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名:
准考证号:
秘密★启用前
2025-2026学年第一学期高三年级10月学情检测
语文试题
(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条形码区
域内。
2.全部答案在答题卡上完成,答在本试题上无效。
3.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用0.5毫米的黑
色笔迹签字笔写在答题卡上。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题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阅读(72分)
(一)阅读I(本题共5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①文学作品给读者的印象,若以客观与主观为两极,理念与情感为对立,则每有知性
与感性之分。所谓知性,包括知识与见解。知识是静态的、被动的,见解却高一层。见解
动于内,是思考,形于外,是议论。议论要有层次,有波澜,有文采,才能纵横生风。散文的
知性该是智慧的自然洋溢,而非博学的刻意炫夸。说也奇怪,知性在散文里往往要跟感性
交融,才成其为“理趣”。
②至于感性,则是指作品中处理的感官经验,如果在写景、叙事上能够把握感官经验
而令读者如临其境,如历其事,这作品就称得上“感性十足”,富于“临场感”。另一方面,知
性的散文,不论是议论文或杂文,只要能做到声调铿锵,形象生动,加上文字整洁,条理分
明,则尽管所言无关柔情美景或是慷慨悲歌,仍然有其感性,能够感人,甚至成为美文。以
王安石的《读孟尝君传》为例:“世皆称孟尝君能得士,士以故归之,而卒赖其力,以脱于虎
豹之秦。嗟乎!孟尝君特鸡鸣狗盗之雄耳,岂足以言得士?不然,擅齐之强,得一士焉,宜
可以南面而制秦,尚何取鸡鸣狗盗之力哉?夫鸡鸣狗盗之出其门,此士之所以不至也。”短
短九十个字,回旋的空间虽然有限,却一波三折,层层逼进,而气势流畅,议论纵横,更善用
五个“士”和三个“鸡鸣狗盗”形成对照,再以鸡犬之弱反比虎豹之强,所以虽然是知性的史
论,却富于动人的感性。在美感的满足上,这篇知性的随笔竟然不下于杜牧或王安石自己
咏史的翻案诗篇,足见一篇文章,只要逻辑的张力饱满,再佐以恰到好处的声调和比喻,仍
然可以成为散文极品,不让美文的名作“专美”。
③因此“感性”一词应有两种解释。狭义的指感官经验之具体表现,广义的甚至可指:
一篇知性文章因结构、声调、意象等等的美妙安排而产生的魅力。也就是说,感性之美不
一定限于写景、叙事、抒情的散文,也可以得之于议论文的字里行间。
高三语文试题第1页(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