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四 古代寓言二则
01 积累运用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先自度其足( ) 吾忘持度( )
其剑自舟中坠于水( )
遽契其舟( )
2.找出句中通假字,并加以解释。
(1)置之其坐 “____”同“____”,意思是________。
(2)反归取之 “____”同“____”,意思是________。
3.解释句中加点词。
(1)郑人有欲买履者( )
(2)至之市( )
(3)已得履( )
(4)及反,市罢,遂不得履( )
( )
(5)其剑自舟中坠于水( )
(6)舟已行矣,而剑不行( )
4.解释下列多义词。
(1)度先自度其足( )
吾忘持度( )
(2)之至之市( )
是吾剑之所从坠( )
而置之其坐( )
5.翻译下列句子。
(1)何不试之以足?
(2)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6.填空。
(1)《郑人买履》选自《________》,作者________是________末期________家,________家的主要代表人物。21cnjy.com
(2)《刻舟求剑》选自《________》,该书主编者________是________末期秦国的丞相。
7.根据课文内容,完成下面的对联。
上联:楚子刻舟求剑,舟行剑丢
下联:________________,度忘履失
02 课内精读
阅读两篇寓言,回答问题。
8.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词。
(1)郑人有欲买履者( )
(2)而忘操之( )
(3)遽契其舟( )
(4)舟止( )
9.指出下面句子中加点的“之”字的意义。
(1)是吾剑之所从坠( )
(2)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
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边的句子。
(1)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2)宁信度,无自信也。
11.两则寓言内容虽不同,但讽刺的都是那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人。
12.读了这两则寓言,你受到了什么启发?
03 拓展阅读
疑人窃履
昔楚人有宿于其友之家者,其仆窃友人之履以归,楚人不知也。适使其仆市履于肆,仆私其直而以窃履进,楚人不知也。他日,友人来过,见其履在楚人之足,大骇曰:“吾固疑之,果然窃吾履。”遂与之绝。逾年而事暴,友人踵①楚人之门,而悔谢曰:“吾不能知子,而缪②以疑子,吾之罪也。请为以如初。”21教育网
(选自王守仁《历代寓言大观》)
【注释】 ①踵:到,走到。②缪:同“谬”,错误,荒谬。
13.根据《古汉语常用字字典》提供的主要义项,为下面句中加点的词选择恰当的解释。
(1)友人来过()
A.走过,经过 B.胜过,超越
C.错误,过失
D.访,探望
(2)逾年而事暴()
A.暴露,显露
B.凶恶残酷的
C.突然
D.欺凌,损害
1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吾固疑之,果然窃吾履。
15.联系全文,你认为友人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结合你的生活体验加以评价。
四 古代寓言二则
1.duó dù zhuì jù 2.(
( http: / / www.21cnjy.com )1)坐 座 座位 (2)反 返 返回 3.(1)鞋子 (2)集市 (3)已经 (4)等到 终于 (5)到,在 (6)移动 4.(1)量长短 量好的尺码 (2)到……去 助词,无实义 代词,代量好的尺码 5.(1)(你)为什么不用脚试一试呢? (2)(他)从刻了记号的地方下水去找剑。 6.(1)韩非子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韩非 战国 哲学 法 (2)吕氏春秋 吕不韦 战国 7.郑人度足买履
8.(1)想,打算 (2)拿,携带 (3)用刀刻 (4)停止 9.(1)助词,无义,不翻译。
(2)代“剑”。 10.(1)这样找剑,不
( http: / / www.21cnjy.com )是很糊涂吗? (2)宁可相信(量好的)尺码,也不相信自己的脚。 11.因循守旧、固执己见、不知变通 12.示例:①书本上的东西并不一定全部可信,根据现实的需要大胆地尝试,才是解决问题最有效的办法。②理论要和实际相结合。③具体问题具体分析。④做任何事情都要机智灵活。 13.(1)D (2)A 14.我本来(就)怀疑你,果然(是你)偷了我的鞋。 15.友人是一个知错就改的人。在我们的生活中,往往也会有误解别人的事情发生,但我们如果能在了解事情的真相后勇于承认并改正错误,这也是难能可贵的。21·cn·jy·com
【附参考译文】
从前有个借宿在朋友家里的楚国人,他的仆人偷
( http: / / www.21cnjy.com )了他的朋友的鞋子回来,楚国人不知道。恰好他让仆人到集市上去买鞋,仆人私藏了买鞋的钱而把偷来的鞋子交给他,楚国人也不知道。有一天,他的朋友来拜访他,看见自己的鞋子穿在楚国人的脚上,很惊讶地说:“我本来就怀疑你,果然是你偷了我的鞋。”于是和他断绝了关系。过了几年有关这个仆人的事情暴露,他的朋友来到楚国人的家里,向他道歉说:“我不够了解你,才错误地怀疑你,这是我的过错。请让我们和好如初吧。”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