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近 第五单元 第二次工业革命和近代科学文化大单元复习课件(共49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世近 第五单元 第二次工业革命和近代科学文化大单元复习课件(共49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78.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5-10-28 15:24:1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49张PPT)
大单元复习
第二次工业革命和近代科学文化
——大概念:现代化
1.拉丁美洲独立运动:
(1)时间:18世纪末19世纪初,__________掀起了一场反抗殖民统治、争取民族独立的运动。
(2)概况:在南美洲北部地区,________解放了哥伦比亚、委内瑞拉和厄瓜多尔等地,成立了“_________________”。在南美洲南部地区,______领导了阿根廷、智利和秘鲁的独立运动。他和玻利瓦尔被誉为南美的“_______”。
2.印度民族大起义:19世纪中期,印度已沦为英国的殖民地。____年,印度_____首先起来反抗英国殖民者,_________领导军民与英军展开激战,直到壮烈牺牲。
3.俄国1861年改革:19世纪中期,俄国_______严重制约俄国的经济发展。1861年,_____________颁布了废除农奴制的法令。法令规定:农奴获得人身自由,可以改变身份,自由转换职业;农奴在获得解放的同时,可以获得一份土地,但是必须__________。
课前知识默写
拉丁美洲
玻利瓦尔
大哥伦比亚共和国
圣马丁
解放者
1857
土兵
章西女王
农奴制
亚历山大二世
出钱赎买
4.美国内战:
(1)背景:①美国独立后,经济迅速发展,领土不断扩张。②19世纪中期,北方完成了_________;南方却以__________为主,大量使用黑奴劳动。③对美国西部新增加的土地,南方力图扩展_______,建立新的蓄奴州;北方主张建立自由州,发展_______________。
(2)导火索:1860年,______当选为美国总统,主张限制奴隶制的发展。
(3)开始时间:____年4月,南方军队挑起战争。美国内战爆发,史称“________”。
(4)进程:1862年,联邦政府颁布了《________》;不久,林肯发表了《_________
_________》。调动了农民和黑人奴隶的积极性。_____年,南方军队投降。美国内战以北方获胜告终。
(5)影响:美国内战实质上是美国历史上第二次____________。经过这场战争,美国维护了_________,废除了奴隶制,清除了____________的最大障碍,为以后经济的迅速发展创造了条件。
工业革命
种植园经济
林肯
1861
宅地法
解放黑人奴隶宣言
资产阶级革命
奴隶制
资本主义工商业
南北战争
1865
国家统一
资本主义发展
5.日本明治维新:
(1)背景:①19世纪中期,幕府推行_________,造成日本与外界隔绝,也阻碍了日本社会、经济的发展。②1853—1854年,____与其他西方国家入侵,幕府统治发生动摇。开港通商后,日本经济受到很大冲击。一部分中下级武士联合西南强藩和朝廷公卿,发动了________。③1868年1月,倒幕派在京都发动“________”政变,结束了幕府统治。
(2)时间:____年,明治政府开始实行一系列改革,以西方为榜样,全面改造日本,史称“明治维新”。
(3)措施:政治上,_________,加强中央集权;军事上,实行_______,建立新式军队;经济上,推行地税改革,以“________”为口号,大力发展近代经济;社会生活上,提倡“__________”,向西方学习,改造日本的教育、文化和生活方式。
锁国政策
美国
倒幕运动
废藩置县
征兵制
职产兴业
文明开化
王政复古
1868
7.简述印度民族大起义的影响。
8.请你对俄国1861年改革进行简要评价。
(1)对印度:沉重打击了英国殖民者,反映了印度民族意识的觉醒。
(2)对亚洲:是19世纪中期亚洲民族解放运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积极:是俄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改革废除了农奴制,促使社会的各个方面出现了新的气象,推动俄国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
局限性:(1)掠夺性:农奴购买土地的价格高于当时的地价,他们为此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2)不彻底性:农奴制的残余仍然存在,影响俄国经济与社会的发展。
9.简要评价日本的明治维新。
积极:(1)使日本迅速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实现了富国强兵,开始跻身资本主义强国之列;
(2)促进了日本城市化的发展。
局限性:(1)保留了大量旧制度的残余,军国主义色彩浓厚;
(2)日本强大起来后,很快走上了对外侵略扩张的道路。
课堂导入
大西洋海底电缆
19世纪末纽约摩天大楼
电的应用让信息传递瞬间完成,世界开始真正连为一体。工业的力量吸引了大量人口涌入城市,形成了前所未有的大都市。这个‘缩小’又‘膨胀’的世界,充满了机遇,也充满了矛盾:繁荣与贫困并存,创新与污染共生。在这样的时代洪流中,科学探索的步伐加快,文学艺术也必然要描绘和反思这个巨变的时代。
通过了解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主要领域和代表性成果,初步理解科学技术发展带来的社会进步和社会问题。通过了解牛顿、达尔文、巴尔扎克、贝多芬等人的成就,初步理解科学和文化在近代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2022版课标要求
1
单元知识结构
2
历史时序
3
大单元知识点梳理
4
大单元建构
5
中考真题演练
19世纪六七十年代,资本主义世界开始了第二次工业革命,人类社会进入“电气时代”。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动下,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相继步入工业化强国的行列,它们的社会结构、基础设施、大众教育、生活环境等方面发生了重大的变化。
在此期间,近代科学文化也进一步走向繁荣。
生产生活的现代化
科学文化的现代化
单元知识结构
单元内容概述
课时关系梳理
第5课 第二次工业革命
第6课 工业化国家的社会变化
第7课 近代科学与文化
电的应用
人类进入“电气时代”
内燃机和新的交通工具
化学工业和新材料
人口增长和大众教育
城市化
环境污染和贫富分化加剧
社会问题
社会进步
科学家
牛顿、达尔文
文学巨匠
巴尔扎克、列夫·托尔斯泰
音乐美术大师
贝多芬、梵高
加快
促进
重大成就
推动
带来
推动
推动
政治:资本主义由自由资本主义向垄断资本主义即帝国主义阶段过渡。
经济:第二次工业革命促使生产力极大发展,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成为工业化强国。
世界局势:美德经济发展领先,导致资本主义各国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矛盾进一步激化,世界局势日趋紧张。
阶段特征
1687年
1804年
1903年
19世纪
六七十年代
19世纪70年代
19世纪80年代
1859年
20世纪初
重要成就
进程
牛顿《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出版
贝多芬创作《英雄交响曲》
达尔文出版《物种起源》
爱迪生发明耐用的白炽灯泡
本茨试制汽车成功
莱特兄弟试验飞机成功
第二次
工业革命
开始
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完成
第二次工业
革命
第二次工业革命(“电气时代”)
中国
19世纪
60年代
1856年
1860年
第二次
鸦片战争
洋务运动
甲午中日战争爆发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爆发
1894年
1895年
1900年
历史时序
壹 生产生活的现代化
开始时间:
19世纪六七十年代
背景
主要标志:
电力的广泛应用
领先国家:
美国、德国
资本主义的统治得到巩固和加强
政治基础
随着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开展,欧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迅速发展
经济基础
19世纪上半叶,自然科学理论取得重大突破,科学研究也取得了重大进步,并应用于工业生产
技术基础
第二次工业革命
科学研究同工业生产紧密结合,科学技术是生产力发展的直接动力
特点
电力
电力工业
汽车工业、石油开采业
物理学:
电磁感应现象
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
内燃机
化学:
元素周期律
化学工业
生物学:
细胞学说、生物进化论
生物工程
新科技的研发及应用几乎在几个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同时发生
一些后起的资本主义国家(如俄国、日本)两次工业革命交叉进行
重工业逐渐取代轻纺工业,成为主要工业
动力现代化——电的应用
线圈
电流表
磁铁
1831 英 法拉第 电磁感应
1866 德 西门子 发电机
1870 比利时 格拉姆 电动机
新动力
电力
现代化的表现
电力成为新的能源进入生产生活领域,是第二次工业革命最显著的成就。人类社会进入了“电气时代”。
白炽灯泡
美国第一座火力发电厂
发明大王:爱迪生
留声机
爱迪生的贡献:发明了耐用的白炽灯泡、碱性蓄电池、电影摄影机和放映机等,在纽约建立了美国第一座火力发电站(发电站为电灯提供了能源,促进了电灯的广泛使用)
其他发明:电动机、电焊机、电钻、电话、电车、电报等纷纷问世
交通工具现代化
1876 德 奥托 煤气内燃机
1892 德 狄塞尔 柴油内燃机
1883 德 戴姆勒 汽油内燃机
内燃机
新动力 机器
内燃机的发明是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应用技术领域的另一重大成就
飞机
汽车之父:本茨
美 亨利·福特 汽车制造业的革命
汽车
莱特兄弟发明的飞机
内燃机的发明解决了交通运输工具的发动机问题,在交通运输领域内引发了一场变革,为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
冯如 中国始创飞行大家
影响:
化学工业现代化
2000万吨
1870年
1900年
80万吨
世界石油产量
石油开采业
“石油”作为新能源开始广泛使用
内燃机的发明带动了相关新兴工业的发展,如推动石油开采业的发展,加速石油化学工业的产生
化学工业与新材料
19世纪60——80年代,人们已经能够使用新方法生产碱、硫酸、人造染料等产品
1862年,比利时化学家索尔维发明了氨碱法制碱。
1869年海厄特发明了赛璐珞的制造技术,现代塑料工业诞生
1884年夏尔多内发明人造纤维开辟新纺织品生产领域
1867年诺贝尔发明现代炸药
史料学史
依据材料分析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第二次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国家将资本输出作为金融资本对外扩张的重要手段,从而加速了资本的跨国流动,发展起国际资本市场和金融市场……在金字塔顶端的是少数几个欧美资本主义发达国家,其底端是处于前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广大亚非拉美落后国家。
——改编自千枝松《科技革命与国际分工》
资本主义对外扩张增强,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掀起瓜分世界的狂潮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确立
资本主义各国间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加剧,导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
1860年世界工业生产量 1910年世界工业生产量
英国 1 3
法国 2 4
美国 3 1
德国 4 2
资本主义国家工业生产量排名变化表
资本主义国家殖民地面积变化图
摩根和洛克菲勒两大银行集团垄断着美国的整个银行业
德国的钢业联盟和铁业联盟垄断了全国钢铁产量的98%
英国盐业联合公司垄断了91%的食盐生产
法国的亚麻辛迪加垄断了90的麻织品生产
一些资本主义国家(美、俄)取得了跨越式发展,成为工业化强国
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出现了垄断组织,资本主义由自由资本主义向垄断资本主义即帝国主义阶段过渡
垄断组织:生产和资本的高度集中就叫垄断。垄断即独占,少数大资本家通过兼并和联合的方式,组成集团,控制一个或几个部门商品的生产、价格和市场,赚取高额利润,把越来越多的社会财富控制在自己手中。这种集团被称为垄断组织。
名称 第一次工业革命 第二次工业革命
开始时间
领先国家
主要标志
动力机器
主要发明
时代特征
工业类型
能源
生产组织
发明者
特点
影响
极大的提高了社会生产力,
人类进入“蒸汽时代”; 英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国家
19世纪六七十年代
美国、德国
电力、内燃机的应用
电动机、内燃机
白炽灯泡、内燃机、汽车、飞机等
“电气时代”
垄断组织
科学研究与工业生产紧密结合
促进生产力发展,
人类进入电气时代;进入帝国主义阶段;
出现了垄断组织
重工业
比较两次工业革命
异同比较
18世纪60年代
英国
蒸汽机的广泛应用;开始标志→珍妮机
蒸汽机
珍妮机、蒸汽机、蒸汽机车、火车
“蒸汽时代”
轻工业
煤炭
现代工厂制度
工匠
科学研究与工业生产尚未结合
石油、电力
科学家
社会进步
人口增长
工业革命极大地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促进了人口的迅速增长
英、法、德、美四国的人口增长
现代化的影响
工人阶级队伍不断壮大,劳动力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越来越多的人放弃农业生产,专门从事工业和商业;
越来越多的妇女走出家庭,成为工业劳动者,这为妇女社会地位的提高创造了条件
1839年,英国的419560名工厂工人中有242296名妇女,妇女占一半还多1861年,英国还没有一个女护士,也没有一个女职员;到1891年,女护士已达53000多名,女职员也有17000多名。恩格斯调查了412个工厂,发现每个工厂都有二三个靠妻子劳动过活的男人。
——任海滨《英国工业革命时期的民众观念嬗变》
劳动力结构
大众教育
19世纪以后,为了适应工业化发展的需要,欧美主要国家开始推广大众教育。教育的普及,提高了欧美国家的大众文化水平,促进了社会发展。
19世纪初,德国推行教育改革,建立由初等学校、中等学校、大学组成的系统教育体系。
1802年,法国通过法律开设政府资助的中等学校。
1870年以后,英国、法国开始对儿童实行免费义务教育。
1619年,德意志魏玛共和国宣布6-12岁孩子应接受强制教育,成为义务教育开端。
城市化发展
农村人口不断流向城市,城市规模越来越大;
19世纪中期以后,城市的环境开始得到改善,一些基础设施建立起来
英国城市人口与农村人口的比例的变化
19世纪末,马作为牵引力的电车
1881年,第一辆由电力驱动的电车在德国问世
生活方式:随着城市的发展,家庭卫生条件也得到改善,人们的生活方式也在发生着变化
社会问题
环境污染严重
工厂排放大量的废气和废水,严重污染了大气和河流,危害着人们的身体健康
贫富分化加剧
资本家攫取了大部分社会财富,日益富裕,广大工人却难以糊口;随着社会矛盾的日趋尖锐,工人的反抗斗争日益激烈
城市化问题:城市化起初,城市缺乏统一规划,城市照明、住房、交通和城市公共卫生等问题日益凸显
贰 科学文化的现代化
国家
成就
著作
地位
影响
英国
牛顿
万有引力定律、光学分析、微积分学
1687年出版《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
是近代自然科学的奠基人之一
使人类对客观世界的探索向前迈进了一大步
英国
达尔文
提出了“进化论”的观点。指出自然界是“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结果
1859年,出版《物种起源》
近代生物学家,进化论的奠基人
《物种起源》的出版,打破了千百年来“上帝创造万物”的神创论,是生物科学的一次伟大革命
物理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
科学现代化
人物 巴尔扎克 列夫·托尔斯泰
国家
著作
地位
作品特点
法国
俄国
小说集“人间喜剧”(《欧也妮·葛朗台》《高老头》)
《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等
19世纪法国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
在小说中,他把观察到的种种社会现象细致地描绘出来,塑造出许多令人印象深刻的人物形象
给后人留下了一部法国社会,特别是巴黎上流社会的变迁史
一方面猛烈抨击了俄国的沙皇专制和地主对农民的残酷压榨,另一方面又否定暴力革命,宣扬道德上的博爱;
反映了在社会转型时期俄国农民既想反抗又找不到出路的状态
是俄国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和思想家,被列宁称为“俄国革命的镜子”
文学现代化
音乐
贝多芬
代表作——《英雄交响曲》
《英雄交响曲,为纪念一位伟人而作》,原稿上的标题是《拿破仑·波拿巴大交响曲》,是应法国驻维也纳大使的邀请为拿破仑写的。但当时贝多芬听到拿破仑称帝的消息时,愤然撕去标题页,改成了《英雄》的曲名。
地位:
他创作的音乐充满了想象力和激情,富有感染力
被后世尊称为“乐圣”、“交响乐之王”
特点:
德国
艺术现代化
美术
梵高(荷兰)
代表作:
《向日葵》
《夜间的咖啡馆》
《星月夜》
明亮、艳丽的黄色花瓣,表达了梵高对生命的赞美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荷兰后印象派画家,被称为“扑向太阳的画家”
大概念:现代化
生产生活的现代化
科学文化的现代化
动力
现代化
使人类进入“电气时代”
交通工具现代化
汽车、轮船、飞机等
化学工业现代化
石油开采业、硫酸、人造染料、现代炸药、现代塑料工业、人造纤维等
社会进步
人口增长、劳动力结构变化、大众教育推广、城市化发展、妇女社会地位提高
社会问题
环境污染严重、贫富分化加剧
科学
现代化
文学
现代化
艺术
现代化
牛顿:万有引力定律、光学分析、微积分学、《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
达尔文:《物种起源》
巴尔扎克:“人间喜剧”小说集、《欧也妮·葛朗台》《高老头》等;
列夫·托尔斯泰:《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等
音乐:贝多芬的《英雄交响曲》等
美术:梵高的《夜间的咖啡馆》《向日葵》等
电力
动力:内燃机
表现
影响
表现
大单元建构
1.(2025·江苏连云港)1891——1913年,德国电气工业总产值增加了28倍。1900年,美国汽车年产量不到4 000辆,到1914年猛增至56万辆以上。导致这一历史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新航路的开辟
B.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开展
C.殖民者的掠夺
D.“新经济”的成功实施
B
中考真题演练
2.(2025·四川宜宾)19世纪后半期,更多的工业企业不再满足于接受新技术的运用,而是通过精心的有计划的科学试验来追寻技术创新。能印证此观点的是( )
A.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机
B.瓦特改进蒸汽机
C.卡尔·本茨制造出汽车
D.美国研制原子弹
C
19世纪后半期处于第二次工业革命阶段,其显著特征是科学研究同工业生产紧密结合
1765年
1785年
3.(2025·广东)19世纪中叶以后,西欧国家投送人员、物资的能力大幅提升,使距离和地理因素不再是影响国际体系的主要决定性因素。这主要得益于当时( )
A.国际格局的变化
B.城市化进程的开始
C.殖民扩张的加剧
D.交通运输业的发展
D
第二次工业革命带来交通运输技术革新,内燃机的发明带动了相关的新兴工业的发展
4.(2025·甘肃平凉)工业革命以前,欧洲国家主要在殖民地进行直接的财富掠夺。但工业革命以后,特别是第二次工业革命以来,欧洲国家在亚洲、美洲和非洲的殖民地大量修建铁路、港口,开设工厂、银行,强迫殖民地成为它们经济体系中的一个组成部分。这反映出( )
A.欧洲国家的经济侵略转向资本输出
B.资本主义制度向全球范围扩展
C.欧洲列强对殖民地的争夺日益激烈
D.殖民地区的社会矛盾不断加深
A
5.(2025·内蒙古)19世纪最后30年里,资本主义国家的法律条文中增加了以下内容(如下表),这主要是为了( )
1872年 英国 对采矿制定法规:禁止妇女、12岁以下的少女到井下工作
1890—1894年 德国 禁止工厂雇佣未满13岁的童工。13岁以上的少年工人每天劳动不能超过10小时,女工不能超过11小时
1892年 法国 对工厂使用女工进行管理,禁止工厂雇佣13岁以下的儿童
A.遏制疾病传播
B.缓和社会矛盾
C.控制人口增长
D.建立福利国家
B
6.(2025·江苏扬州)工业化使英国的财富迅速增长,但社会忽视了公平分配问题。时人惊呼:“英国可以分为两个民族——穷人和富人,他们之间拥有一条巨大的鸿沟。”该现象直接反映工业革命( )
A.加剧了社会贫富分化
B.促进了纺织技术革新
C.改善了全体人民生活
D.推动了工厂制度确立
A
7.(2025·福建)据下图判断,英国( )
英国部分城市的人口增长
A.工业革命推进城市化进程 B.拥有世界第一大城市
C.城市人口超过农村 D.贫富差距缩小
A
英国三个城市的人口大幅度增长,当时英国正处于两次工业革命时期,城市化进程加快
8.(2025·广西)1859年之后,出现了一种新的世界观:我们在周围环境中看到的生命形式是通过自然选择过程进化而来的,找不到任何存在着奇迹或者神赐计划的迹象。下列著作最能体现这一世界观的是( )
A.《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
B.《物种起源》
C.《共产党宣言》
D.《国富论》
B
9.(2025·四川自贡)17世纪的科学巨匠牛顿,通过研究发现宇宙间所有物体,无论是巨大的星体,还是微小的尘粒,都是相互吸引的。与此相关的是( )
A.万有引力定律
B.生物进化论
C.钋和镭的发现
D.电磁感应现象
A
(1)据材料一和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蒸汽机改良与发电机发明的相似之处。
答案来源
第一二次工业革命对比
只回答相似之处
10.(2025·河南)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蒸汽用来作为动力由来已久。1705年,纽可门造出蒸汽机,但效率不高,且只能用于矿山抽水。1763年,瓦特开始修理纽可门蒸汽机。经过长期的不懈努力,1785年,瓦特改良的蒸汽机投入使用,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成为物质生产开始进入机械化时代的标志。
——摘编自吴国盛《科学的历程》
材料二 1831年,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现象;19世纪40年代,焦耳发现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在这些理论的基础上,1866年,西门子制成发电机,电力工业和电气设备工业迅速发展起来。电力不仅改造了工业,而且直接进入人们的生活,影响了整个社会。
——摘编自武寅《简明世界历史读本》
(1)据材料一和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蒸汽机改良与发电机发明的相似之处。
【答案】源于现实需要;经过了一段时期的技术积累或理论创新;杰出人物的贡献;推动了人类社会的巨大进步。
材料三 近年来,人工智能作为一种“工具”,在几乎所有经济活动中发挥作用,正在深刻地改变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
——摘编自董志勇《“人工智能+”赋能新质生产力发展》
【答案】重视经验积累;加强科学理论研究;注重人才培养。
(2)综上所述,从近代科技进步的历程中,你获取了哪些发展人工智能的启示
(3)请联系实际,举一个人工智能影响生活的例子。
【答案】示例:通过人工智能应用,协助设计暑期研学计划。
结合材料一二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