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单元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 大单元复习课件(53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四单元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 大单元复习课件(53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56.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5-10-28 10:59:1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53张PPT)
大单元复习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大概念:救亡图存道路的新探索
课前知识默写
1.孙中山早年的革命活动:1894年,在檀香山成立_______,提出“_________”的宗旨。_____年,孙中山准备在广州发动武装起义,后失败。
2.同盟会和三民主义:1905年8月,孙中山在日本东京成立了中国_______。其政治纲领为“_________,_________,创立民国,平均地权”。后被阐发为三民主义即“_____”“_____”“民生”,成为孙中山领导资产阶级革命的指导思想。
3.武昌起义:_______________,武昌城内的革命党人首先起义。10月11日,起义军成立___________,推举新军将领黎元洪为都督。武昌起义胜利后,各省纷纷响应。
4.中华民国的建立:_____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职,宣告_____________ _____成立,以1912年为民国元年,改用阳历。_____________ 的成立是孙中山领导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重要成果。
5.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1912年2月,宣统帝退位。3月,_______在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4月,孙中山正式解除临时大总统职务,胜利果实被袁世凯窃取。
兴中会
振兴中华
1895
同盟会
驱除鞑虏
恢复中华
民族
民权
1911年10月10日
湖北军政府
1912
中华民国临时
政府
袁世凯
南京临时政府
6.《中华民国临时约法》:_____年3月11日,孙中山以临时大总统名义颁布了由参议院制定的___________________,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_________________ ___性质的重要文件,肯定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度和_________原则,是辛亥革命的重要成果。
7.二次革命:1913年,“宋案”发生后,孙中山和黄兴等号召南方各省起来反袁,发动“_________”。
8.袁世凯复辟帝制:1915年末,袁世凯接受日本旨在灭亡中国的“_________”的大部分内容,并准备在1916年元旦举行登基大典。
9.护国战争:1915年底,_____等在云南宣告独立,护国战争爆发。1916年3月,袁世凯被迫宣布取消帝制,护国战争结束。
10.军阀割据:以_______和_____为首的直系军阀;以_______为首的皖系军阀;奉系军阀_______盘踞东北;云南、贵州被滇系军阀_______所占,广东、广西被桂系军阀_______所占。大小军阀连年混战,中国陷入了军阀割据纷争的动乱之中。
资产阶级共和国宪
二次革命
二十一条
蔡锷
冯国璋
曹锟
段祺瑞
张作霖
唐继尧
陆荣廷
1912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民主自由
11.简要说明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及其局限性。
①政治上: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宣告了中国两千多年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拉开了中国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的序幕;
②思想上:极大地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
③局限性:辛亥革命没有解决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没有完成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没有改变。
课堂导入
镜头:鲁迅的《药》描述的人血馒头
华老栓是市镇市民,夫妻辛勤操持着一个小茶馆,是普通的劳动人民。他的儿子华小栓患有严重的痨病,他不去求医,却相信别人说人血馒头可以治病,于是千方百计去找人血,他拼命积攒铜钱,只想着尽快把人血馒头取到手,好医治儿子的痨病,至于流血的是谁?为什么被杀?他不用也根本没有想这些问题,为了医治儿子的病,他糊里糊涂地与杀害革命者的刽子手交易。但最后华小栓还是死了。
人血馒头真的能治痨病吗?当时的人们用人血馒头治病说明了什么?
人民思想封建、愚昧、迷信、冷漠
了解新文化运动的基本内容,知道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等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认识新文化运动在中国近代思想解放运动中的地位和作用。通过了解五四运动的基本史事,理解五四精神的内涵,认识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通过了解陈独秀、李大钊传播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等史事,认识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意义,理解伟大建党精神。
2022版课标要求
1
单元知识结构
2
历史时序
3
大单元知识点梳理
4
大单元建构
5
中考真题演练
面对北洋军阀统治下混乱的政治局面,一部分先进知识分子认为必须进行文化变革才能挽救民族危亡。他们发起新文化运动,推动了思想的解放。
1919年,中国在巴黎和会上的外交失败,引发了一场彻底反帝反封建的爱国革命运动——五四运动。工人阶级展现了强大力量,马克思主义广为传播,共产党早期组织相继成立。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诞生,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
新思想
新开端
新政党
领导阶级新
指导思想新
奋斗目标新
单元知识结构
单元内容概述
新民主主义革命: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
领导力量
动力
对象
第12课 新文化运动
第13课 五四运动
第14课 中国共产党诞生
阶级基础
奠定基础
课时关系梳理
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新文化运动的内容与意义
五四
运动的爆发
五四
运动的扩大
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
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全国工人运动的高涨
中国
共产党的成立
思想基础
推动
促进
政治:五四运动后,工人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中国由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中国共产党诞生,使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
经济:民族工业在经历“短暂的春天”后再度受挫。
思想文化:新文化运动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解放了人们的思想,推动了中国革命的发展进程。
阶段特征
1915年
思想文化层面的探索
1918年
1919年
1921年
新文化运动开始
李大钊发表《庶民的胜利》等文章
五四运动
中共一大召开,中国共产党成立
在中国第一次高举马克思主义的旗帜
新、旧民主主义革命之间的转折点
新的领导阶级、指导思想、奋斗目标
世界
1917年
俄国十月革命
1914年
1918年
1921年
华盛顿会议召开
1919年
巴黎和会召开
1922年
苏联成立、
《九国公约》
签订
巴黎和会上,列强将德国在山东的权益转交给日本,引发了中国五四运动
第一次世界大战
改变发展方向
促进爆发
历史时序
1915年
1918年
1919年
1921年
新文化运动开始
李大钊传播马克思主义
五四运动
中共一大
思想文化近代化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新的革命精神诞生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从1915年到1922休刊,《新青年》带领当时的中国人走过哪些重大的历史事件呢?
创刊于1915年9月
停刊于1926年7月
曾经走过10年10个月
共出版了9卷+4期季刊、5期不定刊
《青年杂志》封面
《新青年》封面
吹响新文化运动的号角
壹 新思想·新文化运动
背景—历史现场:1911年辛亥革命后的中国
结合所学知识和材料,指出辛亥革命后“局势却更为恶化”表现。
民国成立后那些年,许多爱国者苦闷到了极点。他们万万没有想到:那样腐败、专制、祸国的清政府虽然被推翻了,共和制度虽然建立起来了,局势却更为恶化。
——摘自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1917年,皖系军阀段祺瑞掌权,拒绝恢复《临时约法》和召集国会
孙中山发动“护法运动”,依靠桂系军阀,但遭到排斥而失败
1913年,袁世凯为了扩张武力,未经国会批准向列强借款
1915年底,袁世凯接受“二十一条”,宣布复辟帝制
孙中山发动“二次革命”,遭到镇压,流亡国外
孙中山发动护国运动,号召人民维护共和制度
一部分先进知识分子认识到:仅有政治制度的革新不足以救中国,必须启发国民新的伦理道德意识,培养国民的独立人格,彻底荡涤封建旧文化的毒害,进行一场思想文化领域的革新运动。
袁世凯复辟帝制
鲁迅笔下的人血馒头
我们中国多数国民口里虽然不反对共和,脑子里实在是装满了帝制时代的旧思想,如今要巩固共和,非先将国民脑子里所有反对共和的旧思想,一一洗刷干净不可。
兴起标志:
口号:
重要阵地:
基本内容:
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后改为《新青年》),并在创刊号上发表《敬告青年》一文
《青年杂志》封面
《新青年》封面
北大红楼
民主
科学
Democracy(德先生)
Science(赛先生)
(1)思想革命:抨击封建的旧道德和旧文化;提倡民主与科学;提倡男女平等、个性解放
(2)文学革命:推倒旧文学,建设新文学;倡导白话文
要拥护“德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孔教、礼法、贞节、旧伦理、旧政治;要拥护“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旧艺术、旧宗教。
——摘自《青年杂志》
看图识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并根据材料总结其思想主张
民主与科学两个旗帜
代表人物及思想主张
陈独秀(1879—1942)
胡适
(1891—1962)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文学,文言文作为一种文学工具已经丧失了活力;中国文学要适应社会,就必须革新。
——摘自《新青年》
鲁迅
(1881—1936)
我翻开历史一查,这历史没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叶上都写着“仁义道德”几个字。我横竖睡不着,仔细看了半夜,才从字缝里看出字来,满本都写着两个字“吃人”。
——摘自《新青年》
蔡元培(1868—1940)
无论何种学派,苟其言之成理,持之有故尚不达自然淘汰之命运,即使彼此相反,也听他们自由发展。
——北京大学演讲
抨击旧道德、旧礼教
兼容并包
北大
提倡白话文
依据材料分析新文化运动带来的影响和局限性。
材料一:《新青年》大力宣传民主和科学,被广大青年知识分子说:“青年得此,如清夜闻钟,如当头一棒”。各地爱国社团和进步刊物涌现,他们铸成了一代年轻学生的信仰和态度,1919年五四运动后,这些学生是政治上的主力军,并成为现代中国革命的领导者。
新文化运动动摇了封建道德礼教的统治地位,使中国人民接受了一次民主与科学的洗礼,为随后爆发的五四运动起了思想宣传和铺垫的作用。
史料学史
打开了遏制新思想涌流的闸门,掀起一股思想解放的潮流。
材料二:1917年,胡适在《新青年》发表《文学改良刍议》,明确提出以白话文取代文言文,主张破除旧文学的形式枷锁。陈独秀随即发表《文学革命论》声援,呼吁推倒贵族文学、古典文学与山林文学,建设平易抒情的国民文学。这一主张迅速引发全国性白话文运动,使新思想通过通俗语言广泛传播至大众。
材料四:陈独秀指出:“主张尊孔,势必立君,主张立君,势必复辟……”“孔教与共和存其一必废其一。”“新文化运动期间,有人甚至提出‘打倒孔家店’的口号。”
——摘编自《中国近代史资料汇编》
局限性: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看法带有一定的片面性。
促进了中国人民特别是青年知识分子的觉醒,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
材料三:1917年的俄国革命,是二十世纪中世界革命的先声……这新纪元的世界改造,就是这样开始。资本主义就是这样失败,劳工主义就是这样战胜……须知这种潮流,是只能迎,不可拒的。我们应该准备怎么能适应这个潮流,不可抵抗这个潮流。
——李大钊《庶民的胜利》
知识延伸
中国近代化的探索历程
洋务运动
戊戌变法
辛亥革命
新文化运动
“自强”“求富”
变法图强
民主共和
“民主”“科学”
中国近代化过程:经济工业化、政治民主化、思想科学化
贰 新开端·五四运动
王正廷
施肇基
魏宸组
取消在华特权、废除“二十一条”、收回青岛主权
弱国无外交
英法美三巨头
1917年8月14日对德宣战
14万华工被派遣至一战前线
陆征祥
顾维钧
1919年1月巴黎和会召开
背景—历史现场:1919年的中国
1914-1918第一次世界大战
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失败
国土再次沦丧
青年运动
时间 斗争中心 先锋/主力 主要斗争方式 口号
1919年6月5日前 北京 学生 集会、游行示威、 罢课 “外争主权,内除国贼”“誓死力争,还我青岛”“取消二十一条”“拒绝在和约上签字”等
1919年6月5日后 上海 工人阶级 工人罢工、商人罢市 标志着中国工人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 《五四运动》(绘画)
青年学生运动
上海商人罢市游行
最能体现其反帝反封建性质
五四运动的结果及性质
结果:
务望全国工商各界,一律起来设法开国民大会,外争主权,内除国贼。中国存亡,就在此一举了!今与全国同胞立两个信条道:
中国的土地可以征服而不可以断送!
中国的人民可以杀戮而不可以低头!
国亡了!同胞起来呀!
——《北京学界全体宣言》
性质:是一场以先进青年知识分子为先锋、广大人民群众参加的彻底反帝反封建的伟大爱国革命运动
五四运动的直接目标得到实现(北洋政府释放被捕的学生,罢免曹汝霖等人的职务,中国代表没有在“巴黎和约”上签字)
家国情怀
——说明五四运动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五四运动的意义
材料一:五四运动以后,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政治指导者,已经不是属于中国资产阶级,而是属于中国无产阶级了。五四运动是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帝国主义和反封建主义……是在俄国革命号召之下发生的,是当时无产阶级世界革命的一部分。五四运动在思想上和干部上准备了一九二一年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
合作探究
材料二:据估计,1913年中国近代工业企业共有698家,资本总额33082万元。到1920年,近代工业企业达到1759家,资本总额50062万元。中国的产业工人在1913年只有60多万人,到“五四”之前,达到了200多万人。随着近代工业的发展,工人阶级逐渐成长,并于五四时期开始表现出不可低估的阶级力量,必将产生其政治的代表。
——张海鹏主编《中国近代通史》
(1)结合以上材料说明,这场运动具有“过去不曾有”的特点。
(2)综合以上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
(3)为什么说五四运动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阅读材料,回答以下问题。
小组讨论活动规则:
①先进行思考2分钟,有初步认识。
②在小组内部讨论3分钟。
材料题学法指导:
一审二读三答
(2)综合以上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
广泛的群众基础、反帝反封建的彻底性、马克思主义传播与工人运动相结合
(1)结合以上材料说明,这场运动具有“过去不曾有”的特点。
①推动了中国社会进步,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②促进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
③为中国共产党成立做了思想上干部上的准备,为新的革命力量、革命文化、革命斗争登上历史舞台创造了条件;
④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在近代以来中华民族追求民族独立和发展进步的历史进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
①新的领导阶级:工人阶级
②新的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
③新的革命纲领:反帝反封建
④新的奋斗目标: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 实现共产主义
(3)为什么说五四运动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名称 旧民主主义革命 新民主主义革命
相同点 社会性质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革命性质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革命任务 反帝、反封建 不同点 领导阶级 资产阶级 无产阶级
指导思想 三民主义 马克思列宁主义
发展前途 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走资本主义道路 建立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走社会主义道路
旧民主主义革命与新民主主义革命异同比较
知识延伸
中国近代史: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840年
鸦片战争
1949年
新中国成立
1919年
五四运动
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新”是因为是无产阶级领导的革命
知识延伸
五四精神:以爱国、进步、民主、科学为主要内容,核心是爱国主义精神
叁 新政党·中国共产党诞生
《新青年》在10年10个月历程中,其编辑也经历了三个阶段的演变。
根据材料,指出《新青年》在1920年前后撰稿内容的有何不同?
1919年后马克思主义广泛传播,1921年马克思主义成为主流
背景—历史现场:1920—1921年的中国
第一阶段为启蒙阶段(1915年9月至1920年5月):这个阶段《新青年》以“科学”“民主”为口号,在政治上反对君主专制,思想上反对封建礼教,并展开了文学革命活动,大力倡导白话文。这一时期的《新青年》的政治色彩是很淡的,其主要目的在于启蒙民智。
第二阶段为过渡阶段(1920年9月至1922年7月):在主要宣传马克思主义的同时,适当兼顾北京同人不同思想倾向的来稿。1920年以后,《新青年》已成为以陈独秀为首的上海共产主义小组事实上的机关刊物……
——徐海艳《从目录看〈新青年〉的转变》
主要著作:《法俄革命之比较观》
《庶民的胜利》
《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
李大钊传播马克思主义
五四运动后宣传新思想,新文化的刊物大量涌现,越来越多的先进知识分子开始关注马克思主义。
1919年,《新青年》出版“马克思研究专号”,刊载了李大钊的文章《我的马克思主义观》,对马克思主义作了较为系统的介绍。(第一次较为全面系统地介绍了马克思主义)
①促进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全国各地研究和宣传马克思主义团体建立
②马克思主义开始与中国工人运动结合起来
根据材料,说说李大钊传播马克思主义有何作用?
俄国十月革命胜利的鼓舞、巴黎和会外交失败的教训,形成了强烈对比,给中国知识分子上了严峻的一课。有识之士开始探求改造社会、改造中国新的出路,寻找“新世纪的曙光”,社会主义成为最时髦的新思潮。
——摘编自共青团中央书记处《以青春之我创造青春之中国》
史料学史
中国共产党成立——中共一大宣告中国共产党诞生
时间:
地点
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海会址
浙江嘉兴南湖红船(复制品)
内容
确定党的名称为中国共产党
明确党的奋斗目标是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实现共产主义
党的中心工作:领导和组织工人运动
成立了党的中央领导机构中央局,陈独秀当选为中央局书记
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变。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
历史意义:
1921年7月23日
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深刻改变了近代以后中华民族发展的方向和进程,深刻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深刻改变了世界发展的趋势和格局,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新编中共党史简明教程》
史料学史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使中国革命的面貌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中国共产党第一次提出了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为中国人民指出了明确的斗争目标。中国共产党发动工农群众开展革命斗争,在中国掀起了第一次工人运动高潮。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
家国情怀
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
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
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
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
一百年前,中国共产党的先驱们创建了中国共产党,形成了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伟大建党精神,这是中国共产党的精神之源。
——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2021年7月1日)
伟大建党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进行一切奋斗、一切创造的精神动力,是中国共产党立党、兴党、强党的精神原点和思想基点。
你怎么理解伟大建党精神?
中共二大
时间:
地点:
主要内容
意义
1922年7月
上海
中国共产党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提出了明确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
重申了党的最终奋斗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同时制定了党的最低纲领。纲领规定,在民主革命阶段,党的主要任务是打倒军阀,推翻帝国主义的压迫,将中国统一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
中共二大会址纪念馆
全国工人运动的高涨
领导机构 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 过程 高潮 从1922年初到1923年春(第一次工人运动的高潮)
顶峰 1923年2月,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号召工人“为自由而战,为人权而战”
低潮 罢工遭到帝国主义和直系军阀吴佩孚的血腥镇压
认识 单枪匹马不能取得革命的胜利,必须团结一切可能的同盟者,才能战胜强大的敌人 大概念:救亡图存道路的新探索
新文化
运动
五四运动
中共一大召开,
中国共产党成立
工农运动
新思想:民主与科学
新开端: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
开端
新的领导阶级:工人阶级作为新的革命力量开始登上历史舞台
新的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
新的革命纲领:通过中国共产党第一个纲领
新的奋斗目标:实现共产主义
新面貌: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
新局面:全国工人运动的高涨(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农民运动蓬勃开展
新政党:无产阶级政党——中国共产党
起了思想宣传和铺垫作用
做了思想上
干部上的准备
推动
大单元建构
1.(2025·北京)1917年,《新青年》发表《旧思想与国体问题》一文,指出国人的头脑仍然装满“帝制时代的旧思想”,如要巩固共和,“非先将国民脑子里所有反对共和的旧思想,一一洗刷干净不可”。该文作者应是( )
A. 洪秀全
B. 李鸿章
C. 康有为
D. 陈独秀
D
中考真题演练
新文化运动
2.(2025·广东)下面是1920年4月28日《申报》刊发的一则《新青年》广告。这(  )
A
A. 有利于工人阶级的觉醒
B. 推动了变法维新运动动的序幕
C. 促进了科学技术的传播度的终结
D. 抵御了帝国主义侵略
《新青年》杂志第七卷第六号是世界劳动节纪念号,纸数照片比平时增加半数以上,大部分的材料是欧美、日本劳动运动史料,及本国各省劳动状况,上海一埠劳动状况就有八十多面,插画二十张,准于五月一日出版。
《新青年》开设了劳动节纪念号,内容丰富,报道劳动运动的信息有利于工人阶级的觉醒
3.(2025·河南)1919—1920年,全国学生刊物有400多种,刊登内容均采用白话文;一些著名的老牌刊物也改用白话文刊登作品。材料表明(  )
A. 民主科学成为时代的呼声
B. 传统文化滋养了新文学发展
C. 文化出版助力白话文普及
D. 文学革命促进国民思想觉醒
C
1917年,胡适主张以白话文作为新文学的语言,这些学生刊物和老牌刊物采用白话文刊登作品,有利于白话文的普及
4.(2025·江苏连云港)下图漫画《工学商打倒曹、陆、章》创作于1919年6月。该漫画表明(  )
A. 科举考生积极备考
B. 工人运动此起彼伏
C. 罢市风潮席卷全国
D. 爱国群众联合斗争
D
5.(2024·福建)“白话的传播遍于全国,与1919年的学生运动大有关系”,因为此后“各地的学生团体很快办起了约四百种白话报刊”。这表明( )
A. 戊戌变法促进思想解放
B. 君主专制制度已终结
C. 五四运动助推文学革命
D. 封建礼教被全面推翻
C
五四运动是一场传播新思想新文化新知识的伟大思想启蒙运动
6.(2024·重庆)李大钊在“一战”将结束时说:“此次战争,使欧洲文明之权威大生疑念”,而俄国十月革命第一次把社会主义从书本上的学说变成活生生的现实。材料可以用来说明( )
A. 中国人民选择马克思主义的原因
B. 五四运动是新民主主义革命开端
C. “一战”动摇了欧洲的优势地位
D. 十月革命后俄国退出了“一战”
A
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使中国先进知识分子看到了曙光,越来越多的先进知识分子开始关注马克思主义
7.(2025·甘肃兰州)央视推出的原创国漫MV《振山河》的歌词中有:“一艘红船扬清波,何时还家国……百年丹心犹未改,昂首振山河”。与“一艘红船”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
A. 京汉铁路工人罢工
B. 革命根据地的建立
C. 工农革命运动发展
D. 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D
8.(2025·四川德阳)早在19世纪就已经开始进行的中国民主革命,长时间里没有弄清革命的对象和动力,没有正面提出过反帝反封建的主张,直到中国共产党成立后才解决这一问题。中国共产党解决这一问题的重要会议是(  )
A.中共二大
B.八七会议
C.古田会议
D.遵义会议
A
1922年7月,召开的中共二大制定了党的最低纲领。这是中国共产党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提出了明确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
9.(2025·湖南长沙节选)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三 (蔡元培任校长)不到两三年,北大便从一个培养官僚的腐朽机构一变而为全国许多进步青年仰望的学府。我并不怎么进步,却也怀着仰望的心情走进北大的校门。
——冯至《但开风气不为师——记我在北大受到的教育》
(2)根据材料三,指出蔡元培任校长时北大发生了什么变化?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这一变化对当时北大的积极作用。
答案来源
作答角度
答案来源
新文化运动时期
作答角度
【答案】
变化:变为进步青年仰望的学府。
作用:吸引和培养了一批优秀人才;成为了新文化运动最为重要的阵地之一。
(2)根据材料三,指出蔡元培任校长时北大发生了什么变化?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这一变化对当时北大的积极作用。
9.(2024·山东烟台节选)
材料一 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1919年爆发的五四运动,推动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并日益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除了上海、北京的共产党早期组织之外,长沙、武汉、广州、济南等地也相继建立了共产党早期组织。共产国际又派人来华开展工作,成立全国性无产阶级政党组织的工作遂正式启动。从此,在中国出现了完全新式的,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行动指南的,以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为奋斗目标的统一的无产阶级政党。
——摘编自《一大首聚 开天辟地》,载《中国组织人事报》2021年3月8日
(1)概括材料一中“统一的无产阶级政党”成立的条件。(4分)
答案来源
中国共产党
从国际和国内两方面作答
(1)概括材料一中“统一的无产阶级政党”成立的条件。(4分)
【答案】
条件:十月革命的胜利促进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五四运动的胜利显示出工人阶级的伟大力量,马克思主义开始与工人运动相结合;共产党早期组织的建立;共产国际的帮助。(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