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历史下册 第10课 《凡尔赛条约》和《九国公约》同步练习(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九年级历史下册 第10课 《凡尔赛条约》和《九国公约》同步练习(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11.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5-10-28 08:53:1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九年级历史下册 第10课 《凡尔赛条约》和《九国公约》
一、选择题
1.下面是小明根据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召开的某次重要国际会议绘制的示意图。该会议召开的地点应是( )
A.巴黎 B.华盛顿 C.万隆 D.北京
2.巴黎和会上,美、英支持日本获取德国在中国山东的权益,然而华盛顿会议上,为遏制日本独霸中国,美、英又支持中国收回在山东的大部分权益。这表明( )。
A.国家利益决定国际关系 B.中国国际地位得到提升
C.日本独占中国局面显现 D.帝国主义国家矛盾消解
3.巴黎和会主要决定大权掌握在“最高委员会”手里,实际操纵会议的是由美英法首脑组成的“三巨头”。据此推断,会后形成的凡尔赛体系( )
A.保障了世界的长久和平 B.揭开了美苏冷战的序幕
C.维护了亚非拉国家利益 D.打上了大国强权的烙印
4.漫画中,拉车的马代表德国,马车上的货物太重,使马蹄悬空不能着地,马车陷入泥坑。马车前,英国首相手拿着铁铲,看着低垂的马头正在思考:“也许让马蹄着地它会跑得更快一些”。(“Perhaps,it would gee up better if we let it touch earth”)该漫画反映了德国( )
A.殖民地被瓜分 B.限制发展海军和空军
C.国际地位下降 D.赔款造成的经济负担
5.巴黎和会操纵者之一的英国首相劳合乔治说:“……夺走德国的殖民地,把它的军队减到只够建立一支警察部队的力量…这一切终究毫无意义,德国将会找到对战胜国进行报复的手段。”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欧洲列强间矛盾未根本解决
B.巴黎和会维持了欧洲长久和平
C.德国受严惩成为二战的导火线
D.战后的凡尔赛体系没有任何作用
6.下列材料是小明同学收集的有关“一战后的国际关系”手抄报材料,据此可以说明( )
巴黎和会“三巨头”之一,英国首相劳合·乔治写道:如果德国认为1919年的和约不公平,那么它将会找到对战胜国进行报复的手段。法国的福煦将军说:“这不是和平,这是20年的休战。” 《一战后的美日海权角逐与太平洋战争的爆发》一书中写到:华盛顿会议的结果对日本的安全以及在中国的利益构成了威胁,从而激起了日本对美国的极端仇视,为日美争夺太平洋霸权埋下了种子。
A.为二战埋下了祸端 B.实现了世界的长期和平
C.英国的霸主地位衰落 D.日本未达到参会的目的
7.一战后,协约国受到战争重创,元气大伤,需要和平的环境休养生息。但是,他们没有放弃追求和维护霸权,在它们的主导下确立的战后国际秩序是( )
A.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B.建立军事集团备战
C.创立国际联盟解决矛盾 D.垄断组织对外扩张
8.观察世界经济增长周期表,④处经济迅速增长的政治原因是( )
A.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延续 B.一战后相对稳定的政治格局
C.资本主义制度的扩展 D.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的推动
9.数学上,两个集合的交集是指含有所有既属于一个集合又属于另一个集合的元素,而没有其他元素的集合。观察下面,下列选项中适合放在交集处的是( )
A.维护了中国的国家利益
B.带有大国强权的色彩
C.都使美国的侵略权益进一步扩张
D.核心问题是德国
10.下图漫画《超重》说明当时人们并不认为国际联盟能维护世界和平,这是因为( )
该漫画名为《超重》,创作于1919年3月。画中美国总统威尔逊将标有“国际联盟”的大橄榄枝交给一只和平鸽,让它“赶紧忙活起来吧”。鸽子说:“我当然想让每个人都高兴,但是这树枝是不是太沉了?”
A.美国没有加入国际联盟
B.凡尔赛体系已经解决所有纷争
C.成立国联时机尚不成熟
D.一战后新秩序加剧了国际矛盾
11.巴黎和会后,人们希望国际联盟能裁决争端,阻止战争。在20世纪20年代,国联插手了许多争端,基本上还起到了救火队的作用,但只要纠纷涉及大国,就会隔岸观火、无能为力。对此解释合理的是( )
A.巴黎和会并未带来实质和平 B.国际联盟是大国政治的工具
C.国际联盟基本成为了傀儡 D.大国支配小国现象较普遍
12.梁启超1918-1919年间赴欧考察后,在《欧游心影录》中写道:“虽然侥幸没有小产了去,却成了先天很虚弱的一个孩子,连他的产婆(威尔逊)也弄地焦头烂额,把许多人对于他前途的热望,倒灰冷了一半。”文中的“孩子”是( )
A.国际联盟 B.《凡尔赛条约》 C.《九国公约》 D.联合国
二、材料题
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一战是资本主义发展到垄断资本主义的产物,是西方国家长期殖民扩张和争霸的必然结果。帝国主义国家之间发展是不平衡的,后起帝国主义国家随着实力的不断加强,要求重新瓜分势力范围;老牌帝国主义国家为了维护既得利益,极力巩固已有优势。帝国主义国家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准备了条件。一战总体上讲,是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争霸战,从更深层次看,是私有制占主体地位的资本主义社会发展演变的产物。
——摘编自张顺洪《深刻认识一战爆发原因和影响》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一战爆发的原因。
材料二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确立,带来了国际关系史上的重大变化:美国、日本对欧洲的中心地位提出了挑战,美、日对国际事态的发展开始产生重要影响。国际体系不再仅限于欧洲;一个在地理空间上囊括全球、以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为基轴、现代民族国家为主导的全球性国际体系初步形成。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是列强重新瓜分世界的体系,对德国的惩罚过于苛刻,同时也难以约束日本等列强的侵略行为;成为世界强国的美国未加入国联,不愿意承担应有的大国责任。这些导致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只存活了不到20年,同其他几个国际体系相比较,成了最短命的体系。
——摘编自刘建飞《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最短命的国际体系》
(2)根据材料二,归纳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确立给国际关系带来的变化,并分析其“短命”的主要原因。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2025年10月24日初中历史作业》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A A D D A A A B B D
题号 11 12
答案 B A
1.A
【知识点】巴黎和会的召开
【详解】根据题干示意图可知,图中显示英、美、法等国对德国采取不同政策(英国宽容、法国限制、美国扶持),同时对苏俄进行经济封锁和武装干涉,这符合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巴黎和会的特征。巴黎和会于1919年召开,主要讨论对德和约及战后安排,英、法、美是主导国,且会议期间对新生的苏俄持敌视态度,A项正确;华盛顿会议主要协调美日在亚太地区的矛盾,与对德政策无关,排除B项;万隆会议召开于1955年,是亚非国家的会议,排除C项;北京未在一战后召开此类国际会议,排除D项。故选A项。
2.A
【知识点】巴黎和会的召开、华盛顿会议的召开
【详解】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国际关系的核心驱动力是国家利益。巴黎和会上,美、英为拉拢日本,支持其获取山东权益;华盛顿会议上,日本在华势力膨胀威胁到美、英在华利益,因此美、英转而支持中国收回山东权益以遏制日本。两次会议中美、英态度的转变,本质是围绕自身在华及东亚地区的利益调整策略,A项正确;华盛顿会议上中国收回山东大部分权益,并非因为中国国际地位主动提升,而是美、英为遏制日本进行利益博弈的结果,排除B项;华盛顿会议通过《九国公约》等文件,确立“门户开放”“机会均等”原则,打破了日本独占中国的局面,而非使其显现,排除C项;帝国主义国家在侵华利益上始终存在矛盾,巴黎和会与华盛顿会议只是暂时调整了矛盾,并未消解,排除D项。故选A项。
3.D
【知识点】巴黎和会的召开
【详解】据题干“操纵会议的是由美英法首脑组成的‘三巨头’”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19年一战结束后,为了宰割德国瓜分战后利益,战胜国在巴黎凡尔赛宫召开巴黎和会,巴黎和会由美英法“三巨头”实际操纵,说明会议被大国主导,D项正确;凡尔赛体系未保障和平,反而埋下二战隐患,排除A项;冷战始于二战后,排除B项;亚非拉国家利益被严重损害(如中国山东问题),排除C项。故选D项。
4.D
【知识点】《凡尔赛条约》
【详解】根据题干“漫画标题《无尽的赔偿》(UNLIMITED INDEMNITY)”可知,核心信息是“赔偿”。题干中“马车上的货物太重”象征德国因巨额赔款承受的沉重经济负担,导致德国(马)“马蹄悬空不能着地,马车陷入泥坑”,即经济被压垮。“赔款造成的经济负担”与“无尽的赔偿”及“货物太重”直接对应,符合漫画主旨,D项正确;“殖民地被瓜分”是《凡尔赛和约》内容之一,但漫画未体现殖民地相关元素,排除A项;“限制发展海军和空军”是军事条款,漫画无军事限制的信息,排除B项;“国际地位下降”是战败国的普遍结果,但漫画重点是“赔偿”带来的经济负担,非地位问题,排除C项。故选D项。
5.A
【知识点】《凡尔赛条约》
【详解】据题干“巴黎和会操纵者之一的英国首相劳合乔治说:‘……夺走德国的殖民地,把它的军队减到只够建立一支警察部队的力量…这一切终究毫无意义,德国将会找到对战胜国进行报复的手段。’”和所学知识可知,劳合·乔治的言论反映了巴黎和会对德国的严苛惩罚并未真正解决一战前的欧洲矛盾,反而激化了德国的民族复仇情绪。巴黎和会虽暂时调整了列强利益,但未能消除战胜国与战败国及战胜国之间的根本矛盾。这些矛盾的积累为二战埋下隐患,A项正确;巴黎和会维持了欧洲长久和平这一说法与题干表述相反,也不符合史实,排除B项;德国受严惩为战争在次爆发埋下了隐患,但是并不是直接引发二战的导火线,导火线的表述不准确,排除C项;凡尔赛体系确实构建了战后国际秩序,尽管存在缺陷,但不能说没有任何作用,排除D项。故选A项。
6.A
【知识点】巴黎和会的召开、华盛顿会议的召开
【详解】根据题干可知,英国首相劳合·乔治和法国的福煦将军认为《凡尔赛条约》对德国的制裁极为苛刻,引起德国人的普遍不满;华盛顿会议使日本独霸中国的企图未能实现,使日本对美国极端仇视。最终导致德国、日本挑起第二次世界大战,A项正确;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没有实现世界的长期和平,排除B项;题干没有一战前后英国的霸主地位对比说明,因此不能说明英国的霸主地位衰落,排除C项;日本参加巴黎和会的目的是为了继承德国在山东的权利,题干没有涉及,排除D项。故选A项。
7.A
【知识点】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评价
【详解】据所学知识可知,一战后,战胜的协约国集团通过召开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签订了一系列条约,形成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确立了战后帝国主义在欧洲、西亚、非洲以及东亚、太平洋地区的统治秩序,A项正确;建立军事集团备战是二战前的情况,如轴心国集团等,与一战后的国际秩序无关,排除B项;国际联盟是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组成部分之一,是为了维护该体系而创立的,不能单独作为战后国际秩序,排除C项;垄断组织对外扩张在第二次工业革命后就已出现,不是一战后确立的战后国际秩序,排除D项。故选A项。
8.B
【知识点】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评价
【详解】根据题干世界经济增长周期表“④处时间1900至1930年”结合所学可知,一战后,国际社会通过《凡尔赛条约》等协议建立了相对稳定的政治格局,这为经济增长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B项正确;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延续主要是一个经济和技术因素,而非政治原因,排除A项;资本主义制度的扩展确实推动了经济增长,但它更多是经济制度层面的原因,而非直接的政治原因,排除C项;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虽然属于政治因素,但两次世界大战期间广大亚非拉国家还未独立,影响世界经济变化的主要是欧美资本主义国家,排除D项。故选B项。
9.B
【知识点】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评价
【详解】据题干“数学上,两个集合的交集是指含有所有既属于一个集合又属于另一个集合的元素,而没有其他元素的集合”和所学知识可知,凡尔赛体系是英法等大国主导,重新瓜分世界的体系,带有大国强权色彩;华盛顿体系是美国等大国为了调整在东亚和太平洋地区的利益关系而建立的,同样带有大国强权色彩,B项正确;凡尔赛体系主要是西方列强重新瓜分世界、压制德国等,并没有维护中国的国家利益;华盛顿体系下九国公约使中国回复到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也没有维护中国国家利益,排除A项;华盛顿体系一定程度使得美国权益扩张,但是凡尔赛体系限制了美国扩张,排除C项;凡尔赛体系的核心问题是惩罚和削弱德国;华盛顿体系主要是协调帝国主义在东亚和太平洋地区的关系,核心不是德国问题,排除D项。故选B项。
10.D
【知识点】国际联盟
【详解】根据材料信息可知漫画《超重》创作于1919年3月,此时一战刚结束,巴黎和会正在进行,国际联盟(国联)尚处于构想阶段,画中“国际联盟”的橄榄枝被和平鸽认为“太沉”,寓意国联难以承担维护世界和平的任务,其根源在于一战后形成的新秩序(凡尔赛体系)本质上是帝国主义战胜国对战败国的宰割与分赃体系,它加剧了战胜国与战败国、战胜国之间以及殖民地半殖民地与帝国主义国家的矛盾,D项正确;美国未加入国联是1920年国联正式成立后美国国会否决凡尔赛和约的结果,而漫画创作于1919年3月,此时美国是否加入尚未确定,排除A项;凡尔赛体系并未解决所有纷争,反而埋下诸多矛盾,排除B项;漫画强调的是国联“超重”(即承担的矛盾过重),而非成立时机不成熟,国联的构想在当时有一定国际共识,问题在于其建立的基础存在根本缺陷,排除C项。故选D项。
11.B
【知识点】国际联盟
【详解】根据材料“但只要纠纷涉及大国,就会隔岸观火、无能为力”可知,国际联盟在涉及到大国的国际纠纷中发挥不出应有的作用,不能解决问题,反映了国际联盟是大国政治的工具,B项正确;“巴黎和会并未带来实质和平”与材料中“基本上还起到了救火队的作用”不符,排除A项;“国联插手了许多争端,基本上还起到了救火队的作用”体现了国际联盟起到了一定作用,没有体现成为了傀儡,排除C项;材料中没有体现“大国支配小国现象较普遍”,排除D项。故选B项。
12.A
【知识点】国际联盟
【详解】据题干“1918-1919年……虽然侥幸没有小产了去,却成了先天很虚弱的一个孩子,连他的产婆(威尔逊)也弄地焦头烂额,把许多人对于他前途的热望,倒灰冷了一半”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巴黎和会上,美国总统威尔逊提出了建立国际联盟的建议,得到了和会参与国的认可。1920年1月,国际联盟正式成立,由于美国参议院认为巴黎和会的结果对美国不利,拒绝批准《凡尔赛条约》,也拒绝参加国联。国联实际上是英、法操纵下维护凡尔赛体系的工具。联合国成立后,国联于1946年宣告解散,A项正确;巴黎和会后签订《凡尔赛条约》,与题干不符,排除B项;《九国公约》是华盛顿会议期间签订的条约,使中国恢复到了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与题干不符,排除C项; 联合国是1945年成立,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D项。故选A项。
13.(1)原因:帝国主义国家之间发展不平衡;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后起帝国主义国家和老牌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资本主义社会发展演变的必然结果。(答出两点即可)
(2)变化:欧洲中心地位受到冲击,美日等国影响力扩大;国际体系的范围扩大,从欧洲体系变为全球体系;
原因: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是帝国主义列强重新瓜分世界的体系;体系中没能解决好战胜国与战败国、战胜国之间等各种矛盾;对战败国的惩罚过于苛刻,刺激了极端民族主义的泛滥;美国等大国缺乏大国责任担当等。(答出两点即可)
【知识点】一战的背景、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评价
【详解】(1)原因:根据材料一“帝国主义国家之间发展是不平衡的,后起帝国主义国家随着实力的不断加强,要求重新瓜分势力范围;老牌帝国主义国家为了维护既得利益,极力巩固已有优势”可知,帝国主义国家之间发展不平衡,后起帝国主义国家和老牌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新老崛起的帝国主义国家在瓜分殖民地等方面矛盾重重;据材料一“帝国主义国家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准备了条件”可知,一战前形成了协约国和同盟国,这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为一战爆发准备了条件;据材料一“从更深层次看,是私有制占主体地位的资本主义社会发展演变的产物”可知,私有制的发展推动了一战的出现,因此其是资本主义社会发展演变的必然结果。
(2)变化:根据材料一“美国、日本对欧洲的中心地位提出了挑战,美、日对国际事态的发展开始产生重要影响”可知,一战后欧洲的地位有所下降,而欧洲中心地位受到冲击,美日等国影响力扩大;根据材料一“国际体系不再仅限于欧洲;一个在地理空间上囊括全球、以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为基轴、现代民族国家为主导的全球性国际体系初步形成”可知,国际体系的范围扩大,从欧洲体系变为全球体系。
原因:根据材料二“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是列强重新瓜分世界的体系,对德国的惩罚过于苛刻,同时也难以约束日本等列强的侵略行为”可知,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是帝国主义列强重新瓜分世界的体系,其对德国等战败国过于苛刻,也不具备较大的约束力,体现了体系中没能解决好战胜国与战败国、战胜国之间等各种矛盾,对战败国的惩罚过于苛刻,刺激了极端民族主义的泛滥;据材料二“成为世界强国的美国未加入国联,不愿意承担应有的大国责任”可知,美国没有加入国联,这体现了美国等大国缺乏大国责任担当等。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