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课 中国同盟会 课件(23张ppt +视频)

文档属性

名称 第8课 中国同盟会 课件(23张ppt +视频)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6.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5-10-28 15:36:20

文档简介

(共23张PPT)
孙中山早年经历
孙中山(1866-1925),名文,号逸仙,曾化名中山樵,以后遂以“中山”名世。出身于广东香山县的一个农民家庭。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先行者,被尊称为“国父”。
思想转变
根据材料及教材,分析孙中山的思想经历了哪些转变?
转变一:“医人”→“医国”
转变二:“改革”→“革命”
改革:指不改变政治体制的温和改良,是统治阶级作为执行者。
革命:是一个阶级推翻另一个阶级的暴力行动,是被统治阶级作为执行者。
早年革命活动
目的 推翻清政府专制统治,拯救中国
时间 1894年
地点 美国檀香山(今夏威夷)
宗旨 振兴中华
纲领 驱除鞑虏,恢复中国,创合众政府
地位 近代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
成立兴中会
满清统治者
资产阶级共和国
早年革命活动
筹划广州起义
准备 1895年,孙中山联络陆皓东等人成立香港兴中会总会,并筹款、联络会党和军队等秘密工作,准备在广州发动武装起义,建立革命据点。
时间 1895年
地点 广州
发起人 孙中山、陆皓东等
结果 起义消息泄露,陆皓东等人被捕牺牲,起义失败。
此为中国有史以来为共和革命而牺牲者之第一人。
流亡海外
广州起义失败后,孙中山遭到清政府通缉,被港英当局驱逐出境。从此,他断发改装,流亡海外,先后在日、美、英等国考察社会实际,发展革命组织。
相关史事
1896年秋,孙中山在伦敦被清政府使馆人员诱捕,后因英国政府干涉获释。此事在当时成为国际事件,各种报纸争相报道。他借此机会撰文宣扬自己的政治主张,使国际社会对孙中山的革命思想有了一定的认识。
成立背景
群众基础:国内革命情绪日趋高涨
《辛丑条约》签订后,清政府沦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国内革命情绪日益高涨。
成立背景
思想基础:资产阶级革命思想的迅速传播
代表人物 主要 著作 宣扬思想 《驳康有为 论革命书》 然则公理之为明,即以革命明之,旧俗之俱在,即以革命去之。 ——《驳康有为论革命书》 共同点
《革命军》 我中国今日欲脱满洲人之羁缚,不可不革命; 我中国欲独立,不可不革命; 我中国欲与世界列强并雄,不可不革命┄ ——《革命军》 《警世钟》 《猛回头》 我汉人本有做世界主人的势力,活活被满洲残害,弄到这步田地,亡国灭种,就在眼前,你道可恨不可恨呢? ——《警示钟》
成立背景
组织基础:各种革命团体纷纷成立
相关史事
1904年2月,华兴会在长沙正式成立,黄兴为会长。华兴会成立后,计划在湖南、湖北等省策划反清起义。后因事机败露,黄兴、宋教仁、陈天华等骨干成员流亡日本。1904年10月,光复会在上海成立,蔡元培为会长。光复会成立后,陶成章、徐锡麟等人在浙江等地联络会党,为起义作准备。
成立背景
领导基础:孙中山成为革命党公认的领袖
材料研读
孙逸仙者,近今谈革命者之初祖,实行革命者之北辰,此有耳目者所同认。……孙逸仙者,非一氏之私号,乃新中国新发现之名词也。有孙逸仙,而中国始可为……
——章士钊《孙逸仙·自序》
谈谈章士钊对孙中山革命领袖地位的认识。
章士钊认为孙中山是中国革命无可争议的领袖,是革命先驱与核心,是国家象征,其存在与中国前途直接等同。
成立
时间 1905年8月
地点 日本东京
构成 兴中会、华兴会、光复会等
纲领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领导 孙中山为同盟会总理
机关报 《民报》
地位 第一个全国规模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影响 使全国资产阶级革命派有了统一的领导和明确的奋斗目标,大大推动了全国革命运动的发展
反对民族压迫,具有反封建的进步意义
思想“三民主义”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推翻清王朝的统治,反对民族压迫
“创立民国”
“平均地权”
民生
主义
民族
主义
民权
主义
推翻君主专制政体,建立 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核定全国地价,实现土地国有,解决贫富不均等社会问题
进步性
表达了资产阶级在政治经济上的利益和要求;反映了中国人民要求民族独立和民主权利的共同愿望;推动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发展。
局限性
没有明确提出反对帝国主义,也没有彻底的土地革命纲领,体现了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决定了资产阶级革命派不可能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任务。
前提
核心
发展
作用:成为孙中山领导资产阶级革命的指导思想
萍浏醴起义
刘道一
蔡邵南
时间 1906年冬
领导 同盟会会员刘道一、蔡绍南
地点 江西湖南交界的萍乡、浏阳、醴陵
结果 起义失败,刘道一等在长沙遇害
地位 同盟会成立后领导的第一个武装起义
影响 虽然失败,但同盟会声望由此大增
浙皖起义
时间 1906年冬
领导 光复会会员徐锡麟、革命党人秋瑾
地点 安庆、绍兴
成果 成功刺杀安徽巡抚恩铭
结果 起义失败,徐锡麟死难。秋瑾在浙江绍兴准备策应,因歹徒告密,被捕遇难。
徐锡麟
秋瑾
秋瑾是同盟会群英中文武双全的奇女子——巾帼英雄、鉴湖女侠。
黄花岗起义
黄兴
时间 1911年4月
领导 黄兴
地点 广州
结果 黄兴率领100余名革命党人攻入两广总督衙门,总督爬后墙逃走。苦战一昼夜后,起义失败,很多革命党人壮烈牺牲。
黄兴—中国近代民主革命家,中华民国的创建者之一,是辛亥革命时期的先驱和领袖,与孙中山并称“孙黄”。
黄花岗起义
材料研读
是役也,碧血横飞,浩气四塞,草木为之含悲,风云因而变色,全国久蛰之人心,乃大兴奋,怨愤所积,如怒涛排壑,不可遏抑,不半载而武昌之大革命以成,则斯役之价值,直可惊天地、泣鬼神,与武昌革命之役并寿。——孙中山《<黄花岗烈士事略>序》
阅读材料,说说黄花岗起义的历史意义。
黄花岗七十二烈士墓
意义:虽然起义失败了,但革命党人不屈不挠的精神和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极大地鼓舞了全国人民的斗志。起义促进了民主革命浪潮的进一步高涨,也推动了全国革命高潮的更快到来,为后来武昌起义一举成功准备了条件。
课堂小结