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2025-2026学年语文四年级上册第4单元课外阅读检测卷(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2025-2026学年语文四年级上册第4单元课外阅读检测卷(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465.5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10-28 11:49:4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4单元课外阅读检测卷-2025-2026学年语文四年级上册统编版
一、现代文阅读
课外阅读。
阏伯盗火
①人类的火种是怎么流传下来的呢? 据传说,这是帝喾之子阏伯付出了生命才得以保全的。
②阏伯住在商丘一带,他每天认真执行自己的使命。他发现祭祀商星的人类没有火种,抓住野兽只能连毛带血地吃生肉,黑夜里也没有火照明,只能爬着行走。于是,他决定到天庭盗窃火种。趁着上天报告工作的机会,他偷到了火种。可是火种不停燃烧,火苗乱窜,根本无法掩藏。第一次的盗火行动失败了。
③回到商丘,阏伯冥思苦想,终于想出一条妙计。他再一次上天的时候,来到天火旁边,点燃了一条特意带来的粗草绳。他吹灭草绳的明火,只剩下暗火藏在身上,神不知鬼不觉地把火种带到了人间。人类从此吃上了熟食,用上了照明的火把。
④可阏伯盗火的事情很快被天神发现。为了夺回火种,天神向人间降下一场大雨。暴雨倾盆,河水猛涨,洪水滚滚而来,吞没了田野和村庄。人类措手不及,许多生命和火种一同消失在洪水之中。阏伯让百姓都去逃难,自己留在祭祀商星的高台上,看护最后的火种。
⑤洪水消退之后,人们来到祭台,发现宝贵的火种还在,但是阏伯却永远闭上了双眼。为了纪念帝喾的儿子阏伯,人们把祭祀商星的高台改名叫阏伯台。这个祭台现在仍然保存在河南商丘。
1.语文要素阅读上文,完成填空,把阏伯“盗”火的故事补充完整。
2.请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成语在文中的含义。
①冥思苦想:   
②措手不及:   
3.文章第④自然段画横线的句子体现了阏伯什么样的人物形象?
阅读课外短文,完成练习。
无头巨人刑天
佚 名
①蚩(chī)尤惨死的消息传到了南方,一位巨人听到后,悲愤难平,决定单枪匹马去找黄帝决斗。
②那巨人左手持盾牌,右手提战斧,孤身行千里,过五关,斩六将,势如破竹,直杀到中央天庭的南天门外,指名道姓,要与黄帝单挑独斗。黄帝思忖(cǔn)道:此人单骑闯关,尤其大胆,若不立斩树威,恐生大乱。他亲自出马,舞动昆吾剑来斗巨人。两个人在云端里剑斧交加,使出平生本事,剑起如闪电破空,天为之变色;斧落似流星坠毁,地为之动摇。两人从天庭杀到凡界,又一路杀至西方常羊山,大战三百回合,不分胜负。黄帝一时间赢不了那巨人,急中生智,朝巨人身后瞪了一眼,大声喝道:“五虎将还不上来拿下那厮?”巨人一惊,心神微散,手中的战斧略松了一松。说时迟,那时快,黄帝的昆吾剑已削在他的脖子上,轰的一声巨响,硕大的头颅落地,把坚硬的山地砸出了个大坑。
③巨人一摸颈上没了头颅,心中慌张,急忙放下斧、盾,弯腰伸手,在地上乱摸。那高挺的大树,突兀的岩石,在那双巨手的触摸下折断了,崩裂了,直弄得尘土纷扬,木石横飞。黄帝怕巨人摸着了头颅接回颈上,赶紧手起剑落,将常羊山一劈为二,那头颅骨碌碌滚入山内,大山又合二为一。
④黄帝得胜回朝了。摸索不到头颅的巨人并没有气馁。巨人捡起斧、盾,复挺身直立。他有了一个新的名字,叫作刑天。“刑”的意思是“斩杀”,“天”的意思是“头颅”。刑天赤裸上身,把两只乳头当作眼睛,把肚脐当作嘴巴,他的双乳似乎冒出了凶光,他的肚脐似乎唱起了战歌,他挥舞着盾牌,抡圆了战斧,与看不见的敌人殊死拼杀,在无物之阵中战斗不息。
⑤后来,黄帝被他的精神所震撼,在常羊山设立祭坛纪念这位战神。
(选自《中国神话故事》,有删改)
4.读到第①自然段中“悲愤难平”这个词语时,我仿佛看到   。
5.【思维导图】梳理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以及主人公相应的心情,完成思维导图。
6.《山海经》记载:“(刑天)乃以乳为目,以脐为口,操干戚以舞。”请从文中找出对应的句子,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7.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运用了   和   的修辞手法,表现了   。
8.下列关于短文的说法,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刑天非常勇猛,左手持盾牌,右手提战斧,一个人就杀到南天门外。
B.五虎将是黄帝的手下,关键时刻,他们前来支援黄帝,最终把刑天的头砍了下来。
C.为了不让刑天找回自己的头颅,黄帝劈开常羊山,让头颅滚入山中。
D.黄帝为了树立威信,决定亲自应战。
9.你更喜欢下面的哪个人物?请说明理由。
刑天 黄帝
我喜欢   ,理由:   。
阅读理解
斑竹泪
相传在尧舜的时代,九嶷(yí)山上有九条恶龙,住在九座岩洞里。恶龙经常到湘江里戏水作乐,弄得江水暴涨,庄稼被冲毁,房屋被冲塌,老百姓叫视频讲解苦连天。舜帝十分关心百姓的疾苦,看见老百姓的苦况,不禁寝食难安,于是动身前往南方,要帮助百姓消灭恶龙。
舜帝一去数年,音讯全无,他的两个妃子娥皇和女英担心不已,于是两人便冒着风雨,跋山涉水,前往南方寻找舜帝。她们来到九嶷山,寻遍山里的每一个角落,问尽山上山下的居民,却都得不到舜帝的下落。
一天,她们来到一个三块大石头耸立的地方,名叫三峰石。那里翠竹围绕,有一座珍珠垒成的高大坟墓,她们感到十分惊异,心想:“是谁的坟墓这样壮观美丽呢?三块石头为什么这样拔地而起呢?”住在坟墓附近的乡亲向她们介绍说:“美丽的姑娘啊! 这珍珠垒成的坟墓便是舜帝的坟墓。舜帝从遥远的北方来到这里,帮助老百姓斩除了九条恶龙,使百姓得以安居乐业,但他却受苦受累,病死于此。 乡民们感激舜帝的恩情,特地为他修建了一座高大的坟墓,而九嶷山上的仙鹤也深受感动,它们到南海衔来一颗一颗闪亮的珍珠,撒在舜帝的坟墓上,便成了这座珍珠墓。至于三块巨石,是舜帝消灭恶龙用的三齿耙插在地上变成的。”
娥皇和女英知道舜帝已死的消息后,悲恸欲绝,不禁抱头痛哭,足足哭了三日三夜,把眼睛哭肿了,嗓子哭哑了,眼泪流干了,最后悲痛地死在这里。
两位妃子的眼泪洒在九嶷山的竹子上,竹子上便呈现出点点泪斑。有些竹子上像印有指纹,传说是两位妃子在竹子上抹眼泪时印上的;而有些竹子上有鲜红的血斑,传说是两位妃子眼中流出来的血泪染成的。后人为了纪念这两位妃子,便称这种竹子为“湘妃竹”。
(选自《中国民间故事》,有删改)
10.文中加点的词语“寝食难安”的意思是:   。文中舜帝“寝食难安”的原因是:   。
11.请你用自己的话说说《斑竹泪》这个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
起因:   
经过:   
结果:   
12.根据短文内容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
①三峰石是舜帝墓前的三块巨石,是由被斩除的恶龙变成的。   
②舜帝为了消灭恶龙,从遥远的南方来到北方,最后因受苦受累病死在北方。   
③“斑竹泪”指竹子上的斑纹,短文中的故事给它增添了神秘的色彩。    
13.短文中的舜帝是一个怎样的人?
阅读理解
孙悟空三借芭蕉扇
①话说,孙悟空打死了六耳猕猴后,唐僧师徒四人继续一路朝西行去。走着走着,渐渐觉得热气袭人,难以忍受。一打听才知道前方有座火焰山,视频讲解火焰山如同一头凶猛的巨兽喷吐着火焰,就算是铜头铁臂,靠近了也会化成铁水。因此,方圆八百里寸草不生。
②孙悟空从卖糕少年和老者那里得知,要想过山,只有向翠云山芭蕉洞中的铁扇公主借来芭蕉扇,扇灭火才能通过。孙悟空与师父交代一声后,就前往芭蕉洞找铁扇公主去了。到了翠云山,孙悟空很快来到洞门口。铁扇公主早就对孙悟空恨之入骨,一听孙悟空来了,就拿着武器出来找他报仇,因为孙悟空请来观世音菩萨把自己的儿子制伏并收为善财童子,使得母子两人不能相见。原来,这铁扇公主乃是牛魔王之妻、红孩儿之母。铁扇公主斗不过孙悟空,掏出芭蕉扇,猛一扇,孙悟空就被扇得无踪无影了。
③“呼——”孙悟空在风里飞了好长一段时间。这风可了不得,一下子把孙悟空扇到了灵吉菩萨那里。要知道,从火焰山到这里可是五万余里的路程。孙悟空心里直叹这宝扇的厉害,想着一会儿向灵吉菩萨询问。
④正踌躇间,便见得灵吉菩萨赶来,待得知实情,便给了孙悟空一粒“定风丹”,用针线为他紧紧地缝在衣领里边。这回再去借扇,保证芭蕉扇扇不动他了。
⑤孙悟空又一次来借扇,铁扇公主仍用芭蕉扇扇他,见孙悟空站在这股风中岿然不动,忙惊慌失措地躲回洞中,闭门不出。孙悟空变作一只小虫,在铁扇公主喝茶之际,飞入茶水之中,进了她肚子里面,搅得她天翻地覆。铁扇公主腹痛难忍,答应借扇,但给的是一把假扇。恼怒不已的孙悟空灵机一动,心生一计。
⑥这次,孙悟空变成牛魔王的模样,骑着金睛兽来到芭蕉洞,终于取得了真扇。牛魔王到家得知真相后,急忙从后追赶。他想出与孙悟空一样的招数——变成猪八戒,从孙悟空手里再次把宝扇骗回。孙悟空发觉上当,便与他大战了一场。猪八戒见状,忙上前助阵,最后把牛魔王打得现出原形。此时,众神也来助战,万不得已的牛魔王,只得交出宝扇。
⑦到了火焰山,孙悟空扇了一下芭蕉扇,火就灭了。再扇一下,凉风习习。扇第三下,细雨霏霏。孙悟空连扇了四十九下,有火的地方,大雨如注;无火的地方,天气晴朗。第二天,火被彻底灭掉,孙悟空把芭蕉扇还给了铁扇公主,继续往西天取经去了。
(根据《西游记》相关内容改写)
14.联系上下文,写出下面词语的意思。
恨之入骨:   
15.将孙悟空借芭蕉扇的过程补充完整。
首借扇被扇无影踪——得定风丹再借扇———   ——   
16.孙悟空最后借扇成功的原因是什么? 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17.用横线在文中画出一处你认为最神奇的地方,并说说神奇在哪里。
阅读下面的短文,完成练习。
驴耳朵国王弥达斯
①传说很久以前,有一个国王,名叫弥达斯,他英明神武、励精图治,但他并不开心,整天唉声叹气,愁容满面。给他造成困扰的根源是他长着一对驴耳朵,虽然他想了很多办法,但都没法治好这个怪病。不仅如此,随着时间的推移,驴耳朵变得越来越大。
②无奈之下,国王弥达斯只好用红色的头巾把头包得严严实实,这样人们就看不到他的驴耳朵了。百姓都十分尊敬国王,他们单纯地认为国王这样把头包起来很好看,于是就纷纷效仿,都用头巾把头包起来了。国王十分开心,觉得他不再与众不同,而是和大多数百姓一样了。但是,他的好心情并没有持续多久。国王弥达斯的头发越来越长,必须理发了。他找了许久才找到一位他认为十分忠厚老实的理发师,并要求理发师替他保守驴耳朵的秘密,否则就会杀了理发师。
③国王慢吞吞地解下了头巾,让理发师给他理发。理发师在这个时候终于发现了国王的头巾下隐藏的秘密。国王居然长了一对驴耳朵,这太令人震惊了。
④其实,这个理发师平时就喜欢搬弄是非。自从他知道国王的秘密后,心里就十分矛盾,憋得很难受。他很想把国王的秘密讲给别人听,但是又害怕受到惩罚。他左思右想,终于想出了一个办法。他独自一人若无其事地来到荒郊野外,用力挖了一个又大又深的坑。他仔细看了看周围,确定没有其他人在附近,就开始对着大坑诉说心中的矛盾和国王的秘密:他们尊敬的国王居然和正常人不一样,长着一对驴耳朵。说完这一切后,理发师感觉很痛快,全身也轻松了很多,十分高兴地把土填了回去。他心想,这样就没有人会知道这个秘密了。
⑤只是事与愿违,那个坑上面长出了一些芦苇。芦苇长高之后,顺着风的方向不断大声说着“国王长着驴耳朵”。没过多久,整个国家的人就都知道了国王的秘密。
(选自《希腊神话与传说》)
18.“国王的秘密”指的是(  )。
A.国王长着驴耳朵 B.国王包着头巾
C.国王找理发师理发 D.国王与理发师的约定
19.“这个理发师平时就喜欢搬弄是非。”句中的“搬弄是非”指(  )。
A.喜欢到处去诉说自己的憋闷 B.力气很大,喜欢到处去搬东西
C.喜欢到处去说别人的闲话 D.力气很大,挖了一个大坑
20.文章第④自然段讲了什么内容?(  )
A.理发师喜欢搬弄是非。
B.理发师知道国王的秘密后,心里十分矛盾。
C.理发师对着大坑诉说了心中的矛盾和国王的秘密。
D.理发师来到荒郊野外,用力挖了一个又大又深的坑。
21.文章塑造了国王和理发师两个鲜明的人物形象,请你结合文章内容,任选一个人物进行评价。
22.文章的哪些地方表现了神话的神奇想象?用横线画出一处,并写出自己的体会。
阅读理解。
夸父追日
远古时候,在北方荒野中,有座巍峨雄伟、高耸入云的山,叫作成都载天。在山林深处,生活着一群力大无穷的巨人。
他们的首领,是幽冥之神“后土”的孙儿“信”的儿子,名字叫作夸父。因此这群人就叫夸父族。他们身强力壮,高大魁梧,意志力坚强,气概非凡。而且还心地善良,勤劳勇敢,过着与世无争、逍遥自在的日子。
那时候大地荒凉,毒物猛兽横行,人们生活凄苦。夸父为让本部落的人们能够活下去,每天都率领众人跟洪水猛兽搏斗。
夸父常常将捉到的凶恶的黄蛇,挂在自己的两只耳朵上作为装饰,抓在手上挥舞,引以为荣。
有一年的天气非常热,火辣辣的太阳直射在大地上,烤死庄稼,晒焦树木,河流干枯。人们热得难以忍受,夸父族的人很多都死去了。
夸父看到这种情景很难过,他仰头望着太阳,告诉族人:“太阳实在是可恶,我要追上太阳,捉住它,让它听人的指挥。”族人听后纷纷劝阻。
有的人说:“你千万别去呀,太阳离我们那么远,你会累死的。”
有的人说:“太阳那么热,你会被烤死的。”
夸父心意已决,发誓要捉住太阳,让它听从人们的吩咐,为大家服务。他看着愁苦不堪的族人,说:“为了让大家过上幸福的生活,我一定要去!”
太阳刚刚从海上升起,夸父告别族人,怀着雄心壮志,从东海边上向着太阳升起的方向,迈开大步追去,开始他逐日的征程。
太阳在空中飞快地移动,夸父在地上如疾风似的,拼命地追呀追。他穿过一座座大山,跨过一条条河流,大地被他的脚步震得“轰轰”作响,来回摇摆。
夸父跑累的时候,就微微打个盹儿,将鞋里的土抖落在地上,于是形成大土山。饿的时候,他就摘野果充饥,有时候也煮饭。他用五块石头架锅,这五块石头,就成了五座巍然屹立的山,这就是五岳。
夸父追着太阳跑,眼看离太阳越来越近,他的信心越来越强。但是越接近太阳,就渴得越厉害,已经不是喝河水就可以止渴的了。
但是,他没有害怕,并且一直鼓励着自己:“快了,就要追上太阳了,人们的生活就会幸福了。”
经过九天九夜,在太阳落山的地方,夸父终于追上了它。
红彤彤、热辣辣的火球,就在夸父眼前,万道金光,沐浴在他身上。
夸父无比欢欣地张开双臂,想把太阳抱住。可是太阳炽热异常,夸父感到又渴又累。他就跑到黄河边,一口气把黄河水喝干,可还是不解渴;于是他又跑到渭河边,把渭河水也喝光,仍不解渴;夸父又向北跑去,那里有纵横千里的大泽,大泽里的水足够夸父解渴。
但是,大泽太远,夸父还没有跑到大泽,就渴死在了半路上。
夸父临死的时候,心里充满遗憾,他还牵挂着自己的族人,于是将自己手中的木杖扔出去。木杖落地的地方,顿时生出一片郁郁葱葱的桃林。
这片桃林终年茂盛,为往来的过客遮阴,结出的鲜桃,为勤劳的人们解渴,让人们能够消除疲劳,精力充沛地踏上旅程。
23.在这个神话故事中,“五岳”是由什么变成的?(  )
A.夸父鞋里的土 B.夸父手中的木杖
C.夸父架锅的石头 D.夸父穿过的大山
24.下列关于夸父追日的过程,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穿过大山—跨过河流—喝干黄河水—追上太阳—喝干渭河水—向北跑去—半路渴死
B.穿过大山—跨过河流—追上太阳—喝干黄河水—喝干渭河水—向北跑去—半路渴死
C.穿过大山—跨过河流—喝干黄河水—追上太阳—喝干渭河水—向北跑去—喝干大泽水
D.穿过大山—跨过河流—追上太阳—喝干黄河水—喝干渭河水—向北跑去—喝干大泽水
25.【训练要素】故事中夸父是一个怎样的人?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①勇敢执着 ②心系他人 ③意志坚强 ④有勇无谋
A.①②④ B.①②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
26.故事写道:“夸父常常将捉到的凶恶的黄蛇,挂在自己的两只耳朵上作为装饰,抓在手上挥舞,引以为荣。”这说明了(  )。
A.夸父不怕黄蛇,突出他喜欢卖弄
B.夸父不怕黄蛇,突出他力大无穷
C.夸父常常跟猛兽搏斗,突出他不懂得保护动物
D.夸父常常跟猛兽搏斗,突出他的勇敢无畏,为下文写他追赶太阳作铺垫
27.【训练要素】你认为这个神话故事中最神奇的地方是哪里?请摘录下来并说说理由。
最神奇的地方:   
理由:   
答案解析部分
【答案】1.上天庭报告工作时“盗”取火种,但火苗乱窜,无法掩藏明火;点燃粗草绳,吹灭明火,留下暗火,将火种带到了人间;天神发现后,为夺回火种,降下暴雨,阏伯为了保护火种,牺牲了自己。
2.阏伯费尽心思地思索“盗”取火种的方法。;洪水突然到来,人们来不及应付。
3.体现了阏伯为百姓着想、勇敢无畏、无私奉献的人物形象。
【答案】4.巨人悲愤不平,想要去报仇的样子
5.悲愤难平;找黄帝复仇,被黄帝的昆吾剑削去了脑袋;慌张;以乳为目,以脐为口,操干戚以舞
6.刑天赤裸上身,把两只乳头当作眼睛,把肚脐当作嘴巴,他的双乳似乎冒出了凶光,他的肚脐似乎唱起了战歌,他挥舞着盾牌,抡圆了战斧,与看不见的敌人殊死拼杀,在无物之阵中战斗不息。
7.比喻;夸张;巨人的勇猛和战斗的激烈
8.B
9.刑天;刑天即使面对强大的黄帝,也不屈服,保持独立的精神。刑天还具有断头不悔、战斗不息的意志,不会被失败和挫折打倒,而是奋斗不止。
【答案】10.睡觉和吃饭都不安心,形容非常忧虑;恶龙经常到湘江里戏水作乐,弄得江水暴涨,庄稼被冲毁,房屋被冲塌,老百姓叫苦连天。
11.九嶷山的恶龙作恶,老百姓生活苦不堪言。;舜帝前往九嶷山消灭恶龙,数年未归,他的两个妃子娥皇和女英前去寻找。;娥皇和女英得知舜帝死讯,悲痛而亡。她们流的眼泪洒在竹子上,呈现出点点泪斑,这种竹子被称为“湘妃竹”。
12.错误;错误;正确
13.舜帝是一个关心百姓、不怕牺牲、受人爱戴的人。
【答案】14.恨到骨头里去,形容痛恨到了极点。文中指铁扇公主非常痛恨孙悟空
15.变小虫钻肚得假扇;战胜牛魔王得真扇
16.孙悟空借扇能成功,一方面,是因为他具有坚持不懈的精神,在实践中不断获得经验;另一方面,他灵活应变,善于思考,能和众人合作,齐心协力得到宝扇。
我体会到做事情要持之以恒,灵活应变,懂得与他人合作。
17.到了火焰山,孙悟空扇了一下芭蕉扇,火就灭了。再扇一下,凉风习习。扇第三下,细雨霏霏。 神奇之处:芭蕉扇竟然有这么大的威力,扇一下就可以扇灭火焰山的熊熊烈火,扇三下就带来了霏霏细雨。
【答案】18.A
19.C
20.C
21.国王自欺欺人,不愿意面对真实的自己,活在谎言和欺骗中。
22.芦苇长高之后,顺着风的方向不断大声说着“国王长着驴耳朵”。没过多久,整个国家的人就都知道了国王的秘密|坑上面长出来的芦苇会诉说国王的秘密,太神奇了!
【答案】23.C
24.B
25.D
26.D
27.他就跑到黄河边,一口气把黄河水喝干,可还是不解渴。;黄河的水奔流不息,而夸父居然能一口气把它喝干,而且还不解渴,这也太不可思议了,让我感觉非常神奇。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