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61张PPT)
大单元复习
封建时代的欧洲、封建时代的亚洲国家
——大概念:多元文明的发展与交流
课前知识默写
1.古埃及:古埃及位于_____东北角,世界上最长的河流尼罗河贯穿埃及南北,被认为是“______________”。
2.古埃及文明成就:
(1)______是古埃及天文学的突出成就之一,________是世界上最早的文字之一。
(2)金字塔:金字塔是古埃及文明的象征,反映了古埃及社会经济发展的较高水平,是古埃及人___________。金字塔的修建,反映了古埃及国王的__________。
3.古代两河流域文明:是指___________与底格里斯河。公元前_______,汉谟拉比在位时,完成了两河流域中下游地区的统一事业。
4.《汉谟拉比法典》:是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的_________。从法典中可知,古巴比伦分为拥有_____权的自由民、无公民权的自由民和奴隶三个严格的__________。同时,法典中有许多关于租赁、雇佣、交换、借贷等方面的规定,说明__________在古巴比伦比较活跃。《汉谟拉比法典》是古巴比伦王国留给人类的宝贵文化遗产,表明人类社会的_________源远流长。
尼罗河的赠礼
非洲
太阳历
象形文字
智慧的结晶
无限权力
幼发拉底河
18世纪
成文法典
公民
社会等级
商品经济
法制传统
5.古印度文明成就:古代印度文明最早出现于_______流域。_________统治时期是古代印度文明的鼎盛时期。
6.种姓制度:第一等级是________;第二等级是刹帝利;第三等级是吠舍;第四等级是_______。在这四个等级之外,还有最卑贱的“____________”—贱民。种姓制度下的各等级________。各等级之间贵贱分明,低等级的人不得从事高等级的人的职业,不同等级的人不得_____。
7.佛教的创立与传播:创立于公元前___世纪。创始人________________,后来被称为“释迦牟尼”。提出“__________”,宣扬“忍耐顺从”。公元前3世纪后,佛教开始向外传播。公元前1世纪,佛教经中亚传到________,再传入中国内地,后又传到____、日本和越南等国。佛教往南经____,传到缅甸、泰国、柬埔寨等国。
8.希腊城邦:公元前____世纪,希腊出现了城邦。突出特点是“________”。希腊城邦的居民分为_____________。公民与非公民是_____________的关系,二者界限分明,非公民转化为公民,极为困难。
印度河
孔雀王朝
婆罗门
首陀罗
不可接触者
世代相袭
通婚
6
乔达摩·悉达多
众生平等
中国新疆
朝鲜
锡兰
8
小国寡民
公民和非公民
统治与被统治
9.雅典的民主政治:公元前5世纪中后期_________主政时期,雅典达到全盛,奴隶制民主政治发展到高峰。_________是最高权力机构,具有___________等多种职能。为了保证贫穷公民参政议政,伯里克利还建立了_________。但是,占雅典人口绝大多数的___________________没有任何政治权利。
10.亚历山大帝国:公元前4世纪,希腊北部边陲的_______成为军事强国。历经10年征战,亚历山大建立了一个地跨____________三洲的帝国。这个帝国被称为“_____________”,亚历山大被称为“亚历山大大帝”。
11.罗马共和国:公元前_____年,罗马建立了共和国。国家统治的决策权掌握在______手里,执政官主持日常政务,__________是形式上的最高权力机关。公元前450年左右,罗马颁布了《___________》,涉及_____程序、所有权和债务权、宗教法等内容。
12.罗马帝国:公元前27年,屋大维首创“_______”这一政治形式,掌握了最高统治实权。罗马共和国演变为__________。
伯里克利
公民大会
立法、司法
津贴制度
外邦人、奴隶、妇女
马其顿
欧、亚、非
亚历山大帝国
509
元老院
公民大会
十二铜表法
诉讼
元首制
罗马帝国
13.希腊、罗马的古典文化成就:
(1)文学和雕塑:希腊神话影响广泛,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了解早期希腊社会的主要文献。奥林匹亚神庙中的_______是古代世界七大奇迹之一。《_________》是希腊雕塑艺术中的杰作之一。
(2)建筑艺术:希腊建筑艺术的代表是_______________。罗马建筑的代表有_________、引水道工程、凯旋门、万神庙。
(3)哲学和法学:①哲学:德谟克利特提出了“_______”。苏格拉底主张人应该“___________”。亚里士多德是一位_________式的学者,还创立了______等新的学科。②法学:《____________》是罗马法制建设的第一步,是后世罗马法典乃至欧洲法学的渊源。万民法、经济法,以及众多的法律概念共同构成了完整的罗马_________。
(4)历法:罗马的历法来源于古埃及人的太阳历。凯撒命人编制的“_______”后来成为今天人们使用的公历的基础。
荷马史诗
宙斯像
掷铁饼者
雅典帕特农神庙
大竞技场
原子论
神人同形同性
认识你自己
百科全书
逻辑学
十二铜表法
法学系统
儒略历
13.简述《十二铜表法》的重要影响。
①使定罪量刑有了文字依据,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贵族对法律的曲解和滥用;
②是罗马法制建设的第一步,是后世罗马法典乃至欧洲法学的渊源。
14.从积极与消极两个角度,分析亚历山大东征和帝国建立的影响。
积极: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大交汇;加强了东西方之间的经济联系和贸易往来;帝国境内建造的几十座新城,后来成为新的经济文化中心。
消极:给东方人民带来巨大灾难,掠夺了东方世界的无数财富。
课堂导入
查理曼大帝800年加冕典礼
孝德天皇
一位法兰克国王的加冕奠定了欧洲封建政治的基础;一次来自中国的深刻改革将日本推入封建社会;一位先知的启示点燃了整个阿拉伯半岛……这些发生在不同大陆的关键人物和事件,共同谱写了一个被称为“封建时代”的历史阶段。它们有哪些惊人的相似之处?又因为各自独特的环境和文化,发展出了怎样截然不同的道路?
穆罕默德传教图
通过封君封臣制、庄园生活、基督教的传播,以及欧洲城市和大学的兴起,了解中世纪西欧封建社会的发展变化;知道《查士丁尼法典》,初步了解拜占庭帝国的历史地位;通过伊斯兰教的创立、阿拉伯帝国的崛起、日本大化改新,以及非洲、美洲的社会发展概况,初步了解中古世界历史发展的多样性。
2022版课标要求
1
单元知识结构
2
历史时序
3
大单元知识点梳理
4
大单元建构
5
中考真题演练
1世纪,在罗马帝国统治下的巴勒斯坦地区,基督教诞生。4世纪末,基督教成为罗马国教。基督教会依靠罗马帝国统治者的支持,不断发展和向外传播。395年,罗马帝国分裂。西罗马帝国灭亡后西欧逐渐进入封建社会,欧洲人称之为“中世纪”。西欧封建社会时期,自给自足的封建庄园经济盛行一时,教会神学对文化绝对控制。10世纪开始,西欧城市重新兴起,许多新兴城市建立起来,成为工商业和文化中心。这些城市在斗争中发展壮大,用赎买等方式争取城市自治。
中世纪的鼎盛时期,经济的繁荣为教育的发展提供了保障,大学纷纷兴起。
西欧
单元知识结构
单元内容概述
东欧
第7课 基督教的兴起和法兰克王国
第9课 中世纪城市和大学的兴起
第10课 拜占庭帝国和《查士丁尼法典》
影响
第8课 西欧
庄园
影响
课时关系梳理
促进
罗马帝 国分裂
基督教的兴起
法兰克王国
封君与封臣
改革
查理曼帝国
国教
扩张
庄园居民(领主与佃户)
庄园法庭
维护秩序
自由和自治的城市
争取
大学的兴起
促进
城市居民的身份
拜占庭帝国的灭亡
查士丁尼及《查士丁尼法典》
政治:封君封臣制度,封建国家长期处在割据状态(未真正建立起中央集权的统一性)。
经济:封建庄园经济相对封闭独立;城市工商业经济繁荣,追求城市自治。
思想文化:基督教成为欧洲的统治思想,控制欧洲文化教育和科学思想传播。
阶段特征
单元内容概述
日本是亚洲东部的国家。5世纪,大和政权基本实现了统一。7世纪中期,日本通过大化改新,建立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进入了封建社会。
7世纪初,穆罕默德在阿拉伯半岛创立了伊斯兰教,推动了阿拉伯半岛的统一和阿拉伯国家的建立。穆罕默德去世后,他的继承者完成了统一事业,并不断向外扩张,建立了地跨亚、欧、非的大帝国。阿拉伯人不但创造了独特的伊斯兰文化,还为保存和传播古代文化、沟通东西方文化作出了重要贡献。
政治
政治、文化
第11课 古代
日本
第12课 阿拉伯帝国
课时关系梳理
6世纪前的日本
大化改新
幕府统治
穆罕默德创立伊斯兰教
阿拉伯帝国
阿拉伯文化
吸收 外来消化 文化
政治:日本进行大化改新,建立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国家;阿拉伯半岛实现统一,并建立起地跨亚、欧、非三洲的阿拉伯帝国。
文化交流:日本积极吸收中国文化,仿效唐朝典章制度,进行了封建性质的改革——大化改新;阿拉伯人对沟通东西方文化作出了重要贡献。
阶段特征
中国
581年
1279年
618年
隋朝建立
唐朝建立
960年
北宋
建立
元朝统一全国
1368年
明朝
建立
1世纪
395年
481年
646年
9世纪
12世纪
基督教
诞生
拜占庭
帝国
建立
法兰克
王国
建立
《查士丁尼法典》编成
欧洲早期大学产生
西欧中
世纪城
市兴起
法兰克王国开始推行封君封臣制
7世纪初
529年
10世纪
1453年
欧洲
拜占庭
帝国
灭亡
西欧庄
园开始
流行
8世纪
前期
8世纪
中期
亚洲
伊斯兰教创立
日本大化改新开始
阿拉伯帝国横跨亚欧非三洲
唐太宗时
“贞观之治”
唐玄宗
在位前期
“开元盛世”
历史时序
壹 封建欧洲文明
基督教的兴起
1世纪,诞生于罗马帝国统治下的巴勒斯坦地区
诞生:
发展与传播
4世纪末,罗马皇帝将基督教确定为国教,促进了基督教的传播;
西罗马帝国灭亡后,法兰克王国继续推动基督教的发展
作用:
与封建势力相互勾结、利用、扶持,从而形成完整的欧洲中世纪封建制度;
逐渐成为西欧最大的封建主,是维护封建统治的精神堡垒
西欧
法兰克王国
概况:
西罗马帝国灭亡前后,日耳曼人在西欧建立了许多王国,其中最为强大的是481年克洛维建立的法兰克王国
克洛维(约466—511)
兴起——克洛维的统治
措施
皈依基督教,承认罗马教会在欧洲的重要地位
保留了原来罗马大地主的土地,把原属罗马国有的土地和无主土地赐给教会和部下
版图延伸至高卢南部地区以及莱茵河以东至多瑙河之间的大部分地区
为王国的巩固和扩张奠定了基础,推动了西欧的封建化
巩固——封君封臣制
形成:8世纪前期,法兰克王国对土地分封形式进行改革;
发展:11世纪,这种以土地的封赐为纽带而形成的封建制度在西欧已经普遍存在
封君
封臣
赐予土地,不能任意侵害封臣的荣誉、人身和财产安全;封臣受到外来攻击时,为其提供保护
忠诚,封君需要时要无偿地为封君服兵役、提供金钱等
特点:封君与封臣的关系有着严格的等级性,权利、义务交织在一起,有一定的契约意义
领主的领主,不是我的领主
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
国
和
中
世
界
普天之下,
莫非王土,
率土之滨,
莫非王臣。
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
共同点 不同点
西周分封制 等级森严 纽带:血缘
天子是最高统治者
西欧封建制 纽带:土地
不可越级统领
异同比较
分封制与封君封臣制
强盛——查理曼帝国
查理继位
王国扩张
加冕称帝
8世纪,查理成为法兰克王国国王,对内鼓励基督教的发展,命令教区人民向教会交纳“什一税”
800年前后,法兰克王国成为当时西欧最大的王国
800年,查理加冕称帝,被称为“查理大帝”(或“查理曼”),他统治时期的法兰克王国,史称“查理曼帝国”
查理大帝
(742—814)
查理在罗马加冕
814年,查理曼去世,强盛一时的帝国很快走向分裂。843年,查理曼帝国一分为三,形成以后德意志、法兰西和意大利三个国家的雏形
西欧庄园
兴起与发展
兴起:从9世纪开始,庄园逐渐在欧洲流行开来;
发展:大约到11世纪,庄园遍布欧洲各地
概况
居民构成
领主
佃户
自由的农民
缺少自由的农奴
身份代代相承依附于领主,没有人身自由,可以随土地一起出售
独立的小生产者,有生产工具、财产和份地保有权,土地权受到法庭保护,领主不能随意没收他们的土地
指拥有领地的大、小封建主(封君、封臣、教会),拥有庄园的所有权、行政权、司法权
以封君封臣制为基础
土地构成
一个庄园的图解
份地
自营地
共用地
作为佃户生活来源佃户取得份地的条件是义务耕种领主的“自营地”,佃户为领主进行的劳动和为自己进行的劳动在空间和时间上是分开的
庄园周围的林地、荒地等,全体佃户共同使用
是一个独立的自给自足的经济和政治单位
是西欧中世纪乡村的典型组织形式,是西欧中世纪的基础
由领主直接经营,收入全部归领主所有
西欧中世纪的农民与中国古代社会的农民
西欧中世纪的农民
中国古代社会的农民
劳役地租为主
依附于领主
实物地租为主
依附于国家
领主对农民享有行政、经济和司法权
地主只有土地所有权
①都是独立的小生产者拥有生产工具和财产;
②过着自给自足的生活;
③都受到封建主的剥削。
异同比较
庄园法庭
审判范围
审判依据
特点
处罚手段
作用
佃户之间关于土地、借贷和婚姻的纠纷,违反庄园公共规则的行为,侵犯全体村民权益和领主利益的行为
习惯法或村法
没有固定的时间、地点,没有专门的工作人员
通常处以罚金,罚金全部归领主所有
①维护了庄园公共秩序;
②既维护了领主的利益,也在—定程度上限制了领主的特权
中世纪城市
兴起
原因
农业技术提高
剩余产品增加
城市商业发展
城市复兴、人口增长
条件:
交通便利、相对安全、能够吸引人们聚集
表现
(1)旧的城市开始复苏,新的城市不断产生;以手工业和商业为中心的城市发展更快;
(2)意大利、法兰西、英格兰、德意志等,都出现了许多著名的城市
原因
手段
形式
结果
城市的自由与自治
领主像控制庄园一样,对城市居民任意征税,甚至要求居民像佃户一样履行义务
金钱赎买或武力斗争
取得国王或领主的“特许状”
13世纪,许多城市取得了一定程度的自由与特权,成为自由城市,但并不能完全摆脱国王和领主的控制
保留着大量中世纪建筑的巴黎市区
伦敦
城市类型
自由城市
自治城市
市民是自由人,享有财产权,领主不得非法剥夺市民的财产,不得向市民任意征税
有权选举市长、市政官员、设立城市法庭
中世纪城市
中世纪大学
推动
促进
“城市的空气使人自由”
中世纪教育“最美好的花朵”
农民
农奴
市民
手工业者
商人
普通手工业者
富裕大手工业者作坊主
商人
银行家
早期资产阶级
逃离庄园
住满一年零一天
市民阶层
特点:既是工商业者的聚集地,也是一个相对自治的共同体
城市居民
大学的兴起
背景:
11世纪后,随着经济的发展,许多希腊、罗马的古典著作开始在西欧传播,阿拉伯文化也不断传入西欧
概况:
12世纪,西欧的教育与学术出现了新的气象,大学的兴起被认为是欧洲中世纪教育“最美好的花朵”
代表
博洛尼亚大学
牛津大学
巴黎大学
自治地位:
免赋税特权、司法特权、教育自主权
课程
基础课程
专业课程
文法、修辞、逻辑、算术、几何、天文和音乐
法学、医学和神学
①仍受基督教会的影响;
②反映了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要求
打破了教会垄断教育的局面,为欧洲教育和学术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中世纪欧洲的大学分布图
发展概况:
以巴黎为例:①12世纪,巴黎出现了许多教会学校和教师私人办的学校;②13世纪,巴黎教师行会得到罗马教皇和国王的支持,自治权利得到保证
拜占庭帝国(东罗马帝国)
屋大维建立
罗马帝国
前27年
罗马帝国
分裂
395年
西罗马帝国
东罗马帝国
西罗马帝国灭亡
476年
法兰克王国
481年
封君
封臣制
8世纪
西欧庄园
9世纪
城市兴起
10世纪
大学兴起
12世纪
罗马帝国皇帝君士坦丁在拜占庭设立新都,分裂后成为东罗马帝国的首都
330年
东罗马帝国灭亡
1453年
拜占庭帝国
中世纪
东欧
是一个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
空
间
上
的桥梁作用
基督教文化
希腊罗马文化
西亚、北非等东方文化
兼收并蓄
拜占庭文化
近代文艺复兴
希腊罗马古典文化
承前
启后
影响
东欧文化
时间上的桥梁作用
交流
传承
对人类文明:对基督教、希腊罗马的古典文化传统,以及西亚、北非等地的东方文化因素兼收并蓄,创造出独具特色的拜占庭文化,在世界上产生过重大影响;
对欧洲:保存了大量的希腊、罗马古籍,为后来西欧的文艺复兴提供了丰富的精神营养
罗马民法大全
查士丁尼一世(483-565)
查士丁尼一世统治时期的拜占庭帝国形势图
527年,查士丁尼继任为东罗马帝国皇帝。528年,为了稳固帝国的社会秩序,保证皇帝的专制权力,他组建了一个法典编纂委员会。
《罗马民法 大全》 法律文献 《查士丁尼法典》
《法学汇纂》
《法理概要》
《新法典》
内容
《罗马民法大全》
自2世纪以来历任罗马皇帝颁布的法令收集在一起,剔除其中相互矛盾的条例
历代罗马法学家有关法律问题的论文和著作
指导学习的法律文献
查士丁尼执政时期的法令
如何评价《罗马民法大全》?
奴隶不堪主人虐待的,官厅得强迫主人出卖之,无故杀戮奴隶的,按杀人罪处理……
父亲的罪名或所受的惩罚不能玷污儿子的名声,因为每一方的命运均取决于自己的行为,而任何一方都不得被指定为另一方所犯罪行的继承人。
——《查士丁尼法典》
积极:①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奴隶的地位;
②对财产、买卖、债务、契约关系等作出明确规定,奠定了欧洲民法的基础;
局限性:仍然承认奴隶制
史料学史
贰 封建亚洲文明
1—2世纪
5世纪
646年
12世纪晚期
日本有100多个小国
大和政权基本实现统一
开始大化改新
源赖朝设幕府于镰仓
奴隶制时期
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国家
幕府统治时期
古代日本示意图
古代日本
大化改新
时间:
646年开始
领导人物:
孝德天皇
孝德天皇
背景
国内:社会矛盾尖锐,政局混乱,改革派发动政变,孝德天皇即位(年号大化);
国际:6—9世纪,日本积极吸收中国文化,中国文化推动日本进行改革
隋唐时期
据《日本书纪》记载,608年,日本第二次派遣隋使,并在向隋炀帝递交的国书中写道:“东天皇敬白西皇帝。”这是日本史书中第一次出现“天皇”一词。
相关史事
内容
政治上:建立以天皇为中心的中央集权制度,地方设国、郡、里三级,由中央派官治理(国郡里制)
皇帝
吏部
户部
礼部
兵部
刑部
工部
尚书省
门下省
中书省
唐朝三省六部制
天皇
宫内省
中务省
大藏省
治部省
式部省
刑部省
太政官
神祇官
日本二官八省制
民部省
兵部省
经济上
①废除一切私地、私民,将土地、部民收归国有,成为公地、公民;
是日本由奴隶社会转变为封建社会的标志
③统一赋税(仿照唐朝租庸调制)
②效仿唐朝均田制,实行“班田收授法”:国家将土地分给公民,每隔六年授田一次,不能终生使用,也不能买卖;
租庸调制规定:成年男子每年向官府缴纳一定量的谷物,叫作“租”;缴纳定量的绢或布,叫作“调”;服徭役的期限内,不去服役的可以纳绢或布代役,叫作“庸”。庸不再有年龄限制。
小组讨论
日本这样一个资源匮乏的岛国,现在却是世界第三经济大国,从今天我们复习古代日本这段历史你有何启示
一个国家或民族应该善于学习别人的长处和先进文化,要正视自身的不足,积极改革求新与时俱进 。文化交流是推动社会前进的主要动力之一。
幕府统治
大化改新百余年后,日本社会又发生了什么变化?
土地私有与兼并盛行,封建庄园形成
地方豪强庄园“不输不入”,中央丧失了对地方的控制,社会动荡
为保护庄园,地方豪强开始蓄养武士,武士集团形成
12世纪晚期,源氏武士集团在争斗胜出
源氏首领源赖朝获得“征夷大将军”称号,设幕府于镰仓
日本由此进入长达近700年的幕府统治时期
有独立的政治、军事权力
一种血缘关系和主从制相结合的军事集团
武士道
武士集团的长期统治,逐渐形成了武士道。
幕府统治时期,幕府与天皇朝廷并存。幕府首领名义上由天皇任命,但实际上天皇大权旁落,成为一种礼仪性的摆设,幕府将军实际上把持着国家大权。幕府实质是封建军事独裁统治。
日本封建等级示意图
积极:为理想而不屈的精神,延伸出奋斗等民族精神
消极:近代成为帝国主义侵略扩张的思想工具,成为日本右翼的文化土壤。
伊斯兰教的创立
时间:
7世纪初
创立者:
穆罕默德
传播
伴随着阿拉伯帝国的扩张,伊斯兰教向阿拉伯半岛以外的地区广泛传播
清真寺
伊斯兰教经典—《古兰经》
中国—回族
阿拉伯帝国
知识延伸
宗教 产生 时间 诞生地 创始人 经典 教义 节日
佛教 公元前6世纪 古印度 乔达摩·悉 达多 《大藏经》 众生平等,忍耐顺从 浴佛节
基督教 1世纪 巴勒斯坦 耶稣 《圣经》 原罪观 救赎论 圣诞节
复活节
伊斯 兰教 7世纪 阿拉伯半岛(麦加) 穆罕 默德 《古兰经》 信仰唯一的神——安拉 开斋节
世界三大宗教
阿拉伯帝国
诞生:622年,穆罕默德迁居麦地那并建立穆斯林公社,阿拉伯国家的雏形由此诞生
统一:630年,穆罕默德率穆斯林占领麦加,此后,阿拉伯半岛基本统一
阿拉伯帝国示意图
扩张:穆罕默德的继承者继续扩张,至8世纪中期,阿拉伯帝国的版图横跨亚、欧、非三大洲,是当时世界上疆域最大的帝国
灭亡:1258年,蒙古人攻陷巴格达,阿拉伯帝国灭亡
波斯帝国
知识延伸
前550—前330年
亚历山大帝国
前336—前323年
罗马帝国
前27—395年
拜占庭帝国
395—1453年
阿拉伯帝国
632—1258年
奥斯曼帝国
1299 —1923年
横跨欧、亚、非的帝国
阿拉伯文化
特点:阿拉伯人在吸收、消化外来文化的基础上,创造了有自己特色的阿拉伯文化(兼收并蓄、发展创新)
翻译典籍:830年,设立“智慧宫”,大量的希腊、波斯、印度的典籍被译为阿拉伯文
智慧宫中的翻译者
数学:改造了古印度人从0到9的计数法,形成“阿拉伯数字”,并创造了完整的代数学
阿拉伯数字
医学:《医学集成》和《医典》两部书,长期被欧洲医学界奉为经典
文学:《天方夜谭》又名《一千零一夜》,是阿拉伯民间故事集,反映了阿拉伯帝国的社会生活,是阿拉伯文学的瑰宝
阿拉伯人体解剖图
文艺复兴
大航海时代
近代科学
中国
印度
阿拉伯帝国
欧洲
造纸术
造纸术
指南针
指南针
火药
火药
从0到9的计数法
数学(阿拉伯数字、代数学)
棉花
棉花
食糖
食糖
阿拉伯人担当了沟通东西方文化的角色
为世界文化的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被称为“东西方文化交流的使者”
大单元建构
大概念:多元文明的发展与交流
封建亚洲文明
阿拉伯人沟通东西方文化
大化改新
古代日本
阿拉伯帝国
伊斯兰教;古兰经
文明成就:阿拉伯数字;《医学集成》、《医典》、《天方夜谭》
封建欧洲文明
西欧
东欧
政治:封君封臣制
经济:庄园经济;中世纪城市兴起
思想:基督教
教育:中世纪大学
拜占庭帝国
《查士丁尼法典》
1.(2025·广东广州)中世纪是欧洲的重要历史时期,将欧洲带入中世纪的是( )
A. 苏美尔人
B. 印第安人
C. 日耳曼人
D. 斯巴达人
C
中考真题演练
西罗马帝国灭亡标志着西欧奴隶社会的结束,日耳曼人建立的一系列王国开启了欧洲中世纪的历史
2.(2025·广西)一个贵族通常也是一名骑马仗剑的骑士,他的天职就是作为军事附庸而为其领主作战,尽管他本人也是拥有众多附庸的封建主。与此现象相关联的是( )
A. 雅典民主政治
B. 日本大化改新
C. 西欧封建制度
D. 俄国1861年改革
C
3.(2025·江苏苏州)13世纪,西欧市民阶级以一种近乎迷信的尊敬守护领主颁发的“特许状”,将其镌刻在城市的重要场所,或者藏在保险柜里再加上三道锁。如果领主出现违反特许状的情况,特许状可以为他们的反抗辩护。由此可见特许状( )
A. 是城市自由和自治权的保障
B. 明确了领主对市民的土地分封
C. 使市民完全摆脱了领主控制
D. 是市民在庄园法庭维权的依据
A
4.(2025·湖北)11世纪后,随着西欧城市兴起和发展,社会对法律、医学等专门人才的需求量大增,越来越多的世俗君主或城市开办大学。这些大学开设算术、医学、法学、神学等课程,培养实用性人才。这说明大学( )
A. 成为了国家学术研究中心
B. 摆脱了神学的影响
C. 适应了经济社会发展需求
D. 拥有了免赋税特权
C
为了适应对法律等专业技术性人才的需求以及王权与教权的斗争,开办了许多大学,
5.(2025·山西)某法典仍然承认奴隶制,但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奴隶地位。在财产、买卖、债务、契约关系等方面,该法典也作出明确规定,奠定了欧洲民法的基础。这部法典是( )
A. 《汉谟拉比法典》
B. 《拿破仑法典》
C. 《罗马民法大全》
D. 《解放黑人奴隶宣言》
C
6.(2025·四川广安)在世界古代史上,亚历山大帝国、拜占庭帝国、阿拉伯帝国的版图都曾横跨欧、亚、非三大洲。这客观上都有利于
( )
A. 雅典民主政治发展
B. 封君封臣、庄园制度发展
C. 东西方文化的交汇
D. 中世纪城市和大学的兴起
C
7.(2025·山东威海节选)
小钱币,大历史。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金属货币】
(2)依据材料二,分析古代日本对中国文化的态度。写出日本仿效唐朝典章制度进行改革的名称。
材料二 古代日本吸取中国先进的生产技术和政治、经济、文化制度得以发展自己的国家……708年,日本正式在奈良仿照中国“开元通宝”铸造“和同开珎”,这是见于文献的日本历史上最早的自铸货币。 ——摘编自王永生《中国古代货币文化对日本的影响》
和同开珎
答案来源
学习中国先进文化的原因
作答角度
(2)依据材料二,分析古代日本对中国文化的态度。写出日本仿效唐朝典章制度进行改革的名称。
【答案】
态度:认同并积极学习中国的先进文化。
改革:大化改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