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08 太阳系的组成与结构(课件 32张PPT)--2025-2026学年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专题08 太阳系的组成与结构(课件 32张PPT)--2025-2026学年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上册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5.9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5-10-29 16:05:1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2张PPT)
浙教版2024 科学七年级上册
期中复习
专题08 太阳系的组成与结构
01
知识剖析
知识点1 太阳系的组成

我们居住的地球在宇宙中并不孤单,水星、金星、火星、木星等星球与地球相伴,一起围绕着太阳转动。
1.太阳系的组成
八大行星、矮行星、小行星、卫星、彗星、流星体等天体共同构成了太阳系。
2.太阳系的基本情况
(1)太阳:太阳系的中心天体是太阳,质量约占太阳系总质量的99.86%,是太阳系中体积和质量最大的天体。其他天体都绕太阳公转。
知识点1 太阳系的组成

(2)八大行星:太阳系中的行星是直接围绕太阳转动的球状星体,按距太阳由近及远分别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它们都以自西向东的方向绕太阳公转。
(3)小行星带:在火星轨道和木星轨道之间有大量的小行星分布,称为小行星带。
3.太阳系的观测
早在17世纪,伽利略就开始用望远镜对太阳系进行观测,逐步揭开了太阳系神秘的面纱。如今,天文学家不仅利用现代望远镜在地球上进行观测,还把望远镜置于太空中观测,甚至发射航天探测器对太阳系中的行星进行更深入的探索。人类对太阳系的认识已经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
知识点2 太阳

1.概况
太阳是离地球最近的恒星。它是一颗自身能够发光发热的气体星球。
2.作用
对地球来说,太阳是最为重要的天体。耀眼的太阳每天东升西落,温暖着地球。太阳为人类活动提供了最重要的能量,地球上的生物生长、空气和水的循环都与太阳息息相关。
知识点2 太阳

2.地球仪是正球体的原因
地球的赤道半径约为6378km,两极方向的半径约为6357km,相差极小。它的赤道周长约为4万km。如果我们把这个庞大的地球缩小,制成一个直径1m的地球仪,赤道半径只比极半径长约3mm。这点微小差别,在地球仪上是看不出来的。
知识点2 太阳

3.基本数据
日地平均距离 约为1.5×10 km
直径 约为1.4×10 km,相当于地球直径的109倍
表面温度 约5500℃
中心温度 高达1.5×10 ℃
体积 约为地球的130万倍
质量 约为地球的33万倍
知识点2 太阳

4.光年
光在真空中1年内传播的距离等于1光年,天文学上常用光年作为单位来计量天体之间的距离。
5.太阳的演化历程
现代观测表明,太阳已有约50亿年的历史。它是一颗典型的中等质量的恒星,正平稳地燃烧着自身。现在,科学家对恒星演化过程的认识不断深入,勾勒出太阳的生命历程。
知识点2 太阳

6.太阳的大气层结构
太阳是一个由炽热气体组成的球体,我们平时所看到的是太阳的大气层。太阳大气层由内向外依次分为光球层、色球层和日冕。
(1)光球层:光球层是人们能够看到的太阳的圆面,我们所见到的太阳可见光,几乎全是由光球层发出的。
(2)色球层:是太阳大气的中间层。通常,色球层只有在发生日全食时才能看见。
(3)日冕:是太阳大气的最外层,日冕只有使用特殊仪器或在日全食时才能观察到。
知识点2 太阳

7.太阳活动
太阳表面经常发生变化,这些变化统称为太阳活动。常见的太阳活动主要有太阳黑子、太阳耀斑、日珥和太阳风等。
(1)太阳黑子:人们把太阳光球层上出现的黑色小斑点称为太阳黑子。太阳黑子实际上是太阳表面一种炽热气体的巨大涡旋,因为其温度比太阳的光球层表面其他地方温度要低,看上去比周围暗。太阳黑子的多少和大小,往往作为太阳活动强弱的标志。
知识点2 太阳

(2)太阳耀斑:发生在色球层上的一些突然增亮的斑块。耀斑爆发时,会释放出巨大的能量,是一种最剧烈的太阳活动。由于发生在色球层中,所以也叫“色球爆发”。太阳耀斑爆发时会释放出巨大的能量。当太阳耀斑辐射来到地球附近时,与大气发生剧烈碰撞,干扰电离层,使它失去反射无线电短波的功能。此外,太阳耀斑对气象和水文等方面也有着不同程度的直接或间接影响。
(3)日珥:日珥是太阳色球层上喷射出的弧状大气。它比太阳圆面暗弱得多,在一般情况下被地球大气所散射的太阳光淹没,不能被直接看到。日珥通常发生在色球层,它像是太阳的“耳环”一样。
知识点2 太阳

(4)太阳风:日冕发射出的带电粒子流,称为太阳风。在南极和北极附近,这些粒子可以进入地球大气层,撞击地球大气中的气体分子,并使这些分子发光,产生极光现象。
8.太阳黑子的活动周期
观测发现,太阳黑子的活动呈现出有规律的变化,科学家推断,太阳黑子的活动周期约为11年。黑子数最多的那一年,称为太阳活动峰年;黑子数极少的那一年,称为太阳活动谷年。
知识点2 太阳

9.太阳活动的影响
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很大。例如,太阳耀斑增强时,地球上的短波通信会受到明显影响。太阳黑子、太阳耀斑活动增强时,人们需要用各种防晒措施来避免太阳光中过强的紫外线对皮肤造成损伤。
太阳大气层情况及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如下表:
由内到外 最内层 中间层 最外层
名称 光球层 色球层 日冕
太阳活动 太阳黑子 日珥、太阳耀斑 太阳风
知识点2 太阳

对地球的影响 影响地球气候 地球气候变化与太阳活动有明显的相关性,太阳活动峰年,反常气候发生的概率明显增多;反之,气候状况相对平衡
扰乱地球电离层 太阳耀斑爆发会发射强烈的电磁波,干扰地球电离层,影响无线电短波通信,甚至会使无线电短波通信发生短时间中断
干扰地球磁场 当太阳活动增强时,来自太阳的高能带电粒子流会干扰地球磁场,产生磁针剧烈震动而不能正确指示方向的“磁暴”现象。受地球磁场的作用,来自太阳的高能带电粒子流偏向极地上空,在那里“轰击”高层大气,产生“极光”现象
知识点3 行星及其卫星

1.行星、卫星的含义
(1)行星:太阳系中的行星是直接围绕太阳转动的球状星体。人类很早就用肉眼观察到了水星、金星、火星、木星和土星等行星。
(2)卫星:是围绕行星、矮行星、小行星转动的天体。
2.太阳系中八大行星的特征
(1)运动特征:太阳系中八大行星大致都在同一平面的近似圆形的椭圆形轨道上,沿着同一方向绕太阳公转。除金星外,其他行星的自转方向和公转方向相同,都是自西向东。
知识点3 行星及其卫星

(2)形态特征
虽然和太阳相比,行星的体积都很小,但是八大行星的体积、质量和外观有很大的差异。尽管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要比地球和其他行星大很多,但它们与太阳相比,仍然很小。假定地球的质量和体积为1个单位,太阳系其他行星相对于地球的质和体积的数值见下表:
八大行星相对于地球的质量和体积
行星 水星 金星 地球 火星 木星 土星 天王星 海王星
质量 0.05 0.82 1 0.11 317.89 95.18 14.63 17.15
体积 0.056 0.856 1 0.15 1316 745 65.2 57.1
知识点3 行星及其卫星

3.八大行星
(1)水星
水星是太阳系中离太阳最近的行星,比地球的卫星——月球大不了多少,也是质量最小的行星(约0.05个地球质量)。它没有天然的卫星,没有空气,布满了环形山。由于离太阳比较近且没有空气,水星表面昼夜温度变化很大。
(2)金星
又名“太白金星”“启明星”,是太阳系中唯一逆向自转的行星。金星的质量、体积与地球相似(约0.82个地球质量)。金星是一颗固体星球,表面有非常厚的大气,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碳。它也没有天然的卫星。金星是颗炙热的行星,表面的平均温度约460℃。
知识点3 行星及其卫星

(3)地球
①地球是太阳系中唯一一颗表面上有液态水存在的行星,水改变着地表的形态。地球上有大气层,大气中富含氧气;供人类及其他生物生存所需。
②地球是当今人类已知的星系中唯一能够孕育和支持生命
的星球。
(4)火星
①火星的直径约为地球的一半,自转轴倾角、自转周期与地
球相近、公转周期是地球的两倍。
②火星上的大气成分以二氧化碳为主,非常稀薄。火星表面温度变化范围约为-140~20℃。
知识点3 行星及其卫星

③科学家观测到火星上有一些巨大的峡谷,以及一些很像古代海岸线的地貌特征,由此推断,很久以前火星表面可能有大量流动的液态水。
④火星探测器发现火星南极冰冠有部分退缩,科学家认为,这是因为大量的水被冻结在火星地表下面。
⑤火星的表面覆盖着一层氧化铁,因此,火星看上去呈橘红色,又被称为“红色行星”。
知识点3 行星及其卫星

③科学家观测到火星上有一些巨大的峡谷,以及一些很像古代海岸线的地貌特征,由此推断,很久以前火星表面可能有大量流动的液态水。
④火星探测器发现火星南极冰冠有部分退缩,科学家认为,这是因为大量的水被冻结在火星地表下面。
⑤火星的表面覆盖着一层氧化铁,因此,火星看上去呈橘红色,又被称为“红色行星”。
知识点3 行星及其卫星

(5)木星
①木星是太阳系中体积最大、质量最大、自转最快的行星。它的质量大约是太阳的千分之一,是太阳系中其他七大行星质量总和的2.5倍。
②木星是一个气态巨行星,主要由氢和氦组成。自伽利略观测到木星的四颗卫星以来,天文学家又发现了许多颗卫星绕着木星转动。
(6)土星
①土星是太阳系中的第二大行星,也是太阳系中唯一密度小于水的行星。
②土星大气与木星大气一样,主要由氢和氦组成。在八大行星中,土星有着壮观的光环,光环由绕土星运转的碎块和微粒组成。土星最大的卫星——“土卫六”比水星还大。截至2024年12月的观测结果表明,土星的卫星数量已达100多颗。
知识点3 行星及其卫星

(7)天王星
①天王星的体积在太阳系八大行星中排名第三,质量排名第四,几乎横躺着围绕太阳公转,拥有卫星。其大气的主要成分是氢气、氦气和甲烷。
②天王星是太阳系内大气层温度最低的行星,最低温度约为-224℃。
③天王星是人类使用望远镜发现的第一颗行星。
知识点3 行星及其卫星

(8)海王星
①海王星是太阳系中离太阳最远且寒冷的蓝色行星,大气层以氢气和氦气为主,有微量的甲烷。
②海王星被称为“笔尖下发现的行星”。人们观测到的天王星轨道与用牛顿理论计算出的结果有偏差,于是,两位年轻的天文学者根据天王星的观测资料和牛顿理论,各自独立计算出这颗“新行星”的运行轨道,天文学家在预测位置观测到了这颗行星,命名为海王星。
知识点4 小行星和彗星

1.小行星
(1)含义:小行星是指太阳系中类似行星环绕太阳运动,但体积和质量比行星小得多的天体。
(2)小行星带:太阳系中数以万计的小行星,大部分集中在火星和木星之间,形成了小行星带。小行星的运行轨道一旦发生变化,就有可能被行星俘获并发生剧烈的撞击。
(3)第一颗由中国人发现的小行星:我国天文学家张钰哲于1928年发现的一颗小行星,被命名为“中华”,这是第一颗由中国人发现的小行星。
知识点4 小行星和彗星

(3)第一颗由中国人发现的小行星:我国天文学家张钰哲于1928年发现的一颗小行星,被命名为“中华”,这是第一颗由中国人发现的小行星。
2.彗星
(1)含义:彗星是指亮度和形状会随着与太阳距离的变化而变化,并围绕太阳运动的天体。
(2)组成:彗核、彗发、彗尾(朝向:背向太阳)三部分。
①彗核:由岩石碎片、固体微粒和水结成的“冰球”。
②彗发:接近太阳时,彗核的冰物质受阳光照射变成气态物质,形成彗发。
③彗尾:受太阳风的“吹拂”,彗发中的气态物质被“吹”成长长的彗尾。
知识点4 小行星和彗星

(3)运动:绕太阳公转(彗尾的朝向始终背对着太阳),遇到太阳风,离太阳越近,彗尾越长。也就是说,扫帚尾巴越明显,说明太阳风越强。
(4)哈雷彗星
①发现:彗星的出现曾被视作一种神秘的现象。英国天文学家哈雷在对彗星轨道的研究中,运用牛顿理论计算它们的轨道,发现1531年、1607年、1682年出现的这三颗彗星的轨道是一样的。由此他推断,这三次出现的彗星应是同一颗星,其绕太阳运行的周期约为76年,并预言它将于1758年底或1759年初再次出现。1759年3月,这颗彗星果然又出现了。人们把这颗彗星叫作哈雷彗星。哈雷彗星的发现,显示出科学理论的强大预测能力。
知识点4 小行星和彗星

②我国古代的观测发现:其实,我国早在公元前613年就有关于哈雷彗星的记载。历史文献研究表明,我国古人曾经记录了10个世纪中,哈雷彗星每次出现的时间,但由于哈雷彗星76年才出现一次,因此,他们无法关联这些现象来证明多次看到的是同一颗彗星。
(5)彗星的撞击
彗星在绕太阳运行时,可能会跟行星发生剧烈的撞击。1994年,苏梅克-列维9号彗星以2.1×10 km/h的速度撞击木星。撞击后,木星表面升起宽阔的尘云,高温气体冲至1000km的高度,并在木星上留下了地球般大小的痕迹。
02
综合训练
考点1 太阳的结构与概况
01
解答:太阳耀斑是一种最剧烈的太阳活动,故A正确;
耀斑发出的强大短波辐射,会造成地球电离层的急剧变化,故B正确;
太阳大气层由内往外分别光球层、色球层和日冕层,故C错误;
太阳是太阳系的中心,故D正确。
故选:C。
1.(2024秋 滨江区校级期中)2024年1月1日05时55分,太阳爆发了一个强耀斑,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太阳耀斑是太阳上最剧烈的活动现象之一
B.耀斑爆发时无线电通信会受到干扰
C.太阳的表层由外到里依次是光球层、色球层、日冕层
D.太阳是太阳系的中心
C
2.(2006秋 镇海区期中)如图为太阳系局部示意图,表示地球的是(  )
A.a点 B.b点 C.c点 D.d.点
B
考点2 太阳系的组成
01
解答:八大行星按距日远近关系依次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小行星带位于火星和木星之间,因此c应为火星,故图示中b表示地球。
故选:B。
3.(2024秋 金华校级期中)2024年7月,中国公布载人登月初步方案,计划2030年前把航天员送上月球开展科学探索,其后将探索建造月球科研试验站。下列不属于科学问题的是(  )
A.月球上看到的地球美丽吗?
B.如果有水和空气等适宜条件,月球土壤本身适合种植蔬菜吗?
C.在月球上适合提供给科研试验站的能源有哪些种类?
D.如何利用月球自身资源获得水和氧气?
A
考点3 行星及其卫星
01
考点3 行星及其卫星
01
解答:能够提出有研究价值的问题,并作出符合科学事实的假设,是探究成功的前提。科学问题是指一定时代的科学家在特定的知识背景下提出的关于科学知识和科学实践中需要解决而尚未解决的问题。月球上看到的地球美丽吗?不属于科学问题;BCD属于科学问题。
故选:A。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