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2026学年度第一学期八校联盟高一教学质量检测(一)
语
文
注意事项:
1.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等填写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
3.全部答案在答题卡上完成,答在本试题卷上无效。
4.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千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5.考试结束后,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阅读(72分)
(一)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一5题。
材料一:
社会结构的现代化转型使社会呈现出个体化趋势,而个体化趋势下青年的社会心态也将随
之转变。在现代社会中,标准化的价值观不复存在,生活方式没有孰优孰劣,每个人经历的都是
试验性的生活,生活方式的个人化与价值观的独立性显得越来越重要。
伴随着思想的解放,边界意识成为现代社会的首要意识而被强调,指出个人边界不容侵犯。
当前青年群体对社交边界感的强调,在某种意义上正是现代社会中个体独立意识和隐私意识的
体现,是青年在现代社会中追求个性、渴望自由的情感表达。社交边界感已经成为现代青年的
新需求。具体来看,此种需求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拥有个人的边界。拥有清晰的个人边界能
使人学会评价人际关系,规避掉繁杂人际关系中的迷茫与压力,以及其对个人生活意志的主宰。
二是不侵犯他人的边界。“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坚持自我独立性的同时能够做到尊重他人
的社交边界,才是社会互动中被崇尚的礼貌社交。
在高度倦怠的现代社会中,边界感成为现代青年自我保护与自我储能的方式。德国社会学
家齐美尔最早对社交中的边界予以重视,通过对现代社会的分析,他将社会生活中的社交距离
视为自我与他人“内在关联”的心理距离,这其实是一种“内心的屏障”,起到屏保作用。在快节
奏的当今社会,颜繁的社会流动让现代人每天要不断地与人接触,面对社交过载,如果没有这种
人与人之间的“屏保效应”,人们终将会困于烦乱的社会交往中而感到精疲力竭,因此,边界感还
为疲惫的年轻人提供了在内卷化社会中喘息的机会。
(摘编自王昕迪、胡鹃辉《边界感:现代社会青年社交需求及其建构》)
【高一教学质量检测(一)语文卷第1页(共8页)】
6075A
材料二:
2023年,“饭搭子”“旅游搭子”“考研搭子”等名词层出不穷。“搭子社交”以共同兴趣或需
求为基础,秉持着严格的分寸感,满足青年们浅尝辄止的轻社交需求,成为更适应当代社会青年
的社交方式。
当代青年成长于科技发达的数字时代,他们在享受科技带来的便利的同时,却越来越孤独。
当代青年衣食住行的需求都可以通过网络完成,无须在线下进行人际交往。年轻人在虚拟世界
释放天性,却丧失了线下社交的亲密感,陷入“群体性孤独”之中。享受虚拟世界的冲浪时,大数
据为我们展示多姿多彩的世界,我们动动手指点赞评论就能收获共情与认同,每一个个体都被
裹挟在定制化的、个性化的信息流中,收获着新鲜感与满足感:但回归现实生活,作为社会分工
中的个体时,我们却往往难以收获类似的认同感,巨大的心理落差致使孤独感不断加深。面对
社会加速下生活的压力和困境,孤独的青年具有陪伴的社交刚需,他们比任何时代都渴望被
拥抱。
在现代化转型的背景下,社会结构的变迁推动了社会关系的嬗变,传统社交面临时空的双
重阻隔。从空间阻隔来说,中国传统社会具有安土重迁、世代稳定的特点,在日常的生产劳作
中,形成了以差序格局为基础的熟人社会。然而,现代化发展给人们带来极大流动性,越来越多
的青年人离开家乡,外出求学、谋生,人口的频繁流动使得传统意义上的地缘关系显得尤为脆
弱,亲缘关系也由于空间距离的阻隔而难以满足年轻人即时性的需求。从时间阻隔来说,在传
统农业社会,人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家家户户的生活作息基本一致,人与人之间的生活目标
与价值观念趋同化,自然也就拥有共同的生活话题。随着现代化程度的加深,社会分工趋于精
细化,整个社会充斥着多样的职业类型,现代人的生活节奏具有较大的异质性,而恰恰是这其中
的异质性,制约了当代青年深层社交关系的形成。
然而,无论城市化如何推进,个体主义如何发展,人作为社会性动物的本质无法改变,仍需
要借助社交找到情感支持、获得能量、缓解孤独。有共同爱好、目的的搭子恰好符合这种需求,
找到的搭子基于精准需求而结成,突破时间、空间的障碍,即刻成团,实用性极强。
(摘编自王昕迪、胡鹏辉《搭子社交:当代社会青年新型社交趋势与形成逻辑》)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在社交过程中设立适当的心理距离,可以帮助青年人减少烦乱的社交活动带来的疲惫感。
B.现实生活中往往难以收获与线上等量的认同感而导致的巨大心理落差致使当代青年孤独
感加深。
C.在现代化转型的背景下,由于空间距离的阻隔,传统社交无法满足年轻人即时性的需求。
D.“搭子社交”基于共同爱好或目的而形成,为青年群体提供温暖和陪伴,缓解其孤独的
内心。
【高一教学质量检测(一)语文卷第2页(共8页)】
6075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