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2单元第9课《老王》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2单元第9课《老王》教学设计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09-12 15:39:2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老王》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整体把握文本内容及思想情感,理解老王的“苦”与“善”。
2、体会作者的善良,引导学生以善良对待善良,关爱弱者。
【教学重难点】
体会人物特点与琐碎叙事之间的相互关系。叙事表达出人物特点,叙事服务于人物特点。
【课时安排】二课时
【教法学法】读书指导法
问答法
讨论法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新课导入
说说自己身边最苦的人。(职业、生活条件、身体状况)
二、研读老王之“苦”
1、随机朗读(1——4)自然段;
2、讨论老王之“苦”:生活艰苦
精神凄苦
[设计说明]
先结合导入讨论老王生活之“苦”:职业——蹬三轮
身体——残疾
生活——塌败小屋
再追问老王精神之“苦”:孤独、无亲
受恶意攻击、被人瞧不起
三、研读老王之“善”
1、默读(5——22)自然段;
2、讨论老王的品质:善良
朴实
[设计说明]
体现教学侧重,引导学生概括老王品质,寻找文本依据,通过对老王“送冰,送人,送香油、鸡蛋”等叙事的深入研究,理解老王的善良、朴实,应随机结合学生回答品味本文细节的传神之处。可设计感性题目如“老王所做的哪一件事最使你感动?”之类。
四、梳理“我”一家之善,领悟文本思想感情
1、讨论:“我”一家的善良都表现在何处?
2、讨论:老王死后,作者认为自己对老王这样关爱够了没有?
3、结论:呼唤周围的人对苦人、弱者更多一份关爱。
[设计说明]
老王的善良都是通过我和老王的交往展开的,所以,在前一环节学习的基础上,学生应当很快梳理出:我与老王闲聊;女儿送鱼肝油;坐车照顾老王生意;关心老王生活;不白吃老王送的东西等事例。重点应当讨论(2),从而推敲末段——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为何愧怍?),当不难得出结论,把握文本思想情感。
五、拓展延伸
引导学生关爱身边的弱者、苦人:每一个时代,每一个社会都会有穷苦人、弱者,他们需要社会更多的同情关爱。同学们,学了本文之后,你准备怎样对待刚才(课前导入)介绍的身边的“苦人”呢?
[设计说明]
联系文本主题及生活实际,根据课堂时间,作适当的讨论,肯定学生的爱心。
六、课后作业
仔细观察身边的苦人、弱者,以最简洁又最感人的语言描写出他们的生存状况。
【教学反思】
《老王》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品味本文语言以及组织材料方面的特色。
2、局部对比学生与杨绛的描述,学习体会作家精彩的写法。
【教学重难点】
体会杨绛运用朴素简洁的语言以及琐碎平淡的叙事还人物以真实,并且产生震撼效果的写作技巧。
【教法学法】读书指导法
问答法
讨论法
质疑法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一、回顾上节所学
简述叙事内容及主题,为语言、组材特色分析作铺垫。
二、讨论语言特点
1、联系课后第二题,举例说明本课语言特色;
2、归纳语言特点:简洁
朴素
三、讨论组材特点
1、举例说明叙事特点;
2、归纳叙事特点:琐碎
平淡
四、小结杨绛作品特点
运用朴素简洁的语言以及琐碎平淡的叙事还人物以真实,这种看似冷漠,仿佛“他者”的叙述,却产生惊人的震撼效果。读者合上作品,才发现一种冷冷的悲凉自心底弥漫而来,感人至深却在不经意间,这是杨绛给我们带来的文学。
五、讨论学生习作得失
1、典型习作(上节课后作业)投影阅读;
2、对比杨绛讨论得失;
3、修改各自上节课后作业。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