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1张PPT)
浙教版2024 科学七年级上册
期中复习
专题13 地球板块的缓慢运动
01
知识剖析
知识点1 从大陆漂移学说到海底扩张学说
壹
1.大陆漂移学说
(1)科学假说——大陆漂移学说的提出
①科学假说:科学假说就是用已获得的经验材料和已知的事实,运用科学思维方法,对未知自然界事物产生的原因及其运动规律做出推测性的解释。
②大陆漂移学说的提出:在18世纪及以前,地质学家普遍认为,大陆的位置是固定不变的。但是到了20世纪初,有科学家却提出了不同的观点,认为各个大陆原先是连在一起的。
1912年,德国地球物理学家魏格纳对大陆之间的位置关系提出了一个大胆的假说——大陆是移动的。魏格纳认为,所有的大陆曾经是连成一片的,之后经过分裂、漂移才形成现在的样子。
知识点1 从大陆漂移学说到海底扩张学说
壹
(2)大陆漂移学说的内容
魏格纳把各个大陆连在一起形成的超级大陆,叫作泛大陆。泛大陆形成于3亿年前,经过漫长岁月,泛大陆分裂成几个大陆,这些大陆缓慢地移动,逐渐漂移到现在的位置。
(3)大陆漂移学说的证据
①非洲西海岸与南美洲东海岸的大陆海岸线可以拼合在一起。
②北美洲和非洲、欧洲在地层和岩石构造上遥相呼应,大西洋两岸古生物群具有亲缘关系等。
知识点1 从大陆漂移学说到海底扩张学说
壹
例如,一种叫舌羊齿的植物适合在温和而偏凉的气候条件下生长,但是舌羊齿植物化石在印度、澳大利亚和非洲等地的岩层中均有发现(如右栏“舌羊齿化石的分布”图),而这些地区现在却不具有适合舌羊齿生长的气候条件。这说明这些地区在很久之前可能是连在一起的,且处在温和而偏凉的气候条件下。
③生物分布的相似性(如右图)
海牛栖息在热带浅海环境中,鸵鸟生活在陆地上,而且不会飞,按理说它们没有远涉大洋的能力,却分布在两块大陆上。这说明非洲大陆和南美大陆可能曾是紧密相连的整体。后来,又有一些证据证明大陆漂移学说的正确性。
知识点1 从大陆漂移学说到海底扩张学说
壹
2.海底扩张学说
(1)海底扩张学说提出的背景
由于魏格纳没有对大陆漂移的动力来源做出科学的
解释,当时科学界并不接受他的假说。直到近半个世纪后,新证据被发现,科学家们才开始重视魏格纳的这一假说。
(2)海底扩张学说的提出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地磁学的研究成果支持了陆地断裂分离的观点,并形成了一种新的大地构造学说。1960—1962年,美国地质学家赫斯等人对大洋中脊(海底山脉)的研究发现,越远离大洋中脊的洋底岩石年龄越老,在此基础上他们提出了海底扩张学说。
知识点1 从大陆漂移学说到海底扩张学说
壹
(3)海底扩张学说的内容
海底扩张学说认为,大洋中形成了一个地壳裂缝(称洋中脊),那里热的熔岩物质不断上涌,把洋壳上较老的岩石向两边不断地推开。洋壳上方的大陆地块就像在输送带上一样被推着一起向两边移动。
知识点2 板块构造学说
壹
1.板块构造学说的理论基础
随着海洋地质学、古地磁学、地球物理学等学科的发展,人们在大陆漂移学说和海底扩张学说的基础上创建了一种新的地球构造理论——板块构造学说。
2.板块构造学说的内容
(1)地球的岩石圈由六大板块拼合而成。六大板块的名称分别是亚欧板块、非洲板块、太平洋板块、美洲板块、印度洋板块和南极洲板块。这些板块“漂浮”在软流层上,相互不断地发生碰撞和张裂。
(2)地球表面的海洋、陆地处在不断的运动和变化之中,板块的碰撞和张裂是引起地壳运动的主要原因。板块的碰撞会挤压地壳,形成巨大的山脉,如喜马拉雅山脉;板块的张裂形成了裂谷和海洋,如东非大裂谷和大西洋。
知识点2 板块构造学说
壹
3.板块的移动速度
我们生活在地球的某一个板块上,由于地球板块运动非常缓慢,有一些大的板块每年仅移动几毫米,因此我们无法感觉到它的运动。若测出某一板块在一定时间内移动的路程,我们就能计算出它的移动速度,也能对地表未来的变化做出预测。
4.用板块构造学说解释有关的现象
红海面积在扩大:红海位于印度洋板块与非洲板块的交界地带,此处两大板块运动方向相反,发生张裂运动
地中海面积在缩小:地中海位于亚欧板块与非洲板块的交界处,此处两大板块相向运动,碰撞挤压
知识点2 板块构造学说
壹
喜马拉雅山脉的形成:喜马拉雅山脉位于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交界处,两大板块相向运动,碰撞挤压,地表隆起抬升
日本地震频繁:日本位于环太平洋的陆地和周围海域,地处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的交界地带,地壳比较活跃,多火山、地震
大西洋面积在扩大:大西洋地处美洲板块与亚欧板块、非洲板块的张裂地带,此处美洲板块与亚欧板块、非洲板块运动方向相反,大西洋面积不断扩大
知识点3 火山活动
壹
1.喷发原因
由于地球板块不断地相互碰撞和张裂,产生了火山活动。
2.火山喷发的情景
火山喷发是一种壮观的自然现象。无论是直冲云霄的滚滚火山灰,还是奔腾而出的熔岩流,火山喷发的情景都会给我们留下深刻的印象。
3.火山喷发的后果
火山喷发后的火山灰有时会把城市掩埋,炽热的熔岩流会使大地变成一片焦土。
知识点3 火山活动
壹
4.火山组成
典型的火山一般由火山口、火山锥、岩浆通道三部分组成。
5.火山喷发物
6.火山外部形态和活动特点
不同火山的外部形态和活动特点是千差万别的,火山按其活动情况分为活火山、死火山和休眠火山三类。
状态 物质
气态 水蒸气、二氧化硫等
液态 熔岩流
固态 火山灰、火山尘、火山弹等
知识点4 地震
壹
地震是一种会给人类带来巨大灾难的自然现象。
1.产生原因
当板块之间发生碰撞、挤压或错位时,就会导致地壳变形,从而引起地震。
2.发生频率
世界各地每年发生的地震多达500万余次。这些地震绝大部分都是极其轻微的,只有借助灵敏的地震仪才能探测到。其中可能造成极大破坏的地震,平均每年不到20次。
知识点4 地震
壹
3.组成要素
(1)震源:地震的发源地,一般位于地表以下0~300km处。
(2)震中:震源在地面上的垂直投影处,一般受地震的影响最大。
(3)震中距:地表某地到震中的距离。
(4)震源深度:震源垂直向上到地表的距离。
(5)等震线:在地图上把地面破坏程度相似的各点连接起来的曲线。
知识点4 地震
壹
4.分布
世界地震分布与火山相似,主要集中分布在环太平洋的陆地和周围海域,以及地中海——喜马拉雅山一带。
5.地震的防范和预报
不同强度的地震会对人们的生产和生活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地球上几乎每年都会发生几次大的地震,并常常造成房屋倒塌和人员伤亡等灾难。因此,掌握必要的地震防范措施非常重要。
(1)地震的防范
发生地震时,要冷静、不慌乱,迅速选择正确的逃生方法。
知识点4 地震
壹
(1)地震的防范
发生地震时,要冷静、不慌乱,迅速选择正确的逃生方法。
①在教室等人多的地方:如果时间允许,要有序地快速撤离,以免因慌乱发生挤压、踩踏事故;如果时间不允许,要就地躲避。
②底楼:应该迅速跑到室外开阔的地带避险(从地震发生到房屋倒塌大约需要10秒钟)。
③高楼:发生地震时,千万不能乘坐电梯逃生。来不及逃离时,可根据所在的位置迅速作出判断,采用最有效的方法避震和自救。例如,伏而待定,就近选择墙角或坚固的桌子、排椅旁蹲下后闭眼,将书包或提包等缓冲物放在头顶等。
④室外:远离玻璃幕墙、楼房、电线杆、广告牌、高压线等。
知识点4 地震
壹
(2)地震的预报和预防
①地震的预兆:如马不进圈、鸡飞狗叫、猪不吃食、井水喷涌、出现地光、蜜蜂群迁等。
②借助仪器观测和观察自然界的异常现象。
(3)目前,通过地震观测仪,能准确地监测世界上任何地区正在发生的地震,并进一步探索地震发生和分布的规律,提高地震预报的准确性。
(4)建筑师通过设计一些抗震建筑物来减少地震造成的危害。
02
综合训练
1。(2024秋 婺城区校级期中)下列表述符合板块构造学说的是
(  )
A.全球岩石圈由七大板块组成
B.地震和火山是引起地壳变动的主要原因
C.各大板块漂浮在地核上
D.由于板块的张裂,东非大裂谷未来可能会形成一个新的海洋
D
考点1 板块构造学说的要点
01
解答:A、全球岩石圈由六大板块组成,不符合题意。
B、地震和火山是地壳运动的表现而不是原因,不符合题意。
C、各大板块漂浮在软流层上,不符合题意。
D、由于板块的张裂,东非大裂谷面积越来越大,未来可能会形成一个新的海洋,故符合题意。
故选:D。
2.(2024秋 杭州期中)下列符合板块构造学说的是(  )
A.全球岩石圈划分为七大板块
B.地球的内力作用使地表趋于平坦,而外力作用使地表高低不平
C.板块的交界处为地震和火山集中分布地带
D.喜马拉雅山脉是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的碰撞形成的
C
考点1 板块构造学说的要点
01
解答:根据板块构造学说:全球岩石圈划分为六大板块;地球的内力作用使地表高低不平,而外力作用使地表趋于平坦;板块交界处为地震和火山集中分布地带;喜马拉雅山脉是亚欧板和印度洋板块的碰撞形成的。
故选:C。
3.(2024秋 平阳县期中)下列与板块构造学说相关的说法,错误的是(  )
A.板块构造学说认为板块内部不稳定,不断发生碰撞和张裂
B.舌羊齿化石的分布支持了魏格纳的大陆漂移说
C.海底扩张学说支持了大陆漂移说,解决了大陆漂移的动力来源问题
D.板块构造学说是在“大陆漂移说”和“海底扩张说”的基础上创立的
A
考点1 板块构造学说的要点
01
解答:板块构造学说认为板块内部稳定,板块交界处不稳定,不断发生碰撞和张裂,A错误;舌羊齿化石的分布支持了魏格纳的大陆漂移说,B正确;海底扩张学说支持了大陆漂移说,解决了大陆漂移的动力来源问题,C正确;板块构造学说是在“大陆漂移说”和“海底扩张说”的基础上创立的,D正确。故选:A。
4.(2024秋 余姚市期中)下列表述符合板块构造学说的是(  )
A.全球岩石圈由七大板块组成
B.地震和火山是引起地壳变动的主要原因
C.各大板块漂浮在地核上
D.由于板块的张裂,东非大裂谷未来可能形成一个新的海洋
D
考点2 板块的运动
01
考点2 板块的运动
01
解答:A、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地球岩石圈是由板块拼合而成的。全球主要有六大板块,其中太平洋板块几乎全部是海洋,其余板块既包括大陆,又包括海洋。故A不符合题意;
B、地壳变动的表现形式是地震和火山,它能够在很短的时间内改变地表的形态。故B不符合题意;
C、地质学家经过长期研究,又提出了板块构造学说。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地球岩石圈是由板块拼合而成的。故C不符合题意;
D、东非大裂谷受非洲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的张裂拉伸,未来可能形成一个新的海洋。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5.(2024秋 西湖区校级月考)王亚平老师“太空授课”向我们展示了“泡腾片实验”,蓝色的水球看上去像我们的地球。下列关于地球的认识正确的是
(  )
A.全球由“漂浮”在软流层上的七大板块组成
B.火山地震的分布带都位于板块内部
C.地球是个椭球体,赤道的周长约4万千米
D.地球内部结构由内而外是地壳、地幔、地核
C
考点2 板块的运动
01
考点2 板块的运动
01
解答:岩石圈分为六大板块,岩石圈包括地壳和上地幔顶部软流层以上的部分,好像是“漂浮”在软流层之上,A错误。
火山地震主要分布在板块交界处,B错误。
地球是个椭球体,赤道的周长约4万千米,C正确。
地球内部结构由内而外是地核、地幔、地壳,D错误。
故选:C。
6.(2024秋 奉化区月考)读一读
材料一:中国科学工作者在喜马拉雅山发现海洋生物化石.
材料二:在我国东部海底,人们发现了人类活动的遗迹.
材料三:欧洲的荷兰是世界著名的”低地国”,全国14的陆地低于海平面,但是国土面积在过去的百年中不断扩大.
①材料一说明喜马拉雅山在地质时期曾经是   (陆地、海洋).造成这种海陆变迁的原因是   (地壳运动,海平面上升)
②材料二说明我国东部海底大陆架在地质时期曾经是  (陆地、海洋).造成这种海陆变迁的原因是  (地壳运动,海平面上升).
③材料三说明 活动也可以引起海陆的变化.
考点2 板块的运动
01
考点2 板块的运动
01
解答:①材料一说明喜马拉雅山在地质时期曾经是海洋.造成这种海陆变迁的原因是地壳运动;
②材料二说明我国东部海底大陆架在地质时期曾经是陆地.造成这种海陆变迁的原因是海平面上升;
③材料三说明 人类活动也可以引起海陆的变化.
故答案为:①海洋;地壳运动;②陆地;海平面上升;③人类.
考点3 火山、地震分布与板块运动的关系
01
7.(2024秋 长兴县月考)以下关于火山和地震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它们都是内力作用的结果
B.它们的分布有相同之处,即板块交界处
C.火山的岩浆来源于软流层,而地震则发生在岩石圈
D.火山和地震都是剧烈的地壳变动,而且现在都可以作出精确的预报
D
考点3 火山、地震分布与板块运动的关系
01
解答:火山与地震都是地壳运动的一种表现形式,是内力作用的结果,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板块交界处,地壳比较活跃,多火山和地震,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
火山岩浆发源于上地幔顶部的软流层,地震发生在岩石圈,是岩石圈在内力作用下突然断裂引起地表震动,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
火山和地震在现有条件下还不能作出精确的预报,故D不正确,符合题意。
故选:D。
考点4 地震的防范与预报
01
8.(2024秋 上城区校级期中)2018年5月12日是我国第十个防灾减灾日,主题是“行动起来,减轻身边的灾害风险”。以下关于防震减灾的做法,正确的是(  )
①要牢记紧急逃生路线及附近安全疏散地
②准备家庭地震应急包,放在便于取到之处
③发生地震时不要慌乱,尽可能关闭电、火、煤气
④地震躲藏时要牢记“蹲下、藏身、抓牢”三要素
⑤避开高大建筑物、立交桥等,可迅速躲在广告牌、树等下面
⑥撤离时要保护好头部,不要翻窗、跳楼,可乘坐电梯迅速逃离
A.①③④⑤ B.①②⑤⑥ C.①②③④ D.③④⑤⑥
C
考点4 地震的防范与预报
01
解答:发生地震时要牢记紧急逃生路线及附近安全疏散地,准备家庭地震应急包,放在便于取到之处,发生地震时不要慌乱,尽可能关闭电、火、煤气,地震躲藏时要牢记“蹲下、藏身、抓牢”三要素,避开高大建筑物、立交桥等,不可躲在广告牌、树等下面,撤离时要保护好头部,不要翻窗、跳楼,不能乘坐电梯迅速逃离等。
故选: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