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长春外国语学校2025-2026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PDF版,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吉林省长春外国语学校2025-2026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PDF版,含解析)
格式 pdf
文件大小 617.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5-10-28 10:18:3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长春外国语学校 2025-2026 学年第一学期月考高一年级 C. a的方向与初速度 v0的方向不一定相同
物理试卷(选考)
a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 6 页。考试结束后, D. 很小的情况下,速度变化率却可能很大
将答题卡交回。 3.某物体位置随时间的关系为 x = 1+2t+3t2,则关于其速度与 1s 内的位移大小,下
注意事项:
列说法正确的是( )
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考生
A.速度是对物体位置变化快慢的描述,6m
信息条形码粘贴区。
2.选择题必须使用 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 0.5毫米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书 B.速度是对物体位移变化快慢的描述,6m
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C.速度是对物体位置变化快慢的描述,5m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
D.速度是对物体位移变化快慢的描述,5m
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4.作图可先使用铅笔画出,确定后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描黑。 4.通常我们听到打雷时的雷声轰鸣不绝,是由于声波在地面和
5.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 云层之间多次反射造成的。如果把云层最下端理想化成一个平
刀。
面,则云层和地面可用下图表示。某次在云层底部的一次放电
第Ⅰ卷 产生的声波,若只考虑竖直方向的传播,并选择向上为正方向,
一、选择题(本题共 10小题,共 4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 1-7题只有 则其运动情况可用 x - t 图像表示为(  )
一项符合题目要求,每小题 4分;第 8-10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每小题 6分,全部
选对的得 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 3分,有选错的得 0分。)
1.在物理学的重大发现中,科学家创造出了许多物理学研究方法,如比值定义法、理
想实验法、控制变量法、极限思想法、类比法和科学假说法、建立物理模型法、微元 A. B.
法等。以下关于所用物理学研究方法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理想化模型”在研究的问题中是实际存在的
Dv
B.定义加速度 a = t 用了比值定义法,加速度与Dv 成正比D
C.在不需要考虑物体大小和形状时,用质点来代替实际物体,采用了等效替代法 C. D.
v DxD.根据速度定义式 = ,当Dt 非常非常小时,v 表示物体在 t 时刻的瞬时速度,
Dt
该定义应用了极限思想法
Δv
2.关于加速度的定义式 a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5.水平地面上竖直放一个边长为 a 的正方形薄板,其左下角顶点上有一点 A,如图所
Δt
A. a与Dv 成反比,与Δt 示:现使该正方形在地面上不打滑地顺时针翻滚一周,则 A 点发生的位移大小和路程成正比
B. a的方向与Dv 正确的是(  )的方向不一定相同
2 B.在减速直线运动中,物体的加速度必定为负值
A.4a、 1+ ÷÷p a
è 2 C.在直线运动中,物体的速度变大时,其加速度可能减小
2 D.在直线运动中,加速度的正负由初速度的正负决定
B.3a、 1+ p a
è 2
÷÷
9.如图为港珠澳大桥上四段长度均为 110m 的等跨钢箱连续梁桥,若汽车从 a 点由静
3
C.4a、 p a 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通过 ab 段的时间为 t,则(  )
2
3
D.3a、 p a
2
6.如图所示,物块在足够长光滑斜面上的 O 点(未标出)由静止释放,从经过 P 点
开始计时,物块在连续相等时间内通过的位移分别为 L、2L、3L、…、nL,则 OP 的
A.ac 段的平均速度大于 b 点的瞬时速度
距离为(  )
B.ae 段的平均速度等于 b 点的瞬时速度
1
A. L8 C.通过 ce 段的时间为 2 - 2 t
1
B. L4 D.汽车通过 b、c、d、e 的速度大小之比为 1∶2∶3∶4
1
C L 10.2025 年长春航展精彩落幕,空军飞行员的训练经常用到急动度的概念。加速度对. 2
时间的变化率称为急动度,其方向与加速度的变化方向相同。一质点从静止开始做直
D.L
线运动,其加速度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7.一个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质点,先后经过 a、b两个位置时的速度分别为 v0和9v0 ,
A.t=3s 时的急动度和 t=5s 时的急动度等大反向
从 a 到 b 的时间为 t0 ,则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 B.2s~4s 内的质点做减速运动
A.经过 a、b中点的速度为 41v0 C.t=6s 时质点速度大小等于 3m/s
5v
B 0.质点的加速度为 D.0~6s 内质点速度方向不变t0
1 1 1C.前 2 时间内通过的位移比后 2 时间内通过的位移少 v t2 0 0
D 1 1.通过前 2 位移所需的时间是后 2 位移所需时间的 2 倍 第Ⅱ卷
二、填空题(本题共两小题,第 11题 9分,第 12题 9分,共计 18分。)
多选题
11.利用如图装置探究匀变速直线运动。
8.物体做直线运动时,下列有关物体加速度、速度的方向及它们的正、负值的说法正
(1)除图中所示器材外,下列装置必要的是______;
确的是(  )。
A.电压适当的交流电源
A.在加速直线运动中,物体的加速度方向与速度方向必定相同
B.秒表 三、计算题(本题共 3 小题,共 36 分。解答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只写答
C.天平 案不得分。)
D.刻度尺 13.(10 分)创建文明城市,提倡机动车礼让行人。某司机开车以 8m/s 速度行驶到路
(2)实验中打点周期为 0.02s,纸带宽为 2cm,小新实验小组得到如图纸带,选取 5 个计 口附近,发现有行人准备过斑马线,立即刹车礼让行人。汽车做匀减速运动的加速度
时点,测得 AC 距离为 6.0cm。则打点 B 时纸带的速度为 m/s(保留两位有效数 大小为 2m/s2。求:
字); (1)汽车刹车时离斑马线的最小距离。
(2)汽车刹车 5s 内的位移;
(3) 小路实验小组每隔 0.1s 取一个计数点,并按相邻计数点把纸带逐 14.(12 分)如图所示,为研究某种小型飞机沿直线起飞过程中的运动情况,记录飞
段剪下如图放好,纸带左上端点近似成一条直线,如图连接后,用 机最前端从 A 到 B、从 B 到 C 用时分别为 4s 和 6s,估测 AB = 80m 、BC =180m ,将
刻度尺测出其斜率为 k=0.6,已知纸带宽为 2cm,则纸带加速度 飞机起飞过程视作匀加速运动。求:
为 m/s (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12.如图 1 所示,滑块在牵引钩码的作用下,先后通过两个光电门,配套的数字计时 (1)飞机最前端通过 AB 两点间平均速度的大小;
器记录了挡光条通过光电门G 时的挡光时间为Dt (2)飞机加速度的大小,飞机最前端经过 C 点时瞬时速度的大小。1 1,通过光电门时G2 的挡光时间为Dt2,
15.(14 分)小明利用无人机拍摄学校运动会的鸟瞰视频,无人机始终竖直向下拍摄
挡光条从开始遮住第一个光电门到开始遮住第二个光电门的时间为 t。
且其视张角为 74°(如图乙),无人机由静止开始竖直向上做匀加速运动。 经过 2s 后
又匀速上升 2.5s,最后再匀减速 3s,直至悬停在 20m 高度的空中,接着以 1m/s2 加速
度水平加速 3s 后匀速飞行 2s,再经 3s 减速到 0,此时一次拍摄结束,求:
(1) 无人机竖直向上做匀加速运动时加速度大小;
(2) 一次全过程拍摄的最大面积。(π≈3,sin37°=0.6,cos37°=0.8,tan37°=0.75)
(1)用刻度尺测量滑块上挡光条宽度 d,示数如图 2 所示,则挡光条的宽度 d = cm。
(2)若测得 t = 400.0ms、Dt1 = 20.0 ms、Dt2 =12.0 ms,则滑块通过光电门G1时的瞬时速
度大小为 m/s。(结果均保留 1 位小数)。
(3)若忽略偶然误差的影响,该实验中由于挡光条宽度较大,测得的加速度 (选填
“大于”“小于”或“等于”)真实值。
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D C C D A A A AC BC CD
1.D
【详解】A.“理想化模型”是为了简化问题而建立的抽象概念,实际中并不存在,故 A 错误;
Δv
B.定义加速度 a = 用了比值法,但加速度与Dv 无关,故 B 错误;
Δt
C.在不需要考虑物体的大小和形状时,用质点来代替实际物体,采用了理想模型法,故 C
错误;
Dx
D.根据速度定义式 v = ,当Dt 非常非常小时,v 表示物体在 t 时刻的瞬时速度,该定义
Dt
应用了极限思想法,故 D 正确。
故选 D。
2.C
【详解】A.加速度 a由Δv 和Δt 的比值决定,而非单独与Δv 成反比或与Δt 成正比,故 A
错误;
B.加速度方向始终与Δv 方向相同,故 B 错误;
C.加速度方向与初速度 v0的方向可能相同(如加速)或相反(如减速),故 C 正确;
D.速度变化率即加速度 a,若 a很小,速度变化率必然很小,故 D 错误。
故选 C。
3.C
Dx
【详解】根据速度的定义式 v = 表明,速度等于位移与时间的比值。位移是物体在一段时
Dt
间内从一个位置到另一个位置的位置变化量,而时间是这段时间的长度。这个定义强调了速
度不仅描述了物体运动的快慢,还描述了物体运动的方向。因此,速度是对物体位置变化快
慢的描述。再根据物体位置随时间的关系 x = 1+2t+3t2,可知开始时物体的位置 x0 = 1m,
1s 时物体的位置 x1 = 6m,则 1s 内物体的位移为 Δx = x1-x0 = 5m
故选 C。
4.D
【详解】在云层底部的一次放电产生的声波,先向下传播到地面后被向上反射,再向上传播
到云层后被向下反射,如此重复,则其运动情况可用 x - t 图像表示为
故 D 正确,ABC 错误。
故选 D。
5.A
【详解】设正方形的四个顶点依次是 ABCD,则翻滚后 ACD 各点的位置如下图所示,可知 A
1
点的位移是 4a;结合图象可知,以 B 点为支点转动的过程中,A 点轨迹是半径为 a 的 4 圆;
以 C′
1
点为支点转动的过程中,A 点轨迹是半径为 2a的 4 圆;以 D′点为支点转动的过程中,
A 1点轨迹是半径为 a 的 4 圆;所以 A 点的路程为

s = 2p a 1 1 + ÷ + 2p × 2a
1 2
=
4 4 4 è
1+ p a
è 2
÷÷

故选 A。
6.A
【详解】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相邻相等时间内的位移差规律有 2L - L = aT 2
匀变速直线运动全程的平均速度等于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则图示第一个 T 的末状态的速度
v L + 2L 3L= =
2T 2T
2
根据速度与位移的关系有 v = 2a xOP + L
x 1解得 OP = L8
故选 A。
7.A
【详解】A.质点经过 a、b 中点的速度大小为
2
v v0 + (9v
2
= 0
)
x = 41v2 02
故 A 正确;
B.质点的加速度为
a 9v - v 8v= 0 0 = 0
t0 t0
故 B 错误;
C.中间时刻的速度为
v v0 + 9v= 0t = 5v0 0
2 2
1 1
前 2 时间内通过的位移比后 2 时间内通过的位移少
x 1 t 1D = (5v0 + 9v 00 ). - (v0 + 5v0 ).
t0 = 2v
2 2 2 2 0
t0
故 C 错误;
D 1 1.设通过前 2 位移所需的时间是后 2 位移所需时间的 n 倍,并设一半位移为 s,则
s
s 1
n v
(v0 + 41v0 )
= 1
41 + 9
s =
2
s = 1+ 41
v 12 ( 41v0 + 9v0 )2
故 D 错误。
故选 A。
8.AC
【详解】A.无论是否匀变速,只要物体加速,加速度方向必与速度方向相同。若方向相反,
速度会减小,故 A 正确;
B.减速仅说明加速度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反,但速度的正负由所选正方向决定,故物体的加
速度也由所选正方向决定,故 B 错误;
C.在直线运动中,若物体做加速度减小的加速运动时,速度变大,加速度变小,故 C 正确;
D.加速度的正负由规定的正方向决定,与初速度方向无关,故 D 错误。
故选 AC。
9.BC
【详解】A.已知该过程为匀加速直线运动,根据匀加速直线运动平均速度的公式可知 ac
v + v v
段的平均速度为 vac = a c = c2 2
v2 + v2 2v
而 ac 段的中间位置的瞬时速度为 v = a cx = c
2 2 2
2v
从图中可以看出 b 是 ac 段的中间位置,故 vb = vx = c
2 2
由于 vb - v
2vc v
ac = -
c > 0
2 2
所以 ac 段的平均速度小于 b 点的瞬时速度,故 A 错误;
B.已知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通过相邻相等时间内的位移之比为1: 3 : 5 : 7 :L
所以 b 点为 ae 段的中间时刻。由于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等于该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所以
ae 段的平均速度等于 b 点的瞬时速度,故 B 正确;
C.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通过连续相等的位移所用的时间之比为
1: 2 -1 : 3 - 2 : 2 - 3 :L
已知通过 ab 段的时间为 t,则通过 ce 段的时间为 tce = tcd + tde = 2 - 2 t ,故 C 正确;
D. 根据 v2 = 2ax可得汽车通过 b、c、d、e 的速度大小之比为1: 2 : 3 : 2 ,故 D 错误。
故选 BC。
10.CD
【详解】A.加速度对时间的变化率称为急动度,等于 a-t 图象的斜率.则知 t=3s 时的急动
度和 t=5s 时的急动度等大同向,A 错误;
B.根据 a-t 图象与 t 轴所围的面积表示速度的变化量,知 2s-4s 内质点的速度增大,做加速
运动,B 错误;
C.根据 a-t 图象与 t 轴所围的面积表示速度的变化量,得 0-6s 速度的变化量为
v 1+ 2 1 1D = 2 + 2 2 + 2 -2 = 3m/s
2 2 2
因初速度为 0,故 t=6s 时的速度为3m/s ,C 正确;
D.根据 a-t 图象与 t 轴所围的面积表示速度的变化量,知 0-6s 内质点速度的变化量均为正,
说明质点速度方向不变,D 正确;
故选 CD。
【点睛】加速度对时间的变化率称为急动度,等于 a-t 图象的斜率.根据加速度与速度方向
关系判断质点的速度变化情况。
11.(1)AD
(2) 1.5
(3)1.2
【详解】(1)该实验不需要秒表与天平,需要通过打点计时器记录,而打点计时器需要接到
交流电源上,处理数据时需要利用刻度尺测量长度。
故选 AD。
(2)[1]由匀变速直线运动某点瞬时速度可以通过求解中间时刻的方式求解瞬时速度求解,
故有 vB = v
x
AC = =1.5m / st
(3)因为剪断的纸带所用的时间都是T = 0.1s ,设两个相等时间内的位移差为Dx ,则根据
题意有Dx = kd = 0.6 2 10-2 =1.2 10-2 m
再由Dx = aT 2
解得 a =1.2m/s2
12.(1)1.20
(2) 0.6
(3)小于
【详解】(1)刻度尺的分度值为 1mm,挡光条的宽度 d = 1.20cm
(2)遮光条通过光电门的时间极短,可以用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表示瞬时速度,根据平
均速度公式可知
v d d1 = = 0.6m/s vDt , 2
= =1.0m/s
1 Dt2
(3)根据光电门宽度计算的速度为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挡光条从开始遮住第一个光电门
到开始遮住第二个光电门的时间为 t,实际有
v v Dt= - a 1 v Dt, 21 1 2 2
= v2 - a 2

Dv = v - v 2 1 = v2 - v1 + a
Dt1 Dt- a 2 > v2 - v2 2 1
根据
a Δv=
t
可知测得的加速度小于真实值。
13.(1)16m
(2)16m
v2 82
【详解】(1)汽车刹车时离斑马线的最小距离 x = 0 = m =16m
2a 2 2
v
(2)汽车停止运动的时间 t0 = 0 = 4sa
2
5s x x v0 8
2
汽车刹车 内的位移 5 = 4 = = m =16m2a 2 2
14.(1)20m/s
(2) 2m/s2;36m/s
xAB 80
【详解】(1)飞机最前端通过 AB 两点间平均速度的大小为 v = = m/s = 20m/stAB 4
(2)飞机在 AB 过程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为 v1 = v = 20m/s
xBC
同理飞机在 BC 过程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为 v2 = = 30m/stBC
a Dv 30 - 20= = 4 6 m/s
2 = 2m/s2
加速度大小为 Dt +
2 2
t
飞机最前端经过 C 点时瞬时速度的大小为 v = v + a 2C 2 = 36m/s2
15.(1) 2m/s2;(2)1125m2
【详解】(1)设无人机在上升过程中的加速度大小为 a1。加速过程用时 t1 = 2s,上升高度
x 11 = a
2
2 1
t1
末速度
v1 = a1t1
匀速 t2 =2.5s 过程,上升高度
x2 = v1t2
匀减速 t3 = 3s过程,上升高度
x v3 = 1 t2 3
根据题意
h = x1 + x2 + x3 = 20m
联立解得
a1 = 2m/s
2
(2)根据题意分析可知,一次全过程拍摄的面积为两个半圆和一个矩形的面积。
根据乙图可得视野半径
r = h tan 37° = 15m
则直径
d = 2r = 30m
矩形边长为水平方向加速、匀速和减速的总位移,即
x a4t6 t a t t a4t6 t 1 3 3m 1 3 2m 1 3= 6 + 4 6 7 + 8 = + + 3m = 15m2 2 2 2
则矩形面积为
S1 = xd = 450m
2
两个半圆的总面积为
S 22 = p r = 225p m
2
能拍摄的最大面积为
S = S 21 + S2 = (450 + 225p )m =1125m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