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5张PPT)
第七单元 工业革命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兴起
第20课 第一次工业革命
学习目标
1.时空观念:学生要明确工业革命发生的时间范围,18 世纪 60 年代开始于英国,19 世纪扩展到欧美其他国家。能够在时间轴上梳理出珍妮机发明、瓦特改良蒸汽机、蒸汽机车出现等重要事件的先后顺序。
2.史料实证:了解工业革命发生的背景,准确说出工业革命中的发明创造(发明时间、发明者、作用)及出现的能源。
3.历史解释:掌握工业革命过程中各个环节相互促进的连带关系和工业革命的影响。
4.唯物史观:掌握工业革命过程中各个环节相互促进的连带关系和工业革命的影响
5.家国情怀:对比中国近代因错过工业革命浪潮而遭受列强侵略的历史,体会工业革命对世界发展格局的重大意义。从工业革命中汲取创新发展、科技兴国的精神力量。
1.什么是工业革命
工业革命前
工业革命后
生产组织:
手工工场
工厂
生产方式:
手工劳动
机器生产
概念:工业革命又称“产业革命”,主要是以机器取代人力,以大规模工厂化生产取代手工工场生产的一场生产与科技革命。
它是生产领域的一次技术革命,又是社会关系方面的一场革命。
工业革命开始于十八世纪六十年代、发源于英国
一.工业革命
一.工业革命
开动脑筋
假如你是一位18世纪英国的商人杰瑞(资产阶级),现在你想投资工业,办一个大规模的手工工场,你会需要具备哪些要素(条件)?
雄厚的资本
充足的劳动力
丰富的原料
广大的市场
技术人才
英国是否具备上述条件?
政策支持
一.工业革命
《权利法案》
殖民地遍布全球
三角贸易
工匠经验的积累
政治前提
必要条件 原料和资金
市场
技术
劳动力
直接原因
《圈地运动》
英国确立了君主立宪制,政局稳定
圈地运动提供了大量的自由劳动力
工场手工业时期积累了丰富经验和大量人才
三角贸易、早期殖民掠夺为英国提供了原料和雄厚的资本
早期殖民扩张建立广阔殖民地,拥有广阔的海外市场
欧洲的旧纺车
从15世纪开始,在西欧国家,新兴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强行圈占公有土地和农民份地,将其变为私有的大农场或大牧场,大批农民被迫离开土地,成为靠出卖劳动力为生的雇佣劳动者。这就是“圈地运动”
手工工场的生产效率无法满足日益扩大的市场的需要
改进技术,工业革命开始
2.兴起原因
当革命风暴横扫整个法国的时候,英国正在进行一场比较平静、但是威力并不因此减弱的变革。——恩格斯
一.工业革命
3.时间:英国18世纪60年代至19世纪中期其他国家18世纪后期先后开展.
③开始标志:纺纱工人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机
①最早的国家:英 国
②最早的部门:棉纺织业
4.指导思想:亚当·斯密的“自由放任”理论——《国富论》
大大提高生产效率,标志工业革命开始
1733年
“飞梭”
提高了织布速度和布面宽度
1765年
珍妮纺纱机
纺的纱比较精细,但不牢固
1769年
阿克莱特 水力纺纱机
纺的纱比较牢固,但粗糙
1779年
骡机
结合二者优点
既精细又牢固
1785年
水力织布机
将织布速度提高40倍
哈格里夫斯
标志着工业革命的开始
珍妮机提高了生产效率,我要扩大规模建立更多棉纺织厂,我该把工场建造在哪里呢?A人口密集的城市 B水源充足的郊外
水力纺纱机
水力织布机
纺纱机依靠湍急的水流带动机器纺纱,因此工场搬迁到离水源较近的地方。但是水流湍急的地方往往交通不便,人口稀少,并且河水干涸生产就无法进行,该如何解决呢?
一.工业革命
时间
(18世纪)
1764年
1769年
1779年
1785年
发 明
珍妮纺纱机
水力纺纱机
骡 机
水力织布机
动 力
人 力
水 力
水 力
水 力
特 点
细而易断
粗而结实
细而结实
效率提高40倍
水力织布机
骡机
水力纺纱机
珍妮纺纱机
议一议:生产过程中使用的动力发生了什么变化?该动力有何优缺点?
变化:由人力到水力; 优点:解放人力、可再生、无污染……
缺点:受到时间和空间的限制,阻碍了工厂的发展 ……
但制约生产的不再是机器,而是动力!
二 蒸汽机和工厂制度的确立
1.技术革新
需要更强大、更持久、更稳定、能在任何地方、任何季节都能使用的动力
当务之急是要有新的动力
一.工业革命
2.动力革新——蒸汽机的改进和应用
詹姆斯 ·瓦特
第一次工业革命的主要标志:蒸汽机的广泛使用。
1712年,纽可门发明蒸汽机
1785年,瓦特改良蒸汽机
1785年,瓦特改进的蒸汽机,提供了更加便利的动力。
到19世纪30年代,蒸汽机成为主要的动力来源。
“蒸汽机是第一个真正性的国际发明”。——恩格斯
优点:
大大提高生产力;
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
人力水力→蒸汽动力
二 蒸汽机和工厂制度的确立
3.动力革新——蒸汽机的改良与应用:
1785年,瓦特改进的蒸汽机投入使用
纺织厂
采矿厂
印刷厂
19世纪30年代,蒸汽机成为主要的动力来源。
蒸汽机的历史意义,无论怎样夸大也不为过。它提供了治理和利用热能、为机械供给推动力的手段,因而结束了人类对畜力、风力和水力的由来已久的依赖。……实际上,可以说,19世纪欧洲对世界的支配与其说是以其他任何一种手段或力量为基础,不如说是以蒸汽机为基础。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影响:
①蒸汽机的广泛应用是生产领域的一次意义重大的飞跃;
②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使工业革命得以更快地向纵深发展;
③标志人类进入“蒸汽时代”。
第一次工业革命的主要标志:蒸汽机的广泛使用。
人类进入蒸汽时代
二 蒸汽机和工厂制度的确立
珍妮纺纱机
水力纺纱机
瓦特发明改良蒸汽机
动力:人力
动力:水力
动力:蒸汽机
4、改良蒸汽机影响:
①瓦特蒸汽机提供了更有效便携的动力,从此,工厂可以设在远离河流的地方,工厂的规模也变得更大.
推动现代工厂制度确立
②推动了交通运输革命,为火车、汽船等交通工具的发明提供了动力
英国煤炭产量(万吨)
③对煤炭资源的利用逐渐超过对木材等的利用
二 蒸汽机和工厂制度的确立
5.现代工厂制度的确立
①背景:瓦特蒸汽机提供了更有效便捷的动力,从此,工厂可以设在远离河流的地方,工厂的规模也变得更大。
②时间:19世纪(取代传统手工工场)
进入19世纪,传统的手工工场逐渐被大工厂替代,现代工厂制度最终确立。
③工厂制度的特点:
①采用机器生产; ②规模大、生产技术成熟;③有严格的管理制度;④分工细致,标准化生产;
工业革命时期的机器工厂
英国传统手工工场
工场
工厂
手工生产(人力)
机械生产(机械)
标志着第一次工业革命完成。
特点:集中的生产场所,使用机器生产,有严格的生产纪律和管理制度。
好处:有利于提高生产效率。
手工工场
机器工厂
④管理制度:手工工场以家庭为单位生产,管理制度比较自由。
现代工厂有集中的生产场所,有严格的生产纪律和管理制度。
①生产规模:手工工场规模小,现代工厂规模大
现代工厂与手工工场的区别?
②生产方式:手工工场局限于手工操作,现代工厂主要使用机器生产
③生产程序:手工工场分工少,现代工厂分工细致。
二 蒸汽机和工厂制度的确立
1785年后,工厂可以远离河流,设在市场繁荣、交通发达、便于采购原料和招募工人之地,工厂的规模也变得更大。
三.火车与铁路
1.背景:19世纪初,已经有人开始修建“铁路”来运输货物。那时的路轨是木制的,车厢是由马匹拉动的。
尝试
19世纪初,已经有人开始修建“铁路”来运输货物。那时的路轨是木制的,车厢是由马匹拉动的。
三.火车与铁路
①1825年,斯蒂芬森设计的蒸汽机车拖着车厢载着450名乘客正式试车,标志着铁路时代的开始。
2、交通革新:火车与铁路
1830年——1851年
英建成总长约1万千米的铁路网
斯蒂芬森
1825年,斯蒂芬森设计的蒸汽机车正式试车,标志着铁路时代的开始。
1825年英国人斯蒂芬森
蒸汽机车
新的运输方式
②发展:1830年以后,英国掀起了投资建设铁路的狂潮,到1851年时,英国建成了总长约1万千米的铁路网。
③影响:铁路时代的到来为社会提供了更为快捷、廉价、便利的交通,使生产和市场之间的联系变得更加密切。
蒸汽机车(早期火车)
三.火车与铁路
3.蒸汽轮船:
1807年,美国人富尔顿发明汽船(轮船)
汽船在哈得逊河试航成功。
①.主要能源:煤炭
②.动力来源:蒸汽机
③.性质:既是技术革命又是社会变革
作用:标志着铁路时代的开始
7.工业革命的特点:
阅读图表,说说第一次工业革命的特点?
(提示:可从发明者、国别、发明成就等角度思考)
想一想
技工
①国家:
②行业:
首先发生于英国,随后扩展到美法德等国;
以轻工业为突破口;
③动力:
以蒸汽机为动力来源,以煤炭为能源;
④技术发明来源:
技术发明多来源于工匠实践经验积累,科学与技术尚未紧密结合。
三.火车与铁路
(1)完成标志:19世纪中期,英国大机器生产已基本取代了工场手工业,现代工厂制度最终确立。标志工业革命率先在英国完成。
8.完成与扩展
英国
法国
美国
德国
(2)扩展:从18世纪后期起,法国、美国、德国等国先后进行工业革命。
俄国
三.火车与铁路
四.工业革命的影响
材料一:资产阶级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
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
一切时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
——《共产党宣言》
材料二:工业革命期间,英国工业资本家大量
增加并逐渐形成了工业资产阶级。在英国,
到19世纪20年代,英国已有200万工厂工人和
运输工人,工业无产阶级也正式形成。掌握
生产资料的资产阶级为了获取利润,无情地
剥削无产阶级。
①极大提高了社会生产力水平,人类进入“蒸汽时代”。
②形成了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两大对立阶级。
1.工业革命的影响
合作探究:工业革命给英国和世界带来了怎样的影响?
四.工业革命的影响
1.工业革命的影响
材料三:以工厂为中心形成了很多城市,现代工业提供了物美价廉的商品,人们的生活有所改善;休闲娱乐和群众性体育也逐渐兴起。
材料四: ——《中外历史纲要(下)》
③城市化进程加快,工业化时代到来。
④资本主义国家加紧殖民扩张,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⑤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
四.工业革命的影响
亚非拉国家被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沦为殖民地或半殖民地。
第一次鸦片战争
第二次鸦片战争
工业革命后的环境
机器占了最多的面积……空气中经常弥漫着混杂机油的棉尘……
造成了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等问题
工厂工作环境恶劣,被资本家过度剥削
材料:19世纪中叶伦敦一家报纸报称:“泰晤士河在工业革命前水清鱼多,是水禽栖息和豪门宴饮的理想场所,是英国人的生命之河。但在工业革命之后,该河的水质迅速恶化,病菌孽生,鱼类几乎绝迹。河水的污染还使伦敦奇臭难耐。”
⑤.消极影响
雾都
启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坚持科教兴国战略;
坚持可持续发展,发展经济要注重保护环境;
四.工业革命的影响
结合本课所学,思考:工业革命前后发生了哪些变革?
16世纪纺织业手工工场(工业革命前)
19世纪纺织工厂(工业革命后)
生产组织形式:手工工场
生产方式:手工生产
动力:人力、水力
生产组织形式:现代工厂
生产方式:机器生产
动力:蒸汽动力
实质:生产方式的变化,机器生产代替手工操作
侵略:发动两次鸦片战争,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探索:洋务派看到西方技术先进,掀起向西方学习的洋务运动,迈出了近代化第一步
既是一场技术革命,也是一场社会革命,对人类社会产生了深影响。
工业革命对中国的影响
课堂小结
第 一 次 工 业 革 命
首先发生在英国原因
进程
影响
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机
瓦特改良蒸汽机
英国的斯蒂芬森发明蒸汽机车
制度、市场、资本、原料等
开始标志:
19世纪铁路时代开始
现代工厂制度确立
英国
工业革命的推行,人类进入“蒸汽时代”
成就:
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国家:
随堂训练
1.国家发改委于2017年3月1日召开的新闻发布会称,截止2016年底,我国高速铁路里程居世界第一。回顾人类铁路发展历史,世界第一条铁路及火车出现在
A.德国 B.美国 C.法国 D.英国
2.18世纪末到19世纪初,英国的许多棉纺织厂陆续从交通不便的河谷搬到了交通便利人口密集的城市附近。出现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哈格里夫斯发明了珍妮纺纱机 B.瓦特改良了蒸汽机
C.斯蒂芬森发明了蒸汽机车 D.凯伊发明了飞梭
D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