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六年级科学学业质量检测卷
(答题时间:60分钟)
成绩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40分)
1.探究小组在研究《水滑梯的秘密》时,将实验数据绘制了物体在地面滑行距离与下滑点高度关系的统计图,由右图信息可知( )。
A.物体在地面滑行距离与下滑点高度无关,
与物体重量有关。
B.物体在地面滑行距离与下滑点高度有关,
下滑点高度越高,在地面滑行距离越远
C.物体在地面滑行距离与下滑点高度有关,下滑点高度越低,在地面滑行距离越远
2.显微镜属于精密仪器,使用时我们要按步骤操作,请你结合下图所给的信息,选出你认为操作正确的一项是( )。
A.①②③
B.③①②
C.②③①
3.小红用显微镜的低倍物镜观察植物表皮细胞后,又换高倍物镜观察,她看到的图像的变化是( )。
A.细胞变大了,数量变少了 B.细胞变大了,数量变多了
C.细胞变小了,数量变多了
4.右图是显微镜下观察到的细胞,这是( )。
A.酵母细胞 B.植物的根细胞
C.洋葱的表皮细胞
5.微生物与人类生活关系密切,下列不属于微生物的是( )。
A.酵母菌 B.木耳 C.螨虫
6.小明感冒了,到医院就医检查后,医生给他开了消炎药和咽喉含片,根据医生开的药物你判断小明的感冒多半是由( )引起的。
A.细菌 B.病毒 C.真菌
7.冬天,从寒冷的室外进入寒冷的室内时,眼镜片上会出现许多细小的水珠,它们的形成和( )相似。
A.霜 B.露 C.雪
8.下列现象,形成时所需的温度最低的是( )。
A.露 B.雨 C.雪
9.唐代诗人李白的《早发白帝城》中有一句是这样描写的:“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这句诗描写的是( )的景色。
A.峡谷 B.平原 C.沙漠
10.以太阳为中心,由八大行星、卫星、小行星、流星彗星等组成的天体系统叫做( )。
A.总星系 B.银河系 C.太阳系
11.下列关于各概念关系的图示,表示正确的是( )。
12.望远镜在人类探索宇宙的过程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下列图片中被称为中国天眼的500米口径射电望远镜——FAST的是( )。
13.时间轴记录法可以依据时间的顺序,把一方面或多方面的事件串联起来,形成相对完整的记录体系。如果要用右图形式制作一个关于人类探索宇宙的历史的时间轴,那么越往上的时
间点代表的时间离我们越( )。
A.远 B.近 C.不分远近
14.化石可以帮助我们研究古生物,了解生物进化的历史。有一种体型庞大、体表有厚厚的长毛,能适应寒冷气候的古代动物,它的名称是 ( )。
A.恐龙 B.猛犸象 C.腊玛古猿
15.根据恐龙的化石,我们知道恐龙是( )。
A.爬行动物 B.无脊椎动物 C.哺乳动物
16.港珠澳大桥全长55千米,是集桥、岛、隧为一体的世界最长的跨海大桥。它是由( )系统组成的。
A.1个 B.3个 C.多个
17.在设计房屋住宅时,小明想将洗衣机安装在阳台上(方便晾衣服),那么他需要考虑的设计主要包括( )。
①供水设计 ②供电设计 ③供暖设计
A.①② B.①③ C.①②③
18.某兴趣小组采用分工合作的方式,制作住宅模型参加“最佳宜居奖”比赛。小明负责供暖系统,小雅负责供水系统,小科负责供电系统……,下列材料最适合用来制作供暖系统的是( )。
A.细电线、铁片 B.吸管、泡沫块 C.水管、木块
19.在小组同学根据设计图分工合作制作完成住宅模型后,首先要做的是( )。
A.根据修改方案,进一步完善本小组的住宅模型
B.制作参赛作品介绍展板
C.检查制作完成的住宅模型,互相介绍自己负责制作的部分
20.科学的猜想与事实是否相符,需要用大量的( )来证实。
A.模型 B.问题 C.事实证据
二、阅读分析:(共10分)
北京时间2022年10月12日16时01分,“天宫课堂”第三课在中国空间站开讲,新晋“太空教师”陈冬、刘洋、蔡旭哲为广大青少年带来一场精彩的太空科普课,这是中国航天员首次在问天实验舱内进行授课。在“天宫课堂”第三课中,航天员展示了问天舱内的植物生长情况。问天舱内生菜和小麦长势良好。中秋节那天,三名航天员还品尝了由蔡旭哲亲手种植的生菜。
在问天舱的生命生态实验柜里,还培育了拟南芥和水稻。经过70多天的培育,“神十四”航天员带上太空的水稻种子已经长成了一颗颗水稻植株,在课堂中看到了生命生态实验柜进行的水稻种植和拟南芥种植的研究项目,还了解了宇航员老师们在太空中种植的生菜和小麦生长发育情况,它们是由带到太空中的种子萌发的,要实现从种子到种子的全生命周期的培养。
从2022年7月开始,中国在天宫空间站内进行了常规高秆水稻和超矮秆水稻“小薇”的种植实验。其中,常规水稻萌发、生长、抽穗并结出种子,完成了历时120天的全生命周期培养实验,这是国际上首次实现水稻在太空“从种子到种子”的全生命周期培养。
不仅如此,太空水稻繁育新一代种子之后,宇航员对其完成了剪株之后,又进行了再生稻实验,20天后再生出两个稻穗,收获了第三代水稻。这是国际上首次在太空尝试再生稻技术,为太空作物的高效生产提供了实验证据和新思路。
这些经过太空环境诱变育种的种子,一段时间以后也会由宇航员们带回地球,由科学家们进行繁育实验。带回地球的水稻种子今后还有机会继续送往空间站,在太空进行两到三代的繁殖,这对未来空间粮食生产、人类长期空间探索的粮食保障意义重大。在未来,水稻种子还将开启新的太空旅行,让我们一起期待吧!
杂交水稻是经过多年的人工选育和培育的杂交水稻新品种。我们期待未来也能在月球和火星能实现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爷爷的“禾下乘凉梦”。宇宙浩瀚无穷,探索的征程将永无止境,我们只有不断的努力,创新科技发展迅速,中华民族才能更好的走向未来!
请你结合以上学习材料进行分析,完成以下各题。
1.生菜、小麦、拟南芥和水稻等植物可以在太空中生长发育和繁殖,这属于植物的 (在横线上选填遗传或变异)现象。(2分)
2.拟南芥和水稻的太空育种是利用太空的特殊环境,诱使种子发生了基因突变,这属于 (在横线上选填遗传或变异)现象(2分)
3.袁隆平爷爷将高产易倒伏水稻与野生低产抗倒伏水稻杂交,培育出高产抗倒伏水稻,也就是杂交水稻。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2分)
A.杂交水稻比野生水稻产量高,这是遗传现象
B.杂交水稻和野生水稻一样抗倒伏,这是遗传现象。
C.杂交水稻和野生水稻的外形是相似的,这是遗传现象。
4.生活中同一窝狗崽的颜色不同,豌豆荚中所含的豌豆数量不一样,这些现象说明同一种生物之间( )。(2分)
A.具有遗传 B.具有变异 C.既有遗传也有变异
5.在太空育种后,有些再繁育的蔬果非常美味,进入了我们千家万户的餐桌,比如太空番茄,太空椒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2分)
A.遗传变异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导致了生物的进化。
B.没有变异,生物不会产生新的特征,所以生物进化只受变异因素的影响。
C.遗传使生物子代保持了亲代的特征,所以在生物进化中遗传更重要。
三、综合探究(共50分)
(一)在学习《显微镜下的世界》这一单元时,小光通过查阅资料、调查等方式了解到更多关于微生物的知识:微生物一般是个体难以用肉眼观察的一切微小生物的统称。它包括细菌、病毒、真菌和少数藻类等。但有些微生物是肉眼可以看见的,像属于真菌的蘑菇、木耳、灵芝等。病毒是一类由核酸和蛋白质等少数几种成分组成的"非细胞生物",比如2019年12月以来,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引起了人类急性呼吸道传染疾病。
通过调查,小光还注意到很多食品包装袋上都有:贮存条件“低温、避光、干燥,阴凉通风”等字样,于是他猜测食物发霉可能与这些因素有关,为了验证自己的猜想,他做进行实验进行验证,以下是他的操作方法。
①把装有湿馒头的塑料袋放在冰箱里;
②把装有干馒头的塑料袋放在冰箱里;
③把装有干馒头的塑料袋放在温暖处;
④把装有湿馒头的塑料袋放在温暖处
他的实验结果记录如右:
馒头发霉实验汇总表
相同条件 不同条件 实验结果
品品袋 南湿
干燥
潮湿 温暖
爽冷
实验让小光了解了食物发霉的原因和防止食物发霉的好办法。通过和同学们交流,小光还懂得了微生物其实对人类也有有益的作用,比如:1.微生物可以制止细菌等的人侵;2.微生物如细菌、真菌等可以分解土壤中的物质让土地肥沃;3.微生物有一部分是有益的可以发酵食物,比如酵母菌、乳酸菌等;我们一出生,体内就有无数的微生物,那些特别适应特定人体环境,并且人体也乐意让它留下的微生物才能最终与人体形成共生关系;人与体内微生物的稳定性是人体和微生物双向选择的结果;人类与微生物之间的这种动态平衡称为微生态平衡。
1.请你结合材料进行分析,完成以下各题。(12分)
①小光进行了①和④操作,实验一周后,会发现④号袋中的馒头发霉了,可以判断影响馒头发霉快慢的因素是 。(在横线上选填湿度或温度)(2分)
②新型冠状病毒是一种( )。(2分)
A.动物 B.植物 C.微生物
2.医学上所说的感冒通常特指由( )引起的呼吸道传染疾病。(2分)
A.病毒 B.细菌 C.真菌
3.生活中人们通常用( )帮助制作馒头、面包,(2分)
A.乳酸菌 B.霉菌 C.酵母菌
4.人与体内微生物的动态平衡是由于人体和微生物适应( )的结果。(2分)
A.环境变化 B.温度 C.湿度
5.通过实验探究,我们的收获很多,比如:
(1)连续下了几天雨,小光打开衣柜,闻到霉变的气味,此时最好的办法是( )。(2分)
A.清洗,保持衣物干净 B.放在太阳下晾晒 C.放入樟脑片
(2)探究馒头发霉是否与湿度有关,最好选择 和 的操作方法进行实验。(2分)
(3)通过以上实验,小光知道了许多包装里放干燥剂就是通过控制 (在横线上选填湿度或温度)来防止物品发霉变质。(2分)
(4)通过实验,小光发现了,馒头在 、 的条件下不容易发霉。(4分)
(二)学习了《循环的水》这个单元之后,同学们一定有很多的收获吧!下图是自然界的水循环示意图,请你根据途中的信息,完成下列各题。
1.在下列的天气现象中,需要环境温度在0℃以上才能形成的天气现象是( )。(2分)
A.雨和露 B.云和霜 C.霜和雪
2.下列有关霜和雪的说法,描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霜和雪都需要在0℃以下形成
B.霜和雪的形成都需要空气中有足够多的水蒸气
C.霜和雪都是从天上落到地面上的
3.自然界的水能以液体、固体、气体三种状态存在。通过学习,我知道:
(1)( )是影响水的蒸发、沸腾和结冰的主要因素。(2分)
A.温度 B.湿度 C.大气
(2)年年下雨,雨水总是下不完,主要原因在于( )。(2分)
A.地球上有很多水 B.天空总有很多云 C.水在自然界不断循环
4.地球上的水在太阳光的照射下,不断改变状态,不断地循环,我知道:
①下列对自然现象的描述中,水从气态变成固态的是( )。(2分)
A.初春,河面上冰化成水 B.夏天的清晨,树叶上常有露水
C.深秋的清晨,草地上有时会有一层霜
②下列关于水循环的描述,你认为正确的是( )。(2分)
A.水循环是指水在陆地和海洋之间的循环
B.水循环可以更新地球上的淡水,所以地球上的淡水用之不竭
C.水循环使地球上产生了雨、雪、等不同的天气现象
5.地球上的水在太阳光的照射下,不断地蒸发、蒸腾,变成水蒸气,水蒸气遇冷就会凝结成小水滴或小冰晶,它们聚集在一起,漂浮在空气中,就形成了两种天气现象:
①它们的底部不接触地面时,就在高空形成了( )。(2分)
A.雨 B.雾 C.云
②它们的底部接触地面时,就在低空形成了( )。(2分)
A.云 B.雾 C.雨
(三)学习了《浩瀚宇宙》这个单元之后,同学们知道了宇宙中除了太阳、月球和地球等可以移动的天体之外,还有很多其他的天体,它们之间被神奇的引力紧密联系在一起。请你根据题中给出的信息,完成下列各题。
1.科学家通过研究发现,太阳的体积约为地球的( )倍,地球的体积约为月球的49倍。(2分)
A.130 B.130000 C.1300000
2.借助下列模拟实验示意图,你认为能够解释日食现象形成原因的是( )。(2分)
3.科学家经过观测发现,太阳系的八颗行星之间联系紧密又各有特点,通过学习,我知道:
①在太阳系的八颗行星中,距离太阳较近的第五颗行星体积最大,这颗行星就是( )。(2分)
A.天王星 B.木星 C.土星
②在太阳系的八颗行星中,距离太阳最远的行星是( )。(2分)
A.海王星 B.天王星 C.土星
4.自古以来,不同文明的人们把三五成群的恒星与他们神话中的人物或器具联系起来,称之为“星座”。这些星座非常神秘而有趣!1930年,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将天空划分成88个星座。请你根据题中给出的信息完成以下各题:
①在夜空中,北斗七星星光闪烁,我们一般利用它来找到并不是特别亮的( ),帮助我们辨认方向。(2分)
A.织女星 B.北极星 C.小熊座
②下面说法错误的是( )。(2分)
A.北斗七星是大熊座的主要标志
B.北极星是大熊座的主要标志
C.北极星是小熊座的主要标志
5.星空随着地球四季的变化而发生变化,有一颗恒星的位置常年不变,这颗恒星是( )。(2分)
A.天狼星 B.北斗七星 C.北极星六年级科学期末学业质量检测卷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40分)
1.B 2.C 3.A 4.C 5.C 6.B 7.B 8.C 9.A 10.C 11.B
12.C 13.A 14.B 15.A 16.C 17.A 18.A 19.C 20.C
二、阅读分析:(共10分)
1.遗传 2.变异 3.C 4.C 5.A
三、综合探究(共50分)
(一)
1.温度 2.A 3.C 4.A
5.(1)B (2)③ ④ (3)湿度 (4)温暖 潮湿
(二)学习了《循环的水》这个单元之后,同学们一定有很多的收获吧!下图是自然界的水循环示意图,请你根据途中的信息,完成下列各题。
1.A 2.C 3.(1)A (2)C 4.①B ②C 5.①C ②B
(三)学习了《浩瀚宇宙》这个单元之后,同学们知道了宇宙中除了太阳、月球和地球等可以移动的天体之外,还有很多其他的天体,它们之间被神奇的引力紧密联系在一起。请你根据题中给出的信息,完成下列各题。
1.C 2.B 3.①B ②A 4.①B ②B 5.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