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让学习更有效 期中备考培优 | 数学学科
/ 让学习更有效 期中备考培优 | 数学学科
2025-2026学年五年级数学上册期中考点培优精练沪教版
专项01 选择题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1.在9.0、0.9、0.900、0.9000中,与其它三个数不相等的是( )。
A.没有 B.0.9 C.9.0
2.0.18的小数点向右移动三位,结果是( )。
A.1.8 B.18 C.180
3.与3.2元相等的数量是( )。
A.0.32元 B.0.032元 C.3.20元
4.不改变数的大小,把0.08000改写成两位小数是( )。
A.0.08 B.0.8 C.0.008
5.学校腰鼓队有男生x人,女生人数比男生人数的3倍少5人,那么,表示的是( )。
A.男生人数 B.女生人数 C.女生比男生少多少人
6.把7.426的小数点先向右移动三位,再向左移动一位,这样得到的数是原数的( )。
A.100倍 B.10倍 C. D.
7.在小数的末尾添上三个0,这个小数的大小( )。
A.扩大到原数的1000倍 B.缩小到原数的 C.不变
8.明明今年10岁,老师今年30岁,如果明明的年龄为a岁,那么下面( )既表示了老师的年龄,又表示了老师年龄与明明年龄之间的相差关系。
A.b B.3a C.a+20 D.a-20
9.下列选项中,能用2b+4表示的是( )。
A.整条线段的长度:
B.右面图形的面积:
C.长方形的周长:
10.如图,摆1个正方形要用4根小棒,摆2个正方形要用7根小棒,那么摆b个正方形要用( )根小棒。
A.4b B.4+3b C.3b+1
11.用小棒摆图形,按照下面的规律,图⑦需要( )根小棒。
A.21 B.24 C.25 D.33
12.王阿姨用彩纸制作一条花边(如图)。一共排列了10朵花,每朵花的宽是m厘米,每相邻两朵花之间的距离是n厘米,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这条花边的总长是( )厘米。
A.10(m+n) B.9(m+n) C.10m+9n D.9m+10n
13.某班共有45名学生,其中女生有名,这里的表示( )。
A.这个班的人数 B.这个班男生的人数
C.这个班女生的人数 D.以上都不对
14.M÷N=Q(M、N都不等于0且不相等),除得的商表示如下:①Q>1,②Q<1,③Q=1.正确的商应该是( )。
A.①或③ B.②或③ C.①或②
15.三个连续自然数的和为a,与其相邻的后三个连续自然数的和是( )。
A.a+3 B.a+9 C.a+6 D.a+10
16.口算比赛中,方方、明明、亮亮都全对,但是方方用了3.22分钟,明明用3.01分钟,亮亮用了2.88分钟,如果按照计算速度评定成绩,( )应是冠军。
A.方方 B.明明 C.亮亮 D.无法确定
17.把一个一位小数的小数点去掉后,比原数大39.6,这个小数是( )。
A.4.4 B.3.96 C.39.6 D.3.6
18.将5600米、5千米60米、5.006千米、5千米660米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排在第二个的是( )。
A.5600米 B.5千米60米 C.5.006千米 D.5千米660米
19.一个三位小数,用四舍五入法凑整到百分位是2.40,最大的数可能是( )。
A.2.405 B.2.395 C.2.399 D.2.404
20.把3.8向左移动两位,再把这个数扩大10倍,结果是( )。
A.0.38 B.3.8 C.38
21.下列表述正确的有( )句。
①1.2小时=1小时12分=72分钟。 ②两位小数×两位小数,积化简后不一定是四位小数。 ③0.26×0.05中的“2”和“5”相乘得10,表示10个0.001。 ④
A.1 B.2 C.3 D.4
22.下面四句话中错误的有( )句。
①一个大于0的数乘纯小数,所得的积一定大于这个数。 ②在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者去掉0,这个数的大小不变。 ③如果★÷0.2=●×0.5(★、●都大于零),则★>●。 ④计算平均每天有多少人参观博物馆时,结果不可能是小数。
A.1 B.2 C.3 D.4
23.两个纯小数(都大于0),它们的和与积比较,结果是和( )积。
A.< B.> C.= D.无法确定
24.小丁丁用13.6元买了一袋水笔,共8支,每支水笔多少钱?竖式中,方框内表示( )。
A.56元 B.56角 C.56分 D.56支
25.不计算,下面各题积的大小顺序应该是( )。
①2.74×0.053 ②0.273×53 ③27.4×0.053 ④274×53
A.④>①>②>③ B.④>②>①>③ C.④>①>③>② D.④>②>③>①
26.不计算,把下列各题的结果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10.25÷0.05 ②102.5÷50 ③102.5×0.2 ④1025÷0.5
A.④①③② B.②③①④ C.③①②④ D.①②④③
27.李老师带50元钱去买圆珠笔,每支圆珠笔1.4元,最多能买( )支。
A.70 B.36 C.35 D.34
28.把0.707,0.0,0.7,0.70这四个数按从大到小排列,排在第二位的是( )。
A.0.707 B.0.0 C.0.7 D.0.70
29.□.5×3.■5计算结果正确的可能是( )。
A.46.625 B.36.25 C.26.625 D.16.622
30.当a>0时,那么a÷0.8( )a×0.8。
A.大于 B.小于 C.等于 D.无法确定
31.计算0.8×(12.5×1.25)时应用乘法的( )进行计算最简便。
A.交换律 B.结合律 C.分配律 D.乘法性质
32.与0.56×2.9的积不相等的算式是( )。
A.5.6×0.29 B.0.056×29 C.56×0.029 D.5.6×2.9
33.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①1.8÷0.01=1.8×100。
②0.25×(0.4+7.7)=0.1×7.7=0.77。
③6.9×6.9÷6.9×6.9=1。
④把48÷0.53的商用四舍五入法保留一位小数约是90.5。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②③ D.①②③
34.下列算式中与4.9×5.1的积不相等的式子是( )。
A.4.9×5+4.9×0.1 B.5×5.1-0.1×5.1
C.(4.9+0.1)×(5.1-0.1) D.49×51÷100
35.欢欢的体重是45.6千克,比小海体重的1.5倍多0.6千克,小海的体重是( )千克。
A.30.8 B.30 C.29.8 D.31
36.如果(都大于),那么三个数的大小关系是( )。
A. B. C. D.
37.每个空瓶可以装2.5千克的色拉油,王老师要把25.5千克的色拉油装在这样的瓶子里,至少需要( )个这样的瓶子。
A.10 B.10.2 C.11 D.12
38.,这是应用了( )。
A.乘法交换律 B.乘法结合律 C.乘法分配律 D.乘法交换和结合律
39.方老师2023年9月21日收到一条流量提醒短信(如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流量提醒】尊敬的5G用户,截至9月21日,您当月套餐内国内通用流量已用,剩余。
A.表示本月前21天的日平均使用流量
B.因为,所以前21天的日平均使用流量大于本月后9天的日平均可用流量
C.表示本月剩余可用流量
D.表示本月剩余天数的日平均可用流量
40.下列各题中的积最大的是( )。
A.666×66 B.66.6×666.6
C.666×6.666 D.6.66×66.66
41.在下列各数中,从小到大排列,第三位是( )。
A. B. C.3.1414 D.3.414
42.6.34÷1.2的商与( )的商是相等的。
A.63.4÷1.2 B.6.34÷12
C.0.634÷0.12 D.63.4÷120
43.0.2×8.77×0.5=8.77×(0.2×0.5)中没有用到的乘法定律是( )。
A.交换律 B.结合律 C.分配律
44.下列选项中错误的是( )。
A.3.81÷7=0.5442857…,得数保留两位小数是0.54
B.6.1010101…是一个循环小数
C.28÷22=1.2727…,用简便方法表示为1.27
D.10.3和10.30的数值相同,但它们的计数单位不同
45.与3.65×0.254=0.9271的结果不相同的算式是( )。
A.36.5×0.0254 B.0.365×2.54 C.36.5×2.54 D.254×0.00365
46.与0.38×1.4的结果相同的算式是( )。
A.0.38×14 B.38×1.4 C.3.8×0.14
47.两个数的商是2.4,被除数缩小到原来的,除数扩大100倍,商是( )。
A.2400 B.0.0024 C.24 D.0.024
48.在52.18÷1.3中,当商是40.1时,余数是( )。
A.5 B.0.5 C.0.05 D.0.005
49.妈妈要把2.5千克的油装在一些玻璃瓶里,每个玻璃瓶最多可以装0.4千克,至少要准备几个玻璃瓶?我们用竖式来解决这个问题(如图),余数1表示( ),至少需要准备( )个玻璃瓶。下面答案正确的是( )。
A.剩余1千克油;7 B.剩余0.1千克油;7 C.剩余0.1千克油;6
50.昙花的花最少能保持4小时,小麦的开花时间是昙花的0.02倍,约( )小时左右。
A.5 B.4 C.0.8 D.0.08
51.下图是小巧学校学生每周运动时间的统计图。图中虚线( )所指的位置是小巧学校学生平均每周运动的时间。
A.① B.② C.③ D.④
52.甲、乙、丙、丁四人,年龄情况是甲>乙>丙>丁,如果甲、乙两人的平均年龄是20岁,乙、丙两人的平均年龄是18岁,丙比丁大1岁,那么甲比丁大( )岁。
A.6 B.5 C.4 D.3
53.五年级开展包馄饨实践活动。一班26人,平均每人包9个;二班25人共包253个;三班26人共包272个。问五年级平均每人包几个?正确算式是( )。
A.(9+253+272)÷(26+25+26) B.(26×9+253+272)÷3
C.(26×9+253+272)÷(26+25+26) D.(253+272)÷(26+25)÷9
54.小丁丁数学、语文、英语、科学四科的平均分是92分,其中语文90分,英语91分,科学88分,他的数学成绩是( )分。
A.90 B.91 C.92 D.99
55.水果店新进一批橙子,第一天运进15箱,平均每箱橙子重12千克,第二天运进20箱,共重240千克。平均每天运进橙子多少千克?下面列式正确的选项是( )。
A.(15×12+240×20)÷2 B.(15×12+240×20)÷(15+20)
C.(15×12+240)÷2 D.(15×12+240)÷(15+20)
56.书架有三层,第一层放书140本,第二层、第三层各放书150本,平均每层放书多少本?以下列式正确的是( )。
A. B.
C. D.
57.如果是一个大于10,小于15的数,那么、10、12这三个数的平均数可能是( )。
A.9 B.10 C.11 D.13
58.小亚语文、数学、外语三科平均成绩是92分,语文90分,数学成绩不低于( )分。
A.93 B.78 C.86 D.95
59.甲、乙、丙平均体重40千克,丁体重36千克,他们4人的平均体重是( )千克。
A.38 B.39 C.19 D.28
60.甲车间3天生产零件90个,乙车间6天生产198个,两个车间平均每天生产几个零件?算式是( )。
A.(90+198)÷2 B.(90+198)÷3 C.(90+198)÷(6+3) D.90÷3+198÷6
61.李师傅2月份得奖金410元,3、4月份各得奖金515元,平均每月得奖金多少元?列式错误的是( )。
A.(410+515×2)÷3 B.(515+410+515)÷3 C.(515+410)÷3
62.三个同学去打靶,小明得了99分,小华得了90分,小龙比小华成绩好,但不超过93分,请估计这三人的平均成绩在( )。
A.90分以下
B.大于等于90分小于等于93分之间
C.大于93分小于等于94分之间
63.幸福小学统计五年级学生体重情况:五(1)班有30人,平均体重32.7千克;五(2)班有34人,平均体重32.7千克。求五年级全体学生的平均体重是多少千克?列式正确的是( )。
A. B.
C. D.
64.小刚算出学校平均每班人数为50.4人,他们学校的班级数可能是( )。
A.18 B.32 C.25 D.26
65.李叔叔参加投掷飞镖比赛,投了5镖,成绩是42环,李叔叔至少有一镖不低于( )。
A.7环 B.8环 C.9环 D.10环
66.在一次数学竞赛中,四(1)班最高分是99分,四(2)班最高分是94分,那么这次竞赛中( )。
A.四(1)班总体成绩高 B.四(2)班总体成绩高 C.无法比较哪个班总体成绩高
67.林叔叔开了一家超市,11月前5天的营业额分别是501元、503元、498元、495元、499元。估计林叔叔家超市11月的总营业额大约是( )元。
A.1500 B.10000 C.12000 D.15000
68.体操组原来有8个队员,平均体重34千克,现在增加1名队员,体重38千克,现在体操队队员的平均体重是( )。
A.34千克 B.比34千克多一些 C.比34千克少一些
69.小亮调查后发现:本组同学家庭一周内丢弃塑料袋的个数出现了两种情况、丢弃塑料袋18个的有4户,丢弃塑料袋24个的有3户。能正确解决一周内平均每个家庭丢弃塑料袋数量的算式是( )。
A.(18+24)÷2 B.(18+24)÷(4+3)C.18÷4+24÷3 D.(18×4+24×3)÷(4+3)
70.学校跳绳队队员5人的平均体重是39千克。后来跳绳队又来了一名队员,他的体重是41千克。现在队员的平均体重与原来相比,( )。
A.比原来重 B.比原来轻 C.与原来相同
71.小方和小刚步测同一段距离,小方走了86步,小刚走了92步。说明( )。
A.小方比小刚走的慢 B.小方的平均步长比小刚短 C.小刚的平均步长比小方短
72.小巧所在班级的平均身高是143厘米,那么小巧的身高( )。
A.大于143厘米 B.等于143厘米
C.小于143厘米 D.以上三者情况均有可能
73.张明进行数学自测,3次的平均成绩是95分,下面( )成绩是张明的。
A.80分、88分、94分 B.100分、92分、95分
C.96分、90分、90分 D.92分、95分、98分
74.有840把椅子,分5次运完,平均每次运( )把;如果分8次运完,平均每次运( )把。
A.108,105 B.168,105 C.150,105 D.105,108
75.某班男生的人数是女生的一半,男生的平均身高是154厘米,女生的平均身高是148厘米,全班学生的平均身高是( )厘米。
A.149 B.150 C.152 D.无法计算
76.五年级(1)班一次数学测验,各组之间的平均成绩分别是:第一、二组平均为92分,第二、三组平均为91分,第三、四组平均为91.5分,求全班平均成绩的正确算式是( )。
A.(92+91+91.5)÷3 B.(92+91)×2÷4
C.(91+91.5)×2÷4 D.(92+91.5)×2÷4
77.如果甲×1.2=乙÷1.5=丙×1,那么甲、乙、丙三个数的关系是( )。
A.甲﹤乙﹤丙 B.乙﹤丙﹤甲 C.丙﹤甲﹤乙 D.甲﹤丙﹤乙
78.1.25×9.3×0.8=1.25×0.8×9.3,应用了( )。
A.乘法交换律 B.乘法结合律 C.乘法分配律 D.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79.一列地铁的平均速度是102.15千米/时,是一辆公交车速度的3倍,一辆公交车的速度是( )千米/时。
A.34.5 B.34.005 C.34.05
80.小机灵在用计算器计算6.9×9时,发现计算器的按键“6”坏了,小机灵想到了3种不同的输入方法。下列方法( )是错误的。
A.7×9-0.1×9 B.2.3×3×9 C.5×9+9
/ 让学习更有效 期中备考培优 | 数学学科
/ 让学习更有效 期中备考培优 | 数学学科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参考答案及试题解析
1.C
【分析】小数的末尾填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据此解答。
【解析】由小数的性质可知:0.9=0.900=0.9000,而9.0=9,9≠0.9,所以在9.0、0.9、0.900、0.9000中,与其它三个数不相等的是9.0。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小数的性质的简单运用。
2.C
【分析】直接将0.18的小数点向右移动三位,位数不够的用0补足;据此解答。
【解析】0.18的小数点向右移动三位,结果是180。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小数点的移动,位数不够时要用0补足。
3.C
【分析】小数的末尾填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据此解答。
【解析】A.因为0.32≠3.2,所以0.32元≠3.2元;
B.因为0.032≠3.2,所以0.032元≠3.2元;
C.因为3.2=3.20,所以3.2元=3.20元;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注意考查小数的性质。
4.A
【分析】根据小数的性质: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据此解答。
【解析】根据小数的性质可知:0.08000=0.08,所以不改变数的大小,把0.08000改写成两位小数是0.08。
故答案为:A
【点评】熟练掌握小数的性质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5.B
【分析】男生有x人,女生人数比男生人数的3倍少5人,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用乘法,所以用x乘3表示男生人数的3倍,再减去5人,即可表示出女生人数。根据数量关系:女生人数=男生人数×3-5,代入未知数,计算出女生人数有(3x-5)人。所以题目中的(3x-5)表示的正是女生人数。据此解答。
【解析】通过分析,(3x-5)人表示的是女生人数。
故答案为:B
【点评】此题的解题关键是通过题目中的数量关系,掌握用字母表示数的方法。
6.A
【分析】先将7.426的小数点向右移动三位即扩大了1000倍,再把小数点向左移动一位即缩小,即可解答。
【解析】7.426×1000÷10
=7426÷10
=742.6
即7.426扩大了100倍是742.6,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了小数点的位置移动引起数的大小变化规律:一个数的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两位、三位……这个数就乘10、100、1000……,小数点向左移动一位、两位、三位……这个数就除以10、100、1000……。
7.C
【分析】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依此选择即可。
【解析】根据分析可知:在小数的末尾添上三个0,这个小数的大小不变。
故答案为:C
【点评】熟练掌握小数的性质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8.C
【分析】由题意可知,明明今年10岁,老师今年30岁。先找出年龄差,然后表示出老师的年龄。
【解析】30-10=20(岁)
明明的年龄为a岁,那么老师的年龄为(a+20)岁。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了用字母表示数,关键先求出它们的年龄差,进一步解决问题。
9.C
【分析】根据题意,对各题进行依次分析、进而得出结论。
【解析】
A.整条线段的长度:,
由题意得:2+b+4=6+b;
B.右面图形的面积:
由题意得:(2+4)×b
=6b;
C.长方形的周长:
由题意得:(b+2)×2
=2×b+2×2
=2b+4。
故选:C
【点评】此题考查的是用字母表示数,解答此题关键是明确数量关系。
10.C
【分析】观察图形可知,摆1个正方形要用4根小棒,摆2个正方形要用7根小棒,每增加一个正方形,需要都用3根小棒,那么摆b个正方形需要小棒的根数为4+(b-1)×3,化简即可。
【解析】由分析可知,摆b个正方形需要小棒的根数为4+(b-1)×3=3b+1。
故选择:C
【点评】此题考查了数与形,找出图形的变化规律是解题关键。
11.B
【分析】观察可知,小棒数量=3n+3,据此分析。
【解析】7×3+3
=21+3
=24(根)
故答案为:B
【点评】字母可以表示任意的数,也可以表示特定含义的公式,用字母将数量关系表示出来。
12.C
【分析】仔细观察,两朵花之间有1个间隔,三朵花之间有2个间隔,四朵花之间有3个间隔,可以发现,间隔数总是比花的数量少1。所以10朵花之间应该有9个间隔。将所有花的宽度与所有间隔的长度相加就是花边的总长。
【解析】10×m+(10-1)×n
=10m+9n(厘米)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图形找规律以及用字母表示数。
13.B
【分析】女生人数等于全班人数减去男生人数,据此解答即可。
【解析】某班共有45名学生,其中女生有(45-y)名,这里的y表示男生人数。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用字母表示数,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题中的数量关系。
14.C
【分析】根据除法的特点来判断即可。
【解析】M、N都不等于0且不相等,则Q不可能等于1;
当M>N时,Q>1;
当M<N时,Q<1;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除法,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除法的计算特征。
15.B
【分析】由已知,三个连续自然数的和是a,所以3个三个连续自然数中,中间的数即是这三个数的平均数,平均数加1即是最大的数;平均数减1即是最小的数;三个连续自然数之间的相差1,由此表示出与其相邻的后三个自然数和为:1+1,1+2,1+3,然后相加即可解答。
【解析】第二个数:
第一个数:1
第三个数:1
与其相邻的后三个连续自然数分别是,它们的和是:
=a+9
三个连续自然数的和为a,与其相邻的后三个连续自然数的和是a+9。
故选:B。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连续自然数的特点,即每相邻两个自然数相差1,所以只要求出三个自然数的平均数(即中间的数),即可求出前、后相邻的数,然后进一步解答即可。
16.C
【分析】由于都全对,则比较时间,时间用的少,代表速度快;小数大小的比较:先看小数的整数部分,整数部分大的这个数就大,整数部分相同的就看十分位,十分位大的这个数就大,十分位相同的,再看百分位,百分位大的这个数就大……,据此解答。
【解析】3.22>3.01>2.88
亮亮用时最少,所以亮亮应是冠军。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小数的比较大小,关键是明确口算的最快用的时间最少。
17.A
【分析】一个一位小数去掉小数点就是把这个一位小数扩大了10倍,把扩大的数平均分成10份,那么原数就是其中的1份,去掉小数点就比原来大39.6,即是10-1=9份所对应的倍数,由此求出1份是多少即可解决问题。
【解析】39.6÷(10-1)
=39.6÷9
=4.4
故答案为:A
【点评】根据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规律得出:新数是原数的10倍,由此即可解答。
18.A
【分析】先将所有的数量化成统一的单位,再进行排序。
单位换算方法:大单位化小单位乘进率,小单位化大单位除以进率。
【解析】5600米=5.6千米,5千米60米=5.06千米,5.006千米=5.006千米,5千米660米=5.66千米
5.66>5.6>5.06>5.006,即5千米660米>5600米>5千米60米>5.006千米。
所以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在第二位的是5600米。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带单位比较大小,先统一单位是关键。
19.D
【分析】直接在近似数的千分位添上4,是最大的原三位小数。
【解析】一个三位小数,用四舍五入法凑整到百分位是2.40,最大的数可能是2.404。
故答案为:D
【点评】关键是掌握四舍五入法,四舍得到的近似数,原数>近似数。
20.A
【分析】一个数的小数点向右移动扩大,当移动位数为1、2、3、……位,扩大相应的倍数为10、100、1000……,向左移动位数为1、2、3、……位,缩小到原来数的十分之一、百分之一、千分之一……,据此求解。
【解析】把3.8的小数点向左移动两位,再向右移动一位,相当于把小数点向左移动了一位,结果缩小到原来的十分之一,即是0.38。
故答案为:A。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数的大小变化规律:一个数的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两位、三位…,这个数就比原来扩大10倍、100倍、1000倍……,向左移动位数为1、2、3、……位,这个数就缩小到原来数的十分之一、百分之一、千分之一……。
21.D
【分析】先分析各序号表述的结论是否正确,再统计。
①根据单位换算的方法算出结果再判断。
②举例说明,两位小数×两位小数,积化简后不一定是四位小数。
③根据小数乘法法则和数位表示的意义判断。
④把0.54拆分成2.7×0.2,利用乘法分配律的逆运算进行计算,再判断。
【解析】①把高级单位换算成低级单位,要乘进率,1小时=60分,1.2×60=72(分)。结论正确。
②0.55×0.22=0.121,0.55和0.22都是两位小数,它们的积化简后是三位小数。结论正确。
③2在十分位上,表示2个0.1,也就是0.2,5在百分位上,表示5个0.01,也就是0.05,0.2×0.05=0.010,表示有10个0.001。结论正确。
④
=
=。结论正确。
在这4条表述中,都正确。
故答案为:D
【点评】根据单位换算方法,计算法则和数位表示的意义和乘法运算律进行分析判断。
22.C
【分析】①0乘任意一个数都得0;
②根据小数的性质,在小数末尾添上0或者去掉0不改变小数的大小;
③假设★÷0.2=●×0.5=1,则★=0.2,●=2,则★<●;
④人数不可能是小数,但在求结果时可能出现小数,求出平均有多少人要取整数。据此解答。
【解析】①0乘任意一个数都得0,所以说法错误;
②根据小数的性质,在小数末尾添上0或者去掉0不改变小数的大小,所以说法正确;
③假设★÷0.2=●×0.5=1,则★=0.2,●=2,则★<●,所以说法错误;
④人数不可能是小数,但在求结果时可能出现小数,求出平均有多少人要取整数,所以说法错误。
可知①③④错误,3句错误。
故答案为:C
23.B
【分析】纯小数是指整数部分是0的小数。因为纯小数都小于1,当两个小于1的数相乘时,结果会比这两个数本身都小;而两个纯小数相加,结果会比其中任何一个纯小数大。可举例说明,据此解答。
【解析】整数部分是0的小数叫纯小数。比如:
0.1+0.2=0.3
0.1×0.2=0.02
0.3>0.02
所以,两个纯小数(都大于0),它们的和与积比较,结果是和>积。
故答案为:B
24.B
【分析】计算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时,按照整数除法的方法计算,被除数的整数部分不够除时,要在被除数的个位数字上面商0,对齐被除数的小数点点上商的小数点,再继续往下除,其中余数的小数点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据此解答。
【解析】分析可知,竖式的“56”中“5”位于个位表示5元,“6”位于十分位表示0.6元,则“56”表示5.6元,即56角。
故答案为:B
25.D
【分析】根据积不变性质:一个因数扩大到原来的几倍(或缩小到原来的几分之一),另一个因数缩小到原来的几分之一(或扩大到原来的几倍),积不变;据此把各个选项的一个因数化为相同,再比较另一个因数,另一个因数越大,即越大,据此解答。
【解析】①2.74×0.053=274×0.00053
②0.273×53=273×0.053
③27.4×0.053=274×0.0053
④274×53
因为53>0.053>0.0053>0.00053,所以274×53>0.273×53>27.4×0.053>2.74×0.053,即④>②>③>①。
故答案为:D
26.B
【分析】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商不变,据此将各除法算式都转化成除数是5的除法,根据除数一定,被除数越大商越大,确定各除法算式结果的大小。去掉各选项的③号算式,除法算式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正确的即可。
【解析】①10.25÷0.05=1025÷5
②102.5÷50=10.25÷5
③102.5×0.2
④1025÷0.5=10250÷5
除法算式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是②①④。
A.④①②,排除;
B.②①④,正确;
C.①②④,排除;
D.①②④,排除。
正确的是②③①④。
故答案为:B
27.C
【分析】总价是50元,单价是每支1.4元。根据“数量=总价÷单价”,可得能购买的圆珠笔数量为:50÷1.4≈35.71(支)。因为圆珠笔的支数只能是整数,且钱数有限,所以最多能买35支。
【解析】50÷1.4≈35.71(支)
因为圆珠笔的支数只能是整数,所以向下取整为35支。
即最多能买35支。
故答案为:C
28.B
【分析】首先要明确四个选项中四个数的循环节,0.707为有限小数,的循环节为707,的循环节为07,的循环节为7,再将四个数分别展开至足够位数进行比较即可解得。
【解析】A.0.707为有限小数;
B.的循环节为707,即…;
C.的循环节为07,即…;
D.的循环节为7,即…;
因此将四个数从大到小排列即为。排在第二位的是。
故答案为:B
29.C
【分析】首先,看两个因数的小数位数。第一个因数是一位小数(□.5),第二个因数是两位小数(3.■5),所以它们的积的小数位数应该是1+2=3(位)(因为5×5=25,末尾不是0,所以小数位数不会减少)。现在看选项,36.25是两位小数,不符合,排除。接着看积的末尾数字,因为两个因数末尾数字分别是5和5,5×5=25,所以积的末尾数字一定是5,16.622末尾数字是2,不符合,也排除掉。然后,估算乘积的范围。第一个因数□.5,□里最小可以填0,此时第一个因数最小是0.5;第二个因数3.■5,■里最小可以填0,此时第二个因数最小是3.05,那么最小的乘积是0.5×3.05=1.525。第一个因数□里最大可以填9,此时第一个因数最大是9.5;第二个因数3.■5,■里最大可以填9,此时第二个因数最大是3.95,那么最大的乘积是9.5×3.95=37.525。所以乘积的范围在1.525到37.525之间。现在看剩下的两个选项,46.625>37.525,不符合范围;26.625在1.525到37.525之间,符合范围。
【解析】由分析可知,□.5×3.■5的积应是三位小数,且积的末尾数字是5。
最小的积为0.5×3.05=1.525。
最大的积为9.5×3.95=37.525。
所以□.5×3.■5的积的范围在1.525到37.525之间。
A.46.625>37.525,不符合范围;
B.36.25是两位小数,不符合积是三位小数的情况;
C.26.625是三位小数,积的末尾数字是5,且1.525<26.625<37.525,符合要求;
D.16.622积的末尾数字是2,不是5,不符合要求。
故答案为:C
30.A
【分析】一个非0数乘小于1的数,积小于原数;一个非0数乘大于1的数,积大于原数。
一个非0数除以小于1的数,商大于被除数;一个非0数除以大于1的数,商小于被除数。据此解答。
【解析】通过分析可得:a>0,0.8<1,则a÷0.8>a,a×0.8<a,所以a÷0.8大于a×0.8。
故答案为:A
31.B
【分析】乘法分配律是指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可以先把它们分别与这个数相乘,再相加;(a+b)×c=a×c+b×c;
三个数相乘,先把前两个数相乘,再和另外一个数相乘,或先把后两个数相乘,再和另外一个数相乘,积不变,叫做乘法结合律;a×b×c=a×(b×c);
乘法交换律是一种计算定律,两个数相乘,交换因数的位置,它们的积不变,叫做乘法交换律;a×b=b×a;据此解答。
【解析】0.8×(12.5×1.25)
=0.8×12.5×1.25
=(0.8×12.5)×1.25
=10×1.25
=12.5
计算0.8×(12.5×1.25)时应用乘法的结合律进行计算最简便。
故答案为:B
32.D
【分析】积的变化规律: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几或除以几(0除外),积也乘(或除以)几。
一个因数乘几,另一个因数除以一个相同的数(0除外),积不变。
【解析】A.把5.6×0.29看作,0.56×10,2.9÷10,则积不变;
B.把0.056×29看作,0.56÷10,2.9×10,则积不变;
C.把56×0.029看作,0.56×100,2.9÷100,则积不变;
D.把5.6×2.9看作,0.56×10,2.9不变,则积要乘10;
所以,与0.56×2.9的积不相等的算式是5.6×2.9。
故答案为:D
33.B
【分析】①一个数(0除外)除以0.01等于这个数乘100。
②计算0.25×(0.4+7.7)时,可以运用乘法分配律a×c+b×c=(a+b)×c进行简算。
③计算6.9×6.9÷6.9×6.9时,可以交换“×6.9”和“÷6.9”的位置进行简算。
④根据除数是小数的小数除法计算法则算出48÷0.53的商,再保留一位小数,除到它的小数点后面第二位,然后用四舍五入的方法取商的近似数。
【解析】①1.8÷0.01=180,1.8×100=180
所以1.8÷0.01=1.8×100,原题说法正确;
②0.25×(0.4+7.7)
=0.25×0.4+0.25×7.7
=0.1+1.925
=2.025
原题计算错误;
③6.9×6.9÷6.9×6.9
=6.9÷6.9×6.9×6.9
=(6.9÷6.9)×(6.9×6.9)
=1×47.61
=47.61
原题计算错误;
④48÷0.53≈90.6
把48÷0.53的商用四舍五入法保留一位小数约是90.6,原题说法错误。
综上所述,说法错误的是②③④。
故答案为:B
34.C
【分析】把各选项的算式改写成两个因数相乘的形式,找出与4.9×5.1不一样的式子,则它们的积也不相等。
【解析】A.根据乘法分配律可知:4.9×5+4.9×0.1=4.9×(5+0.1)=4.9×5.1
所以4.9×5+4.9×0.1与4.9×5.1的积相等;
B.根据乘法分配律可知:5×5.1-0.1×5.1=(5-0.1)×5.1=4.9×5.1
所以5×5.1-0.1×5.1与4.9×5.1的积相等;
C.(4.9+0.1)×(5.1-0.1)=5×5
所以(4.9+0.1)×(5.1-0.1)与4.9×5.1的积不相等;
D.49×51÷100=49×51÷10÷10=(49÷10)×(51÷10)=4.9×5.1
所以49×51÷100与4.9×5.1的积相等。
故答案为:C
35.B
【分析】根据题意,用欢欢的体重减去0.6千克,再除以1.5,即可求出小海的体重,据此解答即可。
【解析】(45.6-0.6)÷1.5
=45÷1.5
=30(千克)
所以,小海的体重是30千克。
故答案为:B
36.C
【分析】设,根据题意可知,,,进而可知 ,,,根据分数大小比较的规则可知即可。
【解析】因为,
所以设,
所以,,,
所以,,,
,
所以,
故答案为:
【点评】本题考查了分数的除法法则,分数的乘法法则,分数大小比较的方法,熟练掌握分数的除法法则是解题的关键。
37.C
【分析】最后无论剩下多少色拉油,都得需要一个瓶子来装,色拉油总质量÷每个瓶子装的质量,结果用进一法保留近似数即可。
【解析】25.5÷2.5≈11(个)
至少需要11个这样的瓶子。
故答案为:C
38.D
【分析】观察等式左边到右边的变化过程:首先1.25×4.5×0.8变为4.5×1.25×0.8,这是把1.25和4.5的位置进行了交换,符合乘法交换律的特征。接着4.5×1.25×0.8变为4.5×(1.25×0.8),这是把1.25和0.8结合起来先进行运算,符合乘法结合律的特征。
【解析】,这是应用了乘法交换和结合律。
故答案为:D
39.B
【分析】根据短信内容,对各选项逐条进行分析,选择即可。
【解析】A.用已使用的流量除以已使用的天数,求前21天的日平均使用流量,列式为:34.28÷21,说法正确;
B.前21天的日平均使用流量为:34.28÷21≈1.63(GB),本月后9天的日平均可用流量为:15.72÷9≈1.75(GB),1.63GB<1.75GB,说法错误;
C.由题可知,本月剩余可用流量为15.72GB,说法正确;
D.用未使用的流量除以剩余天数,求每日平均使用流量,列式为:15.72÷9,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B
40.B
【分析】在乘法算式a×b和c×d中,若a>c,b>d,则a×b>c×d;在a×b和a×c(a不为0),若b>c,则a×b>a×c,据此比较各项即可。
【解析】比较666×66和66.6×666.6,因为66<66.6,666<666.6,所以666×66<66.6×666.6;
比较666×66和666×6.666,因为其中一个因数相同,66>6.666,所以666×66>666×6.666;
比较666×6.666和6.66×66.66,666>66.66,6.666>6.66,所以666×6.666>6.66×66.66;
综上可知,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即积最大的是66.6×666.6。
故答案为:B
41.B
【分析】一个数的小数部分,从某一位起,一个数字或多个数字依次不断重复出现,这样的数叫作循环小数;一个循环小数的小数部分依次不断重复出现的数字就是这个循环小数的循环节;写循环小数时,可以只写第一个循环节,并在这个循环节的首位和末位数字上面各记一个圆点;小数的大小比较必须先比较整数部分,若整数部分不同,整数部分按照整数比较大小的方法来比较,若整数部分相同,先比较小数部分的十分位,若十分位上的数字相同,再比较百分位,依此类推。
【解析】3.1414<<<3.414
从小到大排列,第三位是。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循环小数的认识以及小数比较大小的方法,要熟练掌握每个知识点。
42.C
【分析】根据商的变化规律:在除法算式中,除数不变,被除数扩大到原来几倍,商也扩大到原来的几倍;除数不变,被除数缩小为原来的几分之一,商也缩小为原来的几分之一;被除数不变,除数扩大到原来的几倍,商反而缩小为原来的几分之一;被除数不变,除数缩小为原来的几分之一,商反而扩大到原来几倍;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或除以一个不为0的数,商不变,据此解答。
【解析】A.63.4÷1.2,被除数扩大到原来的10倍,除数不变,商扩大到原来的10倍,不符合题意;
B.6.34÷12,被除数不变,除数扩大到原来的10倍,商缩小到原来的,不符合题意;
C.0.634÷0.12,被除数缩小到原来的,除数缩小到原来的,商不变,符合题意;
D.63.4÷120,被除数扩大到原来的10倍,除数扩大到原来的100倍,商缩小到原来的;不符合题意;
6.34÷1.2的商与0.634÷0.12的商相等的。
故答案为:C
43.C
【分析】第一步:0.2和8.77交换位置,运用了乘法交换律;第二步:先把后两个数相乘,运用了乘法结合律。
【解析】由分析可知:
0.2×8.77×0.5=8.77×(0.2×0.5)中没有用到的乘法定律是分配律。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小数乘法运算定律,熟记乘法运算定律是解题的关键。
44.C
【分析】保留两位小数,即精确到百分位,看小数点后面第三位(千分位),再利用“四舍五入法”求出近似数即可。
一个数的小数部分从某一位起,一个或几个数字依次重复出现的无限小数叫循环小数。根据循环节的意义,在循环小数的小数部分,依次不断重复出现的数字叫做这个循环小数的循环节。循环小数记数时,在第一个循环节的第一个数字和最末一个数字上分别记上一个圆点(循环节只有一个数字的只记一个圆点),表示这个循环小数的这几个(或一个)数字重复出现。
根据小数的基本性质“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者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可知:在10.3的末尾添上一个0变成10.30,大小不变;因为10.3的计数单位是0.1,10.30的计数单位是0.01,所以计数单位不同;据此判断即可。
【解析】A.3.81÷7=0.5442857…,得数保留两位小数是0.54;原题说法正确;
B.根据循环小数的定义可知,6.1010101…是一个循环小数;原题说法正确;
C.28÷22=1.2727…,用简便方法表示为;原题说法错误;
D.根据分析得,10.3和10.30的数值相同,但它们的计数单位不同;原题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C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循环小数的特征、商的近似数、小数的性质及计数单位。
45.C
【分析】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扩大到原来的几倍或缩小到原来的几分之一(0除外),积也扩大到原来几倍或缩小到原来的几分之一;如果一个因数扩大到原来几倍或缩小到原来的几分之一,另一个因数反而缩小到原来的几分之一或扩大到相同的倍数(0除外),那么积不变。
【解析】A.36.5×0.0254,3.65扩大到原来的10倍,0.254缩小到原来的,积不变。
B.0.365×2.54,3.65缩小到原来的,0.254扩大到原来的10倍,积不变。
C.36.5×2.54,3.65扩大到原来的10倍,0.254扩大到原来的10倍,则积扩大到原来的100倍。
D.254×0.00365,3.65缩小到原来的,0.254扩大到原来的1000倍,积不变。
与3.65×0.254=0.9271的结果不相同的算式是36.5×2.54。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小数乘法的计算以及积的变化规律,掌握积的变化规律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46.C
【分析】积的变化规律:两个数相乘,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几或除以几(0除外),积也乘几或除以几。
积不变的规律:两个数相乘,一个因数乘(或除以)一个数(0除外),另一个因数同时除以(或乘)相同的数,它们的积不变。
根据积的变化规律和积不变的规律解答即可。
【解析】A.根据积的变化规律可知:0.38×1.4中第一个因数0.38不变,第二个因数1.4乘10,积也乘10。即0.38×14的积是0.38×1.4的积的10倍。
B.根据积的变化规律可知:0.38×1.4中第一个因数0.38乘100,第二个因数1.4不变,积也乘100。即38×1.4的积是0.38×1.4的积的100倍。
C.根据积不变的规律可知:0.38×1.4中第一个因数0.38乘10,第二个因数1.4除以10,积不变。即3.8×0.14的积与0.38×1.4的积相等。
所以与0.38×1.4的结果相同的算式是3.8×0.14。
故答案为:C
【点评】明确积的变化规律和积不变的规律是解决此题的关键。
47.B
【分析】把被除数缩小到原来的,商就缩小到原来的,除数扩大100倍,商就缩小到原来的,由此可知,商缩小到原来的,据此解答。
【解析】2.4÷(10×100)
=2.4÷1000
=0.0024
两个数的商是2.4,被除数缩小到原来的,除数扩大100倍,商是0.0024。
故答案为:B
【点评】掌握小数除法中商的变化规律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48.C
【分析】余数=被除数-除数×商,据此列式求出余数。
【解析】52.18-1.3×40.1
=52.18-52.13
=0.05
所以,在52.18÷1.3中,当商是40.1时,余数是0.05。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了小数除法中的余数,掌握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是解题的关键。
49.B
【分析】根据题意,可用2.5除以0.4得到的商就是都装满时所用的瓶子数,得到的余数1在十分位上,表示1个十分之一,所以0.1千克就是剩余的油的千克数,无论剩余多少都得再装一个瓶子,所以商加1即可得到实际需要的瓶子数,列式解答即可得到答案。
【解析】2.5÷0.4=6(个)……0.1(千克)
6+1=7(个)
余数1表示剩余0.1千克油,至少需要准备7个玻璃瓶。
故答案为:B
【点评】此题考查小数除法,对于这类应用题要采用进一法。
50.D
【分析】再根据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用乘法计算:用4×0.02即可求出小麦的开花时间。
【解析】4×0.02=0.08(小时)
则小麦的开花时间约是0.08小时左右。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小数乘法,结合倍的认识是解题的关键。
51.C
【分析】平均数是表示一组数据的平均值,是指在一组数据中所有数据之和再除以这组数据的个数。其特点是比最大数小,比最小数大,在最大和最小之间,且通过移多补少后,能让整体达到平均的特点:把较高直条多出来的部分,补给较低直条,最终的平均位置更接近哪条虚线,即为所求。依此选择。
【解析】有一根直条明显最高(代表运动时间最长),还有一根直条明显最低(代表运动时间最短)。
平均数需要平衡所有数据,既不能像①②那样过于靠近“最大数据”的位置(否则没体现出“补”给较小数据的过程),也不能像④那样过于靠近“最小数据”。
③的位置更符合“在最大和最小之间,且通过移多补少后,能让整体达到平均”的特点:把较高直条多出来的部分,补给较低直条,最终的平均位置会更接近③。
即图中虚线③所指的位置是小巧学校学生平均每周运动的时间。
故答案为:C
52.B
【分析】已知甲、乙两人的平均年龄是20岁,根据“平均年龄×2=年龄和”,可得甲与乙的年龄和为20×2=40(岁),即甲+乙=40①;已知乙、丙两人的平均年龄是18岁,可得乙与丙的年龄和为18×2=36(岁),即乙+丙=36②;用①式减去②式,可得甲比丙大的岁数,根据丙比丁大一岁,得出甲比丁大的岁数。
【解析】甲+乙=20×2=40(岁)①
乙+丙=18×2=36(岁)②
甲与丙的年龄差:
甲+乙-(乙+丙)=40-36
甲+乙-乙-丙=4
甲-丙=4(岁)
甲与丁的年龄差:
丙-丁=1(岁)
甲-丁=4+1=5(岁)
所以甲比丁大5岁。
故答案为:B
53.C
【分析】此题要先求馄饨总个数:,再求总人数:,最后用公式“平均数=总个数总人数”即可得出答案。
【解析】平均每人包的个数:
故答案选:C
【点评】此题考查的是平均数的应用,运用公式“平均数=总数份数”即可解答。
54.D
【分析】先根据“数据和=平均数×数据个数”,计算出数学、语文、英语、科学四科的总分数,再减去语文、英语和科学分数,即可求出他的数学成绩,据此解答。
【解析】92×4-90-91-88
=368-90-91-88
=278-91-88
=187-88
=99(分)
他的数学成绩是99分。
故答案为:D
55.C
【分析】先用15×2,求出第一天运进橙子的重量,再用第一天运进橙子的重量加上第二天运进橙子的重量,求出两天运进橙子的总重量,用总重量除以天数2,即可得到平均每天运进橙子的重量。
【解析】第一天运进重量:15×12=180(千克)
第二天运进重量:240千克
两天总重量:180+240=420(千克)
平均每天重量:420÷2 =210(千克)
正确列式为(15×12+240)÷2。
A.错误地将第二天重量计算为240×20(错误使用箱数);
B.错误地将第二天重量计算为240×20(错误使用箱数),且错误的除以总箱数而非天数;
C.式子与正确列式相同;
D.最后一步错误的除以总箱数而非天数。
故答案为:C
56.D
【分析】根据平均数=总数÷数据个数,第二层、第三层各放书150本,第二层、第三层一个放书:150×2,再把三层书的本数相加,再除以3,即(140+150×2)÷3,据此解答。
【解析】根据分析可知,书架有三层,第一层放书140本,第二层、第三层各放书150本,平均每层放书多少本?正确的是(140+150×2)÷3。
故答案为:D
57.C
【分析】根据平均数的计算方法,则=平均数×3-10-12,分别应用每个选项的平均数求出的值,验证是否是大于10,小于15的数,据此解答。
【解析】A.若平均数是9,,不符合的取值范围;
B.若平均数是10,,不符合的取值范围;
C.若平均数是11,,符合的取值范围;
D.若平均数是13,,不符合的取值范围;
所以这三个数的平均数可能是11。
故答案为:C
58.C
【分析】先用三科成绩的平均分92乘3,求出三科总成绩,再用三科总成绩减去语文成绩,求出数学和外语成绩的和,要求数学成绩一定不低于多少分,也就是把外语成绩按100分计算,据此解答。
【解析】92×3-90-100
=276-90-100
=186-100
=86(分)
小亚语文、数学、外语三科平均成绩是92分,语文90分,数学成绩不低于86分。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察的目的是理解平均数的意义,掌握平均数的方法以及应用。
59.B
【分析】先用40×3,求出甲、乙、丙三人的体重和,再加上丁的体重,求出他们四个人的体重和,再除以4,即可求出他们4人的平均体重。
【解析】(40×3+36)÷(3+1)
=(120+36)÷4
=156÷4
=39(千克)
甲、乙、丙平均体重40千克,丁体重36千克,他们4人的平均体重是39千克。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平均数的意义,关键是求出甲、乙、丙三人的体重和。
60.D
【分析】根据题意,用90÷3,求出甲车间一天平均生产的零件个数;再用198÷6,求出乙车间一天平均生产的零件个数,再把甲车间平均一天生产零件个数+乙车间平均一天生产的零件个数相加,即可解答。
【解析】90÷3+198÷6
=30+33
=63(个)
甲车间3天生产零件90个,乙车间6天生产198个,两个车间平均每天生产几个零件?算式是90÷3+198÷6。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求平均数的计算方法,即生产零件的总个数÷生产零件的天数=平均每天生产零件的个数。
61.C
【分析】根据题意,先求出3、4月份各得奖金是515元,即3、4月份奖金是(515×2)元或(515+515)元;,再把2、3、4月份的奖金相加,再除以3,即可求出平均每月得奖金的钱数。
【解析】根据分析可知,平均每月得奖金列式:(410+515×2)÷3或(515+410+515)÷3。
李师傅2月份得奖金410元,3、4月份各得奖金515元,平均每月得奖金多少元?列式错误的是(515+410)÷3。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平均数的意义,明确3、4月份各得奖金的意义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62.C
【分析】根据条件“小华得了90分,小龙比小华成绩好,但不超过93分”可知,小龙可能得91分、92分、93分,然后用总分数÷总份数=平均数,计算出三人的平均成绩,即可得到平均成绩的范围。
【解析】因为(99+90+91)÷3
=280÷3
=93.33(分)
(99+90+93)÷3
=282÷3
=94(分)
所以这三人的平均成绩在大于93分小于等于94分之间。
故答案为:C
【点评】根据平均数的意义进行解答。
63.D
【分析】根据平均数的意义及求法,用两个班学生的总体重除以总人数,就是五年级全体学生的平均体重。
【解析】两个班学生的总体重为:;
总人数为:;
所以五年级全体学生的平均体重为:。
故答案为:D
【点评】一组数据的和除以这组数据的个数所得的商叫平均数。
64.C
【分析】根据“总人数=平均每班人数×班级个数”,由于五年级平均每班50.4人,在现实生活中,人数只能是整数,所以班级的个数只能是个位是0或5的数,据此解答。
【解析】由分析结合给出的四个数可知,
小刚算出学校平均每班人数为50.4人,他们学校的班级数可能是25个班,
故答案为:C。
【点评】根据平均数的含义和生活实际进行解答。
65.C
【分析】不低于就是大于或等于,因为42÷5=8……2,就是说至少有一镖大于或等于9环,如果都小于9环,成绩就会小于42环,据此即可解答。
【解析】42÷5=8……2,即至少有一镖不低于9环。
故答案为:C
【点评】此题也可用假设法:若5镖都低于9环,最多环数是5×8=40(环),所以至少一镖要大于或等于9环。
66.C
【分析】确定两个班的总体成绩要用两个班平均成绩来比较,只知道两个班最高分的成绩不能对两个班的总体成绩进行比较。
【解析】根据分析可知:无法比较那个班总体成绩高。
故答案为:C
【点评】熟练掌握平均数的意义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67.D
【分析】将11月前5天的营业额相加,求出前5天总营业额。再除以5,求出前5天平均每天的营业额。11月有30天,用前5天平均每天的营业额乘30,求出11月的总营业额。
【解析】(501+503+498+495+499)÷5
=2496÷5
≈2500÷5
=500(元)
500×30=15000(元)
则林叔叔家超市11月的总营业额大约是15000元。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平均数的意义和求法,解决本题的关键是将前5天平均每天的营业额看成11月份平均每天的营业额,再进行计算。
68.B
【分析】比较8名队员的平均体重34与38的大小,即可解答。
【解析】34<38,所以现在体操队队员的平均体重比34千克多一些。
故答案为:B
【点评】也可通过计算的方法计算出9个人的平均体重是多少,列算式为:(34×8+38)÷(8+1),最后比较。
69.D
【分析】丢弃塑料袋18个的有4户,丢弃塑料袋24个的有3户,根据整数乘法意义,分别用每户丢弃塑料袋个数乘户数,然后相加求出一共丢弃塑料袋个数,再除以总户数即可解答。
【解析】由分析得,
能正确解决一周内平均每个家庭丢弃塑料袋数量的算式是:(18×4+24×3)÷(4+3)
故选:D
【点评】此题考查的是整数乘除法意义以及平均数的求法,解答此题关键是根据已知条件求出一共丢弃塑料袋个数。
70.A
【分析】根据5人的平均体重39千克,可以计算出5人的总体重(5×39)千克,再加上后来1人的体重41千克,即(5×39+41)千克,再求出(5+1)人的平均体重,再与39千克进行比较即可。
【解析】现在队员的平均体重:
(5×39+41)÷(5+1)
=(195+41)÷6
=236÷6
≈39.33(千克)
39.33>39,所以现在队员的平均体重与原来相比,比原来重。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解答的关键是先求出现在的平均体重,再与原来的平均体重进行比较。
71.C
【分析】平均步长=总距离÷走的步数,因为测同一段距离,总距离是相等的,所以走的步数越多,平均步长越短,据此解答。
【解析】86<92,说明小刚的平均步长比小方短。
故选择:C
【点评】此题考查了平均数问题,明确平均数=总数量÷总份数,并能灵活运用。
72.D
【分析】平均数是反映一组数据的平均水平,并不能反映这组数据的中各个数据的大小,由此即可进行解答。
【解析】小巧所在班级的平均身高是143厘米,那么小巧的身高可能大于143厘米,可能等于143厘米,也有可能小于143厘米,所以三者情况均有可能。
故答案为:D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对平均数的意义的理解,要明确平均数是反映一组数据的平均水平,并不能反映这组数据的中各个数据的大小。
73.D
【分析】计算出3次成绩的平均分进行比较即可。
【解析】A.(80+88+94)÷3
=262÷3
≈87(分)
B.(100+92+95)÷3
=287÷3
≈96(分)
C.(96+90+90)÷3
=176÷3
=92(分)
D.(92+95+98)÷3
=285÷3
=95(分)
故选:D
【点评】此题考查的是平均分的计算,关键掌握总成绩÷次数=平均分。
74.B
【分析】用840除以5就是分5次运完,平均每次运的数量;用840除以8就是分8次运完,平均每次运的数量。
【解析】840÷5=168(把)
840÷8=105(把)
故答案为:B
【点评】此题考查的是平均数的意义及求法,熟练掌握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计算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75.B
【分析】根据题意,设男同学人数是1份,则女同学是2份,男同学的身高之和是(154×1)厘米,女同学的身高之和是(148×2)厘米,总人数是1+2=3(份),根据平均数的意义,用男、女生的身高之和除以总人数即可求出他们的平均身高。
【解析】解:设男生人数是1份,则女生人数是2份,根据题意列式如下:
(154+148×2)÷3
=(154+296)÷3
=450÷3
=150(厘米)
故答案为:B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平均数的意义及求法,根据男女生人数的倍数关系,可设男生人数是1份,女生人数是2份,并列式解答。
76.D
【分析】根据题意,第一、二组平均成绩为92分,第二、三组平均成绩为91分,第三、四组平均成绩为91.5分;注意其中第二、三组平均成绩为91分是干扰项,只需把第一、二组,第三、四组的成绩相加,乘2再除以4,即可解答。
【解析】(92+91.5)×2÷4
=183.5×2÷4
=91.75(分)
故答案选:D
【点评】本题考查平均数的意义,以及平均数的求法。
77.D
【分析】假设甲×1.2=乙÷1.5=丙×1=1.2,根据因数=积÷另一个因数,被除数=商×除数,据此解答。
【解析】假设甲×1.2=乙÷1.5=丙×1=1.2
甲:1.2÷1.2=1
乙:1.2×1.5=1.8
丙:1.2÷1=1.2
1<1.2<1.8
所以甲<丙<乙。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可假设结果为1.2,然后求出甲、乙、丙的值是解题的关键。
78.A
【分析】乘法结合律:三个数相乘,先把前两个数相乘,再乘第三个数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乘,再和第一个数相乘,它们的积不变。乘法交换律:两个数相乘,交换因数的位置,积不变。据此解答。
【解析】1.25×9.3×0.8
=1.25×0.8×9.3
=1×9.3
=9.3
9.3和0.8交换位置,运用了乘法交换律。
故答案为:A
【点评】此题考查的目的是理解掌握乘法的运算定律,并且能够灵活运用乘法的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
79.C
【分析】已知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求这个数,用除法解答即可。
【解析】102.15÷3=34.05(千米/时)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已知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求这个数,明确用除法是解题的关键。
80.C
【分析】计算出选项中各式的结果,找出和6.9×9结果相同的选项,据此解答。
【解析】6.9×9=62.1
A.7×9-0.1×9
=(7-0.1)×9
=6.9×9
=62.1
B.2.3×3×9
=6.9×9
=62.1
C.5×9+9
=(5+1)×9
=6×9
=54
故答案为:C
【点评】利用乘法分配律准确计算出式子的结果是解答题目的关键。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