【解析】36÷3=12(米)
12×12=144(平方米)
3×(36÷3)2÷2
=3×122÷2
=3×144÷2
=216(平方米)
如果围成正方形,这个鸡舍的面积是144平方米;如果围成半圆形,这个鸡舍的面积是216平方米(π取3)。
27.25
【分析】
如图,当点P运动到最上边,即三角形的高=圆的半径时,三角形PAB的面积最大,根据三角形面积=底×高÷2,列式计算即可。
【解析】10×(10÷2)÷2
=10×5÷2
=25(平方厘米)
三角形PAB的面积最大是25平方厘米。
28.6.28 12.56
【分析】由于太极图中阴阳两部分面积相等,所以阴影部分面积是大圆面积的一半,根据圆的面积公式:S=π(d÷2)2,代入数据计算,即可求出阴影部分的面积;求大圆边缘长度就是求大圆的周长,根据圆的周长公式:C=πd,代入数据计算,即可求出这个太极图大圆边缘的长度。
【解析】3.14×(4÷2)2÷2
=3.14×22÷2
=3.14×4÷2
=6.28(平方厘米)
3.14×4=12.56(厘米)
即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是6.28平方厘米,这个太极图大圆边缘的长度是12.56厘米。
29.113.04
【分析】小圆的面积已知,于是可以求出小圆的半径的平方值,又因小圆的直径等于大圆的半径,从而可以用小圆的半径的平方值表示出大圆的半径的平方值,再据圆的面积公式即可求解。
【解析】解:设小圆的半径为r,则大圆的半径为2r
r2=28.26÷3.14=9(平方厘米)
所以大圆的面积为:
3.14×(2r)2
=3.14×4r2
=3.14×4×9
=3.14×36
=113.04(平方厘米)
则大圆的面积是113.04平方厘米。
30.45 8
【分析】把一张圆形纸片对折三次,即把这个圆平均分成8份,形成的一个扇形是圆的;已知整个圆的圆心角是360°,每个扇形的圆心角是360°的,根据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用乘法计算,用360×即可求出这个扇形的圆心角;
已知这个扇形的弧长是3.14cm,即一个扇形的弧长是整个圆周长的;根据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用除法计算,用3.14÷即可求出圆的周长;再根据圆的周长公式C=πd可知,d=C÷π,由此求出这个圆形纸片的直径。
【解析】2×2×2=8
1÷8=
圆心角:360°×=45°
圆的周长:3.14÷=3.14×8=25.12(cm)
圆的直径:25.12÷3.14=8(cm)
所以,一张圆形纸片连续对折三次,对折后的图形如图所示,圆心角45°;如果所对的弧长为,那么这张圆形纸片的直径是8。
【点评】明确把一个圆对折三次,即把这个圆平均分成8份;根据分数乘法的意义求出每个扇形的圆心角;根据分数除法的意义求出圆的周长,再灵活运用圆的周长求出直径。
31.4 12.56
【分析】根据题意可知,在长方形内画最大的圆,圆的直径等于长方形的宽,根据圆的面积公式:,代入数据,计算即可。
【解析】长方形内最大的圆的直径等于长方形的最短边4厘米
3.14×(4÷2)2
=3.14×4
=12.56(平方厘米)
则这个圆的直径是4厘米,面积是12.56平方厘米。
32.50.24
【分析】把一个圆平均分成若干份,拼成一个近似的长方形,这个长方形的长相当于圆周长的一半,根据圆的周长公式的逆运算,用圆周长的一半除以圆周率即可得半径,再根据圆的面积公式,代入数据计算即可得解。
【解析】
(平方厘米)
则圆的面积约是50.24平方厘米。
33.63.585
【分析】结合实际可知,时针从上午6时到9时,扫过的面积是圆的,时针的长度就是圆的半径,根据圆的面积公式,代入数据计算求出圆的面积,根据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用乘法计算,再用圆的面积乘,即可得解。
【解析】
(平方厘米)
钟面上时针的长度是9厘米,从上午6时到9时,时针在钟面上扫过的面积是63.585平方厘米。
34.6.28
【分析】圆的面积S=πr2,余下边角料的总面积等于大圆的面积减去7个小圆的面积。圆的周长C=πd=2πr,已知大圆的周长,求出大圆和小圆的半径,再根据面积差求出余下边角料的总面积。
【解析】大圆直径:
18.84÷3.14=6(dm)
大圆半径:
6÷2=3(dm)
小圆半径:
6÷3÷2=1(dm)
3.14×32-3.14×12×7
=3.14×9-3.14×1×7
=28.26-21.98
=6.28(dm2)
余下边角料的总面积是6.28dm2。
35.28.26
【分析】根据圆环的面积公式:S=π(R2-r2),代入数据计算,即可求出圆环的面积,据此解答。
【解析】3.14×(52-42)
=3.14×(25-16)
=3.14×9
=28.26(平方厘米)
即这个圆环的面积是28.26平方厘米。
36.62.8
【分析】图中有3个圆,称为小圆、中圆和大圆,看图可知,阴影部分的周长=3个圆的周长和。假设小圆的直径是d1,中圆的直径是d2,d1+d2=大圆直径,圆的周长=圆周率×直径,小圆周长+大圆周长=3.14×d1+3.14×d2=3.14×(d1+d2)=3.14×大圆直径,因此小圆和中圆的周长和=大圆周长,所以阴影部分的周长=大圆周长×2,据此列式计算。
【解析】3.14×10×2
=31.4×2
=62.8(cm)
阴影部分的周长是62.8cm。
【点评】找出大圆中两个小圆的周长和大圆周长的关系,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37.18.84
【分析】据图可知,涂色部分是一个边长等于圆的半径r的正方形,空白部分等于圆面积的,结合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可知:r×r=8,即r2=8,再根据圆的面积公式:S=πr2把r2=8代入计算即可求出圆的面积,再用圆的面积乘即可求出空白部分的面积。
【解析】3.14×8×
=25.12×
=18.84(平方厘米)
涂色部分的面积是8平方厘米,空白部分的面积是18.84平方厘米。
38.6.28 6.28
【分析】把分针的长看作半径,经过半小时所走过的路程是圆周长的一半,扫过的面积是半圆的面积。根据圆的周长公式和圆的面积公式,计算出圆的周长和面积,再分别除以2即可得解。
【解析】
(cm)
(cm2)
一只挂钟的分针长2cm,经过半小时后,分针的尖端所走的路程是6.28cm;分针扫过的面积是6.28cm2。
39.9.42 28.26
【分析】将一个圆形纸片沿着半径剪成若干份,并拼成一个长方形,此时长方形长是圆形纸片的周长的一半,宽是圆的半径,圆周长的一半=,面积=长×宽,据此计算可得出答案。
【解析】根据题意得:拼成的长方形长是(cm),面积是:9.42×3=28.26(cm2)
把一张半径是3cm的圆形纸片,沿半径剪成若干等份,拼成一个近似的长方形,这个长方形的长是9.42cm,面积是28.26cm2。
40.2
【分析】本题这个小路是“圆环模型”,沿着小路的内外两侧边线走一圈相差12.56米,也就是等量关系为:圆环外侧的周长-圆环内侧的周长=12.56米,假设内圆的直径为d米,小路的宽是x米,则外圆的直径为(d+2x)米,再根据圆的周长计算公式以及等量关系列出方程,求出未知数即小路的宽即可。
【解析】解:设内圆花坛的直径为d米,小路宽x米,则外圆的直径为(d+2x)米。
3.14(d+2x)-3.14d=12.56
3.14d+3.14×2x-3.14d=12.56
3.14d+6.28x-3.14d=12.56
3.14d-3.14d+6.28x=12.56
6.28x=12.56
6.28x÷6.28=12.56÷6.28
x=2
所以这条小路宽为2米。
41.//16.5
【分析】已知赵叔叔骑自行车时行千米,根据“路程÷时间=速度”求出赵叔叔骑自行车的速度;
已知赵叔叔一共骑了时,根据“速度×时间=路程”求出骑行的距离。
【解析】÷
=×
=(千米/时)
×=(千米)
照这样计算,赵叔叔一共骑了时,行了()千米。
42.100 75
【分析】已知60株白牡丹是红牡丹的,把红牡丹的株数看作单位“1”,单位“1”未知,用白牡丹的株数除以,求出红牡丹的株数;
已知粉牡丹的数量比红牡丹的少15株,把红牡丹的株数看作单位“1”,单位“1”已知,用红牡丹的株数乘,再减去15株,即是粉牡丹的株数。
【解析】60÷
=60×
=100(株)
100×-15
=90-15
=75(株)
红牡丹有(100)株,粉牡丹有(75)株。
43.36 72 9.8
【分析】①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用乘法,用总数60千米乘占比即可求解;
②一直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用除法,用56千克除以其占比,并转化成分数乘法即可求解;
③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用除以,并转化成分数乘法即可求解;
④分数后面带具体单位表示具体数量,将米转化为小数,用总数10减这个小数即可求解。
【解析】①(千米),即60千米的是36千米;
②(千克),即72千克的是56千克;
③,是的;
④(米),(米),比10米少米是米。
44.;。
【分析】把一张长方形纸平均分,求每份是多少,用除法计算;根据分数除法的计算法则:除以一个不为0的数,等于乘这个数的倒数。
【解析】3的倒数是,所以。
45.
【分析】依据除法的意义,直接用总量除以分的份数就是每份分得重量.本题重在区别每份的重量和每份是总重量的几分之几,分数的后面带了单位表示一个具体的数量,后面没有单位表示单位“1”的几分之几.
【解析】
46.;
【分析】由题意知,两个平行四边形的 面积都是1㎡,第一个平行四边形的底是m,第二个平行四边形的底是1.2m,用面积÷底=高即可求出答案。
【解析】(1)(m)
(2)(m)
答:两个平行四边形的高分别是m,m。
47.200
【分析】根据速度=路程÷时间,用60÷,求出汽车的速度,再根据路程=速度×时间,用汽车的速度×汽车从自贡到重庆需要的时间,即可解答。
【解析】60÷×2
=60××2
=100×2
=200(千米)
一辆汽车时行60千米,照这样计算,汽车从自贡到重庆需要2时,自贡到重庆的路程是200千米。
48. 0 1
【分析】倒数的定义:若两个非零自然数的乘积为1 ,则这两个数互为倒数。0没有倒数,1的倒数是它本身,分数的倒数直接交换分子分母即可。
【解析】的倒数是,是4的倒数,0没有倒数,1的倒数是他本身。
49.8 /
【分析】从图中可知,整个大长方形平均分成12份,涂色部分的面积占5份,则涂色部分面积占整个大长方形面积的;已知涂色部分面积表示cm2,占整个大长方形面积的,把整个大长方形面积看作单位“1”,单位“1”未知,用涂色部分面积除以,求出整个大长方形的面积;再用整个大长方形的面积减去涂色部分的面积,即是空白部分的面积。
【解析】涂色部分面积占整个大长方形面积的:5÷12=
整个大长方形的面积:
÷
=×
=8(cm2)
空白部分的面积是:
8-=(cm2)
即,整个大长方形面积是8cm2,空白部分的面积是cm2。
50. 25.12
【分析】图中正方形的边长等于圆的半径。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圆的面积=πr2,设圆的半径是r分米,则圆的面积是πr2平方分米,正方形的面积是r2平方分米,用r2除以πr2,即可求出正方形的面积是圆形面积的几分之几。已知正方形的面积是8平方分米,根据“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用除法计算”,用8除以求得的分数,即可求出圆的面积。
【解析】设圆的半径是r分米。
r2÷πr2=

=8×π
=25.12(平方分米)
则图中正方形的面积是圆形面积的。已知正方形的面积是8平方分米,那么圆形的面积是25.12平方分米。
51.c b
【分析】设a×=b÷=c×=d÷1=1,分别求出a、b、c、d的值,再进行比较,即可解答。
【解析】设a×=1
a=1÷
a=1÷
a=1×
a=
b÷=1
b=1×
b=
c×=1
c=1÷
c=1×
c=
d÷1=1
d=1×1
d=1
=;=;=;1=
>>>,即c>d>a>b。
a、b、c、d为非0自然数,且a×=b÷=c×=d÷1=1,则a、b、c、d中最大的数是c,最小是b。
52.
【分析】假设大米质量是100千克,根据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用乘法计算,求出大米质量的是多少;再根据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用除法计算,求出面粉质量;最后根据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用除法计算,求出大米质量是面粉质量的几分之几,据此解答。
【解析】假设大米质量是100千克。
100×÷
=100××2
=75×2
=150(千克)
100÷150=
即大米质量是面粉质量的。
53.
【分析】根据题意,锯了5次,即锯了(5+1)段,已知总长和段数,求每段的长度,用除法计算;把这根木棒看作单位“1”,用1除以段数即可。
【解析】5+1=6(段)
÷6=(m)
1÷6=
所以平均每段长m,每段占这根木棒的。
54.;
【分析】将一包糖的质量看作单位“1”,1÷小朋友人数=每个小朋友分得这包糖的几分之几;一包糖的质量÷小朋友人数=每个小朋友分得质量,据此列式计算。
【解析】1÷6=
÷6=×=(kg)
每个小朋友分得这包糖的,每个小朋友分得kg糖。
55.
【分析】已知一个最简分数的的分子扩大到原来的2倍,即分子乘2,则分数值也乘2;分母缩小到原来的,即分母除以2,则分数值乘2,最终得到分数;根据倒推法,用除以2,再除以2,即可得到原来的分数;再根据分数单位的意义得出这个分数的分数单位。
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其中一份的数叫分数单位。
【解析】÷2÷2
=××

这个分数是,它的分数单位是。
56.70
【分析】根据题意,第二次拿出剩下的还多5个,最后还剩10个,则10个占剩下的(1-)还少5个,把第一次拿出后剩下的苹果数量看作单位“1”,那么(10+5)个占剩下的(1-),单位“1”未知,根据分数除法的意义求出第一次拿出后剩下的苹果数量;
再把这筐苹果原有的数量看作单位“1”,第一次拿出还多5个,则(第一次拿出后剩下的苹果数量+5)个占苹果总数的(1-),单位“1”未知,根据分数除法的意义求出这筐苹果原有的数量。
【解析】(10+5)÷(1-)
=15÷
=15×2
=30(个)
(30+5)÷(1-)
=35÷
=35×2
=70(个)
原来这筐苹果有70个。
57.
【分析】观察这些分数的排列规律,分母是2的分数有1个,分母是3的分数有2个,分母是4的分数有3个……由此可推出,分母是n的分数有(n-1)。尝试从1开始加,发现加到9时共有45个分数,加到10 时共有55个分数,因此第50个分数的分母就是11,分子是50-45=5,即第50个分数是。
【解析】当分母是10时,共有分数:
1+2+3+…+8+9
=(1+9)×9÷2
=10×9÷2
=45(个)
第50个分数的分母是11;
第50个分数的分子是:50-45=5
所以,第50个分数是。
【点评】从已知的数列中找到规律,并按规律解题。
58.B A
【分析】假设A÷=B=÷C=1,根据被除数=商×除数,因数=积÷另一个因数,除数=被除数÷商,分别计算出A,B,C,比较即可。
【解析】假设A÷=B=÷C=1
A=1×=
B=1÷=1×=
C=÷1=
>>,最大的是B,最小的是A。
59. /
【分析】根据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代入数据即可求出正方形的周长;根据分数除法的意义,用牛奶的总重量除以袋数,即可求出平均每袋牛奶的重量。
【解析】×4=(厘米)
÷5
=×
=(千克)
一个正方形的边长是厘米,它的周长是厘米。5袋牛奶重千克,平均每袋牛奶重千克。
60.
【分析】设,根据一个因数=积÷另一个因数,分别求出、、的值,再比较,即可找出最大数和最小数。
【解析】设,那么:
=1÷=1×=
=1÷=1×=
=1÷=1×=
因为>>,所以>>。
如果(,,都不为0),那么其中最大的是,最小的是。
61.(1)2
(2)3
【分析】(1)84消毒液和水的比是1∶8,那么总份数就是(1+8)份。消毒水一共18kg,84消毒液占,求84消毒液需要多少kg,根据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用乘法计算,用18乘即可得解;
(2)84消毒液和水的比是1∶8,也就是水的质量是84消毒液质量的8倍。现在有水24kg,那么84消毒液需要多少kg,列式为24÷8,计算即可得解。
【解析】(1)(kg)
如果需要配制消毒水18kg,84消毒液需要2kg。
(2)24÷8=3(kg)
如果有水24kg,需要准备84消毒液3kg。
62.(1) 2∶1 2
(2) 4∶1 4
【分析】设小圆的半径为r。因为大圆的半径等于小圆的直径,所以大圆的半径R=2r。
(1)根据圆的周长公式C=2πr,分别求出大圆、小圆的周长,再根据比的意义写出大圆与小圆周长的比,并把比化简成最简单的整数比;然后根据比值的意义,用最简比的前项除以比的后项即得比值。
(2)根据圆的面积公式S=πr2,分别求出大圆、小圆的面积,再根据比的意义写出大圆与小圆面积的比,并把比化简成最简单的整数比;然后根据比值的意义,用最简比的前项除以比的后项即得比值。
【解析】(1)设小圆的半径为r,则大圆的半径R=2r。
大圆的周长:2πR=2π×2r=4πr
小圆的周长:2πr
4πr∶2πr=2∶1
2∶1=2÷1=2
大圆与小圆周长的比是(2∶1),比值是(2)。
(2)大圆的面积:πR2=π×(2r)2=4πr2
小圆的面积:πr2
4πr2∶πr2=4∶1
4∶1=4÷1=4
大圆与小圆面积的比是(4∶1),比值是(4)。
63.
65
【分析】已知等腰三角形三条边的长度比是4∶4∶5,且有一条边长20厘米。有两种情况:20厘米为腰长或底边长度,当20厘米为腰长时,对应4份长度,计算出1份的长度是20÷4=5厘米,用1份的长度乘5计算出5份的长度即为底边长度;当20厘米为底边长度时,对应5份长度,计算出1份的长度是20÷5=4厘米,用1份的长度乘4计算出4份的长度即为腰长;分别计算出两种情况对应的等腰三角形周长,进行比较,确定最长周长。
【解析】当20厘米是腰长时:
20÷4=5(厘米)
5×5=25(厘米)
20+20+25
=40+25
=65(厘米)
当20厘米是底边长度时:
20÷5=4(厘米)
4×4=16(厘米)
16+16+20
=32+20
=52(厘米)
65>52
所以当20厘米是腰长时,该等腰三角形的周长最长,是65厘米。
64.48
【分析】长方体有12条棱,可分为4组,每组含长、宽、高各1条,因此相交于同一顶点的三条棱长之和(长+宽+高)=总棱长÷4。已知总棱长为48厘米,代入得:48÷4=12厘米。已知相交于同一顶点的三条棱长的比是1∶2∶3,总份数为1+2+3=6份。1份的长度:12÷6=2厘米;所以对应1份的长度是:2×1=2厘米;对应2份的长度是:2×2=4厘米;对应3份的长度是:2×3=6厘米,可看作长方体的长、宽、高。长方体体积公式为:体积=长×宽×高,把2厘米、4厘米、6厘米代入计算即可。
【解析】48÷4=12(厘米)
1+2+3=6(份)
12÷6=2(厘米)
2×1=2(厘米)
2×2=4(厘米)
2×3=6(厘米)
2×4×6=48(立方厘米)
这个长方体的体积是48立方厘米。
65.3 5
【分析】利用比的基本性质,将比中的各项同时乘6,对进行化简得到4∶5∶3;求出甲乙丙的和4×3=12,然后根据比例的分配,甲占总和的,乙占总和的,丙占总和的,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用乘法计算,最后找出最小和最大的数。
【解析】

=4∶5∶3
4×3=12
12×
=12×
=3
12×
=12×
=5
所以最小的数是3,最大的数是5。
66.乘9或加上32
【分析】用比的后项加上24,再除以比的后项,求出比的后项扩大到原来的几倍,则比的前项也扩大到原来的几倍,再用扩大后比的前项减去原来比的前项,即可解答。
【解析】(3+24)÷3
=27÷3
=9
4×9-4
=36-4
=32
在4∶3中,把比的后项加上24,要使比值不变,前项应乘9或加上32。
67.9;12;50;0.6
【分析】根据分数与比的关系:分子做比的前项,分母做比的后项,=3∶5;再根据比的基本性质: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或除以一个不为0的数,比值不变;3∶5=(3×3)∶(5×3)=9∶15;再根据分数的基本性质:分数的分子分母同时乘或除以一个不为0的数,分数的大小不变;==;再根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分子做被除数,分母做除数;=3÷5;再根据商不变性质: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或除以一个不为0的数,商不变;3÷5=(3×10)÷(5×10)=30÷50;再根据分数化小数的方法:用分子除以分母,得到的商就是小数,=3÷5=0.6,据此解答。
【解析】9∶15===30÷50=0.6
68.8∶5
【分析】桃树棵数的等于梨树棵数的,即桃树棵数×=梨树棵数×,设桃树棵数×=梨树棵数×=20棵,分别求出桃树的颗数和梨树的颗数,再根据比的意义,用桃树的颗数∶梨树的颗数,即可解答。
【解析】设桃树棵数×=梨树棵数×=20棵。
桃树棵数×=20
桃树棵数=20÷
桃树棵数=20×4
桃树棵数=80(棵)
梨树棵数×=20
梨树棵数=20÷
梨树棵数=20×
梨树棵数=50(棵)
桃树棵数∶梨树棵数=80∶50
=(80÷10)∶(50÷10)
=8∶5
某果园里桃树棵数的等于梨树棵数的,则桃树与梨树的数量比是8∶5。
69.37.5
【分析】时间一定,速度比等于路程比;两队速度相同,要用时最短,应同时到达且各自步行路程相等;
如图:
汽车先拉一支球队到C点,同时让另一支球队步行到D点,则AC∶AD=27∶6=9∶2。设AC为9份,则AD为2份,CD为7份,然后汽车调头与另一支球队在E点相遇,同时让一支球队步行到B。DE∶EC=6∶36=1∶6,DE=CD×=7×=1(份)。由于比赛要尽早开始,则两队应同时到达,而两队步行速度相同,则AE=CB=3份,全长为AC+CB=9+3=12份;则AE=9÷12×3= (千米),EB=9 = (千米);分别用路程除以速度求出时间,相加求出时间的总和即可。
【解析】9÷12×3= (千米)
9 = (千米)
÷6+÷27
=×+×
=+
=(小时)
小时=(×60)分=37.5分
比赛最早在两队出发后37.5分开始。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行程问题以及比的应用,明确两队步行的时间相同,以及求出汽车返回接另一队时行驶的路程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70.10 14
【分析】爸爸今年28岁,这时小强与爸爸的年龄比是1∶7,因此可知爸爸的年龄是小强年龄的7倍,用除法先算出小强今年的年龄;不管再过今年小强与爸爸的年龄差是不变的,先求出年龄差,而父子俩的年龄比是19∶7,把爸爸的年龄看作19份,把小强的年龄看作7份,年龄差对应的份数是(19-7)份,用年龄差除以年龄差对应的份数,求出平均每份是多少,再用乘法求出那时小强的年龄,最后用那时小强的年龄减去今年小强的年龄,即可求出再过几年,据此解答。
【解析】28÷7=4(岁)
(28-4)÷(19-7)
=24÷12
=2(岁)
2×7=14(岁)
14-4=10(年)
即爸爸今年28岁,这时小强与爸爸的年龄比是1∶7,再过10年父子俩的年龄比是19∶7,那时小强14岁。
71.100°/100度
【分析】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两个相邻的内角度数的比是2∶5,可能是其中一个底角度数和顶角度数比是2∶5,也可能是顶角度数和其中一个底角度数比是2∶5,因此需要根据两个相邻内角的比例关系,分情况讨论各个角的度数,从而确定钝角的度数,据此解答。
【解析】当三角形的三个内角度数比是2∶2∶5。
2+2+5=9
180°×=40°
180°×=40°
180°×=100°
即这个三角形中钝角的度数是100°。
当三角形的三个内角度数比是2∶5∶5。
2+5+5=12
180°×=30°
180°×=75°
180°×=75°
此时三角形是个锐角三角形,不符合题目中钝角三角形的要求。
因此这个三角形中钝角的度数是100°。
72.菊花有多少朵 菊花比牡丹多多少朵
【分析】根据题意可知,牡丹和菊花共有150朵,牡丹的朵数与菊花的朵数比是2∶3,即把牡丹和菊花的朵数分成了2+3=5(份),牡丹的朵数占总朵数的,菊花的朵数占总朵数的,用总朵数×,表示菊花有多少朵; - 表示菊花比牡丹多的数量是总朵数的几分之几,再用总朵数×(-),表示菊花比牡丹多多少朵,据此解答。
【解析】根据分析可知,公园里牡丹和菊花共有150朵,牡丹的朵数与菊花的朵数比是2∶3;150×表示的是:菊花有多少朵。150×(-)表示的是:菊花比牡丹多多少朵。
73.B 7∶1
【分析】因为A=7B,所以A是B的7倍;当两个数为倍数关系时,它们的最大公因数为较小的数;先写出A和B的比,再根据比的基本性质进行化简,即可解答。
【解析】因为A=7B,所以A是B的7倍。在A和B中,B是较小的数,因此A和B的最大公因数是B;
A∶B=7B∶B=(7B÷B)∶(B÷B)=7∶1。
则A和B的最大公因数是B,A∶B=7∶1。
74.30
【分析】将比的前后项看成份数,合唱队总人数÷总份数=一份数,一份数×男生对应份数=男生人数,据此列式计算。
【解析】48÷(5+3)×5
=48÷8×5
=30(人)
合唱队有男生30人。
75.6∶5 //1.2
【分析】看图可知,小长方形的长×2=小长方形的宽×3,假设小长方形的长×2=小长方形的宽×3=6,根据积÷因数=另一个因数,分别计算出小长方形的长和宽。大长方形的长=小长方形的长×2,大长方形的宽=小长方形的长+小长方形的宽。两数相除又叫两个数的比,根据比的意义,写出小长方形的长和宽的比,不是最简比化成最简比;求比值,直接用最简比的前项÷后项即可。
【解析】假设小长方形的长×2=小长方形的宽×3=6
小长方形的长=6÷2=3
小长方形的宽=6÷3=2
大长方形的长=3×2=6
大长方形的宽=3+2=5
6∶5=6÷5=
拼成的大长方形的长与宽的最简整数比是6∶5,比值是。
76.
【分析】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或除以同一个不为0的数,分数的大小不变,分子与分母同时减去23后它们的和是150-23×2,再约分后是,把分子与分母的和平均分成(3+5)份,分子占3份,分母占5份,先求出变化后的分子与分母,再分别加上23即可求出原来的分数,据此解答。
【解析】150-23×2
=150-46
=104
104÷(3+5)
=104÷8
=13
原来的分子:3×13+23
=39+23
=62
原来的分母:5×13+23
=65+23
=88
所以,原来的分数是。
77.40 70
【分析】已知三角形的内角和为180度,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度数相等,顶角与底角的比是4∶7,那么等腰三角形的三个角度数比是4∶7∶7,即顶角、底角分别占内角和的、,根据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用乘法计算即可求解。
【解析】顶角:180×
=180×
=40(度)
底角:180×
=180×
=70(度)
这个三角形的顶角是40度,底角是70度。
78.64
【分析】分析题目,男生与女生人数比是7∶9,则总人数是7+9=16的倍数,找出在55至70之间16的倍数,也就是合唱队的人数,据此解答。
【解析】7+9=16
70以内16的倍数有:16,32,48,64;
55至70之间16的倍数是:64,即合唱队有64人。
某小学合唱队人数在55至70人之间,男生与女生人数的比是7∶9,合唱队一共有64人。
79.5∶3 4∶3
【分析】两数相除又叫两个数的比,据此根据比的意义,写出排球与足球的个数比,篮球与足球的个数比,化简即可。
【解析】25∶15=(25÷5)∶(15÷5)=5∶3
20∶15=(20÷5)∶(15÷5)=4∶3
学校体育小组有排球25个,篮球20个和足球15个,排球与足球的个数比是5∶3,篮球与足球的个数比是4∶3。
80.(1)二
(2)12∶60=14∶70
【分析】(1)根据题意,分别算出蜂蜜占水的比值,比值最大就是最甜的。
(2)由第(1)问的解答可知,第一杯和第四杯的比值都是,所以同样甜的两杯给爸爸和妈妈,根据这两杯蜂蜜水的配比情况把它们组成一个比例是12∶60=14∶70
【解析】(1)第一杯:12∶60
=12÷60

第二杯:11∶44
=11÷44

第三杯:10∶60
=10÷60

第四杯:14∶70
=14÷70

>>
所以最甜的一杯是第二杯。
(2)根据(1)可知,第一杯和第四杯是一样甜的,所以它们组成的一个比例是12∶60=14∶70。
81.南偏西40° 800 16
【分析】由题图可知,学校在图书馆的南偏西40°,每段表示200米,图中有4段,所以相距200×4=800(米)。根据速度=路程÷时间,可得小林步行的速度,再用时间=路程÷速度,可求得从图书馆步行到学校要用的时间。
【解析】200×4=800(米)
学校在图书馆的南偏西40°,相距800米。(答案不唯一)
千米=500米
500÷10=50(米/分钟)
800÷50=16(分钟)
照这样的速度,他从图书馆步行到学校要用16分钟。
82.800;1600;
北偏东30°
【分析】起始点是观测点,在地图上按照“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确定方向,图例表示图上1cm相当于实际距离400m。
以图书馆为观测点,往北偏东30°方向走(400×2)m到电影院;
以电影院为观测点,往东方向走(400×4)m到少年宫。
【解析】400×2=800(m)
400×4=1600(m)
朱虹家,图书馆电影院超市。
83.60
【分析】比例尺1∶2000=,表示图上1厘米对应实际距离2000厘米。已知图上距离是3厘米,根据实际距离=图上距离÷比例尺。把数据代入计算即可。
【解析】1∶2000=

=3×2000
=6000(厘米)
1米=100厘米
6000÷100=60(米)
两地之间的实际距离是60米。
84.南 西 23 600 东 南 21 800 北 西 32 1000
【分析】从学校出发到邮局 ,根据“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方向辨别原则,方向是南偏西。图中标注角度为23°,即南偏西23°。 图中比例尺为1格代表200m,从学校到邮局有3格,所以距离为200×3 = 600m,即先向南偏西23°方向跑600m到达邮局。
从邮局出发到超市,方向是东偏南。图中标注角度为21°,即东偏南21°。 从邮局到超市有4格,距离为200×4 = 800m。所以再向东偏南21°方向跑800m到达超市。
从超市出发到学校,方向是北偏西。图中标注角度为32°,即北偏西32°。 从超市到学校有5格,距离为200×5 = 1000m。最后向北偏西32°方向跑1000m回到学校。
【解析】从学校出发,先向南偏西方向跑600m到达邮局;再向东偏南21°方向跑800m到达超市;最后向北偏西32°方向跑1000m回到学校。
85.正东 80 北 东 60 120
【分析】通常地图是按照 “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来绘制的,从图中可以看到,小松鼠到第一个松果是沿着水平方向走的,图上标了80m。 水平方向在地图上对应的是东西方向,这里小松鼠是向右走,也就是正东方向。 所以,小松鼠先沿正东方向走80m 可以吃到第一个松果。从第一个松果到第二个松果,图上标了120m。 图中还有一个的角,这个角是相对于正北方向向东测量的,所以方向是北偏东。 因此,小松鼠再沿北偏东方向走120m还可以吃到第二个松果。
【解析】小松鼠先沿着正东方向走80m可以吃到松果,再沿着北偏东方向走120m还可以吃到松果。
86.西 北 30 60 正西 100
【分析】根据图中所给的角度和距离信息,结合 “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的原则确定小白兔行走的方向和距离。
【解析】以小白兔初始位置为观测点,小白兔第一段行走的方向是西偏北,从图中可以直接看出第一段行走的距离为60m。小白兔到达第一段终点后,以该点为观测点,第二段行走的方向是正西方向,从图中可直接看出第二段行走的距离是100m。
87.(1) 东 北 7 714
(2) 东 南 25 573
(3) 西 南 60 380
【分析】先确定参考点或观测点,根据图中的角度和指向北的箭头判断方向,再根据图中给出的角度结合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所在的位置。
【解析】(1)以猴山为观测点,海洋馆在猴山东偏北方向上,距离猴山714m。
(2)以大象馆为观测点,海洋馆在大象馆东偏南方向上,距离大象馆573m。
(3)以大象馆为观测点,猴山在大象馆西偏南方向上,距离大象馆380m。
88.(从上到下)老金线泉;漱玉泉;杜康泉;无忧泉;万竹园;白龙湾
【分析】根据地图上的方向 “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及各地点相对趵突泉的方位信息(角度、方向描述 )来确定位置。先明确以趵突泉为观测点,依据每个地点相对趵突泉的方向、角度,结合方位原则,逐步确定各地点位置,根据方向和角度对应关系,在图中括号标注地点名称。
【解析】如图:
89.(1) 南 东 30 400
(2) 西 北 15 200
(3) 北 东 40 400
【分析】先确定参考点或观测点,在平面图上通常按照“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来确定位置,图中给出线段比例尺,代表图上一段距离对应实际距离200m,通过数出图上的段数,可运用图上段数乘200计算出实际距离。
【解析】(1)以宝箱为参考点,勇气钥匙在宝箱南偏东方向上,从宝箱到勇气钥匙的图上距离有2段,则实际距离为(米)。
(2)以宝箱为参考点,智慧钥匙在宝箱西偏北方向上,从宝箱到智慧钥匙的图上距离有1段,则实际距离为(米)。
(3)以宝箱为参考点,爱心钥匙在宝箱北偏东方向上,从宝箱到爱心钥匙的图上距离有2段,则实际距离为(米)。
90.南 8 广场 西 8 邮局 西 45 4
【分析】用方向和距离结合来描述路线时,要注意三个要素:一是观测点(即参照物),二是方向,三是距离。由图可知,小红从家到学校上学的路线:先往南偏西55°方向走到广场,图上长度为4厘米,由比例尺1∶10000可知,实际距离是4×10000=40000厘米=400米,再根据时间=路程÷速度,400÷50=8分钟,即小红家距离广场8分钟;
到达广场后,小红再向西方走到邮局,图上长度为4厘米,所以,邮局距离广场8分钟;
到达邮局后,小红最后往北偏西45°方向到达学校,图上长度为2厘米,由比例尺1∶10000可知,实际距离是2×10000=20000厘米=200米,再根据时间=路程÷速度,200÷50=4分钟,即学校距离邮局4分钟。
据此解答即可。
【解析】由分析可知:
小红从家到学校上学的路线:先往南偏西55°方向走8分钟到广场,再向西方走8分钟到邮局,最后往北偏西45°方向走4分钟就能走到学校。
91.(1)9
(2)6
【分析】(1)根据题意作图如下:
从图中可知:以长方形的长为半圆的直径,这个半圆最大。
(2)先以原来长方形的长为单位“1”,缩小后长是原来的,根据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用乘法计算,用原来的长×,求出缩小后的长;再以原来长方形的宽为单位“1”,缩小后的宽是原来的,用原来的宽×,求出缩小后的宽,最后用缩小后的长×缩小后的宽即可求出缩小后的面积。
【解析】(1)这个半圆的直径最长是9dm。
(2)9×=3(dm)
6×=2(dm)
3×2=6(dm2)
缩小后的图形的面积是6dm2。
92.9
【分析】根据实际距离=图上距离÷比例尺,代入数据计算即可。
【解析】1.5÷
=1.5×600000
=900000(厘米)
900000厘米=9千米
两地的实际距离9千米。
93.见详解
【分析】根据实际距离=图上距离÷比例尺,据此求出图书馆到电影院、电影院到超市、超市到少年宫的实际距离,再根据“上北下南,左西右东”及角度信息填空即可。
【解析】400m=40000cm
2×40000=80000(cm)
80000cm=800m
4×40000=160000(cm)
160000cm=1600m
2×40000=80000(cm)
80000cm=800m
填空如下:
94.(1) 北 东 55 300
(2) 北 西 60 380
(3) 南 西 15 350
【分析】根据地图上方向的规定“上北下南,左西右东”,以学校为观测点,分别确定出书店、商店、少年宫的位置。
【解析】(1)90-55=35(度)
书店的位置是北偏东55度(东偏北35度),距离学校300m。
(2)90-60=30(度)
商店的位置是北偏西60度(或西偏北30度),距离学校380m。
(3)90-15=75(度)
少年宫的位置是南偏西15度(或西偏南75度),距离学校350m。
95.55
【分析】直尺上15到18共3厘米,两个刻度分别对准A、B两点,说明图上3厘米表示B点表示的公里数与A点表示的公里数之差,据此算出图上1厘米表示的公里数,最后用140公里减去15厘米表示的公里数,就是0刻度对准的地图上公路的第多少公里处。
【解析】(157-140)÷(18-15)
=17÷3
=(公里)
140-×15
=140-85
=55(公里)
即0的位置对准地图上的公路第55公里处。
96.明明家 南偏西55° 2
【分析】以明明家为观测点,以图上的“上北下南,左西右东”为准,图例表示图上1厘米相当于实际距离1千米。由题可知,书吧和明明家的图上距离是2厘米,那么实际相距1×2=2千米,根据图上的方向、角度和距离,得出书吧与明明家的位置关系。
【解析】由分析可得:我把以明明家为观测点,所以书吧在明明家的南偏西55°方向,
2×1=2(千米)
书吧和明明家的图上距离是2厘米,则实际距离是2千米。
97.5000 1∶5000
【分析】由线段比例尺可知,图上距离1厘米,表示实际距离50米,换算为5000厘米,用实际距离除以图上距离即可求出倍数。根据“比例尺=图上距离∶实际距离”可把线段比例尺转化成数值比例尺。据此解答。
【解析】由线段比例尺可知,图上1厘米表示实际距离50米
50米=5000厘米
5000÷1=5000
1厘米∶50米
=1厘米∶5000厘米
=1∶5000
所以,该线段比例尺表示实际距离是图上距离的5000倍,改写为数值比例尺是1∶5000。
98.1800
【分析】根据图上距离÷比例尺=实际距离,用9÷即可求出9厘米的实际距离,再把单位换算成千米。
【解析】9÷
=9×20000000
=180000000(厘米)
180000000厘米=1800千米
成都到北京的实际距离大约是1800千米。
99.168 1∶4000000
【分析】由线段比例尺可知,图上1厘米相当于实际距离40千米,已知地图上量得木兰溪全长是4.2厘米,那么木兰溪的实际长度是(40×4.2)千米。
根据“比例尺=图上距离∶实际距离”,以及进率“1千米=100000厘米”,即可将线段比例尺改写成数值比例尺。
【解析】40×4.2=168(千米)
1厘米∶40千米
=1厘米∶(40×100000)厘米
=1∶4000000
木兰溪的实际长度是168千米,这幅地图的数值比例尺是1∶4000000。
100.(1)西偏南45°800米处
(2)东偏北45°800米处
【分析】(1)根据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结合角度、距离可知,以图书馆为参考点,学校的位置在西偏南45°800米处;
(2)根据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结合角度、距离可知,以学校为参照点,图书馆的位置在东偏北45°800米处。
【解析】(1)根据题意,结合图可知,以图书馆为参考点,学校的位置在西偏南45°800米处;
(2)根据题意,结合图可知,以学校为参照点,图书馆的位置在东偏北45°800米处。
【点评】此题考查了位置与方向。要求学生熟练掌握并灵活运用。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