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眉唱歌似弹琴》
教学目标
1、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对中山咸水歌、广东音乐文化有深一步的了解和认识,让学生在音乐世界中了解民歌。
2、认识、了解咸水歌。
3、了解广东中山的风土人情。
教学重、难点
1、用方言学唱《画眉唱歌似弹琴》,感受歌曲特点,体会歌曲的内在感情。
2、了解咸水歌的起源、特色。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方法
1、引导学生做多种形式的参与和感受。
2、启发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归纳来获取知识、培养能力。
3、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做到声像结合、视听结合。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师生问好!
二、新课导入
在广东省中山市坦洲镇附近以及民众镇一带,流行着一种歌曲,叫做咸水歌。咸水歌是劳作的人们在田间、基围、河堤树下自娱自乐和谈恋爱时唱的民歌,很有地方特色。
咸水歌的节奏,是与水上居民的日常生活密不可分的。这就好比艺术的产物,与艺术的创作者永远有着一种“神秘”的联系。这种联系或许就是一种“共鸣”,节奏上的共鸣。水上居民的生活,是摇摆的,因为要划船,因为水会打在船身上而使船开始摇晃;所以,咸水歌也是在摇摆或划桨的基本节奏上组成的,是以正规节奏为主,以八分音符,十六分音符交替使用,又因语言和感情的需要,出现附点音符和切分音,从而使不正规节奏在对置上起着变化,给人以优美,流畅的感受。听着咸水歌,恍如看见水上千帆相竞的壮美景象。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中山咸水歌——《画眉唱歌似弹琴》。
三、新课教学
1、欣赏《画眉唱歌似弹琴》,并思考:
①歌曲是以什么形式来演唱的?
②听完歌曲后有什么感受?
2、欣赏民间艺人演唱的效果,体会乐曲风格;对咸水歌的特点,历史,发展作介绍,加深学生对咸水歌的认识。
3、教师范唱。
4、教唱歌曲。
四、小结
中山咸水歌这一历经沧桑却又散发着独特光芒的古老民歌,它不是一支普通的传统民歌,它其中包含的人情味以及一段又一段的历史,是无可取代的。除了悠久的历史,还有深层的文化内涵,以及本身所表现出的艺术特色,都足以让我们去珍惜它关注它。
课件6张PPT。画眉唱歌似弹琴中山咸水歌咸水歌,是流行于广东省中山市坦洲镇附近以及民众镇一带的民歌,是劳作的人们在田间、基围、河堤树下自娱自乐和谈恋爱时唱的民歌,很有地方特色。
在珠江三角洲地区,人们为调剂生活,增加村与村之间的友情,逐渐形成了一种对歌酬谢的习俗。各地多半在农忙之前或收获之后,搭起歌台,进行比试;中秋节时,还把船摇到江心,连成“中山咸水歌擂台”。咸水歌咸水歌艺术特色咸水歌的节奏,是与水上居民的日常生活密不可分的。这就好比艺术的产物,与艺术的创作者永远有着一种“神秘”的联系。这种联系或许就是一种“共鸣”,节奏上的共鸣。水上居民的生活,是摇摆的,因为要划船,因为水会打在船身上而使船开始摇晃;所以,咸水歌也是在摇摆或划桨的基本节奏上组成的,是以正规节奏为主,以八分音符,十六分音符交替使用,又因语言和感情的需要,出现附点音符和切分音,从而使不正规节奏在对置上起着变化,给人以优美,流畅的感受。听着咸水歌,恍如看见水上千帆相竞的壮美景象。画眉唱歌似弹琴
《画眉唱歌似弹琴》是一首表达爱意的咸水歌。歌曲带有即兴性,演唱者通常是想到什么唱什么,表现了劳动人民的口头创作才能,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谢谢!课件17张PPT。中山民歌咸水歌中山市中山,古称香山。位于珠江三角洲中南部。东接广州市南沙区,南抵珠海市香洲区、斗门区,西达江门市新会区、江海区、蓬江区,北至佛山市顺德区、广州市番禺区,四周与8个县级行政区接壤。
1152年设立香山县,1925年,改名为中山县,以纪念孙中山先生,是中国唯一以伟人名字命名的地级城市。中山市是全国5个不设市辖区的地级市之一,现辖6个街道、18个镇,面积1783.67平方公里,户籍人口146.84万(六普)。
中山市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也是著名的侨乡,有旅居世界五大洲87个国家和地区的海外侨胞、港澳台同胞80多万人。素有华侨之乡、广东省曲艺之乡(粤剧)的美誉。1866年11月12日,中华民国国父孙中山诞生在南朗镇翠亨村。
疍家人——“海上吉普赛人” 疍民即水上居民,长年累月生活在海上,像浮于海面的鸡蛋,所以被称为“疍民”。有学者认为“疍民”是古越族的后代。他们没有大船,无法远航,只能在近海捕鱼。根据沙田疍家文化博物馆提供的旧图片显示,从元朝到清朝很长的一段时间里,疍民备受欺凌,他们没有部落,没有田地,以海为生。岸上的原住居民规定“疍民”不准上岸居住,不准读书识字,不准应试,不准与岸上人家通婚,只能在海上、江面上漂泊生活。他们生活凄苦,靠打捞鱼虾为生,日晒雨淋,看天吃饭,又一直被人看不起。疍家人咸水歌咸水歌,古称“疍家歌”,又名“沙田民歌”或者“水上民歌”。是上千年广泛流传于中山坦洲一带的一种著名民歌,是水乡世代传承的精华民间口头艺术。咸水歌又称咸水叹、叹哥兄、叹姑妹,是疍家人自娱自乐的一种歌唱形式。广东中山坦洲镇的民素有从事农业劳动或行船时对唱互驳、斗歌竞唱的习俗,特别是在谈婚论嫁、丧葬等过程中,往往触景生情,随编随唱。中山咸水歌的主要类别包括长短句咸水歌、高棠歌、大缯歌、姑妹歌和叹家姐等。中山有的民歌手说,咸水歌起源于沿海,海水是咸的,所以人们便把这种歌谣称作咸水歌。
艺术特色坦洲咸水歌是一种地域性的民歌。由于口头流传,造就了它的不确定性和易变性,但经过集体加工后流传下来的咸水歌日臻完美。在艺术性方面达到了很高的水平。保持民族调式风格咸水歌基本采用的是中国民族调式中的“徵”调式,唱名是“5”为主音。咸水歌旋律结构大多是半终止有时甚至是全终止,以徵调式中最不稳定的“3”结束。由于咸水歌基本上是男女对唱问答的一种叙事歌曲演唱形式,最后的落音不稳定,目的就是要对方接上去再演唱,从而达到稳定。对方唱完后又想要对方再接唱,所以最后落音又落在不稳定上,咸水歌这样反复相互问答的演唱,就演变成“徵”调式中极不稳定的“3”来终止结束。衬词符合韵律坦洲咸水歌也和其它民歌一样,广泛运用衬字衬词作为一种特有的表达手段。结构短小的单音节衬字和双音节的衬词运用比较多,偶然也会出现多音节的衬词,但较少出现结构长大的衬句。衬词主要有如下几种类型:
(1)语气衬词。其性质相当于文学中的感叹词、助词、连词。如:呀、阿、啰、哩、嗨、咧等。这类衬词在坦洲咸水歌中极其普遍,几乎每首歌中均有出现。
(2)重复衬词。这种是根据音乐表现需要,将原词中某些字、词加以重复,自身并不独立表现意义的衬词。
(3)惯用衬词。这类衬词通常是一个固定的词汇,但在长期的传承演变中已失去了自身原有的意义,仅充当实词的装饰。
演唱喜欢即兴创作咸水歌唱歌除了根据世代相传的手抄歌本外,还喜欢即兴演唱口头创作。他们临场发挥他们的灵感才能,句句都唱在韵味上,句句都唱在主题上。这称得上是普通百姓出口成章的口头文学,老百姓称这是“爆肚”唱法。就是说非常考验歌手的知识和机智。要求歌手要“博古通今”,唱胜者往往受到听众的尊敬和称赞。顽强生命力疍民有时遇上不顺心的事,就会用唱歌来化解,这足以说明咸水歌作为疍民的精神支柱所具有的战胜困难的力量。咸水歌之所以能流传至今,大概因为其有着“顽强的生命力”,除了通俗易懂、男女老幼咸宜的特点之外,主要还是由于其突出了一个“情”字。
近年来的成就2006年5月,中山咸水歌入选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同年10月,中山咸水歌手首度放歌中央台古老歌声重上时代舞台。坦洲镇咸水歌歌手梁社金,吴容妹合作演唱的中山传统咸水歌对唱节目《对花》应邀参加在北京举行的“CCTV-2006中国民族民间歌舞盛典”表演。关于传承坦洲是中山民歌的发祥地。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山咸水歌曾鼎盛一时。文化大革命期间,咸水歌被禁唱,十年的断层对坦洲的咸水歌冲击很大,今年七十岁的老人可能还依晰有记忆,而50岁的人只能是会唱一点点。随着时间的流逝,一代著名歌手,如由五十年代起就全国、全省闻名,一直是咸水歌顶梁柱的歌王何福友、梁容胜、陈石等相继去世,现在坦洲现存能有系统地唱咸水歌的已不会超过10人,而且他们大多年事已高。
再加上外来文化的大量涌入和年轻一代文化意识、价值取向的改变,使咸水歌的生态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有关方面调查显示,当地多数人已不知咸水歌为何物,咸水歌的濒危状况可想而知。谢谢课件22张PPT。广东民歌粤曲简介 粤曲是广东、港澳、珠江三角洲地区人民群众爱好的艺术品种,广义上粤曲是指广东省内的各个曲艺品种,但通常所说的粤曲是指粤曲演唱,或称广东曲艺。
粤曲是广州方言区流行最广的一大曲种,已有150多年历史,此期间经历了三个阶段:
1、是182l一1861年的“八音班”时期。八音班以粤曲清唱为主,人数由七八人至数十人不等,一般为民间喜庆、祭神等活动演出,而且经常下乡到小城镇演出。
2、是1862—1917年的“师娘”时期。师娘是指失明女艺人,俗称“盲妹”。她们自幼学艺,以自弹自唱形式或沿街卖唱或应邀登门演唱。
3、即1918—1945年粤曲演唱发展到“女伶”时期。姿容清丽的“开眼女伶”取代了残疾人的盲抹“师娘”并请粤乐(广东音乐)作曲家和演奏师伴奏、设计唱腔和创作小曲,并引入西洋乐器伴奏。
在粤曲鼎盛时期有一大批造诣甚高的粤乐乐师进入曲艺界,他们不但为女伶们伴奏,设计唱腔,而且作曲。其中最著名,成就最大的有何柳堂、何与年、何少霞、吕文成等。 山歌主要集中分布在高原、内地、山乡、渔村及少数民族地区。流传极广,蕴藏极丰富。山歌是中国民歌的基本体裁之一。流传于高原、山区、丘陵地区,人们在行路、砍柴、放牧、割草或民间歌会上,为了自娱而唱的“节奏自由、旋律悠长”的民歌。“客家山歌”包括客家山歌文学(即歌词)与客家山歌音乐(即腔调)两个部分,它们互相联系,又彼此独立。
客家山歌与其它民歌一样,是劳动过程中产生的(如种田、牧牛、捕鱼、采茶、伐木、挑担、抬轿等),这从一些客家山歌的歌词中可以看出。人们在生产劳动中,为了协同劳动动作,或者为了减轻疲劳、排解寂寞与忧愁,便会哼出(或喊出)有旋律的声音,另外客家山歌与客家人日常生活、民俗歌舞、宗教活动等也有着密切的联系。
客家人音乐的歌词文学性很强,曲调质朴含蓄、抒情奔放、细腻缠绵、风格独特。客家山歌较集中的传播区主要有粤东北的梅州、兴宁、蕉岭、五华;赣南的万安、遂川、兴国、瑞金;闽西的宁化、长汀、龙岩、上杭等。渔歌是民歌的一种,沿海地区以及湖泊港湾渔民所唱。如流行于广东海丰和陆丰的,统称为海陆丰渔歌。分深海、浅海两类。前者是深海作业渔民所唱,近似咸水歌;后者是海边渔家妇女所唱。通常主要指浅海渔歌。 咸水歌是流行于广东省中山市坦洲镇附近以及民众镇一带的民歌,是劳作的人们在田间、河堤、树下自娱自乐和青年男女恋爱时唱的歌,很有地方特色。 小调是中国民歌体裁类别的一种。一般指流行于城镇集市的民间歌舞小曲。
经过历代的流传﹐在艺术上经过较多的加工﹐具有结构均衡﹑节奏规整﹑曲调细腻﹑婉柔等特点。 儿歌(歌谣)一般大多数是为孩子编唱的,有时也会在一些风土人情的主题活动上,唱属于自己民族的特色歌谣。歌谣同歌曲的不同之处是,歌谣以押韵为主,往往表达了一些有趣的小事,有时也阐述了一个深刻的道理,但都是简短押韵的,很少有很长的歌谣。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